CN111420275A - 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0275A
CN111420275A CN202010287974.8A CN202010287974A CN111420275A CN 111420275 A CN111420275 A CN 111420275A CN 202010287974 A CN202010287974 A CN 202010287974A CN 111420275 A CN111420275 A CN 111420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electrode
micro
resistor
effec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79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20275B (zh
Inventor
何松涛
曹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yang Dajing Med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ang Dajing Med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ang Dajing Med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ang Dajing Med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79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202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20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0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20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0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25Digital circuitry features of electrotherapy devices, e.g. memory, clocks, proces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还包括与治疗仪本体电性连接的微电流传导线以及与微电流传导线连接的第二电极片加装件。本发明提出的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优点如下,在结构上:结构小巧,方便携带,可随时随地可进行治疗。在效果上,通过增加内源性电流微电流治疗能够激发和维持细胞愈合过程中的许多化学和生物电反应快了愈合速度,采用微电流治疗,不含化学药物,第一电极片及第二电极片不含乳胶,不易引起皮肤过敏。整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进行治疗,加快了愈合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便携式家庭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亚健康在我们人群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因此一些顽固性及慢性疼痛也伴随这亚健康经常出现,比如经痛、肩痛、腰痛、坐骨神经痛、胃痛、牙痛、关节痛等问题,这些问题由于是出现的时间不好预测,通常出现的比较突然,来不及到医院处理,而且由于医疗条件的紧张,即使是到医院后,也得经过候诊、问诊以及交费等各个程序后才能得到相应的处理,对于出现的这些疼痛通常病人只能强忍着,对于病人来说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目前对于人体出现的疼痛,通常是直接使用止痛药物,但是止痛药物的使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有大量的科学文献表明所有有机体的康复、生长和再生是受到内源性的生物电流调节的,这种电流是以微微和毫微级安培电流水平发生的。然而在受伤的组织,阻抗的大量增加(生物电阻抗),将会产生一个电路隔断效应。如果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将可能导致疼痛和慢性生理功能障碍。而可以通过传送外源性的微电流到受伤部位,可以增加内源性的电流,受伤组织的阻抗将会被降低,从而使得生物电重新进入伤患区域,以恢复受伤细胞内外平衡,使得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多年来,队医和物理治疗师的大量使用此方法来进行物理康复和运动创伤的治疗,但这些治疗都依赖于大型设备并只能在医院中进行,因此病人难以得到及时快速的治疗,因此需要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使用的优点,且可加快痛点愈合速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病人只能到大型医院就诊,不能够及时快速的得到治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还包括与治疗仪本体电性连接的微电流传导线以及与微电流传导线连接的第二电极片加装件。
优选的,所述治疗仪本体包括外壳,外壳的侧端开设有进线孔,并在外壳的内腔加装有底板,并在底板上加装定位环板和第一线圈调节器,定位环板的内腔加装有电池板,定位环板的顶端加装有控制电路板,电池板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并在定位环板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端加装有按钮开关;位于所述定位环板外围的控制电路板上开设有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并在控制电路板上开设线圈调节器定位槽孔,第一线圈调节器的顶端固定在线圈调节器定位槽孔内,底端凸出与外壳,并与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电流传导线的输入端与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电性连接,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接在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片加装件包括外罩、固线胶套和第二线圈调节器,第二线圈调节器的一端固定装配在外罩内腔,另一端凸出于外罩底端;所述固线胶套与外罩的侧端固定连接,微电流传导线的输出端穿过固线胶套置于外罩内腔,并与第二线圈调节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圈调节器的外端面贴附有第一电极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圈调节器的外端面贴附有第二电极片。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镇痛修复治疗电路,所述镇痛修复治疗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按钮开关的输出端,按钮开关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池板的正极,电池板的负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栅极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依次串联电容C3和电阻R4后接回到源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按钮开关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按钮开关的输出端;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4和电容C3连接的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按钮开关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之间通过电容C4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为P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分别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一电极片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源极,第二电极片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栅极。
优选的,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到场效应管Q5栅极,场效应管Q5为P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场效应管Q5的源极通过电阻R7连接按钮开关的输出端,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接地。
优选的,所述电阻R4阻值是电阻R3阻值的4.7倍,电阻R5阻值是电阻R6阻值的22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优点如下:
在结构上:第一线圈调节器、电池板、控制电路板以及按钮开关等元器件均集成在治疗仪本体内,第二线圈调节器集成在第二电极片加装件内,均不占用外部空间,结构小巧,方便携带,可随时随地可进行治疗。
在效果上:通过增加内源性电流,受伤组织阻抗将会被降低,使得生物电重新进入伤患区域,以恢复受伤细胞内外平衡,微电流治疗能够激发和维持细胞愈合过程中的许多化学和生物电反应快了愈合速度,采用微电流治疗,不含化学药物,第一电极片及第二电极片不含乳胶,不易引起皮肤过敏。整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进行治疗,加快了愈合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治疗仪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治疗仪本体内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板装配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电极片加装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的采用场效应管控制发光二极管亮灭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的采用三极管控制发光二极管亮灭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治疗仪本体;101、外壳;102、进线孔;103、底板;104、定位环板;105、第一线圈调节器;106、电池板;107、控制电路板;108、按钮开关;109、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110、线圈调节器定位槽孔;2、微电流传导线;3、第二电极片加装件;301、外罩;302、固线胶套;303、第二线圈调节器;4、第一电极片;5、第二电极片;6、镇痛修复治疗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1,还包括与治疗仪本体1电性连接的微电流传导线2以及与微电流传导线2连接的第二电极片加装件3。
请参阅图3-5,治疗仪本体1包括外壳101,外壳101的侧端开设有进线孔102,并在外壳101的内腔加装有底板103,并在底板103上加装定位环板104和第一线圈调节器105,定位环板104的内腔加装有电池板106,定位环板104的顶端加装有控制电路板107,电池板106与控制电路板107电性连接,并在定位环板104与控制电路板107的连接端加装有按钮开关108;位于定位环板104外围的控制电路板107上开设有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109,并在控制电路板107上开设线圈调节器定位槽孔110,第一线圈调节器105的顶端固定在线圈调节器定位槽孔110内,底端凸出与外壳101,并与控制电路板10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微电流传导线2的输入端与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109电性连接,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109接在控制电路板107的输出端。
请参阅图6,第二电极片加装件3包括外罩301、固线胶套302和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一端固定装配在外罩301内腔,另一端凸出于外罩301底端;固线胶套302与外罩301的侧端固定连接,微电流传导线2的输出端穿过固线胶套302置于外罩301内腔,并与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7,第一线圈调节器105的外端面均贴附有第一电极片4,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外端面均贴附有第二电极片5。
请参阅图8,控制电路板107上集成有镇痛修复治疗电路6,镇痛修复治疗电路6包括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按钮开关108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池板106的正极,电池板106的负极接地;场效应管Q1栅极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接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依次串联电容C3和电阻R4后接回到源极;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其中电阻R4阻值是电阻R3阻值的4.7倍,电阻R5阻值是电阻R6阻值的22倍;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4和电容C3连接的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之间通过电容C4连接;场效应管Q1为P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分别为NPN三极管;第一电极片4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源极,第二电极片5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栅极;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到场效应管Q5栅极,场效应管Q5为P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场效应管Q5的源极通过电阻R7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接地。
该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在结构上具有如下优点:
由治疗仪本体1、微电流传导线2和第二电极片加装件3等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小巧,方便携带;第一线圈调节器105、电池板106、控制电路板107以及按钮开关108等元器件均集成在治疗仪本体1内,不占用外部空间,第二线圈调节器303通过微电流传导线2接出装配在第二电极片加装件3内,同样使得第二线圈调节器303不占用外部空间;第一电极片4贴附在第一线圈调节器105的外端面,第二电极片5贴附在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外端面,在使用时,由于微电流传导线2本身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因此在长度允许范围内,可随意调节第一电极片4和第二电极片5的位置,贴附在需要治疗的位置,实现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
镇痛修复治疗电路6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线圈调节器105与控制电路板10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输入端与微电流传导线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极片4贴附在第一线圈调节器105的外端面,第二电极片5贴附在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外端面,因此当第一电极片4和第二电极片5未接到人体时,即第一电极片4和第二电极片5之间断开时,此时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5的栅源电源VGS小于零,因此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5处于导通状态,发光二极管LED变亮;场效应管Q1的导通时,三极管Q2也导通。此时电阻R3和电容C3组成的第一RC电路、电阻R4和电容C3组成的第二RC电路、电阻R5和第容C4组成的第三RC电路以及电阻R6和电容C4组成的第四RC电路均在进行充电,由于第二RC电路时间参数是第一RC电路的时间常数的4.7倍,因此第一RC电路首先充电到直流电源电压,而第一RC电路还未能充电使得三极管Q4导通;其中第一RC电路充电到场效应管Q1截止时,三极管Q4和三极管Q3都尚未导通过,而场效应管Q1截止后,三极管Q2也截止,因此三极管Q4和三极管Q3也无法导通,最终状态为电容C3和电容C4两端都充电到达直流电源电压VBAT。
当电极接到人体痛点的两端时,第一电极片4、第二电极片5以及控制电路板107间处于接通状态,电阻R1和电阻R2的分压使得三极管Q2导通,此时由于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瞬间饱和导通,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饱和导通后集电极电压约为0.4V,此时第一RC电路、第二RC电路、第三RC电路和第四RC电路开始放电。由于第一RC电路、第二RC电路、第三RC电路和第四RC电路放电使得三极管Q3、三极管Q4基极电压也为0.4时,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截止。此后,第一RC电路、第二RC电路、第三RC电路和第四RC电路开始充电,根据时间常数可以知道第一RC电路和第四RC电路最先充电至电池电压VBAT,当第二RC充电至约0.9V后,三极管Q4瞬间饱和导通,三极管Q4集电极电压瞬间变为约0.4V;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在三极管Q4饱和导通后,三极管Q3基极电压变为约0.4V-VBAT,此后三极管Q4一直保持饱和导通,电容C3两端电压不变,然后进入以下过程:
A、第三RC电路继续充电,当三极管Q3基极电压变为约为0.9V时,三极管Q3瞬间饱和导通,三极管Q3集电极电压瞬间变为约0.4V,此后三极管Q3会保持饱和导通,三极管Q3基极和集电极电压不变;此时由于场效应管Q5的VGS为0.4-VBAT,因此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5导通,相当于直接短接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因此不对人体进行治疗,并且发光二极管LED灯亮,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当三极管Q3饱和导通后,第二RC电路开始放电,当第二RC电路放电使得三极管Q4基极电压为0.9V-(VBAT-0.4V)时,三极管Q4截止。
B、三极管Q4截止后,第二RC电路和第四RC电路开始充电,其中第四RC电路电压快速充电至VBAT,当第二RC电路充电至0.9V后,三极管Q4瞬间饱和导通,三极管Q4集电极电压约为0.4V,此后三极管Q4会保持饱和导通,三极管Q4基极和集电极电压保持不变;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当三极管Q4饱和导通后,第三RC电路开始放电,当三极管Q3基极电压约为0.9V-(VBAT-0.4V)时,三极管Q3截止,三极管Q3截止后,第一RC电路和第三RC电路开始充电,第一RC电路由于充电时间常数小,快速充电至VBAT,此时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5的栅源电压VGS为0,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5截止,则电路对人体进行治疗,同时发光二极管LED灭。然后又回到上述过程A。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三极管Q6为PNP三极管;其中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集电极通过发光二极管接地,通过三极管Q6的状态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发光二极管的作用是显示工作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优点如下:
在结构上:第一线圈调节器105、电池板106、控制电路板107以及按钮开关108等元器件均集成在治疗仪本体1内,第二线圈调节器303集成在第二电极片加装件3内,均不占用外部空间,结构小巧,方便携带,可随时随地可进行治疗。
在效果上:通过增加内源性电流,受伤组织阻抗将会被降低,使得生物电重新进入伤患区域,以恢复受伤细胞内外平衡,微电流治疗能够激发和维持细胞愈合过程中的许多化学和生物电反应快了愈合速度,采用微电流治疗,不含化学药物,第一电极片4及第二电极片5不含乳胶,不易引起皮肤过敏。
整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进行治疗,加快了愈合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治疗仪本体(1)电性连接的微电流传导线(2)以及与微电流传导线(2)连接的第二电极片加装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仪本体(1)包括外壳(101),外壳(101)的侧端开设有进线孔(102),并在外壳(101)的内腔加装有底板(103),并在底板(103)上加装定位环板(104)和第一线圈调节器(105),定位环板(104)的内腔加装有电池板(106),定位环板(104)的顶端加装有控制电路板(107),电池板(106)与控制电路板(107)电性连接,并在定位环板(104)与控制电路板(107)的连接端加装有按钮开关(108);位于所述定位环板(104)外围的控制电路板(107)上开设有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109),并在控制电路板(107)上开设线圈调节器定位槽孔(110),第一线圈调节器(105)的顶端固定在线圈调节器定位槽孔(110)内,底端凸出与外壳(101),并与控制电路板(10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流传导线(2)的输入端与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109)电性连接,微电流传导线接线端口(109)接在控制电路板(107)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片加装件(3)包括外罩(301)、固线胶套(302)和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一端固定装配在外罩(301)内腔,另一端凸出于外罩(301)底端;所述固线胶套(302)与外罩(301)的侧端固定连接,微电流传导线(2)的输出端穿过固线胶套(302)置于外罩(301)内腔,并与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调节器(105)的外端面贴附有第一电极片(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调节器(303)的外端面贴附有第二电极片(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07)上集成有镇痛修复治疗电路(6),所述镇痛修复治疗电路(6)包括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按钮开关(108)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池板(106)的正极,电池板(106)的负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栅极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依次串联电容C3和电阻R4后接回到源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4和电容C3连接的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之间通过电容C4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为P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分别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一电极片(4)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源极,第二电极片(5)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栅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到场效应管Q5栅极,场效应管Q5为P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场效应管Q5的源极通过电阻R7连接按钮开关(108)的输出端,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4阻值是电阻R3阻值的4.7倍,电阻R5阻值是电阻R6阻值的22倍。
CN202010287974.8A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Active CN111420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7974.8A CN111420275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7974.8A CN111420275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0275A true CN111420275A (zh) 2020-07-17
CN111420275B CN111420275B (zh) 2023-12-15

Family

ID=7155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7974.8A Active CN111420275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202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6359A (zh) * 2020-09-01 2021-01-01 广州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7468Y (zh) * 2004-08-02 2005-08-17 陈晨 体电理疗美容仪
DE20321165U1 (de) * 1980-01-12 2006-05-04 "Pro Care" Produktions- u. Handels GmbH Therapiegerät
CN201631917U (zh) * 2010-03-12 2010-11-17 李文成 微振治疗仪
CN102266641A (zh) * 2011-04-08 2011-12-07 钟婕 仿生物微电流发生器
CN103706033A (zh) * 2014-01-09 2014-04-09 杭州爱司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式手持人体治疗仪
WO2016117890A1 (ko) * 2015-01-19 2016-07-28 주식회사 헤르츠닥 휴대단말의 이어폰 단자에 적용되는 미세전류 자극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07203218U (zh) * 2017-03-06 2018-04-10 广州市千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US20180154131A1 (en) * 2016-12-07 2018-06-07 JKH Health Co., Ltd. Conductive Pad for pain relieving and muscle training
CN108159566A (zh) * 2017-12-29 2018-06-15 成都三木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科康复理疗辅助治具
CN207591107U (zh) * 2017-04-21 2018-07-10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一种便携式颞下颌关节理疗仪
US20190240487A1 (en) * 2017-09-06 2019-08-08 Otsuka Techno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stimulating therap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21165U1 (de) * 1980-01-12 2006-05-04 "Pro Care" Produktions- u. Handels GmbH Therapiegerät
CN2717468Y (zh) * 2004-08-02 2005-08-17 陈晨 体电理疗美容仪
CN201631917U (zh) * 2010-03-12 2010-11-17 李文成 微振治疗仪
CN102266641A (zh) * 2011-04-08 2011-12-07 钟婕 仿生物微电流发生器
CN103706033A (zh) * 2014-01-09 2014-04-09 杭州爱司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式手持人体治疗仪
WO2016117890A1 (ko) * 2015-01-19 2016-07-28 주식회사 헤르츠닥 휴대단말의 이어폰 단자에 적용되는 미세전류 자극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80154131A1 (en) * 2016-12-07 2018-06-07 JKH Health Co., Ltd. Conductive Pad for pain relieving and muscle training
CN207203218U (zh) * 2017-03-06 2018-04-10 广州市千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CN207591107U (zh) * 2017-04-21 2018-07-10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一种便携式颞下颌关节理疗仪
US20190240487A1 (en) * 2017-09-06 2019-08-08 Otsuka Techno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stimulating therapy device
CN108159566A (zh) * 2017-12-29 2018-06-15 成都三木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科康复理疗辅助治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6359A (zh) * 2020-09-01 2021-01-01 广州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0275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8504B (zh) 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
KR100994208B1 (ko) 미세전류 자극용 양말
CN111420275A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CN108744277A (zh) 神经肌肉刺激器
WO2011118918A2 (ko) 미세전류 자극용 양말
KR101235790B1 (ko) 미세전류 자극용 신발
CN207203218U (zh) 一种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CN200945310Y (zh) 微型按摩器
CN206007804U (zh) 低频脉冲理疗仪
CN112156359A (zh) 一种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WO2011014021A2 (ko) 미세전류 자극용 신발
KR200309020Y1 (ko) 저주파 자극밴드
KR100409100B1 (ko) 휴대폰을 활용한 탈부착형 전기자극장치
CN208877715U (zh) 神经肌肉刺激器
CN104491988A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器
CN214512279U (zh) 一种经络电疗袜
RU2431509C1 (ru) Наноамперный аппарат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гомеостаза
CN219558485U (zh) 一种便携式电刺激装置
CN213491540U (zh) 一种穿戴式下肢电刺激装置
CN1045532C (zh) 多功能耳聋电子诊断治疗仪
CN214343983U (zh) 一种方便穿戴的等离子体治疗仪
CN211050715U (zh) 一种电极贴片式肩颈穴位定点按摩仪
CN102526878B (zh) 合能透析丰胸保健仪
CN106178252A (zh) 一种低频脉冲理疗仪的控制方法
CN2518531Y (zh) 高血压全息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