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8227B -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8227B
CN111418227B CN201880076841.7A CN201880076841A CN111418227B CN 111418227 B CN111418227 B CN 111418227B CN 201880076841 A CN201880076841 A CN 201880076841A CN 111418227 B CN111418227 B CN 111418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ession
network session
terminal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68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8227A (zh
Inventor
刘建华
杨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18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8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8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8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04W36/18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using make before brea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终端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回到SR模式。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案,能够降低时延。

Description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技术,特别涉及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时代,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G-RAN)可以包括gNB和eNB同时或分别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核心网(5GC)的场景,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演进的统一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新空口(NR)与5GC/演进分组核心网(EPC)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当需要进行系统切换(System HO)时,如从5GC切换到EPC,若不存在系统间接口,所述系统间接口通常为N26接口,终端(UE)的行为被规定为以下两种。
1)若终端能够识别网络侧发来的“支持无N26切换”指示,即网络侧通知终端不支持N26接口,那么终端可执行带有切换标识的附着(Attach with Handover flag)流程,并携带5G系统架构(5GS)中协议数据单元第一网络会话(PDU Session)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等,从而触发网络侧根据终端所用的APN来查找所在的合设网元,如SMF+PGW-C、UPF+PGW-U、PCF+PCRF等,其中,SMF为系统管理功能实体,PGW为分组数据网网关,UPF为用户平面功能实体,PCF为分组控制功能实体,PCRF为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合设网元可映射出4G的SM上下文,实现第一网络会话IP地址的一致性。
2)若终端不能识别网络侧发来的“支持无N26切换”指示,那么可直接做跟踪区更新请求(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此时,如果网络侧不支持N26接口,则会导致网络侧向终端发送跟踪区更新拒绝(TAU Reject)消息,之后终端将发起普通附着(Attach)流程,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会话的IP地址一致性将无法保障。
图2为现有无N26接口情况下的系统切换流程图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于上述第1)种方式,将从第5步开始执行,对于上述第2)种方式,将从第1步开始执行。
从图2所示切换流程可以看到,5G的切换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在切换过程中的中断或是数据错乱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对于一些追求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的特定业务,如实时手游业务,这种几百毫秒的时延是无法忍受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降低时延。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包括:
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回到SR模式。
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包括:
RAN向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发送预定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以便在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包括:
当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时,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合设网元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从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所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包括:处理单元以及释放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且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所述释放单元,用于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在装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回到SR模式。
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发送预定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以便在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包括:切换单元;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当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时,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从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所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引入了先连后断(make before break)的切换模式,从而能够满足特定业务的低时延要求,达到“0ms”切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E-UTRAN/NR与5GC/EPC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现有无N26接口情况下的系统切换流程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系统切换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整体方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案,包括:处于单注册(SR)模式(mode)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终端可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回到SR模式。
上述第一网络可为5GS,第二网络可为演进的分组系统(EPS),或者,第一网络为EPS,第二网络为5GS等。SR模式即指单通模式,DR即指双通模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假设从5GS向EPS切换,即第一网络为5GS,第二网络为EPS。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具体实现方式。
在301中,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在302中,当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终端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回到SR模式。
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通常是指:第一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能够传输在第二网络会话上不需要改变IP地址,且服务质量(QoS)相同。
图4为本发明所述系统切换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开始处于SR模式,在移动出5GS覆盖边缘之前,可发起DR模式下在EPS的附着流程,从而建立5GS中正在使用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PDU Session)对应的公共数据网连接(PDN Connection),其中,PDU Session即为第一网络会话,PDN Connection即为第二网络会话,当建立了PDN Connection并完成PDU Session到对应的PDN Connection的切换后,终端可释放与5GS的连接,回到SR模式。
以下对上述过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终端可发起并执行在第一网络侧的注册流程,具体实现和现有流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中携带有跨系统makebefore break能力标识,并获取第一网络侧返回的注册接受(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中携带的是否允许使用make before break能力的指示信息。
之后,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时,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具体实现方式可包括如下几种。
1)终端获取第一网络侧在终端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发送的通知消息,按照通知消息要求,当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makebefore break Attach流程。
比如,RAN可在终端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向终端发送通知消息,让终端在相关的测量门限值时执行DR模式下的make before break Attach流程。
相应地,终端可按照通知消息要求,当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如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小于预定阈值时,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make before breakAttach流程。
2)终端获取来自第一网络侧的命令,包含预定指示,如make before break指示。
比如,RAN确定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如获取自终端的测量门限值小于预定阈值,可向接入管理功能实体(AMF)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ired)消息,AMF由于在注册过程中知道终端工作于make before break模式,因此可向终端发送命令,使得终端发起make before break Attach流程。
再比如,RAN确定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如获取自终端的测量门限值小于预定阈值,可直接向终端发送命令,如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要求终端重定向到4G核心网,包含执行make before breakAttach指示。
若注册过程中第一网络侧返回的回复消息中包含网络侧支持无接口互通(Interworking without N26)指示信息,终端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
按照make before break Attach的流程执行,终端将向网络侧发送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消息,按照现有技术,Attach Request消息中将携带有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固有的全球唯一临时终端标识(Native GUTI)等,此外,为适应本发明所述方案,还需要在Attach Request消息中携带make before break指示信息,另外,还需要在Attach Request消息的子消息PDN Connectivity Request消息中携带切换(Handover)标识以及需要切换的PDU Session标识。
Handover标识,即指示终端需要从5G切换到4G。PDU Session标识,即指需要进行切换的PDU Session的ID。make before break指示,基于该信息,后续将会按照makebefore break切换模式进行处理。
网络侧的移动管理功能实体(MME)获取到Attach Request消息后,可按照现有技术获取到对应的APN,进而确定出与5G合设的SMF+PGW_C、UPF+PGW_U等合设网元,进而可由合设网元完成对需要切换的PDU Session和PDN Connection会话的映射,从而建立相应的PDN Connection连接,并共享同一个IP地址。同时,合设网元不会释放PDU Session,会保持PDU Session与PDN Connection的同时建立和激活。
另外,在建立起PDN Connection后,为了达到更高的可靠性,防止出现丢包等现象,合设网元可同时在PDU Session和PDN Connection上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同时,终端也可同时在PDU Session和PDN Connection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即可对数据进行重复(Duplication)传输,如PDU Session和PDN Connection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PDUSession和PDN Connection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Attach Request的过程与图2中的步骤5-13类似,可参照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UE在DR模式下完成在EPS的Attach(包括相应的PDN Connection的建立)后,合设网元可发起路径转换(Path Switch)动作,将数据流从原来的5GS的PDU Session上切换到EPS的PDN Connection上。Path Switch的动作可以是指由SMF+PGW-C将5GS上的相应的PDUSession释放掉,而使用新建立的PDN Connection进行数据流的传输。
另外,也可以由终端来完成切换,比如,终端可在5GS中释放相关的PDU Session,由于处于PDU Session和PDN Connection同时存在的双通模式,因此释放掉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流就只能依赖另外一个传输,这样也相当于是完成了Path Switch的动作。终端可通过触发PDU Session Release流程,释放PDU Session。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可从所进行的数据业务中选出一个优先进行切换。比如,终端正在进行3个数据业务,每个数据业务分别对应一个PDU Session,那么终端可选出一个需要优先切换的数据业务,将该数据业务对应的PDU Session携带在PDN ConnectivityRequest消息中,选出的优先切换的数据业务可以是对时延要求比较严格的数据业务,如实时手游业务。
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优先切换的PDU Session对应的PDN Connection后,可通过Path Switch等,将优先切换的PDU Session切换到PDN Connection上,之后,终端可分别发起针对其它PDU Session对应的PDN Connection的建立过程,并在当其它PDU Session分别切换到对应的PDN Connection上后,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终端每一次发起针对其它PDU Session对应的PDN Connection的建立过程时,可在每一次的PDN Connectivity Request消息中携带Handover标识以及PDU Session标识,并可按照前述方式将其它PDU Session切换到对应的PDN Connection上。
或者,在网络侧建立起优先切换的PDU Session对应的PDN Connection后,也可先不进行切换,而是由终端分别发起针对其它PDU Session对应的PDN Connection的建立过程,之后再将各PDU Session分别切换到对应的PDN Connection上。
在切换之前,两边对等的PDU Session和PDN Connection同时处于激活(Active)状态。
也就是说,优先切换的PDU Session的切换可以发生在全部PDN Connection均建立后,与所有PDU Session一起进行切换,或者,也可以先对优先切换的PDU Session进行切换,之后再建立其它的PDN Connection并完成切换,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较佳地,可采用后一种方式。
比如,终端在5GS中正在进行3个数据业务,分别为数据业务1-数据业务3,每个数据业务分别对应一个PDU Session,那么可选出数据业务1,优先完成对于数据业务1的切换,之后再切换数据业务2和数据业务3,从而优先保证重要的数据业务的无缝切换。
当全部的PDU Session均切换完成后,终端可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如终端可发起去注册流程,从而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主要从终端侧进行说明,以下分别从网络侧的各网元进行说明。
对于网络侧的RAN来说,其可向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发送预定信息,以便终端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以便在第二网络侧建立起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具体地,RAN可在终端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向终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便终端按照通知消息要求,当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或者,RAN网元确定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向终端发送命令,包含make before break指示。
另外,RAN确定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可向AMF发送Handoverrequired消息,以便AMF向终端发送命令,使得终端根据命令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对于合设网元来说,当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时,合设网元可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从第一网络会话到所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具体地,合设网元可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分别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当各第二网络会话分别建立完成后,分别将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或者,合设网元可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将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之后,分别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分别将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具体地,合设网元可通过执行路径转换动作,将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另外,当建立起第二网络会话后,合设网元还可同时在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进行上行数据接收以及下行数据发送。较佳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综合上述介绍,图5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整体方案示意图,具体实现请参照前述相关说明。
另外,以上主要是以从5GS到EPS的切换为例进行说明,从EPS到5GS的切换与从5GS到EPS的切换类似,区别主要在于: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时,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注册流程,并在注册完成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第二网络会话建立过程(各会话分别发起),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另外,注册流程中发送的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中可携带有Handover标识,指示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到第二网络。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6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处理单元601以及释放单元602。
处理单元601,用于当处于SR模式下且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时,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释放单元602,用于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在装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回到SR模式。
具体地,处理单元601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或者,处理单元601也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注册流程,并在注册完成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第二网络会话建立过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注册流程中发送的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中可携带有Handover标识,指示从第一网络切换到第二网络。
另外,处理单元601还可在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之前,发起并执行在第一网络侧的注册流程。其中,注册流程中发送的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中携带有跨系统makebefore break能力标识,并获取第一网络侧返回的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中携带的是否允许使用make before break能力的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601可获取第一网络侧在处理单元601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发送的通知消息,按照通知消息要求,若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则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进而可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或者,处理单元601获取来自第一网络侧的命令,包含预定指示,如make beforebreak指示,根据命令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具体地,处理单元601可获取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其中包含预定指示,若注册过程中第一网络侧返回的回复消息中包含网络侧支持无接口互通指示信息,则可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当所述发起切换为处理单元601发起附着流程时,可向第二网络侧发送AttachRequest消息,其中携带有预定指示,并在Attach Request消息的子消息PDN ConnectivityRequest消息中携带Handover标识以及需要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标识。
另外,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后,处理单601可元分别发起针对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建立过程,当所有第一网络会话均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释放单元602可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或者,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将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处理单元601可分别发起针对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建立过程,并在当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分别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由释放单元602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
当第一网络会话以及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同时存在时,可以由第二网络侧通过执行路径转换动作将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或者,处理单元601可在第一网络中释放第一网络会话,从而完成从第一网络会话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比如,处理单元601可通过触发第一网络会话释放流程,释放第一网络会话。
当所有第一网络会话均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释放单元602可发起去注册流程,从而释放与第一网络的连接。所述对应可以是指:第一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能够传输在第二网络会话上不需要改变IP地址,且QoS相同。
另外,在建立起第二网络会话后,处理单元601还可同时在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进行上行数据发送以及下行数据接收。较佳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图7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发送单元701。
发送单元701,用于向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发送预定信息,以便终端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以便在第二网络侧建立起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发送单元701可在终端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向终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便终端按照通知消息要求,当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另外,图7所示装置中还可进一步包括:判定单元700。
判定单元700可用于确定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是否符合预定要求,相应地,发送单元701可在当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终端发送命令,包含预定指示,以便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或者,发送单元701也可以在当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AMF发送Handoverrequired消息,以便AMF向终端发送命令,使得终端根据命令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图8为本发明所述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切换单元801。
切换单元801,用于当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时,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从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具体地,切换单元801可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分别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当各第二网络会话分别建立完成后,分别将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或者,切换单元801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将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之后,分别建立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分别将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切换单元801可通过执行路径转换动作,将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另外,在建立起第二网络会话后,切换单元801还可同时在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进行上行数据接收以及下行数据发送。较佳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第一网络会话以及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上述各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不再赘述。
总之,采用上述各实施例所述方案,能够满足特定业务的低时延要求,达到“0ms”切换能力。
图9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框图。图9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处理单元)16,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28和处理器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9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9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9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将实现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设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设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设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38)

1.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回到SR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能够传输在第二网络会话上不需要改变IP地址,且服务质量QoS相同;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会话后,同时在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进行上行数据发送以及下行数据接收;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或者,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注册流程,并在注册完成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第二网络会话建立过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其中,所述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所述终端发起并执行在第一网络侧的注册流程;其中,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跨系统先连后断能力标识,并获取第一网络侧返回的注册接受消息中携带的是否允许使用先连后断能力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其中携带有预定指示,并在所述附着请求消息的子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切换标识以及需要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标识;所述预定指示包含跨系统先连后断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册流程中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切换标识,指示所述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到第二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
所述终端获取第一网络侧在所述终端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发送的通知消息;
所述终端按照所述通知消息要求,若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则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来自第一网络侧的命令,包含预定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获取来自第一网络侧的命令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包含预定指示;
若注册过程中第一网络侧返回的回复消息中包含网络侧支持无接口互通指示信息,则所述终端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包括:
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后,所述终端分别发起针对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建立过程;
当所有第一网络会话均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包括:
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将所述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所述终端分别发起针对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建立过程,并在当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分别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第二网络会话上包括:
当第一网络会话以及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同时存在时,由第二网络侧通过执行路径转换动作将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或者,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网络中释放第一网络会话,完成从第一网络会话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释放第一网络会话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触发第一网络会话释放流程,释放第一网络会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包括:
所述终端发起去注册流程,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11.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网设备RAN向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发送预定信息,以便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以便在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能够传输在第二网络会话上不需要改变IP地址,且服务质量QoS相同;
其中,当所述第二网络会话建立后,在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同时进行有上行数据以及下行数据的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或者,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注册流程,并在注册完成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第二网络会话建立过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其中,所述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之前,所述终端发起并执行在第一网络侧的注册流程;其中,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跨系统先连后断能力标识,并获取第一网络侧返回的注册接受消息中携带的是否允许使用先连后断能力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其中携带有预定指示,并在所述附着请求消息的子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切换标识以及需要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标识;所述预定指示包含跨系统先连后断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AN向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发送预定信息包括:
所述RAN在所述终端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向所述终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便所述终端按照所述通知消息要求,当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AN向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发送预定信息包括:
所述RAN网元确定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向所述终端发送命令,包含预定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RAN确定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向接入管理功能实体AMF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以便所述AMF向所述终端发送命令,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命令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15.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时,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合设网元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从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所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能够传输在第二网络会话上不需要改变IP地址,且服务质量QoS相同;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会话后,同时在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进行上行数据接收以及下行数据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以便所述合设网元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或者,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注册流程,并在注册完成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第二网络会话建立过程,以便所述合设网元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其中,所述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之前,所述终端发起并执行在第一网络侧的注册流程;其中,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跨系统先连后断能力标识,并获取第一网络侧返回的注册接受消息中携带的是否允许使用先连后断能力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其中携带有预定指示,并在所述附着请求消息的子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切换标识以及需要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标识;所述预定指示包含跨系统先连后断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从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所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包括:
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分别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当各第二网络会话分别建立完成后,分别将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从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所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包括:
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将所述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分别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分别将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完成从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所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包括:
通过执行路径转换动作,将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19.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以及释放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且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所述释放单元,用于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在装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所述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后,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回到SR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能够传输在第二网络会话上不需要改变IP地址,且服务质量QoS相同;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会话后,同时在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进行上行数据发送以及下行数据接收;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或者,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注册流程,并在注册完成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第二网络会话建立过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在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之前,发起并执行在第一网络侧的注册流程;其中,注册流程中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跨系统先连后断能力标识,并获取第一网络侧返回的注册接受消息中携带的是否允许使用先连后断能力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包括:所述处理单元向第二网络侧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其中携带有预定指示,并在所述附着请求消息的子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切换标识以及需要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标识;所述预定指示包含跨系统先连后断指示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册流程中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切换标识,指示从第一网络切换到第二网络。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第一网络侧在所述处理单元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发送的通知消息,按照所述通知消息要求,若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则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来自第一网络侧的命令,包含预定指示,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包含预定指示,若注册过程中第一网络侧返回的回复消息中包含网络侧支持无接口互通指示信息,则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后,所述处理单元分别发起针对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建立过程;
当所有第一网络会话均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所述释放单元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第二网络侧建立起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将所述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所述处理单元分别发起针对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建立过程,并在当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分别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后,由所述释放单元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第一网络会话以及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同时存在时,由第二网络侧通过执行路径转换动作将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或者,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网络中释放第一网络会话,完成从第一网络会话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通过触发第一网络会话释放流程,释放第一网络会话。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单元发起去注册流程,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的连接。
29.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发送预定信息,以便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以便在第二网络侧建立起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能够传输在第二网络会话上不需要改变IP地址,且服务质量QoS相同;
其中,当所述第二网络会话建立后,在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同时进行有上行数据以及下行数据的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或者,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注册流程,并在注册完成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第二网络会话建立过程,以便第二网络侧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其中,所述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之前,所述终端发起并执行在第一网络侧的注册流程;其中,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跨系统先连后断能力标识,并获取第一网络侧返回的注册接受消息中携带的是否允许使用先连后断能力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其中携带有预定指示,并在所述附着请求消息的子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切换标识以及需要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标识;所述预定指示包含跨系统先连后断指示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在所述终端发起注册后的任意时刻,向所述终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便所述终端按照所述通知消息要求,当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中进一步包括:判定单元;
所述判定单元,用于确定获取到的测量门限值是否符合预定要求;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所述终端发送命令,包含预定指示,以便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当所述测量门限值符合预定要求时,向接入管理功能实体AMF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以便所述AMF向所述终端发送命令,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命令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
33.一种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单元;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当处于单注册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在双注册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时,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完成从第一网络会话到第二网络会话的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能够传输在第二网络会话上不需要改变IP地址,且服务质量QoS相同;
所述切换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会话后,同时在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进行上行数据接收以及下行数据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所述第一网络会话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会话上传输相同的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在DR模式下向第二网络侧发起切换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以便所述切换单元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或者,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注册流程,并在注册完成后向第二网络侧发起第二网络会话建立过程,以便所述切换单元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
其中,所述处于SR模式下的终端确定满足系统切换条件之前,所述终端发起并执行在第一网络侧的注册流程;其中,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跨系统先连后断能力标识,并获取第一网络侧返回的注册接受消息中携带的是否允许使用先连后断能力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向第二网络侧发起DR模式下的附着流程包括:所述终端向第二网络侧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其中携带有预定指示,并在所述附着请求消息的子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切换标识以及需要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标识;所述预定指示包含跨系统先连后断指示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分别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当各第二网络会话分别建立完成后,分别将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将所述优先切换的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之后,分别建立所述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并分别将其它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通过执行路径转换动作,将第一网络会话切换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会话上。
3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76841.7A 2018-01-03 2018-02-09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418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8/070435 2018-01-03
PCT/CN2018/070435 WO2019134077A1 (zh) 2018-01-03 2018-01-03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075975 WO2019134216A1 (zh) 2018-01-03 2018-02-09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8227A CN111418227A (zh) 2020-07-14
CN111418227B true CN111418227B (zh) 2022-07-08

Family

ID=67143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6841.7A Active CN111418227B (zh) 2018-01-03 2018-02-09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8227B (zh)
WO (2) WO20191340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45332A1 (en) * 2020-03-02 2023-10-26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160A (zh) * 2007-04-03 2007-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双待终端双待机时在不同模式网络间切换的方法
CN103929787A (zh) * 2013-01-11 2014-07-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异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18976A (zh) * 2013-11-01 2015-05-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保持ip地址连续性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43500A1 (en) * 2014-07-14 2021-06-30 Convida Wireless, LLC Inter-system handover and multi-connectivity via an integrated small cell and wifi gatewa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160A (zh) * 2007-04-03 2007-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双待终端双待机时在不同模式网络间切换的方法
CN103929787A (zh) * 2013-01-11 2014-07-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异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18976A (zh) * 2013-11-01 2015-05-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保持ip地址连续性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S 23.501: Editorial corrections and alignment;NOKIA等;《SA WG2 Meeting #123,S2-176891》;2017102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4216A1 (zh) 2019-07-11
WO2019134077A1 (zh) 2019-07-11
CN111418227A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66525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unnel identifier allocation
CN108738086B (zh) 一种用户面重选的方法及装置
EP2696610A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failures of mobility management device in idle mode signaling reduction activated scene
WO2021057526A1 (zh) 一种网关设备容灾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1612006B2 (en) Rou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0856229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18166328A1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2055093A1 (zh) 移动交换中心池中的寻呼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822308A1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62134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9137539A1 (zh) 软件升级方法及系统
WO2010078783A1 (zh) 一种cs域业务的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418227B (zh) 无系统间接口时的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682310B (zh) 分组域语音业务注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US11240722B2 (en)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7278487B2 (ja) 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14367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7063402A1 (zh) 基站、移动管理实体、负荷卸载方法及系统
CN112469077B (zh) 一种业务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KR101520184B1 (ko) Lte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를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CN113573375B (zh) 融合网关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804719B (zh) 序列号一致性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1371577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867070B (zh) 一种分布式网络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1567085A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