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6861A - 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6861A
CN111416861A CN202010200479.9A CN202010200479A CN111416861A CN 111416861 A CN111416861 A CN 111416861A CN 202010200479 A CN202010200479 A CN 202010200479A CN 111416861 A CN111416861 A CN 111416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r
cluster
communication
data management
managemen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04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6861B (zh
Inventor
邵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004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6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6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6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管理中心以及至少两个对等集群;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用于对任意两个对等集群的集群间通信进行通信管理,所述通信管理包括:对等集群的工作状态管理、对等集群的工作进度管理以及对等集群的业务调度管理。通过对对等集群配置集群间逻辑接口实现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间的互相通信,通过数据管理中心对各对等集群进行管理,降低现有技术中集群主节点进行管理时的节点工作压力,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网络延迟,保证了对等集群间的数据同步和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布式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IT系统和IT架构中,例如: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分布式微服务。分布式技术不但对基础服务的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业务系统的运行也起着重大作用。
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并发量不断增大,需要在多地部署机房,多个区域建立分布式集群,例如:建行信用卡业务,不管是并发量还是数据量,都十分庞大,需要在深圳,北京,上海三地部署对等的集群,并且需要三地的集群之间进行通信或者是数据同步等操作,来保证信用卡业务的高可用,并且能够处理海量并发。
众所周知,进群内节点的管理一般基于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zookeeper进行,但是,异地集群间的管理给我们带来了挑战。首先,异地间网络通信带来了网络延迟,导致一致性问题;其次,集群主节点的通信需要同步到集群内的各个节点,通过主节点控制集群内各个节点进行通信会增大主节点的工作压力,导致主节点因为无法负荷过大的压力而崩溃,而维护主节点费时费力,成本过大;此外,消息的持久化,延迟队列,异步传输等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以实现集群间互相通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系统,所述通信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中心以及至少两个对等集群;
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
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用于对任意两个对等集群的集群间通信进行通信管理,所述通信管理包括:对等集群的工作状态管理、对等集群的工作进度管理以及对等集群的业务调度管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方法,该通信管理方法由本发明实施例任一所述的通信管理系统执行,各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业务调度信息;
所述数据管理中心根据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将所接收的业务调度信息下发至对应的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的调度响应信息通过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给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中心以及至少两个对等集群;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用于对任意两个对等集群的集群间通信进行通信管理,所述通信管理包括:对等集群的工作状态管理、对等集群的工作进度管理以及对等集群的业务调度管理。通过对对等集群配置集群间逻辑接口实现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间的互相通信,通过数据管理中心对各对等集群进行管理,降低现有技术中集群主节点进行管理时的节点工作压力,降低了维护成本,且通过数据管理中心管理对等集群,降低了网络延迟,保证了对等集群间的数据同步和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通信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通信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通信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通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业务调度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通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通信管理系统的结构图,该通信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中心110以及至少两个对等集群120;
各所述对等集群120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120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
数据管理中心110,与各所述对等集群120连接,用于对任意两个对等集群120的集群间通信进行通信管理,所述通信管理包括:对等集群120的工作状态管理、对等集群120的工作进度管理以及对等集群120的业务调度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对等集群120具体可以理解为可以为其他集群提供服务、具有平等协作关系的的集群,对于任意集群若需要和其他集群进行通信,必须创建对等关系,在创建对等关系后,在对等关系中的集群为对等集群,对等集群才可以进行互相之间的通信。集群间逻辑接口具体可以理解为配置在对等集群上用于进行对等集群间互相通信的逻辑接口,例如,集群间逻辑接口可以是一个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管理中心110具体可以理解为进行数据接收、发送等操作的平台或服务器,用于在对等集群120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管理对等集群;工作状态管理具体可以理解为数据管理中心110所管理的所有对等集群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例如,对等集群120的工作状态可以是正常工作,也可以是异常工作;工作进度管理具体可以理解为数据管理中心110在向所管理的对等集群120发送信息时,对等集群120是否收到数据管理中心110发送的信息,用来报告对等集群120的工作进度;业务调度管理具体可以理解为数据管理中心110向对等集群120发送的业务调度的信息,以使对等集群120执行相应的业务调度的操作,业务调度可以是数据同步、数据查询等,对等集群120在接收到数据同步、数据查询等业务调度时,执行相对应的操作。
具体的,对需要在数据管理中心110下管理的集群配置集群间逻辑接口形成对等集群120,任意两个对等集群120通过集群间逻辑接口可以实现集群间通信。
具体的,数据管理中心110与各对等集群120连接,接收各对等集群120发送的消息,同时也可以向各对等集群120发送消息,实现数据管理中心110信息与各对等集群120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对任意两个对等集群120的集群间通信进行通信管理。在两个对等集群120间进行通信时,通过数据管理中心110可以监控到与其通信的对等集群的工作状态、工作进度,并且数据管理中心110可以实时对对等集群120进行业务调度管理。例如,数据管理中心110可以向对等集群发送工作状态管理的信息,并等待对等集群120的相应响应以此实现对对等集群的工作状态管理;或者是向对等集群120发送工作进度管理的信息后接收对等集群120的相应响应实现对对等集群的工作进度管理;也可以是向对等集群发送业务调度管理的信息,实现对对等集群的业务调度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中心以及至少两个对等集群;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用于对任意两个对等集群的集群间通信进行通信管理,所述通信管理包括:对等集群的工作状态管理、对等集群的工作进度管理以及对等集群的业务调度管理。对集群配置集群间逻辑接口形成对等集群,通过集群间逻辑接口实现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间的互相通信,通过数据管理中心对各对等集群进行管理,减轻了现有技术中集群主节点进行管理时节点的工作压力,降低了维护成本,且通过数据管理中心管理对等集群,降低了网络延迟,保证了对等集群间的数据同步和一致。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通信管理系统的结构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该系统包括: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210、数据管理中心220和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
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210,用于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心跳检测信息。
数据管理中心220,用于根据所述心跳检测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心跳检测信息。
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用于根据接收的心跳检测信息检测所包含各业务节点的工作状态,并将检测后生成的心跳响应信息反馈给所述数据管理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发送端具体可以理解为通过数据管理中心220向其他对等集群发送信息以请求进行通信的任意对等集群。心跳检测信息具体可理解为用于检测对等集群是否正常工作或是否可用的信息,心跳检测信息中可以包括通信接收端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3,代表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为对等集群3,也可以是其他区别对等集群的标识。通信接收端具体可以理解为接收其他对等集群通过数据管理中心220发送信息的任意对等集群,一个对等集群既可以作为通信发送端,也可以作为通信接收端,具体取决于此对等集群当前的业务需求。业务节点具体可以理解为集群内部存储各种业务数据的服务器,一个业务节点至少包含一个子业务,一个业务节点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多台服务器。心跳响应信息具体可以理解为根据心跳检测信息所生成的对应响应信息,用来向数据管理中心220反馈各业务节点的工作状态。
具体的,当对等集群210当前的业务需求为请求与其他对等集群进行通信,例如检测其他集群是否可用,此时对等集群210作为通信发送端,向数据管理中心发送心跳检测信息。数据管理中心220根据接收到的心跳检测信息中标识对等集群的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将心跳检测信息发送给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在接收到心跳检测信息后,由对等集群230中的主节点将心跳检测信息下发至各业务节点,以此检测各业务节点的工作状态,各业务节点在收到心跳检测信息后生成对应的心跳响应信息反馈给数据管理中心220。
进一步地,数据管理中心220还用于:
当设定监测时间内所接收心跳响应信息的信息个数小于设定反馈阈值时,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为不可用集群。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监测时间具体可以理解为根据正常情况下数据管理中心向对等集群发送心跳检测信息时,对等集群反馈心跳响应信息时花费时间所设定的时间阈值;设定反馈阈值具体可以理解为根据对等集群正常工作时反馈信息的业务节点个数确定的阈值;不可用集群具体可以理解为无法正常工作的对等集群。
具体的,数据管理中心220统计设定监测时间内接收到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中的各业务节点反馈的心跳响应信息的信息个数,当信息个数小于设定反馈阈值时,此时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中有多个业务节点没有正常工作,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为不可用集群。例如,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有300个节点,设定监测时间为0.1s,设定反馈阈值为200,当数据管理中心在0.1s内接收到的心跳响应信息的信息个数为188个时,此时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由于大部分节点没有正常工作,认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230为不可用集群。
进一步地,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的集群逻辑接口作为相应集群的网络访问点,具备一个用于集群间通信的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
具体的,集群通过配置集群逻辑接口形成对等集群,集群逻辑接口具备一个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用于不同集群间进行互相通信。不同对等集群间互相进行访问时通过集群逻辑接口作为网络访问点,实现互相访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管理中心部署在支持服务发现和/或服务管理的分布式框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发现具体可以理解为查询用户所需服务;服务管理具体可以理解为存储和管理数据。
具体的,数据管理中心在与对等集群进行接收、发送消息的互相通信时,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十分庞大,因此,将数据管理中心部署在支持服务发现和/或服务管理的分布式框架上,实现在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时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省时省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系统,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在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发送心跳检测信息时,通过数据管理中心对通信过程进行管理,减轻了现有技术中集群主节点进行管理时节点的工作压力,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网络延迟,保证了对等集群间的数据同步和一致。并且在实现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间的互相通信时,通过心跳响应信息可以检测对等集群是否可用,避免了在对等集群不可用时向对等集群发送信息而导致的影响业务使用;保证了对等集群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操作时快速进行集群间通信以获取信息,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将数据管理中心部署在支持服务发现和/或服务管理的分布式框架上,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省时省力。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通信管理系统的结构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该系统包括: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310、数据管理中心320和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
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310,用于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业务调度信息。
数据管理中心320,用于根据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用于将所接收的业务调度信息下发至对应的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的调度响应信息通过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给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
在本实施例中,业务调度信息具体可以理解为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310请求与数据管理中心320管理的其他对等集群进行业务交互的信息,例如数据更新、数据查询等,业务调度信息可以包含所要执行的操作、发起操作一方的基本信息。目标业务节点具体可以理解为执行业务调度信息的服务器;调度响应信息具体可以理解为根据业务调度信息生成的对应响应信息,用来向数据管理中心反馈业务调度的完成情况。
具体的,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310在需要进行业务调度的情况下,向数据管理中心320发送业务调度信息。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310需要进行业务调度的条件可以是收到了用户的发出的查询信息或用户进行信息更新后,系统自动执行同步操作所触发,业务调度信息中可以包含用户基本信息、用户执行的操作。数据管理中心320根据业务调度信息中的用户执行的操作确定业务调度信息对应的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并将业务调度信息转发给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中的主节点将业务调度信息下发至各个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目标业务节点根据业务调度信息生成对应的调度响应信息并发送给数据管理中心320,数据管理中心320将调度响应信息反馈给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310。例如,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310发送的业务调度信息为查询余额,数据管理中心确定查询余额对应的集群为对等集群3,所以将对等集群3作为通信接收端,将查询余额的信息发送给对等集群3,对等集群3的主节点将查询余额这一业务调度信息下发给存储余额信息的目标业务节点,目标业务节点根据用户的信息确定余额信息后将余额信息通过数据管理中心320反馈给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310。
进一步地,数据管理中心320,具体用于:
确定所接收业务调度信息的业务类型;从预存的业务映射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业务类型匹配的目标集群及在所述目标集群中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所述目标集群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目标集群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业务类型可以是查询余额、更新个人信息、查询征信信息等等。业务映射关系表具体可以理解为业务类型与存储的目标集群和目标业务节点的对应关系;目标集群具体可以理解为对应接收业务调度信息的对等集群。
具体的,数据管理中心320接收到业务调度信息后,根据业务调度信息中包含的所执行操作信息确定业务调度信息的业务类型,根据业务类型从预存的业务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匹配的目标集群和目标业务节点,将目标集群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向目标集群发送业务调度信息。例如,业务调度信息为查询余额,从业务映射关系表中可以确定余额信息存储在对等集群3中,所以对等集群3就是目标集群。
进一步地,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数据管理中心320发送的业务调度信息后,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320反馈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的接收应答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应答信息具体可以理解为用来向数据管理中心320反馈本对等集群已接收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的信息。
具体的,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在接收到数据管理中心320发送的业务调度信息后,根据业务调度信息向数据管理中心320反馈接收应答信息,用来表明已收到数据管理中心320发送的业务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数据管理中心320,还用于:
在向所述通信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对所述业务调度信息所对应接收应答信息的反馈情况,并在所述反馈情况满足消息重发条件时,重新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消息重发条件具体可以理解为根据接收应答信息判断业务调度信息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的条件。
具体的,数据管理中心320需要接受对应接收应答信息确定通信接收端是否接收到业务调度信息。数据管理中心320在向通信接收端发送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业务调度信息对应接收应答信息的反馈情况,根据消息重发条件判断反馈情况是否满足,在反馈情况满足消息重发条件时,通信接收端可能未收到业务调度信息,重新向通信接收端发送业务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数据管理中心320具体用于:
在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相应的接收应答信息在设定时间阈值内的反馈情况;当所述反馈情况为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未收到所述应答信息时,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重新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并将发送次数累计加1,并返回应答信息的监听操作;当所述发送次数大于设定发送阈值时,确定作为所述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的备份集群,并将所述备份集群作为信息的通信接收端,重新向所述通信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返回应答信息的监听操作直至获取到所述接收应答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时间阈值具体可以理解为根据对等集群进行正常消息反馈所需时间设定的接收应答消息反馈的时间范围;反馈情况可以是收到应答信息或者未收到应答信息;设定发送阈值具体可以理解为根据对等集群正常工作时可以接收到消息的概率确定的最大发送次数;备份集群具体可以理解为本对等集群中的数据备份存储的对等集群,一个对等集群的备份集群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
具体的,数据管理中心320在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发送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设定时间阈值内通信接收端的接收应答信息的反馈情况,当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没有收到应答信息时,此时的通信接收端可能是未收到数据管理中心320发送的业务调度信息,重新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发送业务调度信息,并把发送次数累计加1,继续监听应答信息。当多次重发业务调度信息后,发送次数大于设定发送阈值时,认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330无法正常工作,确定其备份集群,将其作为信息的通信接收端,重新发送业务调度信息,并继续对应答信息进行监听操作,直至获取到接收应答信息。当一个对等集群存在多个备份集群时,设置备份集群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确定对等集群无法正常工作时首先调用哪个备份集群,或者随机调用备份集群。
进一步地,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的集群逻辑接口作为相应集群的网络访问点,具备一个用于集群间通信的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管理中心部署在支持服务发现和/或服务管理的分布式框架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系统,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在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发送业务调度信息时,通过数据管理中心对通信过程进行管理,减轻了现有技术中集群主节点进行管理时节点的工作压力,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网络延迟,保证了对等集群间的数据同步和一致。通过在对等集群间进行通信时监听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的反馈情况,可以在对等集群迟迟不进行反馈时重新发送信息,确保对等集群已经接收到消息;并在消息多次重发的条件下及时选择备份集群进行通信,避免由于集群已经无法正常工作而延误,保证了对等集群可以迅速进行集群间通信以获取信息,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将数据管理中心部署在支持服务发现和/或服务管理的分布式框架上,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省时省力。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通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管理各集群间通信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通信管理系统来执行,各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包括:
步骤410、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业务调度信息。
步骤411、所述数据管理中心根据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步骤412、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将所接收的业务调度信息下发至对应的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的调度响应信息通过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给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方法,各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业务调度信息;所述数据管理中心根据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业务调度信息;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将所接收的业务调度信息下发至对应的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的调度响应信息通过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给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在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发送业务调度信息时,通过数据管理中心对通信过程进行管理,减轻了现有技术中集群主节点进行管理时节点的工作压力,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网络延迟,保证了对等集群间的数据同步和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管理中心根据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包括:
确定所接收业务调度信息的业务类型;从预存的业务映射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业务类型匹配的目标集群及在所述目标集群中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所述目标集群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目标集群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在接收到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的业务调度信息后,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的接收应答信息。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数据管理中心在向所述通信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对所述业务调度信息所对应接收应答信息的反馈情况,并在所述反馈情况满足消息重发条件时,重新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图5提供了一种业务调度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数据管理中心在向所述通信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对所述业务调度信息所对应接收应答信息的反馈情况,并在所述反馈情况满足消息重发条件时,重新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20、在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相应的接收应答信息在设定时间阈值内的反馈情况。
步骤421、当所述反馈情况为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未收到所述应答信息时,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重新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并将发送次数累计加1,并返回应答信息的监听操作。
步骤422、当所述发送次数大于设定发送阈值时,确定作为所述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的备份集群,并将所述备份集群作为信息的通信接收端,重新向所述通信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返回应答信息的监听操作直至获取到所述接收应答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管理方法中还进一步描述了数据管理中心监听通信接收端对业务调度信息的反馈情况,通过在对等集群间进行通信时监听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的反馈情况,可以在对等集群迟迟不进行反馈时重新发送信息,确保对等集群已经接收到消息;并在消息多次重发的条件下及时选择备份集群进行通信,避免由于集群已经无法正常工作而延误,保证了对等集群可以迅速进行集群间通信以获取信息,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图6提供了另一种通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通信管理系统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30、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心跳检测信息;
步骤431、所述数据管理中心根据所述心跳检测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心跳检测信息;
步骤432、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根据接收的心跳检测信息检测所包含各业务节点的工作状态,并将检测后生成的心跳响应信息反馈给所述数据管理中心。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当设定监测时间内数据管理中心所接收心跳响应信息的信息个数小于设定反馈阈值时,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为不可用集群。
进一步地,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的集群逻辑接口作为相应集群的网络访问点,具备一个用于集群间通信的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
进一步地,数据管理中心部署在支持服务发现和/或服务管理的分布式框架上。
将数据管理中心部署在支持服务发现和/或服务管理的分布式框架上,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省时省力。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通信管理方法,各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业务调度信息;
所述数据管理中心根据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将所接收的业务调度信息下发至对应的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的调度响应信息通过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给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易管理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信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管理中心以及至少两个对等集群;
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
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用于对任意两个对等集群的集群间通信进行通信管理,所述通信管理包括:对等集群的工作状态管理、对等集群的工作进度管理以及对等集群的业务调度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用于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心跳检测信息;
所述数据管理中心,用于根据所述心跳检测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心跳检测信息;
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用于根据接收的心跳检测信息检测所包含各业务节点的工作状态,并将检测后生成的心跳响应信息反馈给所述数据管理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中心还用于:
当设定监测时间内所接收心跳响应信息的信息个数小于设定反馈阈值时,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为不可用集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用于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业务调度信息;
所述数据管理中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用于将所接收的业务调度信息下发至对应的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的调度响应信息通过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给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具体用于:
确定所接收业务调度信息的业务类型;
从预存的业务映射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业务类型匹配的目标集群及在所述目标集群中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所述目标集群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目标集群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的业务调度信息后,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的接收应答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中心,还用于:
在向所述通信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对所述业务调度信息所对应接收应答信息的反馈情况,并在所述反馈情况满足消息重发条件时,重新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具体用于:
在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后,监听相应的接收应答信息在设定时间阈值内的反馈情况;
当所述反馈情况为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未收到所述应答信息时,向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重新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并将发送次数累计加1,并返回应答信息的监听操作;
当所述发送次数大于设定发送阈值时,确定作为所述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的备份集群,并将所述备份集群作为信息的通信接收端,重新向所述通信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调度信息,返回应答信息的监听操作直至获取到所述接收应答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对等集群上配置的集群逻辑接口作为相应集群的网络访问点,具备一个用于集群间通信的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中心部署在支持服务发现和/或服务管理的分布式框架上。
11.一种通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管理系统执行,各对等集群上配置有集群间逻辑接口,任意两个对等集群通过所述集群间逻辑接口进行集群间通信;数据管理中心,与各所述对等集群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向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发送业务调度信息;
所述数据管理中心根据所述业务调度信息确定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并转发所述业务调度信息;
作为通信接收端的对等集群将所接收的业务调度信息下发至对应的各目标业务节点,并将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的调度响应信息通过所述数据管理中心反馈给作为通信发送端的对等集群。
CN202010200479.9A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1416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0479.9A CN111416861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0479.9A CN111416861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861A true CN111416861A (zh) 2020-07-14
CN111416861B CN111416861B (zh) 2022-07-26

Family

ID=71494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0479.9A Active CN111416861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6861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44549A1 (en) * 1998-11-05 2003-10-02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lustered enterprise java in a secure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stem
US20070180451A1 (en) * 2005-12-30 2007-08-02 Ryan Michael J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ta-scheduling
WO2011039642A1 (en) * 2009-09-30 2011-04-07 France Telecom Cluster peer for peer-to-peer system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140082285A1 (en) * 2009-04-01 2014-03-20 Netapp Inc. Interclust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WO2014108356A2 (en) * 2013-01-10 2014-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energy-efficient peer-to-peer networks
US20150006633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Apple Inc. Operating a cluster of peer-to-peer devices
CN104461740A (zh) * 2014-12-12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跨域集群计算资源聚合和分配的方法
CN104572895A (zh) * 2014-12-24 2015-04-29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MPP数据库与Hadoop集群数据互通方法、工具及实现方法
CN10475401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中节点集群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41456A (zh) * 2015-08-25 2015-12-09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用集群资源监控方法
CN105933446A (zh) * 2016-06-28 2016-09-07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平台业务双活实现方法及系统
US20160308962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Avaya Inc. Synchronizing peer nodes of a multi-chassis switching cluster
CN106131141A (zh) * 2016-06-27 2016-11-16 徐州医科大学 一种分布式集群负载均衡并行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06933659A (zh) * 2015-12-30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进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07644A (zh) * 2017-09-27 2018-02-16 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请求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终端
CN109471872A (zh) * 2017-08-30 2019-03-15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高并发查询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44549A1 (en) * 1998-11-05 2003-10-02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lustered enterprise java in a secure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stem
US20070180451A1 (en) * 2005-12-30 2007-08-02 Ryan Michael J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ta-scheduling
US20140082285A1 (en) * 2009-04-01 2014-03-20 Netapp Inc. Interclust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WO2011039642A1 (en) * 2009-09-30 2011-04-07 France Telecom Cluster peer for peer-to-peer system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WO2014108356A2 (en) * 2013-01-10 2014-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energy-efficient peer-to-peer networks
US20150006633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Apple Inc. Operating a cluster of peer-to-peer devices
CN10475401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中节点集群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61740A (zh) * 2014-12-12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跨域集群计算资源聚合和分配的方法
CN104572895A (zh) * 2014-12-24 2015-04-29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MPP数据库与Hadoop集群数据互通方法、工具及实现方法
US20160308962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Avaya Inc. Synchronizing peer nodes of a multi-chassis switching cluster
CN105141456A (zh) * 2015-08-25 2015-12-09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用集群资源监控方法
CN106933659A (zh) * 2015-12-30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进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31141A (zh) * 2016-06-27 2016-11-16 徐州医科大学 一种分布式集群负载均衡并行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05933446A (zh) * 2016-06-28 2016-09-07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平台业务双活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9471872A (zh) * 2017-08-30 2019-03-15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高并发查询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07644A (zh) * 2017-09-27 2018-02-16 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请求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M. MEENA: "Dynamic peer-to-peer distributed document clustering and cluster summar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SEISCON 2011)》 *
居春波: "分布式服务框架及其在国际贸易平台中应用的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 *
彭舰等: "面向多集群对等调度的网格系统研究与设计",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
文静等: "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式存储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
林天山: "DNS服务器集群解决方案", 《电信技术》 *
饶兰兰等: "一种分布式调度中间件的设计和实现", 《福建电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861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5767B (zh) 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US11057485B2 (en) Server cluster and method for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
CN111615066B (zh) 一种基于广播的分布式微服务注册及调用方法
CN106330475B (zh) 一种通信系统中管理主备节点的方法和装置及高可用集群
US9049241B2 (en) Peer discovery and secure communication in failover schemes
CN115004673B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P2939401B1 (en) Method for guaranteeing service continuity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thereof
US20130139178A1 (en) Clust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7872396A (zh) 具有超时控制的通信方法、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CN113391979A (zh) 监控数据展示的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15901B (zh) 一种客户端发送用户请求的方法和存储系统
CN111416861B (zh) 一种通信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0661836B (zh) 消息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WO2023229531A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037785B (zh) 即时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11385324A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95894B (zh) 服务节点间、客户端节点间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450810A (zh) 识别冗余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81215B (zh) 网络服务实现方法、服务控制器及通信系统
CN10630424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转发器及网关
US20160261476A1 (en) Message system for avoiding processing-performance decline
CN114090342A (zh) 存储容灾的链路管理方法及消息执行节点、存储控制集群
CN11299509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16827A (zh) 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的热备份方法及分布式系统
CN114979037B (zh) 一种组播方法、装置、交换机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5

Address after: 25 Financial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3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Address before: 25 Financial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3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atentee before: Jianxin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