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6421A - 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6421A
CN111416421A CN201910007699.7A CN201910007699A CN111416421A CN 111416421 A CN111416421 A CN 111416421A CN 201910007699 A CN201910007699 A CN 201910007699A CN 111416421 A CN111416421 A CN 111416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s
moving
group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76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6421B (zh
Inventor
唐倬
方庆银
李敏
肖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076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6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6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6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6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Keying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该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动静触头组,每组动静触头组包括: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分别与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动触头,包括本体,以及间隔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第一组动触点与第二组动触点电气隔离;在任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时,另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间距大于灭弧间距,且小于两个供电电路的电气间隙。通过采用在两个动触头之间增加电气隔离的间隙,或者增加动静触头的在电源输入回路中串联的数量来进一步减少两个输入回路之间的最小行程,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可以逐渐缩小,提高切换时的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CT机房中的电信设备交换容量不断提升,DC机房中的服务器技术能力,存储设备的容量不同提升,各种路由/交换/光传输/服务器/存储等等ICT设备整机集成度与整机功率不同升高,但是用于整机供配电空间却不断减少,ICT整机供配电区域的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保证ICT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及CT/DC机房的配电效率,整机设备通常采用A+B两路AC或HVDC电源进行备份供电,且采用N+N个AC/HVDC TO DC的电源模块PM进行集中供电。如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方案中,动触头在A/B两路输入回路的定触头中运动切换,动触头与A/B两个回路的定触头接触的两个背靠背的触点紧密相连且导通,A/B输入回路电气间隙及运动行程都为D,A/B输入回路的L/+和N/-分别控制切换。但是在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时,动触头及静触头之间的行程D比较大,造成在进行切换时,动触头转换的时间比较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及天线,用以提高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切换速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该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用于切换设备与两个供电电路的连接,该双电源动静触头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动静触头组,且每组动静触头系统用于连接两个供电电路与设备对应的一条线路,如设置在火线、零线或者地线上的任一条线路上。其中,每组动静触头组包括:两个静触头以及一个动触头。其中,两个静触头分别为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分别与所述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而动触头用于在动作时,切换两条供电线路与设备之间的电连接,在动触头与其中的一个静触头连接时,该静触头连接的供电电路与设备电连接,并切断另一个供电电路与设备的电连接。在切换时,应该能够保证两个供电线路之间的电气隔离,并且能够提高动作速度。在具体设置该动触头时,该动触头包括本体,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其中,所述第一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组动触点电气隔离;且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一一对应,在任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时,另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间距大于灭弧间距,且小于所述两个供电电路的电气间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两组动触点之间电气隔离设置,使得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两个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间距至少不能小于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本申请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更短,从而可以提高供电线路在切换时的速度。
在具体设置动触头时,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包括多个单排排列的第一动触点,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组动触点包括多个单排排列的第二动触点,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间隔设置。通过不同的导线将第一动触点与第二动触点之间分别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组动触点与第二组动触点之间的电气隔离。
在具体设置动触头以及静触头时,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的距离为X;任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时,另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间距为Y;则X、Y满足:X+Y≥D;其中,D为供电电路的电气间隙。从而可以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配合时的间距减小。
在具体设置动触头及静触头时,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间隔设置,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之间,且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分列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二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所述多个第二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二静触点;位于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位于另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设备电连接,或,位于另一端的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分别与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即可以通过动触头或者静触头与设备进行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位于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之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本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部,以及连接两个竖直部的水平部;
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位于所述两个竖直部之间,且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竖直部相对的一侧。通过设置的工字型结构实现对动触点的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一静触点;
所述第二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所述多个第二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二静触点;
位于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
位于另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设备电连接。通过不同的静触点实现与供电电路及设备的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组动触头中的一个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头中的一个第一静触点通过导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组动触头中的一个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头中的一个第二静触点通过导线电连接。从而实现在采用奇数个静触点时,也能够实现通过静触点与设备及供电电路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动静触头组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及以上动静触头组中的动触头联动的驱动装置。
在具体设置驱动装置时,所述驱动装置为电磁驱动装置,或者机械驱动装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两组动触点之间电气隔离设置,使得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行程可以小于两个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至少不能小于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本申请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更短,从而可以提高供电线路在切换时的速度。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两个供电电路、设备,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两个供电电路及所述设备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两组动触点之间电气隔离设置,使得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行程可以小于两个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至少不能小于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本申请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更短,从而可以提高供电线路在切换时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原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原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原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原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原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词语进行说明。如:在本申请中的行程指的是动触头中的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从分离状态到闭合状态转换时,动触头运动的距离。电气间隙指的是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在本申请中指的两个供电电路之间通过空气能够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在本申请中的灭弧间距指的是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在由闭合状态到分离状态后,能够保证动触点与对应静触头之间不会产生电弧的间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该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用于切换设备11与两个供电电路的连接,如图2中所示,LA与LB为两个供电电路,NA与NB与设备11连接,以形成一个回路。在具体设置时,两个供电电路通过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进行切换,以保证设备11的供电。
在具体设置时,该双电源动静触头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动静触头组,如动静触头组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并且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静触头组中的动触头联动的驱动装置。如图2所示,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采用两个动静触头组,其中一组的动静触头组的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分别与LA及LB连接,第一静触头3及第二静触头4还与设备11连接,并通过动触头5进行切换;另一个动静触头组的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分别与NA及NB连接,第一静触头3及第二静触头4与设备11连接;并通过动触头6进行切换。由图2可以看出,上述的两个动静触头组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的一个动静触头组为例进行说明。
继续参考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触头组中,包括了两个静触头以及一个动触头;其中,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用于与两个供电电路(LA与LB)一一对应连接;而动触头5用于在动作时,切换两条供电线路与设备11之间的电连接,在动触头5与其中的一个静触头连接时,该静触头连接的供电电路与设备11电连接,并切断另一个供电电路与设备11的电连接。如图2中所述,在切换时,应该能够保证两个供电线路之间的电气隔离,并且能够提高动作速度。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具体设置该动触头5时,该动触头5包括一个本体,以及设置在该本体上的两组动触点,为方便描述将两组动触点分别命名为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并且第一组动触点与第二组动触点之间间隔设置且电气隔离。此外,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分别与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一一对应,在每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时,该静触头连接的供电电路给设备11进行供电。在设置两组动触点时,任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时,另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间距大于灭弧间距,且小于两个供电电路的电气间隙。
如图2中所示,图2中示出了一种具体的动触头的结构,在图2所示结构中,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在具体设置动触头及静触头时,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间隔设置,并且动触头的本体位于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之间,在具体设置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时,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分列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在具体设置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时,可以采用第一组动触点包括多个单排排列的第一动触点,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结合在图2中的第一组动触点的个数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一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同样的,在设置第二组动触点时,第二组动触点包括多个单排排列的第二动触点,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结合在图2中的第二组动触点的个数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二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为了实现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之间的电气隔离,在设置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时,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间隔设置且电气隔离。继续参考图2,在图2中,两组动触点之间用空气或绝缘固体间隔距离以实现电气隔离,该间隔距离为X(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气间隙),此时,每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行程为Y(在任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时,另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间距),如图2中所示,在完成从LA/A+向LB/B+的切换时,动触头5在两个静触头之间运动,其行程为Y。而在本申请中,在需要满足两个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D时,只需要满足X+Y=D即可,因此,在本申请中的Y小于D。并且在设置行程Y时,需要大于灭弧间距Y1min,从而保证在动触头5与静触头分离后,两者之间不会拉弧。此时,Y满足:Y1min≤Y<D。在Y设置时,通过取值通常向Ymin靠近,从而可以以较短的形成完成从NA/A-向NB/B-的切换。对比图1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中,动触头5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为D,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触头5与静触头在切换时的形成Y小于D,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可以更快的完成两个供电电路之间的切换。
在具体设置静触头时,如第一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多个第一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多个第二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二静触点;即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均包含多个静触点,且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在动静触头与供电电路及设备连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位于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而位于另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设备电连接,或者,位于另一端的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分别与供电设备电连接。即在与设备连接时,可以通过动触头或者静触头来与设备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2及图3中所示,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中的动静触头组的个数为两个,其中的一个动静触头组包括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以及动触头5;另一个动静触头组包括两个第一静触头3及第二静触头4,以及一个动触头6。由图2中可以看出,两个动静触头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一个动静触头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分别包括两个静触点,两个静触点按照单排排列。且第一静触头1的两个第一静触点分别与LA/A+及设备11电连接,并且两个第一静触点之间电气隔离。而两个第一静触点对应的两个第一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从而使得动触头5与第一静触头1连接时,可以将LA/A+与设备11导通。第二静触头2的结构与第一静触头1相似且与第一静触头1对称设置,在动触头5与第二静触头2连接时,也可以将LB/B+与设备11导通。同样的,对应的动触头6与第一静触头3及第二静触头4也对应进行动作。并且在采用两个动静触头组时,为了提高切换时的同步性,还设置了一个用于驱动两个动静触头组联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体可以为电磁驱动装置或者机械驱动装置,该电磁驱动装置利用电磁力驱动两个动触头联动,从而保证了运动的同步性。或者采用机械驱动装置,如采用连杆将两个动触头连接起来,通过驱动电机、气泵等机械结构驱动连杆同时推动两个动触头。上述的额电磁驱动装置及机械驱动装置为比较常见的驱动装置,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予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图2中仅仅示的静触头仅仅包含两个静触点。但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静触点不限定上述个数,并且在每个静触头的静触点的个数为偶数时,除两端外的静触点,沿至少两个静触点的排列方向两两成对电连接时;且电气隔离的两个静触点对应的两个动触点电连接;电连接的两个静触点对应的两个动触点电气隔离。如图6及图7中所示,在第一静触头1的第一静触点的个数为四个时,位于中间的两个第一静触点电连接;同时,电气隔离的两个第一静触点对应的两个第一动触头点之间电连接,具体的两个第一动触点通过第一导线进行的连接。
在采用静触头与供电电路连接,而设备11与静触头连接时,如图4及图5中所示,图4及图5中示出了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中的静触点的个数为三个,位于一端的静触点(第一静触点及第二静触点)与LA或LB连接,而对应的设备11与动触头5中远离供电电路的动触点电(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连接。
在具体设置上述动触头及静触头时,除了连线的变化外。随着每个静触点的个数增加,每个静触头与对应的一组动触点之间的灭弧间距缩小,且每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行程逐渐缩小。即通过采用多个静触头,可以更进一步的降低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提高切换的速度。下面结合图2、图4及图6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包含四个静触头(第一静触头1、第二静触头2、第三静触头3、第四静触头4),两个动触头(5、6)以及两个动触头(5、6)之间的联动装置7组成。动触头5和动触头6。动触头5在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之间运动,行程Y1min≤Y<D Y取值通常向Ymin靠近,完成从LA/A+向LB/B+的切换;动触头6在第一静触头3及第二静触头4之间运动,行程Y1min≤Y<D Y取值通常向Ymin靠近,完成从NA/A-向NB/B-的切换。同时动触头5和动触头6受同一个驱动力(包括但不限于可以是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可以是机械装置产生的机械推力等)并通过联动装置7,实现动触头5和动触头6的同步运动。
如图4及图5所示,两个动静触头组一共包括四个静触头包含四个静触头(第一静触头1、第二静触头2、第三静触头3、第四静触头4),两组动触头(5、6),还包括一个两组动触头(5、6)之间的联动装置7。动触头5和动触头6中,将动触点双面触点分离,第一动触点与第二动触点之间用空气或绝缘固体间隔距离为X,每个动触头中远离供电电路的动触点分别通过软线与固定接线端连接,固定接线端与设备11连接。动触头5在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之间运动,行程Ymin≤Y<D Y取值通常向Ymin靠近,完成从LA/A+向LB/B+的切换;动触头6在第一静触头3及第二静触头4之间运动,行程Ymin≤Y<D Y取值通常向Ymin靠近,完成从NA/A-向NB/B-的切换。同时由于同一个电源A或B回路上的断点相对于图2中从4个增加到6个,从而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灭弧能力更强,即Y2min<Y1min,所以动触头的行程Y满足:Y2min≤Y<D,由于Y取值通常向Y2min靠近,因此,相比与图2中所示的结构,图4中所示的动触头的切换时间更短。同时动触头5和动触头6受同一个驱动力(包括但不限于可以是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可以是机械装置产生的机械推力等)并通过联动装置7,实现动触头5和动触头6的同步运动。
如图6及图7所示,两个动静触头组一共包括四个静触头(第一静触头1、第二静触头2、第三静触头3、第四静触头4),两个动触头(5、6)以及两组动触头(5、6)之间的联动装置7,组成。动触头5和动触头6,将动触点双面触点分离,动触点之间用空气或绝缘固体间隔距离为X。动触头5在第一静触头1及第二静触头2之间运动,行程Y3min≤Y<D Y取值通常向Y3min靠近,完成从LA/A+向LB/B+的切换;动触头6在第一静触头3及第二静触头4之间运动,行程Y3min≤Y<D,Y取值通常向Y3min靠近,完成从NA/A-向NB/B-的切换。同时由于同一个电源A或B回路上的断点相对于图2中从4个增加到8个,因此,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灭弧能力更强,Y1min、Y2min、Y3min满足:Y3min<Y2min<Y1min,所以图6所示的动触点的行程Y Y3min≤Y<D更小,切换时间更短。同时动触头5和动触头6受同一个驱动力(包括但不限于可以是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可以是机械装置产生的机械推力等)并通过联动装置7,实现动触头5和动触头6的同步运动。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随着静触头的增加,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行程可以逐渐的缩小。从而更进一步的降低在切换时的时间,提高切换的速度。
在具体设置动触头与静触头时,还可以采用静触头位于中间,两组动触点分列在两侧,此时,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位于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之间。如图8中所示,此时,动触头的本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部,以及连接两个竖直部的水平部;而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位于两个竖直部之间,且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竖直部相对的一侧。第一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多个第一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一静触点;同样的,第二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多个第二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二静触点;在实现供电电路与设备之间的连接时,位于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同时位于另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设备电连接。
在具体设置动触头及静触头时,第一组动触头中的一个第一动触点与第一静触头中的一个第一静触点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组动触头中的一个第二动触点与第二静触头中的一个第二静触点通过导线电连接。
在采用静触头中的两个静触点分别与设备11及供电电路连接时,对应的静触头中的静触点在设置时,在每个静触头的静触点的个数为偶数时,除两端外的静触点,沿至少两个静触点的排列方向两两成对电连接;且电气隔离的两个静触点对应的两个动触点电连接;电连接的两个静触点对应的两个动触点电气隔离;如图8及图9中所示,此时,每个第一静触头1、2的静触点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静触点分别与供电电路及设备11连接。如图12及图13所示,每个第一静触头1、2的静触点为四个。此时,位于中间的两个静触点电连接,位于两端的两个静触点分别与设备11及供电电路连接。
当然,还可以采用每个动触头的静触点的个数为奇数,此时,除与对应的供电电路及设备11连接的静触点外,在其余的静触点大于等于5个时,其余的静触点沿至少两个静触点的排列方向两两电连接;且至少一个静触点通过导线与对应的一组动触点中的一个动触点电连接;并且对应的动触点在设置时,电气隔离的两个静触点对应的两个动触点电连接;电连接的两个静触点对应的两个动触点电气隔离。如图10及图11中所示,此时每个静触头的静触点的个数为3个,位于两端的静触点分别与供电电路及设备11电连接,另外的一个静触点与动触点中位于一端的动触点通过导线连接。
在具体设置上述动触头及静触头时,除了连线的变化外。随着每个静触点的个数增加,每个静触头与对应的一组动触点之间的灭弧间距缩小,且每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行程逐渐缩小。即通过采用多个静触头,可以更进一步的降低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提高切换的速度。
如图8及图9所示,包括两组动静触头组,一共四个静触头(1、2、3、4),两个动触头(5、6)以及两个动触头(5、6)之间的联动装置7组成。动触头5和动触头6,将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形成两个等距的间隔X,且动触点的行程也为X,并且满足:X+X=D,即X=D/2。动触头5在第一静触头1、第二静触头3之间运动,行程X=D/2,完成从LA/A+向LB/B+的切换;动触头6在第一静触头2、第二静触头4之间运动,行程X=D/2,完成从NA/A-向NB/B-的切换。即保证A/B输入回路之间的电气间隔D,又保证A/B之间的行程间距短,X=D/2,从而使得切换时间更短。同时动触头5和动触头6受同一个驱动力(包括但不限于可以是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可以是机械装置产生的机械推力等)并通过联动装置7,实现动触头5和动触头6的同步运动。
如图10及图11所示,包括两组动静触头组,一共四个静触头(第一静触头1、第一静触头2、第二静触头3、第二静触头4),两个动触头(5、6)以及两个动触头(5、6)之间的联动装置7组成。还包括两组定接线端(10,11)。动触头5和动触头6,将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形成3个等距的间隔X,且动触点的行程也为X,且满足:X+X+X=D,X=D/3,动触点5-1/5-2和6-1/6-2分别通过软电源线8和9与静触点1-1/1-2和2-1/2-2相连接。动触头5在第一静触头1、第二静触头3之间运动,行程X=D/3,完成从LA/A+向LB/B+的切换;动触头6在第一静触头2、第二静触头4之间运动,行程X=D/3,完成从NA/A-向NB/B-的切换。即保证A/B输入回路之间的电气间隔D,又保证A/B之间的行程间距短,X=D/3,切换时间更短。同时动触头5和动触头6受同一个驱动力(包括但不限于可以是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可以是机械装置产生的机械推力等)并通过联动装置7,实现动触头5和动触头6的同步运动。
如图12及图13所示,包括两组动静触头组,一共四个静触头(第一静触头1、第一静触头2、第二静触头3、第二静触头4),两个动触头(5、6)以及两个动触头(5、6)之间的联动装置7组成。动触头5和动触头6,将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形成4个等距的间隔X,且动触点的行程也为X,且满足:X+X+X+X=D,X=D/4。动触头5在静触点1、3之间运动,行程X=D/4,完成从LA/A+向LB/B+的切换;动触头6在第一静触头2及第二静触头4之间运动,行程X=D/4,完成从NA/A-向NB/B-的切换。即保证A/B输入回路之间的电气间隔D,又保证A/B之间的行程间距短,X=D/4,切换时间更短。同时动触头5和动触头6受同一个驱动力(包括但不限于可以是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可以是机械装置产生的机械推力等)并通过联动装置7,实现动触头5和动触头6的同步运动。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随着静触头的增加,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行程可以逐渐的缩小。从而更进一步的降低在切换时的时间,提高切换的速度。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在使用时,降低了动静触头的行程,从而提高了切换的速度。此外,动触头与静触头增加了输入电源A/B回路上的断口(动静触点接触点)数量至N个(N为2以上的自然数),来降低A/B输入回路切换行程Y的下限值Ymin。并且通过同一个驱动装置使得A/B输入电源回路的L/N或+/-两极的两组动触头受同一驱动力驱动且强制同步运动。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两组动触点之间电气隔离设置,或者增加动静触头的在电源输入回路中串联的数量来进一步减少两个输入回路之间的最小行程,使得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行程可以小于两个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至少不能小于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本申请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更短,从而可以提高供电线路在切换时的速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可以为机柜、或者其他常见的通过电源来供电的设备11。该电气设备包括:两个供电电路、设备11,以及用于电连接两个供电电路及设备11的上述任一项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两组动触点之间电气隔离设置,或者增加动静触头的在电源输入回路中串联的数量来进一步减少两个输入回路之间的最小行程,使得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行程可以小于两个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至少不能小于供电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本申请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行程更短,从而可以提高供电线路在切换时的速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用于切换设备与两个供电电路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动静触头组,其中,每组动静触头组包括:
第一静触头及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分别与所述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
动触头,包括本体,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组动触点及第二组动触点,其中,所述第一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组动触点电气隔离;且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一一对应,在任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时,另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间距大于灭弧间距,且小于所述两个供电电路的电气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包括多个单排排列的第一动触点,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组动触点包括多个单排排列的第二动触点,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动触点之间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的距离为X;任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时,另一组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间距为Y;则X、Y满足:
X+Y≥D;其中,D为供电电路的电气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间隔设置,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之间,且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分列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一静触点;
所述第二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所述多个第二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二静触点;
位于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
位于另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设备电连接,或,位于另一端的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分别与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位于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部,以及连接两个竖直部的水平部;
所述第一静触头及所述第二静触头位于所述两个竖直部之间,且所述第一组动触点及所述第二组动触点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竖直部相对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一静触点;
所述第二静触头包括多个单排排列且与所述多个第二动触点一一对应的第二静触点;
位于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两个供电电路一一对应连接;
位于另一端的一个第一静触点及一个第二静触点分别与所述设备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动触头中的一个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头中的一个第一静触点通过导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组动触头中的一个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头中的一个第二静触点通过导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触头组的个数为至少两个;
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及以上动静触头组中的动触头联动的驱动装置。
11.一种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
12.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供电电路、设备,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两个供电电路及所述设备的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
CN201910007699.7A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111416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7699.7A CN111416421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7699.7A CN111416421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421A true CN111416421A (zh) 2020-07-14
CN111416421B CN111416421B (zh) 2023-10-20

Family

ID=71493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7699.7A Active CN111416421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64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0561A (zh) * 2020-12-21 2021-05-07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模块切换装置和一种发光电子设备
CN115327178A (zh) * 2022-08-19 2022-11-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电气检测系统、方法及接线转换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2326A (zh) * 2010-12-07 2011-08-03 扬州爱斯凯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切换开关
US20150091678A1 (en) * 2011-12-26 2015-04-02 Sear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Contact structure of low-voltage electrical apparatus
CN204407197U (zh) * 2014-12-13 2015-06-17 温州合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开关用动触头组
CN204516654U (zh) * 2015-01-19 2015-07-29 无锡埃恩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刀闸型双电源开关
CN106449203A (zh) * 2016-11-07 2017-02-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双电源不停电特快速切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2326A (zh) * 2010-12-07 2011-08-03 扬州爱斯凯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切换开关
US20150091678A1 (en) * 2011-12-26 2015-04-02 Sear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Contact structure of low-voltage electrical apparatus
CN204407197U (zh) * 2014-12-13 2015-06-17 温州合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开关用动触头组
CN204516654U (zh) * 2015-01-19 2015-07-29 无锡埃恩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刀闸型双电源开关
CN106449203A (zh) * 2016-11-07 2017-02-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双电源不停电特快速切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0561A (zh) * 2020-12-21 2021-05-07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模块切换装置和一种发光电子设备
CN115327178A (zh) * 2022-08-19 2022-11-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电气检测系统、方法及接线转换装置
CN115327178B (zh) * 2022-08-19 2024-01-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电气检测系统、方法及接线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421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3360A (zh) Dc开关装置
CN111416421A (zh) 一种双电源切换动静触头系统、切换开关及电气设备
CN109787009A (zh) 一种dc电源端子组及大电流电连接器
CN105914109A (zh) 断路器的导电回路
CN105336516A (zh) 转换开关装置
CN203491177U (zh) 一种户外柱上负荷开关的内置隔离装置
CN202259110U (zh) 预付费小型断路器
CN203799968U (zh) 一种多极开关装置
CN207235203U (zh) 一种电路板
CN111180970A (zh) 一对多旋转头线缆
CN216216064U (zh)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智能交流电源双切装置
CN215496428U (zh) 复合开关及配电设备
CN110993392A (zh) 干式变压器有载调容开关及变压器
CN115775707A (zh) 一种六极小型船用中压交流断路器
CN212365837U (zh) 真空断路器电动补偿回路结构
CN219123158U (zh) 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
CN210608692U (zh) 一种用于多个低压绕组侧的监控系统
CN220796597U (zh) 继电器
CN218918751U (zh) 一种易于接线的塑壳断路器
CN220189467U (zh) 一种机械式静态双电源切换开关
CN213660302U (zh) 继电器
CN219759394U (zh) 一种高压电动接地开关
CN203070976U (zh) 一种电动汽车总电源开关
CN212209326U (zh) 隔离换相开关
CN209880515U (zh) 一种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的内部串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