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3454A - 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13454A CN111413454A CN202010311172.6A CN202010311172A CN111413454A CN 111413454 A CN111413454 A CN 111413454A CN 202010311172 A CN202010311172 A CN 202010311172A CN 111413454 A CN111413454 A CN 1114134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material powder
- energetic material
- hole
- burner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 G01N31/1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using combus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Q—IGNITION; EXTINGUISHING-DEVICES
- F23Q7/00—Incandescent ignition; Igniters using electrically-produced heat, e.g. lighters for cigarettes; Electrically-heated glowing plu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装置包括:燃烧器主体、位于燃烧器主体内腔的样品支架、点火组件、凝相燃烧产物冷却组件,以及位于燃烧器主体外部的压力保护组件。本发明采用凝相燃烧产物冷却组件对含能材料粉体的凝相燃烧产物进行无损冷却,可显著降低凝相燃烧产物物质组成、形貌结构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点火燃烧与燃烧产物收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含能材料能在无外界物质参与的条件下,发生可持续反应,并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被广泛应用于发射药、推进剂和火炸药等军工产品的燃料。固体含能材料常以粉末形式存在,称为含能材料粉体。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需要使用不同性能的含能材料粉体。目前,研究学者合成的含能材料粉体多达成千上万种,但其中绝大多数种类的性能并未完全被掌握,因而难以规模化应用。这是由于常规的含能材料粉体性能测试评价需要严苛的试验环境和高昂的试验成本。目前尚缺乏能对含能材料粉体性能进行可靠、方便和低成本的测试评价试验装置。在含能材料粉体的性能测试评价体系中,其点火燃烧和能量释放特性的评价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因此,迫切需要发明一种能可靠、方便和低成本地进行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和能量释放特性测试评价的试验装置。
此外,含能材料粉体凝相燃烧产物的无损冷却是一项关键技术问题。由于含能材料粉体的燃烧速率快,燃烧温度高,其凝相燃烧产物也具有极高的温度,如不对其进行快速降温冷却,容易发生二次氧化,造成产物的物质组成、形貌结构变化,难以反映真实的点火燃烧特性。现有装置难以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如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化炸药烤燃及气体产物分析装置》(公开/公告号CN106324033A),装置由高清摄像系统、炸药烤燃系统、气体分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该装置采用程序控制法调节并记录试验炸药的烤燃温度。通过高清摄像系统观察记录炸药在试验过程中的反应现象。通过气体分析系统定性分析烤燃过程不同阶段的分解气体产物。本发明主要用于含能材料/配方的热安全性研究。
上述装置仅能对气体燃烧产物进行收集分析,而无法对凝相燃烧产物进行无损冷却及分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在压力环境中实现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包括:
燃烧器主体,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上、下两端管口均由盲板法兰密封,其中,
位于燃烧器主体底端的第一盲板法兰上对称开设两个底端通孔,并由可拆卸的螺栓密封,用于将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移出燃烧器;
位于燃烧器主体顶端的第二盲板法兰可拆卸,中心开有顶端通孔;
燃烧器主体的侧身呈90°的两侧各开有一个观测窗,用于对含能材料粉体的点火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分别是第一观测窗和第二观测窗,其中,所述第一观测窗的上方开有第一侧身通孔;
燃烧器主体上与所述第一观测窗侧相对呈180°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依次开设三个侧身通孔,分别是:
位于最上方的第二侧身通孔;
位于中间的第三侧身通孔,由可拆卸的螺栓密封,作为备用测孔;
位于最下方的第四侧身通孔;
燃烧器主体上与所述第二观测窗侧相对呈180°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依次开设两个侧身通孔,用于连接气体管路,分别是:
位于上方的第五侧身通孔,连接进气管路;
位于下方的第六侧身通孔,连接出气管路与集气部件,用于排气降压并收集气相燃烧产物;
样品支架,设置在燃烧器主体内腔中,通过螺纹孔固定于所述第一盲板法兰中心位置,螺纹孔的插入深度可调,从而实现样品支架高度可调;样品支架顶部设有一圆形坩埚,用于盛放含能材料粉体样品;
点火组件,设置在燃烧器主体内腔中,由两根固定支柱及位于其上的电点火器组成;两根固定支柱竖直平行固定于第一盲板法兰靠近第四侧身通孔处;电点火器由高温陶瓷接线端子与点火线圈组成;其中高温陶瓷接线端子与耐高温导线连接,通过燃烧器主体上所述第四侧身通孔延长至燃烧器外部;电点火器可沿固定支柱上下滑动及紧固,从而实现电点火器高度可调;点火线圈从高温陶瓷接线端子接出,其发热部分接至样品支架顶部圆形坩埚上方附近,用于加热含能材料粉体样品,实现其点火燃烧;
凝相燃烧产物冷却组件,设置在燃烧器主体内腔中,由四根固定支柱及位于其上的耐高温网盘组成;四根固定支柱竖直平行固定于所述第一盲板法兰四角,呈中心对称分布,且与所述观测窗错开45°,不阻碍视窗视线;耐高温网盘可沿固定支柱上下滑动、装卸及紧固,从而实现自身高度可调;耐高温网盘上层放置冷却介质,用于对高温凝相燃烧产物的快速降温冷却,及时终止燃烧反应;
压力保护组件,设置在燃烧器主体外部,包括爆破片安全装置、快速排压阀及压力表,其中,所述爆破片安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盲板法兰中心上的所述顶部通孔处,用于燃烧器主体压力过载时的紧急泄压;
所述快速排压阀与所述第一侧身通孔连接,用于缓解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后由高温气体产物生成引起的短期压力抬升,从而实现燃烧器主体内部压力的稳定;
所述压力表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处,用于实时监测燃烧器主体内部的压力环境。
所述燃烧器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支撑燃烧器主体的支撑台架,所述支撑台架由正方形台面及四个支撑脚组成,可水平稳定放置;正方形台面通过底端螺栓与燃烧器主体第一盲板法兰连接,并相应开设两个通孔,保证第一盲板法兰通孔畅通;四个支撑脚分别位于正方形台面四角,为台面底部提供适当高度空间,便于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下落与回收。
所述观测窗为石英玻璃视窗。
所述燃烧器主体及支撑台架的材料均为304不锈钢。
所述燃烧器主体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7Mpa,耐压安全系数为2。
所述集气部件为集气袋或集气瓶。
所述圆形坩埚为钨坩埚,单次试验可装填的含能材料粉体质量范围为0.05-1g;
所述耐高温导线为云母编织导线,耐温上限为500℃;
所述耐高温网盘为钨丝编织网,规格为40-200目,应确保冷却介质放置后不下漏,且能与高温凝相燃烧产物充分换热。
所述冷却介质为干冰或冰块。
所述爆破片的爆破压力为燃烧器主体最大工作压力的1.1-1.2倍;
所述快速排压阀为弹簧式快速排压阀;
所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
试验时提前将燃烧器主体顶端的第二盲板法兰和耐高温网盘拆卸下来,称取适量的含能材料粉体样品,装填于样品支架上的圆形坩埚中,并调节样品支架和高温陶瓷接线端子至适当高度,使点火线圈位于圆形坩埚上方并与含能材料粉体接触;装回耐高温网盘,调节耐高温网盘高度至适当位置,并将适量冷却介质平铺于耐高温网盘上层,装回第二盲板法兰,并拧紧顶端螺栓。
将所述第五侧身通孔与进气管路连接,第六侧身通孔与出气管路及集气部件连接;关闭出气管路及集气部件阀门,开启进气管路阀门,利用不可燃气体对燃烧器主体进行加压,等压力表示数略微高于预设值时,观察快速排压阀是否工作正常,确认无误后关闭进气管路阀门;
将耐高温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利用点火线圈加热含能材料粉体并实现点火,通过观测窗对含能材料粉体样品的点火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待燃烧反应结束后,开启与所述第六侧身通孔连接的集气部件阀门,对气相燃烧产物进行采样回收;待回收到足够的气相燃烧产物后,关闭集气部件阀门,并开启出气管路阀门,对燃烧器主体进行泄压,直至压力表示数恢复至0,关闭出气管路阀门;
再次拆卸燃烧器主体顶端的第二盲板法兰和耐高温网盘,并开启底端通孔,将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清扫至底端通孔,使其下落至支撑台架的正方形台面底部并进行回收;
试验结束后,将第五侧身通孔与进气管路断开、将第六侧身通孔与出气管路及集气部件断开,检查爆破片安全装置和快速排压阀是否完好,确认无误后对燃烧器主体进行清洗并风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燃烧器主体作为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环境,可实现含能材料粉体在0-7MPa压力范围内的点火燃烧,且环境气氛可控可变。
2、本发明采用的燃烧器主体设有两面石英玻璃视窗,可实现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过程的可视化监测。
3、本发明采用电点火器对含能材料粉体进行点火,可靠性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廉。
4、本发明采用凝相燃烧产物冷却组件对含能材料粉体的凝相燃烧产物进行无损冷却,可显著降低凝相燃烧产物物质组成、形貌结构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风险。
5、本发明采用底部通孔,并在支撑台架底部提供适当高度空间,可方便地使冷却后的含能材料粉体凝相燃烧产物下落至支撑台架底部进行回收。
6、本发明采用侧身通孔连接集气袋或集气瓶,可方便地对含能材料粉体气相燃烧产物进行采样回收。
7、本发明采用快速排压阀缓解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后由高温气体产物生成引起的短期压力抬升,可实现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过程中燃烧器主体内部压力稳定。
8、本发明采用的样品支架、电点火器和耐高温网盘高度均可调节,可方便地进行不同种类及质量含能材料粉体的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发明中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正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左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燃烧器主体;2.第一盲板法兰;3.正方形台面;4.支撑脚;5.底端螺栓;6.底端通孔;7.样品支架;8.圆形坩埚;9.电点火器固定支柱;10.高温陶瓷接线端子;11.点火线圈;12.耐高温导线;13-1.第二侧身通孔;13-2.第三侧身通孔;13-3.第四侧身通孔;14.耐高温网盘;15.耐高温网盘固定支柱;16.压力表;17.第二盲板法兰;18.爆破片安全装置;19.顶端螺栓;20.快速排压阀;21-1.第五侧身通孔;21-2.第六侧身通孔;22.观测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包括密闭的燃烧器主体及用于固定支撑燃烧器主体的支撑台架。
燃烧器主体包括燃烧器主体1,样品支架7,点火组件,凝相燃烧产物冷却组件及压力保护组件。
所述燃烧器主体1为直立的圆柱形不锈钢圆管,两端管口均由盲板法兰密封;第一盲板法兰2上对称开设两个通孔6,并由可拆卸的螺栓5密封,用于将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移出燃烧器;第二盲板法兰17可拆卸,中心开有顶端通孔,用于安装爆破片安全装置18;不锈钢圆管侧身呈90°的两面各开有一个矩形观测窗22,用于对含能材料粉体的点火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其中左侧石英玻璃视窗上方开有第一侧身通孔,用于连接快速排压阀20;
与该侧相对呈180°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依次开设三个侧身通孔13,其中最上方的第二侧身通孔13-1用于连接压力表16,中间的第三侧身通孔13-2由可拆卸的螺栓密封,作为备用测孔,最下方的第四侧身通孔13-3用于耐高温导线走线;
与右侧石英玻璃视窗相对呈180°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依次开设两个侧身通孔21,用于连接气体管路,其中,上方的第五侧身通孔连接进气管路,下方的第六侧身通孔连接出气管路与集气袋,用于排气降压并收集气相燃烧产物。
所述样品支架7位于燃烧器主体内腔,通过螺纹孔固定于第一盲板法兰2中心位置;螺纹孔的插入深度可调,从而实现样品支架高度可调;样品支架顶部设有一圆形坩埚8,用于盛放含能材料粉体样品。
所述点火组件位于燃烧器主体内腔,由两根固定支柱9及位于其上的电点火器组成;两根固定支柱9竖直平行固定于第一盲板法兰2靠近所述第四侧身通孔13-3一侧;电点火器由高温陶瓷接线端子10与点火线圈11组成;其中高温陶瓷接线端子与耐高温导线12连接,通过燃烧器主体所述第四侧身通孔13-3延长至燃烧器外部;
电点火器可沿固定支柱9上下滑动及紧固,从而实现电点火器高度可调;点火线圈11从高温陶瓷接线端子10接出,其发热部分接至样品支架7顶部圆形坩埚8上方附近,用于加热含能材料粉体样品,实现其点火燃烧。
所述凝相燃烧产物冷却组件位于燃烧器主体内腔,由四根固定支柱15及位于其上的耐高温网盘14组成;四根固定支柱15竖直平行固定于第一盲板法兰2四角,呈中心对称分布,且与石英玻璃视窗错开45°,不阻碍视窗视线;耐高温网盘14可沿固定支柱15上下滑动、装卸及紧固,从而实现自身高度可调;耐高温网盘14上层可放置干冰、冰块等冷却介质,用于对高温凝相燃烧产物的快速降温冷却,及时终止燃烧反应。
所述压力保护组件由爆破片安全装置18,快速排压阀20及压力表16组成,均安装于燃烧器主体外侧;爆破片安全装置18安装于燃烧器主体第二盲板法兰17中心位置,用于燃烧器主体压力过载时的紧急泄压;
快速排压阀20安装于燃烧器主体左侧石英玻璃视窗上方第一侧身通孔,用于缓解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后由高温气体产物生成引起的短期压力抬升,从而实现燃烧器主体内部压力的稳定;压力表16安装于燃烧器主体上所述第二侧身通孔13-1处,用于实时监测燃烧器主体内部的压力环境。
所述支撑台架由正方形台面3及四个支撑脚4组成,可水平稳定放置;正方形台面通过底端螺栓5与燃烧器第一盲板法兰2连接,并相应开设两个通孔,保证第一盲板法兰通孔畅通;四个支撑脚分别位于正方形台面四角,为台面底部提供适当高度空间,便于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下落与回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试验时提前将燃烧器主体上第二盲板法兰17和耐高温网盘14拆卸下来,称取适量的含能材料粉体样品,装填于样品支架7上的圆形坩埚8中,并调节样品支架7和高温陶瓷接线端子10至适当高度,使点火线圈11位于圆形坩埚8上方并与含能材料粉体接触;装回耐高温网盘14,调节耐高温网盘13高度至适当位置,并将适量冷却介质平铺于耐高温网盘14上层,装回第二盲板法兰17,并拧紧顶端螺栓19。
将侧身接口21中的上方接口与进气管路连接,下方接口与出气管路及集气袋连接;关闭出气管路及集气袋或集气瓶阀门,开启进气管路阀门,利用不可燃气体对燃烧器主体进行加压,等压力表16示数略微高于预设值时,观察快速排压阀20是否工作正常,确认无误后关闭进气管路阀门。
将耐高温导线12与外部电源相连,利用点火线圈11加热含能材料粉体并实现点火,通过观测窗22对含能材料粉体样品的点火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待燃烧反应结束后,开启与侧身接口21中下方接口连接的集气袋阀门,对气相燃烧产物进行采样回收;待回收到足够的气相燃烧产物后,关闭集气袋或集气瓶阀门,并开启出气管路阀门,对燃烧器主体进行泄压,直至压力表16示数恢复至0,关闭出气管路阀门。
再次拆卸燃烧器主体第二盲板法兰17和耐高温网盘14,并开启底端通孔6,将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清扫至底端通孔6,使其下落至支撑台架的正方形台面3底部并进行回收。
试验结束后,将所述第五侧身通孔21-1与进气管路断开、将所述第六侧身通孔21-2与出气管路及集气袋或集气瓶断开,检查爆破片安全装置18和快速排压阀20等元件是否完好,确认无误后对燃烧器主体进行清洗并风干。
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包括高温防护、高压防护、用电安全防护、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易燃易爆品防护等。
Claims (10)
1.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器主体,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上、下两端管口均由盲板法兰密封,其中,
位于燃烧器主体底端的第一盲板法兰上对称开设两个底端通孔,并由可拆卸的螺栓密封,用于将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移出燃烧器;
位于燃烧器主体顶端的第二盲板法兰可拆卸,中心开有顶端通孔;
燃烧器主体的侧身呈90°的两侧各开有一个观测窗,用于对含能材料粉体的点火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分别是第一观测窗和第二观测窗,其中,所述第一观测窗的上方开有第一侧身通孔;
燃烧器主体上与所述第一观测窗侧相对呈180°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依次开设三个侧身通孔,分别是:
位于最上方的第二侧身通孔;
位于中间的第三侧身通孔,由可拆卸的螺栓密封,作为备用测孔;
位于最下方的第四侧身通孔;
燃烧器主体上与所述第二观测窗侧相对呈180°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依次开设两个侧身通孔,用于连接气体管路,分别是:
位于上方的第五侧身通孔,连接进气管路;
位于下方的第六侧身通孔,连接出气管路与集气部件,用于排气降压并收集气相燃烧产物;
样品支架,设置在燃烧器主体内腔中,通过螺纹孔固定于所述第一盲板法兰中心位置,螺纹孔的插入深度可调,从而实现样品支架高度可调;样品支架顶部设有一圆形坩埚,用于盛放含能材料粉体样品;
点火组件,设置在燃烧器主体内腔中,由两根固定支柱及位于其上的电点火器组成;两根固定支柱竖直平行固定于第一盲板法兰靠近第四侧身通孔处;电点火器由高温陶瓷接线端子与点火线圈组成;其中高温陶瓷接线端子与耐高温导线连接,通过燃烧器主体上所述第四侧身通孔延长至燃烧器外部;电点火器可沿固定支柱上下滑动及紧固,从而实现电点火器高度可调;点火线圈从高温陶瓷接线端子接出,其发热部分接至样品支架顶部圆形坩埚上方附近,用于加热含能材料粉体样品,实现其点火燃烧;
凝相燃烧产物冷却组件,设置在燃烧器主体内腔中,由四根固定支柱及位于其上的耐高温网盘组成;四根固定支柱竖直平行固定于所述第一盲板法兰四角,呈中心对称分布,且与所述观测窗错开45°,不阻碍视窗视线;耐高温网盘可沿固定支柱上下滑动、装卸及紧固,从而实现自身高度可调;耐高温网盘上层放置冷却介质,用于对高温凝相燃烧产物的快速降温冷却,及时终止燃烧反应;
压力保护组件,设置在燃烧器主体外部,包括爆破片安全装置、快速排压阀及压力表,其中,所述爆破片安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盲板法兰中心上的所述顶部通孔处,用于燃烧器主体压力过载时的紧急泄压;
所述快速排压阀与所述第一侧身通孔连接,用于缓解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后由高温气体产物生成引起的短期压力抬升,从而实现燃烧器主体内部压力的稳定;
所述压力表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处,用于实时监测燃烧器主体内部的压力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产物收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支撑燃烧器主体的支撑台架,所述支撑台架由正方形台面及四个支撑脚组成,可水平稳定放置;正方形台面通过底端螺栓与燃烧器主体第一盲板法兰连接,并相应开设两个通孔,保证第一盲板法兰通孔畅通;四个支撑脚分别位于正方形台面四角,为台面底部提供适当高度空间,便于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下落与回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产物收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窗为石英玻璃视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产物收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及支撑台架的材料均为304不锈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产物收集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7Mpa,耐压安全系数为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部件为集气袋或集气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坩埚为钨坩埚,单次试验可装填的含能材料粉体质量范围为0.05-1g;
所述耐高温导线为云母编织导线,耐温上限为500℃;
所述耐高温网盘为钨丝编织网,规格为40-200目,应确保冷却介质放置后不下漏,且能与高温凝相燃烧产物充分换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为干冰或冰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片的爆破压力为燃烧器主体最大工作压力的1.1-1.2倍;
所述快速排压阀为弹簧式快速排压阀;
所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试验时提前将燃烧器主体顶端的第二盲板法兰和耐高温网盘拆卸下来,称取适量的含能材料粉体样品,装填于样品支架上的圆形坩埚中,并调节样品支架和高温陶瓷接线端子至适当高度,使点火线圈位于圆形坩埚上方并与含能材料粉体接触;装回耐高温网盘,调节耐高温网盘高度至适当位置,并将适量冷却介质平铺于耐高温网盘上层,装回第二盲板法兰,并拧紧顶端螺栓;
将所述第五侧身通孔与进气管路连接,第六侧身通孔与出气管路及集气部件连接;关闭出气管路及集气部件阀门,开启进气管路阀门,利用不可燃气体对燃烧器主体进行加压,等压力表示数略微高于预设值时,观察快速排压阀是否工作正常,确认无误后关闭进气管路阀门;
将耐高温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利用点火线圈加热含能材料粉体并实现点火,通过观测窗对含能材料粉体样品的点火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待燃烧反应结束后,开启与所述第六侧身通孔连接的集气部件阀门,对气相燃烧产物进行采样回收;待回收到足够的气相燃烧产物后,关闭集气部件阀门,并开启出气管路阀门,对燃烧器主体进行泄压,直至压力表示数恢复至0,关闭出气管路阀门;
再次拆卸燃烧器主体顶端的第二盲板法兰和耐高温网盘,并开启底端通孔,将冷却后的凝相燃烧产物清扫至底端通孔,使其下落至支撑台架的正方形台面底部并进行回收;
试验结束后,将第五侧身通孔与进气管路断开、将第六侧身通孔与出气管路及集气部件断开,检查爆破片安全装置和快速排压阀是否完好,确认无误后对燃烧器主体进行清洗并风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11172.6A CN111413454B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11172.6A CN111413454B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13454A true CN111413454A (zh) | 2020-07-14 |
CN111413454B CN111413454B (zh) | 2022-04-08 |
Family
ID=71493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11172.6A Active CN111413454B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1345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66513A (zh) * | 2021-12-06 | 2022-03-11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可观测的高压标定火焰腔体 |
CN114705802A (zh) * | 2021-11-16 | 2022-07-05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高压化学点火燃烧试验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63623A1 (en) * | 2006-05-11 | 2008-07-10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3954482A (zh) * | 2014-05-15 | 2014-07-30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固体推进剂燃烧产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
CN105158026A (zh) * | 2015-08-18 | 2015-12-16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气冷无污染推进剂凝相燃烧产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
CN109709122A (zh) * | 2019-01-11 | 2019-05-0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高温燃气中凝相燃烧产物的收集试验装置 |
CN110133045A (zh) * | 2019-05-09 | 2019-08-16 | 东南大学 | 用于流动态金属燃料离散颗粒的点火装置 |
CN110261269A (zh) * | 2019-06-25 | 2019-09-20 | 东南大学 | 用于细微固体颗粒或液滴间热辐射特性的测量装置 |
-
2020
- 2020-04-20 CN CN202010311172.6A patent/CN1114134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63623A1 (en) * | 2006-05-11 | 2008-07-10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3954482A (zh) * | 2014-05-15 | 2014-07-30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固体推进剂燃烧产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
CN105158026A (zh) * | 2015-08-18 | 2015-12-16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气冷无污染推进剂凝相燃烧产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
CN109709122A (zh) * | 2019-01-11 | 2019-05-0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高温燃气中凝相燃烧产物的收集试验装置 |
CN110133045A (zh) * | 2019-05-09 | 2019-08-16 | 东南大学 | 用于流动态金属燃料离散颗粒的点火装置 |
CN110261269A (zh) * | 2019-06-25 | 2019-09-20 | 东南大学 | 用于细微固体颗粒或液滴间热辐射特性的测量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DAOLUN LIANG 等: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lded amorphous boron under different oxygen pressures", 《ACTA ASTRONAUTICA》 * |
IMZHOUHUA: "富燃推进剂凝相燃烧产物收集实验研究", 《豆丁》 * |
XIAOFEI ZHU 等: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micron-sized Mg particles in CO2", 《ACTA ASTRONAUTICA》 * |
YUNAN ZHOU 等: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of micro-aluminum oxide layer",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 |
张翔宇 等: "飞行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影响", 《宇航学报》 * |
李理 等: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掺混段硅基绝热层冲蚀分析", 《固体火箭技术》 * |
苑继飞 等: "压力对纳米铝粉/RDX混合物聚光点火燃烧特性的影响", 《含能材料》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05802A (zh) * | 2021-11-16 | 2022-07-05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高压化学点火燃烧试验设备 |
CN114166513A (zh) * | 2021-12-06 | 2022-03-11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可观测的高压标定火焰腔体 |
CN114166513B (zh) * | 2021-12-06 | 2022-07-22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可观测的高压标定火焰腔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13454B (zh) | 2022-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13454B (zh) | 用于含能材料粉体点火燃烧及凝相燃烧产物无损冷却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JP6076166B2 (ja) | 燃焼・爆発試験装置 | |
CN109060879B (zh) | 一种超高速弹药喉衬烧蚀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CN114813405A (zh) | 一种动态载荷下石化装置爆破片失效形式及爆破性能检测试验装置和方法 | |
CN113928604B (zh) | 深空探测航天器高温隔热屏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08279282B (zh) | 一种穿透气流可调的粒状活性炭堆垛燃烧性能测试平台 | |
CN109101764B (zh) | 火箭发射场火灾加热环境的试验模拟装置及方法 | |
CN116448472B (zh) | 一种可关闭式气体-粉尘复合爆炸环向无焰泄/抑爆及其性能测试装置 | |
CN106706704A (zh) | 串列密闭燃烧器装置、炸药燃烧速率与压力及温度之间关系的测试方法 | |
CN118050245A (zh) | 模拟火灾环境下结构件的热力耦合测试系统和方法 | |
Snead et al. | Severe accident test station design document | |
CN221100650U (zh) | 实验室阻火器耐烧实验台 | |
CN112326472B (zh) | 一种高温环境疲劳试验装置 | |
CN206019982U (zh) | 气体爆炸压力产生及加载实验装置 | |
US10543387B2 (en) | Combustion arrester test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11175434A (zh) | 一种可燃气体燃烧特性综合测试的实验装置 | |
CN107643318A (zh) | 高温条件下可燃气体燃爆特性测试方法 | |
CN108918355B (zh) | 一种低密度聚乙烯粉体爆炸敏感性参数的评估方法 | |
CN114018980B (zh) | 一种验证氢气爆燃环境中设备可用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 |
CN111504762B (zh) | 一种模拟巷道围岩热损伤的加热装置及方法 | |
Blanchat et al. | Direct containment heating experiments at low reactor coolant system pressure in the Surtsey test facility | |
CN116818258A (zh) | 一种方管式对开大视窗可燃气体爆炸激波管风洞 | |
CN110082476A (zh) | 一种金属燃烧试验系统 | |
CN116381184B (zh) | 模拟高原环境爆炸多元毁伤效应的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 |
CN217059379U (zh) | 一种射孔弹耐温性能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