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5434B - 一种扬声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5434B
CN111405434B CN202010088478.XA CN202010088478A CN111405434B CN 111405434 B CN111405434 B CN 111405434B CN 202010088478 A CN202010088478 A CN 202010088478A CN 111405434 B CN111405434 B CN 1114054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vibration
magnetic
breadth
vibrat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84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5434A (zh
Inventor
侯杰
王勇
李恩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884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5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5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5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5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5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5Moun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扬声组件。该扬声组件包括振膜、振动线圈以及两组磁性件阵列。振动线圈设于振膜的幅面上。两组磁性件阵列分别设于振膜的幅面的两侧,各磁性件阵列分别包括若干最小磁性件,每个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均平行于振膜的幅面,并且两组磁性件阵列以振膜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扬声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平面振膜技术的平面振膜扬声器,其中传统平面振膜扬声器所使用的磁性件组件要么导致平面振膜两侧的空气顺性不对称,要么磁性件组件所产生的磁场不合理,导致平面振膜处的磁场分布的均匀性较差,不利于驱动平面振膜振动发声。以上原因导致目前的平面振膜扬声器所输出音频失真严重,音质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组件,能够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扬声组件。该扬声组件包括振膜、振动线圈以及两组磁性件阵列。振动线圈设于振膜的幅面上。两组磁性件阵列分别设于振膜的幅面的两侧,各磁性件阵列分别包括若干最小磁性件,每个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均平行于振膜的幅面,并且两组磁性件阵列以振膜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各磁性件阵列分别包括多个最小磁性件,多个最小磁性件沿平行于振膜的幅面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两组磁性件阵列的多个最小磁性件以及相邻最小磁性件间的空隙均以振膜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最小磁性件包括第一最小磁性件和第二最小磁性件,第一最小磁性件和第二最小磁性件一一交替设置,第一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与相邻的第二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相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振动线圈在振膜的幅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最小磁性件和第二最小磁性件在振膜的幅面上的正投影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最小磁性件和第二最小磁性件二者邻近振膜的表面至振膜的距离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磁性件阵列中,任意相邻的最小磁性件的间距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扬声组件包括振动线圈组,振动线圈组包括多个振动线圈,多个振动线圈设于振膜的同一幅面上且依次串联;多个振动线圈并排且蜿蜒设置,一起构成多个直线段和连接相邻直线段的弯曲段,任一个直线段中所有振动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且每个直线段在振膜的幅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最小磁性件在振膜的幅面上的正投影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扬声组件还包括环形电路板、第一振动线圈组和第二振动线圈组,环形电路板环绕于振膜的外周,第一振动线圈组和第二振动线圈组为上述的振动线圈组且二者分别贴附于振膜相背的两个幅面;环形电路板上设有第一电流端和第二电流端,第一振动线圈组的多个振动线圈与第二振动线圈组的多个振动线圈串联并连接至第一电流端和第二电流端,其中第一振动线圈组和第二振动线圈组二者在振膜上相互重叠的直线段中振动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扬声组件还包括增强膜,增强膜设于振膜的幅面上,其中增强膜的硬度大于振膜的硬度,以加强振膜的幅面的整体刚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振膜包括第一子振膜和第二子振膜,第一子振膜和第二子振膜交替层叠设置;其中,第一子振膜的刚性大于第二子振膜的刚性,并且第二子振膜的弹性以及阻尼大于第一子振膜的弹性以及阻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组件。该扬声组件的两组磁性件阵列以振膜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使得两组磁性件阵列在振膜处产生的磁场对称,并且振膜两侧的空气顺性也对称,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扬声组件所输出的音频失真,有利于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并且,磁性件阵列中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均平行于振膜的幅面,使得最小磁性件在振膜位置所产生磁场的磁感线平直且分布均匀,能够改善驱动振膜振动的驱动力的线性度,以极大程度降低非线性的驱动力引起的音频失真,进一步有利于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扬声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扬声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扬声组件第三实施例正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扬声组件反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振膜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振膜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振膜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平面振膜扬声器音质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组件。该扬声组件包括振膜、振动线圈以及两组磁性件阵列。振动线圈设于振膜的幅面上。两组磁性件阵列分别设于振膜的幅面的两侧,各磁性件阵列分别包括若干最小磁性件,每个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均平行于振膜的幅面,并且两组磁性件阵列以振膜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扬声器,又称喇叭,其作为一种电声换能器,广泛应用于音箱、耳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当前的扬声器从工作原理上可以划分为动圈式扬声器、动铁式扬声器以及平面振膜扬声器。其中,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简单,工艺成熟,性能良好,但缺点是振动质量大而瞬态特性不好,质量分布、膜的顺性及BL电磁驱动力的不对称分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摇摆振动以及不同频率的分割振动导致高频响应产生严重的峰谷,动圈式扬声器的非线性问题导致产品失真高,声学性能严重恶化。动铁式扬声器优点是瞬态响应好,效率高,但缺点是失真大、频响窄,常用于助听器中。
为获得更好的音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平面振膜技术。应用平面振膜技术的平面振膜扬声器将平面音圈集成于振膜表面,并将振膜置于磁性件组件所产生的磁场环境中。当在线圈中通以交流电信号时,线圈受力带动振膜作往返运动,造成空气疏密变化发声。然而目前的平面振膜扬声器要么其磁性件组件所产生的磁场不合理,导致线圈处的磁场强度较弱,平面振膜扬声器的灵敏度不足,或是磁感线分布不均、线性度较差;要么平面振膜两侧的空气顺性不对称。以上种种因素导致目前的平面振膜扬声器所输出音频失真严重,音质较差。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组件,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扬声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扬声组件包括振膜1、振动线圈21以及两组磁性件阵列3。振动线圈21设于振膜1的幅面11上,两组磁性件阵列3分别设于振膜1的幅面11的两侧,即振膜1处于两组磁性件阵列3所产生的磁场中,用以在振动线圈21中通以电流时产生作用于振动线圈21的磁力,进而带动振膜1在磁力的方向上往复振动发声。
各磁性件阵列3分别包括若干最小磁性件31。其中,每个最小磁性件31内的磁感线的方向均平行于振膜1的幅面11,使得最小磁性件31在振膜1位置所产生磁场的磁感线平直且分布均匀,能够改善驱动振膜1振动的驱动力的线性度,以极大程度降低非线性的驱动力引起的音频失真,进一步有利于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并且,两组磁性件阵列3以振膜1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使得两组磁性件阵列3在振膜1处产生的磁场对称,并且振膜1两侧的空气顺性也对称,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扬声组件所输出的音频失真,进一步有利于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在一实施例中,各磁性件阵列3可以分别包括一个最小磁性件31,两个最小磁性件31以振膜1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使得两个最小磁性件31在振膜1处产生的磁场对称,并且振膜1两侧的空气顺性也对称。其中,上述两个最小磁性件31内的磁感线的方向相同,使得两个最小磁性件31所产生的磁场能够驱动振膜1在垂直于其幅面11的方向上振动。
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各磁性件阵列3也可以分别包括多个最小磁性件31,如图1所示。多个最小磁性件31沿平行于振膜1的幅面11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意味着相邻的最小磁性件31之间存在空隙32,而空隙32的存在使得振膜1振动产生的气流能够更畅通地进出各磁性件阵列3,能够减小磁性件阵列3对气流的阻碍,使得扬声组件具备良好的空气顺性,以缓解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进而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并且,两组磁性件阵列3的多个最小磁性件31以及相邻最小磁性件31间的空隙32均以振膜1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使得两组磁性件阵列3在振膜1处产生的磁场对称,进一步改善振膜1处磁场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改善驱动振膜1振动的驱动力的线性度,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扬声组件所输出的音频失真,有利于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并且,振膜1两侧的空气顺性也是对称的,有利于缓解振膜1二次谐波失真以及三次谐波失真的情况,进一步降低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失真,以进一步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组磁性件阵列3的多个最小磁性件31中,在振膜1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最小磁性件31内的磁感线的方向相同,使得该两个最小磁性件31所产生的磁场能够驱动振膜1在垂直于其幅面11的方向上振动。
进一步地,各磁性件阵列3的多个最小磁性件31包括第一最小磁性件311和第二最小磁性件312,第一最小磁性件311和第二最小磁性件312一一交替设置。其中,第一最小磁性件311内的磁感线的方向与相邻的第二最小磁性件312内的磁感线的方向相反。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在振膜1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最小磁性件311或两个第二最小磁性件312之间的磁感线平直,并且分布密集、均匀。有鉴于此,为尽可能降低扬声组件所输出的音频失真,振动线圈21在振膜1的幅面11上的正投影优选地位于第一最小磁性件311和第二最小磁性件312在振膜1的幅面11上的正投影中,使得驱动振膜1振动的驱动力具有良好的线性度,有利于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如图1所示,举例而言,振膜1两侧幅面11的磁性件阵列3可以分别包括6个最小磁性件31,其中包括3个第一最小磁性件311和3个第二最小磁性件312。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振膜1两侧幅面11的磁性件阵列3也可以分别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最小磁性件31,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磁性件阵列3中各最小磁性件31可以通过胶合、机械压合以及固定于支架等外部结构的方式实现彼此间相对位置的固定,并且振膜1两侧幅面11的磁性件阵列3与振膜1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样也是固定的。
进一步地,第一最小磁性件311和第二最小磁性件312二者邻近振膜1的表面至振膜1的距离相同。具体地,第一最小磁性件311邻近振膜1的表面至振膜1的距离为A1,第二最小磁性件312邻近振膜1的表面至振膜1的距离为A2,其中A1=A2。并且,第一最小磁性件311和第二最小磁性件312二者在平行于振膜1的幅面11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可相同。具体地,第一最小磁性件311在平行于振膜1的幅面11的方向上的尺寸为B1,第二最小磁性件312在平行于振膜1的幅面11的方向上的尺寸为B2,其中B1=B2。通过上述方式,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振膜1所处磁场的合理性,进一步缓解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进一步地,在各磁性件阵列3中,任意相邻的最小磁性件31的间距一致。图1展示了在各磁性件阵列3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最小磁性件31的间距均为W的情况。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各磁性件阵列3中允许气流流通的各空隙32对气流的顺性一致,从而进一步缓解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请参阅图1-2,图2是本发明扬声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省略了上述实施例的磁性件阵列3。
在一实施例中,在振膜1的幅面11上印刷、或是蒸镀、或是3D打印形成振动线圈21。扬声组件包括振动线圈组2,振动线圈组2包括多个设于振膜1的幅面11的同一表面的振动线圈21。振膜1其幅面11可以仅一表面设置振动线圈组2,也可以是振膜1的幅面11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振动线圈组2,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多个振动线圈21依次串联,使得该多个振动线圈21能够同时通以电流,以同时驱动振膜1朝预定的方向振动进而发声,其中通过不断改变振动线圈21中的电流流向,使得振动线圈21所受磁力的方向不断改变,进而控制振膜1往复振动。可以理解的是,振动线圈组2中振动线圈21的数量越多,则驱动振膜1振动的磁力越大,控制振膜1振动的灵敏度越高。但也需要考虑到振膜1的幅面11的尺寸以及扬声组件的产品规格,因此图2展示了振动线圈组2包括三组振动线圈21的情况,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对本实施例振动线圈组2所包括振动线圈21的数量造成限定。
上述振动线圈组2所包括的多个振动线圈21并排且蜿蜒设置,一起构成多个直线段22和连接相邻直线段22的弯曲段23。蜿蜒设置的振动线圈21使得振膜1的幅面11的同一表面上更多位置能够接受磁力作用以驱动振膜1振动,进一步提高控制振膜1振动的灵敏度。具体地,任一个直线段22中所有振动线圈21的电流方向相同,以在磁性件阵列3的磁场的作用下任一个直线段22中所有振动线圈21在任意时刻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同,一起带动振膜1朝预定的方向振动。
其中,每个直线段22对应一个上述实施例的最小磁性件31设置,即每个直线段22在振膜1的幅面11上的正投影位于最小磁性件31在振膜1的幅面11上的正投影中。优选地,每个直线段22对应一个最小磁性件31设置,并且磁性件阵列3中的各最小磁性件31分别对应有一个直线段22,即每个直线段22在振膜1的幅面11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一个最小磁性件31在振膜1的幅面11上的正投影中。
具体地,扬声组件还包括匹配振膜1形状的环形电路板4,环形电路板4环绕于振膜1的外周。环形电路板4上设有第一电流端41和第二电流端42,依次串联的多个振动线圈21分别连接至第一电流端41和第二电流端42。其中,第一电流端41用于向振动线圈21通入电流,而第二电流端42接地,或第二电流端42用于向振动线圈21通入电流,而第一电流端41接地,通过第一电流端41和第二电流端42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状态的切换,使得振动线圈21内的电流流向发生改变。
请继续参阅图2。举例而言,一组振动线圈组2所包括的多个振动线圈21可以包括第一振动线圈211、第二振动线圈212以及第三振动线圈213。其中第一振动线圈211一端连接第一电流端41,第一振动线圈2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振动线圈212的一端,第二振动线圈2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振动线圈213的一端,第三振动线圈2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流端42,进而使得第一振动线圈211、第二振动线圈212以及第三振动线圈213依次串联并连接至第一电流端41和第二电流端42。
请参阅图1、3-4,图3是本发明扬声组件第三实施例正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扬声组件反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4省略了上述实施例的磁性件阵列3。
在一实施例中,振膜1两侧的幅面11均设置有振动线圈组2,以增大驱动振膜1振动的磁力,进而提高控制振膜1振动的灵敏度。具体地,扬声组件还包括第一环形电路板43、第二环形电路板44、第一振动线圈组24和第二振动线圈组25。
第一环形电路板43和第二环形电路板44分别贴附于振膜1相背的两个幅面11,并且第一振动线圈组24和第二振动线圈组25分别贴附于振膜1相背的两个幅面11。第一环形电路板43上设有第一电流端41和第一公共端45,第一振动线圈组24的多个振动线圈21连接至第一电流端41和第一公共端45,第二环形电路板44上设有第二电流端42和第二公共端46,第二振动线圈组25的多个振动线圈21连接至第二电流端42和第二公共端46,其中第一公共端45和第二公共端46对接,第一振动线圈组24的多个振动线圈21和第二振动线圈组25的多个振动线圈21串联。第一振动线圈组24和第二振动线圈组25的多个振动线圈21的电路连接关系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振动线圈组24的多个振动线圈21蜿蜒形成的直线段22和第二振动线圈组25的多个振动线圈21蜿蜒形成的直线段22在振膜1的幅面11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合,使得振膜1的幅面11上任一个磁力作用位置的正、反面均设有振动线圈21,以增大振膜1的幅面11上磁力作用位置的磁力,进而提高控制振膜1振动的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振膜1两侧幅面11的振动线圈21走向相反,以在第一环形电路板43的第一公共端45和第二环形电路板44的第二公共端46对接的基础上,使得第一振动线圈组24和第二振动线圈组25二者在振膜1上相互重叠的直线段22中振动线圈21的电流方向相同,进而使得第一振动线圈组24和第二振动线圈组25二者在振膜1上相互重叠的直线段22中的振动线圈21在同一时刻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相同,以一起驱动振膜1振动,提高控制振膜1振动的灵敏度。
其中,第一公共端45和第二公共端46对接,意味着第一环形电路板43和第二环形电路板44分别贴附于振膜1相背的两个幅面11后,第一公共端45和第二公共端46重合,第一公共端45和第二公共端46之间可以通过诸如螺丝等元件连接,固定第一环形电路板43和第二环形电路板44相对位置的同时实现第一公共端45和第二公共端46的电性连接。并且第一环形电路板43和第二环形电路板44分别贴附于振膜1相背的两个幅面11,具体地第一环形电路板43和第二环形电路板44对齐并分别与振膜1的焊盘对齐、压接于一体,第一环形电路板43和第二环形电路板44和振膜1之间可以通过粘胶等实现固定。
可选地,第一振动线圈组24和第二振动线圈组25中振动线圈21的数量可以是1组、2组、3组、4组、5组、6组,甚至更多组数。相邻振动线圈21之间彼此绝缘,并且振动线圈21的导线材质可以为铝、铜、镍、金、银等金属,或者是这些金属的合金,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5,图5是本发明振膜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振膜1的幅面11上仅有设置振动线圈21的部分才会接受磁力作用,而未设置振动线圈21的部分不会接受磁力作用,因此振膜1的幅面11设置振动线圈21的部分和未设置振动线圈21的部分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割振动,即振膜1的幅面11设置振动线圈21的部分的振动幅度大于未设置振动线圈21的部分的振动幅度。如此一来,将会导致扬声组件的频响曲线产生峰谷,致使扬声组件所输出的音频产生失真,最终导致扬声组件的声学性能恶化。
有鉴于此,扬声组件还包括增强膜5,增强膜5设于振膜1的幅面11上,其中增强膜5的硬度大于振膜1的硬度,以加强振膜1的幅面11的整体刚性,使得振膜1的幅面11尽可能具有一致的振动幅度,振膜1表现为整体活塞振动。
增强膜5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其外径小于上述实施例的环形电路板4、第一环形电路板43以及第二环形电路板44的内径。当然,增强膜5的形状也可以为条状、梳状等,具体地振膜1上包括多个增强膜5,增强膜5的延伸方向和上述实施例的振动线圈21的直线段22(即图2-4所示的振动线圈21的直线段22)交叉,优选为垂直,从而形成交叉网格状,振动线圈21同样也能够起到一定加强振膜1的幅面11整体刚性的作用,振动线圈21与增强膜5一起加强振膜1的幅面11的整体刚性。
可选地,增强膜5为高杨氏模量、低密度的薄型膜层。例如碳纤维,碳纤维的厚度优选为在0.005mm-0.3mm之间;或增强膜5也可以为铝箔或铝箔和PMI(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的复合结构;或增强膜5也可以为石墨烯;或增强膜5也可以为锂镁合金;或增强膜5也可以为通过物理气象沉积或化学气象沉积形成的金刚石薄膜;或增强膜5也可以为在振膜1表面喷涂诸如粘胶剂等高分子材料,在固化后形成硬膜。当然,增强膜5也可以为其它高杨氏模量、低密度的薄型膜层,并且可以在振膜1的一面或者两面设置增强膜5,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6-7,图6是本发明振膜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振膜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传统的振膜通常采用单层膜材料,例如PET(聚酯薄膜)、PEEK(聚醚醚酮)、PAR(聚芳酯)、PI(聚酰亚胺)等。此类单层膜材料要么太硬而脆,张力小时膜表面不平,而张力大时膜太紧,易破膜;要么太软,膜表面张力不够,且因为膜太容易拉伸,张力随时间或振动后张力越来越小,最后导致膜太松。此外,此类单层膜材料的内阻尼不足,振膜瞬态特性的后沿特性不好,即当振动线圈停止通电时,振膜因内阻尼过小,需要延迟更长的时间才能停止振动。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的振膜1包括第一子振膜12和第二子振膜13,第一子振膜12和第二子振膜13交替层叠设置。其中,第一子振膜12的刚性大于第二子振膜13的刚性,并且第二子振膜13的弹性以及阻尼大于第一子振膜12的弹性以及阻尼。通过第一子振膜12和第二子振膜13搭配形成的复合结构的振膜1,第一子振膜12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和提供足够的刚性,而第二子振膜13能够提供良好的弹性以及足够的阻尼,使得振膜1在比较大的振动范围内具有低失真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子振膜12的材质优选为PEEK(聚醚醚酮)或PAR(聚芳酯)等,第一子振膜12的厚度优选为3μm-50μm。而第二子振膜13的材质优选为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等,第二子振膜13的厚度优选为3μm-50μm。第一子振膜12和第二子振膜13之间可以通过亚克力、或硅胶、或其它软性高分子材料等胶层14进行粘接,胶层14的厚度优选为5μm-20μm。
进一步地,振膜1可以采用第一子振膜12、胶层14以及第二子振膜13依次层叠的复合结构,如图6所示。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振膜1可以包括多层的第一子振膜12以及第二子振膜13,多层第一子振膜12以及第二子振膜13一一交替层叠设置并且第一子振膜12和第二子振膜13之间通过胶层14粘接。举例而言,振膜1可以采用第二子振膜13-胶层14-第一子振膜12-胶层14-第二子振膜13的复合结构,如图7所示,在此不做限定。其中,上述实施例的振动线圈21优选地设于最外层的第一子振膜12和/或第二子振膜13的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扬声组件,其两组磁性件阵列以振膜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使得两组磁性件阵列在振膜处产生的磁场对称,并且振膜两侧的空气顺性也对称,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扬声组件所输出的音频失真,有利于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并且,磁性件阵列中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均平行于振膜的幅面,使得最小磁性件在振膜位置所产生磁场的磁感线平直且分布均匀,能够改善驱动振膜振动的驱动力的线性度,以极大程度降低非线性的驱动力引起的音频失真,进一步有利于改善扬声组件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组件包括:
振膜;
振动线圈,所述振动线圈设于所述振膜的幅面上;
两组磁性件阵列,所述两组磁性件阵列分别设于所述振膜的幅面的两侧,各所述磁性件阵列分别包括若干最小磁性件,每个所述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均平行于所述振膜的幅面,并且所述两组磁性件阵列以所述振膜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所述两组磁性件阵列的所述多个最小磁性件以及相邻所述最小磁性件间的空隙以所述振膜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
各所述磁性件阵列分别包括多个所述最小磁性件,所述多个最小磁性件沿平行于所述振膜的幅面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多个最小磁性件包括第一最小磁性件和第二最小磁性件,所述第一最小磁性件和所述第二最小磁性件一一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最小磁性件内的磁感线的方向相反,所述振动线圈在所述振膜的幅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最小磁性件和所述第二最小磁性件在所述振膜的幅面上的正投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最小磁性件和所述第二最小磁性件二者邻近所述振膜的表面至所述振膜的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性件阵列中,任意相邻的所述最小磁性件的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组件包括振动线圈组,所述振动线圈组包括多个所述振动线圈,所述多个振动线圈设于所述振膜的同一幅面上且依次串联;
所述多个振动线圈并排且蜿蜒设置,一起构成多个直线段和连接相邻所述直线段的弯曲段,任一个所述直线段中所有振动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且每个所述直线段在所述振膜的幅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最小磁性件在所述振膜的幅面上的正投影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组件还包括环形电路板、第一振动线圈组和第二振动线圈组,所述环形电路板环绕于所述振膜的外周,所述第一振动线圈组和所述第二振动线圈组为所述振动线圈组且二者分别贴附于所述振膜相背的两个幅面;
所述环形电路板上设有第一电流端和第二电流端,所述第一振动线圈组的所述多个振动线圈与所述第二振动线圈组的所述多个振动线圈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流端和所述第二电流端,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线圈组和所述第二振动线圈组二者在所述振膜上相互重叠的直线段中振动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以及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组件还包括增强膜,所述增强膜设于所述振膜的幅面上,其中所述增强膜的硬度大于所述振膜的硬度,以加强所述振膜的幅面的整体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第一子振膜和第二子振膜,所述第一子振膜和所述第二子振膜交替层叠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子振膜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二子振膜的刚性,并且所述第二子振膜的弹性以及阻尼大于所述第一子振膜的弹性以及阻尼。
CN202010088478.XA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扬声组件 Active CN111405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8478.XA CN111405434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扬声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8478.XA CN111405434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扬声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5434A CN111405434A (zh) 2020-07-10
CN111405434B true CN111405434B (zh) 2021-12-28

Family

ID=71435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8478.XA Active CN111405434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扬声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543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92760A2 (fr) * 2011-12-19 2013-06-27 Universite Pierre Et Marie Curie (Paris 6) Actionneur vibrotactile lineaire miniature
CN204046813U (zh) * 2014-09-04 2014-12-24 珠海惠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振膜
CN205987355U (zh) * 2016-08-22 2017-02-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107426652A (zh) * 2017-04-28 2017-12-01 北京欧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平面振膜扬声器及耳机
CN109660923A (zh) * 2018-11-22 2019-04-19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悬边的等磁式扬声器及耳机
CN109788411A (zh) * 2018-12-17 2019-05-21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声换能器和动圈平板复合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4402B2 (en) * 2001-01-26 2005-08-23 America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lanar-magnetic speakers with secondary magnetic structure
KR100533715B1 (ko) * 2003-12-05 2005-12-05 신정열 코일판 가이드수단을 구비하는 평판형 스피커
CN200990691Y (zh) * 2006-09-06 2007-12-12 俞国 平面扬声器及其所使用的平面振膜
CN204761697U (zh) * 2015-06-05 2015-11-11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装置
CN208971789U (zh) * 2018-09-18 2019-06-11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平板扬声器换能器振膜结构
CN208971804U (zh) * 2018-11-22 2019-06-11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悬边的等磁式扬声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92760A2 (fr) * 2011-12-19 2013-06-27 Universite Pierre Et Marie Curie (Paris 6) Actionneur vibrotactile lineaire miniature
CN204046813U (zh) * 2014-09-04 2014-12-24 珠海惠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振膜
CN205987355U (zh) * 2016-08-22 2017-02-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107426652A (zh) * 2017-04-28 2017-12-01 北京欧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平面振膜扬声器及耳机
CN109660923A (zh) * 2018-11-22 2019-04-19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悬边的等磁式扬声器及耳机
CN109788411A (zh) * 2018-12-17 2019-05-21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声换能器和动圈平板复合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5434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1996B (zh) 一种发声结构单元、包含该单元的耳机及驱动发声方法
CN210157382U (zh) 扬声组件以及磁性组件
US4276449A (en) Speaker or microphone having corrugated diaphragm with conductors thereon
US20150326974A1 (en) Single magnet planar-magnetic transducer
CN104936112B (zh) 一种双振膜结构的扬声器及驱动方法
CN112929801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WO2005094121A1 (ja) 圧電音響素子、音響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02078079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20030002696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field replaceable diaphragm carrying two interlaced coils, without manipulating any wires
JP7103765B2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及び電気音響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9246562B (zh) 微型发声装置
CN111405434B (zh) 一种扬声组件
JP6495866B2 (ja) 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
CN109413553B (zh) 一种等磁式扬声器
US20060023912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field replaceable diaphragm carrying two interlaced coils, without manipulating any wires
CN109451403B (zh) 一种微型平板扬声器换能器振膜结构及具有该换能器振膜的扬声器
JP6255994B2 (ja) 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
CN114257933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JP3888443B2 (ja) フィルム状コイルを用いた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03032787A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CN214256597U (zh) 一种平面线圈振膜、扬声器、电子设备
CN212115670U (zh) 压电扬声器
WO2022166373A1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4257932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09748803U (zh) 一种等磁式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