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3282A -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3282A
CN111403282A CN202010007896.1A CN202010007896A CN111403282A CN 111403282 A CN111403282 A CN 111403282A CN 202010007896 A CN202010007896 A CN 202010007896A CN 111403282 A CN111403282 A CN 111403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nch
layer
insulating layer
polysilicon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78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3282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078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32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7127 priority patent/WO20211348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3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3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674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66712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 H01L29/66734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with a step of recessing the gate electrode, e.g. to form a trench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008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 H01L21/28017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the insulator being formed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body, the semiconductor being silicon
    • H01L21/28026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the insulator being formed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body, the semiconductor being silic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 H01L21/28035Making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the insulator being formed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body, the semiconductor being silic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the final conductor layer next to the insulator being silicon, e.g. polysilicon,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02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13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with trench gate electrode, e.g. UMOS transi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该填充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外延层中形成沟槽;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沟槽中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围绕沟槽形成空腔;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所述空腔中形成第i多晶硅层;对所述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在暴露出的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缝隙上形成第i+1多晶硅层;去除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第i+1多晶硅层和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绝缘层,所述第i多晶硅层至所述第i+1多晶硅层形成屏蔽导体。本申请在沟槽中形成多个多晶硅层以消除空洞或缝隙,从而可以提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良率、可靠性和延长寿命。

Description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耐压高的沟槽 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作为示例, 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
如图1所示,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100包括位于半导 体衬底101上的外延层102中的多个沟槽120。
图2a至2h分别示出图1所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在不同阶 段的截面图。
如图2a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01上的外延层102中形成深度为h1 的沟槽120。
对于不同耐压等级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沟槽120 的深度不一样。通常耐压越高沟槽120的深度越深。例如,对于耐压120 V以上的器件,沟槽120的深度一般在5微米以上。
如图2b所示,在外延层102的表面和沟槽形成绝缘层121。
绝缘层121例如由氧化物组成。用于形成绝缘层121的工艺包括热 氧化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或两种工艺组合。
绝缘层121在功率半导体器件中作为屏蔽导体与外延层之间的隔离 层。绝缘层121覆盖沟槽120的侧壁和底部,并且在外延层102的表面上 方延伸。在沟槽120的内部填充绝缘层121后形成空腔151。
对于不同耐压等级的沟槽栅功率半导体器件,绝缘层121的厚度也 不一样。通常耐压越高,绝缘层121的厚度越厚。例如,对于耐压120V 以上的器件,绝缘层121的厚度在0.6微米以上。
如图2c所示,在外延层102的表面和沟槽内的绝缘层121上沉积 屏蔽导体122。
屏蔽导体122不仅形成在沟槽120中填充空腔151,而且在外延层 102的表面上方延伸。在理想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中,屏蔽导体122在空腔 151中应当填充致密,无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对于耐压120V以下的器件,沟槽120的深度例如小于5微米,绝 缘层121的厚度例如小于0.6微米。由于沟槽深度较浅,绝缘层厚度较薄, 在不影响参数和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将沟槽120的开口倒角以扩大 形成绝缘层之后的空腔开口宽度从而有利于屏蔽导体122的填充。
对于耐压120V以上的器件,沟槽120的深度例如大于5微米,绝 缘层121的厚度例如大于0.6微米。由于沟槽深度较深,绝缘层厚度较厚, 即使将沟槽120的开口倒角以扩大形成绝缘层之后的空腔开口宽度,也 仍然会导致屏蔽导体122中存在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图2d至图2h则示出了图1所示功率半导体器件中栅极电介质125、 栅极导体106、体区107、源区108、层间介质层110、接触区111至1 13、导电通道131至133、源电极141、栅电极142、屏蔽电极143、漏极 电极144的形成过程,由于这部分内容为常规工艺,此处不再赘述。
图3a和3b分别示出图1所示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形成多晶硅层后的 截面图和局部放大图,其中示出了多晶硅层中的空洞或缝隙,在沟槽12 0中形成绝缘层121,绝缘层121围绕的空腔开口宽度a小于空腔内部 宽度b。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采用热氧化方案时,靠近外延层的界面上 氧化生长速率略高,厚度会偏厚一些。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案时, 沟槽槽口部位的淀积氧化层也会偏厚。对于淀积氧化层后的沟槽,其空腔 开口宽度比空腔内宽度小的这类沟槽形貌,在随后进行的屏蔽导体淀积 填槽工艺中,由于屏蔽导体化学气相沉积CVD的保型性,在进一步填充 屏蔽导体122时,即使在空腔内部还未填满的情形下,屏蔽导体122会封 闭空腔开口,从而在屏蔽导体122中出现空洞或缝隙153等缺陷,最终导 致功率半导体器件100中漏电、耐压降低,可靠性变差。
在屏蔽导体中存在的空洞或缝隙缺陷导致功率半导体器件出现击穿 或短路等故障,使得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良率、可靠性和寿命受到不利的影 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沟槽栅MOSFET功率半 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通过对沟槽中存在空洞或缝 隙的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再用第i+1多晶硅层填充空洞或缝隙,从 而形成屏蔽导体的方法,解决了在沟槽栅MOSFET功率器件中沟槽的屏 蔽导体中存在空洞或缝隙等缺陷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 件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外延 层,在所述外延层中形成沟槽;b)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沟槽中形成绝缘 层,所述绝缘层围绕沟槽形成空腔;c)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所述空腔中 形成第i多晶硅层,所述第i多晶硅层填充所述空腔,i=1;d)对所述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去除所述第i多晶硅层的一部分以暴露出所述第 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缝隙;e)在暴露出的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 洞或缝隙上形成第i+1多晶硅层,所述第i+1多晶硅层填充所述第i多 晶硅内部的空洞或缝隙;f)去除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第i+ 1多晶硅层和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绝缘层。
优选地,还包括:在进行步骤e)之后和步骤f)之前,令i=i+1,重 复步骤d)至e)至少一次。
优选地,还包括:在进行步骤e)之后和步骤f)之前,判断所述第 i+1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是否填满,其中,如果所述第i+1多晶硅层的 空洞或缝隙未填满,则令i=i+1,重复步骤d)至e)至少一次。
优选地,所述第一多晶硅层至所述第i+1多晶硅层形成屏蔽导体。
优选地,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5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5至1 2微米。
优选地,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3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7至1 2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1至2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6至1.5微米。
优选地,步骤b)中形成的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开口处的厚度大于 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内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形成的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 度小于所述沟槽内部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
优选地,所述沟槽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减去所述沟 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大于等于30纳米。
优选地,步骤b)中形成的所述空腔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空腔的内部 宽度。
优选地,步骤b)中形成的所述空腔的内部宽度减去所述空腔的开口 宽度的值大于等于30纳米。
优选地,对所述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采用干法刻蚀或者湿法刻 蚀。
优选地,所述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的刻蚀深度由空洞或缝隙 缺陷的位置决定,刻蚀深度范围为0.5至11微米。
优选地,步骤d)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蚀回刻,暴露第i多晶硅层内 的空洞或缝隙的同时,暴露所述外延层表面的绝缘层以及沟槽中的部分 绝缘层。
优选地,步骤e)中在所述暴露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上填充 第i+1多晶硅层的同时,在暴露所述外延层表面的绝缘层以及沟槽中的 部分绝缘层上填充第i+1多晶硅层。
优选地,步骤d)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回蚀刻后的剩余第 i多晶硅层呈开口状,所述剩余第i多晶硅层从开口顶端向下逐渐减小。
优选地,步骤e)中所述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覆盖回蚀刻后的剩余 第i多晶硅层以及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所包围的空洞或缝隙。
优选地,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产生的空洞或缝隙与所述空腔的开 口的距离小于第i多晶硅层产生的空洞或缝隙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 的制造方法,包括:a)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在所述外延层中形 成沟槽;b)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沟槽中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围绕沟 槽形成空腔;c)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所述空腔中形成第i多晶硅层,所述 第i多晶硅层填充所述空腔,i=1;d)对所述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去 除所述第i多晶硅层的一部分以暴露出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 缝隙;e)在暴露出的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缝隙上形成第i+ 1多晶硅层,所述第i+1多晶硅层填充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 缝隙;f)去除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第i+1多晶硅层和位于 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一多晶硅层至所述第i+1多 晶硅层形成屏蔽导体;g)对所述沟槽中的所述绝缘层进行回蚀刻以形成 上部空腔,从而暴露所述沟槽和所述屏蔽导体的上部侧壁;h)在所述沟 槽和所述屏蔽导体的上部侧壁上形成栅极电介质;i)在所述栅极电介质 之间形成栅极导体;j)在所述外延层邻接所述沟槽的区域中形成第二掺 杂类型的体区,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第一掺杂类型且作为漏区,所述外延层为第一掺杂类型,所述第二掺杂类型与所述第一掺杂类型相反;k)在所 述体区中形成所述第一掺杂类型的源区;以及l)形成所述栅极导体、所 述屏蔽导体、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的电连接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在进行步骤e)之后和步骤f)之前,令i=i+1,重 复步骤d)至e)至少一次。
优选地,还包括:在进行步骤e)之后和步骤f)之前,判断所述第 i+1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是否填满,其中,如果所述第i+1多晶硅层的 空洞或缝隙未填满,则令i=i+1,重复步骤d)至e)至少一次。
优选地,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5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5至1 2微米。
优选地,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3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7至1 2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1至2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6至1.5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开口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在所 述沟槽内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沟槽 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
优选地,所述沟槽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减去所述沟 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大于等于30纳米。
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空腔的内部宽度。
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内部宽度减去所述空腔的开口宽度的值大于等 于30纳米。
优选地,所述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耐压在120V到3 00V。
优选地,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采用干法刻蚀或者湿法刻蚀。
优选地,所述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的刻蚀深度由空洞或缝隙 缺陷的位置决定,刻蚀深度范围为0.5至11微米。
优选地,步骤d)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蚀回刻,暴露第i多晶硅层内 的空洞或缝隙的同时,暴露所述外延层表面的绝缘层以及沟槽中的部分 绝缘层。
优选地,步骤e)中在所述暴露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上填充 第i+1多晶硅层的同时,在暴露所述外延层的绝缘层以及沟槽中的部分 绝缘层上填充第i+1多晶硅层。
优选地,步骤d)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第i次回蚀刻,回蚀刻后的剩 余第i多晶硅层呈开口状,所述剩余第i多晶硅层从开口顶端向下逐渐 减小。
优选地,步骤e)中所述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覆盖回蚀刻后的剩余 第i多晶硅层以及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所包围的空洞或缝隙。
优选地,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产生的空洞或缝隙与所述空腔的开 口的距离小于第i多晶硅层产生的空洞或缝隙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体区的深度不小于所述栅极电介质和栅极导体的深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 采用上述的制造方法来形成,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作为漏 区;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外延层;位于所述外延层中的沟槽;位于所 述沟槽中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围绕所述沟槽形成的空腔;以及,多晶硅 填充所述空腔形成的屏蔽导体;位于所述沟槽中绝缘层上部的栅极电介 质和栅极导体,所述栅极电介质位于所述沟槽和所述屏蔽导体的上部侧 壁上,所述栅极导体位于所述栅极电介质之间;位于所述外延层邻接所述 沟槽的区域中的体区和源区,所述体区和源区的掺杂类型相反;以及所述 栅极导体、所述屏蔽导体、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的电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5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5至1 2微米。
优选地,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3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7至1 2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1至2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6至1.5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开口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在所 述沟槽内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沟槽 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
优选地,所述沟槽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减去所述沟 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大于等于30纳米。
优选地,所述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耐压在120V至300 V。
优选地,所述体区的深度不小于所述栅极电介质和栅极导体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栅极导体、所述屏蔽导体、 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相连接的多个电极。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导电通道,所述栅极导体、所述 屏蔽导体、所述源区经由相应的导电通道连接至相应电极,所述漏区与相 应的电极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通 过对沟槽中存在空洞或缝隙的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再用第i+1多晶 硅层填充空洞或缝隙,从而形成屏蔽导体的方法,解决了沟槽栅MOSFE T功率半导体器件在耐压高,沟槽深度较深、沟槽宽度较窄,绝缘层较厚 时,器件在制作屏蔽导体的过程中,由于沟槽宽度窄,被较厚的绝缘层覆 盖后,形成的空腔小,最终导致屏蔽导体存在空洞或缝隙缺陷的问题。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对第i多晶硅层(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进行 回蚀刻,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内部形成开口状,剩余第i多晶硅层 从开口向下逐渐减小,暴露出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然后对回蚀 刻后的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填充第i+1多晶硅层;填充的第i+1多 晶硅层填满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因此第i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 隙得以消除,如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没有空洞或缝隙缺陷,则形成致密 屏蔽导体,如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仍然存在空洞或缝隙,重复对第i+1多 晶硅层进行回蚀刻,以及对回蚀刻后的第i+1多晶硅层填充,以消除第i+ 1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第i+1多晶硅层形成的空洞或缝隙相比第i多晶 硅层的空洞或缝隙已经向器件槽口方向上移,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屏蔽导 体空洞或缝隙缺陷消除或者屏蔽导体中的空洞或缝隙达到了所述功率半 导体器件能够接受的范围。
采用本发明技术,可以减少器件屏蔽导体中的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从而提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良率、可靠性和延长寿命。本发明可以适用于 耐压120V以下,沟槽的宽度为1至5微米,沟槽的深度为5至12微米,绝缘 层的厚度为0.1至2微米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器件中,亦可适用于耐压1 20V以上,例如120V至300V,沟槽的宽度为1至3微米,沟槽的深度为7至 12微米,绝缘层的厚度为0.6至1.5微米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器件中。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 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a至2h分别示出图1所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在不同阶 段的截面图。
图3a和3b分别示出图1所示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形成多晶硅层后的 截面图和局部放大图,其中示出了多晶硅层中的空洞或缝隙。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 程图。
图5a至图5l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 制造方法在不同阶段的截面图。
图6a和6b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形 成屏蔽导体后的截面图和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 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 绘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为了简明起见,可以在一幅图 中描述经过数个步骤后获得的半导体结构。
应当理解,在描述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 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 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 并且,如果将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 “下面”或“下方”。
如果为了描述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的情形,本文将采用 “A直接在B上面”或“A在B上面并与之邻接”的表述方式。在本 申请中,“A直接位于B中”表示A位于B中,并且A与B邻接,而 非A位于B中形成的掺杂区中。
在本申请中,术语“半导体结构”指在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各个步骤 中形成的整个半导体结构的统称,包括已经形成的所有层或区域。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器件的结构、材料、 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发明。
除非在下文中特别指出,半导体器件的各个部分可以由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公知的材料构成。半导体材料例如包括III-V族半导体,如GaAs、I nP、GaN、SiC,以及IV族半导体,如Si、Ge。
图3a和3b分别示出图1所示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形成多晶硅层后的 截面图和局部放大图,其中示出了多晶硅层中的空洞或缝隙。
在上述形成功率半导体器件100的方法中,在半导体衬底101上形 成外延层102,在外延层102中形成沟槽120、在沟槽120中形成绝缘 层121以及绝缘层121围绕的空腔151、以及采用多晶硅层122填充空 腔151。在沟槽120中形成绝缘层121围绕的空腔151的开口宽度小于 内部宽度。这是因为绝缘层121在沟槽120的侧壁上厚度不均匀造成的。
在采用热氧化方案时,靠近外延层102表面的界面上氧化生长速率 略高,绝缘层121在沟槽120开口的厚度大于沟槽120内部的厚度。在采 用化学气相沉积多晶时,靠近外延层102表面的沉积速率略高,绝缘层1 21在沟槽120开口的厚度仍然大于沟槽120内部的厚度。
对于绝缘层121围绕的空腔开口宽度小于空腔内部宽度的情形,如 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形成多晶硅层122,则多晶的共形性很容易在多晶 硅层中造成有空洞或缝隙152的缺陷。
对于耐压120V以下的器件,沟槽120的深度例如小于5微米,绝 缘层121的厚度例如小于0.6微米。由于沟槽深度较浅,绝缘层厚度较薄, 在不影响参数和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将沟槽120的开口倒角以扩大 形成绝缘层之后的空腔开口宽度从而有利于多晶硅层122的填充。
对于耐压120V以上的器件,沟槽120的深度例如大于5微米,绝 缘层121的厚度例如大于0.6微米。由于沟槽深度较深,绝缘层厚度较厚, 即使将沟槽120的开口倒角以扩大形成绝缘层之后的空腔开口宽度,也 仍然会导致多晶硅层122中存在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如图3a和3b所示,在沟槽120中形成绝缘层121,绝缘层121围 绕的空腔开口宽度a小于空腔内部宽度b。在进一步形成多晶硅层122 时,即使在空腔内部还未填满的情形下,多晶硅层122会封闭空腔开口, 使得多晶硅层122的材料不能继续进入空腔内部,从而在多晶硅层122 中出现空洞或缝隙152等缺陷,从而在最终的功率半导体器件100中造 成漏电、耐压降低,可靠性变差。
在多晶硅层中存在的缺陷导致功率半导体器件出现击穿或短路等故 障,使得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良率、可靠性和寿命受到不利的影响。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 程图。
图5a至5l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 造方法在不同阶段的截面图。
在步骤S01中,在半导体衬底201上的外延层202中形成宽度为 w1且深度为h3的沟槽220,如图5a所示。
半导体衬底201同时作为最终器件的漏区,材料例如为掺杂成N 型的单晶硅衬底,在半导体衬底201上还形成有外延层202,沟槽220位 于外延层202中。用于形成沟槽220的工艺例如是包括光刻和刻蚀的图 案化工艺。例如,采用光刻形成包括沟槽220的开口图案的抗蚀剂掩模, 采用刻蚀选择性地去除外延层202经由开口暴露的部分。
对于不同耐压等级的沟槽栅功率半导体器件,沟槽220的深度不一 样。通常耐压越高沟槽220的深度越深。例如,对于耐压120V以上的器 件,沟槽220的深度一般在5微米以上。在该实施例中,沟槽220的宽度 w1例如为1至5微米,深度例如为5至12微米,亦可以沟槽220的宽 度w1例如为1至3微米,深度例如为7至12微米。
在步骤S02中,在外延层202的表面和沟槽220中形成绝缘层221, 如图5b所示。
绝缘层221例如由氧化物组成。用于形成这层绝缘层221的工艺包 括热氧化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或两种工艺组合。热氧化包括水热氧化 HTO或选择性反应氧化SRO(Selective reactive oxidation),化学气相沉 积CVD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或次大气压化学气相沉积SAC VD。
绝缘层221在功率半导体器件中作为屏蔽导体与外延层202之间的 隔离层。绝缘层221覆盖沟槽220的侧壁和底部,并且在外延层202的表 面上方延伸,并在沟槽220的内部填充绝缘层221后形成空腔251。
对于不同耐压等级的沟槽栅功率半导体器件,绝缘层221的厚度也 不一样。通常耐压越高,绝缘层221的厚度要越厚。例如,对于耐压120 V以上的器件,绝缘层221的厚度需要0.6微米以上。在该实施例中,绝 缘层221的厚度t1为0.1至2微米,亦可以绝缘层221的厚度t1为0. 6至1.5微米。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1的开口宽度w2小于内部宽 度w3,即w2<w3。
若在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1的内部宽度w3减去空腔251的开 口宽度w2的值大于等于30纳米,后续的屏蔽导体中容易出现空洞或 缝隙等缺陷。
本发明适应的情形为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1的开口宽度w2小 于内部宽度w3达到预定差值,但对空腔251的形状并无限制。例如,空 腔251的形状例如是开口和底部宽度小、中部宽度大的形状,或者开口宽 度小、中部和底部宽度大的形状。空腔251可以是任意形状,甚至可以是 不规则形状。
在步骤S03至步骤S05中,在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1中形成 第i多晶硅层和第i+1多晶硅层,如图5c至5e所示。
屏蔽导体例如由多层原位掺杂的多晶硅层组成,沉积温度例如为50 0至580度,方块电阻为3至20欧姆,厚度为50至2000纳米。
以下结合图5c至5e对步骤S03的多个子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S03中,在外延层202的表面和沟槽内的绝缘层221形成 第i多晶硅层222,如图5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i=1,即形成第一多晶硅 层222。
在该子步骤中,第一多晶硅层222填充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 251,并且在外延层202的表面上方延伸。
在理想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第一多晶硅层222在沟槽220中应当 填充致密,无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对于耐压120V以下的器件,沟槽220的深度例如小于5微米,绝 缘层221的厚度例如小于0.6微米。由于沟槽深度较浅,绝缘层厚度较薄, 在不影响参数和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将沟槽220的开口倒角以扩大 形成绝缘层之后的空腔开口宽度从而有利于第一多晶硅层222的填充。
对于耐压120V至300V的器件,沟槽220的深度例如大于5微米, 绝缘层221的厚度例如大于0.6微米。由于沟槽深度较深,绝缘层厚度较 厚,即使将沟槽220的开口倒角以扩大形成绝缘层之后的空腔开口宽度, 也仍然会导致第一多晶硅层222中存在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由于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1开口宽度w2小于空腔251内部宽 度w3,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采用热氧化方案时,靠近外延层202的界 面上氧化生长速率略高,厚度会偏厚一些。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案 时,空腔251开口部位的淀积氧化层也会偏厚。对于沉积氧化层后的空 腔251开口宽度比空腔251内宽度小的这类沟槽形貌,在随后进行的多 晶硅层淀积填槽工艺中,由于多晶硅层化学气相沉积CVD的保型性,在 进一步填充第一多晶硅层222时,即使在空腔251内部还未填满的情形 下,第一多晶硅层222会封闭空腔251开口,从而在第一多晶硅层222中 出现空洞或缝隙252等缺陷。
在步骤S04中,如图5d所示,例如采用化学机械平面化(CMP),将 第i多晶硅层222位于外延层202表面上方的部分去除,以及例如采用 选择性的湿法刻蚀,对第i多晶硅层222进行回刻蚀以暴露第i多晶硅 层222的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在该子步骤中,第i多晶硅层222例如为第一多晶硅层,去除沟槽内 一定深度h4的第一多晶硅层222,直至沟槽内的剩余第一多晶硅层22 2的空洞或缝隙等缺陷已经去除或暴露成开口状为止,从而在沟槽220 中形成剩余第一多晶硅层222以及部分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3。第 一多晶硅层222的刻蚀深度主要由缺陷的位置决定,h4范围为2至11 微米。剩余第一多晶硅层222围绕的开口状空洞或缝隙从沟槽底部往沟 槽顶部方向逐渐变大。
在步骤S05中,如图5e所示,在外延层202的表面和空腔253内 形成第i+1多晶硅层223。
在该子步骤中,第i+1多晶硅层例如为第二多晶硅层,第二多晶硅 层223填充剩余第一多晶硅层222以及部分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3, 并且在外延层202的表面上方延伸。第二多晶硅层223在沟槽220中填 满第一多晶硅层222的开口状空洞或缝隙。由于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 开口宽度w2小于空腔内部宽度w3,因此,即使在空腔253内部还未 填满的情形下,第二多晶硅层223会封闭空腔开口,从而在第二多晶硅 层223中出现新的封闭的空洞或缝隙254等缺陷。
在步骤S06中,判断第i+1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是否填满,若未填 满,则执行步骤S08后返回步骤S04,若已填满,则执行步骤S07。
在步骤S07中,由多层多晶硅层形成的屏蔽导体中空洞或缝隙被 填满,继续形成器件的其他部分。
在步骤S08中,令i=i+1,即第i层多晶硅层具体为第二层多晶硅 层,重复上述步骤S04至步骤S06。
具体的,如图5f所示,例如采用化学机械平面化(CMP),将第二 多晶硅层223位于外延层202表面上方的部分去除,以及例如采用选择 性的湿法刻蚀,对第二多晶硅层223进行回刻蚀以暴露空洞或缝隙254 缺陷。
在该子步骤中,去除沟槽内一定深度h5的第二多晶硅层223,直 至沟槽内的剩余第二多晶硅层223的空洞或缝隙等缺陷已经去除或暴露 成开口状为止,从而在沟槽220中形成剩余第二多晶硅层223以及部分 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5。第二多晶硅层223的刻蚀深度主要由缺陷 的位置决定,h5范围为0.5至10微米。优选地,第二多晶硅层223的开口 状空洞或缝隙从沟槽底部往沟槽顶部方向逐渐变大。
如图5g所示,在外延层202的表面和沟槽内形成第三多晶硅层22 4。
在该子步骤中,第三多晶硅层224填充剩余第二多晶硅层223以及 部分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5,并且在外延层202的表面上方延伸。第 三多晶硅层224在沟槽220中填满第二多晶硅层223的开口状空洞或缝 隙。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多晶硅层223的开口状空洞或缝隙接近绝缘层2 21围绕的空腔开口,因此,绝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5开口宽度与绝 缘层221围绕的空腔255的内部宽度大致相当,因此,第三多晶硅层224 在填满空腔255的内部之后才会封闭开口,因此在第三多晶硅层224中 未出现封闭的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在步骤S03至步骤S08的上述多个子步骤中,第三多晶硅层224、第 二多晶硅层223、第一多晶硅层222彼此连接,形成无空洞或缝隙等缺陷 的屏蔽导体。以三次多晶硅沉积形成无空洞或缝隙等缺陷的屏蔽导体为 例,第三多晶硅层224、第二多晶硅层223、第一多晶硅层222组成整体的 屏蔽导体。
如果在多晶硅层222至224中仍然出现空洞或缝隙等缺陷,则可以 继续执行附加的多晶硅层的回刻蚀和沉积子步骤以去除缺陷,即,共计 i+1个多晶硅层的沉积和前i个填充的多晶硅回刻蚀,其中,i为自然数。 在下部层面的第i多晶硅层的回刻蚀中,均暴露下部层面的第i多晶硅 层的空洞或缝隙,并且采用上部层面的第i+1多晶硅层填满空洞或缝隙,从而消除下部层面的第i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直至所有多晶硅层中 均无空洞或缝隙等缺陷。在通常情况下,在i=1~4的情形下,就可以解决 功率半导体器件中沟槽220形成绝缘层后的开口宽度比内部宽度小的情 况下屏蔽导体中出现空洞或缝隙等缺陷的填充问题,即如果空洞或者缝 隙的位置在沟槽220上部,或者空洞或者缝隙较小的情况下,仅需要i=1, 共计2个多晶硅层的沉积和前1个填充的多晶硅层回刻蚀。
在步骤S07中以及之后,还包括其他形成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步骤。 进一步地,例如采用化学机械平面化(CMP),将第三多晶硅层224和绝 缘层221位于外延层202表面上方的部分去除,如图5h所示。
在该步骤中,第三多晶硅层224和绝缘层221位于沟槽220中的部 分保留,并且顶端与外延层202的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例如采用选择性的湿法刻蚀,对沟槽220中的绝缘层221 进行回蚀刻以形成上部空腔,如图5i所示。
在该步骤中,绝缘层221位于沟槽220上部的部分去除,即图中所示 的刻蚀深度h6,形成上部空腔256。沟槽220上部的侧壁以及屏蔽导体的 上部侧壁暴露于上部空腔256中。绝缘层221的刻蚀深度h6,根据产 品阈值和电容等参数需求,范围为0.4至2微米。
进一步地,在沟槽220的上部空腔256中形成栅极电介质225和栅 极导体206,如图5j所示。
在该步骤中,在外延层202的表面、沟槽220的上部侧壁、屏蔽导体 的上部侧壁例如采用热氧化生长氧化层,以形成栅极电介质225。接着沉 积栅极导体206。栅极导体206不仅填充沟槽220上部空腔256,而且 在外延层202的表面上方延伸。例如,采用化学机械平面化,去除栅极导 体206和栅极电介质225位于外延层202的表面上方的部分,使外延 层202的表面重新暴露,栅极导体206和栅极电介质225的顶端与外延 层202的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在外延层202中形成P型的体区207,以及在体区207 中形成N型的源区208,如图5k所示。
用于形成体区207和源区208的工艺例如是多次离子注入。通过选 择合适的掺杂剂形成不同类型的掺杂区,然后进行热退火以激活杂质。在 离子注入中,采用屏蔽导体和栅极导体206作为硬掩模,可以限定体区2 07和源区208的横向位置,从而可以省去光致抗蚀剂掩模。
进一步地,形成栅极导体206、屏蔽导体、源区208和漏区的电连接 结构,从而形成功率半导体器件200,如图5l所示。
在该步骤中,在源区208的下方形成与之邻接的接触区211,在栅极 导体206中形成接触区212,在屏蔽导体中形成接触区213。层间介质层 210位于外延层202的表面上。进一步,形成贯穿层间介质层210的导电 通道231至233。导电通道231向下延伸贯穿源区208到达接触区211, 导电通道232向下延伸进入栅极导体206中到达接触区212,导电通道 233向下延伸进入屏蔽导体中到达接触区213。进一步,在层间介质层21 0的表面分别与导电通道231至233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源电极241, 栅电极242和屏蔽电极243,从而分别提供到达源区208、栅极导体20 6和屏蔽导体的电连接路径,从而完成功率半导体器件200的正面结构。
在功率半导体器件200的正面结构完成后,还需在功率半导体器 件200的背面形成与漏区接触的漏极244,由于半导体衬底201作为漏 区,因此漏极244与半导体衬底201直接接触,无需导电通道。
经过背面减薄、在正面和背面分别形成源电极241、栅电极242、屏 蔽电极243和漏电极244、划片等一系列后道工艺完成功率半导体器件 的完整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200中,体区207的至少一 部分与沟槽220的上部相邻。栅极电介质225的第一部分位于沟槽220 的上部侧壁上,第二部分位于栅极导体206和屏蔽导体之间,绝缘层221 位于沟槽220的下部侧壁上,栅极电介质225的第一部分与绝缘层221 邻接。栅极导体206位于沟槽220的上部,并且与外延层202中的体 区207之间由栅极电介质225彼此隔开。屏蔽导体包括多个多晶硅层2 22至224,从沟槽220的上部延伸至下部,并且与栅极导体206之间由栅 极电介质125的第二部分彼此隔开,与外延层202之间由绝缘层221彼 此隔开。
图6a和6b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形 成屏蔽导体后的截面图和局部放大图,。
如图6a和6b所示,在沟槽220中形成绝缘层221,绝缘层221围 绕的空腔开口宽度a小于空腔内部宽度b。在进一步形成多次回刻的方 式依次形成多晶硅层222至224时,采用回刻蚀暴露前一次多晶硅层的 空洞或缝隙等缺陷,然后采用后一多晶硅层填满空洞或缝隙以去除缺陷, 从而形成无空洞或缝隙等缺陷的屏蔽导体,因而在最终的功率半导体器件200中防止漏电、提高耐压,改善可靠性。在屏蔽导体中消除空洞或缝 隙缺陷,防止功率半导体器件出现击穿或短路等故障,使得功率半导体器 件的良率、可靠性和寿命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分裂栅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屏蔽导体由 多个多晶硅层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 沟槽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中。例如,在沟槽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中,多个多晶 硅层和绝缘层分别形成栅极导体和栅极电介质,在形成多个多晶硅层之 后,还包括:在外延层邻接沟槽的区域中形成第二掺杂类型的体区;在体 区中形成第一掺杂类型的源区,第二掺杂类型与第一掺杂类型相反;以及 形成栅极导体和源区的电连接结构。栅极导体从沟槽的上部延伸至沟槽 的下部,并且与体区之间由栅极电介质彼此隔开。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的屏蔽导体由多个掺 杂多晶硅层组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应用于使用任何导体 作为栅极导体或屏蔽导体的沟槽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中,其中,由于绝缘层 在沟槽的侧壁上的厚度不均匀,导致由绝缘层围绕的空腔的开口宽度比 内部宽度小。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 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 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 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 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 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 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 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 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 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 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3)

1.一种用于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在所述外延层中形成沟槽;
b)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沟槽中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围绕沟槽形成空腔;
c)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所述空腔中形成第i多晶硅层,所述第i多晶硅层填充所述空腔,i=1;
d)对所述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去除所述第i多晶硅层的一部分以暴露出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缝隙;
e)在暴露出的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缝隙上形成第i+1多晶硅层,所述第i+1多晶硅层填充所述第i多晶硅内部的空洞或缝隙;
f)去除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第i+1多晶硅层和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还包括:
在进行步骤e)之后和步骤f)之前,令i=i+1,重复步骤d)至e)至少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还包括:
在进行步骤e)之后和步骤f)之前,判断所述第i+1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是否填满,
其中,如果所述第i+1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未填满,则令i=i+1,重复步骤d)至e)至少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晶硅层至所述第i+1多晶硅层形成屏蔽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5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5至12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3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7至12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1至2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6至1.5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步骤b)中形成的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开口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内部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形成的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沟槽内部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所述沟槽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减去所述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大于等于30纳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步骤b)中形成的所述空腔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空腔的内部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步骤b)中形成的所述空腔的内部宽度减去所述空腔的开口宽度的值大于等于30纳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对所述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采用干法刻蚀或者湿法刻蚀。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所述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的刻蚀深度由空洞或缝隙缺陷的位置决定,刻蚀深度范围为0.5至11微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步骤d)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蚀回刻,暴露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的同时,暴露所述外延层表面的绝缘层以及沟槽中的部分绝缘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步骤e)中在所述暴露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上填充第i+1多晶硅层的同时,在暴露所述外延层表面的绝缘层以及沟槽中的部分绝缘层上填充第i+1多晶硅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步骤d)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呈开口状,所述剩余第i多晶硅层从开口顶端向下逐渐减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覆盖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以及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所包围的空洞或缝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晶硅填充方法,其中,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产生的空洞或缝隙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的距离小于第i多晶硅层产生的空洞或缝隙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的距离。
21.一种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a)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在所述外延层中形成沟槽;
b)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沟槽中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围绕沟槽形成空腔;
c)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和所述空腔中形成第i多晶硅层,所述第i多晶硅层填充所述空腔,i=1;
d)对所述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去除所述第i多晶硅层的一部分以暴露出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缝隙;
e)在暴露出的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缝隙上形成第i+1多晶硅层,所述第i+1多晶硅层填充所述第i多晶硅层内部的空洞或缝隙;
f)去除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第i+1多晶硅层和位于所述外延层表面上方的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一多晶硅层至所述第i+1多晶硅层形成屏蔽导体;
g)对所述沟槽中的所述绝缘层进行回蚀刻以形成上部空腔,从而暴露所述沟槽和所述屏蔽导体的上部侧壁;
h)在所述沟槽和所述屏蔽导体的上部侧壁上形成栅极电介质;
i)在所述栅极电介质之间形成栅极导体;
j)在所述外延层邻接所述沟槽的区域中形成第二掺杂类型的体区,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第一掺杂类型且作为漏区,所述外延层为第一掺杂类型,所述第二掺杂类型与所述第一掺杂类型相反;
k)在所述体区中形成所述第一掺杂类型的源区;以及
l)形成所述栅极导体、所述屏蔽导体、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的电连接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进行步骤e)之后和步骤f)之前,令i=i+1,重复步骤d)至e)至少一次。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进行步骤e)之后和步骤f)之前,判断所述第i+1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是否填满,
其中,如果所述第i+1多晶硅层的空洞或缝隙未填满,则令i=i+1,重复步骤d)至e)至少一次。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5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5至12微米。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3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7至12微米。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1至2微米。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6至1.5微米。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开口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内部的厚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沟槽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沟槽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减去所述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大于等于30纳米。
31.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腔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空腔的内部宽度。
32.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腔的内部宽度减去所述空腔的开口宽度的值大于等于30纳米。
33.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耐压在120V到300V。
3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采用干法刻蚀或者湿法刻蚀。
3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回蚀刻的刻蚀深度由空洞或缝隙缺陷的位置决定,刻蚀深度范围为0.5至11微米。
3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步骤d)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蚀回刻,暴露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的同时,暴露所述外延层表面的绝缘层以及沟槽中的部分绝缘层。
3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步骤e)中在所述暴露第i多晶硅层内的空洞或缝隙上填充第i+1多晶硅层的同时,在暴露所述外延层的绝缘层以及沟槽中的部分绝缘层上填充第i+1多晶硅层。
3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步骤d)中对第i多晶硅层进行第i次回蚀刻,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呈开口状,所述剩余第i多晶硅层从开口顶端向下逐渐减小。
39.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覆盖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以及回蚀刻后的剩余第i多晶硅层所包围的空洞或缝隙。
4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填充的第i+1多晶硅层产生的空洞或缝隙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的距离小于第i多晶硅层产生的空洞或缝隙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的距离。
4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体区的深度不小于所述栅极电介质和栅极导体的深度。
42.一种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采用权利要求21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来形成,包括:
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作为漏区;
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外延层;
位于所述外延层中的沟槽;
位于所述沟槽中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围绕所述沟槽形成的空腔;以及,
多晶硅填充所述空腔形成的屏蔽导体;
位于所述沟槽中绝缘层上部的栅极电介质和栅极导体,所述栅极电介质位于所述沟槽和所述屏蔽导体的上部侧壁上,所述栅极导体位于所述栅极电介质之间;
位于所述外延层邻接所述沟槽的区域中的体区和源区,所述体区和源区的掺杂类型相反;以及
所述栅极导体、所述屏蔽导体、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的电连接结构。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5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5至12微米。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为1至3微米,所述沟槽的深度为7至12微米。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1至2微米。
4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6至1.5微米。
47.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开口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在所述沟槽内部的厚度。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沟槽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沟槽内部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最大宽度减去所述沟槽开口处的所述绝缘层侧壁间的宽度大于等于30纳米。
50.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耐压在120V至300V。
51.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体区的深度不小于所述栅极电介质和栅极导体的深度。
52.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栅极导体、所述屏蔽导体、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相连接的多个电极。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电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导电通道,所述栅极导体、所述屏蔽导体、所述源区经由相应的导电通道连接至相应电极,所述漏区与相应的电极接触。
CN202010007896.1A 2020-01-02 2020-01-02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4032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7896.1A CN111403282B (zh) 2020-01-02 2020-01-02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PCT/CN2020/077127 WO2021134889A1 (zh) 2020-01-02 2020-02-28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7896.1A CN111403282B (zh) 2020-01-02 2020-01-02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3282A true CN111403282A (zh) 2020-07-10
CN111403282B CN111403282B (zh) 2022-01-04

Family

ID=7143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7896.1A Active CN111403282B (zh) 2020-01-02 2020-01-02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3282B (zh)
WO (1) WO202113488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0645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037269A1 (en) * 2020-07-10 2022-02-03 X-FAB Global Services GmbH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WO2022033160A1 (zh) * 2020-08-13 2022-02-1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44622A (zh) * 2023-05-25 2023-06-27 成都吉莱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输出电容的sgt mosfet器件及制作方法
WO2023134106A1 (zh) * 2022-01-14 2023-07-2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件、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3812B (zh) * 2021-10-20 2023-08-22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屏蔽栅沟槽型mosfet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4785A1 (en) * 2008-01-15 2010-02-25 Murphy James J High aspect ratio trench structures with void-free fill material
CN103035501A (zh) * 2012-09-19 2013-04-10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空洞的多晶硅沟槽栅极的制备方法
CN104124195A (zh) * 2013-04-28 2014-10-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沟槽隔离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7017167A (zh) * 2017-03-01 2017-08-04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屏蔽栅的沟槽栅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910266A (zh) * 2017-11-17 2018-04-13 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00371A (zh) * 2019-08-23 2019-12-20 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 多晶硅填充方法、半导体器件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器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4785A1 (en) * 2008-01-15 2010-02-25 Murphy James J High aspect ratio trench structures with void-free fill material
CN103035501A (zh) * 2012-09-19 2013-04-10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空洞的多晶硅沟槽栅极的制备方法
CN104124195A (zh) * 2013-04-28 2014-10-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沟槽隔离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7017167A (zh) * 2017-03-01 2017-08-04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屏蔽栅的沟槽栅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910266A (zh) * 2017-11-17 2018-04-13 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00371A (zh) * 2019-08-23 2019-12-20 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 多晶硅填充方法、半导体器件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器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37269A1 (en) * 2020-07-10 2022-02-03 X-FAB Global Services GmbH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WO2022033160A1 (zh) * 2020-08-13 2022-02-1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1955371B2 (en) 2020-08-13 2024-04-09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2820645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20645B (zh) * 2020-12-31 2022-07-05 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34106A1 (zh) * 2022-01-14 2023-07-2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件、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44622A (zh) * 2023-05-25 2023-06-27 成都吉莱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输出电容的sgt mosfet器件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4889A1 (zh) 2021-07-08
CN111403282B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282B (zh)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US11894448B2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vertical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leveled source and drain
US9799671B2 (en)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schemes for reducing fluorine-induced electrical shorts
CN108615702B (zh) 具互连结构的半导体装置与其制作方法
US6717200B1 (en) Vertical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internal annular gat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WI548086B (zh) 溝渠式橫向擴散金屬氧化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0685955B2 (en) Trench diod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9406669B2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vertical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planar devices
KR20070118626A (ko) 고전압 요소를 갖는 트렌치 절연 집적 soi 회로에서의캐리어 웨이퍼 콘택 형성방법
CN111081757A (zh) 半导体装置与其制作方法
US7220661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chottky barrier rectifier
CN111180340B (zh)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11192925B (zh) 沟槽栅mosfet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多晶硅填充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13206148B (zh) 沟槽mosfet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73033B (zh)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KR100759215B1 (ko) 반도체소자의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812995B (zh) SiC MOSFET器件的製造方法
CN114512403B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830527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半导体器件
US9548375B1 (en) Vertical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3013248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12509981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020053538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트랜지스터 제조 방법
CN117894822A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10918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