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9046A - 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99046A CN111399046A CN202010294105.8A CN202010294105A CN111399046A CN 111399046 A CN111399046 A CN 111399046A CN 202010294105 A CN202010294105 A CN 202010294105A CN 111399046 A CN111399046 A CN 1113990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ing
- seismic
- point
- illumination intensity
- illum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5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NMJORVOYSJLJGU-UHFFFAOYSA-N methane clathr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O.O.O.O.O.O.O.O.O.O.O.O.O.O.O.O.O.O.O.O.O.O NMJORVOYSJLJG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1—Migration
- G01V2210/512—Pre-stack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2—Move-out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目标区域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对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进行校正,使得校正后的叠前道集数据消除了其它影响因素,仅与地下成像点处的岩性参数有关,进而使得基于该叠前道集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的反演结果,对地下岩性变化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深入,地震勘探目前业已从构造勘探发展为岩性勘探。例如,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中,岩性油气藏占据较大比例。对这类油气藏的刻画,除需要专注于地震波传播的走时信息外,也需对振幅信息加以研究。并且,不仅需要获取偏移叠加剖面的振幅信息,也需要输出反映地下成像点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或振幅随入射角变化(AVA)的叠前道集。通过上述叠前道集可以反演反射界面上下两侧的岩石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进而估计目的层的岩性与流体含量等信息,从而满足岩性油气藏勘探对于地震数据叠前反演的需求。
目前,计算地震叠前道集的方法,通常只是着重考虑了影响振幅的某一个因素,无法全面或者综合考虑影响振幅变化的多个因素,这降低了叠前道集数据的保真性,使得基于该叠前道集数据进行反演时,反演结果对地下岩性变化的分辨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可以综合考虑影响地震波振幅幅值的各项因素,使得计算得到的叠前道集数据有更好的保真性,进而使得基于该叠前道集进行反演时,得到的反演结果对地下岩性变化有更佳的分辨能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该偏移处理参数包括:该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该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的步骤,包括:根据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子波;该照明子波为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根据成像点处的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异,以及该成像点处的Q值,求取对应照明系数的映射函数;对于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地震道,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照明子波和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根据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根据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计算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照明子波的计算公式,包括:式中,f(td,Qi)为该照明子波;td表示地下成像点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Qi为常数Q值序列;i为常数Q值序列的序号;ω0为该地震道的主频率;ω为该地震道的频率;Re表示取复数实部;exp表示e指数;j为虚数单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照明子波和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包括: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照明子波和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系数;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和该照明系数计算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照明系数的计算公式包括:其中,td=ts+tg-tr,并且, d=(xs-xi)tanθx+(ys-yi)tanθy+TVrmsk,式中,p为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f(td,Qi)为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子波;Qi为常数Q值序列,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等效Q场在该成像点处的取值;i为常数Q值序列的序号;ts为该成像点对应炮点的成像走时;tg为该成像点对应检波点的成像走时;tr为该成像点对应炮点和检波点确定的反射波旅行时;td为该成像点的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xi,yi,ti)表示该成像点的坐标;(xs,ys)为炮点坐标;(xg,yg)为检波点坐标;T表示该成像点处的垂直走时;Vrms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在该成像点处的取值;θx与θy分别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地层倾角场在该成像点处的inline方向取值和crossline方向取值;k和d为系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包括叠前偏移距道集,上述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和该照明系数计算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包括:获取该叠前偏移距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以及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差值;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和该偏移距差值,计算该成像点的偏移距编号;根据该偏移距编号,将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预设的第一存储空间,得到该成像点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该第一存储空间与该叠前偏移距道集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包括叠前入射角道集,上述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和该照明系数计算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包括:获取该叠前入射角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以及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差值;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该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和该入射角差值,计算该成像点的入射角编号;根据该入射角编号,将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预设的第二存储空间,得到该成像点的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该第二存储空间与该叠前入射角道集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的步骤,包括:对于该目标区域的每一个共深度点道集,根据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确定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对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该照明强度,计算该共深度点道集的照明强度校正因子;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因子,校正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初始叠前道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对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的步骤,包括:计算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的中位数;根据该中位数,对该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装置,包括:原始地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该偏移处理参数包括:该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该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照明强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校正模块,用于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该偏移处理参数包括:该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该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该方式中,通过计算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并根据该照明强度对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进行校正,由于照明强度的计算包含了影响地震波振幅幅值的各项因素,因而使得校正后的叠前道集数据有更好的保真性,进而使得基于该叠前道集数据进行反演时,可以提高反演结果对地下岩性变化的分辨能力。
此外,在计算上述照明强度的过程中,通过预先计算与成像空间的照明系数对应的照明子波(也即该照明系数的映射函数),进而在计算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时,可以根据该照明子波快速计算得到成像点的照明系数,避免了现有计算成像点照明系数时,重复计算该映射函数的过程,进而可以快速得到成像点的照明强度,节约了大量的计算资源,提高了计算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Q值为无穷大时的照明子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Q=50时的照明子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照明系数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某CDP处叠前时间偏移直接输出的初始叠前偏移距道集;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某CDP处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某CDP处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高分辨率的叠前偏移距道集;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某CDP处叠前时间偏移直接输出的初始叠前入射角道集;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某CDP处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角度域照明强度;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某CDP处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高分辨率的叠前入射角道集;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11-原始地震数据获取模块;112-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模块;113-照明强度确定模块;114-校正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较高的声波速度,其充填孔隙空间或胶结沉积颗粒使含水合物沉积层的声波速度也随之上升。含水合物的高速层与饱气或饱水低速沉积层之间的阻抗差,使地震反射剖面上出现似海底反射(Bottom SimulationReflectors,BSR),这一具有强振幅、负极性特征的反射被认为是水合物稳定带的底,也是水合物存在的最主要地震标志。
一方面,基于BSR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AVO)或振幅随入射角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AVA)分析,由其远偏移距或大角度偏移后叠前道集数据可以获得泊松比信息(横波波速信息),进而可助于判断BSR主要是由于水合物还是游离气产生。
另一方面,AVO或AVA分析聚焦于BSR上下的沉积层,可用于估计相关的天然气水合物及游离气饱和度,其纵向分辨率依赖于BSR同相轴的频率成分。因此,获取地下成像点高保真的振幅随偏移距或入射角变化的叠前道集,是当前反射地震勘探中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
然而,除反射界面处的岩性参数对比外,AVO或AVA叠前道集中的振幅幅值还受到诸多其它因素影响:如野外采集中观测系统的非均匀、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波前扩散、大地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波阻抗界面处的透射损失以及偏移处理过程中应用的成像条件,偏移孔径参数等。因此,如何在AVO或AVA叠前道集中消除,地层物理参数对比以外的,影响其幅值的因素,最终只保留与油藏介质物理特性相关的因素,为进一步进行叠前反演打下良好基础,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工业界中,常用的获取高保真地震叠前道集的方法通常仅关注于校正观测系统的照明非均匀效应,并不能全面考虑地震波的传播与成像因素对振幅幅值的影响;而有关真振幅偏移的理论研究则关注于波前扩散与成像条件的影响,通常基于规则观测系统假设。
其中,数据域的最小二乘偏移方法可较明显提高偏移成像剖面的信噪比和振幅保真性,但这一方法计算量大、对速度模型和子波要求较高,并且其振幅保真作用仅能应用于偏移后叠加剖面,不能应用于偏移后叠前道集。
另外,补偿介质吸收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引入了介质等效Q值参数,可以在偏移过程中直接输出考虑介质对地震波吸收影响的叠前道集,但这一道集忽略了观测系统非均匀对振幅幅值的影响。此外,一方面,这一偏移方法引入了空变的偏移孔径,以在压制补偿噪音、实现复杂构造精细成像的同时,提高其计算效率。这一空变偏移孔径实质上限制了,地震观测数据对地下各成像点的照明强度,而地下各成像点构造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偏移孔径参数在空间方向的变化,进而造成地震数据对其照明强度的非均匀。要获取高保真的地震叠前道集,也需消除这一偏移孔径参数空间变化的复杂化因素对其振幅幅值的影响。另一方面,等效Q值参数的引入提高了叠前道集的纵向分辨率,在对这一道集进行振幅校正时,也需正确考虑成像点等效Q值的取值不同,对偏移后得到的叠前道集的影响。
考虑到现有计算地震叠前道集的方法无法全面或者综合考虑影响振幅变化的多个因素,而使得叠前道集数据的保真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的应用场景中。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由图1可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
这里,目标区域可以是位于陆地或海洋的任意一个区域。
步骤S104: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该偏移处理参数包括:该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该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
其中,上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可以为Kirchhoff积分方法。并且,上述空间采样参数包括:成像空间中成像线条数,每条成像线包含共深度点(common depth point,CDP)个数,每个CDP处偏移后叠前道集在时间方向的采样个数,以及这三个参数对应的采样间隔。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上述偏移处理参数,通过补偿介质吸收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
步骤S106: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下述步骤21-24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21)根据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子波;该照明子波为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根据成像点处的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异,以及该成像点处的Q值,求取对应照明系数的映射函数。
这里,该照明子波的计算公式,包括:
式中,f(td,Qi)为该照明子波;td表示地下成像点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其取值范围为0~0.1秒,采样间隔与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的采样间隔相同;Qi为常数Q值序列;i为常数Q值序列的序号;ω0为该地震道的主频率;ω为该地震道的频率;Re表示取复数实部;exp表示e指数;j为虚数单位。
(22)对于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地震道,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照明子波和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
在至少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下述步骤31-32实现上述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
(31)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照明子波和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系数。
其中,该照明系数的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td=ts+tg-tr;
d=|(xs-xi)tanθx+(ys-yi)tanθy+TVrmsk|,
上述式中,p为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f(td,Qi)为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子波;Qi为常数Q值序列,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等效Q场在该成像点处的取值;i为常数Q值序列的序号;ts为该成像点对应炮点的成像走时;tg为该成像点对应检波点的成像走时;tr为该成像点对应炮点和检波点确定的反射波旅行时;td为该成像点的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xi,yi,ti)表示该成像点的坐标;(xs,ys)为炮点坐标;(xg,yg)为检波点坐标;T表示该成像点处的垂直走时;Vrms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在该成像点处的取值;θx与θy分别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地层倾角场在该成像点处的inline方向取值和crossline方向取值;k和d为系数。
参见图2和图3,分别为Q值为无穷大时的照明子波的示意图(此时Qi=∞,忽略介质吸收作用),以及当Q=50时的照明子波的示意图。其中,横轴为照明时差,纵轴为照明子波的振幅幅值。这里,照明子波f(td,Qi)是与常数Q值序列Qi对应,并且,当照明时差td已知时,可以根据自变量td从照明子波中直接确定出对应的振幅幅值。
另外,根据上述公式2可知,照明系数的计算包括两个部分,其中f(td,Qi)表示照明子波的取值。这里,该计算公式中的其他部分参量的含义参见图4,其为一种计算照明系数的示意图,图中,点S,G,I与R分别对应为炮点,检波点,成像点与反射点,并且,θx与θy分别为该像点地层倾角场的x方向分量与y方向分量取值。
(32)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和该照明系数计算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
在实际操作中,上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可以为叠前偏移距道集或者叠前入射角道集其中之一,也可以是包括二者。
假设上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包括叠前偏移距道集,那么,可以通过下述步骤41-43,实现上述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和该照明系数计算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
(41)获取该叠前偏移距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以及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差值;
(42)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和该偏移距差值,计算该成像点的偏移距编号;
(43)根据该偏移距编号,将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预设的第一存储空间,得到该成像点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该第一存储空间与该叠前偏移距道集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
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预先在内存中开辟第一存储空间,且该第一存储空间与上述叠前偏移距道集Gather_off[nline][ncdp][noff][nt]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该第一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P Gather_off[nline][ncdp][noff][nt]。并且,将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存储空间中的值都置为0,其中,nline为该目标区域的三维成像空间中成像线条数,ncdp为每条成像线包含CDP个数,nt为每个CDP处偏移后叠前偏移距道集在时间方向的采样个数,noff为叠前偏移距道集中包含的偏移距个数。
对于上述原始地震数据中的任意一道地震道数据,其坐标包括炮点坐标(xs,ys,0),检波点坐标(xg,yg,0);并且,该地震道在补偿介质吸收叠前时间偏移过程中,由成像孔径及偏移切除参数可确定一个局部成像空间Ω。对于该成像空间Ω中包含的任一成像点,其坐标为(xi,yi,ti),在预设的第一存储空间中对应的取值编号为iline,icdp,it,根据下式计算该成像点的偏移距编号:
然后,根据上述偏移距编号,将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上述第一存储空间,得到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
PGather_off[iline][icdp][ioff][it]+=p。
这样,根据上述步骤41-43,即可计算得到任一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的任一成像点处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
另外,假设上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包括叠前入射角道集,那么,可以通过下述步骤51-53,实现上述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和该照明系数计算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
(51)获取该叠前入射角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以及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差值;
(52)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该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和该入射角差值,计算该成像点的入射角编号;
(53)根据该入射角编号,将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预设的第二存储空间,得到该成像点的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该第二存储空间与该叠前入射角道集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
在实际操作中,类似与上述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的计算过程,可以预先在内存中开辟第二存储空间,且该第二存储空间与上述叠前入射角道集Gather_ang[nline][ncdp][nang][nt]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该第二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PGather_ang[nline][ncdp][nang][nt]。其中,nang为叠前入射角道集中包含的角度个数。
同理,对于上述原始地震数据中的任意一道地震道数据,其成像空间Ω中包含的任一成像点,可以根据下式计算该成像点的入射角编号:
其中,
式中,α0为叠前角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Δα为叠前角道集中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角度差值。
然后,根据上述入射角编号,将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上述第二存储空间,得到该成像点的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
PGather_ang[iline][icdp][iang][it]+=p。
这样,根据上述步骤51-53,即可计算得到任一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的任一成像点处的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
(23)根据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上述计算成像点处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和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的方法,遍历任一地震道对应的成像空间中的所有成像点,即可得到成像空间中每个成像点处与该地震道相关(或该地震道产生)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和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进而得到了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24)根据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计算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同理,根据上述计算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的方式,遍历原始地震数据中的每一个地震道,即可得到每一个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进而得到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这样,根据上述步骤21-24,即可求得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也即: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PGather_off[nline][ncdp][noff][nt],以及叠前入射角度域照明强度PGather_ang[nline][ncdp][nt][nang][nt]。
步骤S108: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
在至少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下述步骤61-64对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进行校正:
(61)对于该目标区域的每一个共深度点道集,根据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确定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
其中,共深度点道集为具有相同深度点的地震道集合。
(62)对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计算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的中位数,然后,根据该中位数,对该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步骤71-73,对当前CDP对应的照明强度PGather_off_CDP[noff][nt]的取值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取其中位数m。
(71)通过搜索求得该照明强度中照明系数的最大值q,然后自0开始,以q/100为间隔增加至q,得到100个统计区间;
(72)统计落入各个统计区间的照明系数值的样点个数;
(73)考查各个统计区间的样点个数,搜寻除0值或小于某一个极小值外,样点个数最多的统计区间,该统计区间对应的照明系数的取值即为照明系数的中位数m。
然后,基于上述中位数对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如下:
从而得到当前CDP归一化的照明强度PGather_off_CDP_Norm[noff][nt]。
(63)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该照明强度,计算该共深度点道集的照明强度校正因子。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首先确定校正稳定系数max,也即:在本次照明校正过程中,对叠前偏移距道集Gather_off_CDP[noff][nt]中的幅值校正,最大不超过放大max倍,最小不小于1/max倍。通常,该校正稳定系数max可设置为15~30之间的自然数。
然后,逐点求取当前CDP的照明强度校正因子的取值,如下:
当
r=PGather_off_CDP_Norm[ioff][it]≤1时:
n=1+(1-r)+(1-r)2+(1-r)3+…+(1-r)max-1;
当
r=PGather_off_CDP_Norm[ioff][it]>1时:
其中,
这样,即可计算得到当前CDP的照明强度校正因子PGather_off_CDP_Adjust[noff][nt]。
(64)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因子,校正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初始叠前道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
根据当前CDP的照明强度校正因子PGather_off_CDP_Adjust[noff][nt],以及当前CDP的叠前偏移距道集Gather_off[noff][nt],即可得到当前CDP处的高分辨率的叠前偏移距道集Gather_off_AVO[noff][nt]。计算过程如下:
Gather_off_AVO[ioff][it]=Gather_off[ioff][it]×PGather_off_CDP_Adjust[ioff][it]
其中,ioff=0,1,2,…noff-1;it=0,1,2,…nt-1。
同理,根据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PGather_ang_CDP[nang][nt],按照上述步骤61-64对当前CDP的叠前入射角道集Gather_ang_CDP[nang][nt]进行校正,同样可得到当前CDP处的高分辨率的叠前入射角道集Gather_ang_AVA[nang][nt]。
本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通过计算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并根据该照明强度对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进行校正,可以综合考虑地震叠前AVA或AVO道集幅值的影响因素,使得这一叠前道集中的振幅变化,在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仅与地下成像点处的岩性参数有关,从而获得高保真的“真振幅”叠前道集,为地球物理学家应用这一叠前道集进行岩性反演提供了高质量数据集。
为了验证本发明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的实际效果,分别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以及本发明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计算了某共深度点处的叠前偏移距道集和叠前入射角道集,以进行对比。
具体地,参见图5、图6和图7,该组图反映了通过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叠前偏移距道集的效果。其中,图5示出了某CDP处叠前时间偏移直接输出的初始叠前偏移距道集,图6示出了该CDP处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图7示出了该CDP处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高分辨率的叠前偏移距道集。
同理,参见图8、图9和图10,该组图反映了通过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叠前入射角道集的效果。其中,图8示出了某CDP处叠前时间偏移直接输出的初始叠前入射角道集,图9示出了该CDP处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角度域照明强度,图10示出了该CDP处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高分辨率的叠前入射角道集。
根据前述两组对比可见,相比于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直接输出的初始道集,本实施例中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输出的叠前道集,其振幅变化趋势消除了采集中观测系统的非均匀、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波前扩散、大地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以及偏移处理过程中应用的成像参数等影响。这样,本发明通过结合补偿介质吸收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参数,消除了除地层物理参数对比以外的影响叠前道集幅值变化的因素,提高了地震反射数据对地下岩性变化的分辨能力,对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水合物矿藏含气流体运移通道的刻画,以及深层-超深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该偏移处理参数包括:该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该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该方式中,通过计算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并根据该照明强度对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进行校正,由于照明强度的计算包含了影响地震波振幅幅值的各项因素,因而使得校正后的叠前道集数据有更好的保真性,进而使得基于该叠前道集数据进行反演时,可以提高反演结果对地下岩性变化的分辨能力。此外,在计算上述照明强度的过程中,通过预先计算与成像空间的照明系数对应的照明子波(也即该照明系数的映射函数),进而在计算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时,可以根据该照明子波快速计算得到成像点的照明系数,避免了现有计算成像点照明系数时,重复计算该映射函数的过程,进而可以快速得到成像点的照明强度,节约了大量的计算资源,提高了计算效率。
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装置,参见图11,所示为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1可见,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原始地震数据获取模块111、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模块112、照明强度确定模块113和校正模块114,其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原始地震数据获取模块11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模块112,用于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该偏移处理参数包括:该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该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
照明强度确定模块113,用于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校正模块114,用于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装置,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该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该偏移处理参数包括:该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该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该偏移处理参数,确定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该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该装置中,通过计算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并根据该照明强度对初始叠前道集数据进行校正,由于照明强度的计算包含了影响地震波振幅幅值的各项因素,因而使得校正后的叠前道集数据有更好的保真性,进而使得基于该叠前道集数据进行反演时,可以提高反演结果对地下岩性变化的分辨能力。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照明强度确定模块113还用于:根据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子波;该照明子波为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根据成像点处的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异,以及该成像点处的Q值,求取对应照明系数的映射函数;对于该原始地震数据中的地震道,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照明子波和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根据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根据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计算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照明子波的计算公式,包括:式中,f(td,Qi)为该照明子波;td表示地下成像点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其取值范围为0~0.1秒,采样间隔与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的采样间隔相同;Qi为常数Q值序列;i为常数Q值序列的序号;ω0为该地震道的主频率;ω为该地震道的频率;Re表示取复数实部;exp表示e指数;j为虚数单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照明强度确定模块113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照明子波和该偏移处理参数,计算该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系数;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和该照明系数计算该成像点的照明强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照明系数的计算公式包括:其中,td=ts+tg-tr,并且, d=|(xs-xi)tanθx+(ys-yi)tanθy+TVrmsk|,式中,p为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f(td,Qi)为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子波;Qi为常数Q值序列,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等效Q场在该成像点处的取值;i为常数Q值序列的序号;ts为该成像点对应炮点的成像走时;tg为该成像点对应检波点的成像走时;tr为该成像点对应炮点和检波点确定的反射波旅行时;td为该成像点的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xi,yi,ti)表示该成像点的坐标;(xs,ys)为炮点坐标;(xg,yg)为检波点坐标;T表示该成像点处的垂直走时;Vrms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在该成像点处的取值;θx与θy分别表示该成像空间对应的地层倾角场在该成像点处的inline方向取值和crossline方向取值;k和d为系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包括叠前偏移距道集,上述照明强度确定模块113还用于:获取该叠前偏移距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以及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差值;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和该偏移距差值,计算该成像点的偏移距编号;根据该偏移距编号,将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预设的第一存储空间,得到该成像点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该第一存储空间与该叠前偏移距道集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包括叠前入射角道集,上述照明强度确定模块113还用于:获取该叠前入射角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以及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差值;根据该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该偏移处理参数、该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和该入射角差值,计算该成像点的入射角编号;根据该入射角编号,将该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预设的第二存储空间,得到该成像点的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该第二存储空间与该叠前入射角道集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校正模块114还用于:对于该目标区域的每一个共深度点道集,根据该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确定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对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该照明强度,计算该共深度点道集的照明强度校正因子;根据该照明强度校正因子,校正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初始叠前道集,得到该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校正模块114还用于:计算该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的中位数;根据该中位数,对该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地震叠前道集数据装置的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该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该处理器执行该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
其中,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实施例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该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方法、地震叠前道集数据装置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
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所述偏移处理参数包括: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所述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所述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
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所述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所述偏移处理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根据所述照明强度校正所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所述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所述偏移处理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偏移处理参数,计算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子波;所述照明子波为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根据成像点处的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异,以及所述成像点处的Q值,求取对应照明系数的映射函数;
对于所述原始地震数据中的地震道,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所述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所述照明子波和所述偏移处理参数,计算所述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
根据所述成像点的照明强度,计算所述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根据所述地震道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计算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所述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所述照明子波和所述偏移处理参数,计算所述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所述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所述照明子波和所述偏移处理参数,计算所述地震道的成像空间中各个成像点的照明系数;
根据所述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所述偏移处理参数和所述照明系数计算所述成像点的照明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数的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td=ts+tg-tr,并且,
d=|(xs-xi)tanθx+(ys-yi)tanθy+TVrmsk|
式中,p为所述成像点的照明系数;f(td,Qi)为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子波;Qi为常数Q值序列,表示所述成像空间对应的等效Q场在所述成像点处的取值;i为常数Q值序列的序号;ts为所述成像点对应炮点的成像走时;tg为所述成像点对应检波点的成像走时;tr为所述成像点对应炮点和检波点确定的反射波旅行时;td为所述成像点的成像走时与反射波旅行时之间的差;(xi,yi,ti)表示所述成像点的坐标;(xs,ys)为炮点坐标;(xg,yg)为检波点坐标;T表示所述成像点处的垂直走时;Vrms表示所述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在所述成像点处的取值;θx与θy分别表示所述成像空间对应的所述地层倾角场在所述成像点处的inline方向取值和crossline方向取值;k和d为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包括叠前偏移距道集,所述根据所述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所述偏移处理参数和所述照明系数计算所述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叠前偏移距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以及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差值;
根据所述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所述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和所述偏移距差值,计算所述成像点的偏移距编号;
根据所述偏移距编号,将所述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预设的第一存储空间,得到所述成像点的叠前偏移距域照明强度;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与所述叠前偏移距道集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包括叠前入射角道集,所述根据所述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所述偏移处理参数和所述照明系数计算所述成像点的照明强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叠前入射角道集中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以及相邻两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差值;
根据所述地震道的炮检点坐标、所述偏移处理参数、所述第一道地震道对应的入射角和所述入射角差值,计算所述成像点的入射角编号;
根据所述入射角编号,将所述成像点的照明系数累加至预设的第二存储空间,得到所述成像点的叠前角度域照明强度;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与所述叠前入射角道集的存储空间的维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照明强度校正所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于所述目标区域的每一个共深度点道集,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确定所述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
对所述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所述照明强度,计算所述共深度点道集的照明强度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照明强度校正因子,校正所述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初始叠前道集,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共深度点道集对应的照明强度的中位数;
根据所述中位数,对所述照明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10.一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始地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震数据;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偏移处理参数,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初始叠前道集数据;所述偏移处理参数包括: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的主频率、时间长度及采样间隔,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空间采样参数,所述成像空间对应的偏移速度场、偏移孔径和等效Q值场,以及所述等效Q值场对应的常数Q值序列;
照明强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地层倾角场、所述原始地震数据中的炮检点坐标和所述偏移处理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成像空间的照明强度;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照明强度校正所述初始叠前道集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叠前道集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94105.8A CN111399046B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
JP2020162942A JP2021169994A (ja) | 2020-04-15 | 2020-09-29 | 地震探査データの重合前のギャザーの生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94105.8A CN111399046B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99046A true CN111399046A (zh) | 2020-07-10 |
CN111399046B CN111399046B (zh) | 2021-04-16 |
Family
ID=7143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94105.8A Active CN111399046B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169994A (zh) |
CN (1) | CN11139904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83682A (zh) * | 2020-09-01 | 2020-11-24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地震剖面成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5184987A (zh) * | 2022-07-06 | 2022-10-14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地层倾角信息的提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5894A (zh) * | 2008-05-30 | 2008-10-15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起伏地表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
CN103645503A (zh) * | 2013-12-17 | 2014-03-19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三维时间域照明分析及振幅补偿方法 |
US20150185349A1 (en) * | 2013-12-30 | 2015-07-02 | Pgs Geophysical As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timizing generation of seismic images |
CN105589101A (zh) * | 2014-10-23 | 2016-05-1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叠前方位道集的能量校正方法 |
-
2020
- 2020-04-15 CN CN202010294105.8A patent/CN111399046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9 JP JP2020162942A patent/JP2021169994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5894A (zh) * | 2008-05-30 | 2008-10-15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起伏地表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
CN103645503A (zh) * | 2013-12-17 | 2014-03-19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三维时间域照明分析及振幅补偿方法 |
US20150185349A1 (en) * | 2013-12-30 | 2015-07-02 | Pgs Geophysical As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timizing generation of seismic images |
CN105589101A (zh) * | 2014-10-23 | 2016-05-1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叠前方位道集的能量校正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礼农: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直接产生角道集", 《地球物理学报》 * |
陈树民: "一种补偿介质吸收叠前时间偏移技术", 《石油物探》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83682A (zh) * | 2020-09-01 | 2020-11-24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地震剖面成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5184987A (zh) * | 2022-07-06 | 2022-10-14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地层倾角信息的提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N115184987B (zh) * | 2022-07-06 | 2024-04-26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地层倾角信息的提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99046B (zh) | 2021-04-16 |
JP2021169994A (ja) | 2021-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70811B2 (en) | Creating a high resolution velocity model using seismic tomography and impedance inversion | |
US8483009B2 (en) | Characterizin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waves in seismic processing | |
US8687463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t least two sets of seismic data | |
CN112840236B (zh) | 通过反演分离不同类型的多个震源 | |
EP2270546B1 (en) | Method for dynamic aperture determin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 | |
CN111399046B (zh) | 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7065013B (zh) | 一种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0118993B (zh) | 绕射波成像方法及装置 | |
US20160054465A1 (en) | Seismic data spectrum restoring and broadening | |
CN104533396A (zh) | 一种远探测声波的处理方法 | |
CN103018771A (zh) | 确定拖缆形状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4793237A (zh) | 一种获得宽频可控震源扫描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594301B (zh) | 一种具有差异特征的地震数据融合的方法及处理终端 | |
US20220196867A1 (en) | Mixed-phase source wavelet estimation from recorded seismic data | |
CN108957545A (zh) | 气枪阵列子波方向性反褶积方法及系统 | |
CN111077577B (zh) | 井地联合储层描述方法及装置 | |
CN109031411B (zh) | 基于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的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 |
Chen et al. | Rapid VSP-CDP mapping of 3-D VSP data | |
US12000971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ismic processing using virtual trace bins based on offset attributes and azimuthal attributes | |
CN113514889B (zh) | 一种提升海洋深反射地震数据中低频信号能量的处理方法 | |
CN115201915A (zh) | 海洋宽方位数据深层甜点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 | |
CN107422375A (zh) |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08802822B (zh) | 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保幅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装置 | |
US10067254B2 (en) | Removal of an estimated acquisition effect from a marine survey measurement | |
Denich et al. | Amplitude recovery and deconvolution of Chirp and Boomer data for marine geology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Energies 2021, 14, 5704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