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7006B -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7006B
CN111397006B CN202010246162.9A CN202010246162A CN111397006B CN 111397006 B CN111397006 B CN 111397006B CN 202010246162 A CN202010246162 A CN 202010246162A CN 111397006 B CN111397006 B CN 1113970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heat exchanger
gas
air conditioning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61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97006A (zh
Inventor
刘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61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70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7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7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97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7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8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separate supply and return lines for hot and cold heat-exchange fluids i.e. so-called "4-conduit"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8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2Sou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单元、第一节流装置、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和分流调节单元。该系统通过增设室外板式换热器,并通过室外板式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对冷媒进行换热时产生的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同时,通过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为不同的空间或者房间提供不同的换热量,使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使换热量不再单一。进一步地,通过调节相应节流装置的开度,还能针对不同环境需求,动态地调整换热量,以在确保换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耗、提升控制效果。

Description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中央空调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它外机占地面积小,内机出风口可以嵌套进墙体、柜体等任何地方,既美观又节省空间,逐渐成为了高档小区、别墅等大户型家庭及商用建筑的首选。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中央空调系统对冷媒进行节流、分离等操作后,控制冷媒进入不同的室内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以达到一个室外机为多个不同的房间制冷或者制热的目的。
但本申请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室内机安装于室内,因此在室内机进行换热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吹水的问题,同时因传动部件等工作也势必会存在噪声极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舒适性。同时,由于不同的房间内对于换热量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按照现有技术中相关方法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换热工作时,仅能够提供单一的换热量,势必会导致部分房间内存在换热量与实际环境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换热量单一、换热量与实际环境需求不匹配、耗电量高、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系统,所述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单元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中央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液端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分流调节单元,所述分流调节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和至少一个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中央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调节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调节单元包括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包括:第二节流装置;第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液端口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调节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级联的分流调节子单元,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包括:第三节流装置;第三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气液端口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或上一级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最后一级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或上一级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和所述分流调节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空间或房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和所述分流调节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为室内换热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空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四通阀接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和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的连接,或接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之间和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连接。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二节流装置或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室外板式换热器,并通过室外板式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使得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对冷媒进行换热时产生的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同时,通过增设分流调节单元,通过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为不同的空间或者房间提供不同的换热量,使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不再单一、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2、由于本申请提出的中央空调系统中执行换热功能的主要部件均位于室外侧,对室内侧空气调节单元没有任何影响,为进行后期的维修和保养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由于本申请增设了室外板式换热器,并通过室外板式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使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仅执行送风功能,进而使室内空气调节单元的出风口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为不同的形状和规格,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更加适用于用户居室内的多种装修风格,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
4、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包括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分流调节单元,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使部分冷媒经过一次节流,部分冷媒经过两次节流,产生不同换热量,并将不同的换热量并提供给两个空间或者房间,使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单一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增设的分流调节子单元中设置有包括一个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使得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均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
5、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接收用户发出的指令,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还能针对不同环境需求,动态地调整换热量,以在确保换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耗、提升控制效果。
6、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包括至少两个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分流调节单元,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使部分冷媒经过一次节流,部分冷媒经过两次节流,其余部分冷媒经过至少三次节流,产生范围极广的不同换热量,进而为更多的不同空间或者房间,提供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的换热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单一的技术问题。可选地,可以根据实际空间或者房间的设置,多次复制分流调节单元,以使分流调节单元的个数与空间或者房间的需求相匹配。同时,由于增设的分流调节子单元中设置有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使得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至少三个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均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
7、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接收用户发出的指令,调节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还能针对不同环境需求,动态地调整换热量,以在确保换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耗、提升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中央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运行时冷媒流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中央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冷媒流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图1~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该中央空调系统1000,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10、室外换热单元102和第一节流装置103。
该中央空调系统1000,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和分流调节单元150。
压缩机101,用于将低温低压的冷媒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冷媒,并对换热回路中的冷媒进行驱动。其中,压缩机101的出口与四通阀110的第一端连接,压缩机101的入口与四通阀110的第三端连接。由此,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1出口流出,流至四通阀110第一端;进行换热后的冷媒经过四通阀110第三端流回至压缩机101入口。
四通阀110,用于输送冷媒、改变系统中冷媒的流向。其中,四通阀110,包括:第一端至第四端,共四个端口。四通阀110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01的出口连接;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端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接;第四端与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分流调节单元15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用户选择的中央空调系统1000的不同换热运行模式,四通阀110四个端口的连接方式也是不同的,进而通过改变冷媒的流向,实现中央空调系统1000的制冷和制热功能。其中,中央空调系统1000进行制冷时,四通阀110控制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单元102中;中央空调系统1000进行制热时,四通阀110控制冷媒流向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分流调节单元150中。
可选地,针对制冷模式,可以控制四通阀1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四端连接。由此,高温高压的冷媒流由压缩机101的出口流入四通阀110的第一端,然后从四通阀110的第二端流至室外换热单元102中,进行换热后的冷媒流入四通阀110的第四端,然后从四通阀110的第三四端流回至压缩机101的入口。
可选地,针对制热模式,可以控制四通阀110的第一端与第四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三端连接。由此,高温高压的冷媒流由压缩机101的出口流入四通阀110的第一端,然后从四通阀110的第四端流至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二流路第一端和第一流路第二端中,进行换热后的冷媒流入四通阀110的第二端,然后从四通阀110的第三端流回至压缩机101的入口。
室外换热单元102,用于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其中,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一端与四通阀110的第二端连接,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二端与第一节流装置103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针对制冷模式,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四通阀110的第二端流入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一端,室外换热单元102向外界放出热量,使冷媒温度降低。进一步地,降温后的冷媒由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二端流入第一节流装置103的第一端。其中,冷媒流入室外换热单元102散热后,会成为液体冷媒。
可选地,针对制热模式,进行换热后的低温低压的冷媒由第一节流装置103的第一端流入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二端,室外换热单元102通过从外界吸收热量,使冷媒温度升高。进一步地,升温后的冷媒由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一端流入四通阀110的第二端,进而由四通阀110的第三端流回至压缩机101的入口。其中,液体冷媒在室外换热单元102中吸热后,会成为气体冷媒。
第一节流装置103,用于降低冷媒压力、控制冷媒流量。其中,第一节流装置103的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节流装置103的第二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气液端口连接。
可选地,针对制冷模式,第一节流装置103将由室外换热单元102的第二端流入的中温高压冷媒的压力降低,并由第一节流装置103的第二端流入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气液端口中。其中,液体冷媒流入第一节流装置103进行节流后,会成为气液混合冷媒。
可选地,针对制热模式,第一节流装置103将由第一气液分离器104流入的冷媒的压力升高,并由第一节流装置103的第一端流入室外换热单元102中。其中,分离后的液态冷媒流入第一节流装置103进行节流后,会成为气液混合冷媒。
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用于分离汽液混合冷媒。其中,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气液端口与第一节流装置10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气体端口与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液体端口与分流调节单元150连接。
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其中,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位于室外机侧,且共有六个端口,三个端口为进路,三个端口为出路。
如图2所示,六个端口依次为: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流路的第二端、第三流路的第一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二端。
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气体端口连接;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四通阀110的第四端连接;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四通阀110的第四端连接;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分流调节单元150连接;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可选地,针对制冷模式,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流路的第二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二端为冷媒进路;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一端为冷媒出路。
可选地,针对制热模式,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流路的第二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二端为冷媒出路;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一端为冷媒进路。
进一步地,针对制冷模式,经过第一气液分离器104分离后的气体冷媒由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进入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媒由第一流路的第二端流出,流至四通阀110的第四端;经过分流调节单元150的气体冷媒由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进入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媒由第二流路的第一端流出,流至四通阀110的第四端。由此,通过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进行换热后产生的冷量,通过板片进行换热,能够为由第三流路的第一端流出的冷媒降温,进而降温后的冷媒流入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中。
针对制热模式,经过压缩机10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由四通阀110的第四端流入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冷媒由第一流路的第一端流出,流至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气体端口;另一路高温高压冷媒由四通阀110的第四端流入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冷媒由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流出,流至分流调节单元105。由此,通过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进行换热后产生的热量,通过板片进行换热,能够为由第三流路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升温,进而升温后的冷媒流入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中。
由此,中央空调系统1000通过增设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对冷媒进行换热,使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不再对冷媒进行换热,仅执行送风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进行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低的问题。
分流调节单元150,用于将分离后的液体冷媒进行进一步节流、分离和换热。其中,分流调节单元150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液体端口、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四通阀110的第四端和至少一个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中央空调系统1000通常于多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前设置有一个节流装置,以使多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进行换热,为不同空间或者房间提供制冷量或者制热量,然而这势必会导致中央空调系统的换热量单一。因此,本申请中,通过增设包括至少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150-n的分流调节单元150,对冷媒进行进一步节流、分离及换热,使中央空调系统1000所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
分流调节单元150,包括至少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150-n。其中,150-n为第n个分流调节子单元;设置的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分流调节单元150包括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即分流调节子单元150-1;又例如,可以设定分流调节单元150包括两个分流调节子单元,即分流调节子单元150-1和分流调节子单元150-2。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在中央空调系统1000进行制冷时,首先控制四通阀1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第三端和第四端连接,然后控制压缩机101将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冷媒输送至四通阀110的第一端,并由四通阀110的第二端流至室外换热单元102中进行换热,散发热量使冷媒温度降低。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单元102将降温后的冷媒输送至第一节流装置103中,第一节流装置103将节流降压后的气液混合冷媒输送至第一气液分离器104中。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经过分离,将气体冷媒输送至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第一流路的第一端,并将液体冷媒输送至分流调节单元150中。经过分流调节单元150进行的节流、分离及换热后的气体冷媒流出至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此时,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内,经过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中的冷媒分别进行换热,产生冷量,且降温后的冷媒分别由第一流路的第二端和第二流路的第一端流出,流至四通阀110的第四端,然后流回至压缩机101的入口。此时,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换热后产生的冷量,为由第三流路的第一端流出的冷媒降温,进而降温后的冷媒由第三流路的第一端流入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中,实现一个制冷循环。其中,冷媒流向如图3所示。
在中央空调系统1000进行制热时,如图3所示,首先控制四通阀110的第一端和第四端连接,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然后控制压缩机101将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冷媒输送至四通阀110的第一端,并由四通阀110的第四端流出,流出的冷媒由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第一流路第二端和第二流路第一端进入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中,进行换热,然后分别从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104、从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流入分流调节单元150中。此时,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换热后产生的热量,为由第三流路的第一端流出的冷媒升温,进而升温后的冷媒由第三流路的第二端流入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中。进一步地,分流调节单元150中的冷媒流出至第一气液分离器104,从第一气液分离器104气体端口和液体端口流入的冷媒流出至第一节流装置103中进行节流后,流入室外换热单元102中进行换热,冷媒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冷媒输送至四通阀110的第二端,然后经四通阀110的第三端,流回至压缩机101的入口,实现一个制热循环。其中,冷媒流向如图4所示。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室外板式换热器,并通过室外板式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使得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对冷媒进行换热时产生的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同时,通过增设分流调节单元,通过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为不同的空间或者房间提供不同的换热量,使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不再单一、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2、由于本申请提出的中央空调系统中执行换热功能的主要部件均位于室外侧,对室内侧空气调节单元没有任何影响,为进行后期的维修和保养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由于本申请增设了室外板式换热器,并通过室外板式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使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仅执行送风功能,进而使室内空气调节单元的出风口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为不同的形状和规格,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更加适用于用户居室内的多种装修风格,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
4、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包括至少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分流调节单元,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使部分冷媒经过一次节流,部分冷媒经过至少两次节流,产生范围极广的不同换热量,并将不同的换热量并提供给至少两个空间或者房间,使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单一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增设的分流调节子单元中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室外板式换热器,使得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均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
5、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接收用户发出的指令,调节相应节流装置的开度,还能针对不同环境需求,动态地调整换热量,以在确保换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耗、提升控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分流调节单元150包括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150-1。其中,该分流调节子单元150-1,包括:第二节流装置106、第二气液分离器107和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
第二节流装置106,用于降低冷媒压力、控制冷媒流量。其中,第二节流装置106的第一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的气液端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106的第二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液体端口连接。
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用于分离汽液混合冷媒。其中,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的气液端口与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的气体端口与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的第一流路第一端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的液体端口与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的第二流路第二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制冷模式,从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的液体端口流入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的第二流路第二端的冷媒,会依次经过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然后经四通阀110的第四端流入,由四通阀110的第三段流出,流回至压缩机101的入口。
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其中,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位于室外机侧,且共有六个端口,三个端口为进路,三个端口为出路。
如图2所示,六个端口依次为: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流路的第二端、第三流路的第一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二端。
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的气体端口连接,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四通阀10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的液体端口连接,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可选地,针对制冷模式,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流路的第二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二端为冷媒进路;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一端为冷媒出路。
可选地,针对制热模式,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流路的第二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二端为冷媒出路;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一端为冷媒进路。
进一步地,针对制冷模式,经过第二气液分离器107分离后的气体冷媒由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进入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媒由第一流路的第二端流出,流至四通阀110的第四端;经过第二气液分离器107液体端口的冷媒由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进入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媒由第二流路的第一端流出,流至四通阀110的第四端。由此,通过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进行换热后产生的冷量,通过板片进行换热,能够为由第三流路的第一端流出的冷媒降温,进而降温后的冷媒流入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中。
针对制热模式,经过压缩机10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由四通阀110的第四端流入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冷媒由第一流路的第一端流出,流至第二气液分离器107的气体端口;另一路冷媒由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第二流路第二端流入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冷媒由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流出,流至分流调节单元105。由此,通过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进行换热后产生的热量,通过板片进行换热,能够为由第三流路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升温,进而升温后的冷媒流入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中。
由此,中央空调系统1000通过增设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和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对冷媒进行换热,使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不再对冷媒进行换热,仅执行送风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进行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实际环境不同,相匹配的换热量需求也是不同的,甚至不同时间段对于换热量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进一步精确地为不同区域提供不同的换热量,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可选地,在检测到用户发出调节节流装置开度的指令后,中央空调系统1000可以与室内环境信息相关的数据进行获取及识别,然后根据识别结果,对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调节。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包括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分流调节单元,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使部分冷媒经过一次节流,部分冷媒经过两次节流,产生不同换热量,并将不同的换热量并提供给两个空间或者房间,使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单一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增设的分流调节子单元中设置有包括一个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使得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均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
2、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接收用户发出的指令,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还能针对不同环境需求,动态地调整换热量,以在确保换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耗、提升控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分流调节单元150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级联的分流调节子单元150-n。其中,该分流调节子单元150-n,包括:至少两个第三节流装置116、至少两个第三气液分离器117和至少两个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
其中,第三节流装置、第三气液分离器和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个数,均与分流调节子单元150-n的个数相同。举例来说,分流调节单元150中包含有分流调节子单元150-1、分流调节子单元150-2和分流调节子单元150-3,共三个子单元时,分流调节单元150中共包含有三个第三节流装置116、三个第三气液分离器117和三个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
第三节流装置116,用于降低冷媒压力、控制冷媒流量。其中,第三节流装置116的第一端与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气液端口连接,或者与上一级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调节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动态地精确调节换热量。
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用于分离汽液混合冷媒。其中,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气液端口与第三节流装置11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气体端口与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一流路第一端连接,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液体端口与最后一级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二流路第二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制冷模式,从最后一级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液体端口流入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二流路第二端的冷媒,会依次经过多个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然后经四通阀110的第四端流入,由四通阀110的第三段流出,流回至压缩机101的入口。
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其中,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108位于室外机侧,且共有六个端口,三个端口为进路,三个端口为出路。如图2所示,六个端口依次为: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流路的第二端、第三流路的第一端和第三流路的第二端。
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气体端口连接,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四通阀110的第四端连接,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或上一级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最后一级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液体端口连接,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及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空间或房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根据不同实际需求,可多次对分流调节单元150进行复制,以使分流调节子单元150-n的个数能够满足需求。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对分流调节单元150进行1次复制,使分流调节单元150中包含有分流调节子单元150-1和分流调节子单元150-2,共两个子单元;也可以通过对分流调节单元150进行2次复制,使分流调节单元150中包含有分流调节子单元150-1、分流调节子单元150-2和分流调节子单元150-3,共三个子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分流调节单元150包括两个依次级联的分流调节子单元150-n。
其中,分流调节子单元150-1,包括:第三节流装置116、第三气液分离器117和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分流调节子单元150-2,包括:第三节流装置116、第三气液分离器117和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
其中,两个第三节流装置11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气液端口连接,两个第三节流装置11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04的液体端口或上一级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液体端口连接。
两个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气液端口分别与第三节流装置116的第一端连接,两个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气体端口分别与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连接,最后一级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制冷模式,从最后一级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液体端口流入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二流路第二端的冷媒,会依次经过两个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08、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然后经四通阀110的第四端流入,由四通阀110的第三段流出,流回至压缩机101的入口。
两个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气体端口连接,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四通阀110的第四端连接,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或上一级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最后一级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第三气液分离器117的液体端口连接,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实际环境不同,相匹配的换热量需求也是不同的,甚至不同时间段对于换热量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进一步精确地为不同区域提供不同的换热量,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可选地,在检测到用户发出调节节流装置开度的指令后,中央空调系统1000可以与室内环境信息相关的数据进行获取及识别,然后根据识别结果,对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调节。
由此,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包括有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分流调节单元,使该中央空调系统能够提供不同的换热量,因此,在试图将与相应的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相连的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安装于不同的空间或者房间内时,可以综合考虑其能够提供的不同换热量,进行合理的安排。进一步地,在完成安装后,每次中央空调系统上电工作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调节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动态地精确调节换热量。
举例来说,可以将与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相连的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设置于换热量需求最小且要求噪音极低的房间,如婴儿房、老人的房间等,此时从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第三流路其中一段进入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的冷量能够满足此时的需求,使仅进行了微弱节流后的冷媒在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109中进行换热,产生较小的换热量。进一步地,当阳光直射房间,导致室内的老人或者婴儿体感温度高于一般情况下时,还可以发出调节指令,增大第三节流装置116的开度,以增大换热量;当老人或者婴儿刚刚完成洗浴后,同样可以发出指令,减小第三节流装置116的开度,以减小换热量,以在确保制冷效果的同时,满足了老人房间和婴儿房对换热量的多样化需求,极大提高了老人和婴儿的舒适性。
可以将与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相连的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设置于换热量需求居中的房间,如客厅、洗手间等公共区域,上述空间内虽然对于换热量的需求较高,但由于人员密集程度有明显波动,有时人多,有时人少,因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发出指令,以增减第三节流装置116的开度。例如,在非工作时间时,可以增大第二节流装置106的开度,提供较多的换热量;在工作时间时,减小第三节流装置116的开度,提供较少的换热量,满足了公共区域内对换热量的需求。
可以将与最后一级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相连的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设置于换热量需求最大的房间,如家庭KTV房、健身室等房间,上述区域内虽然对于换热量的需求较大,但是有些区域可能是不一定经常用到的地方。因此,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发出指令,以增减第三节流装置116的开度。例如,在使用上述区域时,可以选择性开放此流路,确保换热量充足;不使用时,可以通过大幅度减小第三节流装置116的开度甚至闭合此流路,以减小换热量,不仅能够满足了区域内的换热量需求,还能够降低耗电量,节省能耗。
由此,中央空调系统1000中,分流调节单元150包括有两个子单元的,且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两个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空间或者房间中,使该中央空调系统1000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三个不同区域实际环境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增设两个依次级联的分流调节单元后,仍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则可以根据不同实际需求,重复对分流调节单元150进行复制,以使分流调节子单元150-n的个数能够满足需求。
举例来说,可以增设三个依次级联的分流调节单元,并将与当前最后一级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118相连的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设置于换热量需求更大、需要更低温度的如酒窖等空间或者房间内,以提供更大的制冷量及更低温度。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包括至少两个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分流调节单元,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使部分冷媒经过一次节流,部分冷媒经过两次节流,其余部分冷媒经过至少三次节流,产生范围极广的不同换热量,进而为更多的不同空间或者房间,提供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的换热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单一的技术问题。可选地,可以根据实际空间或者房间的设置,多次复制分流调节单元,以使分流调节单元的个数与空间或者房间的需求相匹配。同时,由于增设的分流调节子单元中设置有包括两个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使得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至少三个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均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
2、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接收用户发出的指令,调节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还能针对不同环境需求,动态地调整换热量,以在确保换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耗、提升控制效果。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申请提出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试图启动中央空调系统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时,可以通过语音或者遥控面板输入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进入制冷运行或者制热运行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在用户输入了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进入制冷运行或者制热运行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后,中央空调系统可以自动接收该第一控制指令。
S102、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四通阀接通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和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的连接,或接通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之间和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针对不同的换热运行模式,四通阀的连接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中央空调系统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后,可以对该第一控制指令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控制四通阀接通相应端口间的连接。
可选地,如果识别第一控制指令为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进入制冷运行模式的指令,则可以控制四通阀接通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和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的连接;如果识别第一控制指令为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进入制热运行模式的指令,则可以控制接通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之间和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四通阀接通相应端口间的连接之后,中央空调系统的换热过程可以参考上述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实际环境不同,相匹配的换热量需求也是不同的,甚至不同时间段对于换热量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节流装置或者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进一步精确地为不同区域提供不同的换热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第二控制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试图调节节流装置的开度时,可以通过语音或者遥控面板输入调节节流装置的开度的第二控制指令,在用户输入了调节节流装置的开度的第二控制指令后,中央空调系统可以自动接收该第二控制指令。
S202、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二节流装置或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
可选地,在中央空调系统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后,可以对该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控制相应的节流装置的开度。
如果识别第二控制指令为控制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指令,则可以对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调节;如果识别第二控制指令为控制调节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的指令,则可以对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开度调节的幅度与方向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可选地,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后,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获取,并将获取到的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相减,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值,并根据差值查询预先设置的差值与开度调节幅度和方向之间的映射,以根据获取到的调节幅度和方向对响应的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调节。
可选地,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后,可以对当前时间进行获取,并将获取到的当前时间与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如果识别当前时间处于预设时间范围内,则可以增大开度至第一预设开度;如果识别当前时间未处于预设时间范围内,则可以减小开度至第二预设开度。其中,第一预设开度大于第二预设开度,第二预设开度最小为0。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开度调节过程可以参考上述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室外板式换热器,并通过室外板式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使得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对冷媒进行换热时产生的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同时,通过增设分流调节单元,通过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为不同的空间或者房间提供不同的换热量,使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不再单一、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2、由于本申请提出的中央空调系统中执行换热功能的主要部件均位于室外侧,对室内侧空气调节单元没有任何影响,为进行后期的维修和保养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由于本申请增设了室外板式换热器,并通过室外板式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使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仅执行送风功能,进而使室内空气调节单元的出风口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为不同的形状和规格,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更加适用于用户居室内的多种装修风格,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
4、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包括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分流调节单元,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使部分冷媒经过一次节流,部分冷媒经过两次节流,产生不同换热量,并将不同的换热量并提供给两个空间或者房间,使提供的换热量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单一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增设的分流调节子单元中设置有包括一个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使得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均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
5、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接收用户发出的指令,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还能针对不同环境需求,动态地调整换热量,以在确保换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耗、提升控制效果。
6、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增设包括至少两个分流调节子单元的分流调节单元,控制冷媒节流次数,使部分冷媒经过一次节流,部分冷媒经过两次节流,其余部分冷媒经过至少三次节流,产生范围极广的不同换热量,进而为更多的不同空间或者房间,提供能够与实际环境需求相匹配的换热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量单一的技术问题。可选地,可以根据实际空间或者房间的设置,多次复制分流调节单元,以使分流调节单元的个数与空间或者房间的需求相匹配。同时,由于增设的分流调节子单元中设置有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使得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至少三个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均仅进行送风作用,解决了噪音大、吹水严重、用户舒适性极差的问题。
7、由于本申请能够通过接收用户发出的指令,调节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还能针对不同环境需求,动态地调整换热量,以在确保换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耗、提升控制效果。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200,该电子设备200包括:存储器21、处理器22及存储在存储器21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单元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中央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液端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分流调节单元,所述分流调节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和至少一个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所述分流调节单元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的液体冷媒进行节流、分离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调节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调节单元包括一个分流调节子单元,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包括:
第二节流装置;
第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液端口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其中,
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调节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级联的分流调节子单元,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包括:
第三节流装置;
第三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气液端口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三流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或上一级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最后一级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所述第三室外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
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或上一级所述分流调节子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液体端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和所述分流调节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空间或房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空气调节单元和所述分流调节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室内空气调节单元为室内换热单元。
7.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四通阀接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和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的连接,或接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之间和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二节流装置或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010246162.9A 2020-03-31 2020-03-31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397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6162.9A CN111397006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6162.9A CN111397006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7006A CN111397006A (zh) 2020-07-10
CN111397006B true CN111397006B (zh) 2021-08-20

Family

ID=7143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6162.9A Active CN111397006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70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3489A (zh) * 2020-09-28 2020-12-11 李国荣 一种盐砖酒窖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41880U (zh) * 2014-10-22 2015-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4593944U (zh) * 2015-04-03 2015-08-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过冷装置的空调室外机系统
CN109737623A (zh) * 2018-12-25 2019-05-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增效低温自复叠制冷系统及工作过程
JP2020003154A (ja) * 2018-06-29 2020-01-0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10762875A (zh) * 2019-07-09 2020-02-07 青岛易可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温差变组分浓度自复叠热泵机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41880U (zh) * 2014-10-22 2015-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4593944U (zh) * 2015-04-03 2015-08-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过冷装置的空调室外机系统
JP2020003154A (ja) * 2018-06-29 2020-01-0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9737623A (zh) * 2018-12-25 2019-05-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增效低温自复叠制冷系统及工作过程
CN110762875A (zh) * 2019-07-09 2020-02-07 青岛易可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温差变组分浓度自复叠热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7006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5567B (zh) 室外机、多联机系统及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050257539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CN110779233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地暖热水机组
US7228709B2 (en) Unitar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5264621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3669791A (zh) 一种三管式单冷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4087740B (zh) 新风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7006B (zh)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9944505U (zh) 一种机房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自适应供暖装置
CN113669864A (zh) 一种热泵型四管式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1177489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地暖热水机组
US20060032929A1 (en) Unitar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1397007B (zh)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237880A (zh) 一种热回收多联机
US7607311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mount of refrigerant of dual type unitary air conditioner
CN107477902B (zh) 顺序式独立制冷制热式多联机
CN214581891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外机
CN109282520B (zh) 涡流管与压缩式复合的直膨式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21005266U (zh)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CN110925878A (zh) 组合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220355711U (zh)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JPH0812190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1102669B (zh) 多冷媒回路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20771272U (zh) 一种地源热泵四管制空调冷回收系统
CN221005322U (zh) 空调热水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