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1697A -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1697A
CN111391697A CN202010356868.0A CN202010356868A CN111391697A CN 111391697 A CN111391697 A CN 111391697A CN 202010356868 A CN202010356868 A CN 202010356868A CN 111391697 A CN111391697 A CN 111391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odule
ordered
energy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68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同磊
刘国鹏
窦胜
陈甫前
余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engru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engru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engru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engru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68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16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1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1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该充电控制设备包括能源适配器和能源控制器,能源适配器与能源控制器通信连接;能源适配器连接于有序充电系统中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器和充电枪之间,能源适配器用于响应能源控制器调整充电桩的运行参数,并将调整后的运行参数输出至能源控制器;能源控制器与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连接,能源控制器用于将调整后的运行参数输出至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运行参数用于作为控制平台制定充电策略的依据。通过设置能源控制器调度控制平台制定的有序充电策略,通过设置能源适配器执行该有序充电策略,无需改变各充电桩的原有结构和控制逻辑,能够以经济有效的方式控制充电桩执行有序充电策略。

Description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用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成熟发展,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电动汽车渗透率逐年增高,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会影响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针对此项问题,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式得到了应用,实现为电网减负,为用户省钱。
具备有序充电功能的充电设备是推进有序充电系统实行的前提,目前,运营商将充电设备接入有序系统的方式有两种:(1)购买具备有序功能的有序充电设备;(2)让厂家在现有充电设备基础上进行改造,实现有序充电功能。采用第一种方式构建有序充电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而由于充电设备型号、功能各异,若采用第二种方式实现有序充电功能的改造,需要各个充电设备厂家针对自己生产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方法的改进,投入较大的人力与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充电设备的有序功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设备,应用于有序充电系统,包括能源适配器和能源控制器,所述能源适配器与所述能源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能源适配器连接于所述有序充电系统中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器和充电枪之间,所述能源适配器用于响应所述能源控制器调整所述充电桩的运行参数,并将调整后的所述运行参数输出至所述能源控制器;
所述能源控制器与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用于将调整后的所述运行参数输出至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所述运行参数用于作为所述控制平台制定充电策略的依据。
可选的,所述能源控制器还与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供电设备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并将所述功率容量和所述负荷功率输出至所述控制平台,其中,所述功率容量用于确定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功率上限值;所述负荷功率用于确定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功率余量。
可选的,当所述供电设备为变压器时,所述能源控制器与所述变压器的配电终端连接,以通过所述配电终端采集所述变压器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
可选的,所述能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通信模块、有序充电执行模块和电压电流采样模块;
所述适配器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能源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能源适配器与所述能源控制器的交互;
所述有序充电执行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器,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枪,所述有序充电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充电控制器发送电流输出限值,其中,所述电流输出限值用于作为所述充电桩的最大允许输出电流;
所述电压电流采样模块与所述充电桩的电流输出回路连接,所述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流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作为调整后的所述运行参数。
可选的,所述有序充电执行模块与所述充电控制器的CP输出端和PE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有序充电执行模块响应所述能源控制器改变PWM方波的占空比以调节所述电流输出限值。
可选的,所述能源控制器包括控制器通信模块、采集模块和有序充电模块;
所述控制器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通信子模块,第二通信子模块和第三通信子模块,所述第一通信子模块用于与所述能源适配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子模块用于与所述控制平台通信连接,所述第三通信子模块用于与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供电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通信子模块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
所述有序充电模块用于调度所述控制平台输出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或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子模块为HPLC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RS232通信模块、CAN通信模块和以太网通信模块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通信子模块为移动通信模块;
所述第三通信子模块为RS485通信模块或以太网通信模块。
可选的,当所述充电桩已连接待充电设备且所述控制平台接收到终端设备的充电命令时,所述能源控制器调度所述控制平台制定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进行输出;
当所述充电桩已连接待充电设备且所述控制平台未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命令时,所述能源控制器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进行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平台、至少一个充电桩,以及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
所述控制平台用于制定第一有序充电策略;
所述充电控制设备调度所述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或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输出至所述充电桩;
所述充电桩用于响应所述充电控制设备对待充电设备充电。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保护开关和第二保护开关;
所述充电桩通过所述第一保护开关连接供电电源;
所述充电控制设备中的能源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保护开关连接所述供电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能源控制器和能源适配器,由能源控制器与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连接,以接收控制平台制定的充电策略,并将该充电策略作为当前的有序充电策略下发至能源适配器;能源适配器根据接收到的有序充电策略调节充电桩功率限值,从而调整了充电桩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实现控制充电桩执行有序充电策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控制设备不改变各充电桩的原有结构和既有充电控制逻辑即可实现改变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实现有序充电,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设备可适用于将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的充电桩连接有序充电系统执行有序充电策略的情况,省去了对充电桩进行改造的人力和财力成本,能够以经济有效的方式控制充电桩执行有序充电策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设备的通信拓扑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充电控制设备可应用于有序充电系统,该充电控制设备可与现有的充电桩兼容使用,能够实现在不改变现有充电桩各种功能的前提下,控制不同类型和不同厂家的充电桩实现有序充电功能。参考图1,该充电控制设备包括:能源适配器110和能源控制器120,能源适配器110与能源控制器120通信连接;
能源适配器110连接于有序充电系统中充电桩130的充电控制器131和充电枪132之间,能源适配器110用于响应能源控制器120调整充电桩130的运行参数,并将调整后的运行参数输出至能源控制器120;
能源控制器120与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150连接,能源控制器120用于将调整后的运行参数输出至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150,运行参数用于作为控制平台150制定充电策略的依据。
具体地,能源适配器110通过与能源控制器120进行通信,可以获取能源控制器120下发的有序充电策略,进而根据有序充电策略调整充电桩130的运行参数,充电设备的运行参数例如可以包括充电桩130的输出功率、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能源适配器110调节所连接的充电控制器131的功率限值,以调节充电控制器131的输出能力实现响应能源控制器120进行有序充电。
能源控制器120通过与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150连接,一方面可以获取控制平台150下发的充电策略,并将该充电策略作为有序充电策略下发至能源适配器110,以使得能源适配器110执行该有序充电策略。另一方面,能源控制器120将接收到的充电桩130的运行参数发送至控制平台150,以作为控制平台150制定充电策略的依据。本实施例中的充电策略具体为有序充电策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能源控制器120和控制平台150均可以制定有序充电策略,为了对能源控制器120和控制平台150制定的有序充电策略进行区分,本发明实施例将控制平台150制定的充电策略命名为第一有序充电策略,将能源控制器120制定的充电策略命名为第二有序充电策略。本发明实施例中用“第一”、“第二”来描述对应的充电策略,以将两个控制单元制定的充电策略进行区分,不应理解为对充电策略的限制。
可选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设备的通信拓扑图,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的能源控制器120可与多个能源适配器110进行通信,且能源控制器120与能源适配器110之间以及能源控制器120与控制平台150之间均为双向通信。一方面能源控制器120向能源适配器110下发有序充电策略,另一方面,能源适配器110向能源控制器120反馈充电桩130当前的运行参数、充电状态等;能源控制器120进一步将接收到的各个充电桩130当前的运行参数、充电状态等信息反馈至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150,使得控制平台150能够根据各个充电桩130的当前运行状态,实时调整第一有序充电策略,以保证电网的稳定。
示例性的,若当前处于用电高峰,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150根据当前的负载情况以及供电设备120的输出能力,确定需要降低对车辆的输出功率,以维持电网稳定。此时,能源适配器110响应由能源控制器120传送的控制平台150制定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降低充电桩130的功率限值,充电桩130将该功率限值作为当前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并通知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在充电过程中,输出不超过该功率限值的充电功率,实现有序充电。或者,若供电设备120当前没有功率余量,此时的有序充电策略指示需要暂停向车辆进行功率输出,则能源控制器120将功率限值置为零,此状态下,虽然车辆已经连接了充电系统,但是充电系统并不会向车辆进行充电,以执行有序充电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能源控制器120和能源适配器110,由能源控制器120与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150连接,以接收控制平台150制定的充电策略,并将该充电策略作为当前的有序充电策略下发至能源适配器110;能源适配器110根据接收到的有序充电策略调整充电桩130功率限值,从而调整了充电桩130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实现控制充电桩130执行有序充电策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控制设备不改变各充电桩130的原有结构和既有充电控制逻辑即可实现改变充电桩130的输出功率实现有序充电,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设备可适用于将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的充电桩130连接有序充电系统执行有序充电策略的情况,省去了对充电桩130进行改造的人力和财力成本,能够以经济有效的方式控制充电桩130执行有序充电策略。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能源控制器120还与有序充电系统的供电设备120连接,能源控制器120还用于获取供电设备120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并将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输出至控制平台150,其中,功率容量用于确定有序充电系统的功率上限值;负荷功率用于确定有序充电系统的功率余量。
具体地,有序充电系统的供电设备120例如可以为变压器160,当有序充电系统的供电设备120为变压器160时,如图2所示,能源控制器120与变压器160的配电终端170连接,以通过配电终端170采集变压器160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能源控制器120通过采集供电设备120的功率容量,以设定有序充电系统的功率上限值。同时,能源控制器120通过采集供电设备120的负荷功率,基于该负荷功率计算当前的功率余量。
能源控制器120将功率容量和功率余量输出至控制平台150,以用于控制平台150对有序充电系统进行功率管理,制定第一有序充电策略。例如,当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控制平台150发送充电命令时,控制平台150根据能源控制器120所反馈的功率余量和所设定的功率上限值,制定符合电网当前运行状况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下发至能源控制器120,并进一步由能源控制器120下发至能源适配器110执行有序充电。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实施方式中,供电设备120具体为变压器160,从变压器160低压侧引出单相电(220V±15%,50±1Hz),分出两路分别为能源控制器120与充电桩130供电,充电桩130侧采用空气开关QF1(常闭)用作电路保护开关,能源控制器120侧采用空气开关QF2(常闭)作为电路保护开关。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控制平台150未下发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时,能源控制器120还用于根据有序充电系统中供电设备120的功率余量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
由上述分析可知,能源控制器120既可以调度控制平台150制定的充电策略作为有序充电策略进行下发,还可以在控制平台150未输出充电策略时,自行制定有序充电策略,此工况下,能源控制器120根据所采集的当前的功率余量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作为有序充电策略进行下发,此时,能源适配器110响应该第二有序充电策略向充电桩130发送功率限值,以调整充电桩130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充电桩130已连接待充电设备且控制平台150接收到终端设备的充电命令时,能源控制器120调度控制平台150制定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进行输出;
当充电桩130已连接待充电设备且控制平台150未接收到终端设备的充电命令时,能源控制器120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进行输出。
具体地,控制平台150可以与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以接收用户的充电命令。用户可以通过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应用软件选择所需要的充电方式,从而控制平台150根据用户的选择按照预设的优先级下发对应的充电策略,再通过能源控制器120将控制平台150的充电策略发送至能源适配器110,由能源适配器110控制充电桩130执行有序充电策略。
当用户将车辆连接至有序充电系统,但是未向控制平台150发送充电命令时,控制平台150此时不会下发充电策略,此时,能源控制器120根据所采集的负荷功率以及确定的功率余量,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作为有序充电策略下发至能源适配器110,能源适配器110根据第二有序充电策略控制充电桩130执行有序充电。
可选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3,能源适配器110包括适配器通信模块111、有序充电执行模块112和电压电流采样模块113;
适配器通信模块111用于与能源控制器120通信连接,以实现能源适配器110与能源控制器120的交互;
有序充电执行模块112的一端连接充电控制器131,另一端连接充电枪132,有序充电执行模块112用于向充电控制器131发送电流输出限值,其中,电流输出限值用于作为充电桩的最大允许输出电流;
电压电流采样模块113与充电桩130的电流输出回路连接,电压电流采样模块113用于采集电流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作为调整后的运行参数。
具体地,适配器通过内置的通信模块与能源控制器120进行通信,进行数据交互,获取能源控制器120下发的有序充电策略,并向能源控制器120发送所采集的充电桩130的运行参数。
有序充电执行模块112的CP端口和PE端口分别与充电控制器131的CP输出端、PE输出端以及充电枪132的CP接口、PE接口连接,其中的CP输出端用于传输PWM方波信号,PE输出端接地,用于作为安全线。有序充电执行模块112通过改变PWM方波信号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流输出限值,充电桩130将调节后的电流输出限值作为当前的最大允许输出电流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充电桩130输出不超过该电流输出限值的充电电流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执行了有序充电策略。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桩130为交流充电桩,能源适配器110与交流充电桩的交流充电控制器连接,将交流充电控制器的CP输出端作为能源适配器110的输入端,能源适配器110起到改变PWM占空比的作用,从而改变交流充电桩的输出电流限值。能源适配器110仅响应有序充电策略改变原有充电桩130的PWM方波,而不影响原有充电桩130的任何控制逻辑,如接触器的控制、人机交互方式、急停开关的作用方式等,因而能源适配器110无需了解原有充电桩130的控制方式,从而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对现有的有序充电桩的改造,通过能源控制器120连接有序充电系统,实现有序充电。
电压电流采样模块113采集充电桩130的电流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并将该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作为调整后的运行参数发送至能源控制器120,从而控制平台150通过能源控制器120反馈的充电桩130的运行参数,可以确定充电桩130当前是否已经执行有序充电策略。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3,能源控制器120包括控制器通信模块121、采集模块122和有序充电模块123;
控制器通信模块121包括第一通信子模块,第二通信子模块和第三通信子模块,第一通信子模块用于与能源适配器110通信连接,第二通信子模块用于与控制平台150通信连接,第三通信子模块用于与有序充电系统的供电设备120通信连接;
采集模块122用于通过第三通信子模块获取供电设备120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
有序充电模块123用于调度控制平台150输出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或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
具体地,能源控制器120通过第一通信子模块向能源适配器110下发有序充电策略,并通过第一通信子模块接收能源适配器110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例如可以包括充电桩130的状态、充电桩130的运行参数等充电过程中的所有状态信息。能源控制器120通过第二通信子模块与控制平台150进行交互,以接收控制平台150下发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并通过第二通信子模块向控制平台150反馈能源失配器的输出信号。能源控制器120通过第三通信子模块与供电设备120进行交互,以采集供电设备120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以制定有序充电策略。
可选的,第一通信子模块为HPLC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RS232通信模块、CAN通信模块和以太网通信模块中的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选实施例方式中,第一通信子模块采用HPLC通信模块。
可选的,第二通信子模块为移动通信模块,移动通信模块例如可以为4G通信模块或者5G通信模块等。
可选的,第三通信子模块为RS485通信模块或以太网通信模块。
采集模块122采集供电设备120的负荷信息并进行本地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能源适配器110与充电桩130的充电控制器131连接,设置能源控制器120与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150连接,同时,能源控制器120与能源适配器110之间进行通信,使得能源适配器110能够根据能源控制器120制定或调度的有效充电策略通过修改充电桩130中充电控制器131的PWM信号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流输出限值,使得充电桩130以不超过该电流输出限值的充电电流为负载进行充电,以控制充电桩130执行有序充电策略;能源控制器120通过采集供电设备120的负载功率以及功率容量,将当前的功率余量以及能源适配器110反馈的充电桩130的运行参数发送至控制平台150,由控制平台150制定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或者在控制平台150未下发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时,能源控制器120自行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下发至能源失配器,作为当前的有序充电策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充电桩内增加能源适配器,能源适配器与充电桩主控板接口连接,在不改变充电桩原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充电桩的通信、电流电压采样与有序充电执行功能。同时,为使大量交流充电桩接入有序充电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将改进后的充电桩连接能源控制器,实现静态设置上限功率限值、动态跟踪台区剩余余量、接收平台有序充电策略和调度。突破了各个厂家充电桩之间的技术桎梏,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充电桩的有序功能,实现连接有序充电系统。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管理系统,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该充电管理系统10包括控制平台150,至少一个充电桩130以及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设备100。
控制平台150用于制定第一有序充电策略;
充电控制设备100调度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或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输出至充电桩130;
充电桩130用于响应充电控制设备100对待充电设备充电。充电桩130例如可以为交流充电桩或直流充电桩130。
可选的,为了对有序充电系统进行过载保护,该充电管理系统10还包括第一保护开关QF1和第二保护开关QF2;
充电桩130通过第一保护开关QF1连接供电电源;
充电控制设备100中的能源控制器120通过第二保护开关QF2连接供电电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开关QF1(常闭)和第二保护开关QF2(常闭)均为空气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管理系统10包括了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设备100,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管理系统10具备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控制设备,应用于有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源适配器和能源控制器,所述能源适配器与所述能源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能源适配器连接于所述有序充电系统中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器和充电枪之间,所述能源适配器用于响应所述能源控制器调整所述充电桩的运行参数,并将调整后的所述运行参数输出至所述能源控制器;
所述能源控制器与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用于将调整后的所述运行参数输出至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控制平台,所述运行参数用于作为所述控制平台制定充电策略的依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控制器还与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供电设备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并将所述功率容量和所述负荷功率输出至所述控制平台,其中,所述功率容量用于确定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功率上限值;所述负荷功率用于确定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功率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供电设备为变压器时,所述能源控制器与所述变压器的配电终端连接,以通过所述配电终端采集所述变压器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通信模块、有序充电执行模块和电压电流采样模块;
所述适配器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能源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能源适配器与所述能源控制器的交互;
所述有序充电执行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器,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枪,所述有序充电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充电控制器发送电流输出限值,其中,所述电流输出限值用于作为所述充电桩的最大允许输出电流;
所述电压电流采样模块与所述充电桩的电流输出回路连接,所述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流输出回路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作为调整后的所述运行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序充电执行模块与所述充电控制器的CP输出端和PE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有序充电执行模块响应所述能源控制器改变PWM方波的占空比以调节所述电流输出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控制器包括控制器通信模块、采集模块和有序充电模块;
所述控制器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通信子模块,第二通信子模块和第三通信子模块,所述第一通信子模块用于与所述能源适配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子模块用于与所述控制平台通信连接,所述第三通信子模块用于与所述有序充电系统的供电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通信子模块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功率容量和负荷功率;
所述有序充电模块用于调度所述控制平台输出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或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子模块为HPLC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RS232通信模块、CAN通信模块和以太网通信模块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通信子模块为移动通信模块;
所述第三通信子模块为RS485通信模块或以太网通信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充电桩已连接待充电设备且所述控制平台接收到终端设备的充电命令时,所述能源控制器调度所述控制平台制定的第一有序充电策略进行输出;
当所述充电桩已连接待充电设备且所述控制平台未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命令时,所述能源控制器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进行输出。
9.一种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平台、至少一个充电桩,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设备;
所述控制平台用于制定第一有序充电策略;
所述充电控制设备调度所述第一有序充电策略或制定第二有序充电策略输出至所述充电桩;
所述充电桩用于响应所述充电控制设备对待充电设备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保护开关和第二保护开关;
所述充电桩通过所述第一保护开关连接供电电源;
所述充电控制设备中的能源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保护开关连接所述供电电源。
CN202010356868.0A 2020-04-29 2020-04-29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1391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6868.0A CN111391697A (zh) 2020-04-29 2020-04-29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6868.0A CN111391697A (zh) 2020-04-29 2020-04-29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1697A true CN111391697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6868.0A Pending CN111391697A (zh) 2020-04-29 2020-04-29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169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8841A (zh) * 2020-12-22 2021-01-22 菲尼克斯(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有序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及实现有序充电的方法
CN117261643A (zh) * 2023-09-28 2023-12-22 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CN117261643B (zh) * 2023-09-28 2024-06-07 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8841A (zh) * 2020-12-22 2021-01-22 菲尼克斯(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有序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及实现有序充电的方法
CN112248841B (zh) * 2020-12-22 2021-08-27 菲尼克斯(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有序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及实现有序充电的方法
CN117261643A (zh) * 2023-09-28 2023-12-22 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CN117261643B (zh) * 2023-09-28 2024-06-07 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1208B (zh) 多路供电智能调度管理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75059B (zh) 多路输出协调控制电动汽车一体化充电机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7681672A (zh) 充电桩互动终端及充电桩接入电网的互动方法
CN102983593A (zh) 基于智能开关的微网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209913508U (zh) 一种微电网分层协调控制装置
CN102664459B (zh) 一种中压电力推进船舶功率管理系统
CN105720590A (zh) 配电台区无功补偿柔性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429297A (zh) 微电网多运行模式控制及切换方法
CN202997589U (zh) 微网智能开关
CN110808598A (zh) 一种梯次利用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储能系统
CN111391697A (zh)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CN105470993A (zh) 一种微电网系统并网转孤网的稳定控制方法
CN212219952U (zh) 充电控制设备及充电管理系统
CN104852381B (zh) 移动式方舱监控系统及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09552083B (zh) 一种基于实时负荷监测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CN21704832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管理系统
CN111404179A (zh) 一种多功能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及方法
CN212343336U (zh) 一种多路汇流的电源系统
CN211556948U (zh) 一种智能负荷充电控制系统
CN202049617U (zh) 无线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CN113771678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场站功率自动分配装置
CN112152196A (zh) 一种低压七端口电能路由器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方法
CN206148966U (zh) V2g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系统
CN110445158A (zh) 基于多网合一的储能电站系统及暂态控制方法
CN216390526U (zh) 一种台区柔性互联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