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5785A -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5785A
CN111385785A CN201811613584.4A CN201811613584A CN111385785A CN 111385785 A CN111385785 A CN 111385785A CN 201811613584 A CN201811613584 A CN 201811613584A CN 111385785 A CN111385785 A CN 111385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network element
terminal
mobi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35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5785B (zh
Inventor
宗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135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578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8956 priority patent/WO20201356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5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5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使得终端去注册并重新注册到网络上后,能继续对该终端进行事件监控。该方法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其中,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第一事件,第一事件为数据管理网元为能力开放网元订阅的事件,剩余报告次数为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并向第二移动管理发送剩余报告次数。

Description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事件订阅流程中,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向数据管理网元订阅事件,该事件为针对一个终端或一个终端组的事件。若数据管理网元根据能力开放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判断自身无法检测该事件时,向该事件针对的该终端或该终端组内成员注册的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另一个请求消息,用于订阅该事件,移动管理网元对注册的终端进行事件监控。若检测到注册的终端的该事件,则移动管理网元向能力开放网元发送该终端的该事件的报告。
在移动管理网元进行事件监控的过程中,若终端从网络中去注册,移动管理网元会删除该终端的数据,后续该终端重新注册到网络上,如何继续该终端的事件监控,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相应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使得终端去注册并重新注册到网络上后,能继续对终端进行事件监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第一事件,其中,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数据管理网元为能力开放网元订阅的事件,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的,剩余报告次数的值为最大报告次数的值扣减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已经报告的次数。第一标识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或者多项: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分配的订阅关联标识。可选的,第一消息还包括了第一终端的标识。
通过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去注册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数据管理网元。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提供该剩余报告次数,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按照该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避免出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和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报告次数之和,超过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最大报告次数,保证事件监控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时,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的,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第一终端的标识、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以及剩余报告次数。
通过上述第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案,因为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第二消息前,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因此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第二消息,获知第一终端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通过该第一请求消息,数据管理网元既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这样,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根据第一请求消息,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具体的,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的标识,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以及最大报告次数。第三消息中的第一终端的标识,以及第一标识的标识分别用于指示剩余报告次数对应的终端以及事件。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在两种情况: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情况一中,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步骤可以在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的步骤之前执行。因为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前,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已经在为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提供服务,所以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已经接收了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后,确定已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并根据剩余报告次数,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监控还未结束,从而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
通过情况一的方案,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消息后,确定已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从而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三消息,将剩余报告次数提供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收到第三消息后,根据第三消息中的第一终端的标识以及第一标识,确定第一终端以及剩余报告次数与终端组对应的第一事件关联。这样,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情况二中,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步骤可以在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的步骤之后执行。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后,确定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因此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及第三消息。
通过情况二下的方案,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消息后,确定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从而通过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通过第三消息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及第三消息后,根据第三消息中的第一终端的标识以及第一标识,确定第一终端以及剩余报告次数与终端组对应的第一事件关联。这样,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二消息后,确定未向所述第二移动数据管理网元订阅过所述第一事件,则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具体的,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剩余报告次数以及第一终端的标识。其中,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以及最大报告次数,第一终端的标识与剩余报告次数关联,用于指示该剩余报告次数对应的终端。
通过第三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案,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消息后,确定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从而通过第一请求消息,既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后,确定第一终端以及剩余报告次数与终端组对应的第一事件关联。这样,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二、三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前,该方法还包括:数据管理网元为能力开放网元向第一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二、三、四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数据管理网元获知能力开放网元订阅第二事件;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事件确定需要为能力开放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设计,在第六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时,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后,数据管理网元在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后,数据管理网元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不改变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的最大报告次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一消息后,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数据存储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用于请求保存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设计,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二消息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数据存储网元查询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存储网元的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通过第八种和第九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案,数据管理网元将需要保存的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数据存储网元,减轻数据管理网元的负担,优化数据管理网元的资源管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订阅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删除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所述第一事件,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的,剩余报告次数的值为最大报告次数的值扣减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已经报告的次数。具体的,第一标识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或者多项: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分配的订阅关联标识。可选的,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通过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在删除了第一终端的数据后,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数据管理网元,从而使得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去注册并重新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数据管理网元可以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提供该剩余报告次数。这样,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按照该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避免出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和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报告次数之和,超过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最大报告次数,保证事件监控的准确性。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最大报告次数,则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包括: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则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将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报告给所述能力开放网元;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将所述最大报告次数扣减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已经报告的次数,获得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的,获得剩余报告次数的值的过程为: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每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一次第一事件,就将最大报告次数的值扣减一。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获取剩余报告次数,其中,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事件以及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
具体的,剩余报告次数的值为最大报告次数的值扣减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已经报告的次数。
通过上述第三方面的方法,第一终端去注册并重新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提供剩余报告次数,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按照该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避免出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和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报告次数之和,超过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最大报告次数,保证事件监控的准确性。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事件以及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包括: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则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向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若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则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向所述能力开放网元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具体的,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每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一次第一事件,就将剩余报告次数的值扣减一,当剩余报告次数的值减为零的时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获取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在两种情况: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情况一中,当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包括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的,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第一终端的标识、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以及剩余报告次数。
通过上述情况一的方案,因为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前,数据管理网元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因此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第二消息,获知第一终端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通过该第一请求消息,数据管理网元既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这样,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根据第一请求消息,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情况二中,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具体的,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第一终端的标识以及剩余报告次数。其中,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的标识,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以及最大报告次数。其中,第一终端的标识与剩余报告次数关联,用于指示该剩余报告次数对应的终端。
其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按照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继续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但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服务的终端组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终端不产生影响,例如,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按照最大报告次数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服务的终端组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其中,该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为首次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的终端。
通过上述情况二的方案,因为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且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前,数据管理网元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因此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第二消息,获知第一终端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通过该第一请求消息,数据管理网元既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这样,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根据第一请求消息,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一事件为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获取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还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所述第一事件。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在两种情况:
在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情况一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前,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后,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第三消息。
通过情况一的方案,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第二消息后,确定已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从而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将剩余报告次数提供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收到第三消息后,根据第三消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一终端以及剩余报告次数与终端组对应的第一事件关联。这样,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情况二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后,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以及第三消息。
通过情况二的方案,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消息后,确定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从而通过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通过第三消息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及第三消息后,根据第三消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一终端以及剩余报告次数与终端组对应的第一事件关联。这样,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按照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继续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具体的,在上述的情况一和情况二的方案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其中,第二订阅信息中包括第一事件的事件标识,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最大报告次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按照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继续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但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服务的终端组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终端不产生影响,例如,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按照最大报告次数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服务的终端组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其中,该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为首次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的终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一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
通过上述第四方面的方法,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去注册并重新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消息,确定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遂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对第一终端继续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能力开放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向所述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与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的第二事件关联;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具体的,第五消息包括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能力开放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五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能力开放网元还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第三请求消息用于订阅第二事件,第三请求消息包括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和最大报告次数;能力开放网元根据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获知第一事件与第二事件的订阅关联,进而获知第一事件与第二事件关联。
在第四方面所描述的场景中,若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最大报告次进行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有可能导致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和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报告次数之和,超过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最大报告次数。通过上述第五方面的方法,能力开放网元接收移动管理网元报告的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并判断报告次数是否达到最大报告次数,及时通知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避免报告错误次数的情况发生,保证事件监控的准确性。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具体可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或者指示删除第一事件订阅的信息。
在上述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时,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或删除第一事件订阅的信息。当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可选的,当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时,且该终端组内所有终端的第一事件均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删除第二事件订阅的信息的请求,进一步地,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删除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的请求。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能力开放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包括:能力开放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响应消息,用于响应第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二种可能的设计,在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能力开放网元还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原因值,原因值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四请求消息,第四请求消息用于订阅第一事件,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其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最大报告次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最大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若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事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能力开放网元的第一指示,该指示用于指示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不再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通过上述第六方面的方法,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后,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该第一事件。能力开放网元收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报告的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后,若判断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则能力开放网元能及时通知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避免报告错误次数的情况发生,保证事件监控的准确性。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用于指示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具体可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或者指示删除第一事件订阅的信息。
在上述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但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服务的终端组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终端不产生影响,例如,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按照最大报告次数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服务的终端组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其中,该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为首次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的终端。
可选的,当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时,且该终端组内所有终端的第一事件均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删除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的请求,删除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能力开放网元的第一指示包括: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能力开放网元的响应消息,用于响应第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二种可能的设计,在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还接收来自能力开放网元的原因值,原因值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网元,该数据管理网元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中所述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和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管理网元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数据管理网元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方法,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数据管理网元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该数据管理网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数据管理网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管理网元,该移动管理网元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中所述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和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结合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移动管理网元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移动管理网元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方法,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移动管理网元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该移动管理网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数据管理网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力开放网元,该能力开放网元具有实现上述第五方面中所述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和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结合第九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能力开放网元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能力开放网元执行上述第五方面中所述的方法,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能力开放网元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该能力开放网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能力开放网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置(例如,该装置可以是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法。
结合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数据管理网元,第四方面所涉及的数据管理网元,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移动管理网元,和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移动管理网元中的一个或多个。
结合第十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数据管理网元,或第四方面所涉及的数据管理网元,或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移动管理网元,或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移动管理网元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例如第一终端、基站等等。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所涉及的能力开放网元,和第六方面所涉及的移动管理网元中的一个或多个。
结合第十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系统还包括与第五方面所涉及的能力开放网元,或第六方面所涉及的移动管理网元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例如第一终端、基站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4G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事件监控的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管理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力开放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一个或多个”或其类似的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10包括:第一终端(terminal equipment,终端)101、第一接入网设备102、第二接入网设备103、第一移动管理网元104、第二移动管理网元105、数据管理网元106、网络能力开放网元107和应用功能网元108。可选的,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网元109。第一终端101可以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02或第二接入网设备103连接。第一接入网设备102、第二接入网设备103也可分别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104、第二移动管理网元105相连接,第一接入网设备102也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103连接。第一移动管理网元104、第二移动管理网元105可与数据管理网元106连接,第一移动管理网元104也可与第二移动管理网元105连接。数据管理网元106可与网络能力开放网元107连接,数据管理网元106也可与数据存储网元109连接。网络能力开放网元107可与应用功能网元108连接。第一移动管理网元104、第二移动管理网元105可从数据管理网元106获取数据,例如用户签约数据。进一步地,数据管理网元106也可从数据存储网元109获取数据,并发送给第一移动管理网元104、第二移动管理网元10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入网设备102、第二接入网设备103以及第一移动管理网元104、第二移动管理网元105在3GPP通信系统中的功能相同,故下述不做区分介绍,统称为接入网设备、移动管理网元。
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TD)101,简称为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终端,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软终端等等。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例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接入网设备102/103,是一种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102/103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等。
移动管理网元104/105,主要用于移动网络中的终端的注册、移动性管理、跟踪区更新流程。移动性管理网元104/105终结了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消息、完成注册管理、连接管理以及可达性管理、分配跟踪区域列表(track area list,TA list)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在第3代(3rd generation,3G)通信中,移动管理网元104/105可以是GPRS业务支撑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在第4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中,移动管理网元104/105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在第5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中,移动性管理网元104/105可以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第6代(6thgeneration,6G)通信中,移动性管理网元104/105仍可以是AMF网元,或者有其它名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数据管理网元106,主要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如签约信息、鉴权/授权信息。在4G中,数据管理网元106可以是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在5G中,数据管理网元106可以是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数据管理网元106仍可以是UDM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能力开放网元107,使3GPP网络能够安全地向第三方的业务提供者应用功能网元108提供业务能力。在4G中,网络能力开放网元107可以是业务能力开放功能(servicecapability exposure function,SCEF)网元,在5G中,网络能力开放网元107可以是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网络能力开放网元107仍可以是NE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应用功能网元108,主要用于向3GPP网络提供应用层信息,接入网络能力开放网元。应用功能网元108可以是业务能力服务器(service capability server,SCS)网元,也可以是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网元。
数据存储网元109,主要用于存储订阅数据。在5G中,数据存储网元109可以是统一数据文档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在未来通信如6G中,数据存储网元109仍可以是UDR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4G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20包括:第一终端201、第一eNB202、第二eNB203、第一MME204、第二MME205、HSS206、SCEF207、SCS/AS208。第一终端201可以与第一eNB202或第二eNB203连接。第一eNB202、第二eNB203也可分别与第一MME204、第二MME205相连接。第一eNB202也可与第二eNB203相连接。第一MME204、第二MME205可与HSS206连接,第一MME204也可与第二MME205连接。HSS206可与SCEF207通过连接。SCS/AS208可以调用SCEF208提供的业务能力。第一MME204、第二MME205可从HSS206获取数据,例如用户签约数据。
图3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的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该网络架构30包括:第一终端301、第一gNB302、第二gNB303、第一AMF304、第二AMF305、UDM306、NEF307、SCS/AS308。进一步地,该网络架构还包括UDR309。第一终端301可以与第一gNB302或第二gNB303连接。第一gNB302、第二gNB303也可分别与第一AMF304、第二AMF305相连接,第一gNB302也可与第二gNB303连接。第一AMF304、第二AMF305可与UDM306连接,第一AMF304也可与第二AMF305连接。UDM306可与NEF307连接,UDM306也可与UDR309连接。NEF307可与SCS/AS308连接。第一AMF304、第二AMF305可从UDM306获取数据,例如用户签约数据。进一步地,UDM306也可从UDR309获取数据,并发送给第一AMF304、第二AMF305。
此外,图3所示的AMF、UDM、UDR、NEF等网元也可以采用服务化接口进行交互。比如:AM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amf;UDM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udm;UDR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udr;NEF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nef。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元或者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上述功能可划分出一个或多个服务,进一步,还可能会出现独立于网络功能存在的服务。在本申请中,上述功能的实例、或上述功能中包括的服务的实例、或独立于网络功能存在的服务实例均可称为服务实例。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说明:
订阅-通知(subscribe-notify):
场景一:服务的消费者(service consumer)向服务的提供者(service producer)订阅一个服务,服务的提供者将该服务的结果通知给服务消费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为服务的消费者向服务的提供者订阅监控事件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在检测到该事件时,向服务的消费者通知该事件,即向服务的消费者报告该事件。
场景二:服务的消费者为另一网元向服务的提供者订阅一个服务(即服务的消费者代表另一网元向服务的提供者请求一个服务),服务的提供者将该服务的结果通知给另一网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的消费者为另一网元向服务的提供者订阅监控事件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在检测到该事件时,向另一网元通知该事件,即向另一网元报告该事件。
报告(report):服务的提供者检测到监控的事件时,向服务的消费者报告该事件。具体的,可以向服务的消费者发送该事件报告。
可以理解的是,从服务的消费者或另一网元来说,上述的事件为订阅的事件,而对服务的提供者来说,上述的事件为监控的事件,或者报告的事件,表述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事件的不同。
事件标识(Event ID(s)):一个事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事件,事件标识用于标识子事件。其中事件标识可以指示子事件的类型,例如可以是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会话释放、终端移动到感兴趣的区域之外等等。后续检测到任意一个子事件时,服务的提供者向服务的消费者或者另一网元报告该事件。
事件报告目标(the target of event reporting):用于指示事件针对的目标,即检测该目标是否发生监控事件。事件报告目标可以是一个特定终端,或者一个终端组。当事件报告目标为一个终端时,订阅的事件针对的就是该终端,即后续检测该终端发生该事件中的任意一个子事件时,服务的提供者向服务的消费者或者另一网元报告该事件。当事件报告目标为一个终端组时,订阅的事件针对的就是该终端组,即后续分别对该终端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检测,若检测到该终端组内某个终端的发生该事件中的任意一个子事件时,服务的提供者向服务的消费者或者另一网元报告该终端的该事件。
其中,事件报告目标指定一个特定终端时,事件报告目标包括一个终端的标识,该终端的标识为能够唯一指示该终端的标识,例如可以是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移动台国际ISDN号(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MSISDN)、公共订阅标识符(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ier,GP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订阅永久标识符(subscriptionpermanent identifier,SUPI)。
其中,事件报告目标指定一个终端组时,事件报告目标包括一个终端组的标识,该终端组的标识为能够唯一指示该终端组的标识,例如可以是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外部组标识(external group ID)、内部组标识(internal group ID)。
需要说明的是,在订阅的过程中,终端/终端组的标识形式有可能发生转换(例如从GPSI转换为SUPI),但可以理解的是,无论形式上发生如何的变化,只要可以标识该终端/该终端组,本申请文件后续都称之为终端的标识/终端组的标识。
事件报告信息(event reporting information):可以包括事件报告模式(eventreporting mode)和/或最大报告次数(maximum number of reports),其中,事件报告模式为报告事件的模式,例如可以是报告达到一个最大报告次数、报告达到一个最大持续时间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事件报告模式为报告达到一个最大报告次数,最大报告次数为报告所订阅的事件最大的次数。需要说明的是,事件报告信息适用于一个事件订阅(eventsubscription),即一个事件报告目标对应一个事件报告信息,例如事件报告目标为一个终端组,该终端组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对应的事件报告信息为同一个,例如,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分别对应同一个最大报告次数。事件报告信息与子事件的数目没有关系,例如针对第一终端订阅的事件包括事件1、事件2、事件3,针对第一终端订阅的事件的最大报告次数为10次,后续检测到该事件的任意一个子事件时,都报告该事件,只要该事件的报告达到10次,就不再对第一终端进行该事件的报告。
事件通知端点(event notification endpoint):用于指示事件报告发送的对象,例如向服务消费者或另一网元报告监控的事件,还用于服务消费者或另一网元将收到的事件报告与事件订阅相关联。其中,事件通知端点包括通知目标地址(a notificationtarget address)和/或通知关联标识(notification correlation ID)。
图4为现有技术中事件监控的方法,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应用功能网元向能力开放网元发送消息3,使得能力开放网元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消息3。
该消息3用于向能力开放网元订阅第三事件,包括第三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3、事件报告信息3以及应用功能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其中,第三事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事件,例如包括事件1、事件2以及事件3等,相应的,第三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可以包括事件1的标识、事件2的标识以及事件3的标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事件报告目标3可以包括一个终端的标识或者一个终端组的标识。
事件报告信息3可以包括第三事件对应的事件报告模式3以及最大报告次数3。
应用功能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以用于应用功能网元将收到的事件报告和第三事件订阅相关联,以及用于指示向应用功能网元报告事件。其中,应用功能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包括应用功能网元的通知目标地址,和/或应用功能网元的通知关联标识。
S402:能力开放网元保存第三事件订阅信息。
其中,第三事件订阅信息包括消息3中的第三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3、事件报告信息3以及应用功能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S403: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消息2,使得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能力开放网元的消息2。
该消息2用于向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第二事件,包括第二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2、事件报告信息2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其中,第二事件是根据S401中的第三事件确定的,例如可以与第三事件相同,也可以包括第三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子事件,相应的,第二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可以与第三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相同,也可以包括第三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三事件包括事件1、事件2以及事件3,第二事件可以包括事件1、事件2以及事件3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事件报告目标2是根据事件报告目标3确定的,可以与事件报告目标3相同。同样的,事件报告目标2可以包括一个终端的标识或者一个终端组的标识。若事件报告目标2包括一个终端,则第二事件针对的是该终端,若包括一个终端组的标识,则第二事件针对的是该终端组。
事件报告信息2可以包括第二事件对应的事件报告模式2以及最大报告次数2。事件报告信息2是根据事件报告信息3确定的,其中最大报告次数2的值与最大报告次数3的值相同。
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以用于能力开发网元将收到的事件报告和第二事件订阅相关联,以及用于指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事件。具体的,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以包括能力开放网元的通知目标地址,和/或能力开放网元分配的通知关联标识。
S404:数据管理网元保存第二事件订阅信息。
其中,第二事件订阅信息包括消息2中的第二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2、事件报告信息2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S405:数据管理网元判断第二事件中所包括的子事件自身无法检测时,确定为能力开放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其中,第一事件是根据S403中的第二事件确定的,包括第二事件中数据管理网元自身无法检测子事件。例如可以与第二事件相同,也可以包括第二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子事件。例如,第二事件包括事件1、事件2以及事件3,若数据管理网元判断无法检测事件1、事件2、事件3,则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事件2、事件3,即与第二事件相同;或者,若数据管理网元判断无法检测事件1,则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
S406:数据管理网元根据事件报告目标2,确定服务于该事件报告目标2的移动管理网元。
若事件报告目标2包括一个终端的标识,则数据管理网元确定服务于该终端的移动管理网元。例如,该终端为第一终端,则数据管理网元确定服务于该第一终端的第一移动管理网元。
若事件报告目标2包括一个终端组的标识,则数据管理网元确定服务于该终端组一个或多个移动管理网元。例如,该终端组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如果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服务于该第一终端,第三移动管理网元服务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则数据管理网元确定服务于该终端组的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以及第三移动管理网元。
S407:数据管理网元向S406中确定的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消息1,使得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消息1。
消息1用于订阅第一事件,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事件报告信息1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该步骤中,第一事件是根据S403中的第二事件确定的,类似描述可参考S405,相应的,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可以与第二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相同,也可以包括第二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事件报告目标1是根据事件报告目标2确定的。事件报告目标1与事件报告目标2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
情况1、事件报告目标1与事件报告目标2相同:事件报告目标2包括一个终端的标识,则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该终端的标识。对应的,数据管理网元向服务于该终端的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消息1,用于订阅针对该终端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报告目标2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则数据管理网元向服务于第一终端的移动管理网元(例如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消息1,消息1中的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情况2、事件报告目标1与事件报告目标2相同:事件报告目标2包括一个终端组的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该终端组的标识。对应的,数据管理网元可以向服务于该终端组内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移动管理网元分别发送消息1,用于订阅针对该终端组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报告目标2包括一个终端组的标识(该终端组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数据管理网元向服务第一终端的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以及服务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的第三移动管理网元分别发送一条消息1,消息1中的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该终端组的标识。
情况3、事件报告目标1根据事件报告目标2确定,与事件报告目标2不同:事件报告目标2包括一个终端组的标识,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终端组的标识确定组成员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终端组的其中一个组成员对应终端的标识。对应的,数据管理网元为该终端组内每一个终端分别下发消息1,用于订阅针对终端组内单个组成员的第一事件。例如,数据管理网元向服务第一终端的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发送一条消息1,该消息1中的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向服务于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的第三移动管理网元发送两条消息1,该两条消息1的中的事件报告目标1分别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或第三终端的标识,分别用于订阅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事件和针对第三终端的第一事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情况1和情况3中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一个终端的标识,即第一事件针对一个终端的情况,上述的情况2中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一个终端组的标识,即第一事件针对一个终端组的情况。
事件报告信息1可以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报告模式1以及最大报告次数1。事件报告信息1是根据事件报告信息2确定的,其中最大报告次数1的值与最大报告次数2的值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管理网元向服务于事件报告目标2的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的为第一事件,服务于事件报告目标2的移动管理网元保存的是第一事件订阅信息,而为进一步区分数据管理网元向不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的过程,将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一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称之为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称之为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向第三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称之为第一事件的第三订阅,可以理解的是,此区分作为示例,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为方便说明,下述以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接受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保存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信息为例。
在一个示例中,可选的,消息1还包括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其中
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可以用于数据管理网元将收到的事件报告和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相关联,以及用于指示向数据管理网元报告事件。其中,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包括数据管理网元的通知目标地址1,和/或数据管理网元分配的通知关联标识1。
S408: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保存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信息,并根据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信息,对事件报告目标1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为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分配一个订阅关联标识1(subscription correlation ID1),该订阅关联标识1用于将来修改或删除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时,关联至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
其中,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信息包括消息1中的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事件报告信息1和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选的,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信息还包括订阅关联标识1和/或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
当事件订阅针对一个终端组时,最大报告次数为该终端组每个终端的最大报告次数,即该终端组每个终端的该事件的报告次数分别不能超过最大报告次数。因此在一个示例中,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一个终端组的标识时,第一移动管理网元还将最大报告次数1分别保存在该终端组内所监控的终端的上下文中。
可选的,如果事件报告信息1包括最大报告次数1,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每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一次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将第一终端的最大报告次数1的值扣减1。当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时,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需要说明的是,最大报告次数1与第一事件包括一个还是多个子事件没有关系。例如,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和事件2,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最大报告次数为10次,若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10次,则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不再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报告。
在图4中所描述的事件监控的一般方法中,在所监控的终端(下述以第一终端为例)从服务于该终端的移动管理网元(下述以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为例)中去注册(包括显式去注册和隐式去注册),并重新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无法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图4所示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S408之后执行,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第一终端或网络发起去注册流程,第一终端从网络去注册。
具体的,第一终端向网络发送去注册请求消息,请求从网络中去注册,或者网络确定去注册第一终端(包括根据网管配置或隐式去注册定时器超时)。
S502: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删除第一终端的数据,并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消息,使得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
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其中,第一终端的数据包括订阅信息、签约数据和移动性管理上下文(MM context)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也可以理解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去注册,具体可使得数据管理网元获知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去注册,或获知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
S503: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一消息后,设置第一终端被删除(UE purged)的标志。
S504: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网络中,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注册请求,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注册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不同的移动管理网元,也可以是同一个移动管理网元,即第一终端去注册后,又重新注册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505: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使得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
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S506: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订阅第一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据管理网元仍然保存着第二事件订阅的信息,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的事件报告目标2以及第一消息中的第一终端的标识,确定第一终端的标识包括在事件报告目标2中,因此数据管理网元获知需要进行第一终端的事件监控,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事件报告信息1、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选的,还包括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或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2。
其中,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2是数据管理网元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重新分配的,用于数据管理网元将收到的事件报告和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相关联,以及用于指示向数据管理网元报告事件。其中,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2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的通知目标地址2和/或数据管理网元分配的通知关联标识2。
S507: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保存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1,并根据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1,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其中,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1包括第一请求消息中的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事件报告信息1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选的,还包括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或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2。
S508: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向能力开放网元发送第五消息,使得能力开放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用于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的标识和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需要说明的是,S507中所述的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具体报告S508中所述的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检测,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以及扣减最大报告次数直至不再报告的整个过程,下述实施例中第一事件的监控同样包括上述的步骤,不作赘述。
可选的,如果事件报告信息1包括最大报告次数1,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每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一次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将最大报告次数1的值扣减1。当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在一个示例中,若第一事件针对一个终端组,且第一终端为该终端组的成员,则第五消息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用于指示第一事件的报告所对应的终端;若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则第五消息中可以不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以关联至第一终端。
基于图5所提供的事件监控的方法,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去注册并重新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数据管理网元可以重新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从而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但是,如果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按照第一请求消息中的最大报告次数1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进行监控,因为第一终端去注册前,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已在按照最大报告次数1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进行监控,这就可能导致第一移动管理网元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报告次数,和第二移动管理网元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报告次数,两者之和超出最大报告次数1,即能力开放网元收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超出最大报告次数3(最大报告次数1与最大报告次数3的值相同,具体可参考图4的描述)。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01: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使得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
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订阅第一事件,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数据管理网元而言,第一事件是为能力开放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的事件,对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而言,第一事件是向能力开放功能报告的事件。
具体的,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最大报告次数1,具体可参考S407中的描述。
进一步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事件报告模式1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
其中,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事件报告模式1、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以及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具体可参考S407中的描述。
S602: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具体的,若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报告给能力开放网元。相应的,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将最大报告次数1扣减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已经报告的次数,获得剩余报告次数。
例如,第一事件包括多个子事件(例如事件1、事件2、事件3)时,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检测到任意一个子事件(例如事件1或事件2或事件3)时,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报告给能力开放网元。相应的,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每报告一次第一事件,将最大报告次数1的值扣减1,从而可以获得扣减报告次数后的剩余报告次数。
S603:第一终端或网络发起去注册流程,第一终端从网络去注册。
具体可参考S501中的描述。
S604: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删除第一终端的数据,并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消息,使得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
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其中,第一标识用于关联第一事件,剩余报告次数为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第一消息,也可以理解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去注册,具体可使得数据管理网元获知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去注册,或获知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标识用于关联第一事件,也可以理解为用于指示第一事件,即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一标识后,根据第一标识,将第一消息与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第二事件的订阅相关联,从而确定第一事件。
具体的,第一标识可以为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订阅关联标识1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以用于数据管理网元将第一消息与第二事件订阅相关联,且第一事件是根据第二事件确定的(详细描述可参考图4),因此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以用于关联第一事件,也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事件。上述的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可以用于数据管理网元将收到的第一消息与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相关联,因此可以用于关联第一事件,也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事件。上述的订阅关联标识1为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为第一事件的第一订阅分配的,因此可以用于关联第一事件,也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事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后续相关的流程中,第一标识的形式有可能发生转换,例如数据管理网元将收到的第一标识(如,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换为另一个形式的第一标识(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以理解的是,无论形式发生如何的变化,只要可以关联或指示第一事件,本申请文件中后续都称之为第一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图9所示的4G网络中,第一消息可以为删除终端请求(purgeUE request),在下述图10所示的5G网络中,第一消息可以为去注册请求(Nudm_UECM_deregistration request),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消息名称发生如何的变化,只要可以使得数据管理网元获知第一终端的数据在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上删除,本申请文件中都可以称之为第一消息。
S605: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后,获得剩余报告次数。
在一个示例中,数据管理网元保存剩余报告次数,例如在本地保存或者保存到数据存储网元上。
S606: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网络中,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注册请求,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注册请求。
该注册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具体可以参考步骤504。
S607: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使得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
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图9所示的4G网络中,第二消息可以为位置更新请求(update location request),在下述图10所示的5G网络中,第二消息可以为注册请求(Nudm_UECM_registration request)2,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消息名称发生如何的变化,只要可以使得数据管理网元获知第一终端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本申请文件中都可以称之为第二消息。
S608: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S609: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剩余报告次数,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获取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剩余报告次数。
S608和S609中,数据管理网元可以通过第一请求消息,既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或者,数据管理网元可以通过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通过第三消息,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
在数据管理网元通过第一请求消息和第三消息执行S608和S609的方案中,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在S607之前,也可以在S607之后。
具体的,S608和S609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
1、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时,数据管理网元在S607之后,通过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执行步骤S608和S609。
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包括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的,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2。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2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信息1’、事件报告目标1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选的,还包括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2。其中,事件报告信息1’中的最大报告次数1’,值被替换为剩余报告次数的值,为方便说明,后续仍使用“剩余报告次数”替代最大报告次数1’。
这种方式下,数据管理网元在收到第二消息前,对服务于第一终端的第一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未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消息后,确定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既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将剩余报告次数提供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
2、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数据管理网元在S607之前,执行步骤S608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S607之后,数据管理网元执行步骤S609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1。
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第三消息1包括第一标识、第一终端的标识以及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的,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3,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3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事件报告信息1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可选的,还包括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第一标识可以为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或者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
在这种方式下,数据管理网元在收到第二消息前,对已经服务于该终端组内除第一终端外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例如第四终端)的第二移动管理发送过第一请求消息,即订阅过第一事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保存了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3。数据管理网元在收到第二消息后,确定已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从而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1,将剩余报告次数提供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了第三消息后,除了对重新注册的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外,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还针对所服务的终端组内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例如第四终端,首次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且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按照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按照最大报告次数1对第四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3、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数据管理网元在S607之后,执行步骤S608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及执行步骤S609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2。
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第三消息2包括第一标识、第一终端的标识以及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的,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3。第一标识可以为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或者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
在这种方式下,数据管理网元在收到第二消息前,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该终端组的第一事件。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消息后,确定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因此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订阅第一事件,还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2,将剩余报告次数提供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
4、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数据管理网元在S607之后,通过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执行步骤S608和S609。
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包括剩余报告次数和第一终端的标识,还包括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3。
在这种方式下,数据管理网元在收到第二消息前,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该终端组的第一事件。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消息后,确定未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过第一事件,因此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订阅第一事件,还将剩余报告次数提供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图9所示的4G网络中,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为监控请求(monitoring request),在下述图10所示的5G网络中,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为订阅请求消息(Namf_EventExposure_subscribe request),进一步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为订阅请求消息。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消息名称发生如何的变化,只要可以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本申请文件中都可以称之为第一请求消息。
S610: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一事件以及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其中,若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能力开放网元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的标识和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若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了剩余报告次数,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具体的,对应于S608和S609的四种实现方式,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1、对应于S608和S609的四种实现方式中的方式1
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按照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2、对应于S606和S607的四种实现方式中的方式2和方式3
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三消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剩余报告次数与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3关联,并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确定剩余报告次数对应于第一终端,因此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按照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3、对应于S606和S607的四种实现方式中的方式4
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剩余报告次数与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3关联,并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确定剩余报告次数对应于第一终端,因此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按照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需要说明的是,方式2或3中,若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还服务于该终端组内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例如第四终端,首次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仍可以根据最大报告次数1对其他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监控的依据是最大报告次数1,即每报告一次第一事件,扣减一次第四终端上下文中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报告次数的初始值为最大报告次数)。
通过图6所示的方法,第一终端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去注册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数据管理网元。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提供该剩余报告次数,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同时,该方法能够避免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与第二移动管理网元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报告次数之和,超出最大报告次数1的情况,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对第一终端进行正确的事件监控,保证事件监控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图7-10,对上述图6中所提供的一种事件监控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具体当事件报告目标1包括一个终端(例如第一终端)的标识时,即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时,包括以下步骤:
S701: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后,获得剩余报告次数。
在一个示例中,数据管理网元本地保存剩余报告次数,或者保存到数据存储网元上。
具体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保存:
1、第二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时,数据管理网元本地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为:数据管理网元在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例如,数据管理网元在将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的最大报告次数2的值设置成剩余报告次数的值,获得更新后的第二事件订阅信息2,为方便说明各步骤之间的联系,后续仍使用“剩余报告次数”替代第二事件订阅信息2的最大报告次数2’。或者
数据管理网元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即数据管理网元不改变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的最大报告次数2的值,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2、第二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数据管理网元本地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为:数据管理网元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即数据管理网元不改变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的最大报告次数2的值,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3、第二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或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数据管理网元请求数据存储网元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为:数据管理网元向数据存储网元发送消息4,使得数据存储网元接收来自数据存储网元的消息4,消息4包括第一标识以及剩余报告次数。数据存储网元保存剩余报告次数。其中,该第一标识可以为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时,数据管理网元可以将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保存到数据存储网元,第二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在组内所有终端去注册后,数据管理网元可以将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保存到数据存储网元。
S702: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网络中,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注册请求。具体可参考S606,不作赘述。
S703: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具体可参考S607,不作赘述。
S704:数据管理网元确定需要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具体的,数据管理网元根据第一消息确定剩余报告次数对应的是第一终端,并根据第一标识,确定剩余报告次数为第一事件的剩余报告次数。数据管理网元收到第二消息后,根据第二消息中的第一终端的标识,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还存在剩余报告次数,即获知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监控还未结束,从而确定需要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在一个示例,对应于S701中的方式3,数据管理网元向数据存储网元查询第一标识以及剩余报告次数。
S705: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
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包括剩余报告次数。具体可参考S608和S609中方式1的描述,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数据管理网元采取S701中方式1保存剩余报告次数,具体为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不改变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的最大报告次数2的值,在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过程中,数据管理网元将最大报告次数1的值替换为剩余报告次数的值,获得最大报告次数1’,将该最大报告次数1’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为方便说明,后续仍使用“剩余报告次数”替代该最大报告次数1’。
S706: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一请求消息,按照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具体的,若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所检测到的第一事件。若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了剩余报告次数,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上报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其他类似描述可参考S610。
通过图7所示的方法,数据管理网元接收第二消息,获知第一终端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通过该第一请求消息,数据管理网元既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这样,后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根据第一请求消息,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同时,该方法能够避免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与第二移动管理网元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报告次数之和,超出最大报告次数1的情况,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对第一终端进行正确的事件监控,保证事件监控的准确性。
在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具体当第二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第一事件也针对该终端组时,包括以下步骤:
S801: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后,获得剩余报告次数。在一个示例中,数据管理网元保存剩余报告次数,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保存:
1、数据管理网元本地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为:数据管理网元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即数据管理网元不改变第二事件订阅信息中的最大报告次数2的值,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2、数据管理网元请求数据存储网元保存剩余报告次数,具体为:
具体为:数据管理网元向数据存储网元发送消息4,使得数据存储网元接收来自数据存储网元的消息4,消息4包括第一标识及剩余报告次数。数据存储网元保存剩余报告次数。类似描述可参考S701中的方式3。
S802: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网络中,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注册请求。具体可参考S606,不作赘述。
S803: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具体可参考S607,不作赘述。
S804:数据管理网元确定需要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提供剩余报告次数以及第一终端的标识。
具体的可参考S704中的描述,不作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对应于S801中的方式2,数据管理网元向数据存储网元查询第一标识以及剩余报告次数。
S805: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S806: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剩余报告次数以及第一终端的标识,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剩余报告次数以及第一终端的标识。
S805和S806中,数据管理网元可以通过第一请求消息,既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或者,数据管理网元可以通过第一请求消息,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又通过第三消息,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
在数据管理网元通过第一请求消息和第三消息执行S805和S806的方案中,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在S803之前,也可以在S803之后。
具体的,S805和S806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1、数据管理网元在S803之前,已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S803之后,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1。具体可参考S608和S609中方式2的描述,不作赘述。
2、数据管理网元在S803之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及第三消息2。具体可参考S608和S609中方式3的描述,不作赘述。
3、数据管理网元在S803之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具体可参考S608和S609中方式4的描述,不作赘述。
S807: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一事件以及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其中,若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能力开放网元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具体可参考S610中的描述,不作赘述。
对应于S806中的三种方式,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1、对应于S805和S806中的方式1和方式2,具体可参考S610中方式2的描述。
2、对应于S805和S806中的方式3,具体可参考S610中方式3的描述。
通过图8所示的方法,第一终端去注册并重新注册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剩余报告次数,并该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监控。同时,该方法能够避免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与第二移动管理网元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报告次数之和,超出最大报告次数1的情况,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可以对第一终端进行正确的事件监控,保证事件监控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图9-图10,对上述图6中所提供的事件监控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且图9为图6方法应用于3G或4G网络中的示意图,图10为图6方法应用于5G网络中的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后续实施例中所描述的MME网元、AMF网元、HSS网元、UDM网元、SCEF网元、NEF网元、SCS网元以及AS网元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即本申请后续所描述的MME网元、AMF网元均可替换为移动管理网元104/105,HSS网元、UDM网元均可替换为数据管理网元106,SCEF网元、NEF网元均可替换为能力开放网元107,SCS网元、AS网元均可替换为应用功能网元108,UDR网元可替换为数据存储网元109,且MME网元简称为MME,AMF网元简称为AMF,HSS网元简称为HSS,UDM网元简称为UDM,SCEF网元简称为SCEF,NEF网元简称为NEF,SCS网元简称为SCS,AS网元简称为AS,UDR网元简称为UDR。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事件监控方法,具体应用于3G或4G网络,包括以下步骤:
S901:第一MME/SGSN删除第一终端的数据,并向HSS发送删除终端请求(purge UErequest),使得HSS接收来自第一MME/SGSN的删除终端请求。删除终端请求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已经从第一MME/SGSN中删除,该删除终端请求包括剩余报告次数、SCEF ID以及SCEF reference ID。
需要说明的是,SCEF ID和/或SCEF Reference ID对应于步骤604中的第一标识,具体可以是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S902:HSS收到来自第一MME/SGSN的删除终端请求后,获取剩余报告次数。
具体可参考S701中的方式1和方式2,不作赘述。
S903: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网络中,向第二MME/SGSN发送注册请求,使得第MME/SGSN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S904:第二MME/SGSN向HSS发送位置更新请求(update location request),使得HSS接收来自第二MME/SGSN的位置更新请求。该位置更新请求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二MME/SGSN注册。其中,该位置更新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S905:HSS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SCEF ID、SCEF Reference ID以及剩余报告次数,确定需要向第二MME/SGSN订阅第一事件。
具体的可参考S704中的描述,不作赘述。
S906:HSS向第二MME/SGSN发送监控请求(monitoring request),使得第二MME/SGSN接收来自HSS的监控请求。
该监控请求用于向第二MME/SGSN订阅第一事件,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SCEF ID以及SCEF reference ID,还包括事件报告信息1’。其中,事件报告信息1’中的最大报告次数1’,值被替换为剩余报告次数的值。
S907:第二MME/SGSN根据监控请求,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具体的,若检测到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第二MME/SGSN向SCEF发送监控指示(monitor indication message),该监控指示用于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的标识、SCEF reference ID。若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了剩余报告次数,则第二MME/SGSN删除第一事件的第二订阅信息。
通过图9所示的方法,第一终端从第一MME/SGSN去注册后,第一MME/SGSN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HSS。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第二MME/SGSN后,HSS向第二MME/SGSN提供该剩余报告次数,使得第二MME/SGSN可以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事件监控方法,具体应用于5G网络,包括以下步骤:
S1001:第一AMF删除第一终端的数据,并向UDM发送去注册请求(Nudm_UECM_deregistration request),使得UDM接收来自第一AMF的去注册请求。去注册请求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已经从第一AMF中删除,包括剩余报告次数以及第一标识。
具体的,第一标识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UDM事件通知端点1(对应于S701中的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1)、NEF事件通知端点(对应于S701中的能力开放事件通知端点)、AMF订阅关联标识(对应于S701中的订阅关联标识1)。
S1002:UDM接收来自第一AMF的去注册请求后,UDM获取剩余报告次数。
在一个示例中,UDM本地保存剩余报告次数,或者保存到UDR上。具体可参考S701中的三种方式。方式3中,UDM向UDR发送更新数据请求(Nudr_DM_update request),使得UDR接收来自UDM的更新数据请求,更新数据请求包括NEF事件通知端点以及剩余报告次数。UDR保存剩余报告次数。
S1003: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网络中,向第二AMF发送注册请求1,使得第二A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注册请求1。该注册请求1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S1004,第二AMF向UDM发送注册请求(Nudm_UECM_registration request)2,使得UDM接收来自第二AMF的注册请求2。其中,该注册请求2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S1005:UDM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第一标识以及剩余报告次数,确定需要向第二AMF提供剩余报告次数以及第一终端的标识。
具体的可参考S704中的描述,不作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对应于S1002中的方式3,数据管理网元向UDR发送查询请求(Nudr_DM_query request),用于查询NEF通知端点以及剩余报告次数。
S1006:UDM向第二AMF订阅第一事件。
S1007:UDM向第二AMF发送剩余报告次数以及第一终端的标识,使得第二AMF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剩余报告次数以及第一终端的标识。
S1006和S1007中,UDM可以通过订阅请求消息(Namf_EventExposure_subscriberequest),既向第二AMF订阅第一事件,又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AMF。或者,数据管理网元可以通过订阅请求消息,向第二AMF订阅第一事件,又通过第三消息,将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第二AMF。
在UDM通过订阅请求消息和第三消息执行S1006和S1007的方案中,向第二AMF发送订阅请求消息可以在S1004之前,也可以在S1004之后。
具体的,S1006和S1007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
1、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UDM在S1004之后,向第二AMF发送订阅请求消息。
具体可参考S608和S609中的方式1,不作赘述。其中的数据管理网元事件通知端点2在本步骤中,可为UDM事件通知端点2。
2、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UDM在S1004前,已向第二AMF发送订阅请求消息,S1004之后,UDM向第二AMF发送第三消息1。
具体可参考S608和S609中的方式2,不作赘述。
3、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UDM在S1004之后,向第二AMF发送订阅请求消息以及第三消息2。
具体可参考S608和S609中的方式3,不作赘述。
4、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UDM在S1004之后,向第二AMF发送订阅请求消息。
具体可参考S608和S609中的方式4,不作赘述。
S1008:第二AMF根据第一事件以及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其中,若检测到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第二AMF向NEF发送事件通知请求(Namf_EventExposure_notify request),该监控指示用于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的标识、NEF事件通知端点。若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了剩余报告次数,则第二AMF不再上报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具体的,对应于S1006和S1007的四种实现方式,第二AMF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1、对应于S1006和S1007的四种实现方式中的方式1
具体可参考S610中的方式1,不作赘述。
2、对应于S1006和S1007的四种实现方式中的方式2和3
具体可参考S610中的方式2,不作赘述。
3、对应于S1006和S1007的四种实现方式中的方式4
具体可参考S610中的方式3,不作赘述。
通过图10所示的方法,第一终端从第一AMF去注册后,第一AMF将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发送给UDM。第一终端重新注册到第二AMF后,UDM向第二AMF提供该剩余报告次数,使得第二AMF可以按照剩余报告次数继续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
在图5所示的场景中,存在能力开放网元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和第二移动管理网元,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超出最大报告次数3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图5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如图1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01: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使得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能力开放网元的第三请求消息。
该第三请求消息用于向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第二事件,包括第二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2、事件报告信息2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事件报告信息2包括最大报告次数2。具体可参考S403中的描述,不作赘述。
S1102: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一终端所在的第一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具体可参考S407中的描述。
S1103:第一终端从网络去注册,重新注册到网络中,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注册请求。具体可参考S501-S504中的描述。
S1104: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使得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
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具体可参考S505中的描述。
S1105: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四请求消息。该第四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
第四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事件对应的事件标识、事件报告目标1、事件报告信息1以及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事件报告信息1包括最大报告次数1,其中,最大报告次数1的值与最大报告次数3的值相同,具体可参考S407中的描述,不作赘述。
S1106: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最大报告次数1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终端的监控。
具体的,若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能力开放网元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第五消息包括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以及事件1的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则第五消息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S1107:能力开放网元接收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五消息后,判断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
具体的,能力开放网元根据第五消息中的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获知第一事件与第二事件订阅关联,进而获知第一事件与第二事件关联,从而判断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是否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图9所示的4G网络中,第五消息可以为监控指示,在下述图10所示的5G网络中,第五消息可以为事件通知请求。
S1108:能力开放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以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能力开放网元的第一指示。
该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或者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删除第一事件订阅信息。
具体的,当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时,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或删除第一事件订阅的信息。
当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在一个示例中,能力开放网元通过第五消息的响应消息,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
在一个示例中,能力开放网元还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的原因值,例如,达到最大报告次数3的原因值可取值为0,超过最大报告次数的原因值可取值为1。
S1109: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收到第一指示后,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具体的,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第一指示,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或者删除第一事件订阅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若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上服务于该终端组内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的第一事件的监控,则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按照最大报告次数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上的终端组内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其中,该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为首次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的终端。。
通过上述示例,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收到第一指示后,不会对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上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的第一事件的监控产生影响。
下述S1110-S1112,为可选的步骤
S1110:当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且该终端组内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都达到最大报告次数,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删除第二事件订阅信息的请求,使得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能力开放网元的删除第二事件订阅信息的请求。
其中,该删除第二事件订阅信息的请求包括能力开放网元事件通知端点。
S1111:数据管理网元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删除第一事件订阅信息的请求,以使得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删除第一事件订阅信息的请求。
S1112: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删除第一事件订阅信息。
通过图11所示的方法,能力开放网元判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已经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进而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指示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从而避免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执行超过最大报告次数的事件监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图12-图13,对上述图11中的事件监控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且图12为图11方法应用于3G或4G网络中的示意图,图13为图11方法应用于5G网络中的示意图。
在图1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事件监控方法,具体应用于3G或4G网络,包括以下步骤:
S1201-S1205:参考S1101-S1105,不作赘述
S1206:第二MME/SGSN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时,第二MME/SGSN向SCEF发送监控指示,使得SCEF接收来自第二MME/SGSN的监控指示。该监控指示用于向SCEF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的标识以及SCEF reference ID。
S1207:SCEF判断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
具体的,SCEF根据监控指示中的SCEF reference ID,获知第一事件与第二事件关联,从而判断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是否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
S1208:SCEF向第二MME/SGSN发送第一指示,使得第二MME/SGSN接收来自SCEF的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用于指示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MME/SGSN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或者指示第二MME/SGSN删除第一事件订阅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SCEF通过监控指示响应消息(monitoring indication responsemessage),向第二MME/SGSN发送第一指示。
其中,监控指示响应消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的原因值,例如达到最大报告次数3的原因值可取值为0,超过最大报告次数的原因值可取值为1。
S1209:第二MME/SGSN接收第一指示后,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通过图12所示的方法,SCEF判断第二MME/SGSN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已经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进而向第二MME/SGSN发送第一指示,指示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从而避免第二MME/SGSN执行超过最大报告次数的事件监控。
在图1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事件监控方法,具体应用于5G网络,包括以下步骤:
S1301-S1305:参考S1101-S1105,不作赘述
S1306:第二AMF检测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例如事件1)时,第二AMF向NEF发送事件通知请求,使得NEF接收来自第二AMF的事件通知请求。该事件通知请求用于向NEF报告第一事件,包括事件1的标识和NEF事件通知端点。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事件针对的是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则事件通知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
S1307:NEF判断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
具体的,NEF根据事件通知请求中的NEF事件通知端点,获知第一事件与第二事件关联,从而判断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是否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
S1308:NEF向第二AMF发送第一指示,使得第二AMF接收来自NEF的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用于指示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AMF停止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或者指示第二AMF删除第一事件订阅信息。具体可参考S1108中的描述,不作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NEF通过事件通知响应消息(Namf_EventExposure_notifyresponse),向第二AMF发送第一指示。其中,事件通知响应消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的原因值,例如,达到最大报告次数3的原因值可取值为0,超过最大报告次数的原因值可取值为1。
S1309:第二AMF收到第一指示后,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事件针对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具体可参考S1109中的描述,不作赘述。
通过图13所示的方法,NEF判断第二AMF针对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已经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3,进而向第二AMF发送第一指示,指示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从而避免第二AMF执行超过最大报告次数的事件监控。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据管理网元、移动管理网元、能力开放网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超过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数据管理网元、移动管理网元、能力开放网元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上述网元或功能可以通过图14的通信设备实现。如图14所示,该通信设备1400可以为数据管理网元、移动管理网元、能力开放网元。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模块1401、发送模块1402和接收模块1403,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1404。其中,发送模块1402和接收模块1403可以为同一个模块,例如通信模块。
处理模块1401用于对上述网元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支持上述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及步骤。发送模块1402用于支持上述网元向其他网络实体发送信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网元向其他网络实体发送信息的步骤。接收模块1403用于支持上述网元接收其他网络实体发送的信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网元接收其他网络实体发送的信息的步骤。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上述网元的数据和代码。
通信装置1400可以为数据管理网元,图14a示出了一种数据管理网元1410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管理网元包括处理模块1411、发送模块1412和接收模块1413,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1414。
接收模块1413,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其中,第一标识用于关联第一事件,剩余报告次数为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4。
接收模块1413,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7。
处理模块1411,用于通过发送模块1412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以及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剩余报告次数。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8和S609。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网元可用于上述事件监控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该数据管理网元还可以用于执行图5、6、7、8、9、10或11中相应的步骤,具体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例如:
接收模块1413,可以用于执行S502、S505、S703、S803、S901、S904、S1001、S1004、S1101、S1107,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处理模块1411,可以用于执行S503、S605、S701、S704、S801、S804、S805、S902、S905、S1002、S1005、S1006,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发送模块1412,可以用于执行S506、S601、S609、S705、S806、S906、S1007、S1102,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图14b示出了一种移动管理网元1420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管理网元包括处理模块1421、发送模块1422和接收模块1423,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1424。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管理网元142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操作,具体为:
接收模块1423,用于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订阅第一事件,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1。
处理模块1421,用于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2。
处理模块1421,用于删除第一终端的数据。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4。
发送模块1422,用于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其中,第一标识用于关联第一事件,剩余报告次数为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4。
进一步地,该移动管理网元还可以用于执行图5、6、9、10、11中相应的步骤,具体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例如:
接收模块1423,可以用于执行S1102,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处理模块1421,可以用于执行S502、S901、S1001,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发送模块1422,可以用于执行S502、S901、S1001,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管理网元142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操作,具体为:
发送模块1422,用于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7。
处理模块1421,用于通过接收模块1423获知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8。
处理模块1421,以及用于通过接收模块1423获取剩余报告次数,其中,剩余报告次数为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09。
处理模块1421,还用于根据第一事件以及剩余报告次数,对第一终端进行第一事件的监控。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S610。
进一步地,该移动管理网元还可以执行图5、6、7、8、9、10、11、12或13中相应的步骤,具体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例如:
发送模块1422,可以用于执行S505、S508、S607、S703、S803、S904、S907、S1004、S1008、S1104、S1106、S1206、S1306,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处理模块1421,可以用于执行S507、S508、S706、S807、S907、S1008、S1106、S1109、S1112、S1209、S1309,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接收模块1423,可以用于执行S504、S506、S606、S702、S705、S802、S806、S903、S906、S1003、S1007、S1103、S1105、S1108、S1111、S1208、S1308,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为能力开放网元,图14c示出了一种能力开放网元1430的结构示意图,该能力开放网元包括处理模块1431、发送模块1432和接收模块1433,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1434。
接收模块1433,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第一事件与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的第二事件关联,具体可参考图11中的S1106。
处理模块1431,用于判断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具体可参考图11中的S1107。
发送模块1432,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具体可参考图11中的S1108。
进一步地,该能力开放网元还可以执行图5、6、9、10、11、12或13中相应的步骤,具体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例如
接收模块1433,可以用于执行S508、S610、S907、S1008、S1106、S1206、S1306,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处理模块1431,可以用于执行S1107、S1207、S1307,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发送模块1432,可以用于执行S1101、S1108、S1110、S1208、S1308,具体可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
当上述的处理单元1401、1411、1421、143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发送单元1402、1412、1422、1432和接收单元1403、1413、1423、143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1404、1414、1424、1434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据管理网元、移动管理网元、能力开放网元可以为图15所示的结构。
参阅图15所示,该通信设备1500包括:处理器1501、收发器1502,可选的,可以包括存储器1503以及总线1504。处理器1501、收发器1502以及存储器1503通过总线1504连接。其中,处理器1501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所描述的各个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总线15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联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1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01、接口电路1602,处理器1601和接口电路1602相连。
处理器1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接口电路1602可以完成数据、指令或者信息的发送或者接收,处理器1601可以利用接口电路1602接收的数据、指令或者其它信息,进行加工,可以将加工完成信息通过接口电路1602发送出去。
可选的,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1603,存储器16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6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可选的,存储器1603存储了可执行软软件模块或者数据结构,处理器1603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可选的,芯片系统可以使用在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据管理网元、移动管理网元、能力开放网元中。可选的,接口电路1602用于执行图5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数据管理网元、移动管理网元、能力开放网元的接收和发送的步骤。处理器1601用于执行图5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管理网元、移动管理网元、能力开放网元处理的步骤。存储器1603用于存储图5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管理网元、移动管理网元、能力开放网元的数据和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用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得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第一事件,其中,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数据管理网元为能力开放网元订阅的事件,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时,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二消息后,确定未向所述第二移动数据管理网元订阅过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一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数据存储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用于请求保存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二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向所述数据存储网元查询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存储网元的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7.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订阅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
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
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删除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
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所述第一事件,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最大报告次数,
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则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将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报告给所述能力开放网元;
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消息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将所述最大报告次数扣减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已经报告的次数,获得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9.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
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获取剩余报告次数,其中,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
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事件以及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事件以及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则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向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则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向所述能力开放网元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获取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
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和获取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所述第一事件。
14.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力开放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与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的第二事件关联;
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15.一种数据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第一事件,其中,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数据管理网元为能力开放网元订阅的事件,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注册;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以及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时,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以及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以及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以及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二消息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未向所述第二移动数据管理网元订阅过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以及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19.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一消息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数据存储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用于请求保存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所述第二消息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向所述数据存储网元查询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数据存储网元的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21.一种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订阅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删除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从所述移动管理网元中删除,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剩余报告次数,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关联所述第一事件,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最大报告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报告给所述能力开放网元;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最大报告次数扣减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已经报告的次数,获得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23.一种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数据管理网元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注册;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向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的事件;以及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获取剩余报告次数,其中,所述剩余报告次数为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对应的剩余报告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事件以及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事件以及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事件的监控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则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则所述处理模块不再用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能力开放网元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以及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获取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27.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针对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终端组时,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获知所述数据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以及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获取所述剩余报告次数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订阅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数据管理网元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剩余报告次数、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事件。
28.一种能力开放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接收模块以及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网元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向所述能力开放网元报告第一终端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与所述能力开放网元向数据管理网元订阅的第二事件关联;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报告次数达到或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管理网元不再报告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事件。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事件监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网元、权利要求21至2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权利要求23至2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CN201811613584.4A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1385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3584.4A CN111385785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9/128956 WO2020135653A1 (zh) 2018-12-27 2019-12-27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3584.4A CN111385785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5785A true CN111385785A (zh) 2020-07-07
CN111385785B CN111385785B (zh) 2021-09-14

Family

ID=71126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3584.4A Active CN111385785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5785B (zh)
WO (1) WO20201356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407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WO2023071316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能力开放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701A (zh) * 2006-03-23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为移动电路域用户提供注册和呼叫接续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345748A (zh) * 2007-07-13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用户状态通知应用服务器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498526A1 (en) * 2009-11-06 2012-09-1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2582171A1 (en) * 2010-06-13 2013-04-17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processing
CN107431711A (zh) * 2015-01-30 2017-12-01 黑莓有限公司 Ims服务的接入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4008B2 (en) * 2006-12-22 2010-08-10 Cellco Partnership MDN-less SMS messaging (network solution) for wireless M2M application
CN102238517B (zh) * 2010-04-26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类通信事件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84824B (zh) * 2012-09-13 2017-09-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上报的方法及系统
CN112135322B (zh) * 2016-04-26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701A (zh) * 2006-03-23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为移动电路域用户提供注册和呼叫接续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345748A (zh) * 2007-07-13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用户状态通知应用服务器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498526A1 (en) * 2009-11-06 2012-09-1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2582171A1 (en) * 2010-06-13 2013-04-17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processing
CN107431711A (zh) * 2015-01-30 2017-12-01 黑莓有限公司 Ims服务的接入控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Subscription status notification for Event Exposure service", 《3GPP TSG-SA WG2 MEETING #127 S2-183998》 *
NOKIA等: "Pseudo-CR on clause 5 clean up", 《3GPP TSG CT4 MEETING #84 C4-18312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407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WO2023071316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能力开放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35653A1 (zh) 2020-07-02
CN111385785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7421B (zh) 一种订阅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EP3883295B1 (en)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402253B1 (en) Core network control plane devic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388608B2 (en) Soft service migration between spectrum access system (SAS) providers for citizens broadband radio service (CBRS) networks
US1153366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79946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monitoring event
EP417110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186414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r equipment (UE) registration
CN111385785B (zh) 一种事件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681182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tate of terminal device
CN112470499B (zh) 用于更新用户设备ue的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AU2020246484B2 (en) Termin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403215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GB2622804A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713564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0253948A1 (en)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selection policy with limited assistanc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a user equipment
CN11749991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