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2951B -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2951B
CN111382951B CN202010197681.0A CN202010197681A CN111382951B CN 111382951 B CN111382951 B CN 111382951B CN 202010197681 A CN202010197681 A CN 202010197681A CN 111382951 B CN111382951 B CN 111382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ed
year
area
concentration
air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76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2951A (zh
Inventor
张亚丽
史淑娟
王志颂
蔚霖
郑瑶
马双良
邢昱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01976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2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2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2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2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2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通过量化影响空气质量的各因素的影响,确定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得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再将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细化到各季度、各月,可有效、合理制定出各地考核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并且本发明还在公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能够涵盖“公平性”、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克服了现行分配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为辅,未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直接联系,无法说明其分配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弊端。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 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完成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任务,需要将考核期内上级下达的区域 (省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合理分配到辖区内不同地域和时期,制定各地 考核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率, 制定考核细则和环境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区域经济发展、市政建设和日常 生活等影响很大。因此,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的合理与否尤为关键。
环境管理部门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时,基本都是参考各地的空气 质量现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和区域位置等因素,进行以定 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大致分配。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 对空气质量改善产生直接的效果,但是未与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建立直接 联系,无法说明其分配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而且,这种方法主观性过强, 对分配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要求极高。在实际管理时,由于理论依据不 足,主观性较强,在牵涉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时容易引发矛盾,存在较 多诟病。
在环境管理目标分配中,也曾推行过较为简单的方法,即基于“公平”视角 的等比例法和贡献率法。
1.等比例分配法,是在承认排污现状的基础上,一刀切的、简单易行的 分配方法。即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浓度目标与现状浓度对比,确定浓度削减比 例,要求各地方(污染源)按照相同百分率进行削减。因其原理简单、操作方 便,广泛适用于污染物总量分配。我国“九五”和“十五”期间,环保总局基本都 是按照等比例法分配各省SO2排放总量。但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同, 污染状况和大气环境容量差异,城市职能和性质不同,让其承担相同的减排义 务,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些经济技术发达、对污染企业管理水平高,或 者排污少的城市,要与一些不发达城市或拥有污染型企业较多的城市,等比例 削减污染物,显然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2.贡献率分配法,是考虑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按各个 地方(污染源)对总量控制区域内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来削减污染负荷。即 环境影响大的污染源多削减,反之少削减,体现了“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环 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谁污染,谁治理)。对排 污者来说,这是一种公平的分配原则,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和开展 竞争。这种分配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每个城市平等共享大气环境容量资源, 同时也平等承担超过其允许负荷量的责任的公平性。但是这种分配方法,并不 涉及经济发展水平、污染防治技术和治理费用等因素,所以在总体效益上不一 定合理。
此外,还有基于其它视角的分配方法,比如①基于效率视角,分析以“节 能与减霾”为目标,测算减排的环境效率和成本;②基于“经济”视角,如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③基于“环境质量”的视角,比如考虑历 史排放趋势、大气环境容量等。分配技术则包括层次分析法、基尼系数法、专 家咨询法等。
等比例法和贡献率法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污染控制的公平原则,但由于 未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过于简单,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失去 优势。基于效率、经济或者环境质量等因素的分配方法,均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目前,对于空气质量改 善目标分配,仍缺乏一套较为系统、有效的量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能够充分考 虑影响空气质量目标分配的因素,使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得更加科学合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的基准年;
根据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与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 污染物年均浓度,获得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
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和所述污染物浓度 削减调整系数,获得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年均值;
根据所述基准年,获得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 和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
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基准 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个待 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 气质量均值浓度;
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基准年的待 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 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 值浓度。
可选的,所述确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的基准年,具体包括:
获得每个待选年待分配区域的月均浓度值和所有待选年待分配区域的月 均浓度值;
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31
获得每个所述待选年的中值误差;
根据每个所述待选年的中值误差,获得中值误差的最小值;
将所述中值误差的最小值对应的年份作为所述基准年;
其中,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32
为中值误差,p为每个待选年的观测数据的总数,yq为每个待 选年的第q个观测值,y′q为每个待选年的第q个观测平均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与考核年待 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获得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 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年的观测数据,获取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年均浓度;
根据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和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 污染物年均浓度,利用公式R=(Co-Ct)/Co,获得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 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
其中,R为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Co为所述基 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Ct为所述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 均浓度。
可选的,所述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具体包括:
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所述指标体系包括目 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相关性;所述相关性包括正和负;
根据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值,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41
获得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根据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值,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42
获得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所述指标层的每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 负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所述指标层的每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43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44
获得所述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ai
其中,x′ij为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45
为所述指标层 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值,xmin为所述指标层中指标的最小值,xmax为所述指 标层中指标的最大值,x″ij为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46
为 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值,ai为所述考核年第i个待分配地区的污 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Xij为指标层中第i个待分配地区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 化值,当第j个指标的相关性为正时,Xij为x′ij;当第j个指标的相关性为负时,Xij为x″ij;Wj为所述指标层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m为指标的总数,i为待分配 地区,n为待分配地区的总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和所述 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获得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 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和所述污染物浓度 削减调整系数,利用公式Cti=Coi×(1-(R×ai)),获得所述考核年待分配区域 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标年均值;
根据所述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标 年均值,利用公式C′ti=βCti,获得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 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
其中,Cti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 标年均值,Coi为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R 为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ai为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 C′ti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β为判 别系数,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51
Ct为所述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n为待分配地区的总数,i为待分配地区,t为考核年,o为基准年。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 和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 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 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基准 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个待 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利用公式Ctis=Cois×(C′ti/Coi),获得 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其中,Ctis为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Cois为基 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C′ti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 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Coi为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 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 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 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 空气质量均值浓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基准年的待 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 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利用公式Ctim=Coim×(C′ti/Coi),获得所述考 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其中,Ctim为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Coim为基 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C′ti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 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Coi为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 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首先确定空气质量 改善目标分配的基准年,根据基准年获得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 削减率,通过量化影响空气质量目标分配的各因素的影响,确定污染物浓度削 减调整系数,得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再将考 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细化到各季度、各月,可有效、 合理制定出各地考核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以此确定各地污染物总量控制 减排率。
本发明在公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能够涵盖“公平性”、社会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克服了现行分配方法 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为辅,未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全面直接联系, 无法说明其分配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能够充分考 虑影响空气质量目标分配的因素,使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得更加科学合理。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 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 图1所示,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包括:
S101,确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的基准年,具体包括:
获得近年来每个待选年待分配区域的月均浓度值和所有待选年待分配区 域的月均浓度值。
每个待选年数据资料齐全,无重大极端气候发生。
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71
获得每个待选年的中值误差。
根据每个待选年的中值误差,获得中值误差的最小值。
将中值误差的最小值对应的年份作为基准年。
其中,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72
为中值误差(累积频率为50%的误差值),p为每个待选年的观 测数据的总数,这里为12,yq为每个待选年的第q个观测值,y′q为每个待选 年的第q个观测平均值。
观测数据包括区域历史空气质量和气象等观测数据。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为了实现区域 空气质量达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使空气质量改善所需达到的目标浓度。空 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的基准年是指依据所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气象资料等数 据的可获得性、数据质量和代表性等因素分析,选择数据相对完整、空气质量 状况和气象条件等具有较好代表性的1个日历年作为分配基准年。对应于图2 所示的基础数据资料收集:空气质量、环境管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生态 环境等;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确定目标分配基准年。
S102,根据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与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 污染物年均浓度,获得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具体包括:
根据基准年的观测数据,获取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年均浓度。
根据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和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污染 物年均浓度,利用公式Ra=(Co-Ct)/Co,获得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 平均削减率;
其中,Ra为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Co为基准年的待 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Ct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考核年是指由上级部门确定的一定时期内,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 和存在问题进行考核的年度。
S103,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具体包括:
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 准则层、指标层和相关性。相关性包括正和负。
将区域作为整体,辖区内的地市等行政区划单元作为要分配的对象,确定 各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浓度调整削减系数,需统筹考虑以下因素:
①环境污染贡献因素。大气污染物超量排放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诱因, 排放量越多,污染物浓度越超标,环境现状越差,则应该承担更多的削减责任。
②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在现有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关系中,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提高、能源消耗量大和工业比重高,通常会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应 承担更多的削减责任。
③生态环境建设因素。空气质量越好、污染治理水平越高,需要花费污染 处理的边际成本越高,应该少削减。生态功能重要性越高,生态服务功能越重 要,环境约束目标要求越高,应该加大削减。
因此,选取大气污染超标率、工业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 物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GDP 占比、二级以上大气环境质量天数的比例、工业大气污染物去除率和生态服务 功能重要性指数等11个指标来反映上述分配因素的影响,如表1所示。对应 于图2所示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指标体系的构建。
表1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091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101
上述数据主要从国家和各省(市)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站、《环境质量公 报》、《统计年鉴》和相关政府报告中选取。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 功能区划暂行规程》(2002)和其它参考文献,生态服务系统重要性包括1级 不重要、2级略重要、3级较重要、4级重要、5级很重要五类。各地生态服务 系统重要性指数,可以通过计算各个生态功能区重要程度与其所占各地总面积 比例成绩的累加值而得。各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重要性指数可以查阅各地环保 部门正式下发的《生态功能区划》。
由于表1中各项指标的量纲不一致,在计算综合指标前,先将指标数据标 准化。对于正向和负向指标,极差法标准化处理采用不同的算法。为避免赋值 无意义,对标准化后的值为0的数据采取加0.001的方法进行处理。
根据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值(指标数据越大越好),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111
获得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根据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值(指标数据越小越好),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112
获得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层的每个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在0~1之间,权重之和为1。 根据参考文献(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2014.1,电子工业出版社), AHP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其一 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和确定组合权重6个步骤。
根据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 的标准化值和指标层的每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113
获得污 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ai
其中,x′ij为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114
为所述指标层中相 关性为正的指标的值,xmin为指标层中指标的最小值,xmax为指标层中指标的 最大值,x″ij为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115
为所述指标层中相关 性为负的指标的值,ai为考核年第i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Xij为指标层中第i个待分配地区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当第j个指标的相 关性为正时,Xij为x′ij。当第j个指标的相关性为负时,Xij为x″ij。Wj为指标层 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m为指标的总数,i为待分配地区,n为待分配地区的 总数。
S104,根据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和污染物浓度削减 调整系数,获得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 值,具体包括:
根据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和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 系数,利用公式Cti=Coi×(1-(R×ai)),获得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 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标年均值。
根据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标年均 值,利用公式C′ti=βCti,获得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 改善目标年均值。
根据我国空气质量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在考核时各区域空气质量为各地空 气浓度的算术平均值。Cti的计算过程考虑到了公平性和综合效益,但由于计 算过程数字保留小数位数不同等影响,初步分配后的改善浓度均值可能会与上 级部门下达的浓度均值略有偏差,因此需要引入一个判别系数β,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121
Figure BDA0002418205180000122
若β=1,说明各地分配结果均值恰好与考核年上级下达的总 目标值一致,结果不需修正;若β>1,说明分配浓度结果均值低于总目标浓度, 环保要求较高,则应整体上调;若β<1,说明分配浓度均值高于总目标浓度, 环保要求较低,则应整体调低。
根据考核目标趋势总体下降管理要求,分配的年均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浓度 原则上不应高于历史浓度,尤其是近三年数值浓度均值。如果有此种情况出现, 将该地考核年目标值调整为近三年浓度均值或最低浓度,更利于改善区域空气 质量。
其中,Cti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 标年均值,Coi为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R 为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ai为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C′ti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Ct为考 核年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n为待分配地区的总数,i为待分配地区, t为考核年,o为基准年。
S105,根据基准年,获得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 度和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
S106,根据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和基准年的 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 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 值浓度,具体包括:
根据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所述基准年的待 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利用公式Ctis=Cois×(C′ti/Coi),获得考核年各个 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其中,Ctis为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Cois为基 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C′ti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 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Coi为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 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S107,根据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和基准年的待分配 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 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具体包括:
根据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 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 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利用公式Ctim=Coim×(C′ti/Coi),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 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其中,Ctim为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Coim为基 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C′ti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 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Coi为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 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考核年各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可以以此为基础, 测算确定各地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率、制定大气污染控制考核细则、实施日常 监督管理和量化落实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人的环境责任。
本发明将长期以来以定性为主、争议较大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进行量 化和程序化。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面广,简单明了,数据易获取;指标权重确 定法简单易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计算过程简单清晰,易于应用推广。体现 了本发明的定量性。
本发明的考核目标分配过程统筹兼顾了公平原则和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 效益的统一,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同步规划、同 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理论上更加科学合理。体现了本发明 的全面性。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过程中的多种影响因素,体现了 系统工程的优化理论和原则,有利于制定出实现整个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 标的最佳实施方案。体现了本发明的先进性。
经过前期检验,该发明既符合公平准则,兼顾综合效益,又考虑了地区差 异,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体现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 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 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 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 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

1.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配的基准年,具体包括:
获得每个待选年待分配区域的月均浓度值和所有待选年待分配区域的月均浓度值;
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获得每个所述待选年的中值误差;
根据每个所述待选年的中值误差,获得中值误差的最小值;
将所述中值误差的最小值对应的年份作为所述基准年;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为中值误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为每个待选年的观测数据的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为每个待选年的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个观测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为每个待选年的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个观测平均值;
根据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与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获得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年的观测数据,获取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年均浓度;
根据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和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获得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为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为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为所述考核年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具体包括:
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相关性,准则层包括:环境污染贡献、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层包括:大气污染超标率、工业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GDP占比、二级以上大气环境质量天数的比例、工业大气污染物去除率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指数;
根据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和所述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获得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分配区域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的平均削减率和所述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获得所述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标年均值;
根据所述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标年均值,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获得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初始目标年均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为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为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为考核年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为判别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为待分配地区的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为待分配地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为考核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为基准年;
根据所述基准年,获得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和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
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将区域作为整体,辖区内的地市行政区划单元作为要分配的对象,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各个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获得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为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为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季度的空气质量浓度;
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获得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和所述基准年的待分配区域中各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年均浓度,结合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年均值,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获得所述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为考核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均值浓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为基准年各个待分配地区各月的空气质量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具体包括:
获取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所述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相关性;所述相关性包括正和负;
根据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值,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获得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根据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值,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获得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所述指标层的每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所述指标层的每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获得所述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为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为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正的指标的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为所述指标层中指标的最小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为所述指标层中指标的最大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为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为所述指标层中相关性为负的指标的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1
为所述考核年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个待分配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削减调整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3
为指标层中第
Figure 442394DEST_PATH_IMAGE042
个待分配地区的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个指标的标准化值,当第
Figure 156273DEST_PATH_IMAGE044
个指标的相关性为正时,
Figure 263906DEST_PATH_IMAGE04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当第
Figure 455853DEST_PATH_IMAGE044
个指标的相关性为负时,
Figure 863700DEST_PATH_IMAGE043
Figure 889425DEST_PATH_IMAGE03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为所述指标层中第
Figure 77830DEST_PATH_IMAGE044
个指标的权重,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7
为指标的总数,
Figure 73468DEST_PATH_IMAGE042
为待分配地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为待分配地区的总数。
CN202010197681.0A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 Active CN111382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7681.0A CN111382951B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7681.0A CN111382951B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2951A CN111382951A (zh) 2020-07-07
CN111382951B true CN111382951B (zh) 2021-08-10

Family

ID=7122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7681.0A Active CN111382951B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29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2176B (zh) * 2020-07-08 2024-05-14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一种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882205A (zh) * 2020-07-24 2020-11-03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质量达标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85295B (zh) * 2020-09-21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一种大气污染多情景控制效果快速预测评估方法
CN112528093A (zh) * 2020-12-07 2021-03-19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目标损益值的环境空气质量调控方法
CN113011642A (zh) * 2021-03-09 2021-06-22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一种预测城市二氧化碳总量的方法
CN113420454B (zh) * 2021-07-02 2023-07-07 北京清创美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气污染物达标约束的环境容量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5936311B (zh) * 2022-11-30 2023-06-30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减排策略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0790A (zh) * 2015-09-23 2016-01-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沿海城市不同行业污染物允许排海量的优化计算方法
CN108108911A (zh) * 2018-01-09 2018-06-0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于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大型湖泊分区水质目标制定方法
CN109886553A (zh) * 2019-01-24 2019-06-14 河海大学 一种水污染负荷公平性评价与分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32174B1 (ko) * 2014-07-08 2015-06-26 김영웅 공기질측정장치와 무선단말기를 연동한 공기질 알림장치 및 그 공기질 알림방법
CN110472763A (zh) * 2019-04-08 2019-11-1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污染物总量多目标优化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0790A (zh) * 2015-09-23 2016-01-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沿海城市不同行业污染物允许排海量的优化计算方法
CN108108911A (zh) * 2018-01-09 2018-06-0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于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大型湖泊分区水质目标制定方法
CN109886553A (zh) * 2019-01-24 2019-06-14 河海大学 一种水污染负荷公平性评价与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区域差异的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研究——以COD削减总量的省际分配为例;刘巧玲 等;《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0430;第21卷(第4期);512-5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2951A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2951B (zh)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分配方法
Grafakos et al. Integration of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in urban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s in Europe: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Zhang et al. Correlating PM2. 5 concentrations with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Gustafsson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population exposure to NO2, PM2. 5 and PM10 and estimated health impacts
Zhao et al. Positive or negative externalities? Exploring the spatial spillover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reshol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haze pollution in China
Ismaeel et al. Indoor air quality for sustainable building renovation: A decision-support assessment system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CN112801422B (zh) 数值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相结合的大气污染协同控制方法
Thanassoulis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regulation: the case of English and Welsh sewerage services
Zhang et al. Incorporating health impacts into a differentiated pollution tax rate system: A case stud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China
CN113554052A (zh)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评估诊断系统
CN111539626A (zh) 一种基于城市群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He et al. New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a province or a city based on an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Soleimani et al. Health effect assessment of PM2. 5 pollution due to vehicular traffic (case study: Isfahan)
Islam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meteorological influence on PM2. 5 and PM10 over major urban cities of Bangladesh
CN111897810B (zh) 建立定量化不同尺度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案的方法
Mumpower et al. Scientific information, social values, and policy for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s and judgment analysis to the Denver regional air pollution problem
Gustafsson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population exposure to NO2, PM10 and PM2. 5, and estimated health impacts 2019
Qiu et al. Assess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4 to 2014
Zhou et al. The air we breath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PM2. 5 pollution in 1312 cities from 2000 to 2020
Maume et al. Giving the green light: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rimes, the treadmill of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CN110717668A (zh) 一种旅游景区互联网影响力评估及景区自动管理调度方法
CN114626692A (zh) 镇村规模结构优化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nejos et al. Design for maintainability tool for nano-façade coating applications on high-rise facades in the tropics
Moravec et al. The Effectivity of Local Fee Collection: Case Study in Selected Municipalities of the South Bohemian District, Czech Republic.
Vishwakarma et 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urban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ervices in an Indian st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