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2588A - 标签通信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标签通信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2588A
CN111382588A CN201911239073.5A CN201911239073A CN111382588A CN 111382588 A CN111382588 A CN 111382588A CN 201911239073 A CN201911239073 A CN 201911239073A CN 111382588 A CN111382588 A CN 111382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g
communication
data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390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嶋弘明
野上英克
片冈新
川上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82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2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通信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未意图的RFID标签防止数据的读/写,由此实现与特定的RFID标签的通信。标签通信系统(1)包括:标签通信装置(100),与多个RFID标签(200)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拍摄装置(410),通过拍摄所述多个RFID标签(200)中的一个RFID标签,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显示在所述RFID标签的RFID标签的标签ID;标签通信装置(100)包括:第一通信部(430),从拍摄装置(410)接收经读取的所述标签ID;以及第二通信部(110),对与所述标签ID对应的所述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Description

标签通信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通信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所谓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指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读出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所述RFID标签的技术,应用于各种产业领域。作为其一例,可列举针对生产线上的物品的应用。即,将RFID标签安装在生产线上的各物品,根据存储在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对各种生产步骤的进展进行监视及管理。
在此种应用例中,必须从多个RFID标签中对特定的RFID标签进行操作。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可通过简单的构成来确定各RFID标签的位置的标签通信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010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因由电磁波的反射所产生的多路径的影响,而导致RFID标签的位置确定变得不正确的可能性。其结果,存在对不在特定的位置上的未意图的RFID标签进行操作(数据的读/写)的担忧。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针对未意图的RFID标签防止数据的读/写,由此实现与特定的RFID标签的通信。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标签通信系统包括:标签通信装置,与多个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拍摄装置,通过拍摄所述多个RFID标签中的一个RFID标签,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显示在所述RFID标签中的RFID标签的标签标识符(identification);所述标签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部,从所述拍摄装置接收经读取的所述标签ID;以及第二通信部,对与所述标签ID对应的所述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根据所述构成,通过由如仅拍摄所述多个RFID标签中的一个RFID标签那样的拍摄范围狭小的所述拍摄装置来拍摄标签ID,而读入所述多个RFID标签中的一个RFID标签的标签ID。其后,通过对与所述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而针对未意图的RFID标签防止读/写,由此可实现与特定的RFID标签的通信。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标签通信系统包括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所述拍摄装置;以及第三通信部,将经读取的所述标签ID发送至所述标签通信装置。
根据所述构成,可将便携式终端用作拍摄装置。因此,无需准备多个便携式读写器,因此系统的安装容易。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标签通信系统中所包括的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显示经拍摄的所述RFID标签的图像的显示部。
根据所述构成,利用者能够以目视确认经拍摄的所述RFID标签的图像。
在一实施方式中,从所述标签通信系统中所包括的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已从与所述标签ID对应的所述RFID标签读取的数据,且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显示已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的显示部。
根据所述构成,利用者能够以目视确认已从与所意图的标签ID对应的所述RFID标签读取的数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信部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已从与所述标签ID对应的所述RFID标签读取的数据,且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存储部,事先存储参照数据;以及报告部,将已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与所述参照数据进行核对,并报告核对结果。
根据所述构成,利用者可适当地进行包括RFID标签的对象物的管理。若列举具体例,则可对带有RFID标签且已交货的物品(具有表示物品的数据)是否与预定交货清单(参照数据)中记载的物品一致进行核对。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标签通信系统中所包含的所述标签通信装置包括所述拍摄装置。
根据所述构成,利用者可适当地进行包括RFID标签的对象物的管理。若列举具体例,则可对已安装在生产线上的各物品的RFID标签,根据存储在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对各种生产步骤的进展进行监视及管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标签通信系统中所包括的所述拍摄装置通过拍摄显示在所述RFID标签的代码,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所述代码中所包含的所述标签ID。
根据所述构成,可与特定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且能够以目视确认利用者所意图的RFID标签的图像。
同样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包括:拍摄部,通过拍摄多个RFID标签中的一个RFID标签,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显示在所述RFID标签中的RFID标签的标签ID;以及通信部,将经读取的所述标签ID发送至与所述多个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标签通信装置,且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已从与所述标签ID对应的所述RFID标签读取的数据。
根据所述构成,可实现能够与特定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的便携式终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显示已从标签通信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的显示部。
根据所述构成,可实现能够与特定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且能够以目视确认利用者所意图的RFID标签的图像的便携式终端。
另外,所述标签通信系统也可以由计算机来实现,在此情况下,通过使计算机作为所述各部件进行运行而由计算机来实现所述标签通信系统的标签通信系统的控制程序、以及记录有所述标签通信系统的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纳入本发明的范畴。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标签”通常是指利用电磁波以非接触方式读写存储在内置存储器的信息的信息介质。在读写RFID标签的信息时使用的是标签通信装置(读写器)。RFID标签有时使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标签”、“电子标签”、“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标签”、“无线标签”等呼称。另外,本说明书的RFID标签包含无源标签及有源标签两者,另外,也包含主要是人携带的非接触IC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针对未意图的RFID标签防止数据的读/写,由此实现与特定的RFID标签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包含标签通信装置的标签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2是图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系统的、标签通信装置的可通信范围与拍摄装置的拍摄区域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6是图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系统的、标签通信装置的可通信范围与拍摄装置的拍摄区域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标签ID及标签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时序图。
[符号的说明]
1、5:标签通信系统
100、500:标签通信装置
110、510:第二通信部
120、520:第一通讯部
130:第二控制部
131:第二通信控制部
132:通讯控制部
200、200a、200b、200c:RFID标签
250、250a、250b、250c:代码
400:便携式终端
410、560:拍摄装置
430:第一通信部
460:显示部
470:报告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以下,也表述成“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应用例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含标签通信装置100的标签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使用图1对应用本发明的场景的一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系统1包括:标签通信装置100、便携式终端400及RFID标签200。便携式终端400例如也可以是智能手机。
标签通信装置100通过无线通信来对RFID标签200进行操作(所述无线通信经由第一通讯部120、第二通讯部210)。作为标签通信装置100对RFID标签200进行的操作的例子,可列举存储在RFID标签200的第二存储部240的信息的读写。
另外,标签通信装置100通过无线通信来对便携式终端400进行数据的收发(所述无线通信经由第一通信部430、第二通信部110)。
图2是图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系统的、标签通信装置的可通信范围与拍摄装置的拍摄区域的关系的示意图。在标签通信装置100的第一通讯部120的可通讯范围内,可包含多个RFID标签200a~200c。
一般的标签通信装置对处于可通信范围(可通讯范围)内的多个RFID标签全部进行数据的收发。或者,一般的标签通信装置通过指定特定的RFID标签的标签ID,而仅与所述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收发。当对特定的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收发时,必须已知所述RFID标签的标签ID。在各RFID标签200a~RFID标签200c的标签ID不明的状况下,一般的标签通信装置有可能对利用者未意图的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收发。即便标签通信装置为便携式(可通信范围狭小)的装置,若多个RFID标签接近,则也产生相同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RFID标签200a~200c的表面显示有代码250a~代码250c。各代码250a~代码250c包含对应的RFID标签200a~RFID标签200c的标签ID作为信息。
例如,利用者使用便携式终端400的拍摄装置410拍摄特定的RFID标签200b。便携式终端400从已拍摄的代码250b中提取RFID标签200b的标签ID,并将标签ID发送至标签通信装置100。标签通信装置100指定已接收的RFID标签200b的标签ID,对RFID标签200b进行数据的收发。标签通信装置100将已从RFID标签200b接收的数据发送至便携式终端400。由此,利用者可从多个RFID标签200a~200c之中,获得已被存储在所期望的RFID标签200b的数据。
§2构成例
[标签通信装置的硬件构成例]
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1的例子中,本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装置100包括:第二通信部110(第一通信部)、第一通讯部120(第二通信部)以及第二控制部130。
第一通讯部120与RFID标签200之间通过电磁波来进行通信。第一通讯部120将已从通讯控制部132(后述)接收的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至外部,另外,将已从外部接收的电磁波转换成信息后发送至通讯控制部132。具体而言,第一通讯部120包含天线、共振电路、调制解调电路、RF电路等。
第二通信部110与便携式终端4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第二通信部110将已从第一通信部430(后述)接收的数据转换成信息后发送至第二通信控制部131。具体而言,第二通信部110包含天线、共振电路、调制解调电路、RF电路等。利用第一通讯部120的通信与利用第二通信部110的通信的方式互不相同。
第二控制部130总括地控制在标签通信装置100内执行的处理。第二控制部130例如包含计算机。例如,标签通信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控制通过使计算机执行控制程序来进行。
关于第二控制部130中所包含的功能块,其后进行叙述。
[标签通信装置的第二控制部的构成例]
第二控制部130包含第二通信控制部131及通讯控制部132。
第二通信控制部131是控制第二通信部110的运行,与第二通信部110之间交换信息的功能块。第二通信控制部131将从已使第二通信部110接收的电磁波中获得的信息发送至其他功能块。另外,第二通信控制部131将已从其他功能块接收的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部110,并转换成电磁波来发送。
通讯控制部132是生成发送至RFID标签200的信息、或对已从RFID标签200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块。
[便携式终端的硬件构成例]
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的硬件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1的例子中,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400包括:拍摄装置410、第一通信部430(第三通信部)、第一存储部440、第一控制部450、显示部460以及报告部470。
拍摄装置410通过拍摄多个RFID标签中的一个RFID标签,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显示在所述RFID标签200的RFID标签的标签ID(代码250)。从拍摄装置410将经读取的所述标签ID发送至拍摄控制部452。具体而言,拍摄装置410包含各种相机等。
第一通信部430通过无线通信而与标签通信装置100进行数据的收发。第一通信部430将已从第一通信控制部454接收的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至外部,另外,将已从外部接收的电磁波转换成信息后发送至第一通信控制部454。具体而言,第一通信部430包含天线、共振电路、调制解调电路、RF电路等。第一通信部430例如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注册商标)、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来进行无线通信。第一通信部430与第二通信部110也可以经由接入点等来进行通信。
第一控制部450总括地控制在便携式终端400内执行的处理。便携式终端400进行的处理的控制通过使计算机执行控制程序来进行。所述程序可以是(i)读入并使用已被记录在可移动介质者的形态,也可以是(ii)读入并使用已被安装在硬盘等者的形态,或者也可以是(iii)经由外部接口(Interface,I/F)而下载所述程序,并安装在硬盘等来执行的形态。
关于第一控制部450中所包含的功能块,其后进行叙述。
显示部460显示已由拍摄装置410拍摄的RFID标签200的图像、或已从第二通信部110接收的数据。具体而言,显示部460包含具有显示画面的显示器等。
报告部470读取所述标签信息,将已从标签通信装置100接收的所述数据与参照数据(后述)进行核对,并向利用者报告核对结果。报告部470可通过声音来向利用者报告,也可以通过显示来报告。在后者的情况下,显示部460也可以兼作报告部470。
[便携式终端的第一控制部450的构成例]
第一控制部450包括:第一通信控制部454、拍摄控制部452、显示控制部453以及报告控制部451。
拍摄控制部452是控制拍摄装置410(拍摄部)的运行,与拍摄装置410之间交换信息的功能块。拍摄控制部452从拍摄装置410接收经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拍摄控制部452从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代码250中提取标签ID。拍摄控制部452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显示控制部453。拍摄控制部452将经提取的标签ID输出至第一通信控制部454。
第一通信控制部454是控制第一通信部430的运行,与第一通信部430之间交换信息的功能块。第一通信控制部454将从已使第一通信部430接收的电磁波中获得的信息发送至其他功能块。与此同时,第一通信控制部454将已从其他功能块接收的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部430,并转换成电磁波来发送。
显示控制部453是控制显示部460的功能,与显示部460之间交换信息的功能块。显示控制部453将已由拍摄装置410拍摄的RFID标签200的图像数据发送至显示部460,而使图像显示在显示部460。另外,显示控制部453将已从第二通信部110接收的数据发送至显示部460,而使数据显示在显示部460。
报告控制部451是控制报告部470的功能,与报告部470之间交换信息的功能块。报告控制部451将已从标签通信装置100接收的所述数据与参照数据(后述)进行核对,并将核对结果发送至报告部470。报告控制部451使报告部470报告核对结果。
[RFID标签的硬件构成例]
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的硬件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中描绘有表示RFID标签200的主要部分的构成例的框图。如此图所示,RFID标签200包括:代码250、第二通讯部210、第三控制部230以及第二存储部240。
代码250是显示在RFID标签200的代码。例如,代码250被印刷在RFID标签200的表面。代码250可通过拍摄装置来进行光学读取。代码250例如也可以是在纵向与横向的二维中具有信息的二维码。另外,代码250也可以是一维的条形码。代码250包含所述RFID标签的标签ID的信息。
第二通讯部210与标签通信装置100之间通过电磁波来进行通信。第二通讯部210将已从第三控制部230接收的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至外部,另外,将已从外部接收的电磁波转换成信息后发送至第三控制部230。另外,在RFID标签200为不具有电池的无源型RFID标签的情况下,第二通讯部210也担负接收使第三控制部230进行运行的电力的作用。具体而言,第二通讯部210包含天线、共振电路、模拟/数字(Analog to Digital,A/D)转换电路、数字/模拟(Digital to Analog,D/A)转换电路、调制解调电路、RF电路等。
第三控制部230总括地控制在RFID标签200内执行的处理。第三控制部230包括逻辑运算电路、及寄存器等。
另外,第三控制部230根据从标签通信装置100经由第二通讯部210所接收的信息,将已从标签通信装置100接收的信息存储在第二存储部240。进而,第三控制部230读出存储在第二存储部240的信息,并经由第二通讯部210而发送至标签通信装置100。
第二存储部240包含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FeRAM)(强电介质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存储在第二存储部240的信息,可列举标签ID、以及各种数据。
根据图2,对标签通信装置100(第一通讯部120)的可通信范围与拍摄装置410(拍摄部)的拍摄区域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图2中,标签通信装置100(第一通讯部120)可与RFID标签200a~RFID标签200c之中,存在于可通信范围4内的RFID标签200a~RFID标签200c进行通信。另一方面,拍摄装置410(拍摄部)仅拍摄位于作为可通信范围4中的一部分的所述装置的拍摄区域3内的RFID标签200b(代码250b)。
通过利用具有如上所述的拍摄范围的拍摄装置410,便携式终端400可获取与标签通信装置100的第一通讯部120的可通信范围4之中,位于拍摄区域3中所包含的位置上的RFID标签200b对应的标签ID(代码250b)。如此,标签通信系统1可确定利用者意图读取的特定的RFID标签200b的标签ID,并读取特定的RFID标签200b的数据。
§3运行例
[便携式终端的处理例]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另外,图7是说明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标签ID及标签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时序图。根据图3的流程图及图7的时序图,对便携式终端400的处理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处理顺序只不过是一例,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变更各处理。另外,关于以下所说明的处理顺序,可对应于实施方式,适宜省略、替换及追加步骤。
例如,利用者使用便携式终端400的拍摄装置410拍摄特定的RFID标签200b(图3的S11及图7的“拍摄标签ID”)。具体而言,拍摄显示在特定的RFID标签200b的代码250(包含标签ID)。拍摄控制部452从拍摄装置410接收经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拍摄控制部452从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代码250中提取标签ID(S12)。另外,所述标签ID是处于拍摄装置410的拍摄范围内的RFID标签200的标签ID。已由拍摄控制部452输出至显示控制部453的所述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460(S13)。通过将包含RFID标签200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460,利用者可确认便携式终端400是否即将与所意图的RFID标签200进行通信。
经提取的标签ID由拍摄控制部452输出至第一通信控制部454。第一通信控制部454将对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200进行通信的指示(从RFID标签200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RFID标签200的指示)经由第一通信部430而发送至标签通信装置100(图3的S14及图7的“数据查询”)。经输出的标签ID经由第一通信部430而被发送至标签通信装置100的第二通信部110。另外,在写入数据的指示中也包含写入的数据。
若第一通信部430接收对RFID标签200进行通信的指示,则标签通信装置100与对应于标签ID的RFID标签200进行通信。例如,在已收到读取数据的指示的情况下,标签通信装置100获取RFID标签200所存储的数据。作为回答,标签通信装置100将已从RFID标签200获取的数据发送至便携式终端400。或者,标签通信装置100将表示朝RFID标签200中的数据的写入已完成的回答发回至便携式终端400。另外,当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200不在标签通信装置100的可通信范围内时,标签通信装置100对便携式终端400回答RFID标签200不在可通信范围内的意思。
第一通信部430待机至从标签通信装置100处有所述回答为止(S15)。当第一通信部430接收所述回答(S15中是(YES))、且RFID标签200在标签通信装置100的可通信范围内时(S16中是),便携式终端400的第一通信控制部454经由第一通信部430,从标签通信装置100接收已从与所述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200读取的数据(图3的S17及图7的“发送数据”)。第一通信控制部454将已接收的数据输出至显示控制部453及报告控制部451。其后,显示控制部453控制显示部460,以将所述数据显示在显示部460(S18)。另外,例如,报告控制部451对已接收的数据与事先存储在便携式终端400的第一存储部440的参照数据(的一部分)是否一致进行核对(S19)。核对结果由报告部470向利用者报告(S20)。
例如,RFID标签200附在已交纳的物品,将物品的内容的信息作为数据来存储。在便携式终端400中,事先存储预定交纳的物品的清单作为参照数据。通过将数据显示在显示部460的显示画面,利用者可识别已交纳的物品的内容。通过向利用者报告核对结果,利用者可确认预定交纳的物品是否已交纳、或是否有未交纳的物品。
在S16中,当在标签通信装置100的可通信范围内不存在RFID标签200时(S16中否(NO)),标签通信装置100向便携式终端400通知在可通信范围内不存在RFID标签200的意思。第一通信控制部454将所述通知输出至显示控制部453。显示控制部453将在可通信范围内不存在RFID标签200的意思显示在显示部460的显示画面(S21)。
[标签通信装置的处理例]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根据图4的流程图,对标签通信装置100的处理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处理顺序只不过是一例,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变更各处理。另外,关于以下所说明的处理顺序,可对应于实施方式,适宜省略、替换及追加步骤。
首先,标签通信装置100待机至从便携式终端400接收对RFID标签200进行通信的指示(从RFID标签200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RFID标签200中的指示)为止(S32)。通信的指示包含所述RFID标签200的标签ID。例如,第二通信控制部131若经由第二通信部110而接收读取数据的指示(S32中是),则将读取数据的指示输出至通讯控制部132。通讯控制部132经由第一通讯部120,指定标签ID并将数据读取指令发送至RFID标签200(S33)。
存在于可通信范围内的RFID标签200接收数据读取指令。具体而言,RFID标签200的第三控制部230经由第二通讯部210而接收数据读取指令。若由数据读取指令所指定的标签ID与自身的标签ID不同,则第三控制部230不回复,若与自身的标签ID一致,则第三控制部230从第二存储部240中读出数据。第三控制部230将已读出的数据经由第二通讯部210而发送至标签通信装置100(图3的S35,图7的读取数据)。
若在规定期间内无来自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200的回复,则标签通信装置100的通讯控制部132判断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200不在可通信范围内(S34中否)。在此情况下,第二通信控制部131经由第二通信部110而向便携式终端400通知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200不在可通信范围内。
若在规定期间内从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200处有回复(S34中是),则标签通信装置100的通讯控制部132从RFID标签200接收(读取)数据(S35)。通讯控制部132将数据输出至第二通信控制部131。第二通信控制部131将已被读出的数据经由第二通信部110而发送至便携式终端400(图3的S36,图7的发送数据)。
另外,当将数据写入RFID标签200时,标签通信装置100将数据写入指令(包含数据)发送至RFID标签200。若数据的写入完成,则标签通信装置100向便携式终端400通知写入已完成。
§4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以上所述的说明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例示。当然可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例如,可进行如下的变更。另外,以下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关于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点,适宜省略说明。以下的变形例可适宜组合。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例的框图。关于§2中所说明的标签通信系统1,在标签通信装置100的硬件构成例中,拍摄装置410包含在便携式终端400。但是,在标签通信系统5中,如图5那样,例如,标签通信装置500也可以包含拍摄装置560。
标签通信系统5包含标签通信装置500及RFID标签200。标签通信装置500包括:拍摄装置560、第二控制部530、第二通信部110以及第一通讯部120。第二控制部530包括:第二通信控制部131、通讯控制部132、以及拍摄控制部550。第二通信控制部131也可以与服务器(未图示)进行通信。
另外,RFID标签200的构成例与所述[RFID的硬件构成例]中所说明的RFID标签20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6是图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标签通信系统的、标签通信装置的可通信范围与拍摄装置的拍摄区域的关系的示意图。根据图6,对使用标签通信装置500时的、标签通信装置500的可通信范围与拍摄装置560的拍摄区域3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图6中,标签通信装置500可与生产线2上所存在的RFID标签200a~RFID标签200c之中,处于可通信范围4内的RFID标签200a~RFID标签200c进行通信。生产线2例如为带式输送机。附在被制造的物品的RFID标签200与物品一同由带式输送机搬送。另一方面,拍摄装置560仅拍摄位于作为可通信范围4中的一部分的所述装置的拍摄区域3内的RFID标签200b(代码250b)。
例如,拍摄控制部550使拍摄装置560以规定间隔进行拍摄。若在经拍摄的图像中包含代码250,则拍摄控制部550从代码250中提取标签ID,并将标签ID输出至通讯控制部132。通讯控制部132经由第一通讯部120,指定标签ID并将数据读取指令(或数据写入指令)发送至RFID标签200。
通讯控制部132经由第一通讯部120而从RFID标签200接收数据。第二通信控制部131也可以从通讯控制部132接收数据,并经由第二通信部110而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通过利用具有如上所述的拍摄范围的拍摄装置560,标签通信装置500可获取标签通信装置500的可通信范围4之中,位于拍摄区域3中所包含的位置上的RFID标签200b的数据。如此,与标签通信系统1同样地,标签通信系统5可确定利用者意图读取的特定的RFID标签200b的标签ID,并读取特定的RFID标签200b的数据。
[利用软件的实现例]
标签通信装置100及RFID标签200的控制块(特别是第二控制部130、第二通信控制部131、通讯控制部132、以及第三控制部230)可以由形成在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由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标签通信装置100及RFID标签200包括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的计算机。所述计算机例如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并且包括存储有所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而且,在所述计算机中,所述处理器从所述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程序并加以执行,由此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作为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使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作为所述记录介质,除“非暂时性的有形的介质”,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等以外,可使用磁带、光盘、存储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等。另外,也可以进而包括将所述程序展开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另外,所述程序也可以经由可传送此程序的任意的传送介质(通信网络或广播波等)而供给至所述计算机。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也能够以所述程序通过电子式的传送而具体化的、嵌入载波的数据信号的形态来实现。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宜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标签通信系统,包括:
标签通信装置,与多个射频识别标签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拍摄装置,通过拍摄所述多个射频识别标签中的一个射频识别标签,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显示在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射频识别标签的标签标识符;
所述标签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部,从所述拍摄装置接收经读取的所述标签标识符;以及
第二通信部,对与所述标签标识符对应的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通信系统,包括便携式终端,
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
所述拍摄装置;以及
第三通信部,将经读取的所述标签标识符发送至所述标签通信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显示经拍摄的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图像的显示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通信部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已从与所述标签标识符对应的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的数据,且
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显示已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的显示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通信部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已从与所述标签标识符对应的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的数据,且
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
存储部,事先存储参照数据;以及
报告部,将已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与所述参照数据进行核对,并报告核对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标签通信装置包括所述拍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拍摄装置通过拍摄显示在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代码,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所述代码中所包含的所述标签标识符。
8.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
拍摄部,通过拍摄多个射频识别标签中的一个射频识别标签,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显示在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射频识别标签的标签标识符;以及
通信部,将经读取的所述标签标识符发送至与所述多个射频识别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标签通信装置,且
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已从与所述标签标识符对应的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包括显示已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的显示部。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控制程序,使便携式终端执行如下的步骤:
拍摄步骤,通过拍摄多个射频识别标签中的一个射频识别标签,而以光学方式读取显示在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射频识别标签的标签标识符;
发送步骤,将经读取的所述标签标识符发送至与所述多个射频识别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标签通信装置;以及
接收步骤,从所述标签通信装置接收已从与所述标签标识符对应的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的数据。
CN201911239073.5A 2018-12-25 2019-12-06 标签通信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3825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1600 2018-12-25
JP2018241600A JP7092022B2 (ja) 2018-12-25 2018-12-25 タグ通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2588A true CN111382588A (zh) 2020-07-07

Family

ID=71139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39073.5A Pending CN111382588A (zh) 2018-12-25 2019-12-06 标签通信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2022B2 (zh)
CN (1) CN11138258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0059A (ja) * 2004-07-28 2006-02-09 Canon Inc 対象物情報取得装置、対象物認証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CN101911517A (zh) * 2008-01-08 2010-12-08 欧姆龙株式会社 标签通信装置、标签通信系统及标签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2592B2 (ja) 2003-10-24 2006-09-20 東芝テリー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所有物体の特定装置及び方法
JP4477532B2 (ja) 2005-03-25 2010-06-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マーカ情報取得装置
KR100726472B1 (ko) 2005-07-22 2007-06-11 주식회사 칼라짚미디어 코드 다중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5003104B2 (ja) 2006-11-01 2012-08-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71222A (ja) 2007-01-12 2008-07-24 Secom Co Ltd 物品監視システム
JP2009003489A (ja) 2007-06-19 2009-01-08 Hitachi Ltd Rfタグを用いた物品管理方法および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0059A (ja) * 2004-07-28 2006-02-09 Canon Inc 対象物情報取得装置、対象物認証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CN101911517A (zh) * 2008-01-08 2010-12-08 欧姆龙株式会社 标签通信装置、标签通信系统及标签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2143A (ja) 2020-07-02
JP7092022B2 (ja)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9238B2 (en) Encoded information reading terminal with item locate functionality
US884002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7969286B2 (e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updating data recorded i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
CN102422553A (zh) 近场通信设备
KR100690296B1 (ko) 휴대용단말기에서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의 정보를 변경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285407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bulk encoding tags
EP2637125B1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5061365B2 (ja) 非接触通信媒体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非接触通信媒体読み取り方法
US20170115938A1 (en) Smart mobile tag printing system and tag prin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WO2010043646A1 (en) Test method for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US20060220793A1 (en) Mobi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and FR transmission power setting method thereof
US9917942B2 (en) Uniquely identify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82588A (zh) 标签通信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465570A1 (en) An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product packaging
US952576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390368B (zh) 标签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0726086B1 (ko) Rfid 통신단말기, 이를 이용한 rfid 기반의무선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6565209B2 (ja) 万引防止システム
CN111985258B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rfid标签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390217B (zh) 标签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3895B (zh) 射频标签
KR20060127352A (ko) 전자태그를 이용한 소품 관리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및 이를 이용한 방법
KR20110093602A (ko) 트랜잭션 처리결과 출력 시스템
JP5673208B2 (ja) 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71537B1 (ko) 광학 및 근거리 복합 리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