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1277B -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1277B
CN111381277B CN201811608019.9A CN201811608019A CN111381277B CN 111381277 B CN111381277 B CN 111381277B CN 201811608019 A CN201811608019 A CN 201811608019A CN 111381277 B CN111381277 B CN 111381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isochronous
framework
stratum
carbonate r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80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1277A (zh
Inventor
闫海军
徐伟
夏钦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80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12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1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1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1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1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准确构建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Description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对于地层演化的认识、沉积特征研究、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储量申报、富集区筛选以及井位部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的基础。一般来说,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碎屑岩储层利用常规的“岩性对比、分级控制”实现了地层的对比,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了有效动用,随着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引进以及大规模应用,早期的“岩性对比、分级控制”所建立的地层格架出现“穿时”现象,影响了储层的精细描述,特别是对于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常规的岩性对比更加不能实现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对比,更谈不上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面,前人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采用“相控旋回”建立高精度成因地层格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李顺明.相控旋回高精度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1):22-25),该方法一般以岩心、测井信息为基础,以地层对比标志层及沉积相的空间演化规律为控制,综合考虑地层自旋回特征、沉积微相组合灯因素,分析成因地层单元的空间展布与沉积相演化规律的关系,从而完善地层等时对比的结果。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在密井网条件下,可以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及沉积相演化规律约束对比结果,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井网较稀情况下很难建立准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以及数学算法的引入,一些自动半自动的地层对比方法引入到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过程中。这些方法包括根据岩性地层对比原理,采用测井剖面定量地层对比模式,对地层进行对比(胡克珍,张超谟,刘子云,王向公,吕宏志.一种交互式地层对比系统[C].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56;张松林,武耀诚、冯祖钧.测井剖面定量地层对比新技术[J].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7,8(4):82-92);也有以测井资料、地区地质资料、单井解释资料及地质家的对比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利用逻辑分层、动态波形匹配及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模拟地质家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对比思路,通过人机交互式实现井间地层的最优匹配(邵才瑞,李洪奇,张福明.人机联作智能地层对比技术[J].测井技术,1998,22(6):439-441);也有在高频旋回地层学理论和曲线相似性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地层对比规则、对比曲线和对比指标的选取,从而借助软件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重心法对地层进行划分(段新明. 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对比的自动识别[J].河南石油,2004,18(4):21-23);也有针对开发钻井剖面地层对比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问题应满足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约束的遗传算的地层对比方法(王雪飞.一种基于目标约束遗传算法的地层对比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11):33-34)。这种方法工作快捷,但是建立的地层对比结果往往是在相似性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立,其结果或许没有具体的地质意义,需要地质家对所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进行梳理,并赋予不同界面以意义,或许需要结合地质认识需要对所划分结果进行重新划分。也有采用含油气盆地中岩石矿物的常量、微量、痕量元素的组合及变化来描述地层的特征,并划分和对比地层(刘耀光.老地层对比新方法-化学地层学[J].石油知识,1994,32),该方法在宏观地层对比时能够建立准确的宏观格架,由于大段地层中这些组合无变化或者是变化微弱,那么无法建立更加精细的地层格架。也有采用井震联合标定建立地层格架(娄大娜.井-震-演联合地层对比技术在薄层复杂碎屑岩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0(15):147-149;袁丽华,刘赫,李军辉.井震联合精细标定技术在海拉尔盆地地层对比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1): 63-67),该方法实现了地震级别和井级别地层对比手段的结合,解决了盆地井与井之间、断块与断块之间地层不统一的问题。但是该方法对于复杂碳酸盐岩的地层格架对比也存在多解性,或者不同人的对比结果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地质研究的可对比性。
因此,对于碳酸盐岩地层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依据不同的资料,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地层进行划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油气藏的开发,但是这些方法有各自的资料限制和适用条件,或者建立结果存在多解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以准确构建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包括:
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
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包括:
地层格架标准井生成单元,用于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
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单元,用于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单元,用于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标准井“点”和骨架剖面“面”的过程中,由重点探井和评价井建立全区所有完钻井对比的标准,可为精准构建整个等时地层格架奠定坚实基础;在最后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体”的过程中,对于研究区未完全钻穿目的层段的开发井,通过“就近原则”选取较近骨架剖面中完钻井进行对比,避免了开发井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建立等时地层骨架不准确的操作,增强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准确性。而且,该过程可粗可细,受气藏开发阶段影响,可对全区所有井进行更高频等时地层层序的对比分析,使所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精度与开发阶段相适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工区完钻井情况及等时地层格架对比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标准井旋回分析与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构建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井震结合建立全区等时地层格架骨架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全区骨架剖面及剩余井对比剖面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GS105井周边开发井对比剖面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GS105井周边开发井对比栅状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安岳气田震旦系等四段等时地层格架划分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可包括:
步骤S110: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
步骤S120: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步骤S130: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在上述步骤S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准井满足的条件可以包括:所述 GR曲线的条数大于设定条数,且所述标准井的井深大于设定深度。该标准井的资料较全。标准井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可以为两个。针对同一口井进行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中旋回曲线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中旋回曲线的一致性,对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进行调整,并结合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得到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
曲线旋回分析与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相结合,构建一口或多口全井段地层格架标准井。该步骤是通过取心井精细对比和测井曲线旋回对比建立地层格架标志井,即整个等时地层格架的“点”,如图2所示,其中构建了多个标准井。建立该“点”的过程,往往是对早期探井进行分析,由于早期探井一般为直井,同时目的层段完全钻穿,同时往往会大段取心,这为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资料。通过岩心旋回分析、界面识别与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界面识别相结合,同时参考整个沉积背景及前期层序划分结果,其中,标准井旋回分析与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过程可如图3所示。这一过程与传统的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测井曲线旋回对比分析及界面识别以GR曲线最为准确,同时由于GR曲线为最常规曲线,所有井都有该曲线,为不同井之间横向对比提供了资料基础。另一方面,在多口标志井建立之后,要通过合成记录,井震结合验证亚段界面选取的可靠性和横向对比性。
在上述步骤S120中,选取全区资料基础较为详实的探井和评价井,全井段井震结合旋回对比分析,构建地层对比骨架剖面。由于探井和评价井所获得地质资料较为详实,同时对于整个区块控制程度较高,有利于通过骨架剖面的构建控制全区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该过程是对步骤S110所建立“点”的进一步拓展,推广和验证步骤 S110所建立单井地层格架,实现由“点”到“面”的递进,如图2中的标准井对比连线、骨架井对比剖面及开发井对比剖面所示。由于在步骤S110中所建立纵向剖面在全区不一定有代表性,所列出不同级别的旋回以及旋回的组合关系在全区不一定有推广意义,该阶段要通过对全区控制程度较高的探井和评价井的分析、地震的横向对比,由粗到细、由细到粗双向组合,全工区全井段旋回对比验证小层划分个数以及其组合关系,建立全区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夯实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
在上述步骤S130中,全工区井按照“就近原则”旋回对比分析,构建全工区所有井等时地层格架。步骤S110为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点”的过程,步骤S120为建立等时地层格架“面”的过程,步骤S130则为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体”的过程。通过步骤S110和步骤S120,全区对于段、亚段、小层等在全区建立了骨架剖面甚至是骨架等时地层格架,但是对于开发井,由于开发井主要目的是有效动用储量,受储渗体特征、地面条件、工艺、成本控制等因素控制,所钻开发井往往不是直井,是大斜度井或者是水平井,同时开发井往往不会钻穿整个目的层段,受多级旋回控制,如果直接进行与周边井进行对比,往往会造成旋回对比的混乱。因此该过程主要强调所钻开发井依据“就近原则”与骨架剖面中井进行旋回对比分析,通过厚度相似性实现旋回分级对比划分。同时,该过程可以依据生产需求和研究精度需要,确定层序划分频度,利用全工区完钻井尽可能建立准确等时地层格架。一般来说,气藏评价和上产阶段一般到小层级别即可,通过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确定纵向有效储层分布特征从而为平面建产区筛选、纵向动用层系、井位部署等提供支撑。如果气藏开发进入稳产阶段,需要精细的地质研究,这个时候就需要精细划分小层,精细划分次级小层,分析剩余储量纵向及平面分布特征,为气藏挖潜和剩余储量动用提供支撑。
本实施例中,在标准井“点”和骨架剖面“面”的过程中,由重点探井和评价井 建立全区所有完钻井对比的标准,由于这些井能较好控制全区地层特征,同时资料较 为详实,可为精准构建整个等时地层格架奠定坚实基础;在最后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 “体”的过程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于研究区未完全钻穿目的层 段的开发井,通过“就近原则”选取较近骨架剖面中完钻井进行对比,避免了开发井 (可以均为未完全钻穿目的层段的井)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建立等时地层骨架不准确的 操作,增强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准确性;其二,该过程可粗可细,受气藏开发阶段影 响,可对全区所有井进行更高频等时地层层序的对比分析,使所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 精度与开发阶段相适应。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步骤S110之前,即,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之前,还可包括:
步骤S140:基于所述标准井的多条GR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所述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中,测井曲线旋回对比分析及界面识别以GR曲线最为准确,同时由于 GR曲线为最常规曲线,所有井都有该曲线,为不同井之间横向对比提供了资料基础。在测井曲线旋回对比分析的过程中着重强调GR曲线在整个对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地质工作者在地层对比过程中旋回对比曲线的选取过程中省去很多干扰,减少了工作量。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构建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S120,即,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可包括:
步骤S121:根据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进行旋回分析,得到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在各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
步骤S122:分别连接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在每个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与相应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中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得到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30,即,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可包括:
将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与所述开发井距离最近的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并连接所述开发井的所述工区的开发井的各地层深度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和与所述开发井距离最近的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中相应地层深度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得到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发明,下面将以一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安岳气田震旦系气藏为例。目前该区块震旦系气藏处于开发评价及建产阶段,早期在平面上非均匀分布着一批探井和评价评价井,随着产能建设逐渐完钻一批开发井。受震旦系局限台地丘滩相沉积相非均质性影响,安岳气田两个区块(高石梯区块和磨溪区块)以及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地层对比非常复杂,同一个地质工作者不同时间进行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或者是不同地质工作者对地层格架建立的结果不一致甚至出现极大的差异。现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以前的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基本是围绕测井旋回进行对比划分,但是对比结果差异较大,本次主要采用探井-评价井-开发井,段-亚段-小层逐级分步骤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解决了上述问题。首先依据取心井和测井曲线旋回相结合,构建全井段标准地层对比井GS7井和MX22井(如图3所示)。由于这两口井为探井,有大段取心,同时各类测井曲线较为完整,为目的层段测井旋回的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然后,通过全区探井和评价井井震结合建立全区骨架对比剖面(如图6和图7所示)。最后,对剩余井(主要是开发井和部分评价井)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对比划分,构建全区所有井等时地层格架(如图8和图9所示)。同时由于目前该气田处于开发评价和上产阶段,对其等时地层格架的划分仅到小层级别。最终建立安岳气田震旦系气藏等时地层格架,真个震旦系等四段划分为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分别对应灯四1亚段和灯四2亚段,同时灯四1亚段划分为灯四1 1、灯四1 2和灯四1 3三个小层,灯四2亚段有划分为灯四2 1、灯四2 2和灯四2 3三个小层(如图10所示)。通过所建立的安岳气田震旦系气藏等四段等时地层格架,为开发富集区的筛选和井位部署、井型设计和轨迹优化奠定了地质研究的基础。
现有的地层对比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包括:①对于大段厚层多旋回碳酸盐岩地层对比结果多解性强,划分结果因人而异,差异较大;②在稀井网条件下地层对比不能实现精细对比,不能建立高频的等时地层格架;③在大段厚层多旋回地层中,如果开发井没有完全钻穿地层或者仅仅钻穿目的层段不到一半,由于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地层往往无法实现真实对比,对比结果因人而异或者是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对比结果都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针对这些方法存在的不足,在调研现有建立方法的基础上,井震结合、单曲线精细对比,由粗到细逐级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很好的解决了在稀井网条件下,以及部分开发井目的层段未钻穿情况下地层的精细对比问题。具体地,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方法,结合碳酸盐岩沉积相分析技术,通过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由低频到高频建立等时地层骨架界面,通过未完全钻穿目的层段井按照“就近原则”与骨架井实现精细对比,从而建立全区所有完钻井的等时地层格架。该方法能够解决以上各种方法的缺点,可操作性强,易于操作,简单易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本发明在测井曲线旋回对比分析的过程中着重强调GR曲线在整个对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地质工作者在地层对比过程中旋回对比曲线的选取过程中省去很多干扰,减少了工作量;2)本发明在标准井“点”和骨架剖面“面”的过程中,由重点探井和评价井建立全区所有完钻井对比的标准,由于这些井能较好控制全区地层特征,同时资料较为详实,可为整个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3)在最后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体”的过程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于研究区未完全钻穿目的层段的开发井,通过“就近原则”选取较近骨架剖面中完钻井进行对比,避免了开发井(可能均为未完全钻穿目的层段的井)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建立等时地层骨架不准确的操作,增强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准确性;其二,该过程可粗可细,受气藏开发阶段影响,可对全区所有井进行更高频等时地层层序的对比分析,使所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精度与开发阶段相适应。
基于与图1所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如下面实施例所述。由于该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相似,因此该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可包括:地层格架标准井生成单元210、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单元220及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单元230,上述各单元顺序连接。
地层格架标准井生成单元210,用于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
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单元220,用于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单元230,用于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上述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单元210,可包括:地震旋回分析模块211 和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模块212,二者相互连接。
地震旋回分析模块211,用于根据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进行旋回分析,得到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在各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
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模块212,用于分别连接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在每个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与相应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中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得到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单元230,可包括: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模块。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与所述开发井距离最近的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并连接所述开发井的所述工区的开发井的各地层深度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和与所述开发井距离最近的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中相应地层深度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得到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标准井“点”和骨架剖面“面”的过 程中,由重点探井和评价井建立全区所有完钻井对比的标准,由于这些井能较好控制 全区地层特征,同时资料较为详实,可为精准构建整个等时地层格架奠定坚实基础; 在最后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体”的过程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 于研究区未完全钻穿目的层段的开发井,通过“就近原则”选取较近骨架剖面中完钻 井进行对比,避免了开发井(可以均为未完全钻穿目的层段的井)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建立等时地层骨架不准确的操作,增强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准确性;其二,该过程可 粗可细,受气藏开发阶段影响,可对全区所有井进行更高频等时地层层序的对比分析, 使所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精度与开发阶段相适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例如”、“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顺序用于示意性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其中的步骤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 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
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标准井的多条GR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所述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井满足的条件包括:所述GR曲线的条数大于设定条数,且所述标准井的井深大于设定深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包括:
根据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进行旋回分析,得到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在各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
分别连接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在每个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与相应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中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得到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包括:
将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与所述开发井距离最近的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并连接所述开发井的各地层深度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和与所述开发井距离最近的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中相应地层深度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得到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6.一种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层格架标准井生成单元,用于通过对比分析测井曲线旋回分析结果和取心井层序界面识别结果,构建工区内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
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单元,用于结合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与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进行旋回性对比分析,构建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单元,用于依据就近原则对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构建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单元,包括:
地震旋回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区内探井或评价井的地震数据进行旋回分析,得到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在各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
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生成模块,用于分别连接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在每个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与相应地层深度位置处的所述至少一口全井段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标准井中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得到所述探井或所述评价井与所述标准井构成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单元,包括: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工区的开发井和与所述开发井距离最近的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进行旋回对比分析,并连接所述开发井的各地层深度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和与所述开发井距离最近的所述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对比骨架剖面中相应地层深度的旋回曲线的顶深及底深,得到所述工区的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1608019.9A 2018-12-27 2018-12-27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381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8019.9A CN111381277B (zh) 2018-12-27 2018-12-27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8019.9A CN111381277B (zh) 2018-12-27 2018-12-27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1277A CN111381277A (zh) 2020-07-07
CN111381277B true CN111381277B (zh) 2022-11-04

Family

ID=71216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8019.9A Active CN111381277B (zh) 2018-12-27 2018-12-27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12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3719A (zh) * 2020-08-25 2020-11-24 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煤田勘查区的砂岩型铀矿快速评价方法
CN113466957B (zh) * 2021-07-13 2022-07-0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天文旋回的储集体定层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07309C1 (ru) * 1993-09-03 1998-03-20 Спайpал Сеpвисез Лимитед, GB Оценка литологии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CN104657523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砾岩综合地质建模方法
CN104977613A (zh) * 2015-07-01 2015-10-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信息的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重构方法及装置
CN107515957A (zh) * 2016-06-17 2017-12-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泥页岩层序地层划分方法
CN108072748A (zh) * 2016-11-07 2018-05-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优势岩性的碳酸盐岩岩相表征的方法
CN107153725B (zh) * 2017-04-20 2020-07-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关于陆相层序地层格架构建的成图系列及技术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1277A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1660B (zh)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CN104809277B (zh) 一种超低渗致密储层水平井地质建模方法
CN109061765B (zh) 非均质薄砂岩互层油藏的圈闭评价方法
US201603768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Multi-Layered Oil Reservoirs
CN104657523A (zh) 砂砾岩综合地质建模方法
CN105005077B (zh) 稀井条件下实钻井与虚拟井联合的薄层厚度预测方法
CN104992468A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5044770A (zh) 致密砂砾岩气藏储层定量预测方法
CN110056346B (zh) 一种基于趋势变化函数的油藏三维原始含水饱和度模拟方法
CN105701319B (zh) 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
CN112282744B (zh) 一种非常规油气藏井网部署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5549116A (zh) 一种重建岩相古地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83944B (zh) 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381277B (zh) 碳酸盐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6699719A (zh)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定位预测矿体的方法
Niu et al. Hierarchical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multilevel architecture surface restri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int-bar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a complex meandering river
CN112505754B (zh) 基于高精度层序格架模型的井震协同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
Yang et al.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of Sinian and Cambrian gas reservoirs in Anyue gasfield
CN112523744A (zh) 一种薄差层水平井井位设计及实时跟踪导向方法
Liu et al. Th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CN113960288B (zh) 一种源-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
REN et al. Geomodeling technology under multifactor control
CN114966846A (zh) 一种砂砾岩体井震综合精细刻画方法
Li et al. Applic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Da Qingzi Oilfield
CN113139265B (zh) 基于潜山油气藏注气开发的气窜方向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