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3675B - 用于极化码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 Google Patents

用于极化码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3675B
CN111373675B CN201880075182.5A CN201880075182A CN111373675B CN 111373675 B CN111373675 B CN 111373675B CN 201880075182 A CN201880075182 A CN 201880075182A CN 111373675 B CN111373675 B CN 111373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buffer
information bits
coding rate
siz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51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3675A (zh
Inventor
许昌龙
K·陈
蒋靖
G·萨尔基斯
H·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373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3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3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3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用于对使用极化码来编码的比特流进行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一种示例性方法一般包括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该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分组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该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分组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确定用于传送分组的第一RV和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使用具有母码大小N的极化码从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将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循环缓冲器;基于该分组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从循环缓冲器中的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以及经由无线介质传送第一RV。

Description

用于极化码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1月22日提交的中国申请No.PCT/CN2017/112272 的权益和优先权,该申请藉此被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并且藉此通过援引如同在下文全面阐述那样且出于所有适用目的被明确纳入于此。
背景技术
公开领域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用于与极化码联用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方法和装置。
相关技术描述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和广播等各种电信服务。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采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 (例如,带宽、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技术。此类多址技术的示例包括长期演进(LTE)系统、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 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
在一些示例中,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包括数个基站,每个基站同时支持多个通信设备(另外被称为用户装备(UE))的通信。在LTE或LTE-A网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基站的集合可定义演进型B节点(eNB)。在其他示例中(例如,在下一代或5G网络中),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包括与数个中央单元(CU) (例如,中央节点(CN)、接入节点控制器(ANC)等)处于通信的数个分布式单元(DU)(例如,边缘单元(EU)、边缘节点(EN)、无线电头端(RH)、智能无线电头端(SRH)、传送接收点(TRP)等),其中包含与中央单元处于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的集合可定义接入节点(例如,新无线电基站(NR BS)、新无线电B节点(NR NB)、网络节点、5G NB、gNB等)。基站或DU可与一组UE在下行链路信道(例如,用于来自基站或去往UE的传输)和上行链路信道(例如,用于从UE至基站或分布式单元的传输)上进行通信。
这些多址技术已经在各种电信标准中被采纳以提供使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以及甚至全球级别上进行通信的共同协议。新兴电信标准的示例是新无线电(NR),例如,5G无线电接入。NR是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颁布的LTE移动标准的增强集。它被设计成通过改善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利用新频谱、并且更好地与在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上使用具有循环前缀(CP)的OFDMA的其他开放标准进行整合来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因特网接入,并且支持波束成形、多输入多输出(MIMO) 天线技术和载波聚集。
然而,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长,存在对于NR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需要。优选地,这些改进应当适用于其他多址技术以及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
概述
本公开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各自具有若干方面,其中并非仅靠任何单一方面来负责其期望属性。在不限定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表述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现在将简要地讨论一些特征。在考虑此讨论后,并且尤其是在阅读题为“详细描述”的章节之后,将理解本公开的特征是如何提供包括无线网络中的改进通信的优点的。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一般包括: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该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该群的第一冗余版本 (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该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该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确定用于传送该群的第一RV 和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使用具有母码大小N的极化码从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将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循环缓冲器;基于该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从循环缓冲器中的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以及经由无线介质传送第一RV。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一般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被配置成: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该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该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该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该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确定用于传送该群的第一RV和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使用具有母码大小N的极化码从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将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循环缓冲器;基于该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从循环缓冲器中的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 BLER;以及经由无线介质传送第一RV。该装置一般还包括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的装备。该装备一般包括:用于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的装置,该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该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该第二编码率 R2对应于用于该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用于确定用于传送该群的第一RV和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的装置;用于使用具有母码大小N的极化码从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的装置;用于将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循环缓冲器的装置;用于基于该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的装置;从循环缓冲器中的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 RV,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以及用于经由无线介质传送第一RV的装置。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一般包括指令,该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的操作: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该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该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 (BLER),该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该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确定用于传送该群的第一RV和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使用具有母码大小N的极化码从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将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循环缓冲器;基于该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从循环缓冲器中的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以及经由无线介质传送第一RV。
提供了包括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处理系统的众多其他方面。
为了达成前述及相关目的,这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在下文充分描述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这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解说性特征。然而,这些特征仅仅是指示了可采用各个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若干种,并且本描述旨在涵盖所有此类方面及其等效方案。
附图简述
为了能详细理解本公开的以上陈述的特征所用的方式,可参照各方面来对以上简要概述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其中一些方面在附图中解说。然而应该注意,附图仅解说了本公开的某些典型方面,故不应被认为限定其范围,因为本描述可允许有其他等同有效的方面。
图1是概念性地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电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分布式RAN的示例逻辑架构的框图。
图3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分布式RAN的示例物理架构的示图。
图4是概念性地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BS和用户装备(UE) 的设计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用于实现通信协议栈的示例的示图。
图6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无线设备的框图。
图7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编码器的简化框图。
图8是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解码器的简化框图。
图9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DL中心式子帧的示例。
图10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UL中心式子帧的示例。
图1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操作。
图1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
图13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示例循环缓冲器。
图1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循环缓冲器的使用。
为了促进理解,在可能之处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定各附图共有的相同要素。构想了一个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要素可有益地用在其他实施例而无需具体引述。
详细描述
本公开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多层面网络(诸如新无线电(NR))(新无线电接入技术或5G技术)的装置、方法、处理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新无线电(NR)可指被配置成根据新空中接口(例如,不同于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空中接口)或固定传输层(例如,不同于网际协议(IP)) 来操作的无线电。NR可包括以宽带宽(例如,80MHz以及更大带宽)通信为目标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服务、以高载波频率(例如,27GHz以及更高频率)通信为目标的毫米波(mmW)服务、以与非后向兼容机器类型通信 (MTC)技术为目标的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服务、以及以超可靠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为目标的关键任务服务。这些服务可包括等待时间和可靠性要求。这些服务还可具有不同的传输时间区间(TTI)以满足相应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另外,这些服务可以在相同子帧中共存。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与极化码联用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HARQ是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技术,其中如果传送方未从接收方接收到信息的确收(ACK),则信息被重传到接收方。在一些HARQ技术中,传送方以不同的版本编码相同的信息,被称为冗余版本(RV)。传送方传送信息的第一RV,并且如果传送方未接收到信息的ACK,则传送方传送信息的第二RV。接收方接收传输、存储传输、并尝试从传输中(例如,通过解码)恢复信息。接收方还可从传输中组合不同的版本(即RV),并且当接收方无法从任何单个传输(即任何单个RV)中成功地恢复信息时,可以从传输的组合(即不同RV的组合)中恢复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设备可使用极化编码来将信息比特编码到循环缓冲器中,并随后通过从循环缓冲器中读出经编码比特来生成经编码比特的冗余版本以供传输。
以下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然而,本公开可用许多不同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被限于本公开通篇给出的任何具体结构或功能。相反,提供这些方面是为了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和完整的,并且其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公开的范围。基于本文中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领会,本公开的范围旨在覆盖本文中所披露的本公开的任何方面,不论其是与本公开的任何其他方面相独立地实现还是组合地实现的。例如,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的方面来实现装置或实践方法。另外,本公开的范围旨在覆盖使用作为本文中所阐述的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补充或者另外的其他结构、功能性、或者结构及功能性来实践的此类装置或方法。应当理解,本文中所披露的本公开的任何方面可由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元素来实施。
措辞“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方面。
尽管本文描述了特定方面,但这些方面的众多变体和置换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尽管提到了优选方面的一些益处和优点,但本公开的范围并非旨在被限于特定益处、用途或目标。确切而言,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宽泛地适用于不同的无线技术、系统配置、网络、和传输协议,其中一些藉由示例在附图和以下对优选方面的描述中解说。详细描述和附图仅仅解说本公开而非限定本公开,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技术方案来定义。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被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诸如CDMA、TDMA、 FDMA、OFDMA、SC-FDMA及其他网络。术语“网络”和“系统”常常可互换地使用。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时分同步CDMA (TD-SCDMA)和CDMA的其他变体。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 标准。TDMA网络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 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Flash-OFDM 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者中的3GPP长期演进(LTE)及高级LTE(LTE-A)是UMTS的使用E-UTRA的新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 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LTE-A 和GSM在来自名为“第3代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 和UMB在来自名为“第3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被用于以上所提及的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以及其他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诸如5G下一代/NR网络。
示例无线通信系统
图1解说其中可以执行本公开的各方面的例如用于改进多层面网络中的设备发现的示例无线网络100(诸如新无线电(NR)或5G网络)。在一些情形中,网络100可以是多层面网络,每个层面定义为被捆绑在一起以满足特定使用情形或商业模型的要求的恰当配置的网络功能、网络应用和底层云基础设施的组合。
如图1中所解说的,无线网络100可包括数个BS 110和其他网络实体。 BS可以是与UE进行通信的站。每个BS 110可为特定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在3GPP中,术语“蜂窝小区”可指B节点的覆盖区域和/或服务该覆盖区域的B 节点子系统,这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在NR系统中,术语“蜂窝小区”和eNB、B节点、5G NB、AP、NR BS、NR BS、BS、或TRP可以是可互换的。在一些示例中,蜂窝小区可以不一定是驻定的,并且该蜂窝小区的地理区域可根据移动基站的位置而移动。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通过各种类型的回程接口 (诸如直接物理连接、虚拟网络、或使用任何合适的传输网络的类似物)来彼此互连和/或互连至无线网络10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基站或网络节点(未示出)。
一般而言,在给定的地理区域中可部署任何数目的无线网络。每个无线网络可支持特定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并且可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上操作。 RAT也可被称为无线电技术,空中接口等。频率也可被称为载波,频率信道等。每个频率可以在给定的地理区域中支持单个RAT,以便避免不同RAT的无线网络之间的干扰。在一些情形中,NR或5G RAT网络可采用多层面网络架构来部署。
BS可以提供对宏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小区、毫微微蜂窝小区、和/或其他类型的蜂窝小区的通信覆盖。宏蜂窝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半径为数千米),并且可允许由具有服务订阅的UE无约束地接入。微微蜂窝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并且可允许由具有服务订阅的UE无约束地接入。毫微微蜂窝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例如,住宅)且可允许由与该毫微微蜂窝小区有关联的UE(例如,封闭订户群(CSG)中的UE、住宅中用户的UE等)有约束地接入。用于宏蜂窝小区的BS可被称为宏BS。用于微微蜂窝小区的BS可被称为微微BS。用于毫微微蜂窝小区的BS可被称为毫微微BS或家用BS。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BS 110a、110b和110c可以分别是用于宏蜂窝小区102a、102b和102c的宏BS。BS 110x可以是用于微微蜂窝小区102x的微微BS。BS 110y和110z可以分别是用于毫微微蜂窝小区 102y和102z的毫微微BS。BS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蜂窝小区。
无线网络100还可以包括中继站。中继站是从上游站(例如,BS或UE) 接收数据和/或其他信息的传输并向下游站(例如,UE或BS)发送该数据和/ 或其他信息的传输的站。中继站还可以是为其他UE中继传输的UE。在图1 中所示的示例中,中继站110r可与BS 110a和UE 120r进行通信以促成BS 110a 与UE 120r之间的通信。中继站也可被称为中继BS、中继等。
无线网络100可以是包括不同类型的BS(例如,宏BS、微微BS、毫微微 BS、中继等)的异构网络。这些不同类型的BS可能具有不同的发射功率电平、不同的覆盖区域、以及对无线网络100中的干扰的不同影响。例如,宏BS可具有高发射功率电平(例如,20瓦),而微微BS、毫微微BS和中继可具有较低的发射功率电平(例如,1瓦)。
无线网络100可以支持同步或异步操作。对于同步操作,各BS可以具有类似的帧定时,并且来自不同BS的传输可以在时间上大致对齐。对于异步操作,各BS可以具有不同的帧定时,并且来自不同BS的传输可能在时间上并不对齐。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被用于同步和异步操作两者。
网络控制器130可以耦合到一组BS并提供对这些BS的协调和控制。网络控制器130可以经由回程来与BS 110进行通信。BS 110还可以例如经由无线或有线回程直接或间接地彼此通信。
UE 120(例如,120x、120y等)可以分散遍及无线网络100,并且每个 UE可以是驻定或移动的。UE也可被称为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订户单元、站、客户端装备(CPE)、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式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WLL)站、平板设备、相机、游戏设备、上网本、智能本、超级本、医疗设备或医疗装备、生物测定传感器/设备、可穿戴设备(诸如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眼镜、智能腕带、智能珠宝(例如,智能戒指、智能项链等))、娱乐设备(例如,音乐设备、视频设备、卫星无线电等)、车辆组件或传感器、智能计量仪/传感器、工业制造装备、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者被配置成经由无线或有线介质进行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适设备。一些UE可被认为是演进型或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或演进型MTC(eMTC)设备。MTC和eMTC UE包括例如机器人、无人机、远程设备、传感器、计量仪、监视器、位置标签等,其可与BS、另一设备(例如,远程设备)或某一其他实体通信。无线节点可以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来为网络(例如,广域网,诸如因特网或蜂窝网络)提供连通性或提供至该网络的连通性。一些UE可被认为是物联网(IoT) 设备。
在图1中,带有双箭头的实线指示UE与服务BS之间的期望传输,服务 BS是被指定为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服务该UE的BS。带有双箭头的虚线指示UE与BS之间的干扰传输。
某些无线网络(例如,LTE)在下行链路上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 并在上行链路上利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OFDM和SC-FDM将系统带宽划分成多个(K个)正交副载波,这些副载波也常被称为频调、频槽等。每个副载波可用数据来调制。一般而言,调制码元对于OFDM是在频域中发送的,而对于SC-FDM是在时域中发送的。毗邻副载波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固定的,且副载波的总数(K)可取决于系统带宽。例如,副载波的间隔可以是15kHz,而最小资源分配(称为‘资源块’)可以是12个副载波(或180kHz)。因此,对于1.25、2.5、5、10或20兆赫兹(MHz)的系统带宽,标称FFT大小可以分别等于128、256、512、1024或2048。系统带宽还可被划分成子带。例如,子带可以覆盖1.08MHz(即,6个资源块),并且对于1.25、2.5、5、10或20 MHz的系统带宽,可分别有1、2、4、8或16个子带。
虽然本文所描述的示例的各方面可与LTE技术相关联,但本公开的各方面可适用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诸如NR/5G。
NR可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利用具有CP的OFDM并且包括对使用TDD的半双工操作的支持。可以支持100MHz的单个分量载波带宽。NR资源块可在0.1ms历时上跨越具有75kHz的副载波带宽的12个副载波。每个无线电帧可包括2个半帧,每个半帧包括5个子帧,每个无线电帧具有10ms的长度。因此,每个子帧可具有1ms的长度。每个子帧可指示用于数据传输的链路方向(即,DL或UL),并且每个子帧的链路方向可被动态地切换。每个子帧可包括DL/UL数据以及DL/UL控制数据。用于NR的UL和DL子帧可在以下参照图9和10更详细地描述。可支持波束成形并且可动态地配置波束方向。还可支持具有预编码的MIMO传输。DL中的MIMO配置可支持至多达8个发射天线(具有至多达8个流的多层DL传输)和每UE至多达2个流。可支持每UE至多达2个流的多层传输。可使用至多达8个服务蜂窝小区来支持多个蜂窝小区的聚集。替换地,除了基于OFDM之外,NR可以支持不同的空中接口。NR网络可以包括诸如CU和/或DU之类的实体。
在一些示例中,可调度对空中接口的接入,其中调度实体(例如,基站) 在其服务区域或蜂窝小区内的一些或全部设备和装备间分配用于通信的资源。在本公开内,如以下进一步讨论的,调度实体可以负责调度、指派、重配置、以及释放用于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的资源。即,对于被调度的通信而言,下级实体利用由调度实体分配的资源。基站不是可用作调度实体的唯一实体。即,在一些示例中,UE可以用作调度实体,从而调度用于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例如,一个或多个其他UE)的资源。在该示例中,该UE正充当调度实体,并且其他UE利用由该UE调度的资源来进行无线通信。UE可在对等(P2P)网络中和/或在网状网络中用作调度实体。在网状网络示例中,UE除了与调度实体通信之外还可以任选地直接彼此通信。
由此,在具有对时频资源的经调度接入并且具有蜂窝配置、P2P配置和网状配置的无线通信网络中,调度实体和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可以利用所调度的资源来通信。
如以上所提及的,RAN可以包括CU和DU。NR BS(例如,gNB、5G B 节点、B节点、传送接收点(TRP)、接入点(AP))可对应于一个或多个BS。 NR蜂窝小区可被配置为接入蜂窝小区(ACell)或仅数据蜂窝小区(DCell)。例如,RAN(例如,中央单元或分布式单元)可配置这些蜂窝小区。DCell可以是用于载波聚集或双连通性但不用于初始接入、蜂窝小区选择/重选、或切换的蜂窝小区。在一些情形中,DCell可以不传送同步信号——在一些情形中, DCell可以传送SS。NR BS可以向UE传送下行链路信号以指示蜂窝小区类型。基于该蜂窝小区类型指示,UE可与NR BS进行通信。例如,UE可以基于所指示的蜂窝小区类型来确定要考虑用于蜂窝小区选择、接入、切换和/或测量的 NR BS。
图2解说了分布式无线电接入网(RAN)200的示例逻辑架构,其可在图 1中所解说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5G接入节点206可包括接入节点控制器 (ANC)202。ANC可以是分布式RAN 200的中央单元(CU)。到下一代核心网(NG-CN)204的回程接口可在ANC处终接。到相邻下一代接入节点 (NG-AN)的回程接口可终接于ANC处。ANC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TRP 208(其还可被称为BS、NR BS、B节点、5G NB、AP或某一其他术语)。如上所述,TRP可与“蜂窝小区”可互换地使用。
TRP 208可以是DU。TRP可被连接到一个ANC(ANC 202)或者一个以上ANC(未解说)。例如,对于RAN共享、无线电即服务(RaaS)和因服务而异的AND部署,TRP可被连接到一个以上ANC。TRP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TRP可被配置成个体地(例如,动态选择)或联合地(例如,联合传输)服务至UE的话务。
本地架构200可被用来解说去程(fronthaul)定义。该架构可被定义为支持跨不同部署类型的去程解决方案。例如,该架构可以基于传送网络能力(例如,带宽、等待时间和/或抖动)。
该架构可与LTE共享特征和/或组件。根据各方面,下一代AN(NG-AN) 210可支持与NR的双连通性。对于LTE和NR,NG-AN可共享共用去程。
该架构可实现各TRP 208之间和之中的协作。例如,可在TRP内和/或经由ANC 202跨各TRP预设协作。根据各方面,可以不需要/不存在TRP间接口。
根据诸方面,拆分逻辑功能的动态配置可存在于架构200内。如将参照图 5更详细地描述的,可在DU或CU处(例如,分别在TRP或ANC处)可适应性地放置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以及物理(PHY)层。根据某些方面,BS可包括中央单元(CU)(例如,ANC 202)和/或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例如,一个或多个TRP 208)。
图3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的分布式RAN 300的示例物理架构。集中式核心网单元(C-CU)302可主存核心网功能。C-CU可被集中地部署。C-CU 功能性可被卸载(例如,至高级无线服务(AWS))以力图处置峰值容量。
集中式RAN单元(C-RU)304可主存一个或多个ANC功能。可任选地, C-RU可在本地主存核心网功能。C-RU可以具有分布式部署。C-RU可以更靠近网络边缘。
DU 306可以主存一个或多个TRP(边缘节点(EN)、边缘单元(EU)、无线电头端(RH)、智能无线电头端(SRH)等)。DU可位于具有射频(RF) 功能性的网络的边缘处。
图4解说了图1中所解说的BS 110和UE 120的示例组件,其可被用来实现本公开的诸方面。如上所述,BS可包括TRP。BS 110和UE 12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被用来实践本公开的诸方面。例如,UE 120的天线452、Tx/Rx 222、处理器466、458、464和/或控制器/处理器480、和/或BS 110的天线434、处理器460、420、438和/或控制器/处理器440可用于执行在本文中描述且参照图11解说的操作。
根据各方面,对于受约束关联场景,基站110可以是图1中的宏BS 110c,并且UE120可以是UE 120y。基站110也可以是某种其他类型的基站。基站 110可装备有天线434a到434t,并且UE 120可装备有天线452a到452r。
在基站110处,发射处理器420可接收来自数据源412的数据以及来自控制器/处理器440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用于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等。数据可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DSCH)等。处理器420可以处理(例如,编码以及码元映射)数据和控制信息以分别获得数据码元和控制码元。处理器420还可生成(例如,用于PSS、 SSS、以及因蜂窝小区而异的参考信号的)参考码元。发射(TX)多输入多输出(MIMO)处理器430可在适用的情况下对数据码元、控制码元、和/或参考码元执行空间处理(例如,预编码),并且可将输出码元流提供给调制器(MOD) 432a到432t。每个调制器432可处理各自相应的输出码元流(例如,针对OFDM 等等)以获得输出采样流。每个调制器432可进一步处理(例如,转换至模拟、放大、滤波、及上变频)输出采样流以获得下行链路信号。来自调制器432a 到432t的下行链路信号可分别经由天线434a到434t被发射。
在UE 120处,天线452a到452r可接收来自基站110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可分别向解调器(DEMOD)454a到454r提供收到信号。每个解调器454可调理 (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各自的收到信号以获得输入采样。每个解调器454可进一步处理输入采样(例如,针对OFDM等)以获得收到码元。MIMO检测器456可从所有解调器454a到454r获得收到码元,在适用的情况下对这些收到码元执行MIMO检测,并提供检出码元。接收处理器458可处理(例如,解调、解交织、以及解码)这些检出码元,将经解码的给UE 120 的数据提供给数据阱460,并且将经解码的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480。
在上行链路上,在UE 120处,发射处理器464可接收并处理来自数据源 462的(例如,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数据以及来自控制器/处理器480的(例如,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控制信息。发射处理器464还可生成参考信号的参考码元。来自发射处理器464的码元可在适用的情况下由TX MIMO处理器466预编码,由解调器454a到454r 进一步处理(例如,针对SC-FDM等),并且向基站110传送。在BS 110处,来自UE120的上行链路信号可由天线434接收,由调制器432处理,在适用的情况下由MIMO检测器436检测,并由接收处理器438进一步处理以获得经解码的由UE 120发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接收处理器438可将经解码数据提供给数据阱439并将经解码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440。
控制器/处理器440和480可分别指导基站110和UE 120处的操作。基站110处的处理器440和/或其他处理器和模块可执行或指导例如图6中所解说的功能框、和/或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的执行。UE 120处的处理器480和/或其他处理器和模块还可执行或指导图7中所解说的功能框、和/或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的执行。存储器442和482可分别存储用于BS 110和UE 120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444可以调度UE以进行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
图5示出了示 图500,示 图50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实现通信协议栈的示例。所解说的通信协议栈可由在5G系统(例如,支持基于上行链路的移动性的系统)中操作的设备来实现。示图500解说了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510、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515、无线电链路控制(RLC) 层520、媒体接入控制(MAC)层525和物理(PHY)层530的通信协议栈。在各种示例中,协议栈的这些层可被实现为分开的软件模块、处理器或ASIC的部分、由通信链路连接的非共处一地的设备的部分、或其各种组合。共处一地和非共处一地的实现可例如在协议栈中用于网络接入设备(例如,AN、CU 和/或DU)或UE。
第一选项505-a示出了协议栈的拆分实现,其中协议栈的实现在集中式网络接入设备(例如,图2中的ANC 202)与分布式网络接入设备(例如,图2 中的DU 208)之间拆分。在第一选项505-a中,RRC层510和PDCP层515 可由中央单元实现,而RLC层520、MAC层525和PHY层530可由DU实现。在各种示例中,CU和DU可共处一地或非共处一地。第一选项505-a在宏蜂窝小区、微蜂窝小区、或微微蜂窝小区部署中可以是有用的。
第二选项505-b示出了协议栈的统一实现,其中协议栈是在单个网络接入设备(例如,接入节点(AN)、新无线电基站(NR BS)、新无线电B节点(NR NB)、网络节点(NN)等)中实现的。在第二选项中,RRC层510、PDCP 层515、RLC层520、MAC层525、以及PHY层530各自可由AN实现。第二选项505-b在毫微微蜂窝小区部署中可以是有用的。
不管网络接入设备实现部分还是全部的协议栈,UE可实现整个协议栈 505-c(例如,RRC层510、PDCP层515、RLC层520、MAC层525、以及PHY 层530)。
图6解说了在可用在来自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内的无线通信设备602中可采用的各种组件。无线通信设备602是可被配置成实现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方法的设备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602可以是来自图1的BS 110或任何用户装备 120。
无线通信设备602可包括处理器604,该处理器604控制无线通信设备602 的操作。处理器604也可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 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两者的存储器606向处理器604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606的一部分还可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处理器 604通常基于存储器606内存储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逻辑和算术运算。存储器606 中的指令可被执行以实现本文所描述的方法。
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包括外壳608,其可内含发射机610和接收机612 以允许在无线设备602和远程位置之间传送和接收数据。发射机610和接收机 612可被组合成收发机614。单个或多个发射天线616可被附连到外壳608并且电耦合到收发机614。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收机、以及多个收发机。
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包括信号检测器618,该信号检测器618可被用于力图检测并量化由收发机614接收到的信号的电平。信号检测器618可检测诸如总能量、每副载波每码元能量、功率谱密度之类的信号以及其它信号。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620以用于对信号进行处理。
附加地,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包括编码器622以用于对信号进行编码以供传输。编码器还可以将经编码的信号存储在循环缓冲器(未示出)中,并对经编码的信号执行速率匹配(例如,通过实现操作1100,在图11中示出)。此外,无线通信设备602可包括用于解码所接收的信号的解码器624。
无线通信设备602的各个组件可由总线系统626耦合在一起,该总线系统 626除了数据总线之外还可包括功率总线、控制信号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根据以下讨论的本公开的各方面,处理器604可被配置成访问存储器606中所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无连接访问。
图7是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编码器的简化框图。图7解说了射频(RF)调制解调器704的一部分,该RF调制解调器704可被配置成提供经编码消息以供无线传输(例如,使用以下描述的极化码)。在一个示例中,无线设备(例如,BS 110或UE 120)中的编码器706接收用于传输的消息702。消息702可包含被定向至接收方设备的数据和/或经编码语音或其他内容。编码器706使用通常基于由BS 110或另一网络实体定义的配置来选择的适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SC)对消息进行编码。例如,根据以下更详细描述的本公开的各方面,经编码的比特流708可以随后被存储在循环缓冲器中,并且可以对所存储的经编码的比特流执行速率匹配。在对经编码的比特流708进行速率匹配之后,经编码比特流708随后可被提供给映射器710,映射器710生成TX码元序列712,该TX码元序列712被TX链714调制、放大并以其他方式处理,以产生供通过天线718传输的RF信号716。
图8是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解码器的简化框图。图8解说了可被配置成接收并解码包括经编码消息(例如,如下所述使用极化码来编码的消息)的无线传送的信号的RF调制调解器810的一部分。在各种示例中,接收到该信号的调制解调器810可驻留在用户装备处、基站处、或者用于执行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其他合适装备或装置处。天线802向接入终端(例如,UE 120) 提供RF信号716(即,图7中产生的RF信号)。RX链806对RF信号716进行处理和解调,并且可向解映射器812提供码元序列808,该解映射器812 产生表示该经编码消息的比特流814。
解码器816随后可被用来从已经使用编码方案(例如,极化码)进行编码的比特流中解码出m比特信息串。解码器816可包括Viterbi解码器、代数解码器、蝶形解码器、或另一合适的解码器。在一示例中,Viterbi解码器采用公知的Viterbi算法来寻找最有可能与收到比特流814相对应的信令状态序列 (Viterbi路径)。比特流814可基于对针对比特流814计算出的LLR的统计分析来解码。在一个示例中,Viterbi解码器可使用似然比测试来比较并选择定义信令状态序列的正确Viterbi路径,以从比特流814生成LLR。似然比可被用来使用似然比测试来在统计上比较多个候选Viterbi路径的合适性,该似然比测试比较每个候选Viterbi路径的似然比对数(即LLR)以确定哪一路径更有可能计及产生了比特流814的码元序列。解码器816可随后基于LLR来对比特流814进行解码,以确定包含从基站(例如,BS110)传送的数据和/或经编码语音或其他内容的消息818。
图9是示 图900,示 图900示出了DL中心式子帧的示例,该DL中心式子帧可由一个或多个设备(例如,BS 110和/或UE 120)用于在无线网络100中进行通信。DL中心式子帧可包括控制部分902。控制部分902可存在于DL中心式子帧的初始或开始部分中。控制部分902可包括对应于DL中心式子帧的各个部分的各种调度信息和/或控制信息。在一些配置中,控制部分902可以是物理DL控制信道(PDCCH),如图9中所指示的。DL中心式子帧还可包括 DL数据部分904。DL数据部分904有时可被称为DL中心式子帧的有效载荷。 DL数据部分904可包括用于从调度实体(例如,UE或BS)向下级实体(例如,UE)传达DL数据的通信资源。在一些配置中,DL数据部分904可以是物理DL共享信道(PDSCH)。
DL中心式子帧还可包括共用UL部分906。共用UL部分906有时可被称为UL突发、共用UL突发、和/或各种其他合适术语。共用UL部分906可包括对应于DL中心式子帧的各个其他部分的反馈信息。例如,共用UL部分906 可包括对应于控制部分902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的非限制性示例可包括ACK 信号、NACK信号、HARQ指示符、和/或各种其他合适类型的信息。共用UL 部分906可包括附加或替换信息,诸如与随机接入信道(RACH)规程、调度请求(SR)有关的信息、以及各种其他合适类型的信息。如图9中所解说的, DL数据部分904的结束可在时间上与共用UL部分906的开始分隔开。该时间分隔有时可被称为间隙、保护时段、保护区间、和/或各种其他合适术语。此分隔提供了用于从DL通信(例如,由下级实体(例如,UE)进行的接收操作) 到UL通信(例如,由下级实体(例如,UE)进行的传输)的切换的时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前述内容仅仅是DL中心式子帧的一个示例,并且可存在具有类似特征的替换结构而不必偏离本文所描述的诸方面。
图10是示图1000,示 图1000 示出了UL中心式子帧的示例,该UL中心式子帧可由一个或多个设备(例如,BS 110和/或UE 120)用于在无线网络100 中进行通信。UL中心式子帧可包括控制部分1002。控制部分1002可存在于 UL中心式子帧的初始或开始部分中。图10中的控制部分1002可类似于上面参照图9所描述的控制部分。UL中心式子帧还可包括UL数据部分1004。UL 数据部分1004有时可被称为UL中心式子帧的有效载荷。该UL部分可指用于从下级实体(例如,UE)向调度实体(例如,UE或BS)传达UL数据的通信资源。在一些配置中,控制部分1002可以是物理DL控制信道(PDCCH)。
如图10中所解说的,控制部分1002的结束可在时间上与UL数据部分1004 的开始分隔开。该时间分隔有时可被称为间隙、保护时段、保护区间、和/或各种其他合适术语。此分隔提供了用于从DL通信(例如,由调度实体进行的接收操作)到UL通信(例如,由调度实体进行的传输)的切换的时间。UL中心式子帧还可包括共用UL部分1006。图10中的共用UL部分1006可类似于以上参照图10所描述的共用UL部分1006。共用UL部分1006可附加或替换地包括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探通参考信号(SRS)有关的信息、以及各种其他合适类型的信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前述内容仅仅是UL中心式子帧的一个示例,并且可存在具有类似特征的替换结构而不必然偏离本文所描述的诸方面。
在一些情况下,两个或更多个下级实体(例如,UE)可使用侧链路信号来彼此通信。此类侧链路通信的现实世界应用可包括公共安全、邻近度服务、UE 到网络中继、交通工具到交通工具(V2V)通信、万物联网(IoE)通信、IoT 通信、关键任务网状网、和/或各种其他合适应用。一般而言,侧链路信号可指从一个下级实体(例如,UE1)传达给另一下级实体(例如,UE2)而无需通过调度实体(例如,UE或BS)中继该通信的信号,即使调度实体可被用于调度和/或控制目的。在一些示例中,侧链路信号可使用有执照频谱来传达(不同于无线局域网,其通常使用无执照频谱)。
UE可在各种无线电资源配置中操作,包括与使用专用资源集传送导频相关联的配置(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专用状态等)、或者与使用共用资源集传送导频相关联的配置(例如,RRC共用状态等)。当在RRC专用状态中操作时,UE可选择专用资源集以用于向网络传送导频信号。当在RRC共用状态中操作时,UE可选择共用资源集以用于向网络传送导频信号。在任一情形中,由UE传送的导频信号可由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入设备(诸如AN、或 DU、或其诸部分)接收。每个接收方网络接入设备可被配置成接收和测量在共用资源集上传送的导频信号,并且还接收和测量在分配给UE的专用资源集上传送的导频信号,其中该网络接入设备是针对该UE的监视方网络接入设备集的成员。一个或多个接收方网络接入设备或者(诸)接收方网络接入设备向其传送导频信号测量的CU可使用这些测量来标识UE的服务蜂窝小区或者发起针对一个或多个UE的服务蜂窝小区的改变。
示例极化码
如以上所提及的,可以使用极化码对比特流进行编码以供传输。极化码是首个可证明的达成容量的编码方案,其具有(在块长度方面)几乎线性的编码和解码复杂度。极化码被普遍认为是用于下一代无线系统中的纠错的候选。极化码具有很多期望属性,诸如确定性构造(例如,基于快速Hadamard(哈达码) 变换)、非常低且可预测的差错本底、以及基于简单的连续消去(SC)的解码。
极化码是长度为N=2n的线性块码,其中其生成矩阵是使用矩阵
Figure GDA0003839940950000191
的第n个Kronecker幂来构造的,由Gn来表示,也被称为阶数n的Hadamard 矩阵。例如,式(1)示出了对于n=3所得到的生成矩阵。
Figure GDA0003839940950000192
根据某些方面,码字可以(例如,由BS)通过使用生成矩阵对数个输入比特(例如,信息比特)进行编码来生成。例如,给定数个输入比特u=(u0,u1,..., uN-1),结果所得的码字向量x=(x0,x1,...,xN-1)可通过使用生成矩阵G对输入比特进行编码来生成。该结果所得的码字可随后由基站进行速率匹配(例如,使用本文描述的技术)并在无线介质上传送,并且由UE接收。
在(例如,由UE)使用连续消去(SC)解码器(例如,解码器816)对所接收到的向量进行解码时,假定比特u0 i-1被正确地解码,则每一估计比特
Figure GDA0003839940950000193
具有预定差错概率,该差错概率趋向于0或0.5。此外,具有低差错概率的估计比特的比例趋向于底层信道的容量。极化码通过使用最可靠的K个比特传送信息而同时将其余(N-K)个比特设置或冻结为预定值(诸如0)来利用被称为信道极化的现象,例如如以下所解释的。
对于非常大的N而言,极化码将该信道变换成针对N个信息比特的N个并行“虚拟”信道。如果C是该信道的容量,则几乎存在N*C个完全无噪的虚拟信道,并且存在N(1–C)个完全有噪的虚拟信道。基本极化编码方案则涉及冻结(即,不传送)要沿着完全有噪的信道发送的信息比特,并且仅沿着“完美”信道发送信息。对于短至中等的N而言,从可能存在若干个既非完全无用(即,完全有噪)又非完全无噪的信道(即,处于转变中的信道)的意义上来说,这种极化可能并不彻底。取决于传输速率,这些处于转变中的信道要么被冻结(即,不用于传送信息),要么被用于传输。
用于极化码的示例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与极化码联用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HARQ是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技术,其中如果传送方未从接收方接收到信息的确收(ACK),则信息被重传到该接收方。在一些HARQ 技术中,传送方以不同的版本编码相同的信息,被称为冗余版本(RV)。传送方传送信息的第一RV,并且如果传送方未接收到信息的ACK,则传送方传送信息的第二RV。接收方接收传输、存储传输、并尝试从传输中(例如,通过解码)恢复信息。接收方还可从传输中组合不同的版本(即不同RV),并且当接收方无法从任何单个传输(即任何单个RV)中成功地恢复信息时,可以从传输的组合(即RV的组合)中恢复信息。
超可靠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是一种可在NR通信中使用的技术。 URLLC的典型块差错率(BLER)要求为10-5,但一些服务或通信可能需要低至10-9的BLER。URLLC的典型等待时间要求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都为0.5ms。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为了满足用于URLLC的等待时间和BLER两者的要求,最大重传次数(例如,HARQ重传)与非URLLC传输的最大重传次数相比,可能受到限制。
在本公开的各方面中,与为重传集合(例如,一组HARQ重传)中的较早传输而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时间和频率资源)相比,可为该重传集合中的最后传输分配更多的传输资源(例如,时间和频率资源)。将更多的传输资源用于最后传输可以降低最后重传的差错率(例如,BLER),并因此降低该重传集合的差错率。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用于生成重传集合中最后传输的编码率可以低于用于生成重传集合中较早传输的编码率。将较低的码率用于最后传输可以降低最后重传的差错率(例如,BLER),并因此降低该重传集合的差错率。
由于信息比特的位置针对(N,K)的不同组合是不同的,因此用于极化码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HARQ呈现设计挑战,其中N是经编码的块大小而K是经编码的信息比特数目。
图1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操作1100。操作 1100可由无线设备(例如,BS 110(见图1和4)、TRP 208(见图2)、DU 306 (见图3)或UE 120(见图1和4)来执行。
在框1102处,操作1100开始于无线设备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该第一编码率 R1对应于用于该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 (BLER),该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该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例如,UE 120(见图1和4)基于第一编码率R1(例如,3/4)和第二编码率R2(例如,1/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例如,4800)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例如,2/3),该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该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例如,10-1),该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该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例如, 10-5)。
无线设备通过确定用于传送该群的第一RV和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来在框1104处继续操作1100。继续上述示例,UE 120确定用于传送该群的第一RV和最后RV(在框1102中均提及)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例如,800)。
操作1100在框1106处继续,其中无线设备使用具有母码大小N的极化码从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继续上述示例,UE 120使用具有母码大小N(例如,在框1104中确定,例如,800)的极化码从K(例如,4800) 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
在框1108处,操作1100继续,其中无线设备将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循环缓冲器。继续上述示例,UE 120将经编码信息比特(来自框1106)写入循环缓冲器。
操作1100在框1110处继续,其中无线设备基于该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继续上述示例,UE 120基于该群(包括K个信息比特,在框1102中提及)的等待时间要求(例如,二十毫秒的最大等待时间)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例如,四)。
在框1112处,操作1100继续,其中无线设备从循环缓冲器中的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继续上述示例,UE 120 从循环缓冲器中的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 BLER(例如,10-1、10-2、10-3、或10-5)。
操作1100在框1114处继续,其中无线设备经由无线介质传送第一RV。继续上述示例,UE 120经由无线介质(例如,向BS 110,见图1)传送第一 RV(即,来自框1112的不同RV中的第一RV)。
图1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在框1202 处,无线设备(例如,UE或BS)获得针对传输信道的信道状况(例如,SNR)。可通过评估从另一无线设备(例如,UE)传送的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和/ 或从其他无线设备(例如,UE)的反馈(例如,CSI报告)获得信道状况。
无线设备在框1204处确定用于在来自框1202的传输信道上进行传送的目标速率、RT和调制阶数。可以使用下式计算目标速率:
RT=(R1*a+R2*b)*β
其中R1是对应于(例如,重传集合的)第一传输的目标BLER(例如,10-1) 的速率,R2是对应于(例如,重传集合的)最后传输的目标BLER(例如,10-5) 的速率,a是在[0,1]范围内的常数,b是在[0,4]范围内的常数,且β是在[1/3,4] 范围内的常数。
在框1206处,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无线设备使用以下算法来确定循环缓冲器大小N。无线设备通过将要传送的信息比特数K除以无线设备支持的最小编码率R最小,并随后将NR确定为不小于K/R最小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来确定第一循环缓冲器大小NR。无线设备通过将K除以目标编码率RT,并随后将NT确定为不小于K/RT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来确定第二循环缓冲器大小NT。随后,无线设备确定由设备支持的最大经编码块大小N最大。随后,无线设备将循环缓冲器的大小N确定为第一循环缓冲器大小NR、第二循环缓冲器大小NT和由设备支持的最大经编码块大小N最大的最小值,即,
N=min(NR,NT,N最大).
在框1208处,无线设备使用具有母码大小N的极化码对K个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在框1210处,无线设备基于传输K个信息比特所需的等待时间来确定K 个信息比特的最大重传次数。
在框1212处,无线设备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的不同冗余版本。
在本公开的各方面,R最小的典型值是1/3。
图13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示例性循环缓冲器1300。例如,在LTE 中,可以将速率1/3的咬尾卷积码(TBCC)用于对控制信道和其他类型的信道进行速率匹配,其通常使用循环缓冲器来执行。在该示例中,可以使用三个多项式对该信道的比特进行编码。仍在该示例中,在对比特流进行编码之后,将来自该三个多项式的所得经编码的比特逐一输入到循环缓冲器中。例如,参照图13,来自第一个多项式的码比特被放置在该循环缓冲器中[0,N-1]的范围内。此外,来自第二个多项式的码比特被放置在该循环缓冲器中[N,2N-1]的范围内,并且来自第三个多项式的码比特被放置在该循环缓冲器中[2N,3N-1]的范围内。
一旦将经编码的比特存储在循环缓冲器中,就可以执行速率匹配。例如,假定‘M’的所分配的块大小,如果M=3N,则不执行重复、穿孔、或缩短(即速率匹配)。但是,如果M>3N,则可围绕循环缓冲器从3N起顺时针方向执行重复。即,可在大小M的块中重复从位置0开始的比特,从而从循环缓冲器中读取该块中的每个比特。附加地,如果M<3N,则可围绕循环缓冲器执行穿孔和/或缩短。当执行缩短时,循环缓冲器中前M个比特被写入该块。当执行穿孔时,循环缓冲器中最后M个比特被写入该块。
图1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使用循环缓冲器大小N对K个信息比特进行极化编码的循环缓冲器1400的使用。可基于针对信息比特的传输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来执行信息比特的极化编码和HARQ RV的生成。可基于对信息比特的等待时间要求和BLER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可通过从循环缓冲器中读出编码比特来执行信息比特的不同版本(例如,RV)的生成。如果比特要被缩短,则缩短可在循环缓冲器的起始点1402处开始。如果传输需要比特的重复,则该重复也从循环缓冲器的起始点1402处开始。如果传输需要穿孔,则该穿孔的起始点是从距离循环缓冲器的末尾1404N-M个比特的点,其中M是被分配用于传输这些比特的传输资源所支持的经编码比特。
在本公开的各方面中,每个版本是可自解码的。即,如果任何版本被成功地接收到,则能对该版本进行解码以恢复所有信息比特。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最后重传的版本大小可大于第一传输之一的大小。
以下参照图12所描述了传送URLLC传输的示例。在1202处,无线设备通过评估来自UE的信号(例如,SRS)来获得信道状况的量度(例如,SNR)。无线设备在1204处使用以下式计算目标速率RT
RT=(R1*a+R2*b)*β.
在该示例中,a=1、b=0、并且β=1/2。因此,RT=R1/2。无线设备通过确定不小于K/RT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来确定NT。无线设备在1206处通过计算 N=min(NR,NT,N最大)来确定循环缓冲器大小N。随后,无线设备在1208处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并将其写入循环缓冲器。在1210处,由于URLLC传输的等待时间要求(例如,0.5ms),无线设备将最大重传次数确定为2。在1212处,无线设备生成用于传输的两个版本。当从循环缓冲器中读出经编码比特时,通过穿孔获得第一版本。第二版本比第一版本长3倍,并沿循环缓冲器重复。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基于循环缓冲器的使用,所公开的技术对于极化码支持HARQ增量冗余(HARQ-IR)可以是非常高效的。因为所有版本都来自一个母码,所以HARQ-IR被很好地支持。
在本公开的各方面中,可利用具有循环缓冲器的所描述的极化HARQ来支持HARQ-IR、HARQ追逐组合(HARQ-CC)、混合HARQ-IR和混合HARQ-CC。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所公开的技术非常灵活并且能够满足URLLC的超可靠性和低等待时间的要求。
本文中所公开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这些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彼此互换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换言之,除非指定了步骤或动作的特定次序,否则具体步骤和/或动作的次序和/或使用可以改动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引述一列项目中的至少一者摂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作为示例,“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涵盖:a、 b、c、a-b、a-c、b-c、和a-b-c,以及具有多重相同元素的任何组合(例如,a-a、 a-a-a、a-a-b、a-a-c、a-b-b、a-c-c、b-b、b-b-b、b-b-c、c-c、和c-c-c,或者a、 b和c的任何其他排序)。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确定”涵盖各种各样的动作。例如,“确定”可包括演算、计算、处理、推导、研究、查找(例如,在表、数据库或另一数据结构中查找)、查明及诸如此类。而且,“确定”可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及诸如此类。“确定”还可以包括解析、选择、选取、确立及诸如此类。
在一些情形中,设备可以并非实际上传送帧,而是可具有用于输出帧以供传输的接口。例如,处理器可经由总线接口向RF前端输出帧以供传输。类似地,设备并非实际上接收帧,而是可具有用于获得从另一设备接收的帧的接口。例如,处理器可经由总线接口从RF前端获得(或接收)帧以供传输。
以上所描述的方法的各种操作可由能够执行相应功能的任何合适的装置来执行。这些装置可包括各种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和/或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处理器。一般地,在存在附图中解说的操作的场合,这些操作可具有带相似编号的相应配对装置加功能组件。
例如,用于传送的装置、用于接收的装置、用于确定的装置、用于执行(例如速率匹配)的装置、用于编码的装置、用于穿孔的装置、用于重复的装置、用于缩短的装置、和/或用于生成的装置可包括BS 110或UE 120处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天线,诸如BS 110处的发射处理器220、控制器/处理器240、接收处理器238或天线234,和/或在UE 120处的发射处理器264、控制器/处理器 280、接收处理器258或天线252。
结合本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市售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如果以硬件实现,则示例硬件配置可包括无线节点中的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可以用总线架构来实现。取决于处理系统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可将包括处理器、机器可读介质、以及总线接口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接口可被用于将网络适配器等经由总线连接至处理系统。网络适配器可被用于实现PHY层的信号处理功能。在用户终端120(参见图1)的情形中,用户接口(例如,按键板、显示器、鼠标、操纵杆,等等)也可以被连接到总线。总线还可以链接各种其他电路,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功率管理电路以及类似电路,它们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处理器可用一个或多个通用和/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处理器、以及其他能执行软件的电路系统。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总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最佳地实现关于处理系统所描述的功能性。
如果以软件实现,则各功能可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指指令、数据、或其任何组合,无论是被称作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这些介质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处理器可负责管理总线和一般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软件模块。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被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替换地,存储介质可被整合到处理器。作为示例,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传输线、由数据调制的载波、和/或与无线节点分开的其上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全部可由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来访问。替换地或补充地,机器可读介质或其任何部分可被集成到处理器中,诸如高速缓存和/或通用寄存器文件可能就是这种情形。作为示例,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可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ROM (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磁盘、光盘、硬驱动器、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存储介质、或其任何组合。机器可读介质可被实施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软件模块可包括单条指令、或许多条指令,且可分布在若干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的程序间以及跨多个存储介质分布。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数个软件模块。这些软件模块包括当由装置(诸如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系统执行各种功能的指令。这些软件模块可包括传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每个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单个存储设备中或者跨多个存储设备分布。作为示例,当触发事件发生时,可以从硬驱动器中将软件模块加载到RAM中。在软件模块执行期间,处理器可以将一些指令加载到高速缓存中以提高访问速度。可随后将一个或多个高速缓存行加载到通用寄存器文件中以供处理器执行。在以下述及软件模块的功能性时,将理解此类功能性是在处理器执行来自该软件模块的指令时由该处理器来实现的。
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无线技术(诸如红外(IR)、无线电、以及微波)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 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
Figure GDA0003839940950000271
碟,其中盘(disk)常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来光学地再现数据。因此,在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有形介质)。另外,对于其他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信号)。以上的组合应当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此外,应当领会,用于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技术的模块和/或其他恰适装置可由用户终端和/或基站在适用的场合下载和/或以其他方式获得。例如,此类设备能被耦合到服务器以促成用于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的装置的转移。替换地,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法能经由存储装置(例如,RAM、ROM、诸如压缩碟(CD)或软盘之类的物理存储介质等)来提供,以使得一旦将该存储装置耦合到或提供给用户终端和/或基站,该设备就能获得各种方法。此外,可利用适于向设备提供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技术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技术。
将理解,权利要求并不被限于以上所解说的精确配置和组件。可在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和装置的布局、操作和细节上作出各种改动、更换和变形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所述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所述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所述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所述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
确定用于传送所述群的所述第一RV和所述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其中,确定所述缓冲器大小N包括:
获得最小所支持的编码率Rmin
将第一缓冲器大小NR计算为不小于K/Rmin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
将第二缓冲器大小NT计算为不小于K/RT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
获得最大经编码块大小Nmax;以及
将N计算为NR、NT和Nmax中的最小值;
使用极化码从所述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等于N;
将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所述循环缓冲器;
基于所述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
基于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从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的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其中,所述不同RV中的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以及
经由无线介质传送所述第一RV。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根据RT=(R1*a+R2*b)*β来确定RT,其中a、b和β为常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a的第一范围是[0,1];
b的第二范围是[0,4];以及
β的第三范围是[1/3,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不同RV中的RV包括:
当所述RV的大小小于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时,从所述循环缓冲器的起始点对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第一数目个经编码比特进行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不同RV中的RV包括:
当所述RV的大小小于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时,自所述循环缓冲器的终点缩短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第二数目个经编码比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不同RV中的RV包括:
当所述RV的大小大于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时,自所述循环缓冲器的起始点重复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第三数目个经编码比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BLER要求或等待时间要求中的至少一者被满足,所述不同RV的最后RV的大小大于所有其他不同RV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生成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的最小所支持码率是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最大重传次数进一步基于针对所述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BLER要求和所述等待时间要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经由所述无线介质传送所述最后RV。
1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经配置以:
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所述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所述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所述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所述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
确定用于传送所述群的所述第一RV和所述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经配置以执行如下来确定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N:
获得最小所支持的编码率Rmin
将第一缓冲器大小NR计算为不小于K/Rmin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
将第二缓冲器大小NT计算为不小于K/RT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
获得最大经编码块大小Nmax;以及
将N计算为NR、NT和Nmax中的最小值;
使用极化码从所述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等于N;
将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所述循环缓冲器;
基于所述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
基于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从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的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其中,所述不同RV中的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以及
经由无线介质传送所述第一RV;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配置以:
根据RT=(R1*a+R2*b)*β确定RT,其中a、b和β为常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
从第一范围[0,1]中选择a;
从第二范围[0,4]中选择b;以及
从第三范围[1/3,4]中选择β。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配置以执行如下来生成所述不同RV的RV:
当所述RV的大小小于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时,从所述循环缓冲器的起始点对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第一数目个经编码比特进行穿孔。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配置以执行如下来生成所述不同RV的RV:
当所述RV的大小小于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时,自所述循环缓冲器的终点缩短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第二数目个经编码比特。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配置以执行如下来生成所述不同RV的RV:
当所述RV的大小大于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时,自所述循环缓冲器的起始点重复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第三数目个经编码比特。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配置以:
基于BLER要求或等待时间要求中的至少一者被满足,来生成所述不同RV中其大小大于所有其他不同RV的大小的所述最后RV。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为具有用于生成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的最小所支持码率1/3。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配置以进一步基于针对所述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BLER要求和所述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所述最大重传次数。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经配置以:
经由所述无线介质传送所述最后RV。
2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的装置,所述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所述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所述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所述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
用于确定用于传送所述群的所述第一RV和所述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的装置,其中,用于确定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N的装置包括:
用于获得最小所支持的编码率Rmin的装置;
用于将第一缓冲器大小NR计算为不小于K/Rmin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的装置;
用于将第二缓冲器大小NT计算为不小于K/RT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的装置;
用于获得最大经编码块大小Nmax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N计算为NR、NT和Nmax中的最小值的装置;
用于使用极化码从所述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的装置,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等于N;
用于将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所述循环缓冲器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从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的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的装置,其中,所述不同RV中的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以及
用于经由无线介质传送所述第一RV的装置。
22.一种包括指令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第一编码率R1和第二编码率R2来确定用于传送包括K个信息比特的群的目标编码率RT,所述第一编码率R1对应于用于所述群的第一冗余版本RV的第一传输的第一目标块差错率BLER,所述第二编码率R2对应于用于所述群的最后RV的最后传输的第二目标BLER;
确定用于传送所述群的所述第一RV和所述最后RV的循环缓冲器的循环缓冲器大小N,其中,所述指令还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下以确定所述循环缓冲器大小N:
获得最小所支持的编码率Rmin
将第一缓冲器大小NR计算为不小于K/Rmin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
将第二缓冲器大小NT计算为不小于K/RT的2的最小整数次幂;
获得最大经编码块大小Nmax;以及
将N计算为NR、NT和Nmax中的最小值;
使用极化码从所述K个信息比特中生成经编码信息比特,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等于N;
将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写入所述循环缓冲器;
基于所述群的等待时间要求来确定最大重传次数;
基于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从所述循环缓冲器中的所述经编码信息比特中生成不同RV,其中,所述不同RV中的每个RV基于对应的目标BLER;以及
经由无线介质传送所述第一RV。
CN201880075182.5A 2017-11-22 2018-11-20 用于极化码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Active CN111373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2272 WO2019100236A1 (en) 2017-11-22 2017-11-22 Circular buffer 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for polar codes
CNPCT/CN2017/112272 2017-11-22
PCT/CN2018/116349 WO2019101057A1 (en) 2017-11-22 2018-11-20 Circular buffer 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for polar cod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3675A CN111373675A (zh) 2020-07-03
CN111373675B true CN111373675B (zh) 2023-03-07

Family

ID=6663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5182.5A Active CN111373675B (zh) 2017-11-22 2018-11-20 用于极化码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9456B2 (zh)
EP (1) EP3714564B1 (zh)
CN (1) CN111373675B (zh)
WO (2) WO20191002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25871B2 (en) * 2019-03-28 2024-03-12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ompetitor selection
US11502715B2 (en) * 2020-04-29 2022-11-15 Eagle Technology, Llc Radio frequency (RF) system including programmable processing circuit performing block coding comput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4124292A (zh) * 2020-08-29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885A (zh) * 2007-09-28 2010-08-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涡轮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无线系统的改进的循环缓冲器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09541A (zh) * 2013-07-18 2015-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码率的编码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76765B1 (ko) 2002-05-10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7197690B2 (en) * 2002-05-31 2007-03-27 Broadcom Corporation Bandwidth efficient coded modulation scheme based on MLC (multi-level code) signals having multiple maps
FI20050264A0 (fi) * 2005-03-11 2005-03-11 Nokia Corp Tietojenkäsittelymenetelmä, verkkoelementti, lähetin, komponentti ja tietokoneohjelmatuote
US7761767B2 (en) * 2005-10-21 2010-07-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hybrid ARQ process
US7890834B2 (en) * 2007-06-20 2011-02-15 Motorola Mobility, Inc. Apparatus comprising a circular buffer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redundancy versions to a circular buffer
WO2009044534A1 (ja) * 2007-10-01 2009-04-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サーキュラバッファ制御方法
CN101183875B (zh) * 2007-12-07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urbo码的有限长度循环缓存的速率匹配方法
US7924763B2 (en) * 2007-12-11 2011-04-12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ratus for rate matching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MY192672A (en) * 2008-02-04 2022-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388748B (zh) 2008-09-23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方式下压缩调制编码信令的方法
CN103428836B (zh) 2012-05-16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893843B2 (en) * 2014-12-30 2018-02-13 Mediatek Inc.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KR102474598B1 (ko) * 2015-12-22 2022-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호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032031B2 (en) 2016-01-18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LLR buffer and reordering buffer management
WO2017131813A1 (en) 2016-01-29 2017-08-03 Intel IP Corporation Rate matching using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US20180035409A1 (en) * 2016-07-28 2018-02-0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itigation of rate matching erro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7375765A (zh) * 2017-01-05 2024-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方法、编码装置和通信装置
MX2020001624A (es) * 2017-08-10 2020-07-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odo y aparato.
WO2019099318A1 (en) * 2017-11-15 2019-05-23 Idac Holdings, Inc. Urllc transmissions with polar cod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885A (zh) * 2007-09-28 2010-08-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涡轮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无线系统的改进的循环缓冲器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09541A (zh) * 2013-07-18 2015-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码率的编码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i-Ho Lee,Hyun-Ho Choi,Jung-Ryun Lee.Throughput-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algorithm with QoS support for type-II hybrid ARQ.《AEU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2009,第64卷(第8期),780-781页,附图1. *
Nokia.LS on Channel Coding.《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2017,1-18页,附图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00236A1 (en) 2019-05-31
EP3714564B1 (en) 2023-04-26
EP3714564A4 (en) 2021-08-04
US20200374034A1 (en) 2020-11-26
CN111373675A (zh) 2020-07-03
US11539456B2 (en) 2022-12-27
WO2019101057A1 (en) 2019-05-31
EP3714564A1 (en) 202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8976B (zh) 用于控制信道码率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69058B (zh) 用于使用极性码的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方案
CN111492605B (zh) 针对免授权信令的基于时间的冗余版本确定
CN111566962B (zh)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分段的经编码比特分配
US11956079B2 (en) Rate-matching scheme for polar codes
CN111357204B (zh) 极性代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分段
CN110999090B (zh) 用于穿孔和缩短极化码的统一模式
CN111373675B (zh) 用于极化码的基于循环缓冲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CN111602354A (zh) 极化码的信道知悉式构造
CN113661666B (zh) 调整用于极化码速率匹配设计的m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