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2238B - 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2238B
CN111372238B CN201811593100.4A CN201811593100A CN111372238B CN 111372238 B CN111372238 B CN 111372238B CN 201811593100 A CN201811593100 A CN 201811593100A CN 111372238 B CN111372238 B CN 111372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dentity information
login
eid
user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31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2238A (zh
Inventor
刘海龙
严硕
郭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id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id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id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id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931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2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2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2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以使得运营商系统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数字身份信息eID;接收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并基于eID进行登录。本申请的方案,能够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请求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基于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实现登陆认证,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认证平台依托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数据网络,采用“通信网关取号”及SIM卡识别等技术,识别用户手机号码,实现用户当前使用手机号码的认证,从而提供移动端的登录服务。仅需一次点击确认,免注册一键登录,无需等待,能够提升用户注册/登录转化率。
但是,当前的移动认证平台,在用户授权登录后,互联网应用仅可获取用户的用于登录的手机号码或手机号码标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更换手机号码时,无法做到直接采用新的手机号码登录,需要在互联网应用处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同时一个用户存在多个手机号码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多个手机号登录一个账户的功能,导致用户的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登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以使得运营商系统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数字身份信息eID;
接收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并基于eID进行登录。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登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发送的;
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数字身份信息eID获取请求;
将接收到的eID返回至应用客户端,以使得应用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登录装置,该装置包括:
用户身份信息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以使得运营商系统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数字身份信息eID;
登录模块,用于接收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并基于eID进行登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登录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发送的;
获取请求发送模块,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eID获取请求;
eID返回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eID返回至应用客户端,以使得应用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指令;
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操作指令,执行如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示的登录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示的登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请求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基于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实现登陆认证,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接收到应用客户端发出的身份获取请求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出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将eID返回给应用客户端,为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认证提供了基础,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登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登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实名验证时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登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登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现有的移动认证平台通过用户的手机号码进行登录认证,应用客户端只能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码或手机号标识,当用户更换手机号码时,无法做到直接采用新的手机号码登录,需要在应用程序处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并且在一个用户拥有多手机号码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多个手机号码登录一个账户。
如果应用程序能够直接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给予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登录,则能够避免上述弊端,但是目前的应用程序无法得知接收到的手机号或手机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另外,现有的移动认证平台在通过用户的手机号码进行登录认证时,移动认证平台会向应用程序返回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手机号码标识,这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移动认证平台返回手机号码,属于透露用户身份信息行为,若未获得用户授权,属于不合规操作;移动认证平台返回手机号码标识,移动认证平台手机号码标识的生成规则已被同步给应用程序,虽然手机号码标识不可逆向推算出手机号码,但因手机号码的位数和规则固定,互联网应用仍可通过遍历方式获得其手机号标识的原文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登录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应用客户端,主要可以包括:
步骤S110: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以使得运营商系统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数字身份信息(electronic Identity,eID);
步骤S120:接收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并基于eID进行登录。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应用客户端配置登录界面,用户通过点击登录按钮发出登录请求。
本实施例中,运营商系统在接受到应用客户端发出的身份获取请求后,可以基于身份获取请求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运营商系统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并发送给客户端,使得客户端能够基于eID进行登录。
eID既可以保证签发给每个公民的数字标记的唯一识别性,又可以减少公民身份明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又可以实现不同应用中公民eID有条件的互通。eID是实体社会中自然人身份在数字空间的映射,是自然人在数字空间获取数字服务时代表其主体身份的数字标记的集合。eID数字身份由唯一的公民eID数字身份和用户eID数字身份组成。对应公民个人在不同的数字服务机构中的用户eID数字身份是不同的,但在某一数字服务机构中是唯一的。用户eID既可以在某一数字服务机构唯一区分某一用户,又可防止该用户在不同数字服务机构中的个人信息被串联、追踪、汇集和画像。
因此,eID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在线远程识别身份,基于eID进行登录认证,能够避免通过手机号码进行登录验证时存在的手机号码泄露风险,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当用户存在多个手机号码时,如果通过手机号码进行登录认证,用户更换号码登录时,则无法登录同一账户,需要对更换的手机号重新认证、重新关联,而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的eID进行登录认证,即使用户更换登录时的手机号码,也不会对用户的登录认证造成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登录方法,能够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请求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基于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实现登陆认证,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的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基于登录请求,并调用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获取访问令牌accesstoken;
基于accesstoken以及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app id,生成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
本实施例中,应用客户端可以预配置由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使得应用客户端能够基于当前登录请求,调用该SDK,生成accesstoken。
app id可以为应用程序在接入获取eID服务前,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为该应用程序发放的唯一应用标识。
运营商系统在接受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后,可以基于accesstoken,并依据当前移动网络确定用户的手机号码,而后基于用户的手机号码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向保存有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的实名信息库内查询用户的身份信息。
当一个用户有多个手机号码时,可以通过其中任一个手机号码,在实名信息库内的查找出用户的身份信息。因此,在用户更换手机号码登录时,运营商系统均可以用户的任一号码查找到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而获取用户的eID,并将eID发送给客户端,应用客户端基于eID实现登录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实名认证请求,实名认证请求中包括用户身份信息以及eID;
接收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基于实名认证请求返回的实名认证结果。
本实施例中,当应用客户端需要完成用户的实名认证时,可以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实名认证请求,具体而言,实名认证请求可以包括姓名、身份证号、app id、eID;网络身份识别系统通过判断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eID数字身份对应关系,得到实名认证结果,并将实名认证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从而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实名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登录方法。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为运营商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接收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发送的;
步骤S220: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数字身份信息eID获取请求;
步骤S230:将接收到的eID返回至应用客户端,以使得应用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
本实施例中,应用客户端可以配置登录界面,用户通过点击登录按钮发出登录请求。
本实施例中,运营商系统在接受到应用客户端发出的身份获取请求后,可以基于身份获取请求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运营商系统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并发送给应用客户端,使得应用客户端能够基于eID进行登录。
eID既可以保证签发给每个公民的数字标记的唯一识别性,又可以减少公民身份明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又可以实现不同应用中公民eID有条件的互通。eID是实体社会中自然人身份在数字空间的映射,是自然人在数字空间获取数字服务时代表其主体身份的数字标记的集合。eID数字身份由唯一的公民eID数字身份和用户eID数字身份组成。对应公民个人在不同的数字服务机构中的用户eID数字身份是不同的,但在某一数字服务机构中是唯一的。用户eID既可以在某一数字服务机构唯一区分某一用户,又可防止该用户在不同数字服务机构中的个人信息被串联、追踪、汇集和画像。
因此,eID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在线远程识别身份,基于eID进行登录认证,能够避免通过手机号码进行登录验证时存在的手机号码泄露风险,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当用户存在多个手机号码时,如果通过手机号码进行登录认证,用户更换号码登录时,则无法登录同一账户,需要对更换的手机号重新认证、重新关联,而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的eID进行登录认证,即使用户更换登录时的手机号码,也不会对用户的登录认证造成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登录方法,能够在接收到应用客户端发出的身份获取请求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出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将eID返回给应用客户端,为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认证提供了基础,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应用客户端基于访问令牌accesstoken以及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app id生成并发送的,accesstoken是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调用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获取到的。
本实施例中,应用客户端可以预配置由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使得客户端能够基于当前登录请求,调用该SDK,生成accesstoken。
app id可以为应用程序在接入获取eID服务前,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为该应用程序发放的唯一应用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的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包括:
基于accesstoken,依据当前移动网络确定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
基于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查询实名信息库以确定用户身份信息;
本实施例中,运营商系统在接受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后,可以基于accesstoken,并依据当前移动网络确定用户的手机号码,而后基于用户的手机号码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向保存有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的实名信息库内查询。实名信息库内可以保存有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当一个用户有多个手机号码时,可以通过其中任一个手机号码,在实名信息库内的查找出用户的身份信息。因此,在用户更换手机号码登录时,运营商系统均可以用户的任一号码查找到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而获取用户的eID,并将eID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基于eID实现登录认证。
图3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1:用户通过运行在终端设备(如手机)上的互联网应用(即应用程序)发出登录请求;
步骤2:应用程序调用电信运营商(即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获取accesstoken;
步骤3:应用程序向电信运营商(即运营商系统)发出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accesstoken以及app id;
步骤4:运营商系统的移动认证平台接收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移动认证平台向运营商系统的取号网关请求获取手机号码,取号网关基于accesstoken,依据当前移动网络确定用户的手机号码,并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发送给移动认证平台;
步骤5:移动认证平台向运营商系统的实名信息库请求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实名信息库基于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向移动认证平台返回用户的身份信息;
步骤6:移动认证平台基于用户身份信息以及app id,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eID获取请求,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基于用户身份信息以及app id生成用户的eID并返回给移动认证平台;
步骤7:移动认证平台将用户的eID返回给应用程序,以使得应用程序基于eID进行登录,实现登录认证(登录成功)。
图4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实名认证时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
当应用程序(互联网应用)需要完成用户的实名认证时,应用程序可以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请求实名认证,并发送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app id、eID;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判断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eID数字身份对应关系,通知应用程序实名认证结果为实名认证成功或失败。
基于与图1中所示的方法相同的原理,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登录装置,如图5所示,该登录装置30可以包括:
用户身份信息模块301,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以使得运营商系统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数字身份信息eID;
登录模块302,用于接收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并基于eID进行登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登录装置,能够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请求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基于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实现登陆认证,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上述的用户身份信息模块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时,具体用于:
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基于登录请求,并调用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获取访问令牌accesstoken;
基于accesstoken以及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app id,生成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实名认证模块,用于:
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实名认证请求,实名认证请求中包括用户身份信息以及eID;
接收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基于实名认证请求返回的实名认证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登录装置的上述各模块具有实现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登录方法相应步骤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上述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上述各模块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多个模块集成实现。对于上述登录装置的各模块的功能描述具体可以参见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的登录方法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与图2中所示的方法相同的原理,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登录装置,如图6所示,该登录装置40可以包括:
获取请求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发送的;
获取请求发送模块420,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eID获取请求;
eID返回模块430,用于将接收到的eID返回至应用客户端,以使得应用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登录装置,能够在接收到应用客户端发出的身份获取请求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出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将eID返回给应用客户端,为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认证提供了基础,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上述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应用客户端基于访问令牌accesstoken以及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app id生成并发送的,accesstoken是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调用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获取到的。
可选地,上述的获取请求发送模块在基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时,具体用于:
基于accesstoken,依据当前移动网络确定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
基于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查询实名信息库以确定用户身份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登录装置的上述各模块具有实现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登录方法相应步骤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上述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上述各模块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多个模块集成实现。对于上述登录装置的各模块的功能描述具体可以参见图2中所示实施例中的登录方法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01和存储器2003。其中,处理器2001和存储器2003相连,如通过总线20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20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20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2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其中,处理器2001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收发器2004可以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收发器2004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通信的功能。
处理器2001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20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20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2002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20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2003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存储器20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20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登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适用于上述方法任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请求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基于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实现登陆认证,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接收到应用客户端发出的身份获取请求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出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将eID返回给应用客户端,为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认证提供了基础,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登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适用于上述方法任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请求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基于运营商系统返回的eID实现登陆认证,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接收到应用客户端发出的身份获取请求后,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出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eID,将eID返回给应用客户端,为客户端基于eID进行登录认证提供了基础,能够替代现有的手机号码实现认证的方式,使得即使用户在登录时更换手机号码,无需对重新关联新手机号码,便能实现登录认证,且能够登录至同一账户,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应用客户端,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以使得所述运营商系统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获得用户的至少一个手机号,根据预先建立的用户的各个手机号与用户身份信息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数字身份信息eID;
接收所述运营商系统返回的所述eID,并基于所述eID进行登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基于所述登录请求,并调用所述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获取访问令牌accesstoken;
基于所述accesstoken以及所述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app id,生成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实名认证请求,所述实名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及所述eID;
接收所述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基于所述实名认证请求返回的实名认证结果。
4.一种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运营商系统,包括:
接收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发送的;
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获得用户的至少一个手机号,根据预先建立的用户的各个手机号与用户身份信息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数字身份信息eID获取请求;
将接收到的eID返回至所述应用客户端,以使得所述应用客户端基于所述eID进行登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所述应用客户端基于访问令牌accesstoken以及所述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app id生成并发送的,所述accesstoken是所述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调用所述运营商系统提供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获取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accesstoken,依据当前移动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查询实名信息库以确定用户身份信息。
7.一种登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应用客户端,包括:
用户身份信息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向运营商系统发送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以使得所述运营商系统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获得用户的至少一个手机号,根据预先建立的用户的各个手机号与用户身份信息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获取数字身份信息eID;
登录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运营商系统返回的所述eID,并基于所述eID进行登录。
8.一种登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运营商系统,包括:
获取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是应用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发送的;
获取请求发送模块,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获得用户的至少一个手机号,根据预先建立的用户的各个手机号与用户身份信息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发送eID获取请求;
eID返回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eID返回至所述应用客户端,以使得所述应用客户端基于所述eID进行登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操作指令,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登录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登录方法。
CN201811593100.4A 2018-12-25 2018-12-25 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72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3100.4A CN111372238B (zh) 2018-12-25 2018-12-25 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3100.4A CN111372238B (zh) 2018-12-25 2018-12-25 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2238A CN111372238A (zh) 2020-07-03
CN111372238B true CN111372238B (zh) 2023-03-24

Family

ID=7120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3100.4A Active CN111372238B (zh) 2018-12-25 2018-12-25 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2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8046B (zh) * 2021-12-30 2024-04-2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键登录业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5001803B (zh) * 2022-05-30 2024-04-16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银行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17835248A (zh) * 2023-10-17 2024-04-05 湖北星纪魅族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控制方法、终端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497A (zh) * 2014-06-15 2014-09-10 李世平 一种电子身份认证方法
CN105357196A (zh) * 2015-11-03 2016-02-24 北京铭嘉实咨询有限公司 网络登录方法与系统
CN106549763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实名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9270A (zh) * 2013-04-25 2013-08-28 安徽杨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机号码的实名认证安全登录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59667B (zh) * 2013-06-07 2016-05-18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终端上eID身份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44737B (zh) * 2014-05-06 2018-11-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认证方法、第三方认证平台、运营商认证平台
CN104243461B (zh) * 2014-09-04 2018-06-05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网络安全认证的方法、sd全卡及移动终端
CN104994114B (zh) * 2015-07-27 2018-10-16 上海位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CN106911627B (zh) * 2015-12-22 2019-09-17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一种基于eID的真实身份安全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497A (zh) * 2014-06-15 2014-09-10 李世平 一种电子身份认证方法
CN106549763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实名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57196A (zh) * 2015-11-03 2016-02-24 北京铭嘉实咨询有限公司 网络登录方法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2238A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5267B (zh) 应用的授权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618794B (zh) 自动登录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11372238B (zh) 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86979B (zh) 一种用户终端验证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5207996A (zh) 账户合并方法及装置
RU261533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получателе
EP241077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location service
WO2017041562A1 (zh) 一种识别终端设备用户身份的方法和装置
EP312516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rking unknown number
CN111405036A (zh) 服务访问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581881B (zh) 综合取号装置和网络侧获取用户手机号码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41080A (zh) 一种被叫号码补齐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991573A (zh) 呼叫方法及互联网协议多媒体系统ims域网络侧设备
CN100391168C (zh) 一种管理同步标记语言终端设备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7770203B (zh) 一种服务请求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567609A (zh) 用户信息关联回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1891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61600A1 (zh) 一种向社区添加成员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N108271230A (zh) 一种获取移动管理信息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2803B (zh) 一种验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839231B (zh) 一种获取终端标识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70411A (zh) 构建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04965A (zh) 一种实现移动端应用安全验证的方法
EP2512166A1 (en) Method for realizing secret key mapping, authentication server, terminal and system thereof
CN114285658B (zh) 基于微信授权登陆的系统互跳免登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