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1950A - 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1950A
CN111371950A CN202010131500.4A CN202010131500A CN111371950A CN 111371950 A CN111371950 A CN 111371950A CN 202010131500 A CN202010131500 A CN 202010131500A CN 111371950 A CN111371950 A CN 111371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ubsystem
foreground application
scree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15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冬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315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1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1/00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s, software, systems or apparatus used in telephone systems
    • H04M2201/4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Description

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涉及但不限于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类终端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用户可能需要通过在终端的显示屏上进行分屏显示,以在多个分界面上同时查看多个信息。
例如,图1所示,用户触发手机开启分屏功能之后,屏幕的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某购物应用的应用界面11,屏幕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某聊天应用的应用界面12。当用户点击home按键时,第二显示区域跳转至手机桌面13;但是,第一显示区域却无法跳回手机桌面,而是仍然显示该聊天应用的应用界面。如此,限制了分屏功能的灵活使用,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响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响应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所述创建模块,还用于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上报模块,用于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任一所述分屏响应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任一所述分屏响应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接收到分屏指令之后,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并为每一显示子系统创建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如此,使得分屏后的多个分屏界面无需共用一个显示系统,而是各自对应独立的显示子系统,从而为每一分屏界面能够响应任何系统按键(例如home键、返回键)接收的操作事件提供了条件,使得每一显示子系统能够独立响应各自的系统按键操作,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分屏后的界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分屏响应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分屏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响应虚拟返回键之前和之后分别对应的界面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分屏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分屏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分屏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或不同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响应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视频播放器等设备。所述终端可以是具有一个物理屏幕的设备,例如单面屏手机、环绕屏手机等;所述终端还可以是具有至少两个物理屏幕的设备,例如折叠手机。
所述分屏响应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所述终端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所述终端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分屏响应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01至步骤104:
步骤101,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
步骤102,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
实际上,终端在接收到分屏指令时,将显示系统分割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以分割成两个显示子系统为例,在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的终端中,如图3所示,系统层在进行分屏时,将一个物理屏幕虚拟为两个显示屏(display),即图3所示的display0和display1,并将一个物理触摸屏虚拟为两个输入子系统(input),其中input0与display0对应,input1与display1对应。驱动层则将显示缓存分割成两个显示子缓存,即图3所示的drm fb0和drmfb1;其中,drm fb0与display0对应,drm fb1与display1对应;如此,就实现了显示子系统的创建,使得APP0的应用窗口能够显示在display0对应的物理屏幕区域,APP1的应用窗口能够显示在display1对应的物理屏幕区域;然后,通过mipi接口输出至物理层,从而实现两个双屏显示。
在终端运行的前台应用数目小于显示子系统的数目时,没有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的显示子系统,可以用于显示终端的桌面。
步骤103,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
所谓相互独立指的是,每一输入子系统将接收到的操作事件上报给对应的上层应用。
步骤104,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启动分屏功能之后,终端接收到的任一操作均称为第一操作;在退出分屏功能之后,终端接收的任一操作均称为第二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接收到分屏指令之后,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并为每一显示子系统创建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如此,使得分屏后的多个分屏界面无需共用一个显示系统,而是各自对应独立的显示子系统,从而为每一分屏界面能够响应任何系统按键(例如home键、返回键)接收的操作事件提供了条件,使得每一显示子系统能够独立响应各自的系统按键操作,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分屏响应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1至步骤211:
步骤201,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
步骤202,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将所述终端的显示缓存分割为至少两个显示子缓存;
步骤203,将每一前台应用的界面数据或者桌面的数据写入对应的显示子缓存中,以显示所述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桌面。
可以理解地,执行步骤202和步骤203的目的是将终端的显示系统创建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每一显示子系统至少包括对应的显示子缓存。例如,终端的显示缓存包括地址1至2000,则将该缓存分割为地址为1至1000的显示子缓存1和地址为1001至2000的显示子缓存2。终端将前台应用1的界面数据写入显示子缓存1中,从而在该子缓存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该应用的界面;终端将桌面数据写入显示子缓存2中,以在对应区域显示该桌面。
步骤204,确定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分别对应的触摸屏区域。
可以理解地,触摸屏区域与显示子缓存对应的显示区域是对齐的。
步骤205,设置每一所述触摸屏区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
步骤206,生成关系表;其中,所述关系表包括每一所述触摸屏区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和显示子缓存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实现时,终端可以获取每一触摸屏区域的坐标范围,建立每一坐标范围与对应的输入子系统的标识、显示子缓存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终端将显示缓存分割为两个子缓存,对应的缓存标识分别为10和11,对应设置的两个输入子系统的标识分别为00和01,假设触摸屏的大小为1000*2000,将其一分为二后,触摸屏区域1的坐标范围为:[(0,0),(1000,1000)],触摸区域2的坐标范围为:[(1000,0),(2000,1000)],上述数据的映射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触摸屏区域的坐标范围 输入子系统的标识 显示子缓存的标识
[(0,0),(1000,1000)] 00 10
[(1000,0),(2000,1000)] 01 11
步骤207,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触摸坐标;
步骤208,从所述关系表中确定出所述触摸坐标所属的目标触摸屏区域;
步骤209,将所述目标触摸屏区域在所述关系表中对应的目标输入子系统,确定为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
步骤210,控制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从所述关系表中确定对应的目标显示子缓存;
步骤211,控制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所述目标显示子缓存中的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在实现时,终端控制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携带目标显示子缓存的标识的第一操作上报给框架层(framework),框架层根据该标识,将第一操作发送给对应的前台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分屏响应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1至步骤309:
步骤301,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
步骤302,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
可以理解地,终端在开启分屏功能以后,支持并行运行多个前台应用。在终端当前运行的前台应用只有1个时,则在任一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该前台应用的界面,其他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终端的桌面。例如,终端创建了3个显示子系统,终端当前运行的前台应用为某聊天应用,在第一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该聊天应用的某个应用界面,该应用界面一般为分屏前正在显示的界面;在第二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终端的第一桌面,在第三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终端的第二桌面。也就是说,可以不同的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的终端桌面可以不同,当然也可以相同。用户可以任意切换终端桌面。
在终端当前运行的前台应用有至少2个的情况下,每一显示区域可以显示任一前台应用的界面,两个显示区域之间可以交换显示。例如,在显示区域1显示前台应用1的界面,在显示区域2显示前台应用2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交换指令,使得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的界面进行交换,即,交换后,显示区域1显示前台应用2的界面,显示区域2显示前台应用1的界面。
步骤303,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配置以下至少之一:返回功能、home功能、桌面启动器、壁纸应用程序、输入法。
终端在为每一显示子系统配置返回功能之后,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显示子系统上的界面的虚拟返回键,或者在该界面上按照第一特定规则滑动,来使显示子系统返回上一层应用。
终端在为每一显示子系统配置home功能之后,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显示子系统上的界面的虚拟home键,或者在该界面上按照第二特定规则滑动,来使显示子系统返回至桌面。
可以理解地,在终端的操作系统支持多个显示子系统(也即display)的情况下,通过系统配置,能够使得每一显示子系统拥有各自的systemUI、桌面启动器、壁纸应用程序、输入法等;如此,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举例来说,用户想要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用户触发手机在分屏界面1显示购物平台1的界面,在分屏界面2显示购物平台2的界面,从而对比这两个购物平台中同一产品的价格、性能参数等。在对比之后,发现购物平台2的产品价格较低且性能较优,此时用户想要再和购物平台3中的产品进行对比,用户可以通过触发分屏界面1上的虚拟home键,使分屏界面1回到桌面,然后用户在桌面上找到购物平台3的应用图标,并点击该图标,此时分屏界面1对应的应用就会通过桌面启动器启动该图标对应的应用界面。当然,用户还可以触发分屏界面2回到桌面,并能够通过点击桌面上的应用图标,触发目标应用的启动。
步骤304,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
步骤305,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
步骤306,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返回功能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当前界面返回至上一层界面。
例如,图4所示,显示子系统1的当前界面401显示的是某聊天应用的首界面,此时用户欲返回至桌面,可以通过点击其中的虚拟返回键402,返回至桌面403,也即当前界面401的上一层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分屏模式下,每一分屏界面均由独立的显示子系统支持,且每一显示子系统均对应独立的输入子系统;如此,解决了终端只能够在某一特定的分屏界面响应返回、home等系统按键事件的问题,使得用户在使用上不再受限,任一分屏界面在接收到返回指令、home指令等,均能够对应响应。
步骤307,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home功能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当前界面返回至所述终端的桌面;
步骤308,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上的桌面应用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通过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桌面启动器,启动所述桌面应用,并在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显示所述桌面应用的界面;
步骤309,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更换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壁纸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通过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壁纸应用程序,更换对应的界面壁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每一显示子系统配置对应的返回功能、home功能、桌面启动器、壁纸应用程序、输入法等;且,每一显示子系统均具有独立的输入子系统;如此,解决了只有一个特定分屏界面能够响应返回、home等系统按键事件,而导致的用户使用受限问题,用户可以在任一显示子系统对应的界面上使用返回功能、home功能、壁纸应用、输入法等。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分屏响应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01至步骤408:
步骤401,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
步骤402,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
步骤403,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
步骤404,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
步骤405,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退出所述分屏功能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合成为显示系统。
此时,将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分别对应的显示子缓存,合成为一个显示缓存。这样,终端将一个前台应用的界面数据或者桌面的数据写入该显示缓存中。例如,终端具有两个显示子缓存,一个的缓存地址为1至1000,另一个的缓存地址为1001至2000;将两者合成为一个显示缓存之后,缓存地址为1至2000。此时,终端在进行显示时,将待显示的界面数据按照缓存地址1至2000进行写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终端的物理home键接收到第一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退出所述分屏功能。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触发标识有“退出分屏”字样的虚拟按键,退出分屏功能。
步骤406,控制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
这里,终端可以控制显示系统显示在分屏模式下最后被启动的应用界面。
步骤407,将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合成为输入系统;
步骤408,在所述显示系统接收到第二操作时,通过所述输入系统上报给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启动分屏功能之后,终端接收到的任一操作均称为第一操作;在退出分屏功能之后,终端接收的任一操作均称为第二操作。
Android智能终端实现分屏的相关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系统层将一个物理屏幕虚拟为一个display;该display的分辨率为物理屏幕的分辨率;APP0的窗口显示在display的左半部;APP1的窗口显示在display的右半部。
然而,所述相关技术方案,在分屏后,却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屏幕左半部或者上半部无法跳转到桌面,将固定显示APP0;第二,APP0无法响应返回、home等系统按键事件;第三,有些APP显式申明不支持分屏,这些APP只能全屏显示;第四,左右分屏或者上下分屏共用了systemUI、launcher、wallpaper、输入法等应用程序;第五,用户需要重新学习分屏模式下的操作方式。
由此可见,相关的分屏方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屏幕一分为二,两个分屏未实现完全独立操作,且用户需学习分屏模式下特殊的操作方式。
基于此,下面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的示例性应用。
系统层在分屏时将一个物理屏幕虚拟为两个display,即display0和display1,其中,display0对应物理屏幕的左半部或上半部;display1对应物理屏幕的右半部或下半部;在Android 10多display的支持下,经过简单的系统配置,display0和display1可拥有各自的systemUI、launcher、wallpaper等;display0和display1可独立响应各自的回退、home等系统按键事件。
系统层在分屏时将一个物理触摸屏虚拟为两个input系统,即,input0和input1;其中,input0对应display0,input1对应display1。
采用上述方案实现的分屏,在使用方式上就像在使用完全独立的两个设备,一个分屏上的操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分屏,且各个分屏拥有能够响应各自的回退、home按键事件的功能,各自有各自的launcher、wallpaper、systemUI等应用程序。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响应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分屏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A所示,所述装置600包括接收模块601、创建模块602和上报模块603,其中: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
创建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
创建模块602,还用于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
上报模块603,用于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至少包括对应的显示子缓存,创建模块602,用于:将所述终端的显示缓存分割为至少两个显示子缓存;将每一前台应用的界面数据或者所述桌面的数据写入对应的显示子缓存中,以显示所述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桌面,实现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的创建。
在一些实施例中,创建模块602,用于:确定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分别对应的触摸屏区域;设置每一所述触摸屏区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生成关系表,以实现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的步骤;其中,所述关系表包括每一所述触摸屏区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和显示子缓存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应地,创建模块6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触摸坐标;从所述关系表中确定出所述触摸坐标所属的目标触摸屏区域;将所述目标触摸屏区域在所述关系表中对应的目标输入子系统,确定为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报模块60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从所述关系表中确定对应的目标显示子缓存;控制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所述目标显示子缓存中的前台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所述装置600还包括配置模块604和响应模块605;其中,配置模块604,用于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配置对应的返回功能和/或home功能;响应模块605,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返回功能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当前界面返回至上一层界面;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home功能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当前界面返回至所述终端的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模块604,还用于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配置对应的桌面启动器;响应模块605,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上的桌面应用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通过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桌面启动器,启动所述桌面应用,并在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显示所述桌面应用的界面,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操作的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模块605,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退出所述分屏功能时,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合成为显示系统,并控制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将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合成为输入系统;在所述显示系统接收到第二操作时,通过所述输入系统上报给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二操作。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分屏响应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器人、无人机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700的硬件实体包括:包括存储器701和处理器702,所述存储器701存储有可在处理器7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7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分屏响应方法中的步骤。
存储器701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702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702以及终端7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实现。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分屏响应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芯片和终端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芯片和终端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触摸屏系统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模块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视频播放器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屏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
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
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
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至少包括对应的显示子缓存,所述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包括:
将所述终端的显示缓存分割为至少两个显示子缓存;
将每一前台应用的界面数据或者所述桌面的数据写入对应的显示子缓存中,以显示所述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桌面,实现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的创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包括:
确定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分别对应的触摸屏区域;设置每一所述触摸屏区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
生成关系表,以实现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的步骤;其中,所述关系表包括每一所述触摸屏区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和显示子缓存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触摸坐标;从所述关系表中确定出所述触摸坐标所属的目标触摸屏区域;将所述目标触摸屏区域在所述关系表中对应的目标输入子系统,确定为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从所述关系表中确定对应的目标显示子缓存;
控制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所述目标显示子缓存中的前台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配置对应的返回功能和/或home功能;
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返回功能时,所述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包括: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当前界面返回至上一层界面;
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home功能时,所述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包括: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当前界面返回至所述终端的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配置对应的桌面启动器;
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启动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上的桌面应用时,所述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前台应用通过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桌面启动器,启动所述桌面应用,并在所述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显示所述桌面应用的界面,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操作的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退出所述分屏功能时,所述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前台应用,将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合成为显示系统,并控制所述显示系统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
将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合成为输入系统;
在所述显示系统接收到第二操作时,通过所述输入系统上报给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二操作。
8.一种分屏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启动分屏功能;
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创建至少两个显示子系统,所述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前台应用的界面或者所述终端的桌面;
所述创建模块,还用于创建每一所述显示子系统对应的输入子系统,每一所述输入子系统相互独立;
上报模块,用于在任一所述显示子系统的界面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通过对应的输入子系统将所述第一操作上报给对应的前台应用,以使所述前台应用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分屏响应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分屏响应方法中的步骤。
CN202010131500.4A 2020-02-28 2020-02-28 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371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1500.4A CN111371950A (zh) 2020-02-28 2020-02-28 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1500.4A CN111371950A (zh) 2020-02-28 2020-02-28 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950A true CN111371950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1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1500.4A Pending CN111371950A (zh) 2020-02-28 2020-02-28 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19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6977A1 (zh) * 2021-10-09 2023-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启动方法, 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40036790A1 (en) * 2022-07-29 2024-02-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lit-screen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8755A (zh) * 2011-08-04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节点系统中数据缓存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09737A (zh) * 2012-03-07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操作系统的方法及设备
CN106843779A (zh) * 2016-11-23 2017-06-1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6909297A (zh) * 2016-08-19 2017-06-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触摸显示设备
CN108206889A (zh) * 2017-12-06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输入方法及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8509110A (zh) * 2018-03-30 2018-09-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和操作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32087A (zh) * 2018-06-22 2018-12-04 中广热点云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设备的桌面分屏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WO2019015404A1 (zh) * 2017-07-20 2019-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在分屏模式下切换应用的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8755A (zh) * 2011-08-04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节点系统中数据缓存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09737A (zh) * 2012-03-07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操作系统的方法及设备
CN106909297A (zh) * 2016-08-19 2017-06-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触摸显示设备
CN106843779A (zh) * 2016-11-23 2017-06-1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终端
WO2019015404A1 (zh) * 2017-07-20 2019-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在分屏模式下切换应用的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
CN108206889A (zh) * 2017-12-06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输入方法及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8509110A (zh) * 2018-03-30 2018-09-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和操作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32087A (zh) * 2018-06-22 2018-12-04 中广热点云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设备的桌面分屏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6977A1 (zh) * 2021-10-09 2023-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启动方法, 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40036790A1 (en) * 2022-07-29 2024-02-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lit-screen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47840B (zh) 包括触敏显示器的电子装置及操作该电子装置的方法
EP3835933A1 (en) Product brow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8332846B2 (en) Selective exposure to USB device functionality for a virtual machine by filtering descriptors
WO2019184348A1 (zh) 分屏显示和操作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86877B (zh) 应用程序分享、分享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19041779A1 (zh) 终端界面切换、移动、手势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150301730A1 (en) Object Suspension Realiz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8463799B (zh) 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9471626B (zh) 页面逻辑结构、页面生成方法、页面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15595B (zh) 一种桌面布局的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CN110019464B (zh) 页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09864A (zh) 一种动态切换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US979218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interworking with external terminal
US201501351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a control interface of a peripheral device
CN111371950A (zh) 分屏响应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1708431A (zh) 人机交互方法、装置、头戴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20371B (zh) 一种基于react-native页面布局联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19833A (zh) 终端设备以及使终端设备支持操作系统快速切换的方法
CN107291235B (zh) 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4078590A1 (zh) 标识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01455B (zh) 一种多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8113751A1 (zh) 一种设置通信快捷方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68370A1 (zh) 用于终端的负二屏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0442342B (zh) 界面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4997126A (zh) 电子表格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