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1926B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1926B
CN111371926B CN202010129694.4A CN202010129694A CN111371926B CN 111371926 B CN111371926 B CN 111371926B CN 202010129694 A CN202010129694 A CN 202010129694A CN 111371926 B CN111371926 B CN 1113719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creen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96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1926A (zh
Inventor
范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96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19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1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1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包括:前壳,具有收容槽;电子器件,设于所述收容槽的侧壁;及显示模组,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呈折叠状态的显示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的弯折段与所述电子器件相对设置,所述弯折段设有避空部,所述避空部收容至少部分的所述电子器件。本申请能够减小显示屏组件的非显示区的面积,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用户要求具有更多功能和时尚外观。目前,手机的发展趋势是轻薄、接近全面屏,同时具有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等功能。而随着电子设备支持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需要设置的元件数量也越来越多,需要占据一部分电子设备正面的显示区域的位置的元件也越多,极大地影响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扩展。因此,如何在确保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情况下同时增加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能够减小显示屏组件的非显示区的面积,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包括:前壳,具有收容槽;电子器件,设于所述收容槽的侧壁;及显示模组,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呈折叠状态的显示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的弯折段与所述电子器件相对设置,所述弯折段设有避空部,所述避空部收容至少部分的所述电子器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组件,通过在显示柔性电路板的弯折段设置避空部,可以减少显示柔性电路板与电子器件的整体尺寸,进而减少电子设备的非显示区的宽度,增加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5是图4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沿Y轴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图6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图3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图3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图3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沿Y轴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种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种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视角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 100可以是任何具备显示屏组件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计算设备,还可以是电视、个人计算机、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设备以及电子数据库、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等其他电子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本申请以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后续不再赘述。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可理解的,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指纹识别模组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依次固定配合的显示屏组件10、中框部分20及后盖 30。
其中,请参照图2,显示屏组件10为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功能的结构组件。中框部分20设于显示屏组件10与后盖30之间。中框部分20包括电子设备100的中间壳体部分201及设于中间壳体部分201内的电子功能元件202,电子功能元件202包括但不限于电池、主板、副板、摄像头、麦克风、受话器、扬声器、闪光灯等等。后盖30也成为电池盖,设于电子设备100的背侧。后盖 30可以是独立,也可以是与中间壳体部分201一体成型。当然,电子设备100 还包括其他的电子功能元件,例如,柔性电路板,各种检测光强、距离、位置、运动、跌落的传感器等等,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组件10具体可以为触控显示屏,其不仅可以进行画面显示,还可以检测用户的触摸或者按压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人机交互界面。
以下结合附图对显示屏组件1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照图3及图4,显示屏组件10包括盖板1、前壳2、电子器件3及显示模组4。
其中,请参照图3及图4,前壳2为显示模组4的支撑结构。前壳2呈一面开口的盒状。将显示模组4安装于前壳2内,再将前壳2与中框部分20的中间壳体部分201密封连接,使显示屏组件10与中框部分20形成一个整体。
请参照图4,前壳2具有收容槽21。收容槽21的开口处具有沿开口周向延伸的台阶面22。盖板1与台阶面22相配合,实现盖板1对收容槽21开口的密封盖合。
请参照图5,收容槽21的内表面包括与盖板1相对设置的底壁211及环绕于底壁211设置的侧壁212。本实施例中,以收容槽21是矩形槽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收容槽21的内壁包括四个侧壁212。
请参照图5,电子器件3设于所述收容槽21的一个侧壁212上。在本申请中,将收容槽21安装电子器件3的侧壁212为安装侧壁213。其中,收容槽21 的四个侧壁212包括两个长侧壁214和两个短侧壁215。长侧壁214在X-Y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大于短侧壁215在X-Y平面上的投影长度。电子器件3所在的安装侧壁213为其中一个短侧壁215。电子器件3设于安装侧壁213上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固定于短侧壁215上、固定于前壳2的其他位置且使电子器件3的部分设于短侧壁215所在的位置。
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器件3包括柔性电路板31及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1上的电子元件32。电子器件3包括但不限于红外信号发射器、红外信号接收器、可见光发射器、可见光接收器、天线模组、红外点阵投影器、环境光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
请参照图6及图7,显示模组4设于所述收容槽21内。显示模组4的形状与收容槽21的形状相适配。显示模组4在X-Y平面上的正投影大致呈矩形。显示模组4背离收容槽21的底壁211的表面固定连接盖板1,例如,通过胶粘连接。盖板1的周沿通过粘胶等固定方式固定于前壳2的台阶面22,以将显示模组4固定安装于前壳2。
请参照图7及图8,显示模组4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或者其他被动发光显示屏。所述显示模组4还可以为自发光显示屏,其采用具有自发光显示单元的作为显示像素。比如,显示模组4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 (Micro-LED)显示屏。本申请实施例以显示模组4为液晶显示屏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7及图8,显示模组4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1内的液晶显示基板40。液晶显示基板40至少包括依次设于盖板1与前壳2之间的彩膜基板 41、液晶层42、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及背光模组44。彩膜基板41背离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的一侧固定于盖板1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与彩膜基板41相对设置。液晶层42通过密封胶密封于彩膜基板41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之间。背光模组44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远离彩膜基板41的一侧。背光模组44用于为显示模组4提供显示光源。
可以理解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多条驱动线、多个薄膜晶体管、栅极驱动电路及数据驱动电路。驱动线可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及数据驱动电路。其中,栅极驱动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可集成在显示控制芯片内,显示控制芯片通过多个导电端子(金手指)与主板上的主控芯片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极、漏极及保护层。栅极设于基板上。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基板上且覆盖栅极。有源层位于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上。有源层在基板上的投影可以覆盖栅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源极及漏极分别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上,且源极与漏极分别连接有源层的两端。保护层至少部分覆盖有源层、源极、漏极。
可以理解的,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条栅极线,即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一一对应地通过栅极线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条数据线,即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一一对应地通过多条数据线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此外,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均电连接于一个像素电极,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产生电压差,该电压差可用于驱动液晶层42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从而使得背光模组44发发射的光线经彩膜基板41 的色组层形成相对应颜色的光并射出。
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100进行显示时,通过栅极驱动电路对栅极施加电信号,以打开薄膜晶体管,再通过数据驱动电路发射灰阶信号,灰阶信号通过薄膜晶体管进入像素电极,像素电极驱动对应的液晶分子偏转及对应的色阻块射出对应颜色的光线,以使电子设备100显示图像。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是通过COG(chip on glass)屏幕封装工艺封装而成。具体的,COG屏幕封装工艺包括将显示控制芯片431直接绑定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的正面,将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一端直接集成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的正面,另一端弯折至液晶显示基板40的背面。当然,本申请实施例还适用于通过COF(chip on Flim)和COP(chip on Pi)屏幕封装工艺封装而成的显示屏组件10。其中,COF屏幕封装工艺是将显示控制芯片431 集成在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上,然后弯折至液晶显示基板40的背面,相比于COG屏幕封装工艺,这种连接方式使得使显示控制芯片431弯折在液晶显示基板40 下方从而缩小显示屏组件10下巴的宽度,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沿Y轴方向的宽度,提升屏占比。其中,COP屏幕封装工艺是将柔性的液晶显示基板40的一部分弯折然后封装,在液晶显示基板40下方集成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与显示控制芯片431。
请参照图7,所述盖板1包括透光盖板11及设于透光盖板11内侧的遮光图层12。透光盖板11为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较高的盖板1,例如,透光盖板11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透光盖板11的材质包括不限于玻璃、蓝宝石、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全称:Polymethyl Methacrylate,英文简称:PMMA)、聚苯乙烯(英文全称:polystyrene,英文简称:PS)、聚碳酸酯(英文简称: Polycarbon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全称: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英文简称:PET)等等透明材质。
遮光图层12可以为对可见光的遮挡率较高的遮光油墨。遮光油墨的颜色包括但不限于白色、黑色等其他颜色,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遮光图层12 用于遮挡显示模组4发射光线,以使盖板1上遮光图层12所包围的区域部分形成盖板1的透光部分,而盖板1上设有遮光图层12的部分为盖板1的遮光部分。
将盖板1安装于电子设备100上,从显示屏组件10所在侧看到透光部分形成显示屏组件10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101,遮光部分形成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02。
请参照图6,所述显示模组4包括呈折叠状态的显示柔性电路板45。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一端的导电端电连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上的显示控制芯片431的多个导电端子(金手指),另一端的导电端与主板上的主控芯片(未图示)电连接,以实现将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控制芯片431与主板上的主控芯片电连接和信号传输。
请参照图6,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上的显示控制芯片431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背离背光模组44的一侧,主板上的主控芯片位于背光模组44背离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的一侧,故显示柔性电路板45呈折叠状态。
请参照图6,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4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451、弯折段 452及第二段453。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第一段451设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背离背光模组44的一侧,并电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基板40朝向所述盖板 1一侧的导电部。该导电部可以为显示控制芯片431的多个导电端子(金手指),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弯折段452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的侧面(所述液晶显示基板40的侧面)与收容槽21的安装侧壁213之间的间隙,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第二段453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基板40背离所述盖板1的一侧)背光模组44背离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的一侧。
请参照图7及图9,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弯折段452与所述电子器件 3相对设置。所述弯折段452设有避空部454。所述避空部454收容至少部分的所述电子器件3。通过在弯折段452设置避空部454,可以减少显示柔性电路板 45与电子器件3的位置干扰。
请参照图6及图7,由于显示模组4的大部分位于盖板1的透光部分的正下方,显示模组4的周沿、前壳2及显示模组4与前壳2的收容槽21的安装侧壁 213之间的间隙,位于盖板1的遮光部分的正下方。换言之,显示模组4的大部分位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01的正下方,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第一段451、弯折段452、电子器件3皆位于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02的正下方。本领域中,以电子器件3为红外信号发射器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电子器件3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前壳2底侧(以手持电子器件3的姿态为参考)的侧壁212上。换言之,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弯折段452与电子器件3沿Y轴方向排列。电子器件3朝向盖板1的非显示区102发射红外信号。可以理解的,盖板1的遮光图层12为对可见光具有遮挡效果,而对于红外光的透光率较大的图层,以使电子器件3发射的信号能够穿过遮光图层12及透光盖板11射出。
通过在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弯折段452设置避空部454,可以减少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与电子器件3在Y轴方向上的整体尺寸,进而减少电子设备100的非显示区102在Y轴方向的宽度,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具体的,所述避空部454为通孔或朝向背离所述电子器件3的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当避空部454为通孔时,通孔的尺寸和大小与电子器件3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以减小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与前壳2的整体尺寸,进而减少电子设备 100的非显示区102在Y轴方向的宽度,具体的,可以将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02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从0.65mm减小到0.1mm,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当避空部454为朝向背离所述电子器件3的方向凹陷的凹陷部时,确保了显示柔性电路板45自身的结构强度,还可以使得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与电子器件3在Y轴方向上的整体尺寸,进而减少电子设备100的非显示区102在Y轴方向的宽度,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本实施例以避空部454是通孔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所述避空部454的内部空间沿所述盖板1所在方向贯穿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45。所述避空部454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盖板1上对应所述避空部454的部分形成信号发射通道456。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器件3为红外信号发射器。所述电子器件3发射的红外信号经所述信号发射通道456射出。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盖板1的透光部分(即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 101)包括指纹识别区103。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与所述指纹识别区103相对应设置的指纹识别模组5。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用于接收被指纹面反射的所述红外信号。可以理解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为用于检测红外信号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其可以包括具有光学感应阵列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包括多个光学感应单元,且所述光学感应阵列的所在区域为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的指纹采集区域,所述多个光学感应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比如指纹图像信息)。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的光学感应阵列具体可以为光探测器(Photo detector)阵列(或称为光电探测器阵列),其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光探测器或光电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或光电探测器可以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感应单元。
由于指纹识别区103位于盖板1的透光部分,透光部分对应于显示屏组件 10的显示区101,指纹识别模组5位于指纹识别区103的下方,所以指纹识别模组5设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01下方,以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由此,用户在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进行解锁或者其他指纹验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按压在位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指纹识别区103,便可以实现指纹的输入操作。
具体地,当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为便于描述,本申请统称为按压)在所述指纹识别区103时,所述电子器件3发出的光线在手指的指纹面发生反射并形成反射光,其中所述反射光可以携带有用户手指的指纹特征信息。比如,所述光线在用户手指表面的指纹发生反射之后,由于手指指纹的脊和谷的反射光是不同的,因此反射光便携带有用户的指纹信息。所述反射光返回所述显示屏组件10并被其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5的光学感应阵列所接收并且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指纹检测信号。所述电子设备100基于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便可以获得用户的指纹信息,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指纹匹配验证,从而完成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以便于确认其是否有权限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进行相应的操作。
由于指纹采集可以在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01实现,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0无需其正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指纹按键(比如Home键),因而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正面的非显示区102的面积,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又因为通过在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弯折段452设置避空部454,使得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与电子器件3在Y轴方向上的整体尺寸,进而减少电子设备100 的非显示区102在Y轴方向的宽度,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可以设置在显示屏的显示区101下方的局部区域,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局部能够实现指纹识别。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 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10下方的整个区域,从而将所述指纹识别区103 扩展到整个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整个显示区101,实现全屏指纹识别。
可选的,指纹识别模组5可以集成于显示模组4中。举例而言,指纹识别模组5包括多个指纹识别模组5的光学感应阵列。指纹识别模组5的光学感应阵列可以设于彩膜基板41内;或者,还可以设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内,并与薄膜晶体管共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上的电路;或者,还可以设于背光模组44内。
可选的,请参照图7,指纹识别模组5还可以以模组化的形式设于显示模组 4下,正对指纹识别区103。
本实施例以指纹识别模组5为模组化的形式设于显示模组4下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请参照图7,液晶显示基板40还具有透过所述红外信号的信号接收通道401。信号接收通道401对应于所述指纹识别区103的位置。具体的,信号接收通道401的一端正对指纹识别区103,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位于所述信号接收通道401远离所述指纹识别区103的一端。其中,信号接收通道401可以沿Z轴方向延伸,或相对Z轴方向倾斜较小的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及图11,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第二段453 设于背光模组44与前壳2的底部(即收容槽21的底壁211)之间。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第二段453具有与所述信号接收通道401对应的第一通孔402。具体的,第一通孔402可以与信号接收通道401远离指纹识别区103的一端正对。所述前壳2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0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16。具体的,第二通孔216可以正对第一通孔402。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对应于所述第二通孔 216背离所述第一通孔402的一端。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位于前壳2下方。换言之,指纹识别模组5可以安装于中框部分20上。指纹识别模组5上的光学感应阵列可以正对第二通孔216。进一步地,指纹识别模组5可以至少部分设于第二通孔216内或全部设于第二通孔216之外。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所述背光模组44包括朝向所述前壳2底部的支撑板441。支撑板441可以为钢板,用于支撑背光模组44的光学部件。对于侧发光式的背光模组44而言,背光模组44的光学部件至少包括设于支撑板441上的反射膜444、导光板445、扩散膜446、增光膜447、匀光膜448等及设于导光板445侧边的可见光源(未图示);对于垂直发光式的背光模组44而言,背光模组44的光学部件442至少包括设于支撑板441上的可见光源、导光板445、扩散膜446、匀光膜448、增亮膜等。本实施例中,采用侧发光式的背光模组44。
其中,可见光源发出的可见光经过导光板445之后传输至扩散膜446,经过所述扩散膜446扩散后的光线传输至所述增光膜447,所述增光膜447用于增益接收到的光信号,并将增益后的光信号发送至匀光膜448,所述匀光膜448接收到光信号用于进一步增益接收到的光信号,并将增益后的光信号传输至液晶显示基板40,用于进行图像显示。当然,背光模组44不限于上述的光学部件442,可以不设有扩散膜446、增光膜447、匀光膜448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反射膜444、导光板445、扩散膜446、增光膜447、匀光膜448中的至少一种由其他复合膜代替。
一般而言,彩膜基板41、液晶层42、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43、背光模组 44的导光板445、扩散膜446、匀光膜448、增光膜447皆可透过红外信号。反射膜444采用对可见光具有反射作用,而能够穿过红外信号的材质。
请参照图8,所述支撑板441具有与所述指纹识别区103相对应的第三通孔 443。所述第三通孔443及所述第三通孔443与所述指纹识别区103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信号接收通道401。换言之,所述第三通孔443与所述指纹识别区103 之间的部分皆能够透过红外信号。第三通孔443及所述指纹识别区103之间的部分形成能够透过红外信号的信号接收通道401。
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板441,能够尽可能的阻止可见光信号向与显示屏组件 10相反的方向传输,并避免所述背光模组44由于外部冲击造成损坏,而且在支撑板441上形成所述第三通孔443,能够有效降低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信号在经过所述支撑板441时的能量损耗。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手指按压指纹识别区103时,位于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02的电子器件3经信号发射通道456朝向盖板1发射红外信号,红外信号经盖板1玻璃传导至指纹识别区103,并经指纹识别区103射出,于用户手指指纹面反射后依次经指纹识别区103、信号接收通道401、第一通孔402、第二通孔216投射至指纹识别模组5的光学感应阵列上,以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5,用于指纹识别的光信号采用的是电子器件 3发出的红外信号,用于显示图像的光信号采用的是可见光源发出的可见光信号。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5不仅能够避开可见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而且红外信号为不可见光,不会对显示图像产生影响。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上设置用于收容电子器件3的避空部 454,将设于非显示区102的所述电子器件3与显示柔性电路板45紧凑设置,以使电子器件3与液晶显示基板40之间的间距减小至极小,进而将显示屏组件 10的非显示区102的面积减小至极小,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当电子器件3为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发射器时,通过将接收红外信号的指纹识别模组5设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01下,可节省将指纹识别模组5设于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02的空间,进一步地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可以理解的,以上以电子器件3为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信号发射器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器件3还可以为用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肘纹识别等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信号发射和/或接收装置。此外,电子器件3还可以为距离检测器、环境光强度检测器等需接收信号的检测器。此外,电子器件3还可以为天线模组等。
当电子器件3为信号发射装置时,信号接收装置可以设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01或非显示区102。
当电子器件3用于指纹识别时,电子器件3可以为光学发射装置、超声波可发射装置等,其中,光学发射装置包括红外信号发射装置和可见光发射装置等。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结构都相同,其相同部分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上的弯折段452 未设置避空部454。所述收容槽21的安装侧壁213设有凹槽221。所述电子器件3固定于所述凹槽221内。凹槽221的开口朝向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上的弯折段452。凹槽221的形状和大小与电子器件3相适配。电子器件3可以以粘接、焊接、卡合等方式固定于凹槽221内。具体的,以电子器件3为红外信号发射器为例,电子器件3的柔性电路板31可以粘接于凹槽221的底部。
可选的,请参照图13,所述收容槽21的底壁211具有下沉槽217及贯穿所述前壳2的第四通孔218。所述下沉槽217连通所述第四通孔218,并延伸至前壳2的安装侧壁213。所述电子器件3的柔性电路板31经所述下沉槽217和所述第四通孔218伸出所述前壳2,并电连接至主板上的主控芯片。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3,下沉槽217的槽底面与安装侧壁213之间为弧形过度面219,以引导电子器件3的柔性电路板31沿弧形过度面219呈弧形弯折,而避免电子器件3的柔性电路板31的弯折角度过小而折断,提高电子器件3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请参照图14,所述凹槽221沿逐渐远离所述盖板1的方向贯穿所述前壳2,以使所述电子器件3的柔性电路板31能经所述凹槽221穿出所述前壳2,并电连接至主板上的主控芯片。
本实施例通过在前壳2的安装侧壁213上设置对应于中显示柔性电路板45 上的弯折段452的凹槽221,将电子器件3设于凹槽221内,以使电子器件3至少部分收容于凹槽221内,进而使得电子器件3与前壳2之间的整体厚度减小,进而可以减小前壳2的安装侧壁213与显示柔性电路板45的弯折段452之间的间距,故而能够减小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02的面积,增加电子设备100 的屏占比。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大致结构都相同,其相同部分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上的弯折段452设置避空部454,且所述收容槽21的安装侧壁213设有凹槽221。所述电子器件3固定于所述凹槽221内。凹槽221的开口朝向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上的避空部454。凹槽221的形状和大小与电子器件3相适配。电子器件3可以以粘接、焊接、卡合等方式固定于凹槽221内。具体的,以电子器件3为红外信号发射器为例,电子器件3的柔性电路板31可以粘接于凹槽221的底部。电子器件3的电子元件至少部分伸入避空部454中。
可选的,所述凹槽221沿逐渐远离所述盖板1的方向贯穿所述前壳2,以使所述电子器件3的柔性电路板31能经所述凹槽221穿出所述前壳2,并电连接至主板上的主控芯片。
可选的,所述收容槽21的底壁211具有下沉槽217及贯穿所述前壳2的第四通孔218。具体参阅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前壳2的安装侧壁213上设置对应于避空部454的凹槽221,将电子器件3设于凹槽221内,以使电子器件3的一部分收容于凹槽221内,还使得电子器件3的另一部分设于避空部454内,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使得电子器件3与前壳2之间的整体厚度进一步减小,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前壳2的安装侧壁213与液晶显示基板40的侧面之间的间距,故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02的面积,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结构都相同,其相同部分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上的弯折段452 可以设置避空部454或未设置避空部454。
请参阅图15及图16,所述前壳2具有与所述收容槽21的安装侧壁213相背设置的外侧壁23。所述外侧壁23上设有安装槽231及连通所述安装槽231的底部和所述收容槽21的第五通孔232。电子器件3的柔性电路板31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31的底部。具体的,柔性电路板31通过粘胶固定于安装槽231的底部。所述电子元件32经所述第五通孔232伸入所述避空部454。换言之,电子器件 3从前壳2外安装至前壳2。电子器件3在Y轴方向占据的空间与前壳2的壁厚部分重合。
相较于将电子器件3安装于前壳2的安装侧壁213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可有效地减小液晶显示基板40的侧面与前壳2的安装侧壁213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电子设备100非显示区102的面积,增大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当显示柔性电路板45上的弯折段452可以设置避空部454时,电子器件3的电子元件32至少部分收容于避空部454内,以使液晶显示基板40的侧面与前壳2的安装侧壁213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减小,进而进一步减小电子设备100非显示区102的宽度,进一步增大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具有收容槽;
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收容槽的侧壁,所述电子元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收容槽的侧壁的一侧;及
显示模组,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呈折叠状态的显示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的弯折段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的弯折段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延伸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子元件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弯折段设有避空部,所述避空部收容至少部分的所述电子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部为通孔或朝向背离所述电子器件的方向凹陷的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盖合于所述收容槽的开口的盖板,所述避空部的内部空间沿所述盖板所在方向贯穿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所述避空部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盖板上对应所述避空部的部分形成信号发射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为红外信号发射器,所述电子器件发射的红外信号经所述信号发射通道射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透光部分及包围所述透光部分的遮光部分,所述透光部分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应,所述透光部分包括指纹识别区,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指纹识别区相对应设置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接收被指纹面反射的所述红外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液晶显示基板,所述液晶显示基板对应于所述指纹识别区的位置形成用于透过所述红外信号的信号接收通道;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信号接收通道远离所述指纹识别区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弯折段相对两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电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基板朝向所述盖板一侧的导电部,所述弯折段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基板的侧面,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基板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具有与所述信号接收通道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前壳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应于所述第二通孔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基板包括依次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前壳底部之间的彩膜基板、液晶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朝向所述前壳底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所述指纹识别区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指纹识别区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信号接收通道。
10.如权利要求3~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侧壁设有凹槽,所述电子器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逐渐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贯穿所述前壳,所述电子器件的柔性电路板经所述凹槽穿出所述前壳。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面具有下沉槽及贯穿所述前壳的第四通孔,所述下沉槽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电子器件的柔性电路板经所述下沉槽和所述第四通孔伸出所述前壳。
13.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具有与所述收容槽的侧壁相背设置的外侧壁,所述外侧壁上设有安装槽及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和所述收容槽的第五通孔,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电子元件经所述第五通孔伸入所述避空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包括红外信号发射器、红外信号接收器、可见光发射器、可见光接收器、天线模组、红外点阵投影器、环境光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CN202010129694.4A 2020-02-28 2020-02-2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3719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694.4A CN111371926B (zh) 2020-02-28 2020-02-2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694.4A CN111371926B (zh) 2020-02-28 2020-02-2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926A CN111371926A (zh) 2020-07-03
CN111371926B true CN111371926B (zh) 2021-06-15

Family

ID=7121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9694.4A Active CN111371926B (zh) 2020-02-28 2020-02-2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19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1096B (zh) * 2020-07-22 2023-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383652B (zh) * 2020-11-09 2023-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CN112578860A (zh) * 2020-12-23 2021-03-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5404A (ja) * 2011-09-15 2013-04-11 Minebea Co Ltd 面状照明装置
CN207601458U (zh) * 2017-12-22 2018-07-1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
CN108681126A (zh) * 2018-07-02 2018-10-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
CN108833615A (zh) * 2018-03-29 2018-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8609029U (zh) * 2018-08-28 2019-03-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5404A (ja) * 2011-09-15 2013-04-11 Minebea Co Ltd 面状照明装置
CN207601458U (zh) * 2017-12-22 2018-07-1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
CN108833615A (zh) * 2018-03-29 2018-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81126A (zh) * 2018-07-02 2018-10-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
CN208609029U (zh) * 2018-08-28 2019-03-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926A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96588B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036960B2 (en) Under-scre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omponent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6774689B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US10503297B2 (en) Mobile terminal touch control displa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mobile terminal
EP3605387B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ssembly,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371926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373119B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KR20180059720A (ko) 표시장치
US115081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13252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190112223A (ko) 표시 장치
WO2020215187A1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5698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屏下指纹识别电子设备
WO2021087741A1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EP348979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uilt-in proximity sensor
CN11130878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508410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200111858A (ko) 전자 장치
CN110619305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598657B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电子设备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KR20210086297A (ko) 전자기기
CN112639956A (zh) 终端设备
CN111095276A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及导光膜
KR20200002048A (ko)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