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4847A - 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4847A
CN111364847A CN201811598622.3A CN201811598622A CN111364847A CN 111364847 A CN111364847 A CN 111364847A CN 201811598622 A CN201811598622 A CN 201811598622A CN 111364847 A CN111364847 A CN 111364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ver
lid
lif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86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艳
阮剑涛
周雄
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 Ke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 Ke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hanghai Microport Orthoped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 Ke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hanghai Microport Orthoped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 Ke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986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48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4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4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48Hasp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所述盖锁定装置包括盖扣模块、锁头模块和提升模块,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过程中所述提升模块存储势能,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后,所述提升模块释放势能以推动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分离并形成一预定空间。该预定空间的存在,可方便手指的操作,以进一步开启盖体。相比现有的盖锁装置,由于提升模块整合于盖锁定装置中,可取消在盖体与主体之转轴位置设置增设弹簧等,占用空间较小,便于一些空间局促的产品使用。

Description

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可开合装置中,盖锁装置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在现有的开合装置中,一方面盖锁装置的体积往往较大,不适用于一些空间局促的产品中;另一方面,现有的盖锁装置在解锁后,无法通过盖锁装置使盖子相对盒体分离后自动抬起,要实现盖子自动抬起的功能,一般是通过在盖子与盒体之转轴处增设弹簧等方式,而该方法较为复杂,且不适用于一些空间局促的产品中。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以更好地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以解决现有盖锁定装置无法使盖子在解锁后自动抬起,或者需额外设置抬升结构等问题。
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盖锁定装置,用于锁定一主体与一盖体,所述盖锁定装置包括盖扣模块、锁头模块和提升模块,所述提升模块设置于所述盖扣模块和/或所述锁头模块上;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中的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盖扣模块,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中的另一个用于设置所述锁头模块;所述盖扣模块用于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以将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相锁定;所述盖扣模块还用于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以将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解除锁定;
其中,所述提升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过程中存储势能;所述提升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后,释放势能以推动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分离并形成一预定空间。
可选的,所述提升模块包括提升部件与第一施力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施力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过程中,受到所述提升部件对其施加的作用力而存储势能;所述第一施力部件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时,释放势能并推动所述提升部件以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分离并形成所述预定空间。
可选的,所述盖扣模块包括盖扣部件,所述盖扣部件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沿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成夹角的第一方向运动;
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的过程中,所述盖扣部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
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的过程中,所述盖扣部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
可选的,所述锁头模块包括锁头部件,所述锁头部件沿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运动;
在所述盖体闭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头部件向所述盖体的关闭方向运动,所述盖扣部件被配置为,被所述锁头模块驱动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盖扣部件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头部件解除对所述盖扣部件的驱动,进而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
在所述盖体开启的过程中,所述盖扣部件被配置为,在外力的驱动下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盖扣部件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所述锁头部件在所述提升部件的作用下向所述盖体的开启方向运动,进而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待下一次盖体闭合。
可选的,所述盖扣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盖扣部件连接的第二施力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过程中,受到所述盖扣部件对其施加的作用力而存储势能;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过程中,释放势能并推动所述盖扣部件运动。
可选的,所述盖扣部件具有第一侧壁,所述锁头部件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用于与所述第二侧壁相抵靠,以使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
可选的,所述盖扣部件具有第三侧壁,所述锁头部件具有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
在所述盖体闭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头部件向所述盖体的闭合方向运动,所述第四侧壁沿所述盖体的闭合方向推动所述第三侧壁,使所述第三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并驱动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之间的方向上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三侧壁为朝所述第四侧壁方向凸起的曲面,且切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之间延伸;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为向所述第三侧壁方向凸起的曲面,且切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之间延伸。
可选的,所述盖锁定装置还包括一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盖扣部件抵靠或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具有一初始位置与一按压位置;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为,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按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所述驱动部件还被配置为,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驱动部件由所述按压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运动。
可选的,所述盖扣模块具有一转轴;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一连接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为,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按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连接部件带动所述盖扣部件围绕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具有凹口,所述凹口被配置为,在所述驱动部件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按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避让所述提升模块。
可选的,所述锁头模块还包括一提升台阶;
所述提升台阶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过程中,与所述提升模块相抵靠,以驱动所述提升模块存储势能;
所述提升台阶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后,与所述提升模块相抵靠,以在所述提升模块的推动下带动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分离并形成所述预定空间。
另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开合装置,具有一主体与一盖体,所述可开合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中,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的一侧铰接,另一侧装设有所述盖锁定装置。
在本发明提供的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中,所述盖锁定装置包括盖扣模块、锁头模块和提升模块,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过程中所述提升模块存储势能,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后,所述提升模块释放势能以推动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分离并形成一预定空间。该预定空间的存在,可方便手指的操作,以进一步开启盖体。相比现有的盖锁装置,由于提升模块整合于盖锁定装置中,可取消在盖体与主体之转轴位置设置增设弹簧等,占用空间较小,便于一些空间局促的产品使用。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的爆炸图,其中锁头模块未图示;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其中锁头模块未图示;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合装置的盖体闭合过程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合装置的盖体开启过程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若干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盖扣部件、锁头部件与连接部件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中:
100-盖扣模块;110-盖扣部件;111-第一侧壁;112-第三侧壁;120-第二施力部件;130-第二转轴;200-锁头模块;210-锁头部件;211-第二侧壁;212-第四侧壁;220-提升台阶;300-提升模块;310-提升部件;320-第一施力部件;330-第一转轴;400-驱动模块;410-驱动部件;411-凹口;420-连接部件;500-壳体;600-盖体;610-开合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请参考图1至图8,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合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的爆炸图,其中锁头模块未图示,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其中锁头模块未图示,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合装置的盖体闭合过程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合装置的盖体开启过程的局部剖面图,图8是本发明若干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盖扣部件、锁头部件与连接部件的局部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锁定装置及可开合装置,所述可开合装置具有一主体(图中未图示)与一盖体600,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600的一侧通过一开合轴610铰接,另一侧装设有所述的盖锁定装置。需说明的是,图中的盖体600的开启方向为围绕开合轴610朝向图中的上方转动(可视为围绕图中开合轴610顺时针转动),而盖体600的闭合方向即相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盖锁定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2至图5,所述盖锁定装置用于锁定一主体(未图示)与一盖体600,所述盖锁定装置具体包括一盖扣模块100、一锁头模块200以及一提升模块300,所述提升模块300设置于所述盖扣模块100和/或所述锁头模块200上;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600中的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盖扣模块100,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600中的另一个用于设置所述锁头模块200;所述盖扣模块100用于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卡合,以将所述盖体600与所述主体相锁定;所述盖扣模块100还用于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分离,以将所述盖体600与所述主体解除锁定;其中,所述提升模块300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卡合过程中存储势能;所述提升模块300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分离后,释放势能以推动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600分离并形成一预定空间。该预定空间的存在,可方便手指的操作(如供手指插入),以进一步开启盖体600。相比现有的盖锁装置,由于提升模块整合于盖锁定装置中,可取消在盖体600与主体之转轴位置(开合轴610处)设置增设弹簧等,占用空间较小,便于一些空间局促的产品使用。
进一步,所述提升模块300包括一提升部件310与一第一施力部件320;其中,所述第一施力部件320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卡合过程中,受到所述提升部件300对其施加的作用力而存储势能;所述第一施力部件320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分离时,释放势能并推动所述提升部件310以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600分离并形成所述预定空间。
优选的,盖扣模块100以及提升模块300均设置于一壳体500中,提升部件310通过第一转轴330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500连接;而第一施力部件320可以为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330上,弹簧的一端与壳体500连接,另一端则与提升部件310连接。提升部件310具有两块相连接的提升板,即该两块提升板为联动设置。如图2所示,第一转轴330位于提升部件310靠近端部的位置,如此,提升部件310相对第一转轴330的另一端即可获得较大的转动幅度,以实现提升功能。第一施力部件320的弹簧对提升部件310施加第一作用力,当提升部件310未受到外力时(或者受到小于第一作用力之外力),第一施力部件320使提升部件310处于一抬起位置;而当提升部件310受到大于第一作用力之外力时(该外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即由所述抬起位置移向一压下位置。需理解,抬起位置相对于压下位置,更靠近盖体600开启的方向,如图2中,抬起位置位于压下位置的上方。如图3和图4所示的盖锁定装置中,提升部件310均处于抬起位置,若如图3中沿盖体600闭合的方向(图中下方)对提升部件310远离第一转轴330处(图中靠近观察者方向)施加外力,即可令提升部件310产生围绕第一转轴330的转动而被压下。在此过程中,第一施力部件320的弹簧由于受到压缩而存储弹性势能。而当该外力撤除时,第一施力部件320的弹簧即释放弹性势能而推动提升部件310回复至抬起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锁头模块200包括锁头部件210与提升台阶220,所述锁头部件210沿所述盖体600的开合方向(图4中的右上至左下方向)运动,该提升台阶220具体可与提升部件310的两块提升板相匹配,如具有两个台阶面,分别面对一块提升板。而锁头部件210可设置在提升台阶220的两个台阶面之间,使整个锁头模块200形成一“凸”字形,该“凸”字形的凸部即为锁头部件210。优选,该锁头部件210的在两个台阶面之间的宽度小于提升部件310之两个提升板之间的距离,以使该锁头部件210可顺畅地穿过提升部件310;而提升台阶220整体的宽度(图4中锁头模块200整体的宽度)则与提升部件310整体的宽度(图4中提升部件310的两块提升板的厚度及两块提升板的间距之和)相匹配,以使提升台阶220能与提升部件310互相抵靠和推动。当按下盖体600使其相对主体闭合时,盖体600和主体带动提升台阶220与提升部件310产生相对的运动,使两者接近,至抵靠,再至锁头模块200通过提升台阶220对提升部件310施压,使提升部件310处于压下位置。而当盖体600开启时,提升部件310在第一施力部件320的作用下,能回复至抬起位置,进而通过提升台阶220推动锁头模块200,使盖体600相对主体分离并形成所述预定空间。该预定空间的距离,与抬起位置与压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具体可根据需要设定。当然,提升部件310不限于为两块相连接的提升板,提升台阶220亦同样不限于为两个台阶面,锁头部件210亦不限于夹设于提升部件310的两块提升板之间,三者均还可以是其它的结构形态,只要提升部件310与提升台阶220两者相匹配且提升部件310能供锁头部件210顺畅地穿过即可。例如,提升部件310可以为筒体,而锁头部件210为穿设于其内部的柱体,而提升台阶220为与所述筒体之端部相匹配的环状面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更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至图5,所述盖扣模块100包括一盖扣部件110,所述盖扣部件110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沿与所述盖体600的开合方向成夹角的第一方向运动;在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卡合的过程中,所述盖扣部件110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卡合;在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分离的过程中,所述盖扣部件110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分离。
优选的,如图2所示,盖扣模块100还包括一第二转轴130,具体的,所述盖扣部件110为一L形的部件,其L形的转角处通过第二转轴130可转动地与壳体500连接,其L形的一端设有锁扣结构,用于与锁头部件210相卡合而锁定整个盖扣模块100与锁头模块200,如此,盖扣部件110即可围绕第二转轴130而在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其中,盖扣部件110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沿与所述盖体600的开合方向成夹角的第一方向运动,指锁扣结构沿第一方向运动,该第一方向与盖体600的开合方向成夹角,以便能锁定锁头部件210。具体的,锁头部件210是沿盖体600的开合方向运动的,若第一方向与其方向相同,则难以使锁头部件210与锁扣结构产生卡合。需理解,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二位置,锁扣结构更靠近锁头部件210(以盖体600闭合时的锁头部件210为参照对象),即锁扣结构与锁头部件210相卡合时,盖扣部件110处于第一位置;而盖扣部件110处于第二位置时,锁扣结构即与锁头部件210分离(仍以盖体600闭合时的锁头部件210为参照对象)。故而以盖体600处于闭合位置时相对于锁头部件210而言,当盖扣部件110由第二位置移至第一位置,盖扣模块100与锁头模块200相卡合;而当盖扣部件110由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盖扣模块100即与锁头模块200相分离。需理解,盖扣部件110不限于为L形,例如还可以为弧形等,第二转轴130亦不限于设于盖扣部件110的中部,亦可设置于盖扣部件110之端部,只要其能实现如上所述类似的功能即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在所述盖体600闭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头部件210向所述盖体600的关闭方向运动,所述盖扣部件110被配置为,被所述锁头模块200驱动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盖扣部件110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头部件210解除对所述盖扣部件110的驱动,进而所述盖扣部件110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卡合。
请参考图6,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合装置的盖体600之闭合过程的局部剖面图,其中图6(A)为盖体600开始闭合,图6(B)为盖体600闭合中,图6(C)为盖体600完成闭合。所述盖扣部件110具有一第一侧壁111和一第三侧壁112,所述锁头部件210具有一第二侧壁211和一第四侧壁212,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211沿所述盖体600的开合方向(图中的竖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11用于与所述第二侧壁211相抵靠,以使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卡合,如图图6(C)所示。所述第三侧壁112和所述第四侧壁212相对设置;在所述盖体600闭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头部件210向所述盖体600的闭合方向,即图6(A)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所述第四侧壁212沿所述盖体600的闭合方向推动所述第三侧壁112,使所述第三侧壁112沿所述第一方向(图中向右的方向)运动,并驱动所述盖扣部件110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其中图6(A)与图6(C)中所示的盖扣部件110即处于第一位置,而图6(B)所示的盖扣部件110为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请参考图7,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合装置的盖体600之开启过程的局部剖面图,其中图7(A)为盖体600开始开启,图7(B)为盖体600开启中,图7(C)为盖体600完成开启,其中图7(A)与图7(C)中所示的盖扣部件110均处于第一位置,而图7(B)所示的盖扣部件110处于第二位置。在所述盖体600开启的过程中,如图7(A)所示,在外力的驱动下(图中箭头方向的作用力),盖扣部件110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盖扣部件110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盖扣模块100与所述锁头模块200相分离,如图7(B)所示。而后,所述锁头部件210在所述提升部件310的作用下向所述盖体600的开启方向,即图7(C)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进而盖扣部件110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待下一次盖体闭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侧壁112和所述第四侧壁2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600的开合方向之间的方向上延伸。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侧壁112和第四侧壁212相对于盖体的开合方向均为斜面,其该两个斜面的延伸方向在第一方向(即图6中水平方向)与盖体600的开合方向(即图6中竖直方向)之间,如此可使第三侧壁112沿盖体600的开启方向运动而抵靠第四侧壁212时,能产生一沿第一方向的分力,进而推动第四侧壁212向第一方向运动。当然此处不限于第三侧壁112和所述第四侧壁212均为斜面,也可以仅其中一个为斜面,也能通过该一个斜面,起到推动另一侧壁的效果。
请参考图8(A),在其它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112为朝所述第四侧壁212方向凸起的曲面,且切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之间延伸,所述第四侧壁212为向所述第三侧壁112方向凸起的曲面,且切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之间延伸。在图8(A)中,第三侧壁112和第四侧壁212均为凸曲面,两者相对设置。当第三侧壁112朝向图中下方运动时,亦能推动第四侧壁212向图中右侧运动。类似的,此处也不限于第三侧壁112和第四侧壁212均为凸曲面,也可以是其中一个为凸曲面,而另一个为平斜面,如图8(B)和图8(C)所示。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211沿所述盖体600的开合方向相对设置,非限定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211的延伸方向与盖体600的开合方向垂直,应广义地理解为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211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盖体600的开合方向相对,以两者的抵靠提供盖体600与主体之间的锁定力。如图8(B)所示,第二侧壁211与盖体600的开启方向呈一α夹角,优选该夹角大于90°,第一侧壁111则与其相匹配,如此,当第一侧壁111与第二侧壁211两者相抵靠时,能提供足够的锁定力,以使盖体600与主体之间相锁定。当然,若第一侧壁111与第二侧壁211均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时,α夹角也可以小于90°,两者抵靠时,可通过摩擦力使盖体600与主体之间相锁定。
再进一步,请参考图2至图5,所述盖锁定装置还包括一驱动模块400,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驱动部件410和一连接部件420,所述驱动部件410通过连接部件420与所述盖扣部件110抵靠或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410具有一初始位置与一按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部件410被配置为,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按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盖扣部件110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所述驱动部件410还被配置为,所述盖扣部件110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驱动部件410由所述按压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运动。如图2所示,驱动部件410大致为一长方体,侧边与壳体500的内壁相适配,可在壳体500中上下活动。驱动部件410之向壳体500外的表面为按压面,连接部件420则设置于驱动部件410之与按压面相对的一侧,优选为一对端部圆滑的杆件。当盖扣部件110处于第一位置时,L形盖扣部件110之与锁扣结构相对的另一端通过与连接部件420之杆件的端部抵靠,使驱动部件410处于初始位置。当对按压面施加压力时,驱动部件410由初始位置运动至按压位置,此过程中驱动部件410通过连接部件420之杆件,可使盖扣部件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同理,当盖扣部件11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可带动驱动部件410由按压位置运动至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420不限于通过抵靠与盖扣部件110连接,如图8(C)所示,连接部件420还可以与盖扣部件110可转动地连接,其亦能起到与两者相抵靠类似的传动效果。此外,壳体500和驱动部件410亦不限于为长方体,例如壳体500还可以为筒体,而驱动部件410为圆柱体等,两者相匹配;亦或者,壳体500为长方体,但具有圆形的通孔,而驱动部件410为圆柱体,穿设于所述通孔中等,其均能达到相匹配的效果,本发明对此亦不作限制。
优选的,所述盖扣模块100还包括一与所述盖扣部件110连接的第二施力部件120;其中,所述第二施力部件120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部件110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过程中,受到所述盖扣部件110对其施加的作用力而存储势能;所述第二施力部件120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部件110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过程中,释放势能并推动所述盖扣部件110运动。第二施力部件120可以为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130上,弹簧的一端与壳体500连接,另一端则与盖扣部件110连接,如图2所示。第二施力部件120的设置,可使盖扣部件110在未受到外力或锁头部件210的推动时,默认处于第一位置,如此,当盖体600闭合时,盖扣模块100能够自动与锁头模块200相卡合。此外,当按下驱动部件410,使盖扣模块100与锁头模块200分离后,撤去外力时,第二施力部件120还可经由盖扣部件110使驱动部件410自动回复至初始位置,以待盖体600下一次闭合。需理解,本发明对第一施力部件32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120的构成并不作特别的限制,第一施力部件32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120不限于采用弹簧,例如可采用相对设置的磁铁,依靠磁性来存储以及释放势能等,其亦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更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410具有凹口411,所述凹口411被配置为,在所述驱动部件410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按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避让所述提升模块300。具体的,所述凹口411可开设在驱动部件410背向所述按压面的一侧,凹口411与提升部件310的形状相匹配,即可为两条矩形的凹槽,以适应和避让提升部件310的两个提升板。需理解,此处的避让提升部件310,是指需能避让提升部件310处于抬起位置时的状态。此外,凹槽也不限于与提升部件310相匹配之矩形,其还可以是大于提升部件310之提升板的其它形态,显然大于提升部件310的其它形态亦能达到避让提升部件310的效果。
请继续参考图1,图中的盖体600上远离开合轴610的一端设有锁头模块200,该锁头模块200的锁头部件210朝向盖体600的闭合方向(图中下方,锁头模块200即形成倒置的“凸”字形),而盖扣模块100以及提升模块300均通过壳体500设置于可开合装置的主体(未图示),如此,当盖体600相对主体闭合时,锁头模块200与盖扣模块100相卡合,而使盖体600与主体相锁定。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盖体600上设置盖扣模块100,而主体上设置锁头模块200。提升模块300亦不限于设置于盖扣模块100一侧,也可以设置于锁头模块200一侧,此时可在盖扣模块100上设置提升台阶,而在锁头模块200一侧设置提升部件,两者配合,亦能达到类似的效果,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此外,盖体600亦不限于与主体一侧铰接,例如两侧可均不作限定,而均设置一本实施例的盖锁定装置,当两侧的盖锁定装置均解锁时,可将盖体600开启后移除;又例如盖体600与主体的一侧为滑动连接,另一侧装设盖锁定装置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盖锁定装置,用于锁定一主体与一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锁定装置包括盖扣模块、锁头模块和提升模块,所述提升模块设置于所述盖扣模块和/或所述锁头模块上;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中的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盖扣模块,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中的另一个用于设置所述锁头模块;所述盖扣模块用于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以将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相锁定;所述盖扣模块还用于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以将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解除锁定;
其中,所述提升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过程中存储势能;所述提升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后,释放势能以推动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分离并形成一预定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模块包括提升部件与第一施力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施力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过程中,受到所述提升部件对其施加的作用力而存储势能;所述第一施力部件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时,释放势能并推动所述提升部件以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分离并形成所述预定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扣模块包括盖扣部件,所述盖扣部件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沿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成夹角的第一方向运动;
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的过程中,所述盖扣部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
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的过程中,所述盖扣部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模块包括锁头部件,所述锁头部件沿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运动;
在所述盖体闭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头部件向所述盖体的关闭方向运动,所述盖扣部件被配置为,被所述锁头模块驱动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盖扣部件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头部件解除对所述盖扣部件的驱动,进而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
在所述盖体开启的过程中,所述盖扣部件被配置为,在外力的驱动下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盖扣部件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所述锁头部件在所述提升部件的作用下向所述盖体的开启方向运动,进而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待下一次盖体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扣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盖扣部件连接的第二施力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过程中,受到所述盖扣部件对其施加的作用力而存储势能;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过程中,释放势能并推动所述盖扣部件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扣部件具有第一侧壁,所述锁头部件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用于与所述第二侧壁相抵靠,以使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扣部件具有第三侧壁,所述锁头部件具有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
在所述盖体闭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头部件向所述盖体的闭合方向运动,所述第四侧壁沿所述盖体的闭合方向推动所述第三侧壁,使所述第三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并驱动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之间的方向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为朝所述第四侧壁方向凸起的曲面,且切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之间延伸;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为向所述第三侧壁方向凸起的曲面,且切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体的开合方向之间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锁定装置还包括一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盖扣部件抵靠或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具有一初始位置与一按压位置;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为,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按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所述驱动部件还被配置为,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驱动部件由所述按压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扣模块具有一转轴;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一连接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为,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按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连接部件带动所述盖扣部件围绕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盖扣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具有凹口,所述凹口被配置为,在所述驱动部件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按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避让所述提升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模块还包括提升台阶;
所述提升台阶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卡合过程中,与所述提升模块相抵靠,以驱动所述提升模块存储势能;
所述提升台阶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扣模块与所述锁头模块相分离后,与所述提升模块相抵靠,以在所述提升模块的推动下带动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分离并形成所述预定空间。
14.一种可开合装置,具有一主体与一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锁定装置,其中,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的一侧铰接,另一侧装设有所述盖锁定装置。
CN201811598622.3A 2018-12-25 2018-12-25 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Pending CN1113648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8622.3A CN111364847A (zh) 2018-12-25 2018-12-25 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8622.3A CN111364847A (zh) 2018-12-25 2018-12-25 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4847A true CN111364847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03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8622.3A Pending CN111364847A (zh) 2018-12-25 2018-12-25 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48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25559A1 (en) * 2021-04-13 2022-10-13 Che-Yu Lee Magnetic Lock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25559A1 (en) * 2021-04-13 2022-10-13 Che-Yu Lee Magnetic Lock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553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tching assembly
US838506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321379A1 (en) Locking structure
US7417851B2 (en) Latch mechanism
US20220319262A1 (en) Lock
EP1643059B1 (en) Sliding latching mechanism
CN105564058B (zh) 印章设备及其盖章机
US20070222231A1 (en) Automatic latch and toolbox
US20110090639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US20120248791A1 (en) Engaging Module
JP3229056U (ja) マルチキーロックコア
US8274788B2 (en) Lock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computer utilizing the same
US20230135591A1 (en) Universal security lo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11364847A (zh) 盖锁定装置与可开合装置
TW201730060A (zh) 具有鎖具之充電車
TWI705751B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結構及鎖定模組
US20230133788A1 (en) Universal security lo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TWM380528U (en) Button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a button from being pressed dow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JP5918738B2 (ja) 両面ファスナーロック
US70161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housing lid release
CN113677113B (zh) 把手机构与包含其的机壳组件
JPH062292Y2 (ja) ロック機構
TWI616871B (zh) 光碟機及鎖固模組
CN220565887U (zh) 一种按压式的推拉钩锁
CN109905992B (zh) 一种机箱及其锁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4

Address after: 215000 some areas of workshop 3, No.112 Fangzho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Rui Ke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8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ouputown Tianxiong road 588 Lane No. twenty-third 1-2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Orthopedics Co.,Ltd.

Applicant before: Rui Ke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000 part of No.3 Factory building, 112 Fangzho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part of No.3 Factory building, 112 Fangzho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Rui Ke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