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7348B - 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7348B
CN111357348B CN201780096881.3A CN201780096881A CN111357348B CN 111357348 B CN111357348 B CN 111357348B CN 201780096881 A CN201780096881 A CN 201780096881A CN 111357348 B CN111357348 B CN 111357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sub
band
rank value
r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68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7348A (zh
Inventor
巢志骏
李元杰
欧阳逢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57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7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7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7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调度定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的优先级或者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将第一UE与全带宽上各个子带上的其他UE进行配对,并得到配对结果,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基站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第一UE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其中,第一UE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基站向第一UE发送一个或多个DCI,所述DCI用于指示第一UE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本方法基站可以根据UE在不同子带上的特性,为UE设置不同的rank值和配对结果,以使UE在每个子带上按照基站设置的最佳配对结果进行调度,从而避免了采用同一rank值导致空频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Description

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MU-MIMO)传输技术通过在发射端与接收端各设立多根天线,形成多条独立的数据流,在时频资源之外利用了空间自由度,从而提升系统容量。然而,由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侧的尺寸和处理能力的限制因素,导致当前下行链路接收天线数量受到极大的限制,例如每个UE的天线数量不超过4个。同时,在当前LTE协议的下行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ingle User 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SU-MIMO)方案中,由于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仅允许一个UE被调度,从而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独立的空间传输流数(即层数或rank数),从而难以充分利用空间自由度,该问题在大规模MIMO场景下更加突出。
为了解决该问题,MU-MIMO方案通过允许网络侧在每TTI同时调度多个UE,从而在不增加UE天线数量的前提下增加总的传输层数,从而提升了空间自由度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容量。在调度中由于需要在待调度的UE集合中选择出最适合传输的部分UE,因此相比SU-MIMO方案,MU-MIMO需要在演进的基站(evaluated NodeB,eNB)侧增加合适的配对算法来支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于解决下行MU-MIMO传输模式下空频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MU-MIMO模式下的UE子带间异rank值传输方案。该方案通过允许配对时各UE在不同子带上的rank独立取值,从而实现UE的rank值以子带为粒度的调度传输。因此,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现有方案中必须在调度前或调度后统一UE全带rank的工作,从而得到更加灵活与高效的空频资源分配结果。基于上述目标,本申请提供了新的LTE下行配对方式,下行信令与UE接收方式,从而允许系统具有支持该传输特性的能力。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度方法,用于调度用户设备在各个子带间传输的rank值,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的优先级或者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并得到配对结果,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
本方面提供的方法,基站可以根据UE在不同子带上的特性,为UE设置不同的rank值和配对结果,以使UE在每个子带上按照基站设置的最佳配对结果进行调度,从而避免了采用同一rank值导致空频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本方法提升了空频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包括:
所述基站对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按照rank值为1调度在所述全带宽中的第一子带上;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满足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或者,所述其他用户设备中除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之外的剩余用户设备均不满足预设准则时,停止配对,其中,所述预设准则包括:已经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收益大于配对前用户设备的总收益,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rank值均为1。
可选的,所述预设准则还包括: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不超过基站所支持的最大配对层数;此外,所述预设准则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设置其他限制条件,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包括:
所述基站分别统计在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在所述数量总和小于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顺序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提升rank值;当提升之后的rank值与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rank值的总和分别达到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时,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其他用户设备均达到各自所支持的最大rank值时,则确定当前第一用户设备的rank值为其在所述第一子带上的rank值和其他子带上的rank值。
本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相比于一般的rank值拉平操作后再补充配对的方法,降低了复杂度,同时实现了UE在不同的子带上采用不同的rank值传输,并且能够配对到更多的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均划分成rank值为1的多个虚拟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对各子带上的所有虚拟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成功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各子带所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或者,已经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总收益达到最大值时,停止配对。
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将所有用户设备都当成rank值为1的虚拟用户设备,并根据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获取一定数量的虚拟用户设备,使得配对结果得到的性能更优越,可选择的空间更大,在实现了子带间异rank传输的同时,还匹配到了更多的数据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包括:
所述基站统计各子带上属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并计算各子带的所述数量之和;将所述各子带上的所述数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各个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的过程中,所述配对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按照逐层顺序进行配对;按照逐个子带顺序进行配对;按照部分子带和部分层为一组的顺序进行配对。
本实现方式中,采用逐层配对方式可以保证每个子带配对层数和负载相对平均,进而保证频域资源的利用率最高;采用逐个子带配对方式可以保证大部分配对了的子带都够达到其所对应的最大配对层数,进而保证空域资源的利用率最高;采用部分子带和部分层组合的方式配对,可以在空域资源和频域资源的利用率之间寻找平均,进而保证空频资源和频域资源的可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DCI,所述DCI包括至少两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层指示字段指示的rank值相同。
本实现方式采用单个DCI的指示,使得接收端UE能够一次性地获取所有子带上的传输的rank值,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DCI,每个所述DCI包括一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DCI中的层指示字段所指示的rank值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DCI,每个所述DCI包括一个传输块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传输块指示字段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至少一个子带上的rank值和资源分配情况。
本实现方式通过多个DCI来指示,一方面增加了传输的鲁棒性,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传输的灵活性,避免DCI数量过多超出PDCCH容量限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I确定其在全带宽上各个子带上传输的rank值和每个所述rank值所对应的子带序号,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且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rank值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对各个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和滤波,生成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rank值对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每个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本方面提供的方法,UE通过获取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每个所述DCI中携带UE在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以及指示UE在各子带的资源分配情况,从而实现了UE在不同子带上的异rank传输,提高了空频资源的利用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设备获取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DCI确定在后续的传输中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如果有,则在全带宽中的各个子带上进行rank值盲检,其中,在每个所述子带上做盲检rank值的次数小于等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带所能调度的最大层数;在盲检过程中,如果当前盲检的rank值与所述基站预设的rank值相同,则利用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其所在子带上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其中,在所述盲检过程中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本方面中,用户设备通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盲检测试,即使用不同的rank值进行解复用,进而来确定其与基站通信的rank值,也能达到UE在不同子带上的异rank值传输的有益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调度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中方法步骤,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另外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等。
进一步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全带宽上的各个子带,所述全带宽包括至少两个子带;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或者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各个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并得到配对结果,以及,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
所述装置可以是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增强型基站、或具有调度功能的中继、或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等。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rank值确定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各中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步骤,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I确定其在全带宽上各个子带上传输的rank值和每个所述rank值所对应的子带序号,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且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发送单元,用于按照所述rank值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传输。
此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各个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和滤波,生成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利用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rank值对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每个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以及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简称UE或移动终端等。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调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另外,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存储单元等。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中的方法步骤。
进一步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DCI确定在后续的传输中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如果有,则在全带宽中的各个子带上进行rank值盲检,其中,在每个所述子带上做盲检rank值的次数小于等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带所能调度的最大层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盲检过程中,如果当前盲检的rank值与所述基站预设的rank值相同,则利用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其所在子带上的信号解复用,得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以及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其中,在所述盲检过程中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功能组件,所述处理器可以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或指令,从而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所述的调度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和物理层PHY,其中,MAC层用于对各个子带上的UE进行配对,确定每个子带的UE的rank值,并提供生成DCI的全部信息,以及将这些信息发送给PHY层;所述PHY层用于接收这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拼装成最终的用于发送给UE的至少一个DCI。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实现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调度方法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UE,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rank值确定方法。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包括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装置,所述UE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装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基站可以根据UE在不同子带上的特性,为UE设置不同的rank值和配对结果,以使UE在每个子带上按照基站设置的最佳配对结果进行调度,从而避免了采用同一rank值导致空频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本方法提升了空频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
基站通过下行DCI指示各个UE的资源分配情况,并且以单个或多个DCI的方式下发给UE,或者以层指示或者传输块为粒度指示UE在各个子带上的资源分配情况,以适应于多种不同的场景,增加了传输模式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与用户间利用MU-MIMO进行通信的关系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以单个DCI指示的DCI格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以多个DCI层粒度指示的DCI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以多个DCI且TB粒度指示的DCI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7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按照逐层顺序进行配对的调度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按照逐个子带顺序进行配对的调度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按照部分子带和部分层为一组的顺序进行配对的调度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为在某一个子带上基站与用户间利用MU-MIMO进行通信的关系图,其中,基站采用MU-MIMO技术将多条数据流同时发送给三个UE,分别是UE1、UE2和UE3,且这三个用户设备在空间上传输互不影响,即又被称为配对用户。进一步地,参见图1,UE1与基站传输对应两条数据流,所以UE1所对应的rank值为2;同理地,UE2和UE3对应的rank值分别是1和2。该网络空间中共有五条独立的数据流,因此可称为5层数据,对应的rank值总数为5。
其中,所述UE的rank(秩)值与以下因素有关:eNB的天线数量、UE的天线数量和无线网络的环境等。
如下表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以UE为粒度的rank值匹配结果。
子带1 子带2 子带3 子带4
层4 UE3 UE3 UE3 UE3
层3 UE2 UE3 UE3 UE3
层2 UE1 UE2 UE1 UE2
层1 UE1 UE1 UE1 UE1
表1
其中,系统的全带宽预先被划分成多个子带,每个所述子带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按照子带或者RBG的自然顺序,可以对划分的子带或RBG进行编号,例如,表1中的子带1至子带4可以依次表示为子带1、子带2、子带3和子带4。其中,UE1在不同的子带上分配的rank值不同。
如果UE1最终决定以rank 2(rank值为2)进行发送,则在子带2和子带4上由于UE1的rank值达不到2,所以不能在这些子带上进行通信传输,进而导致了空频资源被浪费。如果UE1最终以rank1传输,则在子带1和子带3上由于rank值为2,则还需要删除一层,使其rank值为1,同样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为提升空频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传输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申请提供了如下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度方法,用于调度UE在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使该UE在不同的子带上传输的rank值不同。
所述方法可以由基站或者其他网络设备来执行,本实施例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在基站调度UE的rank值之前,预先对网络的全带宽进行划分,分成多个频域子带,基站在每个子带上为多个UE进行配对,并设置每个UE在每个子带上的rank值。
具体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获取全带宽中的一个子带,例如第一子带。
可选的,基站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优先级顺序选择第一子带,或者,按照各个子带的自然排列的ID顺序来确定第一子带。
步骤102:基站根据各个UE的优先级在第一子带上对优先级最高的UE进行调度。
具体地,在待配对的所有UE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UE,例如第一UE或UE1的优先级最高,设置UE1的rank值为1,并将UE1以rank1调度在第一子带上。
其中,所述UE的优先级可以由各个UE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优先级来确定,例如,以某一个数据流的优先级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优先级平均值来确定,还可以按照某种算法,例如加权算法来计算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
步骤103:基站将UE1与第一子带上的其他UE进行配对,其中,第一子带上除UE1之外的其他UE的rank值均为1。
具体地过程包括:在剩余的UE中,按照用户优先级的顺序选择优先级第二高的UE,例如UE2,并将该UE2与UE1按照预设准则进行配对,其中,所述预设准则包括:配对后新的用户获得的性能收益大于配对前用户的总收益,即配对后新的用户获得的性能收益大于已经配对的用户损失的性能收益。其中,所述性能包括传输速率等。
另外,所述预设准则还可以包括:已经与UE1成功配对的UE的数量总和不超过所述第一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和,已经与UE1成功配对的UE的数量总和不超过基站所支持的最大配对层数。此外,所述预设准则还可以包括其他限制条件,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并且所述第一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可以由第一子带自身的处理能力来决定,同理地,基站所支持的最大配对层数也可以由基站决定。
在步骤102中,所述配对结果是被分配在同一子带上的至少一个UE在空间上传输互不影响,即每个UE可以同时与基站进行通信。在一种可能的条件下,如果所有UE与UE1都不能配对成功,则该子带上的配对UE数量仅为UE1一个。
步骤104:不断地重复步骤103,直到满足与UE1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K1等于第一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K,或者,第一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中除了与UE1成功配对之外的剩余用户设备均不满足预设准则,即不满足已经配对的UE的收益大于配对前UE的总收益时,则停止对UE1的配对操作。所述配对UE总数K1包括所述UE1。
步骤105:停止配对后,判断已经配对的UE总数K1是否小于所述最大配对层数K,如果是,则可以对K1个UE中rank值能力大于1的UE提升rank值。
具体地,可以按照所述UE的优先级顺序,对优先级最高的UE1先提升rank值,例如,以每次提升的步长为1升rank;当UE1达到它的最大rank值之后,再提升第二优先级的UE2的rank值,以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为UE提升rank值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一定的准则,例如按照配对过程中的所述预设准则,也可以按照其他准则来提升rank值,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当满足提升后的UE的综合性能优于提升之前的用户性能。
步骤106:不断地重复步骤105,直到升rank值之后的配对UE的rank值总和等于所述第一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配对层数K,或者,已经成功配对的各个UE中均已达到各自rank值的上限时,即没有再提升自身rank值的能力时,则停止调度,并生成调度结果。
所述调度结果中,当前时刻UE1的rank值为UE1在第一子带上的rank值,同理地,在所述当前时刻,第一子带上已经与UE1成功配对的其他UE的rank值为它们各自对应的rank值。
对第一子带上的UE1和剩余的UE配对完,并确定各自rank值之后,再对第二子带和第三子带上的UE进行配对,具体地配对和确定rank值的方法与前面步骤101至步骤106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由于无线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一个UE在系统带宽的不同子带上的信道衰落特性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其在各个子带上传输的rank值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站可以根据UE在不同子带上的特性,为UE设置不同的rank值和配对结果,以使UE在每个子带上按照基站设置的最佳配对结果进行调度,从而避免了采用同一rank值导致空频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本方法提升了空频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比于一般的rank值拉平操作后再补充配对的方法,降低了复杂度。所述rank值拉平操作包括:对于rank值低于最终传输rank的子带,删除该UE在其上的全部分配资源;对于rank值高于最终rank的子带,删除多余层数,使rank值降低到与最终rank相等的值。
上述方法还包括:基站将每个所述rank值通过下行控制指示(Downlink ControlIndicator,DCI)发送给各个UE。
具体地,所述基站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其中,MAC层用于对各个子带上的UE进行配对,确定每个子带的UE的rank值,并提供生成DCI的全部信息,以及将这些信息发送给PHY层。所述PHY层接收这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拼装成最终的用于发送给UE的DCI。
此外,MAC层还用于生成调度信息,并发送给PHY层,PHY层用于根据所述调度信息对待发送给UE的数据信息处理和发送。例如,PHY层根据MAC层提供的调度信息将各UE数据(如视频、音频、图片信息等)映射至对应的空频及时频资源,以及根据映射结果生成MU-MIMO信号等。
基站在确定各个UE的rank值之后,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DCI的方式给UE。
具体地,一种实现方式是,以单个DCI方式下发。利用资源开销与UE配对的子带数成正线性关系,适合于配对子带数较少的UE。
如图3所示,基站根据确定的rank值生成一个DCI,用于指示UE1在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其中,所述DCI中包括至少两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层指示字段指示相同的rank值。另外,每个DCI还可以用于指示UE1在各个子带上资源分配的情况,并且还指示各个子带对应的rank值。若UE1在配对后在K个/组子带上都有配对,则在DCI中存在K个层指示域,依次指示资源分配域中的K个/组子带对应的rank值。
本实现方式,基站通过单个DCI的指示,使得接收端UE能够一次性地获取所有子带上的传输的rank值,效率较高。
另一种实现方式是,以层为粒度多个DCI方式下发。利用资源开销与UE的rank值成正线性关系,适合于配对层数相对较少的UE。
如图4所述,基站根据各个子带的rank值生成两个或两个以上DCI,其中,每个所述DCI中包括一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DCI中的层指示字段所指示的rank值相同。具体地,每个DCI以一层或多层为粒度来指示UE在各个子带上资源分配的情况。若UE1在配对后各子带最大rank值为N,则可以采用至多N条DCI指示该UE在各层或几层上的资源分配状态,并在每一条DCI中的层指示域中说明该层中的资源分配适用于哪一层或几层。例如,DCI 1中的层指示字段指示UE1的rank值为1,资源分配类型字段中指示该rank1适用于第一子带和第三子带。DCI 2中的层指示字段指示UE1的rank值为2,资源分配类型字段中指示该rank2适用于第二子带和第四子带。
采用本实现方式通过多个DCI来指示,一方面增加了传输的鲁棒性。避免由于一个DCI接收失败,而影响其他DCI的接收,此外,UE还可以根据成功接收的DCI,获取对应的各个子带上的信息。
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传输的灵活性,可以将有限的PDCCH容量分配给更多的UE,其中,每个UE可通过一个或多个DCI来指示其在部分子带上的rank值,进而实现一次调度多个UE,避免将所有PDCCH容量都分配给指示一个UE的DCI,增加了调度的灵活性。此外,通过多个DCI指示下发可以灵活地设置通过PDCCH承载的数量,从而避免需要发送的DCI过多而超过PDCCH最大容量。
又一种实现方式是,以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为粒度多个DCI方式下发。本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对DCI开销敏感的场景。
如图5所示,基站根据各个子带的rank值生成两个或两个以上DCI,其中,每个所述DCI中包括一个TB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TB指示字段用于指示UE在至少一个子带上的rank值和资源分配情况。若UE1在配对后传输TB数为M,则可以采用至多M条DCI指示该UE1在每个或数个TB上的资源分配状态,并在每一条DCI中的层指示域中说明该层中的资源分配适用于哪一个或几个TB。
采用本实现方式,以TB为粒度多个DCI下发,既增加了DCI指示调度的灵活性,比如一个TB字段用于指示一个rank值,又可以减少DCI的数量,从而减少了DCI的资源开销。
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下行DCI指示各个UE的资源分配情况,并且以单个或多个DCI的方式下发给UE,或者以层指示或者TB为粒度指示UE在各个子带上的资源分配情况,有益于增加传输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牵动信令的格式,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模式及UE接收流程的调整,从而增加了传输方案的选择灵活度,以及获取技术改进的主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rank值的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对rank值选择的余地更大,可以获得更加优越的配对结果,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基站获取全带宽中的一个子带,例如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可以为所述全带宽中的任意一个子带,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
步骤202:基站将第一用户设备,例如UE1和第一子带上的其他UE均划分成rank值均为1的多个虚拟用户设备。其中,每个rank1对应一个数据流,且所有数据流按照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顺序排序。
步骤203:基站根据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对第一子带上的所有虚拟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成功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子带所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K,或者,满足已经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总收益达到最大值,即再配对的新的虚拟用户获得的性能收益不会大于当前已经配对的用户损失的性能收益时,停止配对,并得到成功配对的虚拟UE数量。
具体地,根据预设准则中的已经配对的UE收益大于配对前UE的总收益的原则,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虚拟UE与UE1进行配对。按照空间数据流的顺序依次地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虚拟UE,直到剩余的虚拟UE中没有满足所述配对准则的虚拟用户,或者,已经配对的虚拟UE的总数(即rank1的总和)达到第二子带所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时,停止配对操作。
步骤204:统计属于UE1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并根据所述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确定UE1的rank值,以及将所述rank值作为UE1在所述第一子带上的rank值。
具体地,例如,有三个UE,分别是UE1、UE2和UE3,其各自对应的最大rank值分别是1、2和3,所以按照rank值为1将这3个UE虚拟成6个rank值均为1的虚拟UE。
按照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顺序排列如下:
数据流优先级 虚拟的UE对应的数据流 Rank值
1 UE3的数据流1 1
2 UE2的数据流2 1
3 UE1的数据流1 1
4 UE3的数据流2 1
5 UE2的数据流1 1
6 UE3的数据流3 1
假设对应的第二子带所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为16;
获取当前虚拟的6个UE的rank值的和为6,小于所述最大层数16,且没有其他虚拟UE能够满足所述预设准则,那么确定当前UE3对应的虚拟UE个数为3、UE2对应的虚拟UE个数为2、UE1对应的虚拟UE个数为1,因此,确定的UE3的rank值为3,UE2的rank值为2,UE1的rank值为1。
可选的,如果参与配对的UE3的数据流仅有两条,即属于UE3的虚拟UE个数是2,则设置的UE3在第二子带上的rank值为2。
步骤205:重复上述在第一子带上确定各个UE的rank值的方法,确定其余子带上的UE的rank值。
步骤206:将属于同一个UE的rank值以单个或多个DCI的方式下发指示消息。
具体地,下发DCI的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一的各种实现方式,所以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将所有的UE当成rank值为1的虚拟UE,并按照一定准则以及空间数据流优先级顺序获取一定数目的虚拟UE,再通过这些虚拟UE确定实际每个UE的rank值,由于虚拟UE都是rank值为1的用户,所以配对结果受到的约束更少,进而配对遍历更多UE组合的可能性增大,配对结果相比于实施例一更具全局最优性,空频及时频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将选择的UE与同一子带上的其他UE进行配对的过程中,一种配对方式是,按照逐层的调度顺序进行配对。如图7a所示,按照层数优先的顺序调度,基站在每个子带都对至少一个UE进行调度配对,直到各个配对的UE的rank值之和达到每个子带所对应的最大配对层数(即不能再配对的层数)时,才对下一个子带进行调度。
此外,另一种配对方式是,可以按照逐个子带顺序进行配对。如图7b所示,按照子带优先的顺序调度,首先基站会依次给每个子带调度一个UE,然后再依次给每个子带配对第二个UE、第三个UE……,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子带都调度配对完成为止。
又一种配对方式是,按照部分子带和部分层为一组的顺序进行配对,即上面两种配对方式的组合。如图7c所示,在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上按照部分子带和部分层为一组对待配对的UE进行配对,待这两个子带配对调度完成后,再对第三子带和第四子带上的UE进行配对。
本实施例中,采用逐层配对方式可以保证每个子带配对层数和负载相对平均,进而保证频域资源的利用率最高;采用逐个子带配对方式可以保证大部分配对了的子带都够达到其所对应的最大配对层数,进而保证空域资源的利用率最高;采用部分子带和部分层组合的方式配对,可以在空域资源和频域资源的利用率之间寻找平均,进而保证空频资源和频域资源的可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UE实际传输的数据量有限,所以,当某一UE所需要传输的数据已经被分配了足够多的资源后,就不再参与后续的资源分配,进而导致后续参与分配的UE总数减少,因此按照上述不同的调度配对方式,导致的调度配对结果可能不同。
实施例三
为了能够实现UE在各个子带间差异rank的传输,UE需要针对不同子带的rank值进行接收并分别处理。
具体地,以UE1为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E的数据接收方法,其中,UE具有接收各个传输子带不同的rank值信息的能力,例如接收来自基站的DCI。
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UE1接收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
具体地,UE1在每个TTI接收信号以及接收的PDCCH中属于自己的全部DCI,并根据所述DCI确定在后续的传输中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信息。
步骤302:UE1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I确定其在各个子带上传输的rank值和每个rank值所对应的子带序号,其中,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且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例如,一种通过单个DCI指示UE1的rank值为2,对应传输的子带序号是1;另外该DCI还指示UE1在子带序号2的rank值为3。
步骤303:UE1按照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rank值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传输。
步骤304:UE1对各个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和滤波,生成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
步骤305:UE1利用所述rank值对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每个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
所述复用是指一个UE以大于1的rank值进行传输时,信息所在的时频资源被重复使用,多个重复使用的信息叠加在一起需要用专门的解复用技术才能分离。
进一步地,UE1对传输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分别滤波获得各子带信号,并根据各子带rank解复用,获得各数据流信息;
步骤306:UE1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例如,DCI 1指示UE1在第一子带按照rank值为x1来接收第一数据;DCI 2指示UE1在第二子带按照rank值为x2来接收第二数据;……,DCI k指示UE1在第k子带按照rank值为x3来接收第三数据。
UE1对传输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分别滤波得到各个子带信号,并根据各个rank值解复用,获得对应的各条数据流信息。
UE1对第一子带进行滤波,解复用得到第一解调序列,例如,010101;
UE1对第二子带进行滤波,解复用得到第二解调序列,例如,101010;
……,
UE1对第k子带进行滤波,解复用得到第三解调序列,例如,100001;
UE将所有解调的序列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基站下发的DCI,指示UE在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从而实现了UE在不同子带上的异rank传输,避免了采用同一个rank值,导致空频资源的浪费,本方法提升了空频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UE确定rank值的方法,具体地,UE通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盲检测试,并使用不同的rank值进行解复用。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UE接收PDCCH中属于自己的DCI,所述DCI的格式可以是单个层指示DCI、多个层指示的DCI或者多个以TB为粒度的DCI,可以是一个DCI也可以是多个。
步骤402:UE对传输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分别滤波获得各子带信号;
步骤403:UE具备rank盲检的能力,通过盲检判断各子带内信号rank值,其中,所述盲检次数小于等于UE在每个子带内支持的最大层数;
步骤404:UE利用盲检过程中获得的rank对信号解复用,获得各个数据流信息;
步骤405:UE将各子带的数据流信息组合成码字。
其中,在步骤403中,UE盲检rank值时,如果UE当前检测用的rank值能够解调出基站发送的信息,即当前盲检的rank值与基站预设的rank值相同时,则确定该rank值合适。如果检测当前rank值不能解调,则以单位步长1增加rank值,再重复解调和检测,直到能够正确解调得到数据流信息为止。
本实施例中,UE通过盲检能够确定基站对应的rank值,进而在各个子带上采用不同的rank值进行通信,保证分配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对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配置在基站中,用于执行如图2或图6所示的rank值确定方法。其中,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001、处理单元1002和发送单元1003。
进一步地,获取单元1001,用于获取全带宽上的各个子带,所述全带宽包括至少两个子带。
处理单元1002,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或者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个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并得到配对结果,以及,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发送单元1003,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指示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1001,还用于获取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为所述全带宽中的任意一个子带。
所述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对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按照rank值为1调度在所述全带宽中的第一子带上,以及,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满足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或者,所述其他用户设备中除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之外的剩余用户设备均不满足预设准则时,停止配对。
其中,所述预设准则包括:已经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收益大于配对前用户设备的总收益,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rank值均为1。此外,所述预设准则还可以包括: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等于各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不超过基站所支持的最大配对层数。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带上的rank值。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具体还用于分别统计在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在所述数量总和小于所述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顺序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提升rank值;当提升之后的rank值与各个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rank值的总和分别达到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时,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其他用户设备均达到各自所支持的最大rank值时,则确定当前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rank值为其在所述第一子带上的rank值和其他子带上的rank值。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1001,还用于获取第二子带,所述第二子带为所述全带宽中的任意一个子带。
所述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均划分成rank值为1的多个虚拟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对各子带上的所有虚拟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成功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各子带所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或者,已经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总收益达到最大值时,停止配对。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统计各个子带上属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并计算各子带的所述数量之和;以及将所述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具体还用于按照以下任意一种配对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各个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以层为并行单位进行配对;以子带为并行单位进行配对;以部分子带和部分层为并行单位进行配对。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根据每个rank值生成一个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其中,所述DCI中包括至少两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层指示字段指示相同的rank值。
所述发送单元1003,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DCI。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根据各个子带的rank值生成两个或两个以上DCI,其中,每个所述DCI中包括一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DCI中的层指示字段所指示的rank值相同。
所述发送单元1003,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DCI。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根据各个子带的rank值生成两个或两个以上DCI,其中,每个所述DCI中包括一个传输块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传输块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至少一个子带上的rank值和资源分配情况。
所述发送单元1003,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DCI。
在具体实现的硬件层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例如基站,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如图11所示,所述基站可以包括收发器110、处理器120和存储器130,所述收发器110可以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与天线等部件。所述基站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处理器1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基站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3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30内的数据,以执行基站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
所述处理器120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120可以仅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及收发模块中的控制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组合。
所述收发器110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使基站通过网络信道以连接至接收设备,例如UE,从而实现基站与各个UE之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器110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模块、蓝牙模块、基带(base band)模块等通信模块,以及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用于进行无线局域网络通信、蓝牙通信、红外线通信及/或蜂窝式通信系统通信,例如宽带码分多重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及/或高速下行封包存取(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中的各组件的通信,并且可以支持直接内存存取(direct memoryaccess)。
在本申请的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器110中的各种收发模块一般以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 circuit chip)的形式出现,并可进行选择性组合,而不必包括所有收发模块及对应的天线组。例如,所述收发器110可以仅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以及相应的天线以在一个蜂窝通信系统中提供通信功能。经由所述收发模块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例如无线局域网接入或WCDMA接入,所述终端设备可以连接至蜂窝网(cellular network)或因特网(internet)。
存储器1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所述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所述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程序或代码,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程序或代码可以实现基站确定各个UE的rank值等功能。
在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001和发送单元1003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由所述基站的收发器110实现,或者由处理器120控制的收发器110实现;所述处理单元1002所要实现的功能则可以由所述处理器120实现。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调度装置,该装置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任意UE,用于执行如图8所示的rank值调度方法。其中,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具体地,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I确定其在各个子带上传输的rank值和对应于所述各个子带的位置,其中,在所有子带所对应的rank值中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发送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rank值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传输。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各个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和滤波,生成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利用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rank值对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每个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以及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rank值确定装置,还用于实现盲检确定rank值的功能,具体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基站的DCI;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DCI确定在后续的传输中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如果有,则在每个子带上进行rank值盲检,其中,在每个所述子带上做盲检rank值的次数小于等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带所能调度的最大层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盲检过程中,如果当前盲检的rank值与所述基站预设的rank值相同,则利用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各个子带上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每个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以及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在具体的硬件实现层面,本实施例的rank值确定装置可被配置在UE中,所述UE包括可以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可以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与天线等部件。所述基站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所述rank值确定装置中的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由UE的收发器来实现,或者由UE的处理器控制收发器来实现;所述处理单元所要实现的功能则可以由处理器实现。
进一步地,在UE的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程序或代码,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程序或代码可以实现接收来自基站的DCI、在各个子带上异rank值传输,以及盲检确定的rank值等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调度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MIMO传输系统,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技术场景,或者还可以应用与UE具有多天线的上行D-MIMO场景资源分配的调度和配对,或者其他相关技术场景。
参见图1,所述系统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UE,用于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调度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和UE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调度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可以是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增强型基站、或具有调度功能的中继、或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等。其中,基站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也可以其他系统中的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还具有盲检功能,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盲目测试,具体包括使用不同的rank值进行解复用,进而得到各个子带上适合与基站传输的rank值,其中,在所述各子带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从而实现了基站在不同子带间的异rank传输,达到提升空频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有益效果。
此外,所述UE可以是任意终端,进一步地,所述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可以是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UT)、用户代理(user agent,UA)、用户设备、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UE),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或者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并得到配对结果,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指示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不同的rank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包括:
所述基站对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按照rank值为1调度在所述全带宽中的第一子带上;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满足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或者,所述其他用户设备中除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之外的剩余用户设备均不满足预设准则时,停止配对,
其中,所述预设准则包括:已经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收益大于配对前用户设备的总收益,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rank值均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包括:
所述基站分别统计在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
在所述数量总和小于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顺序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提升rank值;
当提升之后的rank值与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rank值的总和分别达到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时,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其他用户设备均达到各自所支持的最大rank值时,则确定当前第一用户设备的rank值为其在所述第一子带上的rank值和其他子带上的rank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均划分成rank值为1的多个虚拟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对各子带上的所有虚拟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成功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各子带所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或者,已经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总收益达到最大值时,停止配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包括:
所述基站统计各子带上属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并计算各子带的所述数量之和;
将所述各子带上的所述数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个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的过程中,所述配对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按照逐层顺序进行配对;
按照逐个子带顺序进行配对;
按照部分子带和部分层为一组的顺序进行配对。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DCI,所述DCI包括至少两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层指示字段指示的rank值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DCI,每个所述DCI包括一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DCI中的层指示字段所指示的rank值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DCI,每个所述DCI包括一个传输块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传输块指示字段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至少一个子带上的rank值和资源分配情况。
10.一种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所述至少一个DCI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不同的rank值;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I确定其在全带宽上各个子带上传输的rank值和每个所述rank值所对应的子带序号,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且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rank值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传输;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各个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和滤波,生成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rank值对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每个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11.一种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DCI确定在后续的传输中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信息;
如果有,则在全带宽中的各个子带上进行rank值盲检,其中,在每个所述子带上做盲检rank值的次数小于等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带所能调度的最大层数;
在盲检过程中,如果当前盲检的rank值与所述基站预设的rank值相同,则利用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其所在子带上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其中,在所述盲检过程中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12.一种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或者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将第一用户设备与全带宽上各个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并得到配对结果,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配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下行控制指示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不同的rank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按照rank值为1调度在所述全带宽中的第一子带上,以及,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全带宽上各子带中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满足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或者,所述其他用户设备中除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之外的剩余用户设备均不满足预设准则时,停止配对,其中,所述预设准则包括:已经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收益大于配对前用户设备的总收益,所述其他用户设备的rank值均为1。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分别统计在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在所述数量总和小于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顺序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提升rank值;当提升之后的rank值与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用户设备的rank值的总和分别达到第一子带和其他子带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时,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配对的其他用户设备均达到各自所支持的最大rank值时,则确定当前第一用户设备的rank值为其在所述第一子带上的rank值和其他子带上的rank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各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均划分成rank值为1的多个虚拟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空间数据流的优先级对各子带上的所有虚拟用户设备进行配对,直到成功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总和大于或者等于各子带所能够调度的最大层数,或者,已经配对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总收益达到最大值时,停止配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统计各子带上属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虚拟用户设备的数量,并计算各子带的所述数量之和;以及将所述各子带上的rank值之和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rank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按照以下任意一种配对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各个子带上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
按照逐层顺序进行配对;
按照逐个子带顺序进行配对;
按照部分子带和部分层为一组的顺序进行配对。
18.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个DCI,所述DCI包括至少两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层指示字段指示的rank值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DCI,每个所述DCI包括一个层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DCI中的层指示字段所指示的rank值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DCI,每个所述DCI包括一个传输块指示字段,且每个所述传输块指示字段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至少一个子带上的rank值和资源分配情况。
21.一种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所述至少一个DCI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在各子带上的不同的rank值;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I确定其在全带宽上各个子带上传输的rank值和每个所述rank值所对应的子带序号,所述全带宽包括多个子带,且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发送单元,用于按照所述rank值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传输;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各个子带进行并行化处理和滤波,生成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利用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rank值对所述各个子带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每个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以及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
22.一种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基站的至少一个DCI;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DCI确定在后续的传输中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如果有,则在全带宽中的各个子带上进行rank值盲检,其中,在每个所述子带上做盲检rank值的次数小于等于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带所能调度的最大层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盲检过程中,如果当前盲检的rank值与所述基站预设的rank值相同,则利用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其所在子带上的信号解复用,得到所述当前盲检的rank值对应的数据流信息,以及将所有所述数据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码字,其中,在所述盲检过程中各个子带上的rank值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rank值。
23.一种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调度方法,其中,
所述基站包括如权利要求12-20任一项所述的调度装置;
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调度装置。
CN201780096881.3A 2017-12-27 2017-12-27 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1357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8947 WO2019127086A1 (zh) 2017-12-27 2017-12-27 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7348A CN111357348A (zh) 2020-06-30
CN111357348B true CN111357348B (zh) 2022-03-29

Family

ID=6706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6881.3A Active CN111357348B (zh) 2017-12-27 2017-12-27 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7348B (zh)
WO (1) WO20191270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8134A (zh) * 2020-12-31 2022-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4129A (zh) * 2010-05-31 2011-11-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325375A (zh) * 2011-06-29 201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3048401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Intel Corporation Higher order mu-mimo for lte-a
CN104936233A (zh) * 2014-03-19 2015-09-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调度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472754A (zh) * 2014-09-02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4129A (zh) * 2010-05-31 2011-11-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325375A (zh) * 2011-06-29 201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3048401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Intel Corporation Higher order mu-mimo for lte-a
CN104936233A (zh) * 2014-03-19 2015-09-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调度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472754A (zh) * 2014-09-02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7086A1 (zh) 2019-07-04
CN111357348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1456B (zh) 一种dmrs指示和接收方法,发射端和接收端
US201702851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servi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3043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013453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CN107592961B (zh) 基于叠加发送的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07683580B (zh) 在多用户多入多出系统中实现频率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9392022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602346B (zh)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08282864B (zh) 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152017B (zh) 一种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13127339A1 (zh)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51514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and delivering drms por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N111212480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23125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ective multi-carrier multi-cell schedul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50059A1 (zh) 时频资源空分调度方法和装置
US20100177670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76112B (zh)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消息的方法、基站和载体
CN106068620B (zh) 定向方向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57348B (zh) 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15718A (zh) 一种多业务控制信道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Mishra et al. Maximizing downlink user connection density in NOMA-aided NB-IoT networks through a graph matching approach
US883094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612684A (zh) 一种应答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602269B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201830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