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3887A -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3887A
CN111353887A CN202010113324.1A CN202010113324A CN111353887A CN 111353887 A CN111353887 A CN 111353887A CN 202010113324 A CN202010113324 A CN 202010113324A CN 111353887 A CN111353887 A CN 111353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t
user
node
transaction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33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开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33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38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38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4Database migration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9Keeping log of transactions for guaranteeing non-repudiation of a trans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由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服务节点执行,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通过所述分布式应用将所述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根据所述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帮助用户提高资产转换的便捷性,并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涌现出了许多依靠区块链技术核心所开发出来的应用,即分布式应用(Distributed Application,DApp)。
目前,用户若需要进行不同类型的虚拟资产的转换,则需要预先向第三方交易机构请求进行虚拟资产的转换,然后将由第三方交易机构转换后的转换资产存储在该用户的待交易账户中,进而可以在该用户向DApp应用发起资产转移请求时,能够将该用户的待交易账户中的转换资产转移至关联账户。由于目前国家对于虚拟资产的管控极为严格,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具备向第三方交易机构请求资产转换的权限,以至于存在虚拟资产转换的不便性。另外,由于整个资产转换过程中极度依赖于第三方交易机构,进而降低了用户进行数据转移的效率。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帮助用户提高资产转换的便捷性,并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该方法由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服务节点执行,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该第一交易请求中包含用于向该分布式应用转移的第一资产信息;该第一资产信息包含第一资产以及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
通过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该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
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该装置运行于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服务节点,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该第一交易请求中包含用于转移至该分布式应用的第一资产信息;该第一资产信息包含第一资产以及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
转换模块,用于通过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该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
其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二用户的业务数据信息;该第二用户为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授权用户;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该业务数据信息向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业务对象发送资产获取请求;该资产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该业务对象向该第二用户转移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二用户的资产交易阈值;
接收存储模块,用于接收该业务对象基于该资产获取请求所返回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将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存储至该第二用户对应的授权账户。
其中,上述转换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调用该智能合约确定该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资产转换关系,确定与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的资产转换量;
支取确定单元,用于从该授权账户所存储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中,支取与该资产转换量相匹配的业务资产量,将支取到的业务资产量确定为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
其中,该交易对象包括该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以及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三用户;该第三用户为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所对应的合约开发用户;该挖矿节点为该区块链网络中用于将该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打包成区块的节点;
上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该分布式应用中,获取针对该区块链网络中的该挖矿节点和该第三用户之间的资产接收比例关系;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资产接收比例关系,从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中确定与该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资产接收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将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中该第一资产接收量之外的资产量,确定为与该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资产接收量。
其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转移模块,用于将该第一资产接收量转移至与该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区块链地址;
第二转移模块,用于将该第二资产接收量转移至与该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区块链地址;
执行模块,用于在获取到该第三用户和该挖矿节点所返回的确认接收消息时,在该分布式应用中执行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
其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中的第一交易数据;该第一交易数据包含该第一资产与该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私钥,确定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
上传模块,用于将该第一交易数据、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以及该私钥对应的公钥上传至该区块链网络,以使该区块链网络根据该公钥对该第一交易数据进行验签;
添加模块,用于若验签通过,则通过该挖矿节点将包含该第一交易数据的目标区块添加至该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
其中,上述添加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若验签通过,则通过该挖矿节点将该第一交易数据打包成待验证区块,并将该待验证区块发送给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
添加单元,用于若统计到该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大于该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则确定完成共识,且将验证通过的待验证区块确定为目标区块,将该目标区块添加至该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
该处理器与存储器、网络接口相连,其中,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中的方法。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中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在获取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包含第一资产信息的第一交易请求时,可以通过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实现资产转换,从而可以解决用户直接向交易所购买虚拟资产的不便性;此外,服务节点在进行资产转换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即通过使用分布式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产转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产转移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区块生成以及上链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目标区块的区块链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用于运行区块链网络的区块链节点系统以及用户终端集群。该区块链节点系统是指用于进行节点与节点之间数据共享的系统。该区块链节点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节点。如图1所示,该区块链节点系统具体可以包括节点100a、节点100b、节点100c、…、节点100n。该用户终端集群可以包括多个用户终端,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用户终端3000a、用户终端3000b、用户终端3000c、…、用户终端3000n。
其中,在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每个节点在进行正常工作时,均可以获取与该节点相关联的用户终端的第一交易数据,以维护该区块链节点系统内的共享数据。为了保证该区块链节点系统内的信息互通,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可以建立网络连接,以通过该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当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任意节点在获取该第一交易数据时,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便可以根据共识算法获取该第一交易数据,并将该第一交易数据作为共享数据中的数据进行存储,使得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所有节点上存储的数据均一致。
对于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均具有与其对应的节点标识,而且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均可以存储有与当前节点具有网络连接关系的其他节点标识,以便后续根据其他节点的节点标识,将生成的区块广播至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其他节点。每个节点中可维护一个如下表所示的节点标识列表,将节点名称和节点标识对应存储至该节点标识列表中。其中,节点标识可为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地址以及其他任一种能够用于标识该节点的信息,表1中仅以IP地址为例进行说明。
表1
节点名称 节点标识
节点1 117.114.151.174
节点2 117.116.189.145
节点N 119.123.789.258
应当理解,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均可以与用户终端集群中的每个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1所示的区块链节点系统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该区块链网络中的服务节点。其中,该服务节点可以为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节点。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节点100a作为服务节点。该服务节点可以与用户终端集群中的每个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如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集群中的每个用户终端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等具有数据转移功能的智能终端。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集群的多个用户终端中选择一个用户终端作为与该服务节点(节点100a)相关联的用户终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用户终端集群中的用户终端3000a作为与该服务节点相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终端。
应当理解,第一用户在通过分布式应用进行交易时,可以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向节点100a发送第一交易请求。此时,该节点100a可以获取到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其中,该第一交易请求中包含用于向该分布式应用转移的第一资产信息,该第一资产信息包含第一资产以及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应当理解,该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可以为法定货币。比如,该第一资产可以是人民币,美元,欧元,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转移应用可以是具有向该分布式应用转移第一资产信息的功能的应用。比如,该数据转移应用可以是微信,支付宝,等等。
进一步地,上述节点100a可以通过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其中,该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其中,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可以为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以太币、Q币、加密货币等。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即第一资产的资产价值不同于第二资产的资产价值),此时,节点100a需要调用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其中,智能合约可以理解为运行在分布式账本(即区块链)上预置规则、具有状态、条件响应的,可封装、验证、执行分布式节点复杂行为,完成信息交换、价值转移和资产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共识算法等,智能合约允许相互不信任的用户在不需要任何第三方可信中介或权威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同时,数字形式的智能合约可灵活嵌入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产、交易和数据中,实现主动或被动的资产、信息管理与控制,逐步构建可编程的智能资产、系统等。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可以是部署有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的智能合约。
进一步地,上述节点100a可以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应当理解,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可以包括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和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三用户。应当理解,挖矿节点可以是该区块链网络中用于将该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打包成区块的节点。应当理解,第三用户可以是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所对应的合约开发用户。可以理解的是,节点100a可以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分别确定与该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资产接收量以及与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资产接收量。应当理解,上述节点100a可以将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中的数据确定为第一交易数据,并对该第一交易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为便于理解,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A可以为服务节点,该服务节点可以上述图1所示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节点100a。用户终端A可以为与该节点A相关联的用户终端(比如,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可以为上述图1所对应的用户终端集群中的用户终端3000a。其中,节点A可以是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用户10与节点A进行交易时,可以通过数据转移应用a向节点A发送第一交易请求,此时,该节点A可以获取到第一交易请求。其中,该第一交易请求中包含用于向该分布式应用b转移的第一资产信息,该第一资产信息包含第一资产以及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应当理解,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可以是法定货币,比如,人民币,美元,等等。比如,用户(第一用户10)通过微信(数据转移应用a)向游戏应用(该分布式应用b)支付100元人民币(第一资产信息)。
进一步地,该节点A可以通过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其中,该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应当理解,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可以是虚拟货币,比如,积分、游戏币、莱特币、加密货币,等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资产的资产价值不同于第二资产的资产价值,即不能对该第一资产和第二资产进行等值转换。例如,1元人民币不等于1个游戏币。因此,节点A需要调用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可以是部署有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的智能合约。具体地,节点A可以从该智能合约中确定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并根据该资产转换关系,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比如,100元人民币(第一资产量)可以转换为20个游戏币(第二资产量)。
进一步地,该节点A可以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20的资产接收量。其中,该交易对象20可以包括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和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三用户。应当理解,挖矿节点可以是该区块链网络中用于将该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打包成区块的节点。应当理解,第三用户可以是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所对应的合约开发用户。可以理解的是,节点A可以根据该第二资产量,确定与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资产接收量以及与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资产接收量。比如,节点A可以将20个游戏币(第二资产量)中的4个游戏币(第一资产接收量)转移给挖矿节点,将16个游戏币(第二资产接收量)转移给第三用户,此时,用户可以(第一用户)通过游戏应用(分布式应用b)进行游戏。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在获取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包含第一资产信息的第一交易请求时,可以通过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实现资产转换,从而可以解决用户直接向交易所购买虚拟资产的不便性;此外,服务节点在进行资产转换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即通过使用分布式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其中,服务节点对用户交易中的数据进行转移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下述图3-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由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服务节点执行,包括:
S101,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
具体地,该第一交易请求中可以包含用于向该分布式应用转移的第一资产信息,该第一资产信息可以包含第一资产以及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应当理解,服务节点可以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其中,该数据转移应用可以是具有向该分布式应用转移第一资产信息的功能的应用。比如,该数据转移应用可以是微信,支付宝,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服务节点在获取用户的交易请求(比如,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请求)之前,可以获取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二用户的业务数据信息。其中,该第二用户为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授权用户。应当理解,该第二用户可以是该分布式应用的开发者。其中,该授权用户为具有从该业务对象中获取业务资产的资产权限的用户。应当理解,该业务数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用户和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数据。比如,该业务数据信息中可以包括业务对象的标识。其中,业务对象可以是为第二用户提供业务资产,比如,业务对象可以是交易所,第二用户(比如,授权用户)可以从交易所中购买虚拟货币(业务资产)。
进一步地,服务节点可以基于该业务数据信息向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业务对象发送资产获取请求。其中,该资产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该业务对象向该第二用户转移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其中,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二用户的资产交易阈值。应当理解,当该第二用户为授权用户时,表明了该第二用户具备从该业务对象中获取业务资产的资产权限,则服务节点可以基于该业务数据信息向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业务对象发送资产获取请求。其中,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对应的资产类型可以与下述第二资产对应的资产类型相同。应当理解,该第二用户所获取到的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二用户的资产交易阈值。比如,若是该第二用户的资产交易阈值为A个虚拟货币,则该第二用户每次最多可以从交易所中购买A个虚拟货币。
进一步地,服务节点可以接收该业务对象基于该资产获取请求所返回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将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存储至该第二用户对应的授权账户。可以理解的是,若是上述资产获取请求索请求的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大于上述第二用户的资产交易阈值,则该业务对象不可以向该第二用户转移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即该服务节点不会接收到该业务对象基于该资产获取请求所返回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应当理解,该第二用户对应有一个授权账户(比如,该第二用户对应的区块链地址),该授权账户可以用于存储该第二用户从业务对象中获取的业务资产量(比如,上述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
进一步地,服务节点在将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存储至该第二用户对应的授权账户之后,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可以理解的是,服务节点可以从该授权账户所存储的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中支取用户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业务资产量。
S102,通过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
具体地,该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应当理解,服务节点可以通过该分布式应用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资产的资产价值不同于第二资产的资产价值,即不能对该第一资产和第二资产进行等值转换。可以理解的是,该服务节点可以获取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调用该智能合约确定该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应当理解,该分布式应用中可以包含与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相关联的数据。其中,第二资产的资产价值远大于第一资产的资产价值。比如,该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可以入下述表2所示:
表2
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 资产转换关系
币1a与币2a A:1
币1b与币2b B:1
币1c与币2c C:1
其中,币1a与币2a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为A:1,即一个币1a可以转换为A个币2a;币1b与币2b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为B:1,即一个币1b可以转换为B个币2b;币1c与币2c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为C:1,即一个币1c可以转换为C个币2c。其中,A、B以及C的值均大于1。比如,币1a、币1b以及币1c可以是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等。又比如,比如,币2a、币2b以及币2c可以是人民币,欧元,英镑,等等。
进一步地,服务节点可以根据该资产转换关系,确定与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的资产转换量。具体地,若该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为A:1,则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的转换过程可以如下述表3所示:
表3
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 第二资产的资产转换量
B B/A
C C/A
D D/A
进一步地,该服务节点可以从该授权账户所存储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中,支取与该资产转换量相匹配的业务资产量,将支取到的业务资产量确定为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比如,若该资产转换量为A,则该服务节点可以从该授权账户所存储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B中,支取与该资产转换量A相匹配的业务资产量A,并将支取到的业务资产量A确定为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A。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产转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40为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过程,服务节点可以获取与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1,从智能合约1确定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其中,智能合约1可以是与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进一步地,服务节点可以根据该资产转换关系,确定与该第一资产的第一资产量A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的资产转换量B,并从该授权账户(第二用户)所存储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C中,支取与该资产转换量B相匹配的业务资产量B,将支取到的业务资产量B确定为第二资产的第二资产量B。
S103,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
具体地,该服务节点可以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其中,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可以包括该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以及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三用户。其中,该第三用户可以是该分布式应用对应的智能合约开发者。
可以理解的是,该服务节点可以在该分布式应用中,获取针对该区块链网络中的该挖矿节点和该第三用户之间的资产接收比例关系。应当理解,该分布式应用中可以包含与上述资产接收比例关系相关联的数据。比如,该区块链网络中的该挖矿节点和该第三用户之间的资产接收比例关系可以是A:B。
进一步地,该服务节点可以根据该资产接收比例关系,从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中确定与该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资产接收量。进一步地,该服务节点可以将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中该第一资产接收量之外的资产量,确定为与该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资产接收量。具体地,若是上述资产接收比例关系是A:B,且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为X,则上述第一资产接收量和第二资产接收量可以如下述表4所示:
表4
第一资产接收量 第二资产接收量
XA(A+B) X-XA(A+B)
可以理解的是,该服务节点可以将该第一资产接收量转移至与该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区块链地址。其中,第一区块链地址是通过该挖矿节点的公钥所确定的。应当理解,若该挖矿节点在第一区块链地址对应的资产中可以查询到该第一资产接收量,即该挖矿节点确认接收到服务节点所转移的第一资产接收量,则该挖矿节点可以向服务节点发送确认接收消息。
进一步地,该服务节点可以将该第二资产接收量转移至与该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区块链地址。其中,第二区块链地址是通过该第三用户的公钥所确定的。应当理解,若该第三用户在第二区块链地址对应的资产中可以查询到该第二资产接收量,即该第三用户确认接收到服务节点所转移的第二资产接收量,则该第三用户可以向服务节点发送确认接收消息。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产转移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50可以是第二资产转移的过程,该服务节点可以从第二资产A中确定与矿工节点相关联的第一资产接收量B以及与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资产接收量(A-B)。进一步地,该服务节点可以将第一资产接收量B转移至矿工节点10a对应的第一区块链地址,将第二资产接收量(A-B)转移至该第三用户10b对应的第二区块链地址。可以理解的是,该矿工节点10a接收到第一资产接收量B后,可以向该服务节点发送确认接收消息;同时,该第三用户10b接收到第二资产接收量(A-B)后,也可以向该服务节点发送确认接收消息。
进一步地,该服务节点可以在获取到该第三用户和该挖矿节点所返回的确认接收消息时,在该分布式应用中执行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应当理解,若是服务节点所获取到的确认接收消息为该第三用户和该挖矿节点中任意一方所返回的,表明了此次交易未完成,则该服务节点不可以在该分布式应用中执行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应当理解,该服务节点在获取到该第三用户和该挖矿节点所返回的确认接收消息时,表明了此次交易已完成,即该服务节点可以在该分布式应用中执行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可以理解的是,该服务节点可以对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中的第一交易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在获取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包含第一资产信息的第一交易请求时,可以通过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实现资产转换,从而可以解决用户直接向交易所购买虚拟资产的不便性;此外,服务节点在进行资产转换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即通过使用分布式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由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服务节点执行,包括:
S201,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
S202,通过该分布式应用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
S203,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
其中,步骤S201-步骤S2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S204,获取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中的第一交易数据。
具体地,该第一交易数据包含该第一资产与该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应当理解,若服务节点要对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进行上链处理,该服务节点获取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中的第一交易数据。应当理解,该第一交易数据可以包括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比如,第一交易数据可以包括:第一用户向分布式应用1转移了第一资产A,服务节点可以通过分布式应用1中的资产转换关系将第一资产A转换为第二资产B,将第一资产接收量C转移至该矿工节点对应的第一区块链地址,以及将第二资产接收量(B-C)转移至该第三用户对应的第二区块链地址。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交易数据可以与该分布式应用对应的业务相对应。比如,若该分布式应用的业务为抽奖类业务,则该第一交易数据可以是转账交易数据。
S205,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私钥,确定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
具体地,服务节点可以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私钥,确定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应当理解,服务节点可以对第一交易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基于数字签名算法,利用该第一用户的私钥对该第一交易数据进行签名,从而得到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其中,数字签名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SA(一种签名算法)、DSA(一种签名算法)、ECDSA(一种签名算法),等等。
S206,将该第一交易数据、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以及该私钥对应的公钥上传至该区块链网络,以使该区块链网络根据该公钥对该第一交易数据进行验签。
具体地,服务节点可以将该第一交易数据、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以及该私钥对应的公钥上传至该区块链网络,以使该区块链网络采用该公钥对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二哈希值,若是该第二哈希值与上述第一哈希值相同,则验签成功,确定该第一交易数据为该第一用户访问目标分布式应用所生成的。可以理解的是,若是该第二哈希值与上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验签失败,确定该第一交易数据不是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请求生成的。
S207,若验签通过,则将包含该第一交易数据的目标区块添加至该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
具体地,若验签通过,则服务节点可以将包含该第一交易数据的目标区块添加至该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应当理解,若验签通过,服务节点可以通过矿工节点将该第一交易数据打包成待验证区块,并将该待验证区块发送给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应当理解,该待验证区块可以是没有通过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的区块。
进一步地,服务节点可以获取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应当理解,服务节点将该待验证区块发送给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之后,若共识节点确认该待验证区块共识通过,该共识节点可以返回给服务节点共识确认信息,此时,该服务节点可以获取到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
进一步地,若服务节点统计到该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大于该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则确定完成共识,且将验证通过的待验证区块确定为目标区块,将该目标区块添加至该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比如,若共识节点的数量为A,服务节点统计到该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为B,该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为0.8A,此时,若是该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B大于0.8A,则确认完成共识。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区块生成以及上链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生成区块链中的目标区块时,区块链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在接收到第一交易数据时,可以对第一交易数据进行校验(比如,可以是对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完成校验后(比如,第一交易数据验签通过),将第一交易数据存储至内存池中,并更新其用于记录第一交易数据的哈希树;之后,将更新时间戳更新为接收到第一交易数据的时间,并尝试不同的随机数,多次进行特征值计算,并使得计算得到的特征值可以满足下述公式(1):
SHA256(SHA256(version+prev_hash+merkle_root+ntime+nbits+x))<TARGET,(1)
其中,SHA256为计算特征值所用的特征值算法;version(版本号)为区块链中相关区块协议的版本信息;prev_hash为当前区块的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merkle_root为第一交易数据的特征值;ntime为更新时间戳的更新时间;nbits为当前难度,在一段时间内为定值,并在超出固定时间段后再次进行确定;x为随机数;TARGET为特征值阈值,该特征值阈值可以根据nbits确定得到。
可以理解的是,当计算得到满足上述公式的随机数时,便可将信息对应存储,生成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得到待验证区块。随后,区块链所在节点根据区块链网络中其他节点的节点标识,将待验证区块分别发送给其所在的区块链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比如,共识节点),由其他节点对待验证区块进行校验(比如,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对待验证区块进行共识),并在完成校验后得到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添加至其存储的区块链中。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目标区块的区块链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区块链80可以由多个区块组成(比如,创始块8a和目标区块8b,等等),创始块8a中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头中存储有输入信息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区块主体中存储有输入信息;创始块的下一区块以创始块为父区块,下一区块中可以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头中存储有当前区块的输入信息特征值、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其中,目标区块8b中可以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头中存储有第一交易数据特征值、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此时,区块链中每个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均与父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存在关联,保证了区块中输入信息(比如,目标区块中的第一交易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在获取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包含第一资产信息的第一交易请求时,可以通过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实现资产转换,从而可以解决用户直接向交易所购买虚拟资产的不便性;此外,服务节点在进行资产转换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即通过使用分布式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节点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9所示,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可以运行于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服务节点,该服务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节点A。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第二获取模块10、发送模块11、接收储存模块12、第一获取模块13、转换模块14、第一确定模块15、第一转移模块16、第二转移模块17、执行模块18、第三获取模块19、第二确定模块20、上传模块21以及添加模块22。
该第一获取模块13,用于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该第一交易请求中包含用于转移至该分布式应用的第一资产信息;该第一资产信息包含第一资产以及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
该转换模块14,用于通过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该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
其中,该转换模块14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41、第一确定单元142以及支取确定单元143。
该第一获取单元141,用于获取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调用该智能合约确定该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
该第一确定单元142,用于根据该资产转换关系,确定与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的资产转换量;
该支取确定单元143,用于从该授权账户所存储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中,支取与该资产转换量相匹配的业务资产量,将支取到的业务资产量确定为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
其中,该第一获取单元141、该第一确定单元142以及该支取确定单元14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该第一确定模块15,用于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
其中,该交易对象包括该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以及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三用户;该第三用户为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所对应的合约开发用户;该挖矿节点为该区块链网络中用于将该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打包成区块的节点;
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5包括:第二获取单元151、第二确定单元152以及第三确定单元153。
该第二获取单元151,用于在该分布式应用中,获取针对该区块链网络中的该挖矿节点和该第三用户之间的资产接收比例关系;
该第二确定单元152,用于根据该资产接收比例关系,从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中确定与该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资产接收量;
该第三确定单元153,用于将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中该第一资产接收量之外的资产量,确定为与该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资产接收量。
其中,该第二获取单元151、第二确定单元152以及第三确定单元15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其中,上述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还包括:
该第二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二用户的业务数据信息;该第二用户为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授权用户;
该发送模块11,用于基于该业务数据信息向与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业务对象发送资产获取请求;该资产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该业务对象向该第二用户转移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二用户的资产交易阈值;
该接收存储模块12,用于接收该业务对象基于该资产获取请求所返回的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将该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存储至该第二用户对应的授权账户。
其中,上述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还包括:
该第一转移模块16,用于将该第一资产接收量转移至与该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区块链地址;
该第二转移模块17,用于将该第二资产接收量转移至与该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区块链地址;
该执行模块18,用于在获取到该第三用户和该挖矿节点所返回的确认接收消息时,在该分布式应用中执行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
其中,上述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还包括:
该第三获取模块19,用于获取该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中的第一交易数据;该第一交易数据包含该第一资产与该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
该第二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私钥,确定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
该上传模块21,用于将该第一交易数据、该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以及该私钥对应的公钥上传至该区块链网络,以使该区块链网络根据该公钥对该第一交易数据进行验签;
该添加模块22,用于若验签通过,则将包含该第一交易数据的目标区块添加至该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
其中,上述添加模块22包括:发送单元221、第三获取单元222以及添加单元223。
该发送单元221,用于若验签通过,则通过该挖矿节点将该第一交易数据打包成待验证区块,并将该待验证区块发送给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
该第三获取单元222,用于获取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
该添加单元223,用于若统计到该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大于该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则确定完成共识,且将验证通过的待验证区块确定为目标区块,将该目标区块添加至该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
其中,该发送单元221、第三获取单元222以及添加单元22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209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其中,该第二获取模块10、发送模块11、接收储存模块12、第一获取模块13、转换模块14、第一确定模块15、第一转移模块16、第二转移模块17、执行模块18、第三获取模块19、第二确定模块20、上传模块21以及添加模块2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1-步骤S103的描述和/或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201-步骤S207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节点设备1000可以为上述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节点A,该节点设备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网络接口10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地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0所示,确定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10所示的节点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该第一交易请求中包含用于向该分布式应用转移的第一资产信息;该第一资产信息包含第一资产以及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
通过该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该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该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该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
根据该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节点设备1000可执行前文图3和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9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或者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确定为示例,程序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服务节点执行,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所述第一交易请求中包含用于转移至所述分布式应用的第一资产信息;所述第一资产信息包含第一资产以及所述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
通过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所述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所述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
根据所述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二用户的业务数据信息;所述第二用户为与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授权用户;
基于所述业务数据信息向与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业务对象发送资产获取请求;所述资产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所述业务对象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所述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用户的资产交易阈值;
接收所述业务对象基于所述资产获取请求所返回的所述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将所述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存储至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授权账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所述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包括:
获取与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调用所述智能合约确定所述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
根据所述资产转换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的资产转换量;
从所述授权账户所存储的所述待支取的业务资产量中,支取与所述资产转换量相匹配的业务资产量,将支取到的业务资产量确定为所述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对象包括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以及与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第三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为与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所对应的合约开发用户;所述挖矿节点为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用于将所述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打包成区块的节点;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包括:
在所述分布式应用中,获取针对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所述挖矿节点和所述第三用户之间的资产接收比例关系;
根据所述资产接收比例关系,从所述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中确定与所述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资产接收量;
将所述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中所述第一资产接收量之外的资产量,确定为与所述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资产接收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资产接收量转移至与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挖矿节点相关联的第一区块链地址;
将所述第二资产接收量转移至与所述第三用户相关联的第二区块链地址;
在获取到所述第三用户和所述挖矿节点所返回的确认接收消息时,在所述分布式应用中执行所述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交易请求对应的交易过程中的第一交易数据;所述第一交易数据包含所述第一资产与所述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转换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私钥,确定所述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
将所述第一交易数据、所述第一交易数据对应的签名信息以及所述私钥对应的公钥上传至所述区块链网络,以使所述区块链网络根据所述公钥对所述第一交易数据进行验签;
若验签通过,则将包含所述第一交易数据的目标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验签通过,则将包含所述第一交易数据的目标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包括:
若验签通过,则通过所述挖矿节点将所述第一交易数据打包成待验证区块,将所述待验证区块发送给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
获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
若统计到所述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大于所述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则确定完成共识,将验证通过的待验证区块确定为目标区块,将所述目标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
8.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运行于区块链网络中运行有分布式应用的服务节点,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通过数据转移应用发送的第一交易请求;所述第一交易请求中包含用于转移至所述分布式应用的第一资产信息;所述第一资产信息包含第一资产以及所述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
转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分布式应用相关联的智能合约将所述第一资产对应的第一资产量,转换为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所述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资产对应的第二资产量,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相关联的交易对象的资产接收量。
9.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网络接口相连,其中,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13324.1A 2020-02-24 2020-02-24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3538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3324.1A CN111353887A (zh) 2020-02-24 2020-02-24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3324.1A CN111353887A (zh) 2020-02-24 2020-02-24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3887A true CN111353887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94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3324.1A Pending CN111353887A (zh) 2020-02-24 2020-02-24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38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5964B (zh) 支持用于区块验证的多个单向函数的区块链
US20160342977A1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rtual asset transactions
CN111309711A (zh)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09811A (zh) 一种面向云际计算环境价值交换的跨链通信方法
CN108229926B (zh) 业务结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874899A (zh) 用于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转账的计算机实现的系统和方法
CN110659906B (zh) 票据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CN111738725B (zh) 跨境资源转移真实性审核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87502B (zh) 处理请求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2284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分配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
CN111476572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0910000A (zh) 一种区块链资产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507839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613877A (zh) 应用于区块链网络的智能合约触发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1937020A (zh) 一种数字货币的聚合支付方法、系统及边缘服务器
CN110555079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660466A (zh) 结合区块链的物联网的个人健康数据上链方法及系统
CN111488626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0103573A1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交易的签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910109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资源转移方法及装置
KR20210109767A (ko) 블록 체인 모니터링 기반 자산 탈취 방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198763A (zh)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80411A (zh) 区块链合约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3887A (zh)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64899B (zh) 资产类证券型通证交易凭证的存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