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8763A -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8763A
CN111198763A CN201911371821.5A CN201911371821A CN111198763A CN 111198763 A CN111198763 A CN 111198763A CN 201911371821 A CN201911371821 A CN 201911371821A CN 111198763 A CN111198763 A CN 111198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consensus
block chain
data
resour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18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立威
李志辉
王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One Wallet E Comme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One Wallet 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One Wallet E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One Wallet 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18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8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8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8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06F9/5033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considering data affin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9Keeping log of transactions for guaranteeing non-repudiation of a trans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Algebra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所述资源确认请求携带有待检测资源的资源数据;获取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所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若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可以解决资源是否被重复利用的确认过程存在较大延时的问题。

Description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由一个个区块(block)组成,每个区块都包含了各种资源的资源数据。目前的区块链中,因为没有中心化的管理者,容易出现资源被重复使用的问题。因此,出于保护资源转移的安全,每次使用资源时,需要通过一个安全确认数的区块延迟才能确认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例如,该安全确认数可以为6个或12个。
然而,区块链的出块时间一般会达到十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换算成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确认时间,则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因此,目前确认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延时,降低了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确认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确认过程存在较大延时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所述资源确认请求携带有待检测资源的资源数据;
获取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所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
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若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所述资源确认请求携带有待检测资源的资源数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所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时实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之后,获取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接着,根据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并在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时,直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因此,可以不需要等待一个相对安全确认数的区块延迟之后,才能确认资源数据是否被重复使用,提高了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确认效率,解决了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确认过程存在较大延时的问题;并且,本申请通过根据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并在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时,才确认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因此,当上述资源数据为交易数据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资金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步骤103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步骤201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步骤202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步骤102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步骤501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资源数据的合法性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由一个个区块(block)组成,每个区块都包含了各种资源的资源数据。目前的区块链中,因为没有中心化的管理者,容易出现资源被重复使用的问题。
例如,上述资源为虚拟货币时,虚拟货币的交易发起方首先将持有的虚拟货币转账支付给一个交易接收方,然后,又将同一资金来源的虚拟货币再次支付给另一个交易接收方,出现同一笔虚拟货币被使用两次,即,出现资源被重复使用的问题,造成其中一个交易接收方受到损失。
由于资源被重复使用有可能造成资源转移接收方的损失,因此,出于保护资源转移的安全,每次使用资源时,需要通过一个安全确认数的区块延迟才能确认资源转移是否安全。
也就是说,等待该资源转移对应的资源数据已存储在区块链上(已上链),并且,存储有该资源数据的区块之后,还连接有一定数量(相对安全确认数)的区块,才能确认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例如,相对安全确认数为6个,则表示需要先生成存储有该资源数据的区块,并且,生成存储有该资源数据的区块之后,还需要等待6个连接在该区块后的新区块(避免区块链的重组),才能确认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
然而,区块链的出块时间一般会达到十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换算成交易的确认时间,则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例如,当相对安全确认数为6个,区块链的平均出块时间为1分钟,则需要平均等待6分钟,才能确认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因此,目前确认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延时,无法在确认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效率。
除此之外,部分区块链网络也在积极研究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技术,例如,比特币网络中就有部分钱包商提供比特币交易的双花检测,这种服务并不需要对区块链本身的协议进行修改,仅仅是对同一个未花费的交易输出UTXO的两笔均未上链的双花冲突交易进行双花交易报警,以提醒接收比特币的商家和用户该笔交易可能被双花的风险。这种检测技术比较初级,因为其并不能提供被检测交易的双花概率分析,也不能提高交易的安全程度,其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双花交易的检测报警机制。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检测资源被重复使用概率,并且可以解决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过程存在较大延时的问题,提高了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效率。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可以由终端上配置的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装置执行,适用于需降低检测资源重复使用的延时,提高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效率的情形,并且,该终端可以为手机、电脑或服务器等终端设备。所述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4。
步骤101,接收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其中,上述资源确认请求携带有待检测资源的资源数据。
例如,接收资源转移接收方的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资源数据可以包含资源转移发起方数据、资源转移接收方数据、资源数量等数据。并且,上述资源数据可以为交易发起方发起的交易数据。例如,房屋交易数据、办公用品交易数据、日用品交易数据等等。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资源数据还可以为其他需要避免资源被重复使用的应用场景中的数据,例如,物品转让数据、合同数据、版权登记数据等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为了方便描述,下面以上述资源数据为交易发起方发起的交易数据,上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该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资金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02,获取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所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
也就是说,上述共识结果包括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以及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这两种结果中的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区块链节点对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的共识机制可以包括工作量证明(Proof of Power,PoW)算法和权益证明(Proofof Stake,PoS)算法。
其中,工作量证明算法PoW,是区块链的所有区块链节点参与者进行工作量证明谜题的解密,并且,解出答案的区块链节点获得记账权利,并开始铸造新区块,同时将铸造出的新区块广播给其他节点进行验证,接着,开始下一轮挖矿。如果新区块的数据被其他区块链节点验证有效则将被写入验证者的区块链中,同时验证者进入下一轮的竞争挖矿。
权益证明算法PoS,是让拥有权益的节点将自己的权益(股权)放入权益证明算法PoS中,同时身份变为验证者,权益证明算法PoS根据验证者股权的多少,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出一个记账者进行区块铸造。然而,这个随机并不是真正的随机,一般与股权成正比,股权越多,获取记账权的概率就越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还可以为股份授权证明算法DPoS等其他算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103,根据共识结果计算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例如,上述资源数据为交易发起方发起的交易数据,上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该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资金,则上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即为交易资金被双花的双花概率;即,交易发起方首先将持有的交易资金(虚拟货币)转账支付给一个交易接收方,然后,又将同一资金来源的交易资金再次支付给另一个交易接收方,出现同一笔交易资金被使用多次的概率。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共识结果计算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可以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2。
步骤201,获取预先设置的安全确认数k,以及获取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
其中,上述安全确认数k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源转移场景决定。
例如,上述资源转移场景为商品交易场景时,若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金额大于交易金额阈值,和/或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场景为预设贵重物品交易,说明该交易对风险规避的要求较高,则该安全确认数可以设置为大于确认数阈值;若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金额小于或等于交易金额阈值,说明该交易对风险规避的要求不高,则该安全确认数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确认数阈值。具体的,该确认数阈值可以为6,并且,上述安全确认数可以为6、8或12。
步骤202,根据共识结果、安全确认数k以及比重P计算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可以根据不同的共识机制计算得到。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述获取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可以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3。
步骤301,检测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
其中,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可以包括上述工作量证明算法PoW、权益证明算法PoS。
步骤302,若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则计算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总和占区块链网络总算力的算力比值,并将算力比值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
例如,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区块链网络总算力为11,挖出最后10个区块的个区块链节点分别为节点A、节点B、节点C和节点D,并且,其对应的算力分别是1、2、3、4,此时,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总和为10,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为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总和占区块链网络总算力的算力比值10/11。
步骤303,若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权益证明算法PoS,则计算参与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H个区块链节点的总股权占区块链网络总股权的股权比值,并将股权比值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
例如,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权益证明算法PoS,区块链网络的总股权为11,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区块链节点为区块链节点E,其对应的股权为10,此时,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为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区块链节点E的股权占区块链网络总股权的股权比值10/11。
其中,由于参与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或者参与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H个区块链节点有可能随着新的区块的生成发生变化,因此,上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是实时变化的,也就是说,当区块链网络中产生了新的区块,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需要重新进行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N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确定,N的取值越大,则M也将变大,说明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数量越多,此时,共识结果受某一单一区块链节点的影响越小,因此,可以更好地避免算力较大的区块链节点或者股权较大的区块链节点作恶的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精度。
步骤104,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向终端发送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预设概率区间是资源转移接收方可以接受的资源转移出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区间,并且,预设概率区间可以根据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数量进行确定,如根据交易金额,和/或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场景,如交易场景,进行确定。
例如,上述资源数据为交易数据,若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金额大于交易金额阈值,和/或交易数据对应资金交易场景为预设贵重物品交易,说明该交易对风险规避的要求较高,则上述预设概率区间的最大概率值可以设置为小于概率阈值;若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金额小于或等于交易金额阈值,和/或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场景为非预设的普通物品交易,说明该交易对风险规避的要求不高,则上述预设概率区间的最大概率值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概率阈值。例如,该概率阈值可以为0.0001%或0.00001%。
例如,上述交易数据为25元的咖啡,则预设概率区间可以设置为0至1%;又例如,上述资金数据为800万的房产,则预设概率区间可以设置为0至0.000001%。
在根据共识结果计算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之后,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说明交易数据出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可以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否则,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之外,也就是说,资源数据出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不能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被重复使用的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之后,获取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接着,根据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并在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时,直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因此,可以不需要等待一个相对安全确认数的区块延迟之后,才能确认资源数据是否被重复使用,提高了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确认效率,解决了资源是否被重复使用的确认过程存在较大延时的问题;并且,本申请通过根据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并在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时,才确认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因此,当上述资源数据为交易数据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资金的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4所示,上述根据共识结果、相对安全确认数k以及比重P计算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可以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02。
步骤401,若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则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P)K
也就是说,若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根据共识结果、相对安全确认数k以及比重P,可以计算出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P)K,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未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1-P)K。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1-P)K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即,待检测数据出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可以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可以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1-P)K位于预设概率区间之外,即,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不能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可以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被重复使用的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步骤402,若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则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1-P)K
也就是说,若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根据共识结果、相对安全确认数k以及比重P,可以计算出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1-P)K,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未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P)K。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1-(1-P)K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即,资源出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可以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可以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若资源数据出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1-(1-P)K位于预设概率区间之外,即,资源数据出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不能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被重复使用的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共识结果、相对安全确认数k以及比重P计算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并在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时,直接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有效提高了资源数据是否被重复使用的确认效率。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概率区间可以是资源转移接收方不能接受的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区间,则若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1-P)K位于预设概率区间之外,即,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能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未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1-P)K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即,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能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同样的,若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1-(1-P)K位于预设概率区间之外,即,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能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未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P)K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即,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是能被资源转移接收方接受的,则确认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102中,获取待检测数据的共识结果,可以包括:步骤501至步骤503。
步骤501,获取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以及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初始共识结果。
步骤502,计算初始共识结果为可以上链的数据对应的共识权重的总权重值。
具体的,如图6所示,上述获取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可以包括:步骤601至步骤603。
步骤601,检测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
步骤602,若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则计算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中各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占M个区块链节点算力总和的算力权重,并将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权重作为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
例如,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工作量证明算法PoW,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6个区块链节点分别为节点A、节点B、节点C、节点D、节点E和节点F,对应的算力分别是1、2、3、4、5和6,则6个区块链节点算力总和为21,节点A的共识权重为其算力权重1/21,节点B的共识权重为其算力权重2/21,以此类推。
步骤603,若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权益证明算法PoS,则计算参与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H个区块链节点的中各个区块链节点的股权占H个区块链节点股权总和的股权权重,并将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股权权重作为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
例如,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权益证明算法PoS,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区块链节点分别为节点G,对应的股权分别是11,则区块链节点股权总和为11,节点G的共识权重为其股权权重1,节点H的共识权重为其股权权重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权重值可以根据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数量(例如,交易金额)和/或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场景进行确定。
例如,上述资源数据为交易数据,若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金额大于交易金额阈值,和/或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场景为预设贵重物品交易,说明该交易的风险规避的要求较高,则预设权重值可以设置为大于权重阈值;若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金额小于或等于交易金额阈值,和/或交易数据对应的交易场景为非预设的贵重物品交易,说明该资源转移对风险规避的要求不高,则预设权重值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权重阈值。
步骤503,若总权重值大于预设权重值,则确认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若总权重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权重值则确认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当前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中,认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的有节点V、节点W、节点X、节点Y,认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有节点Z,其中,节点V、节点W、节点X、节点Y与节点Z对应的权重分别为1/4、1/4、1/4、6/25、1/100,则初始共识结果为可以上链的数据对应的共识权重的总权重值为节点V、节点W、节点X、节点Y的权重和99/100。此时,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房地产,其预设权重值为999/1000,则确认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若资源数据为普通交易,预设权重值为97/100,则确认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初始共识结果会被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节点记录,若最终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与其中某一节点的初始共识结果不一致,说明该节点可能为一个拜占庭作恶节点,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将有此记录,因此会排挤该节点从而使得该节点失去挖矿的功能。长期运行该协议后,可以降低参与预共识投票的节点作恶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资源是否被重复利用的确认效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根据共识结果计算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之前,还可以包括:验证资源数据的合法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资源数据是不合法的,则可以直接确认该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被重复使用的资源,进一步地提高了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效率。若资源数据是合法的,为了资源转移的安全性,可以进一步对资源数据进行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即,若资源数据合法,则根据共识结果计算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在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具体的,如图7所示,资源转移发起方可以通过哈希函数从资源数据生成数据摘要,并用资源转移发起方的私钥对该数据摘要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数据摘要将作为资源数据的数字签名,同时将该数字签名与资源数据一起发送给资源转移接收方;资源转移接收方首先用与资源转移发起方相同的哈希函数从接收到的资源数据中计算出数据摘要,接着用资源转移发起方的公钥对资源数据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当解密得到的数据摘要与资源转移接收方从接收到的资源数据中计算出数据摘要相同,则确认该资源数据合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装置8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装置8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01、获取单元802、计算单元803、发送单元804。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所述资源确认请求携带有待检测资源的资源数据;
获取单元802,用于获取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所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
计算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发送单元804,用于若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所述计算单元803,还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设置的安全确认数k,以及获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根据所述共识结果、所述安全确认数k以及所述比重P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其中,在根据所述共识结果、所述安全确认数k以及所述比重P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时,若所述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则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P)K;若所述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则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1-P)K
可选的,所述计算单元803,还具体用于:在获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时,检测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则计算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总和占所述区块链网络总算力的算力比值,并将所述算力比值作为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权益证明算法PoS,则计算参与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H个区块链节点的总股权占所述区块链网络总股权的股权比值,并将所述股权比值作为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802,还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以及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初始共识结果;计算所述初始共识结果为可以上链的数据对应的共识权重的总权重值;若所述总权重值大于预设权重值,则确认所述待检测数据的共识结果为待检测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若所述总权重值大于预设权重值,则确认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若所述总权重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权重值则确认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
可选的,上述获取单元802还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则计算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中各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占所述M个区块链节点算力总和的算力权重,并将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权重作为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权益证明算法PoS,则计算参与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H个区块链节点的中各个区块链节点的股权占所述H个区块链节点股权总和的股权权重,并将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股权权重作为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
可选的,上述获取单元802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之前,验证所述资源数据的合法性;若所述资源数据合法,则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装置8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图1至图7所述方法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9包括:处理器90、存储器9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9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92,例如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程序。所述处理器9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92时实现上述各个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4。或者,所述处理器9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9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8所示单元801至804的功能。
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9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终端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接收单元、获取单元、计算单元和发送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所述资源确认请求携带有待检测资源的资源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所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所述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或者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90、存储器9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终端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9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91可以是所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9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9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9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9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所述资源确认请求携带有待检测资源的资源数据;
获取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所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
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若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安全确认数k,以及获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
根据所述共识结果、所述安全确认数k以及所述比重P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共识结果、所述安全确认数k以及所述比重P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包括:
若所述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则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P)K
若所述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则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为1-(1-P)K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包括:
检测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
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则计算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总和占所述区块链网络总算力的算力比值,并将所述算力比值作为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
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权益证明算法PoS,则计算参与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H个区块链节点的总股权占所述区块链网络总股权的股权比值,并将所述股权比值作为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的比重P。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以及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初始共识结果;
计算所述初始共识结果为可以上链的数据对应的共识权重的总权重值;
若所述总权重值大于预设权重值,则确认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若所述总权重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权重值则确认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为资源数据为不可以上链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包括:
检测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
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则计算挖出最后N个区块的M个区块链节点中各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占所述M个区块链节点算力总和的算力权重,并将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算力权重作为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
若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为权益证明算法PoS,则计算参与挖出最后一个区块的H个区块链节点的中各个区块链节点的股权占所述H个区块链节点股权总和的股权权重,并将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股权权重作为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共识权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之前,包括:
验证所述资源数据的合法性;
所述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包括:
若所述资源数据合法,则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8.一种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资源确认请求,所述资源确认请求携带有待检测资源的资源数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资源数据的共识结果;所述共识结果为区块链网络中参与共识的区块链节点对所述资源数据是否为可以上链的数据进行共识得到的共识结果;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共识结果计算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
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被重复使用的概率位于预设概率区间,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资源数据对应的资源为未被重复使用的资源的反馈信息。
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1371821.5A 2019-12-25 2019-12-25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198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821.5A CN111198763A (zh) 2019-12-25 2019-12-25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821.5A CN111198763A (zh) 2019-12-25 2019-12-25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8763A true CN111198763A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4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1821.5A Pending CN111198763A (zh) 2019-12-25 2019-12-25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87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060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上链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2371A1 (zh) * 2016-08-13 2018-02-22 深圳市樊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功耗感知的PoW共识机制
CN107748692A (zh) * 2017-11-13 2018-03-02 苏州微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资源冲突概率算法
CN107832152A (zh) * 2017-11-13 2018-03-23 苏州微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冲突概率算法
CN110335041A (zh) * 2019-06-20 2019-10-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调用的一致性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57403A (zh) * 2019-09-26 2019-12-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节点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2371A1 (zh) * 2016-08-13 2018-02-22 深圳市樊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功耗感知的PoW共识机制
CN107748692A (zh) * 2017-11-13 2018-03-02 苏州微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资源冲突概率算法
CN107832152A (zh) * 2017-11-13 2018-03-23 苏州微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冲突概率算法
CN110335041A (zh) * 2019-06-20 2019-10-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调用的一致性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57403A (zh) * 2019-09-26 2019-12-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节点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彭素芳等: "基于区块链的RPKI中CA资源异常分配检测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vol. 10, no. 7, pages 37 - 4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060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上链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14313A1 (en) Certificate issuing system based on block chain
KR101950912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 트랜잭션 검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046996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00933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2050129B1 (ko) 블록 검증을 위한 복수의 일방향 함수를 지원하는 블록 체인
US9978094B2 (en) Tokenization revocation list
WO2018158936A1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管理装置、ブロックチェーン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00394651A1 (en) Dynamic off-chain digital currency transaction processing
CN11002054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8015805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prevent execution of an unauthorized transaction via a distributed database
CN11122284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分配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
CN112613877B (zh) 应用于区块链网络的智能合约触发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0909808B (zh) 用于防伪验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1815308A (zh) 基于区块链的贸易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2116334A (zh) 跨区块链第三方仲裁履约保证系统及其方法
KR20190108666A (ko) 가상화폐 거래자금 입출금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1461881A (zh)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01713A (zh) 区块链系统以及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94184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4567643A (zh) 跨区块链的数据流转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US20220393871A1 (en)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using blockchain transactions
WO2022154789A1 (en) Token-based off-chain interaction authorization
CN111198763A (zh) 资源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10109767A (ko) 블록 체인 모니터링 기반 자산 탈취 방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059847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