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9325A - 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9325A
CN111349325A CN202010359276.4A CN202010359276A CN111349325A CN 111349325 A CN111349325 A CN 111349325A CN 202010359276 A CN202010359276 A CN 202010359276A CN 111349325 A CN111349325 A CN 111349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hydroxybutyrate
parts
polylactic acid
based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92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9325B (zh
Inventor
佟毅
黄威
陈鹏
李义
关阳
崔兆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Zhongliang Biomaterial Co ltd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Jilin COFCO Bio Chemical Co Ltd
Cofc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Zhongliang Biomaterial Co ltd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Jilin COFCO Bio Chemical Co Ltd
Cofc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Zhongliang Biomaterial Co ltd,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Jilin COFCO Bio Chemical Co Ltd, Cofc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Zhongliang Bio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92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9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9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9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9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9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9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3/011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82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nitrogen
    • C08K2003/385Binary compounds of nitrogen with bor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2Applications used for fi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24Crystallisation a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纤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且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所述聚乳酸为5‑45重量份,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55‑95重量份。该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手感柔软,且吸湿排汗性、染色性和力学性均能够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 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是一类由微生物发酵获得的天然高分子材料。PHA具有优良的热塑加工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被公认为绿色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其中,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是PHA中综合性能最优异的成员之一。P34HB兼具较高的强度和延展性,已进入量产。随着4HB单体的引入,P34HB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可加工性改善,材料性能可调(玻璃态与橡胶态之间)。但是,P34HB在加工过程中对剪切和温度敏感。此外,其结晶速度慢、疏水性强、力学强度低、熔体强度低、加工窗口窄、成本高等缺点严重制约了P34HB作为新型环保纤维材料的推广应用。
聚乳酸是另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自然界中可降解成乳酸,经过微生物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之一。随着国内外聚乳酸树脂规模化生产技术的成熟及其生产成本的降低,近年来聚乳酸在包装、纺织等领域的应用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聚乳酸纤维也面临着脆性大、手感不佳、染色性能低等问题。
聚乳酸纤维制备的公开报道比较多,其中主要以提高聚乳酸纤维的柔韧性为主。
CN102392318A公开了一种生物基可降解纤维,其特征在于该纤维为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组合物;所述的物质A是体积结晶度为5-75%的PHA均聚物或共聚物,物质B是体积结晶度为5-65%的PLA均聚物或共聚物;物质A占所述纤维重量的5-55%,物质B占所述纤维重量的45-95%,其中,还公开了通过将PHA(5~55%)与聚乳酸(45-95%)熔融共混,纺丝得到手感柔软的纤维。
CN102146597B公开了一种含PHBV的可降解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可降解纤维为PHBV与含聚乳酸二元混合物的混合物,质量份数为100份的可降解纤维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PHBV为1-89份,含聚乳酸二元混合物为11-99份,所述的含聚乳酸二元混合物为聚乳酸与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的二元混合物,混合比例为任意比,纺丝得到手感良好的生物基共混纤维。
CN105220264A公开了一种改性聚乳酸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纤维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聚乳酸70-98%,树脂1-15%和改性剂1-15%;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7-20万;所述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和聚羟基脂肪酸酯;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为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的共聚酯、聚羟基己酸酯和聚羟基辛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重均分子量为1-5万,熔融指数为20-50;所述改性剂选自聚己二酸二乙醇醚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磷酸-2-乙基己酯二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三(2-氯代乙)酯和乙二酸二辛酯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共混、纺丝得到力学性能良好的共混纤维。
以上公知技术尽管都能制备聚乳酸/PHA共混纤维,但存在如下局限:(1)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聚乳酸/PHA共混纤维内能够以任意配比实现良好可纺性和优良手感的是聚乳酸/PHBV体系;(2)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聚乳酸/P34HB体系只能在P34HB含量低于55%的条件下形成可纺性良好、手感优异的共混纤维;(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形成的聚乳酸/P34HB共混纤维染色性能比较低;(4)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形成的聚乳酸/P34HB共混纤维亲水性较差,吸湿排汗性能较差。
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综合性能优异的共混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各种应用对其提出的综合性能的较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聚乳酸/P34HB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比较低以及吸湿排汗性能比较差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手感柔软,且吸湿排汗性、染色性和力学性均能够得到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且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所述聚乳酸为5-45重量份,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55-95重量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前述所述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1)将含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组合物熔融共混后进行挤出造粒得到共混料;
(2)将所述共混料进行熔融纺丝制得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其中,所述熔融纺丝的喷丝板为圆形截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特定组分含量的聚乳酸和P34HB,能够使制备得到的改性生物基纤维的吸湿排汗性和染色性均能够得到提高;
(2)选用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能够提高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和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3)选用高重均分子量的P34HB能够改善P34HB熔体强度低的问题,同时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强度;
(4)选用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较高的P34HB,降低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一步改善共混纤维的手感。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均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染色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谱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染色前;
2、染色后(染料浓度为15%)。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且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所述聚乳酸为5-45重量份,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55-9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将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限定为前述范围之内,就能够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但是,优选情况下,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所述聚乳酸为15-40重量份,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60-85重量份时,采用该组合物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吸湿排汗性和染色性会较好;更优选情况下,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所述聚乳酸为30-35重量份,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65-70重量份时,采用该组合物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吸湿排汗性和染色性会更好。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25万,其中,L旋光异构体的摩尔含量为85-99%;在本发明中,选用本发明所限定的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在制备纤维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和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另外,选用本发明所限定的较高摩尔含量L旋光异构体的聚乳酸,能够提高体系的结晶能力,进而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5万-20万,所述聚乳酸中L旋光异构体的摩尔含量为92-98%;结果在制备纤维的过程中,能够更高地提高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和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以及能够提高共混纤维的结晶能力。
根据本发明,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81万,在本发明中,选用高重均分子量的P34HB,能够改善P34HB熔体强度低的问题,同时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强度;优选地,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8万-78万,则能够更好地改善P34HB熔体强度低的问题,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强度。
根据本发明,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中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4-20%,在本发明中,选用摩尔含量较高的P34HB,能够降低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一步改善共混纤维的手感;优选地,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6-10%,则能够更好地降低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一步改善共混纤维的手感。
根据本发明,所述组合物还含有聚乙醇酸,其中,所述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18万,在本发明中,本发明的发明人意外发现,聚乙醇酸的羰基与染料分子的氨基能够形成氢键,进而能够提升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另外,在本发明中,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基准,所述聚乙醇酸为0.1-10重量份;在本发明中,将聚乙醇酸限定为前述范围之内,能够提高所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染色性;优选地,所述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14万;进一步优选地,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基准,所述聚乙醇酸为1-9重量份;在本发明中,将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和含量限定为前述范围之内,能够较好地提高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染色性;更优选地,所述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12万;更进一步优选地,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基准,所述聚乙醇酸为6-8重量份,在本发明中,将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和含量限定为前述范围之内,能够更好地提高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染色性。
根据本发明,所述组合物还含有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且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基准,所述聚乙醇酸为0.1-10重量份,所述成核剂为0.002-1重量份,所述酯交换剂为0.1-5重量份,所述扩链剂为0.1-2重量份,所述抗水解剂为0.1-2重量份;同时,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限定为前述范围之内,能够提高共混纤维的亲水性,提升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提升共混体系的可纺性;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基准,所述聚乙醇酸为1-9重量份,所述成核剂为0.005-0.5重量份,所述酯交换剂为0.5-3重量份,所述扩链剂为0.5-1.5重量份,所述抗水解剂为0.5-1.5重量份;同时,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限定为前述范围之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共混纤维的亲水性,提升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提升共混体系的可纺性;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更优选情况下,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基准,所述聚乙醇酸为6-8重量份,所述成核剂为0.02-0.05重量份,所述酯交换剂为1-2重量份,所述扩链剂为0.8-1.2重量份,所述抗水解剂为0.8-1.2重量份;同时,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限定为前述范围之内,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共混纤维的亲水性,提升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提升共混体系的可纺性;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所述成核剂为氮化硼与嘧啶的复配体系;优选地,所述氮化硼与所述嘧啶的用量的重量比为(0.1-9):1,优选为(1/9-9):1,即,所述氮化硼与所述嘧啶的用量的重量比介于(1:9)至(9:1)之间。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氮化硼的平均粒径为10-1000nm,更优选为10-200nm;优选地,所述嘧啶选自尿嘧啶、胸腺嘧啶和胞嘧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式(1)所示为尿嘧啶的结构式,式(2)所示为胸腺嘧啶的结构式,式(3)所示为胞嘧啶的结构式;
其中,
Figure BDA000247449147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247449147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2474491470000082
在本发明中,选用前述所述的特定尺寸的纳米氮化硼与嘧啶进行复配,在极低含量下就可实现成核效率,使得喷丝板不会因大尺寸、大含量的成核剂而堵塞,有效提升纺丝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所述酯交换剂选自四氯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三丁基氧化锡、辛酸亚锡、草酸亚锡、纳米二氧化锡、四丁基锡、氟硼酸亚锡、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乙酯、钛酸异丁酯和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酯交换剂选自四氯化锡、氟硼酸亚锡和钛酸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中,使用前述所限定的所述酯交换剂能够改善聚乳酸与P34HB的相容性,同时提升共混体系的可纺性。
根据本发明,所述扩链剂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双酚A型环氧树脂、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和1,2-环己烷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扩链剂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1,2-环己烷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中,使用前述所限定的所述扩链剂,且在前述所述特定的酯交换剂的共同使用下,能够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所述抗水解剂选自聚碳化二亚胺、碳化二亚胺、噁唑啉和具有三元环醚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抗水解剂选自聚碳化二亚胺、碳化二亚胺和噁唑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碳化二亚胺又称碳二亚胺(Carbodiimide)含有N=C=N官能团,分子式为CH2N2。在本发明中,使用前述所限定的所述抗水解剂,能够降低聚乳酸和P34HB的水解程度,提升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前述所述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1)将含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组合物熔融共混后进行挤出造粒得到共混料;
(2)将所述共混料进行熔融纺丝制得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其中,所述熔融纺丝的喷丝板为圆形截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喷丝板为圆形截面,其中,所述圆形截面的直径没有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根据本发明,所述熔融纺丝的条件包括:纺丝温度为175-235℃,纺丝速度为300-3000m/min;优选地,纺丝温度为195-220℃,纺丝速度为1500-2500m/min。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前述所述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无纺布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1)将含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组合物熔融共混后进行挤出造粒得到共混料;
(2)将所述共混料进行熔喷处理制得改性生物基聚合物无纺布。
根据本发明,所述熔喷处理的条件包括:熔融温度为175-250℃,熔体流量为3-20mg/s,空气速度为100-300m/s;优选地,熔融温度为195-230℃,熔体流量为5-15mg/s,空气速度为150-250m/s。
根据本发明,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中,将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熔融共混后进行挤出造粒得到共混料;其中,各个组分以及组分的用量与前述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至0℃,以及所述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的拉伸强度为2.3-3.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2-58%,模量为35-65cN/dtex,K/S值为3.5-18.2。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特定组分含量的聚乳酸和P34HB,能够使制备得到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吸湿排汗性和染色性均能够得到提高;进一步,通过特定重均分子量的聚乳酸以及特定摩尔含量的L旋光异构体;特定重均分子量的P34HB以及特定摩尔含量的4-羟基丁酸;以及特定重均分子量的聚乙醇酸;BN的尺寸以及添加剂,并进行优选配比,在适当的纺丝温度下收卷能够得到以P34HB占主导的共混长纤维或者无纺布。并且,纺丝得到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具有手感柔软、吸湿排汗性高、染色性能明显提升以及力学性能优异的优点,突破了常规聚乳酸纤维、P34HB纤维和聚乳酸/P34HB共混纤维的性能瓶颈,从而充分满足使用要求,极大扩展其应用领域。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1)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差式扫描量热(DSC)法测量;
(2)聚乙醇酸羰基与染料分子(带有氨基的蒽醌分散染料)的氢键作用通过显微红外(Micro-FTIR)鉴别;
(3)K/S值通过测色配色仪表征计算得到,K/S值越大,固体试样表面颜色越深,即有色物质浓度越高,染料染色性能越好(Kubelka-Munk染色深度方程在被测物体的吸收系数K和散射系数S,与固体试样中有色物质浓度C之间建立起函数关系);测色配色仪购自美国Datacolor,型号为SF600。
(4)聚乳酸由中粮生化自制,制备方法包括:将丙交酯经聚合和脱挥工序得到聚乳酸熔体,将该聚乳酸熔体经造粒工序得到聚乳酸;其中,该丙交酯购自Total Corbion PLA(Thailand)Ltd,商品名为
Figure BDA0002474491470000111
L,净重600kg,型号为L85,纯度为99.5%。
(5)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购自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乙醇酸购自江苏金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均可通过商购获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1)取重均分子量为25万的聚乳酸,以及聚乳酸中L旋光异构体摩尔含量为93%;重均分子量为12万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以及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中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4%;平均尺寸为10nm的纳米氮化硼与尿嘧啶以9:1配比形成复配成核剂;
(2)聚乳酸为40重量份,P34HB为60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0.1重量份、0.002重量份、0.1重量份、0.1重量份和0.1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8万。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其中,酯交换剂为四氯化锡,扩链剂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抗水解剂为聚碳化二亚胺;
(3)将干燥共混料通过传统熔融纺丝设备挤出纺丝,喷丝板孔的形状为圆形;纺丝温度为200℃,纺丝速度为3000m/min,收卷得到共混长纤维;最后,对共混长纤维进行牵伸热定型,牵伸温度为85℃,牵伸倍数为2.0倍。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拉伸强度为3.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2%,模量为65cN/dtex,K/S值为3.5。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00℃,熔体流量为15mg/s,空气速度为20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7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40重量份,P34HB为60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1重量份、0.002重量份、0.1重量份、0.1重量份、0.1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8万;其中,酯交换剂为四氯化锡,扩链剂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抗水解剂为聚碳化二亚胺。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拉伸强度为3.0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8%,模量为62cN/dtex,K/S值为5.1。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00℃,熔体流量为15mg/s,空气速度为20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6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40重量份,P34HB为60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5重量份、0.002重量份、0.1重量份、0.1重量份、0.1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8万;其中,酯交换剂为四氯化锡,扩链剂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抗水解剂为聚碳化二亚胺。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拉伸强度为2.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模量为58cN/dtex,K/S值为9.2。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00℃,熔体流量为15mg/s,空气速度为20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5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40重量份,P34HB为60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10重量份、0.002重量份、0.1重量份、0.1重量份、0.1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8万;其中,酯交换剂为四氯化锡,扩链剂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抗水解剂为聚碳化二亚胺。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拉伸强度为2.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53%,模量为53cN/dtex,K/S值为15.2。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00℃,熔体流量为15mg/s,空气速度为20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50°。
图1和图2均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染色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谱图;其中,染料为带有氨基的蒽醌分散染料。从图1和图2能够看出:聚乙醇酸的羰基与染料分子内的氨基间存在氢键作用,表明聚乙醇酸的存在可以提升蒽醌分散染料的上染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1)取重均分子量为8万的聚乳酸,以及聚乳酸中L旋光异构体摩尔含量为90%;重均分子量为81万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以及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中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20%;尺寸为20nm的纳米氮化硼与胸腺嘧啶以7:3配比形成复配成核剂;
(2)聚乳酸为5重量份,P34HB为95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0.1重量份、0.002重量份、5重量份、2重量份和2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其中,酯交换剂为三丁基氯化锡,扩链剂为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抗水解剂为碳化二亚胺;
(3)将干燥共混料通过传统熔融纺丝设备挤出纺丝,喷丝板孔的形状为圆形;纺丝温度为220℃,纺丝速度为1500m/min,收卷得到共混长纤维;最后,对共混长纤维进行牵伸热定型,牵伸温度为95℃,牵伸倍数为2.0倍。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拉伸强度为2.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58%,模量为40cN/dtex,K/S值为5.1。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20℃,熔体流量为11mg/s,空气速度为16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68°。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按照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5重量份,P34HB为95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10重量份、0.002重量份、5重量份、2重量份和2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其中,酯交换剂为三丁基氯化锡,扩链剂为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抗水解剂为碳化二亚胺。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拉伸强度为2.6cN/dtex,断裂伸长率为53%,模量为42cN/dtex,K/S值为17.1。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23℃,熔体流量为9mg/s,空气速度为14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48°。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1)取重均分子量为25万的聚乳酸,以及聚乳酸中L旋光异构体摩尔含量为85%;重均分子量为81万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以及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15%;尺寸为1000nm的纳米氮化硼与胞嘧啶以1:9配比形成复配成核剂;
(2)聚乳酸为30重量份,P34HB为70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0.1重量份、1重量份、5重量份、2重量份和2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其中,酯交换剂为氟硼酸亚锡,扩链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抗水解剂为噁唑啉;
(3)将干燥共混料通过传统熔融纺丝设备挤出纺丝,喷丝板孔的形状为圆形;纺丝温度为235℃,纺丝速度为1000m/min,收卷得到共混长纤维;最后,对共混长纤维进行牵伸热定型,牵伸温度为95℃,牵伸倍数为2.0倍。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拉伸强度为2.3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模量为44cN/dtex,K/S值为6.2。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50℃,熔体流量为3mg/s,空气速度为8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66°。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按照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30重量份,P34HB为70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10重量份、1重量份、5重量份、2重量份和2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其中,酯交换剂为氟硼酸亚锡,扩链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抗水解剂为噁唑啉。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拉伸强度为2.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8%,模量为46cN/dtex,K/S值为18.2。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50℃,熔体流量为3mg/s,空气速度为8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47°。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1)取重均分子量为8万的聚乳酸,以及聚乳酸L旋光异构体摩尔含量为99%的聚乳酸;重均分子量为12万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以及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8%;尺寸为10nm的纳米氮化硼与胞嘧啶以7/3配比形成复配成核剂;
(2)聚乳酸为45重量份,P34HB为55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0.1重量份、0.002重量份、2重量份、0.5重量份和0.5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其中,酯交换剂为钛酸四乙酯,扩链剂为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抗水解剂为噁唑啉;
(3)将干燥共混料通过传统熔融纺丝设备挤出纺丝,喷丝板孔的形状为圆形;纺丝温度为175℃,纺丝速度为2500m/min,收卷得到共混长纤维;最后,对共混长纤维进行牵伸热定型,牵伸温度为95℃,牵伸倍数为2.0倍。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拉伸强度为2.6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模量为58cN/dtex,K/S值为4.9。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175℃,熔体流量为20mg/s,空气速度为30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68°。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45重量份,P34HB为55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3重量份、0.002重量份、2重量份、0.5重量份和0.5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其中,酯交换剂为钛酸四乙酯,扩链剂为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抗水解剂为噁唑啉。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拉伸强度为2.7cN/dtex,断裂伸长率为52%,模量为60cN/dtex,K/S值为7.1。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182℃,熔体流量为18mg/s,空气速度为28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61°。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45重量份,P34HB为55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5重量份、0.002重量份、2重量份、0.5重量份和0.5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其中,酯交换剂为钛酸四乙酯,扩链剂为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抗水解剂为噁唑啉。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拉伸强度为2.9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8%,模量为42cN/dtex,K/S值为8.8。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00℃,熔体流量为12mg/s,空气速度为12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56°。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45重量份,P34HB为55重量份;以100重量分的聚乳酸和P34HB为基准,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的组分分别以5重量份、0.002重量份、2重量份、0.5重量份和0.5重量份的配比进行机械混合后熔融挤出、共混造粒;共混料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95±2℃,干燥时间为8小时,含水量为40ppm;另外,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6万;其中,酯交换剂为钛酸四乙酯,扩链剂为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抗水解剂为噁唑啉。
经检测: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内P34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拉伸强度为3.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模量为35cN/dtex,K/S值为9.3。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如果通过熔喷设备制备无纺布,其中,熔融温度为205℃,熔体流量为8mg/s,空气速度为160m/s,收集得到的无纺布的接触角为54°。
对比例1
按照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1)中,取重均分子量为8万的聚乳酸,以及聚乳酸中L旋光异构体摩尔含量为90%;重均分子量为81万的P34HB,以及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20%;不含有由纳米氮化硼与胸腺嘧啶形成的复配成核剂;另外,在步骤(2)中,聚乳酸为5重量份,P34HB为95重量份;不含有其它助剂,具体地,不含有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
结果喷丝板下滴料明显且纤维频繁断丝,且滴料严重,难以得到连续长纤维。另外,通过熔喷设备挤出纺丝,挤出熔融温度为225℃,熔体流量为10mg/s,空气速度为150m/s,收集无纺布;难以得到连续均匀的无纺布。
对比例2
按照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5中“聚乙醇酸0.1重量份”替换为“聚乙醇酸的用量为20重量份”。
结果喷丝板下有滴料且纤维频繁断丝,且滴料严重,难以得到连续长纤维。另外,通过熔喷设备挤出纺丝,挤出熔融温度为223℃,熔体流量为10mg/s,空气速度为155m/s,收集无纺布,难以得到连续均匀的无纺布。
对比例3
按照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7中的“成核剂为1重量份”替换为“成核剂为5重量份”。
结果喷丝板下有堵孔现象且纤维频繁断丝,难以得到连续长纤维。另外,通过熔喷设备挤出纺丝,挤出熔融温度为250℃,熔体流量为3mg/s,空气速度为100m/s,收集无纺布,难以得到连续均匀的无纺布。
对比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将“重均分子量为25万的聚乳酸,以及聚乳酸中L旋光异构体摩尔含量为93%”替换为“重均分子量为6万的聚乳酸,以及聚乳酸中L旋光异构体的摩尔含量为80%”。
结果喷丝板下有堵孔现象且纤维频繁断丝,难以得到连续长纤维。另外,通过熔喷设备挤出纺丝,挤出熔融温度为195℃,熔体流量为15mg/s,空气速度为200m/s,收集无纺布,难以得到连续均匀的无纺布。
对比例5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将“重均分子量为12万的P34HB,以及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中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4%”替换为“重均分子量为10万的P34HB,以及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中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25%”。
结果喷丝板下有堵孔现象且纤维频繁断丝,难以得到连续长纤维。另外,通过熔喷设备挤出纺丝,挤出熔融温度为200℃,熔体流量为15mg/s,空气速度为200m/s,收集无纺布,难以得到连续均匀的无纺布。
对比例6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所不同之处在于:将“聚乙醇酸为0.1重量份,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8万”替换为“聚乙醇酸为12重量份,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20万”。
结果喷丝板下有堵孔现象且纤维频繁断丝,难以得到连续长纤维。另外,通过熔喷设备挤出纺丝,挤出熔融温度为210℃,熔体流量为15mg/s,空气速度为200m/s,收集无纺布,难以得到连续均匀的无纺布。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制备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手感柔软,且吸湿排汗性、染色性和力学性均能够得到提高。
具体地,实施例1-12能够成功纺制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该纤维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和亲水性能;另外,该纤维具有较柔软的手感以及较高的力学强度。此外,随着聚乙醇酸含量的上升,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明显上升;亲水性也逐渐提升。
另外,根据对比例1、2和实施例5;对比例3和实施例7可知体系内不含助剂或者助剂含量超出一定值,无法纺成纤维。根据对比例4、5、6和实施例1可知,随着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分子量和结晶性降低或者聚乙醇酸在分子量提高的前提下含量超出一定值,均无法纺成纤维。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且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所述聚乳酸为5-45重量份,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55-95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所述聚乳酸为15-40重量份,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60-8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25万,优选为15万-20万;
优选地,所述聚乳酸中,L旋光异构体的摩尔含量为85-99%,优选为92-9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81万,为38万-78万;
优选地,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中,4-羟基丁酸的摩尔含量为4-20%,优选为6-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含有聚乙醇酸,且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为基准,所述聚乙醇酸为0.1-1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18万,优选为8万-14万。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含有聚乙醇酸、成核剂、酯交换剂、扩链剂和抗水解剂,且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总和为基准,所述聚乙醇酸为0.1-10重量份,所述成核剂为0.002-1重量份,所述酯交换剂为0.1-5重量份,所述扩链剂为0.1-2重量份,所述抗水解剂为0.1-2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成核剂为氮化硼与嘧啶的复配体系;优选地,氮化硼的平均粒径为10-1000nm;优选地,所述嘧啶选自尿嘧啶、胸腺嘧啶和胞嘧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氮化硼与所述嘧啶的重量比为(0.1-9):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酯交换剂选自四氯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三丁基氧化锡、辛酸亚锡、草酸亚锡、纳米二氧化锡、四丁基锡、氟硼酸亚锡、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乙酯、钛酸异丁酯和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扩链剂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双酚A型环氧树脂、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和1,2-环己烷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抗水解剂选自聚碳化二亚胺、碳化二亚胺、噁唑啉和具有三元环醚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制备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将含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组合物熔融共混后进行挤出造粒得到共混料;
(2)将所述共混料进行熔融纺丝制得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
其中,所述熔融纺丝的喷丝板为圆形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熔融纺丝的条件包括:纺丝温度为175-235℃,纺丝速度为300-3000m/min。
CN202010359276.4A 2020-04-29 2020-04-29 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349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9276.4A CN111349325B (zh) 2020-04-29 2020-04-29 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9276.4A CN111349325B (zh) 2020-04-29 2020-04-29 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9325A true CN111349325A (zh) 2020-06-30
CN111349325B CN111349325B (zh) 2022-06-28

Family

ID=71195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9276.4A Active CN111349325B (zh) 2020-04-29 2020-04-29 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932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5600A (zh) * 2022-08-30 2022-11-08 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丝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613155A (zh) * 2022-11-18 2023-01-17 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长丝或短纤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27559A (zh) * 2022-11-18 2023-01-20 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长丝及其专用料
WO2023106230A1 (ja) * 2021-12-06 2023-06-15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メルトブローン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マスク用フィルター、及び、マスク
CN116271256A (zh) * 2023-03-28 2023-06-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具有组织选择性贴附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基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0144A (en) * 1995-07-13 1998-06-02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Aliphatic polyester polymer blends,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for milding aliphatic polyester polymer blends
CN102146597A (zh) * 2011-04-22 2011-08-1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含phbv的可降解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2318A (zh) * 2011-04-22 2012-03-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生物基可降解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7488A (zh) * 2013-01-31 2013-05-08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10599A (zh) * 2010-05-17 2015-09-16 梅塔玻利克斯公司 含有聚羟基烷酸酯的增韧聚乳酸
CN110468468A (zh) * 2019-08-28 2019-11-19 江苏金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聚乙醇酸全生物降解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0144A (en) * 1995-07-13 1998-06-02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Aliphatic polyester polymer blends,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for milding aliphatic polyester polymer blends
CN104910599A (zh) * 2010-05-17 2015-09-16 梅塔玻利克斯公司 含有聚羟基烷酸酯的增韧聚乳酸
CN102146597A (zh) * 2011-04-22 2011-08-1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含phbv的可降解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2318A (zh) * 2011-04-22 2012-03-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生物基可降解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7488A (zh) * 2013-01-31 2013-05-08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68468A (zh) * 2019-08-28 2019-11-19 江苏金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聚乙醇酸全生物降解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6230A1 (ja) * 2021-12-06 2023-06-15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メルトブローン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マスク用フィルター、及び、マスク
CN115305600A (zh) * 2022-08-30 2022-11-08 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丝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305600B (zh) * 2022-08-30 2024-03-01 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丝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613155A (zh) * 2022-11-18 2023-01-17 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长丝或短纤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27559A (zh) * 2022-11-18 2023-01-20 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长丝及其专用料
CN116271256A (zh) * 2023-03-28 2023-06-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具有组织选择性贴附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基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9325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9325B (zh) 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组合物和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982B (zh) 异形改性生物基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US11149129B2 (en)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US6388013B1 (en) Polyolefin fiber compositions
JP3440915B2 (ja) ポリ乳酸樹脂および成形品
EP3404130A1 (en) Biodegradable aliphatic polyester-based fi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TW200407471A (en) Poly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bicomponent fibers
US6433093B2 (en) Melt processible fluoropolymer composites
EP2690207A1 (en) Biodegradable polyester fiber having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strength,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20060058441A1 (en) Polyester fibers,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ir use
Zhu et al. Study on PLA/PA11 bio-based toughening melt-blown nonwovens
JP4661266B2 (ja) 合成繊維、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JP2009097012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の樹脂組成物より得られる成形体、その樹脂組成物より得られる繊維
CN114262952B (zh)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5046637A1 (ko) 유연성이 향상된 폴리락트산 블렌드 부직포 및 그 제조방법
Kim et al. Effects of annealing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LCP/PEN/PET ternary blend fibers
JP4617872B2 (ja) ポリ乳酸繊維
CN114437516B (zh) 一种高阻隔高透光可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057082A (ja) ポリ乳酸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CN113293512A (zh) 一种抗菌亲肤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KR100609801B1 (ko) 섬유의 고속 용융 방사
CN1505704A (zh) 聚丙烯细单丝的生产方法,聚丙烯细单丝及其用途
TWI816088B (zh) 生物可分解添加劑、生物可分解聚酯纖維及其製造方法、及生物可分解織物
JP5565971B2 (ja) ポリ乳酸樹脂と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からなるポリマーアロ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87597B (zh) 一种基于一步法牵伸工艺的高强尼龙6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