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7937A -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7937A
CN111347937A CN201811574414.XA CN201811574414A CN111347937A CN 111347937 A CN111347937 A CN 111347937A CN 201811574414 A CN201811574414 A CN 201811574414A CN 111347937 A CN111347937 A CN 111347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module
motor
energy stor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744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7937B (zh
Inventor
刘长久
潘华
宁荣华
杨宁
刘捷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744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7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7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7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7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7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1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or by the kind of wi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模块、三相逆变器、三相交流电机、储能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供电模块、开关模块、三相逆变器、三相交流电机、待加热部件以及储能模块,本申请技术方案在三相交流电机中三相线圈的连接点引出N线,进而与动力电池、储能模块以及三相逆变器组成不同的回路,通过三相交流电机内部三相线圈、三相逆变器和储能模块及其内部发热器件来提供热源,加热换热介质后经过冷却回路实现对待加热器件的加热,不需要使用发动机或者增加加热装置就可以实现提升待加热器件的温度,并且加热效率高,待加热器件温度升高快。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基于锂离子的动力电池得到大量应用,由于电池的固有特性,在低温时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能力会大幅降低,这将影响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的使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一种技术方案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和发送动力电池单元的温度,如果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则整车控制器通过CAN通讯命令发动机控制器控制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匀速转动,且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转动,通过发电机向动力电池单元快速充电及放电,达到预热电池包的目的,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能量传递路径上多了一个发动机,且发动机热效率很低,导致整个电池加热效率低下。
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当环境温度低,需要给动力电池加热时,水泵将冷却液由冷冻液箱抽出,经PTC加热器加热后送入动力电池液冷板,使得动力电池液冷板温度升高,再由动力电池液冷板给动力电池加热,从而提高动力电池寒冷条件下的工作性能。该技术方案中需要用到一个PTC加热器,导致增加成本,且PTC加热器如果损坏后,导致二次成本增加。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在低温状态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时采用发动机进行加热导致电池加热效率低下以及采用PTC加热器进行加热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低温状态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时采用发动机进行加热导致电池加热效率低下以及采用PTC加热器进行加热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模块、三相逆变器、三相交流电机、储能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机控制电路通过所述开关模块连接至供电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正极端,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负极端,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三相逆变器,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共接点,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所述开关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以及所述储能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并通过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接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车辆还包括驱动模块和换热介质管线,所述换热介质管线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以及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上,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换热介质管线中的换热介质流动。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利用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需要加热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接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再流经所述动力电池时,使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升高。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模块、三相逆变器、三相交流电机、储能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供电模块、开关模块、三相逆变器、三相交流电机、待加热部件以及储能模块,控制模块检测待加热部件需要加热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并通过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使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储能模块和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储能模块、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储能模块、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流经待加热部件时,使待加热部件的温度升高。本申请技术方案在三相交流电机中三相线圈的连接点引出N线,进而与动力电池、储能模块以及三相逆变器组成不同的回路,通过三相交流电机内部三相线圈、三相逆变器和储能模块及其内部发热器件来提供热源,加热换热介质后经过冷却回路实现对待加热器件的加热,不需要使用发动机或者增加加热装置就可以实现提升待加热器件的温度,并且加热效率高,待加热器件温度升高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提供的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图7提供的电机控制电路的电流电路图;
图10是图7提供的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电流电路图;
图11是图7提供的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电流电路图;
图12是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电路图;
图13是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电路的另一电路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车辆中的三相交流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模块103、三相逆变器102、三相交流电机101、储能模块105以及控制模块106,电机控制电路通过所述开关模块103连接至供电模块104,所述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104的正极端,所述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104的负极端,所述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102的三相桥臂,所述储能模块10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103和所述三相逆变器102,所述储能模块10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共接点,所述控制模块106连接所述供电模块104、所述开关模块103、所述三相逆变器102、所述三相交流电机101、待加热部件以及所述储能模块105。
所述控制模块104检测待加热部件需要加热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03导通以及控制所述储能模块105处于工作状态,并通过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102使所述供电模块104对所述储能模块105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所述储能模块105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所述储能模块105、所述三相逆变器102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101对流经所述储能模块105、所述三相逆变器102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101至少一个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流经待加热部件时,使待加热部件的温度升高。
其中,供电模块104可以是车辆内部的电源模块,也可以是车辆外部的电源模块,例如,供电模块104提供的电源可以是直流充电桩提供的直流电,也可以是单相、三相交流充电桩经过整流后输出的直流电,也可以是燃料电池发出的电能,也可以是增程器如发动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经发电机控制器整流后的直流电等电源形式,也可以是车辆内部的动力电池提供的电源;三相逆变器102包括六个功率开关单元,功率开关单元可以是晶体管、IGBT、MOS管等器件类型,两个功率开关单元构成一相桥臂,共形成三相桥臂,每相桥臂中两个功率开关单元的连接点连接三相交流电机101中的一相线圈,三相交流电机101包括三相线圈,三相线圈连接于一点,三相交流电机101可以是永磁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并且该三相交流电机101为三相四线制,即在三相线圈连结点引出N线,且N线和储能模块105串联组成连接电路;开关模块103用于使供电模块104接入电路以进行充电或者与电路断开,通过控制开关模块103可以在需要供电模块104进行放电时使供电模块104接入充电回路;储能模块105用于存储动力电池120或者外部电源模块107输出的电能,储能模块105可以包括电感等储能器件111;控制模块106可以采集动力电池120的电压、电流、温度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的相电流,控制模块106可以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和BMS电池管理器电路,三者通过CAN线连接,控制模块106中的不同模块根据所获取的信息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中功率开关的导通和关断以实现不同电流回路的导通;待加热部件可以位于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的附近,例如待加热部件与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中至少一个位于同一舱中,也可以通过换热介质将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中至少一个的热量传递到待加热部件,例如,在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上设有换热介质管线,该换热介质管线内流动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对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温度调节,以调节待加热部件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在三相交流电机中引出N线,进而与供电模块、储能模块以及三相逆变器组成不同的回路,通过三相交流电机内部三相线圈、三相逆变器和储能模块及其内部发热器件来提供热源,加热换热介质后经过原冷却回路实现对待加热部件的加热,不需要使用发动机或者增加加热装置就可以实现提升待加热部件的温度,并且加热效率高,待加热部件温度升高快。
在具体实施例中,待加热部件和供电模块为同一部件,如动力电池。这样,不仅在形成电路回路的过程中,动力电池因内阻会使自身温度升高,且,还可以通过将本申请中的电机控制电路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动力电池,即:在本申请中的电机控制电路既可以用于给动力电池充电,也可以用于动力电池给三相交流电机供电以驱动车轮旋转,还可以用于给需要加热的动力电池提供热源。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供电模块104、开关模块103、储能模块105、三相交流电机101以及三相逆变器102形成第一充电回路,三相交流电机101、三相逆变器102以及储能模块105形成放电回路;控制模块106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使第一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以使动力电池120对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
其中,第一充电回路构成一个电感储能回路,控制模块106控制开关模块103导通并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中的功率开关单元使第一充电回路导通一段时间,之后控制模块106控制放电回路导通,储能模块105和三相交流电机101均有电流输出,使放电回路形成一个电流续流回路,控制模块106可以输出PWM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102实现第一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使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处于工作状态,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使第一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实现了使储能模块、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对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流经所述待加热部件时,使所述待加热部件的温度升高。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供电模块104和待加热器件均为动力电池120,开关模块103为第一开关模块121;其中,由于电池的固有特性,在低温状态时动力电池120的充放电能力会大幅降低,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寒冷地区的使用,为了使动力电池120正常工作,需要在动力电池120温度过低时提升动力电池120的温度,因此,通过控制模块106获取动力电池120的温度,可以采用电池管理器来获取动力电池120的温度,将动力电池120的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来判断动力电池120是否处于低温状态,当检测到动力电池12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可以通过提升流经动力电池120的换热介质的温度方式提高动力电池120的温度,由于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在工作的过程中均产生热量,因此,可以控制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对流经动力电池120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对换热介质加热的方式可以是使动力电池120对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的充电,当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存储完成电能后再进行放电,当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会产生热量,可以对冷却液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储能模块105包括储能器件111和第一开关器件110,第一开关器件110连接三相交流电机101、控制模块106以及储能器件111,储能器件111连接三相逆变器102和第一开关模块121,动力电池120、第一开关模块121、储能器件111、第一开关器件110、三相交流电机101以及三相逆变器102形成第一充电回路;控制模块106控制第一开关器件110导通,并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使第一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
其中,储能模块105的第一端连接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一端,或者,所述储能模块105的第一端连接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二端,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导通以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储能器件111可以为电感,通过设置第一开关器件110,可以实现控制模块106控制储能器件111接入第一充电回路或者放电回路中以及从第一充电回路或者放电回路中断开,可以实现对储能器件111工作状态的控制。
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储能模块105还包括第六开关器件112,第六开关器件11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06,第六开关器件112的连接端连接储能器件111,第六开关器件112的第一选通端连接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模块121的第一端,第六开关器件112的第二选通端连接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二端和第一开关模块121的第二端,控制模块106控制第六开关器件112的连接端交替选通连接第一选通端和第二选通端,控制模块106控制第六开关器件112的连接端连接第一选通端或者第二选通端,控制模块106还控制第一开关器件110导通以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第六开关器件112为单刀双掷开关,第六开关器件112的连接端可以根据控制模块106输出的信号连接第一选通端或者第二选通端,当单刀双掷开关连接第一选通端时,储能模块105连接到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模块121的第一端,此时,三相逆变器102中的电流在下桥臂中的功率开关和上桥臂中的续流二极管流通,三相逆变器102每个导通的功率开关单元只有一半的功率器件流过电流,另一半不流过电流;当单刀双掷开关连接第二选通端时,储能模块105连接到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二端和第一开关模块121的第二端,此时,三相逆变器102中的电流在上桥臂中的功率开关和下桥臂中的二极管流通,三相逆变器102每个导通的功率开关单元只有一半的功率器件流过电流,另一半不流过电流;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六开关器件,当控制第六开关器件上下触点的周期性接合时,前半周期接第一选通端,后半周期接第二选通端,可以让三相逆变器中上下桥臂中的功率器件轮流通电加热,进而使三相逆变器在一个轮换周期内发热趋于均衡,在本申请中的电机控制电路可以实现三个功能(既可以用于给动力电池充电,也可以用于动力电池给三相交流电机供电以驱动车轮旋转,还可以用于给需要加热的动力电池提供热源)的同时,减少对三相逆变器寿命的影响。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供电模块为外部电源模块107,所述开关模块为第二开关模块108,电机控制电路中仍然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21和动力电池120,外部电源模块107连接控制模块106和第二开关模块108,第二开关模块108连接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控制模块106;控制模块106检测动力电池12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并检测连接外部电源模块107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21关断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8导通,并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使外部电源模块107对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对流经动力电池120的冷却液进行加热。
其中,控制模块106检测动力电池12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检测是否连接外部电源模块107,当连接外部电源模块107时,通过外部电源模块107对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的充电,当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存储完成电能后再进行放电,当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会产生热量,可以对冷却液进行加热,本申请实施例在三相交流电机中引出中性线,当检测到与外部电源模块连接时,与外部电源模块、储能模块以及三相逆变器组成不同的回路,通过三相交流电机内部三相线圈、三相逆变器和储能模块及其内部发热器件来提供热源,加热换热介质后经过原冷却回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加热,不需要使用发动机或者增加加热装置就可以实现提升动力电池的温度,并且加热效率高,动力电池温度升高快。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外部电源模块107、第二开关模块108、储能模块105、三相交流电机101以及三相逆变器102形成第二充电回路,三相交流电机101、三相逆变器102以及储能模块105形成放电回路;控制模块106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使第二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以使动力电池120对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储能模块105和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
其中,第二充电回路构成一个电感储能回路,控制模块106控制第二开关模块108导通并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中的功率开关单元使第二充电回路导通一段时间,之后控制模块106控制放电回路导通,储能单元和三相交流电机101均有电流输出,使放电回路形成一个电流续流回路,控制模块106可以输出PWM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102实现第二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使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处于工作状态,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使第二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实现了使储能模块105、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对流经动力电池120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储能模块105包括储能器件111和第一开关器件110,第一开关器件110连接三相交流电机101、控制模块106以及储能器件111,储能器件111连接三相逆变器102、第一开关模块121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8;外部电源模块107、第二开关模块108、储能器件111、第一开关器件110、三相交流电机101以及三相逆变器102形成第二充电回路,三相交流电机101、三相逆变器102、储能器件111以及第一开关器件110形成放电回路;控制模块106控制第一开关器件110导通,并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使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储能模块105还包括第六开关器件112,第六开关器件11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06,第六开关器件112的连接端连接储能器件111,第六开关器件112的第一选通端连接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一端、第一开关模块12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8的第一端,第六开关器件112的第二选通端连接三相逆变器102的第二端、第一开关模块12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8的第二端,控制模块106控制第六开关器件112的连接端连接第一选通端或者第二选通端。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六开关器件,当外部电源接入电路时,控制第六开关器件上下触点的周期性接合时,前半周期接第一选通端,后半周期接第二选通端,可以让三相逆变器中上下桥臂中的功率器件轮流通电加热,进而使三相逆变器在一个轮换周期内发热趋于均衡。
对于三相逆变器10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三相逆变器102包括三相桥臂,每相桥臂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功率开关单元,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分别连接每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单元的连接点;控制模块106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中至少一相桥臂上的两个功率开关单元交替导通,使动力电池120或者外部电源模块107对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和储能模块105的充电过程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和储能模块105的三相线圈对动力电池120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
其中,对于三相逆变器102的控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切换不同的桥臂导通实现动力电池的加热功能,例如,控制导通的桥臂可以是三相桥臂中的任一相桥臂或任两相桥臂或者以及三相桥臂共7种切换加热方式。
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06根据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获取三相逆变器102的桥臂导通数量,并根据桥臂导通数量控制相应数量的桥臂进行工作。
其中,可以根据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大小选择桥臂导通数量,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可以通过电池管理器根据动力电池的当前状态获取,例如,对于小功率加热,可以选择任一相桥臂工作进行加热,对于中功率加热,可以选择任两相桥臂工作进行加热,对于大功率加热,可以选择三相桥臂同时工作进行加热,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选择与之对应数量的桥臂工作进行加热,根据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实施相对应的控制方式,提升了对动力电池120的充电效率。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控制模块106检测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时判定三相逆变器102的桥臂导通数量为1条,控制三相桥臂中的任意一相桥臂工作或者三相桥臂轮流切换工作。
其中,控制模块106检测到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较小时,控制三相桥臂中的1条桥臂导通即可满足充电需求,假设三相桥臂包括A相桥臂、B相桥臂和C相桥臂,可以控制三相桥臂中的任意一相桥臂一直工作,也可以控制三相桥臂轮流切换工作,例如,先控制A相桥臂工作,B相桥臂和C相桥臂不工作,再控制B相桥臂工作,A相桥臂和C相桥臂不工作,再控制C相桥臂工作,A相桥臂和B相桥臂不工作,然后再控制三相桥臂依次轮流切换,可以实现三相逆变器102和三相线圈发热均衡。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控制模块106检测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不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并且小于第二预设功率时判定三相逆变器102的桥臂导通数量为2条,控制三相桥臂中的任意2相桥臂工作或者三相桥臂中的三组两相桥臂依次工作,其中,三相逆变器包括A相桥臂、B相桥臂以及C相桥臂,第一组两相桥臂包括A相桥臂和B相桥臂,第二组两相桥臂包括A相桥臂和C相桥臂,第一组三相桥臂包括B相桥臂和C相桥臂。
其中,控制模块106检测到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不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并且小于第二预设功率时,控制三相桥臂中的2条桥臂导通才能满足充电需求,可以控制三相桥臂中的任意二相桥臂一直工作,也可以控制三相桥臂中的三组两相桥臂轮流切换工作,例如,可以将A相桥臂和B相桥臂视为第一组两相桥臂,将A相桥臂和C相桥臂视为第二组两相桥臂,将B相桥臂和C相桥臂视为第三组两相桥臂,即先控制第一组两相桥臂工作,C相桥臂不工作,再控制第二组两相桥臂工作,B相桥臂不工作,再控制第三组两相桥臂工作,A相桥臂不工作,然后再控制三组两相桥臂依次轮流切换工作,可以实现三相逆变器102和三相线圈发热均衡。
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06分别向两相桥臂发送的PWM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其中,为了降低充电线路的总纹波,可以进行逆变器开关错相位控制方式,当只用到两相桥臂工作时,向两相桥臂分别发送的两相控制信号相差约180°相位,这样两相线圈的正负纹波相互叠加,相互抵消,从而可以使总的纹波大大降低。
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控制模块106检测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不小于第二预设功率时判定三相逆变器102的桥臂导通数量为3条,控制三相桥臂同时工作。
其中,控制模块106检测到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较大时,控制三相桥臂中的3条桥臂导通才能满足加热需求,控制三相桥臂中的三相桥臂同时工作,由于三相回路理论上均衡,从而三相桥臂输出的电流均衡,实现三相逆变器102和三相线圈发热均衡。
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06向三相桥臂发送相位相同的PWM控制信号;
或者,控制模块106向所述三相桥臂发送相位不同的PWM控制信号,其中,一相桥臂的PWM控制信号的相位与另外两相桥臂的PWM控制信号的相位分别相差60度和-60度。
其中,为了降低充电线路的总纹波,可以进行逆变器开关错相位控制方式,控制三相桥臂均工作时,向三相桥臂输出的三相控制信号错开约60°相位,这样三相线圈的正负纹波相互叠加,相互抵消,从而可以使总的纹波大大降低。也可以采取同步控制方式,也即三相桥臂功率开关同时进行控制,同步开通、同步关断,这样三相电流开通时同时增加,关断时也同时减小,有利于三相电流在任一瞬时更趋于相等,从而三相合成磁动势更趋于为零,从而定子磁场更趋于为零,电机基本无转矩产生。
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06在三相桥臂同时工作时获取每相桥臂的电流值,并通过调节每相桥臂的控制信号使三相桥臂的电流平均值处于预设电流范围内。
其中,有时实际电路中由于三相交流电机101和电机控制器三相回路不一定完全一样,从而开环控制时三相电流不一定相等,且长期下去电流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故需要进行三相电流独立闭环控制,将三相电流的平均值控制到预设的均衡值精度范围。
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06在三相桥臂同时工作时,获取每相桥臂的电流值,并通过调节每相桥臂的控制信号使三相桥臂的电流值不完全相同并且每两相桥臂的电流差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
其中,在进行三相电流独立闭环控制时,将其中一相电流控制稍微大于另外两相电流,另外两相电流可以控制为平均值相等的两相电流或者稍微不相等的电流,这样可以让三相电流产生的磁场不为零,但是很小,这时电机转矩也不为零,但很小,这有利于在车上让电机转轴输出一个小扭矩,将齿轮间隙啮合,减少由于转矩波动带来的抖动和噪声,至于电流大小及输出转矩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控制三相电流的大小来决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控制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的交替导通:控制模块106向三相逆变器102输出PWM控制信号使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交替导通,并获取动力电池120的待加热功率,根据三相逆变器输入的母线电压和母线电流的乘积来计算得出实际加热功率,将对动力电池120的实际功率与待加热功率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调节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以调节输出至动力电池120的电流。
其中,控制模块106根据动力电池的当前状态获取待加热功率,在获取实际加热功率,将实际加热功率与待加热功率对比,当实际加热功率小于待加热功率时,调节增加PWM导通占空比,当实际加热功率大于待加热功率时,调节减小PWM导通占空比,直至满足充电功率为止。
对于三相逆变器102,具体的,三相逆变器102包括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第五功率开关以及第六功率开关,每个功率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06,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共接并连接储能模块,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共接并连接动力电池120的负极,三相交流电机101的第一相线圈连接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三相交流电机101的第二相线圈连接第三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三相交流电机101的第三相线圈连接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入端。
其中,三相逆变器102中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构成A相桥臂,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构成B相桥臂,第五功率开关单元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构成C相桥臂,对三相逆变器102的控制方式可以是如下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如可以实现A、B、C三相任一桥臂或任两桥臂,以及三桥臂共7种控制加热方式,灵活简单。通过桥臂的切换可以有利于实现加热功率的大中小选择,如对于小功率加热,可以选择任一相桥臂功率开关进行控制,且三相桥臂可以轮流切换,例如A相桥臂先单独工作,控制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一段时间,然后B相桥臂单独工作,控制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同样长的时间,再然后C相桥臂单独工作,控制第五功率开关单元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同样长的时间,再切换到A相桥臂工作,如此循环以实现三相逆变器102和三相线圈轮流通电发热,让三相发热更均衡;如对于中功率加热,可以选择任两相桥臂功率开关进行控制,且三相桥臂可以轮流切换,例如AB相桥臂先工作,控制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一段时间,然后BC相桥臂工作,控制第三功率开关单元、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第五功率开关单元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同样长的时间,再然后CA相桥臂工作,控制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同样长的时间,再然后切换到AB相桥臂工作,如此循环以实现三相逆变器102和三相线圈发热更均衡;如对于大功率加热,可以选择三相桥臂功率开关进行控制,且由于三相回路理论上均衡,从而三相电流均衡,实现三相逆变器102和三相线圈发热均衡三相电流基本为直流,其平均值基本一致,以及由于三相绕组对称,此时电机内部的三相合成磁动势基本为零,从而定子磁场基本为零,电机基本无转矩产生,这有利于大大减小传动系的应力。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基于上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需要加热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接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再流经所述待加热部件时,使所述待加热部件的温度升高。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外部电源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
所述电机控制电路的加热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并检测连接所述外部电源模块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关断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
通过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使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所述动力电池的冷却液进行加热。
下面通过具体的电路结构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图8为本申请电机控制电路一种举例的电路图,为方便说明电机控制电路,上图忽略了其它电器设备,只考虑了动力电池120、三相逆变器102以及三相交流电机101,第一开关模块121包括开关K2和开关K3,第二开关模块108包括开关K4和开关K5,外部电源模块107两端并联电容C1,储能模块105包括电感L和开关K1,动力电池120与母线电容C并联连接,三相逆变器102中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上桥臂VT1和第一上桥二极管VD1,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下桥臂VT2和第二下桥二极管VD2,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三上桥臂VT3和第三上桥二极管VD3,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四下桥臂VT4和第四下桥二极管VD4,第五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五上桥臂VT5和第五上桥二极管VD5,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六下桥臂VT6和第六下桥二极管VD6,三相交流电机101是三相四线制,可以是永磁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在三相线圈连结中点引出N线,且N线和开关K1连接,电机三相线圈分别和三相逆变器102中的A、B、C上下桥臂之间连接,控制模块106的控制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整车上电时整车控制器接收三相交流电机的状态信号(如:可以通过档位信息和车速信号来确定)、电池管理器发来的动力电池120温度信号。
步骤2,整车控制器检测当前三相交流电机的状态信号为处于非驱动状态(如:可以通过档位是否处在P档且车速是否为零来确定)。
步骤3,如果不是,则退出电机加热程序。
步骤4,如果是,再判断动力电池120温度是否低于设定阈值。
步骤5,如果不是,则退出电机加热程序。
步骤6,如果是,则整车控制器向电池管理器及电机控制器发出加热电池指令;
步骤7,如图9所示,电池管理器控制开关K1、K2、K3接通,使动力电池120进行放电用于加热,首先电机控制器向三相逆变器102发送PWM控制信号,在每个PWM控制信号周期中的导通时间段内,电机控制器控制三相逆变器102的上桥功率开关关断,控制下桥功率开关导通,动力电池120、电感L、开关K1、三相交流电机101、下桥功率开关(第二下桥臂VT2、第四下桥臂VT4、第六下桥臂VT6)构成第一充电回路,动力电池120为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和电感L进行储能。
步骤8,如图10所示,电机控制器在PWM周期关断期间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下桥功率开关关断,上桥功率开关可以一直关断(此时也可以导通),这时动力电池120的放电通路被关断,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上桥功率开关(第一上桥二极管VD1、第三上桥二极管VD3、第五上桥二极管VD5)、电感L、开关K1构成放电回路,三相交流电机101的三相线圈和电感L进行放电,与上桥续流二极管形成电感电流续流回路。
步骤9,电机控制器接收三相逆变器输入的母线电压和母线电流数据,计算输出功率,把输出功率认为是电池加热功率,将计算的加热功率与电池管理器发送的加热指令功率相比较,如果计算的加热功率偏低,则增加PWM占空比,增大母线电流,如果计算的加热功率偏高,则减小PWM占空比,减小母线电流,直至加热功率达到加热指令功率附近为止。
步骤10,然后整车控制器循环检测三相交流电机的状态信号(如:可以通过档位信息和车速信号来确定)、动力电池温度,满足条件就重复上述步骤,不满足就退出加热程序,电机控制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上下桥全部关断,电池管理器控制开关K1断开,如果不需要充电可以控制K4、K5也断开。
当电路连接外部电源模块107时,控制模块106控制外部电源模块107进行加热,控制模块106的控制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整车上电时整车控制器接收三相交流电机的状态信号(如:可以通过档位信息和车速信号来确定)、电池管理器发来的动力电池120温度信号。
步骤2,整车控制器检测当前三相交流电机的状态信号为处于非驱动状态(如:可以通过档位是否处在P档且车速是否为零来确定)。
步骤3,如果不是,则退出电机加热程序。
步骤4,如果是,再判断动力电池120温度是否低于设定阈值。
步骤5,如果不是,则退出电机加热程序。
步骤6,如果是,则整车控制器向电池管理器及电机控制器发出加热电池指令;
步骤7,如图11所示,电池管理器控制开关K1、K4、K5接通,使外部电源模块107放电用于加热,电机控制器向三相逆变器102发送PWM控制信号,在每个PWM控制信号周期中的导通时间段内,电机控制器控制三相逆变器102的上桥功率开关关断,控制下桥功率开关导通,外部电源模块107、电感L、开关K1、三相交流电机101、下桥功率开关(第二下桥臂VT2、第四下桥臂VT4、第六下桥臂VT6)构成第二充电回路,外部电源模块107为电机三相线圈和电感L进行储能。
步骤8,如图10所示,电机控制器在PWM周期关断期间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下桥功率开关关断,上桥功率开关可以一直关断(此时也可以导通),这时动力电池120的放电通路被关断,电机三相线圈、上桥功率开关(第一上桥二极管VD1、第三上桥二极管VD3、第五上桥二极管VD5)、电感L、开关K1构成放电回路,电机三相线圈和电感L进行放电,与上桥续流二极管形成电感电流续流回路。
步骤9,电机控制器接收三相逆变器输入的母线电压和母线电流数据,计算输出功率,把输出功率认为是电池加热功率,将计算的加热功率与电池管理器发送的加热指令功率相比较,如果计算的加热功率偏低,则增加PWM占空比,增大母线电流,如果计算的加热功率偏高,则减小PWM占空比,减小母线电流,直至加热功率达到加热指令功率附近为止。
步骤10,然后整车控制器循环检测三相交流电机的状态信号(如:可以通过档位信息和车速信号来确定)、动力电池120温度,满足条件就重复上述步骤,不满足就退出加热程序,电机控制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上下桥全部关断,电池管理器控制开关K1断开,如果不需要充电可以控制K4、K5也断开。
图12为本申请电机控制电路另一种举例的电路图,电感L1的一端和三相逆变器102的负极连接,也可以实现以上说的所有加热功能,这个电路拓扑的控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根据是用动力电池放电加热还是外部电源模块供电加热,开关K1、K2、K3、K4、K5的控制和以上电路中电感L接动力电池正极相同,第二,不同点是三相逆变器102功率开关的控制,和以上电路中电感L接动力电池正极的控制刚好相反,电感L接动力电池正极时,PWM控制的是下桥功率开关导通,上桥功率开关可以一直关断,而电感L接动力电池负极时,PWM控制的是上桥功率开关导通,下桥功率开关可以一直关断,也即,电机控制器在PWM周期开通期间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上桥功率开关导通,下桥功率开关关断,电机控制器在PWM周期关断期间控制三相逆变器102上桥功率开关关断,下桥功率开关可以一直关断(此时也可以导通)。除此之外,其他的功能诸如A、B、C三相任一桥臂或任两桥臂,以及三桥臂共7种控制加热方式的选择,以及电流控制方式诸如,错相位60°或180°,或二、三相同步控制,或二、三相独立控制的情况和连接电路接母线正极时的一样,这样也可以实现相同效果的电池加热功能。
图13为本申请电机控制电路另一种举例的电路图,电感L1的一端也可以通过一个单刀双掷开关K6和三相逆变器102的正极或负极连接,也可以实现以上说的所有加热功能。当单刀双掷开关接到触点1时,这时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了三相逆变器102的正极,此时所有加热控制方式方法都按照以上连接电路接母线正极所述的方式控制;当单刀双掷开关接到触点2时,这时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了三相逆变器102的负极,此时所有加热控制方式方法都按照以上连接电路接母线负极所述的方式控制。连接电路接母线正极时,对于三相逆变器102来说,电流只在下桥功率开关和上桥二极管流通,三相逆变器102只有一半的功率器件流过电流,另一半不流过电流;连接电路接母线负极时,对于三相逆变器102来说,电流只在上桥功率开关和下桥二极管流通,三相逆变器102只有一半的功率器件流过电流,另一半不流过电流。如果通过单刀双掷开关上下触点的周期性接合控制,前半周期接触点1,后半周期接触点2,可以让三相逆变器102功率器件轮流通电加热,让逆变器在一个轮换周期内发热趋于均衡。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车辆还包括驱动模块和换热介质管线,所述换热介质管线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以及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上,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换热介质管线中的换热介质流动。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控制模块包括整车控制器301、电池管理器302、第一电机控制器305以及第二电机控制器303,整车控制器301与电池管理器302、第一电机控制器305以及第二电机控制器303之间通过CAN总线连接,直流充电桩通过连接线路307与第一三相交流电机306电连接,直流充电桩通过连接线路310与第二三相交流电机304电连接,动力电池分别与第一电机控制器305与第二电机控制器303电连接,冷却液箱308、水泵309、第一三相交流电机306、第一电机控制器305、第二三相交流电机304、第二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形成冷却液管路,电池管理器302用于采集动力电池信息,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三相逆变器上下桥功率开关及采集三相电流,整车控制器用于管理整车的运行及车上其他控制器设备。电池管理器302、电机控制器通过CAN线与整车控制器301通讯,整车控制器301检测到动力电池需要加热时,控制水泵309将冷却液从冷却液箱308中抽出,依次经过第一三相交流电机306、第一电机控制器305、第二三相交流电机304、第二电机控制器303流经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301通过控制第一三相交流电机306、第一电机控制器305、第二三相交流电机304、第二电机控制器303工作以加热冷却液,进而当冷却液流经动力电池时,使动力电池的温度升高。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三相交流电机102包括电机轴125a、定子组件127a以及电机壳体123a,电机轴125a上连接定子组件127a以及轴承座124a,定子组件127a设置于电机壳体123a内,电机壳体123a上设有供换热介质122a流入和流出的换热介质入口121a和换热介质出口126a,电机壳体123a与定子组件127a之间设有换热介质通道,换热介质通道连接换热介质入口121a和换热介质出口126a。
其中,电机壳体123a与定子组件127a之间设有换热介质通道的方式可以是电机壳体123a内设有螺旋形环绕定子组件127a的换热介质通道。
本方案中的三相交流电机,通过在电机壳体123a与定子组件127a之间设有换热介质通道,且换热介质通道连接换热介质入口121a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126a,使得换热介质通道内的换热介质能够有效吸收电机产生的热量,该方案无需在电机轴125a或定子组件127a内部开设通道,对电机本身的结构影响较小,实现方式简单,成本较低。
其中,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使供电模块对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对通过电驱冷却回路流经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使换热介质从三相交流电机的换热介质入口流入,通过定子组件对换热介质管线内的换热介质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电池冷却回路流经待加热部件时,使待加热部件的温度升高。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在三相交流电机中引出N线,进而与动力电池以及三相逆变器组成不同的回路,通过三相交流电机内部三相线圈、三相逆变器其内部发热器件来提供热源,加热冷却液后经过原冷却回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加热,不需要使用发动机或者增加加热装置就可以实现提升动力电池的温度,并且加热效率高,动力电池温度升高快。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模块、三相逆变器、三相交流电机、储能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机控制电路通过所述开关模块连接至供电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正极端,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负极端,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三相逆变器,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共接点,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以及所述储能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待加热部件需要加热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并通过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接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以及所述三相逆变器形成第一充电回路,所述三相交流电机、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储能模块形成放电回路;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使所述第一充电回路和所述放电回路交替导通,以使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为动力电池,所述开关模块为第一开关模块;或者,所述供电模块为外部电源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为第二开关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储能器件和第一开关器件,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一端,或者,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导通以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储能器件、第一开关器件和第六开关器件,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连接端串联连接所述储能器件和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一选通端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二选通端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选通端或者所述第二选通端,所述控制模块还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导通以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逆变器包括三相桥臂,每相桥臂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功率开关单元,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分别连接每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单元的连接点;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待加热功率获取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桥臂导通数量,并根据所述桥臂导通数量控制相应数量的桥臂进行工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待加热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时判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桥臂导通数量为1条,控制所述三相桥臂中的任意一相桥臂工作或者所述三相桥臂轮流切换工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待加热功率不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并且小于第二预设功率时判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桥臂导通数量为2条,控制所述三相桥臂中的任意2相桥臂工作或者所述三相桥臂中的三组两相桥臂依次工作,其中,所述三相逆变器包括A相桥臂、B相桥臂以及C相桥臂,第一组两相桥臂包括A相桥臂和B相桥臂,第二组两相桥臂包括A相桥臂和C相桥臂,第一组三相桥臂包括B相桥臂和C相桥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向两相桥臂发送的PWM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待加热功率不小于第二预设功率时判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桥臂导通数量为3条,控制所述三相桥臂同时工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三相桥臂发送相位相同的PWM控制信号;
或者,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三相桥臂发送相位不同的PWM控制信号,其中,一相桥臂的PWM控制信号的相位与另外两相桥臂的PWM控制信号的相位分别相差60度和-60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三相桥臂同时工作时获取每相桥臂的电流值,并通过调节每相桥臂的控制信号使所述三相桥臂的电流平均值处于预设电流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三相桥臂同时工作时,获取每相桥臂的电流值,并通过调节每相桥臂的控制信号使所述三相桥臂的电流值不完全相同并且每两相桥臂的电流差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包括电机轴、定子组件以及电机壳体,所述电机轴上连接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设有换热介质通道,所述换热介质通道连接所述换热介质入口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
16.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需要加热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接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充电过程以及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三相线圈的放电过程交替进行,以使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所述储能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换热介质管线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再流经所述待加热部件时,使所述待加热部件的温度升高。
CN201811574414.XA 2018-12-21 2018-12-21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Active CN111347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4414.XA CN111347937B (zh) 2018-12-21 2018-12-21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4414.XA CN111347937B (zh) 2018-12-21 2018-12-21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7937A true CN111347937A (zh) 2020-06-30
CN111347937B CN111347937B (zh) 2021-12-07

Family

ID=7119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74414.XA Active CN111347937B (zh) 2018-12-21 2018-12-21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793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2707A (zh) * 2020-07-23 2022-0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01402A (zh) * 2021-11-30 2022-07-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自加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834319A (zh) * 2022-03-04 2022-08-02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装置、芯片系统及电动汽车
US11407331B2 (en) * 2018-12-29 2022-08-09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heating system
CN115378065A (zh) * 2022-05-27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系统、电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0373A1 (zh) * 2021-08-05 2023-02-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CN115843408A (zh) * 2021-08-05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电电路、充放电系统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WO2023155413A1 (zh) * 2022-02-17 2023-08-24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WO2023221641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及电动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836A (zh) * 2007-11-16 2008-05-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升压式能馈型pwm整流电路
JP2010182511A (ja) * 2009-02-04 2010-08-19 Toyota Motor Corp 昇温システム
WO2011015974A1 (en) * 2009-08-02 2011-02-10 Steve Carkner Battery self heating system
US20110298427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hea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392258A (zh) * 2011-02-24 2013-11-13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加热交通工具的牵引用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JP2014226000A (ja) * 2013-05-17 2014-12-0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電力変換装置
CN105762434A (zh) * 2016-05-16 2016-07-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自加热功能的电源系统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836A (zh) * 2007-11-16 2008-05-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升压式能馈型pwm整流电路
JP2010182511A (ja) * 2009-02-04 2010-08-19 Toyota Motor Corp 昇温システム
WO2011015974A1 (en) * 2009-08-02 2011-02-10 Steve Carkner Battery self heating system
US20110298427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hea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392258A (zh) * 2011-02-24 2013-11-13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加热交通工具的牵引用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JP2014226000A (ja) * 2013-05-17 2014-12-0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電力変換装置
CN105762434A (zh) * 2016-05-16 2016-07-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自加热功能的电源系统和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媛媛,曾国辉: "《电力电子系统与控制》", 31 May 2018, 中国铁道出版社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07331B2 (en) * 2018-12-29 2022-08-09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heating system
CN113972707A (zh) * 2020-07-23 2022-0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10373A1 (zh) * 2021-08-05 2023-02-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CN115843408A (zh) * 2021-08-05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电电路、充放电系统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5843408B (zh) * 2021-08-05 2024-01-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电电路、充放电系统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US11975632B2 (en) 2021-08-05 2024-05-0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Power battery hea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CN114701402A (zh) * 2021-11-30 2022-07-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自加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WO2023155413A1 (zh) * 2022-02-17 2023-08-24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834319A (zh) * 2022-03-04 2022-08-02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装置、芯片系统及电动汽车
WO2023221641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及电动设备
CN115378065A (zh) * 2022-05-27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系统、电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7937B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7853B (zh) 电机控制电路、充放电方法、加热方法及车辆
CN111347937B (zh)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CN111347924B (zh) 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加热方法及充放电方法
CN111354998B (zh) 车辆及其温度控制装置
CN111347893B (zh) 电机控制电路、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及加热方法
CN111347926B (zh) 动力电池充放电装置、车辆及加热装置
CN110971173B (zh) 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CN111347900B (zh) 一种车辆、电机控制电路、动力电池充电与加热方法
CN111355433B (zh) 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其加热方法
CN111347925B (zh) 一种车辆、电机控制电路、动力电池充电方法与加热方法
CN111347936B (zh)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加热方法与装置
CN111355435B (zh) 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其加热方法
CN111355430B (zh) 电机控制电路、充放电方法、加热方法及车辆
US11990853B2 (en) Motor drive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vehicl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355000B (zh)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加热装置与方法
CN111354996B (zh) 车辆及其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WO2021000784A1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1355434B (zh) 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其加热方法
CN112224054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224034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US20240223118A1 (en) Electric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vehicl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