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4972A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4972A
CN111344972A CN202080000269.3A CN202080000269A CN111344972A CN 111344972 A CN111344972 A CN 111344972A CN 202080000269 A CN202080000269 A CN 202080000269A CN 111344972 A CN111344972 A CN 111344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determining
termina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02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44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9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通信方法,包括: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通过本公开,可以实现针对引入高阶通信机制时,通信机制的确定以及使用。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NB-IoT)和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等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并应用于多种领域,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智慧城市,例如抄表;智慧农业,例如温度湿度等信息的采集;智慧交通,例如共享单车等诸多领域。
由于MTC,NB-IoT大多数部署在地下室,并且由于设备的硬件限制导致其覆盖能力不如传统的LTE用户。因此,在MTC和NB-IoT中采用了重复传输以累积功率,进而达到覆盖增强的效果。简单来说,重复传输即在多个时间单位为传输相同的传输内容。这个时间单位可以是一个子帧,也可以是多个子帧。
对于NB-IoT的下行,到Release 16,只支持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NB-IoT的传输速率,在R17进一步引入16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调制方式。对于下行所支持的传输快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允许扩大所支持的最大TBS数。对于上行传输,要求不能增加TBS的数。
对于NB-IoT的下行,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有4bit的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域用于指示下行MCS的索引(I_MCS)。利用MCS索引与TBS索引之间的关系可确定TBS的索引(I_TBS)。通常,在下行中,I_MCS与I_TBS相等。进一步,利用TBS索引和所分配的资源分配量可确定所传输的TBS的大小。但是已有TBS与MCS映射关系是不支持16QAM的,当引入16QAM后需要定义新的MCS与TBS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用新的MCS与TBS映射关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
调制编码策略;传输块大小;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与不同传输块大小的映射;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指示方式。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收到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未收到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包括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或数据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上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报能力信息,包括:
基于高层信令上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具备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能力。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报能力信息,包括:
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报能力信息,包括:
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包括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
所述上行通信和所述下行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相同或不同。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上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与确定所述下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
调制编码策略;传输块大小;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与不同传输块大小的映射;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指示方式。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向终端发送了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未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根据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包括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或数据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包括:
若接收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高层信令,则确定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终端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终端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包括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所述上行通信和所述下行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相同或不同。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上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与确定所述下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
调制编码策略;传输块大小;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与不同传输块大小的映射;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指示方式。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通信单元收到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通信单元未收到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包括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或数据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单元还被配置为上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上报能力信息:
基于高层信令上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具备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能力。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上报能力信息:
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上报能力信息:
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包括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所述上行通信和所述下行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相同或不同。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上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与确定所述下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
调制编码策略;传输块大小;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与不同传输块大小的映射;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指示方式。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所述通信单元向终端发送了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通信单元未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根据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包括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或数据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高层信令,则确定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若所述终端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若所述终端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包括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所述上行通信和所述下行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相同或不同。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上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与确定所述下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机制和第二通信机制,且第一通信机制与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通过确定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为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可以实现针对引入高阶通信机制时,通信机制的确定以及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图1所示,终端通过诸如基站等网络设备接入到网络中,网络设备与核心网完成数据的回传和前向传递,以进行各种通信服务。
可以理解的是,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网络。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例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根据不同网络的容量、速率、时延等因素可以将网络分为2G(英文:generation)网络、3G网络、4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网络,如5G网络,5G网络也可称为是新无线网络(New Radio,NR)。为了方便描述,本公开有时会将无线通信网络简称为网络或系统。本公开中网络可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以及核心网(Core Network,CN)。网络中包括有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无线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设备等。其中,无线接入网节点也可以称为基站。网络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为终端提供网络服务,不同的运营商可以为终端提供不同的网络服务,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运营商对应有不同的运营商网络。
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智能手机(Mobile Phone)、口袋计算机(Pocket Personal Computer,PPC)、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或者车载设备等。
为支持物联网业务(Internet of Things,IOT),提出了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of Things,NB-IOT)和机器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TC)等物联网技术。在MTC和NB-IoT中采用重复传输以累积功率,进而达到覆盖增强的效果。
对于NB-IoT的下行,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有4bit的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域用于指示下行MCS的索引(I_MCS)。利用MCS索引与TBS索引之间的关系可确定TBS的索引(I_TBS)。通常,在下行中,I_MCS与I_TBS相等。进一步,利用TBS索引和所分配的资源分配量可确定所传输的TBS的大小。如表1所示为NB-IoT的TBS表格,其中,ITBS为TBS索引值,ISF为资源分配量。其中,资源分配量以子帧(subframe,SF)为例进行说明,也可以是帧或物理资源块等资源单位。表1的数字为根据TBS索引与资源分配量所确定的TBS大小。比如当ITBS为10,ISF为2时,所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为504。同时对于NB-IoT的单播传输,所允许支持的TBS值最大为680。
Figure BDA0002415394810000111
Figure BDA0002415394810000121
表1
其中,表1所示NB-IoT的IBS表格基于LTE TBS表格进行的裁剪。如表2所示为LTETBS表格的部分。其中,NB-IoT的IBS表格基本上是截取了LTE TBS表格中TBS为0-13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数量(NPRB)为1,2,3,4,5,6,8,10的部分。
Figure BDA0002415394810000122
表2
对于NB-IoT的下行,到Release 16,只支持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NB-IoT的传输速率,在R17进一步引入16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调制方式。对于下行所支持的传输快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允许扩大所支持的最大TBS数。对于上行传输,要求不能增加TBS的数。
由于引入了高阶的调制方式,TBS表格也会随之扩展。如下表3是其中一个示例。TBS索引范围从0~13扩展到0~20。
Figure BDA0002415394810000131
表3
相关技术中,当引入16QAM后定义新的通信机制,在该新的通信机制中,相对引入16QAM以前的通信机制中MCS、TBS使用机制,将使用新的MCS、TBS使用机制。
本公开实施例为描述方便,将引入16QAM以前,MCS、TBS使用机制称为第一通信机制,将引入16QAM后,MCS、TBS使用机制称为第二通信机制。其中,第一通信机制和第二通信机制不同。第一通信机制和第二通信机制的不同可以是如下之一或组合:不同的MCS,不同的TBS,不同的MCS与不同的TBS的映射关系,不同的MCS指示方式。进一步的,第二通信机制中MCS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第一通信机制中MCS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
终端和网络设备如何使用第二通信机制,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是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并基于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参阅图2所示,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如下步骤S11至步骤S12。
在步骤S11中,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其中,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至少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第一通信机制与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第二通信机制中MCS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第一通信机制中MCS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调制编码策略;传输块大小;不同的MCS与不同TBS大小的映射;不同的MCS指示方式。
在步骤S12中,基于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支持第一通信机制和第二通信机制,在进行通信时确定采用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实现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需要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是第一通信机制还是第二通信机制,并采用确定的通信机制与终端进行通信。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参阅图3所示,通信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如下步骤S21至步骤S22。
在步骤S21中,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其中,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至少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当然,在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中,都可以包括超过两种通信机制的情况,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对此做出限定。其中,第一通信机制与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第二通信机制中MCS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第一通信机制中MCS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调制编码策略;传输块大小;不同的MCS与不同TBS大小的映射;不同的MCS指示方式。
在步骤S22中,基于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和终端基于判断机制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是第一通信机制还是第二通信机制。
本公开实施例以下示例性的对终端和网络设备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信令显性的指示使用第二通信机制,例如通过高层信令显性的配置使用第二通信机制。在高层信令配置成功前默认使用第一通信机制。或是通过高层信令显性的配置使用第一通信机制。在高层信令配置成功前默认使用第二通信机制。或是通过高层信令显性的配置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还是第二通信机制。在高层信令配置成功前由终端自行决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并由终端上报给网络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指示使用第二通信机制的信令称为第一信令。终端若收到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未收到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对于网络设备,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则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若确定终端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则不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是一个举例说明,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施方式: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指示使用第一通信机制的信令称为第一信令。终端若收到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未收到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对于网络设备,若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则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则确定终端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则不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
又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指示使用第一通信机制的信令称为第一信令,将指示使用第二通信机制的信令称为第二信令。终端若收到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终端若收到第二信令,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对于网络设备,若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则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若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则向终端发送第二信令。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DCI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为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DCI动态通知使用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例如第一通信机制还是第二通信机制。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一方面可以使用DCI中的信息域进行显性通知。其中,信息域可以是新添加的信息域,也可以是复用其他已有的信息域,比如复用DCI重复发送域或者复用数据重复发送指示域。通过DCI中包括的信息域指示使用第二通信机制的方式。针对网络设备或终端,若DCI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DCI中不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当然,上述实施例只是一个举例说明,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事实方式:针对网络设备或终端,若DCI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DCI中不包括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或,若DCI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DCI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不同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NTI,C-RNTI)进行指示。比如当使用第一通信机制时使用第一C-RNTI对DCI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进行加扰。当使用第二通信机制时,使用第二C-RNTI对DCI的CRC进行加扰。针对网络设备或终端,若DCI中的CRC采用第一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DCI中的CRC采用第二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又一方面,根据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可以在协议中定义或者在广播信令中配置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使用的映射关系。对于网络设备或中断,根据覆盖增强的级别确认是否使用第二通信机制。其中,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不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可以使用第一通信机制;或使用其他通信机制;或混合使用其他的几种通信机制。
比如,预设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覆盖增强级别0时与第二通信机制之间的对应关系。故,在PRACH覆盖增强级别0时,默认使用第二通信机制。对于除PRACH覆盖增强级别0以外的其他增强级别,都不使用第二通信机制。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除PRACH覆盖增强级别0以外的其他增强级别,可以使用第一通信机制;或使用其他通信机制;或混合使用其他的几种通信机制。
本公开实施例又一方面,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其中,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可以是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也可以是数据信道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本公开实施例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时,可以设置重复发送次数门限值,比如当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小于重复发送次数门限值时,默认使用第二通信机制。当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大于重复发送次数门限值时,都不使用第二通信机制。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当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大于重复发送次数门限值时,可以使用第一通信机制;或使用其他通信机制;或混合使用其他的几种通信机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采用上述确定通信机制的方式,能够实现终端和网络设备针对当前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能够确定一致的通信机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能够实现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终端需支持第二通信机制,并且网络设备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表征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能力信息。网络设备若接收到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则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其中,终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向网络设备上报表征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基于高层信令接收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若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高层信令,则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若未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高层信令,则确定终端不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第二通信机制划分特定的随机接入资源,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在该特定的随机接入资源上进行随机接入,隐性的通知网络设备,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本公开实施例中为描述方便,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网络设备为终端划分的该专用于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资源称为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其中,若终端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若终端基于非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终端不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为支持第二通信机制并且满足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划分特定的随机接入资源。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在该特定的随机接入资源上进行随机接入,隐性的通知网络设备,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并通知网络设备终端满足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条件(比如信道质量高于指定信道质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网络设备为终端划分的专用于支持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资源称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若终端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条件。若终端基于非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终端不支持第二通信机制,和/或不满足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条件。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的通信可以是上行通信,也可以是下行通信。其中,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进一步的,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时确定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实施例中确定通信机制为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的各种实施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是配置终端使用第二通信机制的方法。
一示例中,假设终端具有使用16QAM的能力即支持第二通信机制,但是限于信道条件等影响,并不一定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例如,上行通信采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下行通信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另一示例中,上行通信基于高层信令配置的方式确定是否采用第二通信机制,下行通信基于控制信道最大发送次数确定是否采用第二通信机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通信方法中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的方式,可以适用于终端执行通信过程,也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执行通信过程,还可以适用于终端与网络设备交互的通信过程。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装置框图。参阅图4所示,通信装置100,应用于终端,包括确定单元101和通信单元102。
确定单元101,被配置为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第一通信机制与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通信单元102,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一种实施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
调制编码策略。传输块大小。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与不同传输块大小的映射。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指示方式。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101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通信单元102收到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通信单元102未收到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101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101采用如下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下行控制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下行控制信令不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101采用如下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101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101采用如下方式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101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包括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或数据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单元102还被配置为上报能力信息,能力信息用于表征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单元102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上报能力信息:
基于高层信令上报能力信息,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具备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能力。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单元102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上报能力信息:
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单元102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上报能力信息:
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包括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相同或不同。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上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与确定下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不同。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装置框图。参阅图5所示,通信装置200,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确定单元201和通信单元202。
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第一通信机制与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通信单元202,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一种实施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
调制编码策略。传输块大小。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与不同传输块大小的映射。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指示方式。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通信单元202向终端发送了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通信单元202未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下行控制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下行控制信令不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则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则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使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使用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根据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包括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或数据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单元201还被配置为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若通信单元202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高层信令,则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若终端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
若终端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终端支持第二通信机制,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包括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相同或不同。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上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与确定下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不同。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300的框图。例如,装置3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6,装置3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302,存储器304,电力组件306,多媒体组件308,音频组件3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312,传感器组件314,以及通信组件316。
处理组件302通常控制装置3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3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3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3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308和处理组件3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3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3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3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3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306为装置3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3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3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308包括在所述装置3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3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3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3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3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3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304或经由通信组件3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3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312为处理组件3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3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3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314可以检测到设备3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3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314还可以检测装置300或装置3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3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3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3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3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3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3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3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3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3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3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3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3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300的处理器33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400的框图。装置400可以是网络设备。参照图7,装置400包括处理组件4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4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4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4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4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装置4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4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4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450被配置为将装置4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458。装置4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4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4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400的处理器4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
调制编码策略;
传输块大小;
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与不同传输块大小的映射;
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指示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收到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若未收到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包括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或数据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上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能力信息,包括:
基于高层信令上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具备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能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能力信息,包括:
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能力信息,包括:
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包括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
所述上行通信和所述下行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相同或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上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与确定所述下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不同。
1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
调制编码策略;
传输块大小;
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与不同传输块大小的映射;
不同的调制编码策略指示方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向终端发送了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若未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通信的第一信令,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信息域,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采用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覆盖增强级别与通信机制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若当前覆盖增强级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不具有对应关系,则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通信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包括:
根据最大重复发送次数,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重复发送次数包括控制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或数据信道最大重复发送次数。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包括:
若接收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高层信令,则确定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终端基于第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包括:
若所述终端基于第二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则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专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且满足采用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随机接入。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包括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
所述上行通信和所述下行通信采用的通信机制相同或不同。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上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与确定所述下行通信所采用通信机制的方式不同。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
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3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与终端当前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机制,所述通信机制包括第一通信机制或第二通信机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与所述第二通信机制具有不同的配置参数,且所述第二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中调制编码策略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
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机制或所述第二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3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7至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37.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38.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网络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至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080000269.3A 2020-02-13 2020-02-13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3449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5039 WO2021159374A1 (zh) 2020-02-13 2020-02-13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4972A true CN111344972A (zh) 2020-06-26

Family

ID=71188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0269.3A Pending CN111344972A (zh) 2020-02-13 2020-02-13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5528A1 (zh)
CN (1) CN111344972A (zh)
WO (1) WO2021159374A1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0467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CN103944855A (zh) * 2013-01-18 2014-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202115A (zh) * 2014-05-09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阶编码的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CN104660544A (zh) * 2013-11-22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高阶调制和低阶调制的传输方法、装置
US20150312071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mcs) indication in lte uplink
EP3092761A1 (en) * 2014-01-06 2016-11-16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CN106685587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株式会社Kt 下行数据信道中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07046453A (zh) * 2016-02-05 2017-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信道的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171956A1 (en) * 2016-03-28 2017-10-05 Intel IP Corporation Uplink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and configuration
CN108463961A (zh) * 2016-01-15 2018-08-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lte中的更高的调制支持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51381A (zh) * 2013-01-09 2018-09-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调制和编码方案及信道质量指示符
CN108964831A (zh) * 2017-05-18 2018-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63101A (zh) * 2017-03-24 2019-11-15 英特尔Ip公司 支持64qam用于efemtc pdsch发射
CN110546971A (zh) * 2019-07-17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77371A (zh) * 2017-10-11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15068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Transport Block Size Index Table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1381A (zh) * 2013-01-09 2018-09-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调制和编码方案及信道质量指示符
WO2014110467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US20170366298A1 (en) * 2013-01-18 2017-12-21 Zte Corporation Modul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3944855A (zh) * 2013-01-18 2014-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110931A1 (zh) * 2013-01-18 2014-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60544A (zh) * 2013-11-22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高阶调制和低阶调制的传输方法、装置
EP3092761A1 (en) * 2014-01-06 2016-11-16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US20150312071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mcs) indication in lte uplink
CN104202115A (zh) * 2014-05-09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阶编码的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CN106685587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株式会社Kt 下行数据信道中调制阶数和传输块大小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08463961A (zh) * 2016-01-15 2018-08-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lte中的更高的调制支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6453A (zh) * 2016-02-05 2017-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信道的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171956A1 (en) * 2016-03-28 2017-10-05 Intel IP Corporation Uplink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and configuration
CN110463101A (zh) * 2017-03-24 2019-11-15 英特尔Ip公司 支持64qam用于efemtc pdsch发射
CN108964831A (zh) * 2017-05-18 2018-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77371A (zh) * 2017-10-11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546971A (zh) * 2019-07-17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ROADCOM CORPORATION: ""Details of MCS and TBS design for high order modul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R1-140608 》 *
PANASONIC: ""Modulation Order Determination for Downlink Partial Subframes"", 《3GPP TSG_RAN\WG1_RL1 R1-160794 》 *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ussion on modulation enhancements for 256QAM"", 《3GPP TSG_RAN\WG1_RL1 R1-171276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75528A1 (en) 2023-03-09
WO2021159374A1 (zh) 2021-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5726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945826B (zh) 反馈方法、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664191B (zh) 配置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EP417539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20140937A1 (en) Information ind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11336397B2 (en) HARQ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7223359B (zh) 用于信道载波配置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0945898B (zh) 波束失败请求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30737B (zh) 信息指示、解读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EP3598817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2640562A (zh) 资源确定方法、资源确定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16583B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1669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基站、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4972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45948A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46970A (zh)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5022B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4712B (zh) 一种调制编码mcs表格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03805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163135A1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400336A (zh) 一种传输配置方法、传输配置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43674A (zh) 一种接收或发送系统消息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42522A (zh) 一种能力确定方法、能力确定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