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7211A - 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37211A CN111337211A CN202010148689.8A CN202010148689A CN111337211A CN 111337211 A CN111337211 A CN 111337211A CN 202010148689 A CN202010148689 A CN 202010148689A CN 111337211 A CN111337211 A CN 1113372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supporting
- double
- sleev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5/00—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 G01M5/0066—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by exciting or detecting vibration or acceler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属于气动弹性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双孔固定弯刀、2个支杆、2个后节点支撑套、2个前节点支撑套、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2个前支撑套紧固螺柱;双孔固定弯刀包括2个中空柱状连接筒和1个连接杆;其中1个支杆同轴与其中1个连接筒对接;另1个支杆同轴与另1个连接筒对接;每个支杆的中部外壁套装1个后节点支撑套;每个支杆的轴向头端套装一个前节点支撑套;每个前节点支撑套与对应支杆之间通过1个前支撑套紧固螺柱固连;每个前节点支撑套的顶部对应设置一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本发明实现了双机身全弹性模型的振动特征试验的弹性固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动弹性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对于进行气动弹性试验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进行弹性支撑,支撑位置应该为模型的振型的节点位置。而对于双机身模型来说,其在机身和机翼两个方向均存在振动,以往对于此类飞行器结构模型的振动试验中在节点位置进行刚性固定。使用螺栓等方式将模型固定于支杆上。
但是,现有的模型固定方式存在着以下不足:
(1)由于支杆支撑位置不一定是机翼的模态支点,因此无法模拟机翼的振动形式。
(2)机身的振动模拟受到干扰,由于边界条件采用固支的方式进行,机身的振动特征也无法模拟。
(3)由于在机身两个或多个位置采用固支,会产生结构超静定,会产生相应的内应力,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对模型产生破坏。
(4)一般很难实现对气动弹性试验的模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实现了双机身全弹性模型的振动特征试验的弹性固定。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
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双孔固定弯刀、2个支杆、2个后节点支撑套、2个前节点支撑套、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2个前支撑套紧固螺柱和外部双机身模型;其中,双孔固定弯刀包括2个中空柱状连接筒和1个连接杆;2个连接筒轴向平行对称分布;连接杆轴向垂直固定安装在2个连接筒之间;其中1个支杆同轴与其中1个连接筒对接;另1个支杆同轴与另1个连接筒对接;每个支杆的中部外壁套装1个后节点支撑套;每个支杆的轴向头端套装一个前节点支撑套;每个前节点支撑套与对应支杆之间通过1个前支撑套紧固螺柱固连;每个前节点支撑套的顶部对应设置一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外部双机身模型包括2个机身、1个机翼和1个尾翼;2个机身轴向平行对称放置;机翼轴向垂直固定穿过2个机身的头端;尾翼轴向垂直固定安装在2个机身的尾端。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2个后节点固定螺栓;外部双机身模型固定安装的方式为:
将2个机身对应套装在2个支杆的外壁;且每个机身与对应支杆之间通过1个后节点固定螺栓固连;机翼放置在2个前节点支撑套的顶部;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放置在机翼的顶部;通过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与2个前节点支撑套的夹紧配合,实现对机翼的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所述前支撑套紧固螺柱轴向水平放置,且前支撑套紧固螺柱轴向垂直于支杆轴向;实现前节点支撑套以前支撑套紧固螺柱为轴,相对于支杆绕y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所述后节点固定螺栓轴向水平放置,且后节点固定螺栓轴向垂直于支杆轴向;实现机身以后节点固定螺栓为轴,相对于支杆绕y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所述前节点支撑套包括套筒和L形支座;其中,套筒套装在对应支杆的外壁;L形支座固连在套筒的外侧壁;L形支座的顶部设置有柱形面;柱形面的顶部与机翼的下表面接触。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当机翼通过前节点支撑套和前节点柱面固定板夹紧固连时,实现机翼沿柱形面绕x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所述前节点支撑套采用金属材料;前节点支撑套的弹性模量不低于210GPa;实现前节点支撑套在支撑机翼时,沿z方向产生-3~+3mm的形变。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所述柱形面的半径为5-10mm;套筒的半径为5-10mm。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所述前节点柱面固定板沿x方向的宽度为20-35mm;柱形面的轴向长度为20-35mm。
在上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所述后节点固定螺栓的头部为螺纹杆结构,底部为直杆结构;底部直杆的直径比头部螺纹杆的直径大2-3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同时体现模型机翼的弯曲情况和机身的弯曲情况,实现对模型的弹性支撑;
(2)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支撑方式,该支撑机构约束较少,不约束对于结构振动影响较小的边界条件,能更加真实地体现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3)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支撑方式,该方式在不同方向上对结构位移进行了放松,不会产生结构超静定的情况,内载荷较小,试验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双机身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前节点支撑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机翼固定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后节点固定螺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建立双机身结构的全弹性支撑机构,利用弹性支撑方式实现对飞行器结构特征的真实模拟,为双机身结构的研制和革新提供可靠的试验技术支撑。
如图1所示,四点支撑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双孔固定弯刀8、2个支杆3、2个后节点支撑套10、2个前节点支撑套4、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2个后节点固定螺栓12、2个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和外部双机身模型;其中,双孔固定弯刀8包括2个中空柱状连接筒81和1个连接杆82;2个连接筒81轴向平行对称分布;连接杆82轴向垂直固定安装在2个连接筒81之间;其中1个支杆3同轴与其中1个连接筒81对接;另1个支杆3同轴与另1个连接筒81对接;每个支杆3的中部外壁套装1个后节点支撑套10;每个支杆3的轴向头端套装一个前节点支撑套4;每个前节点支撑套4与对应支杆3之间通过1个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固连;每个前节点支撑套4的顶部对应设置一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如图2所示,外部双机身模型包括2个机身11、1个机翼7和1个尾翼2;2个机身11轴向平行对称放置;机翼7轴向垂直固定穿过2个机身11的头端;尾翼2轴向垂直固定安装在2个机身11的尾端。
外部双机身模型固定安装的方式为:
将2个机身11对应套装在2个支杆3的外壁;且每个机身11与对应支杆3之间通过1个后节点固定螺栓12固连;机翼7放置在2个前节点支撑套4的顶部;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放置在机翼7的顶部;通过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与2个前节点支撑套4的夹紧配合,实现对机翼7的固定。安装过程中,先将支杆3插入2个中空柱状连接筒81中,将支杆3固定。再在模型机翼位置和机身一节弯曲后节点位置使用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后支撑套紧固螺柱14分别将前节点支撑套4和后节点支撑套10固定于支杆3上。在前节点,使用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和前节点支撑套4将机翼7夹紧。在后节点使用后节点固定螺栓12将机身11固定于后节点孔形支撑套10上。
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轴向水平放置,且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轴向垂直于支杆3轴向;实现前节点支撑套4以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为轴,相对于支杆3绕y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后节点固定螺栓12轴向水平放置,且后节点固定螺栓12轴向垂直于支杆3轴向;实现机身11以后节点固定螺栓12为轴,相对于支杆3绕y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试验过程中,前、后节点位置上机翼可以发生绕轴转动,而约束了该位置的平动,更加真实地模拟了飞行器的动力学特征。
如图3所示,前节点支撑套4包括套筒41和L形支座42;其中,套筒41套装在对应支杆3的外壁;L形支座42固连在套筒41的外侧壁;L形支座42的顶部设置有柱形面43;柱形面43的顶部与机翼7的下表面接触。如图4所示,当机翼7通过前节点支撑套4和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夹紧固连时,实现机翼7沿柱形面43绕x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前节点支撑套4采用金属材料;前节点支撑套4的弹性模量不低于210GPa;实现前节点支撑套4在支撑机翼7时,沿z方向产生-3~+3mm的形变。柱形面43的半径为5-10mm;套筒41的半径为5-10mm。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沿x方向的宽度为20-35mm;柱形面43的轴向长度为20-35mm。
如图5所示,后节点固定螺栓12的头部为螺纹杆结构,底部为直杆结构;底部直杆的直径比头部螺纹杆的直径大2-3mm。优选L形支座42的水平边为薄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1.2mm~2.0mm。优选在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与前节点支撑套4与机翼7主梁表面相切,且切线与支杆3方向平行。优选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与前节点支撑套4的周围各有四个固定螺栓,对两者进行加紧固定,固定螺栓不接触机翼主梁。优选后节点孔形支撑套10与支杆3水平垂直方向设有对称螺纹孔,螺纹孔深度为4mm~8mm。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孔固定弯刀(8)、2个支杆(3)、2个后节点支撑套(10)、2个前节点支撑套(4)、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2个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和外部双机身模型;其中,双孔固定弯刀(8)包括2个中空柱状连接筒(81)和1个连接杆(82);2个连接筒(81)轴向平行对称分布;连接杆(82)轴向垂直固定安装在2个连接筒(81)之间;其中1个支杆(3)同轴与其中1个连接筒(81)对接;另1个支杆(3)同轴与另1个连接筒(81)对接;每个支杆(3)的中部外壁套装1个后节点支撑套(10);每个支杆(3)的轴向头端套装一个前节点支撑套(4);每个前节点支撑套(4)与对应支杆(3)之间通过1个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固连;每个前节点支撑套(4)的顶部对应设置一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外部双机身模型包括2个机身(11)、1个机翼(7)和1个尾翼(2);2个机身(11)轴向平行对称放置;机翼(7)轴向垂直固定穿过2个机身(11)的头端;尾翼(2)轴向垂直固定安装在2个机身(11)的尾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2个后节点固定螺栓(12);外部双机身模型固定安装的方式为:
将2个机身(11)对应套装在2个支杆(3)的外壁;且每个机身(11)与对应支杆(3)之间通过1个后节点固定螺栓(12)固连;机翼(7)放置在2个前节点支撑套(4)的顶部;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放置在机翼(7)的顶部;通过2个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与2个前节点支撑套(4)的夹紧配合,实现对机翼(7)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轴向水平放置,且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轴向垂直于支杆(3)轴向;实现前节点支撑套(4)以前支撑套紧固螺柱(13)为轴,相对于支杆(3)绕y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节点固定螺栓(12)轴向水平放置,且后节点固定螺栓(12)轴向垂直于支杆(3)轴向;实现机身(11)以后节点固定螺栓(12)为轴,相对于支杆(3)绕y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节点支撑套(4)包括套筒(41)和L形支座(42);其中,套筒(41)套装在对应支杆(3)的外壁;L形支座(42)固连在套筒(41)的外侧壁;L形支座(42)的顶部设置有柱形面(43);柱形面(43)的顶部与机翼(7)的下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机翼(7)通过前节点支撑套(4)和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夹紧固连时,实现机翼(7)沿柱形面(43)绕x轴微量旋转,旋转角度为-10°~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节点支撑套(4)采用金属材料;前节点支撑套(4)的弹性模量不低于210GPa;实现前节点支撑套(4)在支撑机翼(7)时,沿z方向产生-3~+3mm的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面(43)的半径为5-10mm;套筒(41)的半径为5-10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节点柱面固定板(5)沿x方向的宽度为20-35mm;柱形面(43)的轴向长度为20-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节点固定螺栓(12)的头部为螺纹杆结构,底部为直杆结构;底部直杆的直径比头部螺纹杆的直径大2-3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8689.8A CN111337211B (zh) | 2020-03-05 | 2020-03-05 | 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8689.8A CN111337211B (zh) | 2020-03-05 | 2020-03-05 | 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37211A true CN111337211A (zh) | 2020-06-26 |
CN111337211B CN111337211B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118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48689.8A Active CN111337211B (zh) | 2020-03-05 | 2020-03-05 | 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3721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57894A1 (fr) * | 2010-03-23 | 2011-09-30 | Snecma | Pylone de support d'un turbomoteur recouvert d'un materiau poreux, ensemble d'un turbomoteur et d'un pylone |
CN104931228A (zh) * | 2015-06-26 | 2015-09-23 |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一种双体超大展弦比飞机风洞测力试验支撑装置 |
CN106644352A (zh) * | 2016-09-23 | 2017-05-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双机身双机翼布局飞行器的风洞试验方法 |
US20180162525A1 (en) * | 2016-12-08 | 2018-06-14 | Aurora Flight Sciences Corporation | Double-Blown W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
CN109263856A (zh) * | 2018-09-28 | 2019-01-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大展弦比支撑翼双机身多用途运载飞行器气动布局 |
CN109540455A (zh) * | 2018-11-06 | 2019-03-29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一种薄壁模型双梁铰接结构及动力学试验支撑方法 |
-
2020
- 2020-03-05 CN CN202010148689.8A patent/CN1113372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57894A1 (fr) * | 2010-03-23 | 2011-09-30 | Snecma | Pylone de support d'un turbomoteur recouvert d'un materiau poreux, ensemble d'un turbomoteur et d'un pylone |
CN104931228A (zh) * | 2015-06-26 | 2015-09-23 |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一种双体超大展弦比飞机风洞测力试验支撑装置 |
CN106644352A (zh) * | 2016-09-23 | 2017-05-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双机身双机翼布局飞行器的风洞试验方法 |
US20180162525A1 (en) * | 2016-12-08 | 2018-06-14 | Aurora Flight Sciences Corporation | Double-Blown W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
CN109263856A (zh) * | 2018-09-28 | 2019-01-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大展弦比支撑翼双机身多用途运载飞行器气动布局 |
CN109540455A (zh) * | 2018-11-06 | 2019-03-29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一种薄壁模型双梁铰接结构及动力学试验支撑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吕计男: "大展弦比机翼翼段气动弹性效应下拓扑优化分析", 《空气动力学学报》 * |
张飞: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37211B (zh) | 202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26401B (zh) | 一种用于俯仰动导数实验的天平测量装置 | |
US4475385A (en) | Model mount system for testing flutter | |
CN109765022B (zh) | 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隔振系统试验装置 | |
CN105716888B (zh) | 一种机翼盒段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7345847A (zh) | 一种颤振风洞模型的全动翼面两铰点弹性支持结构 | |
CN111337211B (zh) | 一种双机身模型四点支撑固定装置 | |
CN113252285A (zh) | 一种立式风洞模型俯仰-翻滚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11638033A (zh) | 一种风洞模型支撑干扰测力试验结构装置 | |
CN108195545A (zh) | 细长体飞行器弹性模型振动试验装置 | |
CN213714668U (zh) | 一种飞机扰流板振动疲劳试验加载装置 | |
CN110666714A (zh) | 一种机翼夹具和机翼测试系统 | |
CN216140209U (zh) | 无人机机身装配工装 | |
CN115140323A (zh) | 一种拉力转矩解耦式单旋翼系统气动特性测试装置 | |
CN109060291B (zh) | 用于短钝外形飞行器俯仰方向低频振动动导数角度测量及试验装置 | |
CN112378620B (zh) | 柔性飞行器风洞静气动弹性试验模型及制造方法 | |
CN108645591A (zh) | 一种用于跨声速风洞中扁平融合体飞机的v型尾支撑装置 | |
CN212513583U (zh) | 一种风电叶片疲劳测试装置 | |
CN208833513U (zh) | 一种底护板通用试验装置 | |
CN114455067B (zh) | 一种适用于超长襟翼的增升装置 | |
CN207292477U (zh) | 一种微桁架翼面颤振模型 | |
CN114689257A (zh) | 一种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的振动试验激励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113063561B (zh) | 一种保证节段模型二元流动特性的风洞内支架测试装置 | |
CN113858086B (zh) | 一种筒状零件的定位工装及定位方法 | |
CN111999029B (zh) | 一种用于螺旋桨试验的支撑装置 | |
CN212658412U (zh) | 一种风洞模型支撑干扰测力试验结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