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7575A - 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7575A
CN111327575A CN201811536621.6A CN201811536621A CN111327575A CN 111327575 A CN111327575 A CN 111327575A CN 201811536621 A CN201811536621 A CN 201811536621A CN 111327575 A CN111327575 A CN 111327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tocol
ethernet
wtb
lonwo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66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7575B (zh
Inventor
赵佳颖
李海游
董敬超
高永亮
宋君君
郭凤媛
孙晓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366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7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7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7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包括:接收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根据第一协议,解析第一数据,获得第二数据;若第一格式指示第二数据为WTB数据、Lonworks数据、CAN数据中任一时,则根据对应的WTB协议、Lonworks协议、CAN协议封装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第二数据通过相应的总线发送给WTB设备、Lonworks设备、IO设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一个通信网关进行以太网与各总线之间的协议转换,无需多个通信网关,减小了通信网关占据列车空间的大小,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轨道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城市化的发展,轨道交通在运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需要通过列车上的通信总线实现列车上各设备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以便上位机实时监控列车的状况,同时上位机根据列车上各设备的状况,实时控制列车上各设备。其中,列车通信总线主要由绞线式列车总线(Wire Train Bus,WTB总线)、Lonworks总线和列车贯穿硬线组成,WTB总线、Lonworks总线和列车贯穿硬线上的数据与上位机的数据进行传输时,需要经过通信网关实现WTB总线、Lonworks总线和列车贯穿硬线上的数据与以太网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以太网将信号的数据格式为上位机接收发送的数据格式。
目前,在轨道列车上,实现WTB总线、Lonworks总线和列车贯穿硬线上的数据与以太网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时,需要分别通过各自的网关进行转换。其中,通过WTB网关实现WTB总线上的数据转与以太网数据的转换,通过Lonworks网关实现Lonworks总线上的数据转与以太网数据的转换,通过IO网关实现列车贯穿硬线上的数据转与以太网数据的转换。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通信网关的只能将一种总线上的信号转换成以太网信号,因此需要多个通信网关,占用列车空间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多个通信网关来实现以太网与多种总线之间进行传输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
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Network,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基于第一协议封装的数据;
根据所述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其中,若所述第一协议为WTB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WTB数;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Lonworks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Lonworks数据;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CAN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CAN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之后,还包括:
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网关,包括:
以太网接口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第一转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第一接口模块,用于将WTB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第二接口模块,用于将Lonworks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第三转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第三接口模块,用于将CAN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CAN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用于接收基于所述WTB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所述第一转换模块,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用于接收基于所述Lonworks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所述以太网数据;
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用于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所述第三接口模块,用于接收基于所述CAN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所述第三转换模块,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所述以太网数据;
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用于并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协议为WTB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WTB数据;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Lonworks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Lonworks数据;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CAN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CAN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还用于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网关设备,该通信网关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
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
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IO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
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基于第一协议封装的数据;
根据所述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其中,若所述第一协议为WTB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WTB数;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Lonworks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Lonworks数据;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CAN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CAN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之后,还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
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通信网关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网关设备实施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提供的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本发明中,通信网关对获得的第一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为WTB数据、Lonworks数据、CAN数据中任一种。然后通信网关根据与第二数据对应的WTB协议、Lonworks协议、CAN协议对该第二数据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第二数据通过相应总线发送给WTB设备、Lonworks设备、IO设备。实现了通过一个通信网关向列车上的WTB设备、Lonworks设备、IO设备发送数据的功能,而且利用一个通信网关进行以太网与各总线之间的协议转换,所以无需多个通信网关,减小了通信网关占据列车空间的大小,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列车上的上位机向列车上的其它设备发送数据时,根据以太网协议将上位机发送的数据封装成数据格式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一数据,通过无线通信通道将数据格式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一数据发送到通信网关。其中,列车上的其它设备可以是WTB总线设备、Lonworks总线设备、IO设备(例如列车贯穿硬线输入输出设备)。
第一数据中包含有按照第一格式进行封装的第二数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太网协议例如可以为TCP/IP协议。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列车上的其他设备为WTB总线设备时,即,上位机向WTB总线设备发送数据时,首先根据如表1所示的WTB数据的数据封装格式(即第一格式)对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封装,得到第二数据。然后根据TCP/IP协议对第二数据按照表2所示的WTB数据转以太网数据格式进行封装,得到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传输的以太网数据,即,第一数据。
表1WTB数据的数据封装格式
Figure BDA0001907043530000061
表2WTB数据转以太网数据格式
以太网帧头 IP报头 TCP报头 WTB数据 以太网校验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列车上的其他设备为Lonworks总线设备时,即,上位机向Lonworks总线设备发送数据时,首先根据如表3所示的Lonworks数据的数据封装格式(即第一格式)对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封装,得到第二数据。然后根据TCP/IP协议对第二数据按照表4所示的Lonworks数据转以太网数据格式进行封装,得到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传输的以太网数据,即,第一数据。
表3Lonworks数据的数据封装格式
Figure BDA0001907043530000071
表4Lonworks数据转以太网数据格式
以太网帧头 IP报头 TCP报头 Lonworks数据 以太网校验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列车上的其他设备为列车上IO设备时,即,上位机向列车上的IO设备发送CAN数据时,根据TCP/IP协议将发送的CAN数据进行封装,得到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传输的以太网数据,即,第一数据。其中,CAN数据转成的符合以太网总线数据传输的以太网数据格式如表5所示的。
表5CAN数据转以太网数据格式
Figure BDA0001907043530000072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通信通道可以为无线AP,即通过WiFi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一数据发送到通信网关。
S102、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信网关接收到以太网总线发送来的第一数据后,通过第一协议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进行解析,获得第一数据中的第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后,还可以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S1031、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本实施例中,当通信网关解析后的第二数据为上位机发送给WTB总线设备的WTB数据时,通信网关根据WTB协议将第二数据转换为与WTB总线设备对应的应用报文数据,并根据WTB总线标准对应用报文协议进行数据封装,得到符合WTB总线传输标准的数据(即为封装后的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将封装后的第二数据发送到WTB总线设备上。
可选的,当通信网关解析后得到的第二数据为WTB数据时,为了让上位机知道通信网关已经接收到封装后的上位机向WTB总线设备发送的数据,即第一数据,通信网关需要向上位机发送回复数据。通信网关向上位机发送的回复数据的数据格式如表6所示。
表6回复数据的数据格式
Figure BDA0001907043530000081
S1032、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本实施例中,当通信网关解析后的第二数据为上位机发送给Lonworks总线设备的Lonworks数据时,通信网关根据Lonworks协议将第二数据转换为与Lonworks总线设备对应的应用报文数据,并根据Lonworks总线标准对应用报文协议进行数据封装,得到符合Lonworks总线传输标准的数据,(即为封装后的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封装后的第二数据发送到Lonworks总线设备上。
可选的,当列车通信网关解析后得到的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时,为了让上位机知道通信网关已经接收到封装后的上位机向Lonwork总线设备发送的数据,即第一数据,通信网关需要向上位机发送回复数据。其中,通信网关发送的回复数据的数据格式如表7以及表8所示。
表7封装格式1
Figure BDA0001907043530000091
表8封装格式2
以太网帧头 IP报头 TCP报头 封装格式1封装的数据 以太网校验
S1033、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Controller AreaNetwork,CAN总线)发送给IO设备。
本实施例中,当通信网关解析后的第二数据为上位机发送给列车的IO设备的CAN数据时,通信网关根据CAN协议将第二数据进转换为与CAN总线设备对应的应用报文数据,并根据CAN总线标准对应用报文协议进行数据封装,得到符合CAN总线传输标准的数据(即为封装后的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将封装后的第二数据发送到列车IO设备上。
可选的,当列车通信网关解析后得到的第二数据为CAN数据时,为了让上位机知道通信网关已经接收到封装后的上位机向列车IO设备发送的CAN数据,即第一数据,通信网关需要向上位机发送回复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信网关对获得的第一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为WTB数据、Lonworks数据、CAN数据中任一种。然后通信网关根据与第二数据对应的WTB协议、Lonworks协议、CAN协议对该第二数据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第二数据通过相关的总线发送给WTB设备、Lonworks设备、IO设备。实现了通过一个通信网关向列车上的WTB设备、Lonworks设备、IO设备发送数据的功能,同时实现了利用一个通信网关进行以太网与各总线之间的协议转换,无需多个通信网关,减小了通信网关占据列车空间的大小,节省成本。另外,通信网关通过同一以太网接口接收到来自同一上位机的第一数据,实现了通过一个以太网接口将发送到不同设备上的数据传输到通信网关的目的,并且该以太网接口兼容性好,可扩展性强。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01、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基于第一协议封装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列车上的其他设备向上位机发送数据时,需要将要发送的数据根据第一协议进行数据的封装,得到封装后的第三数据,将第三数据发送的通信网关。
其中,当列车上的其他设备为WTB总线设备时,上述第一协议为WTB协议,根据WTB协议对WTB数据进行封装,得到第三数据。
当列车上的其他设备为Lonworks总线设备时,上述第一协议为Lonworks协议,根据Lonworks协议对Lonworks数据进行封装,得到第三数据。
当列车上的其他设备为IO设备时,上述第一协议为CAN协议,根据CAN协议对CAN数据进行封装,得到第三数据。
S202、根据所述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网关接收到第三数据时,根据以太网协议将第三数据进行封装,得到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传输的以太网数据。
可选的,当通信网关接收到第三数据为WTB数据时,通信网关根据以太网协议对WTB数据进行封装,得到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传输的数据,实现WTB数据转以太网数据的目的,获得以太网数据,并通过以太网总线发送以太网数据。其中,太网数据格式可由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WTB设备向上位机发送WTB数据时,由于通过WTB总线传输WTB数据时,对WTB数据的大小有传输限制,因此,需要将WTB数据进行分时发送。例如,列车上有四台WTB设备同时向上位机发送WTB数据,每个WTB数据包含300个字节。在传输时,在WTB总线上传输的WTB数据格式包括P1、P2、P3、P4四部分,每部分包括25可字节。其中,P1部分的字节用来标识发送该WTB数据的WTB设备,P2用来表示WTB设备的状况信息,P3、P4也用来表示WTB设备的状况信息。由于每次发送数据时,P1、P2、P3、P4分别只包含25个字节,而每个WTB数据包含300个字节,因此,需要将WTB数据在P3、P4中移分时发送的方式发送。
可选的,当通信网关接收第三数据为Lonworks数据时,通信网关根据以太网协议对Lonworks数据进行封装,得到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传输的数据,实现Lonworks数据转以太网数据的目的,获得以太网数据,并将以太网数据通过以太网总线发送。其中,Lonworks数据的数据格式为表8所示的数据格式3,以太网数据的格式如表9所示。
表8数据格式3
Figure BDA0001907043530000111
表9Lonworks数据转以太网数据格式
以太网帧头 IP报头 TCP报头 数据格式3封装后的数据 以太网校验
可选的,当通信网关接收到第三数据为CAN数据时,通信网关根据以太网协议对CAN数据进行封装,得到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传输的数据,实现CAN数据转以太网数据的目的,获得以太网数据,并通过以太网总线发送发送以太网数据。在根据以太网协议进行CAN数据封装时,根据表10所示的CAN数据转以太网数据格式进行数据封装,即以太网数据格式如表10所示。
表10CAN数据转以太网数据格式
Figure BDA0001907043530000112
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网关接收到根据WTB协议、Lonworks协议、CAN协议的第三数据时,通信网关根据WTB协议、Lonworks协议、CAN协议解析接收到的第三数据,然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WTB数据、Lonworks数据、CAN数据,通过以太网总线发送封装后的WTB数据、Lonworks数据、CAN数据。实现了通过一个通信网关接收并解析通过WTB协议、Lonworks协议、CAN协议封装成的第三数据的功能,无需使用多个通信网关,从而可以节约通信网关所占的空间,减少成本。同时通过一条以太网总线发送封装后的WTB数据、Lonworks数据、CAN数据,使得以太网与通信网关的通信接口统一,并且接口兼容性好,可扩展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位机与WTB设备、Lonworks设备、IO设备发送数据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同信网关通过分装后的数据中的报头解析数据的发送方(WTB设备、Lonworks设备、IO设备)或接受方(WTB设备、Lonworks设备、IO设备)。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信网关包括:以太网接口模块30、第一转换模块31、第一接口模块32、第二转换模块33、第二接口模块34、第三转换模块35、第三接口模块36。
其中,以太网接口模块30,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第一转换模块31,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第一接口模块32,用于将WTB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第二转换模块33,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第二接口模块34,用于将Lonworks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第三转换模块35,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IO设备。
第三接口模块36,用于将CAN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CAN设备。
可选的,以太网接口模块30,还用于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可选的,第一接口模块31,用于接收基于WTB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第一转换模块32,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以太网接口模块30,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第二接口模块33,用于接收基于所述Lonworks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第二转换模块34,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所述以太网数据。
以太网接口模块30,用于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第三接口模块35,用于接收基于所述CAN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第三转换模块36,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所述以太网数据。
以太网接口模块30,用于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本实施例以上所述的通信网关,可以用于执行图1和图2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其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网关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图4示出的是以一个处理器为例的网关设备,其中:
存储器42,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4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4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4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
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
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IO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41还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
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基于第一协议封装的数据;
根据所述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其中,若所述第一协议为WTB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WTB数;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Lonworks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Lonworks数据;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CAN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CAN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41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之后,还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
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41执行的存储器42中存储的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2和图2所述的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4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通信接口、存储器42和处理器41独立实现,则通信接口、存储器42和处理器41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通信接口、存储器42和处理器41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通信接口、存储器42和处理器41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同间的通信。
本实施例以上所述的网关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
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IO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基于第一协议封装的数据;
根据所述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其中,若所述第一协议为WTB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WTB数;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Lonworks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Lonworks数据;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CAN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CAN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之后,还包括:
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4.一种通信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太网接口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第一转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第一接口模块,用于将WTB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第二接口模块,用于将Lonworks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第三转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
第三接口模块,用于将CAN协议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CAN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用于接收基于所述WTB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所述第一转换模块,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用于接收基于所述Lonwoeks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所述以太网数据;
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用于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所述第三接口模块,用于接收基于所述CAN协议封装的第三数据;
所述第三转换模块,用于根据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所述以太网数据;
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用于并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还用于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7.一种通信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
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基于以太网协议封装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格式的数据;
根据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WTB数据,则根据WTB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WTB总线发送给WTB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Lonworks数据,则根据Lonworks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Lonworks总线发送给Lonworks设备;
若所述第一格式指示所述第二数据为CAN数据,则根据CAN协议封装所述第二数据,并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IO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
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基于第一协议封装的数据;
根据所述以太网协议,封装所述第三数据,获得以太网数据;
通过以太网发送所述以太网数据;
其中,若所述第一协议为WTB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WTB数;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Lonworks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Lonworks数据;
若所述第一协议为CAN协议,则所述第三数据为CAN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解析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数据之后,还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
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设备发送回复数据,所述回复数据用于指示已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CN201811536621.6A 2018-12-14 2018-12-14 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327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6621.6A CN111327575B (zh) 2018-12-14 2018-12-14 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6621.6A CN111327575B (zh) 2018-12-14 2018-12-14 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575A true CN111327575A (zh) 2020-06-23
CN111327575B CN111327575B (zh) 2022-11-22

Family

ID=7116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6621.6A Active CN111327575B (zh) 2018-12-14 2018-12-14 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75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5761A (zh) * 2021-09-09 2021-12-07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524A (zh) * 2007-10-31 2008-04-30 谢步明 基于arm7的mvb-以太网网关
JP2009071688A (ja) * 2007-09-14 2009-04-02 Fujitsu Ten Ltd 通信ゲートウェイ装置、車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トウェイ方法
CN103379005A (zh) * 2012-04-20 2013-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路终端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US20170072876A1 (en) * 2015-09-14 2017-03-16 Broadcom Corporation Hardware-Accelerated Protocol Conversion in an Automotive Gateway Controller
CN107426075A (zh) * 2017-09-05 2017-12-01 吉林大学 基于多路can总线和以太网通信的安全网关及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1688A (ja) * 2007-09-14 2009-04-02 Fujitsu Ten Ltd 通信ゲートウェイ装置、車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トウェイ方法
CN101170524A (zh) * 2007-10-31 2008-04-30 谢步明 基于arm7的mvb-以太网网关
CN103379005A (zh) * 2012-04-20 2013-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路终端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US20170072876A1 (en) * 2015-09-14 2017-03-16 Broadcom Corporation Hardware-Accelerated Protocol Conversion in an Automotive Gateway Controller
CN107426075A (zh) * 2017-09-05 2017-12-01 吉林大学 基于多路can总线和以太网通信的安全网关及通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5761A (zh) * 2021-09-09 2021-12-07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765761B (zh) * 2021-09-09 2023-03-14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575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5484B (zh) 一种物联网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12942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网关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15089092A (ja) パケットをパッケージングする方法、アンパッケージングする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する装置
US9706571B2 (en) Method, device and module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via Wifi
CN106603506B (zh) 基于多现场总线的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740481B (zh) 基于服务质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287329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47706A (zh) 一种自适配协议通信网关及通信平台
CN105847101A (zh) 一种基于车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2404414A (zh) 基于mmc/sd接口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2787902B (zh) 报文封装方法及装置、报文解封装方法及装置
CN111327575B (zh) 列车中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1134418A1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3438633B (zh) 通信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4137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6781450A (zh) 基于can总线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342920B (zh) 物联网网关接入设备及其数据交互方法
CN107122326B (zh) 外部组件连接接口的验证装置
CN112887277B (zh) 现场总线与以太网的转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422845A (zh) 收发音视频数据的方法和中转设备
CN116319619A (zh) 网络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04683199B (zh) CANopen‑Lwip网关和列车运行监视系统
CN116996592B (zh) 网卡、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和数据接收处理方法
CN114006742B (zh) 一种基于CANOpen协议的通信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10704361A (zh) Rdma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