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7380B -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7380B
CN111327380B CN201811534199.0A CN201811534199A CN111327380B CN 111327380 B CN111327380 B CN 111327380B CN 201811534199 A CN201811534199 A CN 201811534199A CN 111327380 B CN111327380 B CN 111327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slot
time
transmission
time slo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41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7380A (zh
Inventor
董海
戴秀超
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341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7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7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7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86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handshaking protocol, e.g. RS232C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该方法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第一时隙与第二时隙相邻,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隙接收第一数据;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第一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单信道上的双向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传输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一组信号线。通过信号线上的信号表示信息,通过约定不同信号的先后次序即可约定操作如何实现。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在一些接口管脚数量紧张的设备及通信系统中,只能采用两线制总线,而两线制总线只支持半双工通讯,即数据的发送及接收不能同时进行,因此无法实现该总线上的数据的双向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以实现单信道上的双向数据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第一时隙与第二时隙相邻,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隙接收第一数据;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第一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包括多个第二帧数据,第二帧数据包括帧头及数据块,第一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帧数据的帧头;若是,则第一设备接收第二帧数据的数据块。
其中,在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之前包括:获取第一数据源;根据第一采样速率对第一数据源进行采样,以获得第一数据。
其中,在第一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之后包括:根据第二采样速率对第二数据进行采样,以获取第一接收数据,其中,第二采样速率大于第一采样速率。
其中,在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之前包括:若第一设备检测到上电指令,则第一设备将数据收发状态设置为发送状态,以使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其中,在第一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第一设备在下一个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第二设备在下一个第一时隙内接收第一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传输总线,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第一时隙与第二时隙相邻;收发器,与传输总线耦接,收发器用于利用传输总线发送第一数据及接收第二数据;控制器,与收发器耦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收发器在第一时隙通过传输总线向另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另一通信设备在第一时隙通过传输总线接收第一数据;并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控制器控制收发器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通过传输总线接收另一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传输总线,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第一时隙与第二时隙相邻;收发器,与传输总线耦接,收发器用于利用传输总线接收第一数据及发送第二数据;控制器,与收发器耦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收发器在第一时隙通过传输总线接收另一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数据;并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控制器控制收发器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通过传输总线向另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数据,以使第一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第二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第一时隙与第二时隙相邻,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隙接收第一数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第二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隙接收第二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包括多个第一帧数据,第二数据包括多个第二帧数据,且第一帧数据及第二帧数据均包括帧头及数据块,第二设备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帧数据的帧头;若是,则第二设备继续接收第一帧数据的数据块;第一设备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帧数据的帧头;若是,则第一设备继续接收第二帧数据的数据块。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第一时隙与第二时隙相邻,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隙接收第一数据;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第一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并根据时隙判断切换数据的收发,使相邻的两个时隙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可实现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收发时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帧数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另一数据收发时序图;
图6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6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发时隙的数据仿真结果图;
图7B是图6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收时隙的数据仿真结果图;
图8是本申请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图9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中步骤S90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图13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中步骤S130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如图1-3所示,图1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收发时序图;图3是图1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101包括第一设备102及第二设备103,第一设备102及第二设备103进行单信道数据传输,且该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1及多个第二时隙2,且第一时隙1与第二时隙2相邻,即多个第一时隙1及多个第二时隙2相互间隔且相邻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102在第一时隙1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第二设备103在该第一时隙1接收第一数据,在第一设备102及第二设备103判断第一时隙1结束后,第二设备103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2向第一设备102发送第二数据,第一设备102在第二时隙2接收第二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并根据时隙判断切换数据的收发,使相邻的两个时隙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可实现第一设备102及第二设备103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间数据的双向传输是指数据收发同时进行,即不需要等所有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因此,这种方式与半双工传输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可选地,在第一设备102及第二设备103判断第二时隙1结束后,第一设备102在与该第一时隙2相邻的下一个第二时隙2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第二设备103在该第二时隙2接收该第一数据。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102在发送第一数据之前,先获取第一数据源,并根据第一采样速率对该第一数据源进行采样,以获得第一数据;第二设备103在发送第二数据之前,可以先获取第二数据源,并根据第三采样速率对该第二数据源进行采样,以获得第二数据。
可选地,在第二设备103接收到第一设备102发出的第一数据后,进一步根据第二采样速率对第一数据进行采样,以获取第一接收数据;第二设备进一步根据第四采样速率对第一数据进行采样,以获取第二接收数据。
其中,第二采样速率大于第一采样速率;第三采样速率大于第四采样速率,具体地,第二采样速率为4倍的第一采样速率,第三采样速率为4倍的第四采样速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采样速率还可以是其他倍数关系。本实施例的不限定第三速率与第一速率是否相等,第四速率与第二速率是否相等。
大多数通信系统都不能连续地传送任意长的数据,所以实际上通信系统把数据组成多个帧数据,然后逐帧地发送。本实施例的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可以由多个帧数据组成,每个时隙发送一个帧数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不限定每个时隙发送的帧数据的数量。
可选地,第一设备102在对第一数据源进行采样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对采样值进行组帧,以获得第一数据;第二设备103在对第二数据源进行采样之后,进一步对采样值进行组帧,以获得第二数据。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数据包括多个第一帧数据,第二数据包括多个第二帧数据,每个第一帧数据及每个第二帧数据均包括帧头及数据块。第二设备103进一步在第一时隙1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设备102发送的第一帧数据的帧头,若已接收到该第一帧数据的帧头,则第二设备103继续接收该第一帧数据的数据块;第一设备102进一步在第二时隙2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设备103发送的第二帧数据的帧头;若已接收到该第二帧数据的帧头,则第一设备102继续接收该第二帧数据的数据块。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帧数据或第二帧数据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帧数据或第二帧数据由帧头及多个数据块组成,其中,帧头由10bit的有效数据1组成,每个数据块由起始位0、8bit有效数据及停止位1组成。
本实施例根据帧头信息来执行数据的收发,能够提高第一设备102与第二设备103间数据收发的同步性,提高传输效率。
可选地,若第一设备102检测到上电指令,则第一设备102将数据收发状态设置为发送状态,以使第一设备102在第一时隙1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若第二设备103检测到上电指令,则第二设备103将数据收发状态设置为接收状态,以使第二设备103在第一时隙1接收第一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启动时,第一设备102自动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第二设备103自动接收第一设备102发送的第一数据,且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第一设备102数据的收发及第二设备103的数据的收发能在某一时隙结束后自动切换,因此,本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实现双向数据的自动传输。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第一设备102将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源进行采样及组帧,以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第一数据,第二设备103将需要发送的第二数据源进行采样及组帧,以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第二数据;启动双向数据传输系统时,给第一设备102上电,并产生发送使能,第一设备102根据发送使能将数据收发状态设置为发送状态,第一设备102处于发送时隙(如图5所示),第一计时器开始计时,初始值为T0,同时,给第二设备103上电,并产生接收使能,第二设备103根据接收使能将数据收发状态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二设备103处于接收时隙,第二计时器开始计时,初始值为T0;第二设备103在接收时隙接收到第一帧数据的帧头信息后,继续接收第一帧数据的数据块,并周期性的进行时隙判断,具体地,若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小于T1,则第二设备103继续接收第一帧数据的数据块,若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大于T1,则第二设备103的数据收发状态由接收状态转换成发送状态,第二设备103处于发送时隙,向第一设备102发送第二数据;同时,若第一计时器计时大于T1,则第一设备102的数据收发状态由发送状态转换成接收状态,第一设备102处于接收时隙,接收第二设备103发送的第二数据;第一设备102在接收时隙接收到第二帧数据的帧头信息后,继续接收第二帧数据的数据块,并周期性的进行时隙判断,具体地,若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小于T2,则第一设备102继续接收第二帧数据的数据块,若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大于T2,则第一设备102的数据收发状态由接收状态转换成发送状态,第一设备102处于发送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同时,若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大于T2,则第二设备103的数据收发状态由发送状态转换成接收状态,第二设备103处于接收时隙,接收第一设备102发送的第二数据,以此类推,即可实现第一设备102与第二设备103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的第一计时器与第二计时器同步,且第一计时器的初始值与第二计时器的初始值相同。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器及第二计时器可以设置不同的初始值。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另一实施例的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可以是手持电台,第二设备可以是车载功放,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信道RS485总线。其中,RS485总线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快等特点,不仅适合作为手持电台、背负电台和车载功放之间的通信接口,且在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在一些接口管脚数量紧张的情况下只能考虑两线制,而两线制是半双工通讯,数据的收发不能同时进行,为了保证数据收发不冲突,本实施例是通过RS485收发芯片的方向切换管脚来实现的。
具体地,手持电台及车载功放均设置有FPGA控制芯片及SN65HDV75收发芯片。SN65HDV75芯片为RS485收发芯片,SN65HDV75芯片的TX、RX连接到FPGA的TX、RX上,SN65HDV75芯片的DE和RE管脚连接到一起接到FPGA的RTS管脚上,从FPGA发出的RTS信号给SN65HDV75芯片的收发方向控制引脚,FPGA通过时序控制收发时隙(第一时隙及第二时隙)的切换,完成手持电台和车载功放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收发时隙的长度具体可以为500us,即手持电台及车载功放数据的收发每500us切换一次。如图7A及图7B所示,图7A是图6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发时隙的数据仿真结果图;图7B是图6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的收时隙的数据仿真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数据的收发只占用了发时隙及收时隙的部分时间,剩余的时间作为预留部分,以便于后续扩展。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通信设备801包括:传输总线802、收发器803及控制器804,其中,传输总线802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第一时隙与述第二时隙相邻;收发器803与传输总线802耦接,用于利用传输总线802发送第一数据及接收第二数据;控制器804与收发器803耦接,用于控制收发器803在第一时隙通过传输总线802向另一通信设备(图未示)发送第一数据,以使该另一通信设备在第一时隙通过传输总线802接收第一数据;并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控制器804控制收发器803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通过传输总线接收另一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并根据时隙判断切换数据的收发,使相邻的两个时隙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可实现通信设备801及其它通信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801可以是上述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第一设备。具体可以是但不局限于车载功放、手持电台、背负电台及智能终端等。
本实施例进一步提出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工作原理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通信设备包括:传输总线、收发器及控制器,其中,传输总线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第一时隙与述第二时隙相邻;收发器与传输总线耦接,用于利用传输总线发送第一数据及接收第二数据;控制器与收发器耦接,用于控制收发器在第一时隙通过传输总线接收另一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数据;并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控制器控制收发器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通过传输总线向另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数据,以使第一设备在与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第二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并根据时隙判断切换数据的收发,使相邻的两个时隙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可实现通信设备及其它通信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第二设备。具体可以是但不局限于车载功放、手持电台、背负电台及智能终端等。
关于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与其它通信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原理这里不赘述。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将结合上述系统实施例(如图1-3所示)进行介绍。本实施例的方法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1及多个第二时隙2,且第一时隙1与第二时隙2相邻。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01:第一设备102在第一时隙1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以使第二设备103在第一时隙1接收第一数据。
可选地,第二数据包括多个第二帧数据,第二帧数据包括帧头及数据块,如图10所示,图10是图9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中步骤S902的具体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1: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帧数据的帧头,若是,则进行步骤S1002,若否,则进行步骤S1003。
步骤S1002:接收第二帧数据的数据块。
步骤S1003:终止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终止数据传输之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异常提示信息或进行数据重传。
本实施例根据帧头信息来执行数据的收发,能够提高第一设备102与第二设备103间数据收发的同步性,提高传输效率。
步骤S902:判断第一时隙1是否结束,若是,则进行步骤S903,若否,则返回步骤S901。
步骤S903:第一设备102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2接收第二设备103发出的第二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并根据时隙判断切换数据的收发,使相邻的两个时隙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可实现第一设备102及第二设备103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二实施例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1:第一设备102在第一时隙1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以使第二设备103在第一时隙1接收第一数据。
步骤S1102:判断第一时隙1是否结束,若是,则进行步骤S1103,若否,则返回步骤S1101。
步骤S1103:第一设备102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2接收第二设备103发出的第二数据。
其中,步骤S1101-S1103与上述步骤S901-S903相同,这里不赘述。
步骤S1104:判断第二时隙1是否结束,若是,则进行步骤S1105,若否,返回步骤S1103。
步骤S1105:第一设备102在与第二时隙2相邻的下一个第一时隙1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以使第二设备103在第一时隙接收第一数据。
可选地,若第一设备102检测到上电指令,则第一设备102将数据收发状态设置为发送状态,以使第一设备102在第一时隙1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启动时,第一设备102自动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三实施例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1:获取第一数据源。
步骤S1202:根据第一采样速率对第一数据源进行采样,以获得第一数据。
步骤S1203:第一设备102在第一时隙1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以使第二设备103在第一时隙1接收第一数据。
步骤S1204:判断第一时隙1是否结束,若是,则进行步骤S1205,若否,返回步骤S1203。
步骤S1205:第一设备102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2接收第二设备103发出的第二数据。
其中,步骤S1203-S1205与上述步骤S901-S903相同,这里不赘述。
步骤S1206:根据第二采样速率对第二数据进行采样,以获取第一接收数据,其中,第二采样速率大于第一采样速率。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申请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将结合上述系统实施例(如图1-3所示)进行介绍。本实施例的方法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1及多个第二时隙2,且第一时隙1与第二时隙2相邻。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01:第二设备103在第一时隙1接收第一设备102发出的第一数据。
可选地,第一数据包括多个第一帧数据,第一帧数据包括帧头及数据块,如图14所示,图14是图13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中步骤S130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01: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帧数据的帧头,若是,则进行步骤S1002,若否,则进行步骤S1403。
步骤S1402:接收第一帧数据的数据块。
步骤S1403:终止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终止数据传输之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异常提示信息或进行数据重传。
本实施例根据帧头信息来执行数据的收发,能够提高第一设备102与第二设备103间数据收发的同步性,提高传输效率。
步骤S1302:判断第一时隙是否结束,若是,则进行步骤S1303,若否,则返回步骤S1301。
步骤S1303:第二设备103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2向第一设备102发送第二数据,以使第一设备102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1接收第二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并根据时隙判断切换数据的收发,使相邻的两个时隙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可实现第一设备102及第二设备103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五实施例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501:第二设备103在第一时隙1接收第一设备102发出的第一数据。
步骤S1502:判断第一时隙1是否结束,若是,则进行步骤S1503,若否,则返回步骤S1501。
步骤S1503:第二设备103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2向第一设备102发送第二数据,以使第一设备102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1接收第二数据。
其中,步骤S1501-S1503与上述步骤S1301-S1303相同,这里不赘述。
步骤S1504:判断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2是否结束,若是,则进行步骤S1505,若否,返回步骤S1503。
步骤S1505:第二设备103在下一个第一时隙1接收1第一设备102发送的第一数据。
可选地,若第一设备102检测到上电指令,则第一设备102将数据收发状态设置为发送状态,以使第一设备102在第一时隙1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启动时,第一设备102自动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一数据。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六实施例的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601:获取第二数据源。
步骤S1602:根据第三采样速率对第二数据源进行采样,以获得第二数据。
步骤S1603:第二设备103在第一时隙1接收第一设备102发出的第一数据。
步骤S1604:判断第一时隙1是否结束,若是,则进行步骤S1605,若否,则返回步骤S1603。
步骤S1605:第二设备103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2向第一设备102发送第二数据,以使第一设备102在与第一时隙1相邻的第二时隙1接收第二数据。
其中,步骤S1603-S1605与上述步骤S1301-S1303相同,这里不赘述。
步骤S1606:根据第四采样速率对第一数据进行采样,以获取第二接收数据,其中,第四采样速率大于第三采样速率。
在其它实施例中不限定步骤S1601、S1602与S1603、S1604的执行顺序。
关于本申请实施例双向数据传输方法的其它步骤及扩展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里不赘述。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并根据时隙判断切换数据的收发,使相邻的两个时隙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可实现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所述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相邻,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时隙时,第一计时器开始计时,判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是,则所述第一设备在与所述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设于处于所述第二时隙时,判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则所述第一设备在下一个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下一个第一时隙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包括多个第二帧数据,所述第二帧数据包括帧头及数据块,所述第一设备在与所述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帧数据的帧头;
若是,则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帧数据的数据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之前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源;
根据第一采样速率对所述第一数据源进行采样,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与所述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之后包括:
根据第二采样速率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采样,以获取第一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二采样速率大于所述第一采样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之前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上电指令,则所述第一设备将数据收发状态设置为发送状态,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传输总线,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所述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相邻;
收发器,与所述传输总线耦接,所述收发器用于利用所述传输总线发送第一数据及接收第二数据;
控制器,与所述收发器耦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在第一时隙通过所述传输总线向另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通过所述传输总线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通信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时隙时,第一计时器开始计时,判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所述通信设备在与所述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所述通信设备设于处于所述第二时隙时,判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所述通信设备在下一个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在所述下一个第一时隙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传输总线,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所述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相邻;
收发器,与所述传输总线耦接,所述收发器用于利用所述传输总线接收第一数据及发送第二数据;
控制器,与所述收发器耦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在第一时隙通过所述传输总线接收另一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数据;所述通信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时隙时,第一计时器开始计时,判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所述通信设备在与所述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所述通信设备设于处于所述第二时隙时,判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所述通信设备在下一个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在所述下一个第一时隙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8.一种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单信道数据传输,所述信道包括多个第一时隙及多个第二时隙,且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相邻,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隙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时隙时,第一计时器开始计时,判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一时隙是否结束;
若是,则所述第一设备在与所述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出的第二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设于处于所述第二时隙时,判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一时隙相邻的第二时隙是否结束;
若是,则所述第一设备在下一个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下一个第一时隙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多个第一帧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多个第二帧数据,且所述第一帧数据及所述第二帧数据均包括帧头及数据块,所述第二设备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帧数据的帧头;若是,则所述第二设备继续接收所述第一帧数据的数据块;
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帧数据的帧头;若是,则所述第一设备继续接收所述第二帧数据的数据块。
CN201811534199.0A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Active CN111327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4199.0A CN111327380B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4199.0A CN111327380B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380A CN111327380A (zh) 2020-06-23
CN111327380B true CN111327380B (zh) 2022-08-16

Family

ID=7117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4199.0A Active CN111327380B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738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23A (zh) * 1989-04-27 1990-11-07 莫托罗拉公司 数字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双向无线电台
KR20090103159A (ko) * 2008-03-27 2009-10-01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크로스 타임 슬롯을 고려한 cdma 시스템의 동적채널할당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1958766A (zh) * 2010-09-22 2011-01-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源端网络编码和交替传输的中继协作方法
CN102404855A (zh) * 2011-12-02 2012-04-04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一种基于ieee 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
CN108521316A (zh) * 2018-03-26 2018-09-11 上海酷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23A (zh) * 1989-04-27 1990-11-07 莫托罗拉公司 数字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双向无线电台
KR20090103159A (ko) * 2008-03-27 2009-10-01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크로스 타임 슬롯을 고려한 cdma 시스템의 동적채널할당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1958766A (zh) * 2010-09-22 2011-01-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源端网络编码和交替传输的中继协作方法
CN102404855A (zh) * 2011-12-02 2012-04-04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一种基于ieee 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
CN108521316A (zh) * 2018-03-26 2018-09-11 上海酷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380A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5433B2 (en) Synchronizing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signal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CN102415194B (zh)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的基站以及用于扩展信号范围的方法
JP2009027725A (ja) 無線パーソナ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音声通信のため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3428782B (zh)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内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134244B (zh) 无线通信方法
US8861485B2 (en) Self-organiz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thereof
EP2140630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887358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2264076B (zh)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1956162B2 (en) Asynchronous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 scheduler for directional networks
CN104254066B (zh) 状态信息传递、去激活的方法、站点设备和终端设备
KR20010013865A (ko) 신호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이동국 및 기지국
CN108370561A (zh)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JPS6041341A (ja) 時分割双方向伝送方式
CN111327380B (zh)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CN103297065B (zh) 一种硬仿真设备及其射频收发时序的调整方法
CN112994759A (zh) 一种基于ofdm的协作中继d2d通信方法
WO2020118701A1 (zh) 一种双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通信设备
CN103428873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CN113068166B (zh) 一种基于中继的多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215646790U (zh) 对讲中继基站
CN105379375A (zh) 一种发射同步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61396B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数据传输系统
US2008017157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implementing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chemes with handover capability
CN112825572A (zh) 蓝牙查询/寻呼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