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7075B -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7075B
CN111327075B CN202010161033.XA CN202010161033A CN111327075B CN 111327075 B CN111327075 B CN 111327075B CN 202010161033 A CN202010161033 A CN 202010161033A CN 111327075 B CN111327075 B CN 111327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grid
voltage
expression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10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7075A (zh
Inventor
王晓辉
高峰
张强
李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1327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7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光伏低电压穿越评估技术领域。获取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参数;考虑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环节和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构建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得到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根据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评估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本公开解决了现有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缺乏优异的解析和评估方法的问题,涵盖了光伏的主要动态环节,同时考虑了穿越过程中光伏发出的无功功率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反映了光伏与电网的交互作用。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可行性。

Description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伏低电压穿越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清洁化需求的日趋扩大,光伏并网规模不断增加,其动态特性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当电网发生故障或扰动时,若光伏发生大规模脱网,将进一步加重对系统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系统崩溃。因此许多国家都以技术标准或规程的形式,对光伏的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要求光伏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发出无功功率以支撑电网电压。在低电压穿越动态建模的基础上,合理评估光伏并网系统穿越能力对故障穿越策略和电网安全稳定措施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认为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可借助时域仿真的方法获得。然而,光伏控制策略、控制参数以及故障参数的不同都会使得穿越动态过程产生差异。若利用时域仿真方法评估故障穿越时的动态特性,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不利于从理论上揭示机理规律和参数敏感性。另一方面,作为动力学系统,光伏在故障后的动态过程可以基于微分代数方程建模,但该模型通常较为复杂,求解较为困难,难以简单解析某一特定状态变量,尤其是对光伏低电压穿越成败起重要作用的直流母线电压。除以上理论方法以外,外特性测试法也较多地应用于光伏动态过程的建模和评估,该类方法借助外部测量来构建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目前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在典型电路拓扑和控制结构的假设下,通过参数辨识和测试获取动态模型,例如:德国FGW TG3和TG4标准规范了包括光伏在内的发电单元在电气特性测量、测试、建模、验证和评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相似地,国标GB/T 32892-2016规定了参数测试的步骤和验证要求。有研究人员参考德国标准,提出了光伏逆变器模型验证流程,也有研究人员将光伏并网系统整合为直流电压变换环节、交流电流指令环节和交流电流响应环节,并在简化交流电流响应环节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实测数据的光伏电站参数测试及模型验证方法。即便如此,基于参数辨识和测试的方法还是欠缺对光伏并网原理的考虑。
本公开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光伏低电压穿越评估中,缺乏既有理论支撑和一定的评估准确度,又提供解析表达式从而效率较高的方法。并且已有方法大多没有考虑穿越过程中光伏发出的无功功率对交流电网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针对故障穿越的动态过程,重点包括对光伏是否脱网起决定作用的直流母线电压(前后级换流器间的缓冲电容电压),建立了较为直观的解析表达形式以评估故障穿越能力;该方法涵盖了光伏的主要动态环节,同时考虑了穿越过程中光伏发出的无功功率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反映了光伏与电网的交互作用;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可行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涵盖了光伏的主要动态环节,同时考虑了低电压穿越时光伏发出的无功功率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反映了光伏与电网的交互作用。针对各动态环节方程联立过程中,造成直流母线电压解析的困难,采取一定程度的合理简化。
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参数;
考虑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环节和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构建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得到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
根据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评估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的构建方式,具体为:根据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拓扑结构,得到光伏并网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程;
扰动发生后,根据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表达式得到其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
根据低电压穿越策略对光伏输出功率的要求,考虑输出的无功功率对电网电压的支撑,得到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以及输出无功功率的表达式;
考虑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得到光伏系统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
考虑并网点电压变化对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的影响,得到锁相环锁相偏差的表达式;
假设在故障后的一定时间内,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未能及时调整,得到光伏系统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联立上述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程、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dq轴表达式、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和输出无功功率表达式、光伏输出电流dq轴表达式、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的锁相偏差表达式以及光伏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得到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形式,可用于实现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的高效评价。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41
其中t为时间,Pd1、Pd2、Pd3、Pq1、Pq2和Pq3均为联立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程、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和输出无功功率、光伏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的锁相偏差表达式以及光伏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得到的系数。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系统。
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考虑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环节和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构建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得到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
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评估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中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1、本公开所述的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涵盖了光伏低电压穿越涉及的主要动态环节,可将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纳入模型,同时考虑了低电压穿越时光伏发出的无功功率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反映了光伏与电网的交互作用。
2、本公开所述的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基于明确的拓扑结构和典型LVRT策略,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前提下,建立了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较为直观的模型和解析表达形式,提高了低电压穿越评估的分析效率和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提供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提供的典型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1提供的光伏逆变器内环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旋转坐标系的锁相环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1提供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1提供的解析模型计算结果与PSCAD仿真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公开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涵盖了光伏的主要动态环节,同时考虑了穿越过程中光伏发出的无功功率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反映了光伏与电网的交互作用。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本实施例还结合典型案例,与PSCAD/EMTDC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均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光伏低电压穿越解析表达的可行性,具体步骤如下:
获取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参数;
考虑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环节和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构建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得到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
根据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评估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其中,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的构建方式,如下所示:
(1)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及其典型低电压穿越策略
(1-1)并网系统拓扑结构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由前级Boost升压变流器和后级三相全桥DC/AC变流器构成。由于各级变流器控制目标相对独立,结构较为清晰,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光伏阵列输出的直流电压经Boost变流器升压后,由三相全桥DC/AC逆变器完成交流并网。在这种方式下,三相全桥DC/AC逆变器基于双环控制,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输出控制。
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或者受到扰动时,并网点电压下降,在常规控制策略的作用下,光伏系统输出电流将增大。如果故障扰动较为严重,为保护电力电子器件,限流保护环节会将输出电流限制在可承受的最大电流Imax以内。此时,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将小于故障扰动前。若光伏阵列依然运行在原工作点,电容C2的输入输出功率将不再平衡。由式(1)可知,直流母线电压udc将持续上升。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71
其中:C2为Boost变流器与DC/AC逆变器之间的缓冲电容;udc为直流母线(电容C2接入处)电压;p1为直流母线输入功率;p2为直流母线输出功率。
若udc达到器件的耐压限值,光伏并网系统将主动脱网,造成低电压穿越失败。大规模的光伏脱网,有可能进一步引发电力系统的连锁反应。因此,光伏直流母线的电压udc是其低电压穿越成败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光伏低电压穿越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不同的控制目标制定了多种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1-2)典型低电压穿越策略
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逆变器的典型控制策略如图2所示。在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逆变器的外环控制从常规运行策略切换至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此策略要求光伏逆变器根据并网点电压的跌落程度,向交流电网提供无功支撑。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给定的内环电流控制设定值如式(2)所示。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81
式中:id,LVRT为有功电流的设定值;Kq,LV为无功电流支撑系数;V为光伏系统并网点电压;Imax为逆变器电流上限值。
典型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既可以保证光伏并网系统的安全,同时在交流发生故障或者扰动时,通常有Kq,LV(0.9-V)<Imax,即可根据并网点电压的跌落程度,向交流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撑。
(2)典型低电压穿越策略下的光伏动态特性解析
假设故障发生在光伏并网点附近,扰动发生后,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82
式中:u1、u2分别为正序、负序电压幅值,为描述方便,记θ1=ωt。
式(3)经派克变换,得到交流电压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83
式中:ed、eq分别为光伏并网点处d轴、q轴电压;θ为旋转坐标系的角度,若以并网点电压定向,则θ等于锁相环锁定的并网点电压相位。
为了方便推导,引入新变量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84
用于描述锁相环(PLL)的锁相偏差,得到式(5):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91
考虑三相对称故障,则负序电压幅值u2=0。
在低电压穿越策略下,光伏系统将输出无功功率支撑电网电压,可根据下式描述电压支撑效果: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92
式中:Δu为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q为光伏系统输出无功功率;X为逆变器出口与交流故障点之间的电抗。
光伏逆变器通常均考虑前馈解耦和电网电压前馈,等效示意如图3。并网逆变器切换至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时,改变了光伏系统输出电流d、q轴分量的目标设定值。逆变器电流环控制器根据此目标设定值,通过PI环节实现了输出电流的无静差控制。
图3中,id、iq分别为光伏系统输出电流的d、q轴分量;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93
分别为id、iq的目标设定值,Kp、Ki分别为内环电流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增益系数,KPWM为PWM环节等效增益。
根据图3,可写出光伏系统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94
其中,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95
的值由式(2)决定。
由式(7)可得到: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096
其中: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01
id0为故障前的有功电流;B=-Acotβ,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02
D=-Ccotβ。
锁相环的性能对于光伏并网系统的动态特性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将锁相环模型纳入提出的动态模型中。考虑常见的基于旋转坐标系锁相环(SRF-PLL),结构如图4。
图4中,Tdq为派克变换矩阵,ω0为额定角速度,ω为dq坐标系旋转角速度,Δω为角速度差值。PD(Phase Discriminator)为锁相环鉴相器,LF(Loop Filter)为锁相环环路滤波器,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为锁相环压控振荡器。该锁相环的微分方程可写为式(9):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03
式中:KPp、KPi分别为锁相环环路滤波器(LF)环节的比例、积分增益系数。
由式(4)可知,eq表达式含三角函数,将导致微分方程的求解存在困难。为此,考虑三角函数在后续的方程联立过程中造成的解析困难,采用泰勒展开对eq进行线性化处理,并仅保留一次项,经求解可得: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04
式中: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05
G=-Fcotξ。
假设在故障后一定时间内,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未能及时调整,则式(1)中功率可表达为: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06
式中,Ppv为光伏阵列输出的最大功率。
如图5所示,联立式(1)、(5)、(6)、(8)、(10)、(11),可得到直流母线电压udc的数学解析式: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11
式中: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12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13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14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15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16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17
其中,N1、N2、N3、N4、M1、M2、H1、H2、H3、E1、E2、E3、E4、K1、K2、K3为联立求解式(1)、(5)、(6)、(8)、(10)、(11)积分过程产生的系数。
综上,在涵盖光伏低电压穿越涉及主要动态环节的基础上,考虑光伏对交流系统的电压支撑作用,可构建式(8)、式(10)和式(12)~(18)组成的两级式光伏低电压穿越解析模型,量化研究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在低电压穿越策略下的动态特性。
(3)案例验证
(3-1)PSCAD仿真结果
为验证提出的低电压穿越动态模型解析表达式,本节利用PSCAD搭建两级式光伏并网仿真案例作为对比数据,案例参数如表1。
表1:仿真案例参数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21
仿真案例参数参考典型光伏电站的并网参数选取,对多个光伏并网单元在电站内部的汇集进行等值。
设定在6.5s时刻,交流电网侧发生不同程度的三相接地故障,持续1秒,模拟并网点电压跌落深度为20%、35%、50%、65%和80%时,光伏低电压穿越场景。PSCAD仿真步长20μs,记录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
(3-2)解析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
在MATLAB中,编程实现式(8)、式(10)和式(12)~(18)构成的低电压穿越动态解析模型,采用与PSCAD仿真案例相同的参数和扰动条件,扰动持续1s,记录MATLAB计算结果,并与PSCAD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建立数学解析模型的准确性。
图6显示的是并网点电压跌落深度为20%、35%、50%、65%和80%时,MATLAB得到的数学解析模型结果与PSCAD仿真结果对比图,展示的是直接决定低电压穿越成败的直流母线电压udc。表2列出了在五种不同电压跌落深度下,解析模型与仿真结果的误差。图6中结果显示,随着并网点电压跌落深度的增加,直流母线电压的升高程度逐步加大,但是解析模型与PSCAD仿真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却在逐步减小,相对误差最大3.96%,最小1.77%。即使在并网点电压跌落较小,直流母线最高电压数值较小的情况下,数值计算误差在总误差中的比重可能较大时,最大相对误差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发明提出的动态解析表达式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实施例通过与PSCAD/EMTDC时域仿真结果进行的比较,验证了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解析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可进一步证明,基于此解析方法的穿越能力评估亦可行有效。在低电压穿越动态建模的基础上,合理评估光伏并网系统穿越能力对故障穿越策略和电网安全稳定措施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2:并网点电压不同跌落深度时的误差
Figure BDA0002405784680000131
本实施例根据交流电网对于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的技术要求,重点关注可引起光伏脱网的直流母线电压(前后级换流器间的缓冲电容电压),构建了可描述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的数学解析模型,得到以下结论:
1)在拓扑结构明确和典型LVRT策略下,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的动态过程可解析表达;
2)考虑低电压穿越时光伏发出的无功功率对交流电网的支撑,可构建包含光伏与电网交互作用的完整模型;
3)通过与PSCAD/EMTDC仿真结果进行的比较,验证了本发明所提出的解析模型方法以及基于此的穿越能力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的解析建模方法,对于故障穿越策略和电网安全稳定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实施例2:
本公开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系统。
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考虑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环节和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构建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得到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
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评估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具体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公开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4:
本公开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参数;
考虑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环节和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构建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得到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
根据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拓扑结构,得到光伏并网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程;
扰动发生后,根据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表达式得到其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
考虑输出的无功功率对电网电压的支撑,得到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以及输出无功功率的表达式;考虑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得到光伏系统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
考虑并网点电压变化对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的影响,得到锁相环锁相偏差的表达式;
假设在故障后的一定时间内,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未能及时调整,得到光伏系统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
联立上述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程、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和输出无功功率、光伏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锁相偏差的表达式以及光伏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得到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形式;
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11
其中t为时间,Pd1、Pd2、Pd3、Pq1、Pq2和Pq3均为根据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程、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和输出无功功率、光伏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锁相偏差的表达式以及光伏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得到的参数,udc为光伏直流母线电压,Ppv为光伏阵列输出的最大功率,C2为Boost变流器与DC/AC逆变器之间的缓冲电容,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1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2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3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4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5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6
其中N1、N2、N3、N4、M1、M2、Η1、Η2、Η3、E1、E2、E3、E4、K1、K2、K3为求解积分过程中产生的系数,u1、u2分别为光伏并网点处正序、负序电压幅值,ed、eq分别为光伏并网点处d轴、q轴电压,ω为电力系统额定角速度,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7
为锁相环的锁相偏差,id、iq分别为光伏系统输出电流的d、q轴分量;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8
分别为id、iq的目标设定值,Kp、Ki分别为内环电流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增益系数,KPWM为PWM环节等效增益,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9
id0为故障前的有功电流,B=-Acotβ,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210
D=-Ccotβ,KPp、KPi分别为锁相环环路滤波器(LF)环节的比例、积分增益系数;
根据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评估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光伏系统输出的无功功率对电网电压的支撑,得到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以及输出无功功率,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31
其中,Δu为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q为光伏系统输出无功功率;X为逆变器出口与交流故障点之间的电抗,id和iq为分别为光伏并网点处d轴、q轴电流,u1为正序电压幅值,ed、eq分别为光伏并网点处d轴、q轴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时,得到光伏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32
其中: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33
id0为故障前的有功电流,B=-Acotβ,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34
D=-Ccotβ,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35
分别为id、iq的目标设定值,Kp、Ki分别为内环电流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增益系数,KPWM为PWM环节等效增益,id、iq分别为光伏系统输出电流的d、q轴分量,L为光伏系统输出滤波器中的电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并网点电压变化对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的影响,考虑常见的基于旋转坐标系的锁相环,得到其锁相偏差的表达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36
其中: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41
G=-Fcotξ,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42
指锁相环的锁相偏差,KPp、KPi分别为锁相环环路滤波器(LF)环节的比例、积分增益系数,u1为正序电压幅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假设在故障后的一定时间内,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未能及时调整,得到此时的光伏系统直流母线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43
其中,Ppv为光伏系统输出的最大功率,p1为光伏直流母线输入功率;p2为直流母线输出功率,ed、eq分别为光伏并网点处d轴、q轴电压,id、iq分别为光伏系统输出电流的d、q轴分量。
6.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考虑光伏低电压穿越动态环节和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构建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得到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
根据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拓扑结构,得到光伏并网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程;
扰动发生后,根据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表达式得到其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
考虑输出的无功功率对电网电压的支撑,得到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以及输出无功功率的表达式;考虑光伏逆变单元的控制响应过程,得到光伏系统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
考虑并网点电压变化对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的影响,得到锁相环锁相偏差的表达式;
假设在故障后的一定时间内,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未能及时调整,得到光伏系统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
联立上述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程、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和输出无功功率、光伏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锁相偏差的表达式以及光伏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得到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形式;
直流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51
其中t为时间,Pd1、Pd2、Pd3、Pq1、Pq2和Pq3均为根据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程、并网点三相交流电压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并网点电压增量和输出无功功率、光伏输出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光伏逆变单元锁相环锁相偏差的表达式以及光伏直流母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表达式得到的参数,udc为光伏直流母线电压,Ppv为光伏阵列输出的最大功率,C2为Boost变流器与DC/AC逆变器之间的缓冲电容,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52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53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54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61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62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63
其中N1、N2、N3、N4、M1、M2、Η1、Η2、Η3、E1、E2、E3、E4、K1、K2、K3为求解积分过程中产生的系数,u1、u2分别为光伏并网点处正序、负序电压幅值,ed、eq分别为光伏并网点处d轴、q轴电压,ω为电力系统额定角速度,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64
为锁相环的锁相偏差,id、iq分别为光伏系统输出电流的d、q轴分量;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65
分别为id、iq的目标设定值,Kp、Ki分别为内环电流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增益系数,KPWM为PWM环节等效增益,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66
id0为故障前的有功电流,B=-Acotβ,
Figure FDA0003165824080000067
D=-Ccotβ,KPp、KPi分别为锁相环环路滤波器(LF)环节的比例、积分增益系数;
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估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计算值,评估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7.一种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中的步骤。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010161033.XA 2019-10-25 2020-03-10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327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49757 2019-10-25
CN201911024975 2019-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075A CN111327075A (zh) 2020-06-23
CN111327075B true CN111327075B (zh) 2021-08-24

Family

ID=7117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1033.XA Active CN111327075B (zh) 2019-10-25 2020-03-10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70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5246A (zh) * 2020-12-15 2021-08-31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电压穿越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39152B (zh) * 2021-04-22 2022-05-10 山东大学 海洋采油平台直流配网瞬时负载的适应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917249A (zh) * 2021-09-08 2022-01-11 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高低电压故障穿越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596A (zh) * 2011-11-28 2012-04-11 湖南大学 一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等效模拟方法
CN105514972A (zh) * 2015-11-23 2016-04-20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不对称故障时并网变流器的pscad建模及仿真方法
CN105743128A (zh) * 2016-05-05 2016-07-06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07069803A (zh) * 2017-03-21 2017-08-18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式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764645A (zh) * 2018-04-27 2018-11-0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站低电压穿越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7328B2 (en) * 2010-10-12 2014-04-01 Schneider Electric Solar Inverters Usa, Inc. Photovoltaic inverter with control for performing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596A (zh) * 2011-11-28 2012-04-11 湖南大学 一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等效模拟方法
CN105514972A (zh) * 2015-11-23 2016-04-20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不对称故障时并网变流器的pscad建模及仿真方法
CN105743128A (zh) * 2016-05-05 2016-07-06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07069803A (zh) * 2017-03-21 2017-08-18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式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764645A (zh) * 2018-04-27 2018-11-0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站低电压穿越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可降低母线电压波动的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策略;杨新华,等;《可再生能源》;20150630;第33卷(第6期);第827-833页,第0-4章,附图7-8 *
杨新华,等.可降低母线电压波动的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策略.《可再生能源》.2015,第33卷(第6期),第827-83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075A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7075B (zh)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0601268B (zh) 一种双馈风机并网端口输出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10165706B (zh) 一种自适应三相并网变换器锁相环及其锁相控制方法
Shah et al. GI-based control scheme for single-stage grid interfaced SECS for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Kadi et al. A direct vector control based on modified SMC theory to control the double-powered induction generator-based variable-speed contra-rotating wind turbine systems
CN112346439B (zh) 基于pd型学习观测器的微电网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方法
CN110752762B (zh) 一种并网换流器并联虚拟电容的控制方法
CN113258607A (zh) 基于不同渗透下的光伏发电系统动态离散等值模型建立方法
CN110336317B (zh)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088436B (zh) 一种vsc多尺度暂态建模方法
CN103762614A (zh) Pwm并网变流器电流内环的二阶内模控制方法
Lin et al. Vector-variable based modeling method for large-scale wind farm considering collector system dynamics
Benadli et al. An Improved Super-Twist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Standalone Hybrid Wind/Photovoltaic/Fuel Cell System Based on Energy Management of Battery/Hydrogen
CN114465280A (zh) 一种新能源并网系统动态等效建模方法
CN112039113A (zh) Npc型三相三电平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
Zhou et al. Aggregation of wind turbine grid-side inverters by voltage angle and cable resonance compensation
CN110601257A (zh) 一种基于光伏超配的主动式光伏逆变器惯量补偿控制方法
Zhou et al. Research on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 based on quasi-PR controller adjusting by dynamic diag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CN113852119B (zh) 一种新能源并网控制系统建模的标幺值转换方法和装置
CN111769574B (zh) 基于能量耗散的直驱风场次/超频振荡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1555354B (zh) 一种自主可再生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ang et al. Modelling method of microgrid system based on multi‐modal dimensions in islanding mode
Chao et al. Study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Chen et al.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Non-uniformity on Inverters Dynamic Equivalent Error
Kim et al. Three-phase AC-stacked PV inverter architecture and output balancing control strategy with battery under asymmetrical irradiance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