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5636B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5636B
CN111325636B CN202010141789.8A CN202010141789A CN111325636B CN 111325636 B CN111325636 B CN 111325636B CN 202010141789 A CN202010141789 A CN 202010141789A CN 111325636 B CN111325636 B CN 1113256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heat
energy
fuel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17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5636A (zh
Inventor
李庆生
赵庆明
唐学用
吴鹏
刘文霞
张彦
郭祚刚
孙斌
罗晨
蒋泽甫
龙蔷
刘大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17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56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5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5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5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5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15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characterised by separable parts
    • E04B1/34321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characterised by separable parts mainly constituted by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15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characterised by separable parts
    • E04B1/34326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characterised by separable parts mainly constituted by longitudinal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E04B1/5825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with a closed cross-s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12Small buildings or other erections for limited occupation,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or arranged in buildings, e.g. kiosks, waiting shelters for bus stops or for filling stations, roofs for railway platforms, watchmen's huts or dressing cubicles
    • E04H1/1205Small buildings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包括:电能供应单元,其包括各个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机构、公共电网以及燃料电池;冷热供应单元,其包括燃料供应源、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余热锅炉、吸收式制冷机以及电制冷机;所述燃料供应源能够分别向所述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以及吸收式制冷机供应燃料;所述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以及所述燃气轮机做功后产生的乏气均输送至所述余热锅炉;所述燃气轮机还通过燃料的燃烧做功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汇入所述电力母线中;所述燃气锅炉通过燃烧燃料所产生热源与所述余热锅炉的热源直接汇入热负荷母线以向用户供热。本发明能够大幅度提高各种能源的生产、生活利用率,可持续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能源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等多种能源,实现多种异质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在满足系统内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要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一体化的能源系统。但目前国内的综合能源系统尚不成熟,各个供应单元之间的调度方式存在不全面或者不合理的情况,且系统的参与源不足,各方能源之间的互相供给和输送方式不够灵活,因此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偏低。此外,现有的综合能源系统对于新能源供应方的信息采集不全面,且采集过程较为繁琐复杂,远程监控力度存在疏漏。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综合能源系统中各个供应单元之间的调度方式不全面或者不合理、各方能源之间的互相供给和输送方式不够灵活、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偏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其包括:电能供应单元,其包括各个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机构、公共电网以及燃料电池,三者分别能够将各自产生的电能汇入电力母线以向用户供电;冷热供应单元,其包括燃料供应源、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余热锅炉、吸收式制冷机以及电制冷机;所述燃料供应源能够分别向所述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以及吸收式制冷机供应燃料;所述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以及所述燃气轮机做功后产生的乏气均输送至所述余热锅炉,作为所述余热锅炉加热水的能量来源;所述燃气轮机还通过燃料的燃烧做功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也汇入所述电力母线中;所述燃气锅炉通过燃烧燃料所产生热源与所述余热锅炉的热源一部分直接汇入热负荷母线以向用户供热,另一部分临时存储在蓄热槽中,所述蓄热槽也能够向所述热负荷母线中供应热源;所述热负荷母线以及所述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也能够向所述吸收式制冷机提供热源,并与来自所述燃料供应源的燃料一同作为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工作的能量来源;所述电制冷机能够接入所述电力母线,其能够在电能驱动下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共同制冷,并分别将冷源汇入冷负荷母线以向用户供冷。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各个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对应设置有一个本地监控站,所述本地监控站的内部至少设置有本地监控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存储设备;各个所述本地监控站对应有各自的站点编码,并能够通过各自内部的通信设备与远程的数据中心进行无线连接,将对应的站点编码以及通过所述监控设备获取的现场的数据信息实时发送至所述数据中心,同时还能够通过所述存储设备将至少部分现场的数据信息存储在本地以进行备份。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本地监控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其还外接有设置于所述本地监控站外部的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仪、辐射仪、风速仪和摄像头;通过所述监测模块监测的数据信息能够被所述数据采集器接收,并通过所述通信设备发送至远端的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包括有能够与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的监控终端,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数据采集器的数据信息,并能够识别该数据信息所属新能源发电机构的站点编码。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或风力发电系统;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在不同区域分布设置有多个,且各个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本地监控站;各个所述光伏组件和/或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中均设置有电路信息采集装置,且各个所述光伏组件和/或风力发电机均具有各自的独一无二的设备编码;任一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中的各个光伏组件和/或风力发电机所对应的电路信息采集装置均与该新能源发电机构对应的本地监控站内的数据采集器进行连接,且该数据采集器能够接收来自该新能源发电机构内的各个电路信息采集装置的电路信息以及其所对应的设备编码,并将该设备编码与该新能源发电机构对应的站点编码重新整合重组后连同所述电路信息全部发送至所述数据中心的监控终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路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用于测量所在电路的电流、电压以及功率的电表,还包括与其进行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内预设有关于电路信息的各项阈值参数;所述处理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电表所测量的电路信息,并将其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确认为超出阈值范围时,能够向对应的数据采集器发送预警信号;所述数据采集器能够将所述预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中心的监控终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来自所述电力母线中的电能还能够通过电转气产生燃料并汇入所述燃料供应源。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热供应单元还包括地热能源头以及地源热泵;所述地热能源头通过所述地源热泵将采集的热能汇入所述热负荷母线。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能供应单元还包括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电力母线连接,并能够存储来自所述电力母线的电能,所述充电装置还能够向用户或者所述电力母线输入电能。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本地监控站采用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内部至少集成有控制系统、本地监控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存储设备,各个所述集装箱对应有各自的站点编码。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装箱包括:基础组件,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各个基础底座以及沿横向与纵向衔接在相邻基础底座之间的衔接杆;所述基础底座包括基础板,且分布于外围一周的各个基础板的上部还垂直固定有插柱;支撑柱,包括拐角柱和中间柱,两者的内部均具有配合于所述插柱外围轮廓的通道;在外围一周的各个基础底座中,四个拐角处的插柱上分别插接并可拆卸地固定有一个竖向沿伸的拐角柱,其余的各个插柱上分别插接并可拆卸地固定有一个竖向沿伸的中间柱;所述拐角柱相邻的一对外侧面上设置有竖向的第一外墙固定槽;所述中间柱互相正对的一对外侧面上设置有竖向的第二外墙固定槽;相邻支撑柱的外墙固定槽互相正对,并能够形成插接空间;墙板拼块,其能够插接在任一所述插接空间中,并在该插接空间所对应的相邻支撑柱之间形成封堵的外墙;独立门,其包括配合于所述插接空间的门框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门框中的门扇;所述独立门能够插接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之间形成的任一插接空间中,而其余插接空间均通过所述墙板拼块进行插接封堵;以及,盖顶组件,其封盖在整体结构的顶部,并与各个支撑柱的顶部进行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衔接杆包括直杆段以及呈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直杆段两端的弯折头;所述基础板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分布且呈中心对称的四个L型埋置槽;各个L型埋置槽配合于所述衔接杆的端部结构,其包括对应于所述弯折头的内区段以及对应于所述直杆段端部的外区段;所述基础板的外围具有与各个所述内区段平行的四个外侧面,各个外侧面上设置有垂直并连通至对应内区段的第一螺孔;所述衔接杆的两端分别嵌入相邻基础板上互相正对的一对L型埋置槽中,并通过旋入第一螺孔中的第一螺栓来挤压对应的弯折头。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各个支撑柱上的各个外墙固定槽的底部均设置有连通至其通道内的第一穿孔,所述插柱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二螺孔;当所述插柱插入对应支撑柱的通道内时,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螺孔互相正对,并通过旋入的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螺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墙板拼块包括外部封闭的壳体以及填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保温层;所述墙板拼块的厚度配合于所述外墙固定槽的宽度,且所述插接空间在竖向上能够排列有正整数个相同规格的墙板拼块;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凹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二螺栓且上下贯通的避让槽。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盖顶组件包括与各个支撑柱的顶部进行连接的支撑筏、覆盖在所述支撑筏上层的顶板以及包围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顶板的外围的包角条;所述支撑筏包括外框、横向固定在所述外框内的多个支撑梁以及固定于所述外框的底部并能够插入各个支撑柱顶部通道的插脚;所述包角条包覆于所述顶板以及各个支撑柱顶部的外缘,各个支撑柱顶部的外侧面上具有连通至其通道内的第二穿孔,所述包角条上具有对应的第三穿孔,插入所述支撑柱顶部通道的插脚上具有对应的第三螺孔,所述第三穿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三螺孔互相正对,并通过第三螺栓依次穿过三者进行固定。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至少部分的所述中间柱上除所述第二外墙固定槽所在侧面以外的另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竖向的内墙固定槽,所述内墙固定槽的开口向内,且开口宽度配合于墙板拼块的厚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础板的上表面在竖向高度上高于所述衔接杆的顶面,形成高差,且各个所述衔接杆的顶面高度一致;所述基础组件还包括覆盖在所有衔接杆顶部的支撑板以及铺设在所述支撑板上层的地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等于所述基础板上表面与衔接杆顶面之间的高差,且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开设有对应于所述基础板外围轮廓的避让槽口,各个所述基础板能够正好嵌入各自对应的避让槽口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交叉连接在斜对角的两个基础底座之间的拉伸组件;所述拉伸组件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连接两者内端的连接件,以及分别设置在两者外端并能够与所述基础板的角部进行可拆卸连接的抓手模块;同一个拉伸组件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抓手模块分别连接彼此呈斜对角的一对基础板,且各个基础板的四个转角上分别设置有配合于所述抓手模块的连接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拉杆内端上的第一连接端、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二拉杆内端上的第二连接端,以及套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围的锁定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内部具有端部开口的滑道,所述滑道通过其侧边同步沿伸的缝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配合于所述滑道并插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部铰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外缘设置有挤压凸起,所述挤压块上还固定有从所述缝口外伸出所述滑道的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当旋转所述拨动杆并使其嵌入所述缝口内部时,所述挤压凸起能够挤压所述滑道的内侧壁,并能够将所述锁定环滑动并限定在所述拨动杆的外围。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抓手模块包括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拉杆或第二拉杆外端的夹板、交叉设置在所述夹板夹层中并能够发生相对旋转的一对卡爪,以及能够驱动所述卡爪发生相对旋转以控制其外端张开大小的驱动件;两个卡爪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所述夹板的末端,且其外端形成钳口;所述夹板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两者的内侧壁上均具有沿所述抓手模块长度方向沿伸的滑槽,所述第二条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走向一致且彼此连通的滑缝,所述滑缝的宽度小于滑槽;所述驱动件包括一对互相平行并能够分别嵌入两个滑槽内的连接片、固定在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连接柱,以及同时铰接在所述连接片外端上的一对驱动杆,两个驱动杆的末端分别通过第二销轴与两个卡爪的内端铰接;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具有通透的第四螺孔,所述第四螺孔中旋转并贯穿有第四螺栓;两个卡爪的内端之间连接有弹性拉索,所述弹性拉索绕过所述连接柱,并在所述连接柱的拉伸下处于张紧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允许各种不同类型的供应方和消耗方参与进综合能源系统中,有效发挥各个角色的作用,使得不同类型的能源供给与调配合理得当,能够大幅度提高各种能源的生产、生活利用率,可持续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综合能源系统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地监控站的远程监控示意图。
图3为多组本地监控站的远程监控示意图。
图4为所述集装箱的外部结构图。
图5为所述集装箱的爆炸图。
图6为基础底座与衔接杆的连接结构图及其局部详图。
图7为基础板的水平剖面图。
图8为所述集装箱在支撑柱底部的水平剖面图。
图9为所述集装箱的节点爆炸图。
图10、11分别为图9中A、B两点处的结构详图。
图12为拉伸组件的爆炸图及其局部结构详图。
图13为拉伸组件的装配结构图及其局部结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其能够允许各种不同类型的供应方和消耗方参与进综合能源系统中,有效发挥各个角色的作用,使得不同类型的能源供给与调配合理得当,能够大幅度提高各种能源的生产、生活利用率,可持续性较好。
所述综合能源系统包括电能供应单元100和冷热供应单元200。
电能供应单元100能够向系统中的各个需要耗电的环节供应电能,其包括各个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公共电网102以及燃料电池103,三者分别能够将各自产生的电能汇入电力母线104以向用户供电。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可以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或风力发电系统,本发明优选两者的结合。
冷热供应单元200包括燃料供应源201、燃气轮机202、燃气锅炉203、余热锅炉204、吸收式制冷机205以及电制冷机206;燃料供应源201能够分别向燃料电池103、燃气轮机202、燃气锅炉203以及吸收式制冷机205供应燃料;较佳的,燃料供应源201可以为输送的天然气。
此外,来自电力母线104中的电能还能够通过电转气技术产生燃料并汇入燃料供应源201。具体为:电力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氢气可以作为储存能量的手段,氢气可以传输给加氢站,提供给燃料电池103使用(例如,直接提供给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气还可以进一步合成甲烷,引入天然气管道,作为燃料供应源201的一部分。
燃料电池103能够接收来自燃料供应源201的燃料,并将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以汇入电力母线104。
燃料电池103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以及燃气轮机202做功后产生的乏气均输送至余热锅炉204,作为余热锅炉204加热水的能量来源,乏气是由燃气轮机202排放的高温凝结水中夹带(闪蒸)没有被污染的低温蒸汽。
余热锅炉204能够利用废气、乏气中的余热以及废气中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实现余热回收,以便生产热水或蒸汽并将其供给其它工段使用。
燃气轮机202能够接收来自燃料供应源201的燃料,其通过燃料的燃烧做功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也汇入电力母线104中,与电能供应单元100中的各个电力来源一同作为电力的供应源之一。
燃气锅炉203能够接收来自燃料供应源201的燃料,并通过燃烧燃料所产生热源与余热锅炉204的热源一部分直接汇入热负荷母线207以向用户供热,另一部分临时存储在蓄热槽208中。
蓄热槽208为密封隔热装置,其内部能够存蓄热水或者热蒸汽,当热负荷母线207的热损耗较大时,蓄热槽208也能够向热负荷母线207中补充供应热源,以弥补热源需求的不足。
热负荷母线207以及燃料电池103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也能够向吸收式制冷机205提供热源,并与来自燃料供应源201的燃料一同作为吸收式制冷机205制冷工作的能量来源。吸收式制冷机205优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能够以热能为动力,勿需耗用大量电能,而且对热能的要求不高,其能利用各种低势热能和废气、废热,如高于20kPa(0.2kgf/cm2)(表压)饱和蒸汽,各种排气;高于75℃的热水以及地热、太阳能等,有利于热源的综合利用,因此运转费用低。若利用各种废气、废热来制冷,则几乎不需要花费运转费用,便能获得大量的冷源,具有很好的节电、节能效果,经济性高。
电制冷机206为采用电能进行制冷的现有设备,其能够接入电力母线104,在电能驱动下与吸收式制冷机205共同制冷,并分别将各自产生的冷源汇入冷负荷母线209以向用户供冷。
基于上述,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能源系统中各个角色的作用,使得不同类型的能源供给与调配合理得当,能够大幅度提高各种能源的生产、生活利用率,可持续性较好。
进一步的,冷热供应单元200还包括地热能源头210以及地源热泵211;地热能源头210通过地源热泵211将采集的热能汇入热负荷母线207。
进一步的,电能供应单元100还包括充电装置105;充电装置105为现有的各自能够充电、蓄电的设备,其与电力母线104连接,并能够存储来自电力母线104的电能,充电装置105还能够向用户或者电力母线104输入电能。
进一步的,各个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对应设置有一个本地监控站,本地监控站的内部至少设置有控制系统、本地监控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存储设备,用于对该区域的新能源发电机构101进行系统控制、实时监控、信息采集以及数据共享等。
各个本地监控站对应有各自的站点编码,并能够通过各自内部的通信设备与远程的数据中心进行无线连接,将对应的站点编码以及现场的数据信息(例如现场的环境数据、气象数据、影音资料、发电系统运行状态、发电量等)实时发送至数据中心,同时还能够通过存储设备将至少部分现场的数据信息存储在本地以进行备份。远端的数据中心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站点编码判断出对应的数据信息是由何地的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发来的,并针对性了解其现场状况。
具体的,本地监控站的控制系统可以采用现有的发电电网控制系统,其集成在本地监控站中,仅控制本区域内的新能源发电机构101;本地监控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300,数据采集器300还外接有设置于本地监控站外部的监测模块400,监测模块400包括温度仪、辐射仪、风速仪和摄像头等气象、环境检测终端;摄像头连接有录像机,录像机作为存储设备设置在本地监控站的室内;通信设备包括有能够与数据中心进行通信和信息传输的所有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传输现场影音资料的通信设备(如基于无线网桥的微波网络)、用于将气象数据通过4G网络发送至数据中心或者服务器的电路(例如485通信电路);较佳的,数据采集器300可以采用无线数据采集器,其本身自带无线通信功能,则通信设备也相应地包括其自身内部安装的通信模块。
通过监测模块400监测的数据信息能够被数据采集器300接收,并通过通信设备发送至远端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包括有能够与数据采集器300连接的监控终端500(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等),其用于接收来自数据采集器300的数据信息,并能够识别该数据信息所属新能源发电机构101的站点编码。
进一步的,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或风力发电系统,本发明优选: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同时存在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两者共同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汇入电力母线104中。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在不同区域分布设置有多个,且各个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均对应设置一个唯一的本地监控站,仅用于负责其对应的新能源发电机构101。
每一个本地监控站设定一个独一无二的站点编码,用于唯一确定该本地监控站所对应新能源发电机构101的所在区域和地理位置。可以用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给各个本地监控站设定站点编码,假定以“所在省首字母+城市首字母+所在区(县)首字母+街道首字母+……+序号”的方式定义各个新能源发电机构101的站点编码,则示例“JSNJGL……12”可以表示“江苏南京鼓楼……12”,即意为:该新能源发电机构101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第12号新能源发电站”。每个新能源发电机构101所对应的站点编码预先录入在各个对应的通信设备中,能够与本地监测的数据信息一同捆绑发送给远端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监控终端500能够对收到的站点编码进行解码识别,以判断该数据信息属于何地的新能源发电站。
更优选的,各个光伏组件以及风力发电机所外接的输出电路支路中均设置有能够采集该条支路运行状态(即电路信息,如:电流、电压、发电功率、通断情况以及故障情况等)的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且各个光伏组件以及风力发电机均具有各自的独一无二的设备编码。对于任一新能源发电机构101而言,其中的各个光伏组件以及风力发电机所对应的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均与该新能源发电机构101的数据采集器300进行连接,且该数据采集器300能够接收来自该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内的各个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的电路信息以及其所对应的设备编码,并将该设备编码与该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对应的站点编码整合重组编码后连同电路信息全部发送至数据中心的监控终端500。
上述的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包括用于测量所在电路的电流、电压以及功率的电表,还包括与其进行连接并能够读取其数据的处理器,处理器内预设有关于电路信息的各项阈值参数。处理器能够接收来自电表所测量的电路信息,并将其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确认为超出阈值范围时,能够向对应的数据采集器300发送预警信号;数据采集器300还能够将预警信号发送至数据中心的监控终端500。例如,当电路出现故障,测量到功率过低或者直接为零时,可以激发处理器生成预警信号。
设备编码的设定原理与站点编码相似,假定“以光伏或风机的首字母+设备序号”的方式定义各个光伏组件或风力发电机的设备编码,则示例“F008”可以表示为“本发电站的第008号风力发电机”;“G0017”可以表示为“本发电站的第0017号光伏组件”。每个光伏组件以及风力发电机的设备编码预先录入在各条支路的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的处理器中,其能够与所属本地监控站的站点编码进行整合重组编码后,连同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包括电路信息)一同被数据采集器300发送给远端的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的监控终端500能够对收到的站点编码以及设备编码进行解码识别,以判断该数据信息中的部分相应内容是属于何地的新能源发电站的哪一号具体设备。如此,即可实时监测每一个新能源发电机构101的系统整体信息(如现场的环境数据、气象数据、影音资料、发电总量等)以及该新能源发电机构101中每一台具体设备的相应数据信息(如每一座光伏组件或风机的发电功率、电压、电流、通断情况以及故障情况等),且能够实现一对多的准确监控,在保证全面性的前提下还能够具备条理性。
进一步的,本地监控站采用集装箱式,集装箱内部至少集成有控制系统、本地监控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存储设备,各个集装箱对应有各自的站点编码。集装箱式的本地监控站能够灵活适应新能源多地分布的区域布置情况,且装配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范围、大批量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使用,且集成度较高。
参照图4~1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便于组装和拆卸,灵活性和可移动性好,不占空间且集成度较高。
所述集装箱包括作为承载基础的基础组件700、若干根固定在基础组件700上的支撑柱800、封堵在外围的墙板拼块900、位于所述集装箱其中一侧的独立门1000以及封盖在整体结构的顶部的盖顶组件1100。
基础组件700包括呈矩形阵列进行点状分布的各个基础底座701以及沿横向与纵向衔接在相邻基础底座701之间的各个衔接杆702。基础底座701配备有两种不同的规格,在矩形阵列的各个基础底座701中,位于外围一周的各个基础底座701统一使用同一种规格,该规格的基础底座701包括水平的基础板701a以及垂直固定在基础板701a上部的插柱701b。
而另一种规格的基础底座701仅包括基础板701a,不带有插柱701b。在矩形阵列的各个基础底座701中,位于外围一周以内的其余基础底座701可以选择性使用带有插柱701b的基础底座701以及不带有插柱701b的基础底座701(如其余的基础底座701可以全部使用不带有插柱701b的基础底座701)。
基础板701a优选具有一定厚度的方形板块,其包括有外围的四个侧面,相邻基础板701a之间的侧面互相平行且互相正对。
支撑柱800配备有两种不同的规格,分别为拐角柱801和中间柱802。
拐角柱801和中间柱802的相同之处在于:拐角柱801和中间柱802的内部均具有配合于插柱701b外围轮廓的通道D(例如,本发明的插柱701b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则通道D配合于其轮廓),较佳的,拐角柱801和中间柱802的通道D尺寸和结构相同,且均为竖向通透。在矩阵分布的最外围一周的各个基础底座701中,四个拐角处的插柱701b上分别插接并可拆卸地固定有一个竖向沿伸的拐角柱801,而外围一周的其余各个插柱701b上分别插接并可拆卸地固定有一个竖向沿伸的中间柱802。
拐角柱801和中间柱802的不同之处在于:拐角柱801上相邻的一对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墙固定槽801a,第一外墙固定槽801a为竖向沿伸的槽型结构,且其两端贯通;中间柱802上互相正对的一对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竖向的第二外墙固定槽802a,第二外墙固定槽802a与第一外墙固定槽801a的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相邻支撑柱800的外墙固定槽(包括第一外墙固定槽801a和第二外墙固定槽802a)互相正对,并能够形成位于中间的插接空间J。
墙板拼块900的厚度配合于外墙固定槽的宽度,其能够插接在任一插接空间J中,并在该插接空间J所对应的相邻支撑柱800之间形成封堵的外墙。
独立门1000以独立模块单独存在,其包括配合于插接空间J的门框1001以及旋转设置在门框1001中的门扇1002。独立门1000能够直接插接固定在支撑柱800之间形成的任一插接空间J中,而其余插接空间J均通过墙板拼块900进行插接封堵,因此,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现场空间布置的客观需要将门扇设置在任意一处的位置,更具选择性。
盖顶组件1100与各个支撑柱800的顶部进行可拆卸连接,能够封盖在整体结构的顶部,作为顶部防护。
基于上述,本发明所有的构件均为预制形成,现场只需简单地装配即可建造成监控站,装配过程简单快捷,无需动用大量人力和材料,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范围、大批量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使用,站点设置灵活且站点选址要求不高。同时,集装箱的内部至少设置有控制系统、本地监控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存储设备等多种关于电网控制的现有设备,因此,集成度较高。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所有基础底座701以及衔接杆702均为规格统一的构件,现场可以任选装配。衔接杆702包括直杆段702a以及呈中心对称分布在直杆段702a两端的弯折头702b,使得衔接杆702形成“S”型走势的结构。
基础板701a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分布且呈中心对称的四个L型埋置槽701a-1。各个L型埋置槽701a-1配合于衔接杆702的端部结构,具体包括对应于弯折头702b的内区段701a-11以及对应于直杆段702a端部的外区段701a-12。同一L型埋置槽701a-1中的内区段701a-11与外区段701a-12互相垂直。基础板701a外围的四个侧面分别与四个内区段701a-11一一对应且平行,且各个外侧面上设置有垂直并连通至对应内区段701a-11的第一螺孔K-1。
衔接杆702的两端能够分别嵌入相邻基础板701a上互相正对的一对L型埋置槽701a-1中,并通过旋入第一螺孔K-1中的第一螺栓S-1来挤压对应的弯折头702b,使得衔接杆702的端部固定在对应的L型埋置槽701a-1中。由于基础板701a上的四个L型埋置槽701a-1呈中心对称,任意一边均可连接衔接杆702,因此实际在将衔接杆702与基础底座701进行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基础底座701外侧面的具体朝向,使得安装过程更加便捷快速。
进一步的,各个支撑柱800上的各个外墙固定槽的底部均设置有连通至其通道D内的第一穿孔C-1,插柱701b上设置有对应于第一穿孔C-1的第二螺孔K-2;当插柱701b插入对应支撑柱800的通道D内时,第一穿孔C-1与第二螺孔K-2互相正对,并能够通过旋入的第二螺栓S-2依次穿过第一穿孔C-1和第二螺孔K-2,以实现支撑柱800在对应的插柱701b上的可拆卸式固定。
进一步的,墙板拼块900包括外部封闭的壳体901以及填充在壳体901内部的保温层902,保温层902采用现有的建筑保温填充材料。墙板拼块900的厚度配合于外墙固定槽的宽度,且插接空间J在竖向上能够排列有正整数个相同规格的墙板拼块900,也即:每个插接空间J均需要多个上下堆叠衔接的墙板拼块900拼接形成该处的外墙,相邻墙板拼块900的外边缘互相挤压紧密配合,优选的,墙板拼块900互相衔接的边缘上设置有能够互相咬合的条形凹槽与条形凸起组合,能够保证相邻墙板拼块900边缘之间衔接的紧密性和防水性。
此外,壳体901的两侧内凹形成对应于第二螺栓S-2且上下贯通的避让槽901a,能够使得墙板拼块900在向下插入插接空间J内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第二螺栓S-2的行程阻碍。第二螺栓S-2设置在外墙固定槽内的作用在于:外墙固定槽与避让槽901a共同包围住第二螺栓S-2的连接点,使其开孔处不被暴露,因此具备优越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盖顶组件1100包括与各个支撑柱800的顶部进行连接的支撑筏1101、覆盖在支撑筏1101上层的顶板1102以及包围并可拆卸固定在顶板1102的外围的包角条1103。
支撑筏1101包括外框1101a、横向固定在外框1101a内的多个支撑梁1101b以及固定于外框1101a的底部并能够插入各个支撑柱800顶部通道D的插脚1101c。支撑筏110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装配式结构,当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外框1101a、支撑梁1101b、插脚1101c可以分别为单独构件,各个构件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装配连接,形成整体。
包角条1103优选角钢,其包覆于顶板1102以及各个支撑柱800顶部的外缘,各个支撑柱800顶部的外侧面上具有连通至其通道D内的第二穿孔C-2,包角条1103上具有对应的第三穿孔C-3,而插入支撑柱800顶部通道D的插脚1101c上具有对应的第三螺孔K-3。第三穿孔C-3、第二穿孔C-2以及第三螺孔K-3能够互相正对,并通过第三螺栓S-3依次穿过三者进行固定,同时实现对支撑筏1101、顶板1102以及包角条1103的固定,此外还将各个支撑柱800的顶部联系起来,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发明设定:对于其中部分(或者全部)的中间柱802,除了第二外墙固定槽802a所在侧面以外的另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竖向的内墙固定槽802b,内墙固定槽802b的开口向内,且开口宽度配合于墙板拼块900的厚度。与此同时,当存在具有内墙固定槽802b的中间柱802时,位于外围一周以内的对应基础底座701上也具有插柱701b,且该插柱701b上插接固定有一个新的中间柱802,该中间柱802与具有内墙固定槽802b的中间柱802互相正对,并使得该中间柱802的第二外墙固定槽802a与内墙固定槽802b互相正对,以在箱体的内部形成新的插接空间J,该插接空间J内也能够插入并固定墙板拼块900,用于形成内部的隔墙或者隔板。
优选的,本发明设定: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每排至少排列有3个基础底座701(本发明选择3个);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每排至少排列有4个基础底座701(本发明选择6个)。
进一步的,当衔接杆702安装在L型埋置槽701a-1之后,基础板701a的上表面在竖向高度上高于衔接杆702的顶面,形成高差,且各个衔接杆702的顶面高度一致。
基础组件700还包括覆盖在所有衔接杆702顶部的支撑板703以及铺设在支撑板703上层的地板704;支撑板703的厚度等于基础板701a上表面与衔接杆702顶面之间的高差,且支撑板703的边缘开设有对应于基础板701a外围轮廓的避让槽口703a,各个基础板701a能够正好嵌入各自对应的避让槽口703a中,因此,支撑板703的上表面能够与各个基础板701a的上表面共同形成用于承托地板704的支撑平面。
进一步的,如图7、12、13,本发明所述的集装箱还包括交叉连接在斜对角的两个基础底座701之间的拉伸组件1200。
拉伸组件1200包括第一拉杆1201、第二拉杆1202、连接两者内端的连接件1203,以及分别设置在两者外端并能够与基础板701a的角部进行可拆卸连接的抓手模块1204;同一个拉伸组件1200的第一拉杆1201和第二拉杆1202的抓手模块1204分别连接彼此呈斜对角的一对基础板701a,且各个基础板701a的四个转角上分别设置有配合于抓手模块1204的连接孔701a-2,抓手模块1204能够卡入对应的连接孔701a-2中,实现锁定。
具体的,连接件1203包括一体成型在第一拉杆1201内端上的第一连接端1203a、一体成型在第二拉杆1202内端上的第二连接端1203b,以及套于第一连接端1203a外围的锁定环1203c。
第一连接端1203a的内部具有端部开口的滑道1203a-1,滑道1203a-1通过其侧边同步沿伸的缝口1203a-2与外界连通。
第二连接端1203b为配合于滑道1203a-1的条形结构,并插入其中,能够发生相对滑动。第二连接端1203b的端部铰接有挤压块1203b-1,挤压块1203b-1的外缘设置有挤压凸起1203b-2,挤压凸起1203b-2优选具有韧性的耐磨耐压材质制成,如橡胶。挤压块1203b-1上还固定有从缝口1203a-2外伸出滑道1203a-1的拨动杆1203b-3,拨动杆1203b-3的末端设置有外凸的限位块1203b-4;
当旋转拨动杆1203b-3并使其逐渐嵌入缝口1203a-2内部时,挤压凸起1203b-2能够逐渐挤压滑道1203a-1的内侧壁,若将锁定环1203c滑动并限定在拨动杆1203b-3的外围,则能够防止拨动杆1203b-3向外的反转,使得挤压凸起1203b-2持续紧压在挤压滑道1203a-1的内侧壁上,最终保证第二连接端1203b无法脱离滑道1203a-1。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抓手模块1204包括一体成型在第一拉杆1201或第二拉杆1202外端的夹板1204a、交叉设置在夹板1204a夹层中并能够发生相对旋转的一对卡爪1204b,以及能够驱动两个卡爪1204b发生相对旋转以控制其外端张开大小的驱动件1204c。
具体的,两个卡爪1204b通过第一销轴1204d铰接在夹板1204a的末端,且其外端形成钳口;基础板701a上的连接孔701a-2为贯穿其转角的通道,且两个卡爪1204b能够分别从左右插入连接孔701a-2的两端,形成锁定。
夹板1204a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条板1204a-1和第二条板1204a-2,两者的内侧壁上均具有沿抓手模块1204长度方向沿伸的滑槽H,此外,第二条板1204a-2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滑槽H走向一致且彼此连通的滑缝H-1,滑缝H-1的宽度小于滑槽H。
驱动件1204c包括一对互相平行并能够分别嵌入两个滑槽H内的连接片1204c-1、固定在连接片1204c-1之间的连接柱1204c-2,以及同时铰接在连接片1204c-1外端上的一对驱动杆1204c-3,两个驱动杆1204c-3的末端分别通过第二销轴1204e与两个卡爪1204b的内端铰接;因此通过推动驱动件1204c在滑槽H内滑动即可控制两个卡爪1204b外端的钳口大小。
连接柱1204c-2的内部具有通透的第四螺孔K-4,第四螺孔K-4中旋转并贯穿有第四螺栓S-4,第四螺栓S-4还穿过滑缝H-1,且其螺栓头位于滑缝H-1的外部。两个卡爪1204b的内端之间连接有弹性拉索1204f(如弹性橡皮绳),弹性拉索1204f绕过连接柱1204c-2,并在连接柱1204c-2的拉伸下处于张紧状态。
当需要在斜对角的两个两个基础底座701之间安装拉伸组件1200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将锁定环1203c滑入第一拉杆1201,然后将第二连接端1203b插入第一连接端1203a的滑道1203a-1中,并保证拨动杆1203b-3从缝口1203a-2外伸出去;
二、旋松第一拉杆1201上的第四螺栓S-4,并向前推动第四螺栓S-4(或者在弹性拉索1204f的张力下),使得两个卡爪1204b的钳口张开;将两个卡爪1204b的外端头分别对准其中一个基础板701a的待连接的连接孔701a-2的左右两端,并向后拉动第四螺栓S-4,使得两个卡爪1204b的外端头分别咬入连接孔701a-2中,接着旋紧第四螺栓S-4,使其螺栓杆的内端能够挤压第一条板1204a-1的滑槽H底,形成对驱动件1204c整体结构的锁定;至此完成第一拉杆1201与其中一个基础板701a的连接;
三、按照与上述步骤相同的做法即可完成第二拉杆1202与另一个基础板701a的连接;
四、牵拉第一拉杆1201和第二拉杆1202,使得第二连接端1203b尽可能多地插入第一连接端1203a的滑道1203a-1中,由于受到拉力,两个交叉卡爪1204b具有被拉直(钳口缩小)的趋势,因而能够更加牢固地咬在连接孔701a-2中;
五、旋转拨动杆1203b-3并使其逐渐嵌入缝口1203a-2内,挤压凸起1203b-2则能够逐渐挤压滑道1203a-1的内侧壁,将锁定环1203c滑动并限定在拨动杆1203b-3的外围,使得挤压凸起1203b-2持续紧压在挤压滑道1203a-1的内侧壁上,最终保证第二连接端1203b无法脱离滑道1203a-1,至此完成第一拉杆1201和第二拉杆1202之间的连接锁定。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的连接件1203不在拉伸组件1200的中心处,以规避两个交叉安装的拉伸组件1200之间的行程冲突,较佳的,第一拉杆1201与第二拉杆1202两者当中的长度较大者,其上设置有弯折段W,弯折段W向侧边凹陷行程凹形走势,以保证交叉的两个拉伸组件1200不能发生行程冲突。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能供应单元(100),其包括各个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公共电网(102)以及燃料电池(103),三者分别能够将各自产生的电能汇入电力母线(104)以向用户供电;
冷热供应单元(200),其包括燃料供应源(201)、燃气轮机(202)、燃气锅炉(203)、余热锅炉(204)、吸收式制冷机(205)以及电制冷机(206);所述燃料供应源(201)能够分别向所述燃料电池(103)、燃气轮机(202)、燃气锅炉(203)以及吸收式制冷机(205)供应燃料;
所述燃料电池(103)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以及所述燃气轮机(202)做功后产生的乏气均输送至所述余热锅炉(204),作为所述余热锅炉(204)加热水的能量来源;所述燃气轮机(202)还通过燃料的燃烧做功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也汇入所述电力母线(104)中;所述燃气锅炉(203)通过燃烧燃料所产生热源与所述余热锅炉(204)的热源一部分直接汇入热负荷母线(207)以向用户供热,另一部分临时存储在蓄热槽(208)中,所述蓄热槽(208)也能够向所述热负荷母线(207)中供应热源;
所述热负荷母线(207)以及所述燃料电池(103)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也能够向所述吸收式制冷机(205)提供热源,并与来自所述燃料供应源(201)的燃料一同作为所述吸收式制冷机(205)制冷工作的能量来源;所述电制冷机(206)能够接入所述电力母线(104),其能够在电能驱动下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205)共同制冷,并分别将冷源汇入冷负荷母线(209)以向用户供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对应设置有一个本地监控站,所述本地监控站的内部至少设置有本地监控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存储设备;
各个所述本地监控站对应有各自的站点编码,并能够通过各自内部的通信设备与远程的数据中心进行无线连接,将对应的站点编码以及通过所述监控设备获取的现场的数据信息实时发送至所述数据中心,同时还能够通过所述存储设备将至少部分现场的数据信息存储在本地以进行备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监控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300),其还外接有设置于所述本地监控站外部的监测模块(400),所述监测模块(400)包括温度仪、辐射仪、风速仪和摄像头;
通过所述监测模块(400)监测的数据信息能够被所述数据采集器(300)接收,并通过所述通信设备发送至远端的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包括有能够与所述数据采集器(300)连接的监控终端(500),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数据采集器(300)的数据信息,并能够识别该数据信息所属新能源发电机构(101)的站点编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或风力发电系统;
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在不同区域分布设置有多个,且各个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本地监控站;
各个所述光伏组件和/或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中均设置有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且各个所述光伏组件和/或风力发电机均具有各自的独一无二的设备编码;任一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构(101)中的各个光伏组件和/或风力发电机所对应的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均与该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对应的本地监控站内的数据采集器(300)进行连接,且该数据采集器(300)能够接收来自该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内的各个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的电路信息以及其所对应的设备编码,并将该设备编码与该新能源发电机构(101)对应的站点编码重新整合重组后连同所述电路信息全部发送至所述数据中心的监控终端(5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信息采集装置(600)包括用于测量所在电路的电流、电压以及功率的电表,还包括与其进行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内预设有关于电路信息的各项阈值参数;
所述处理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电表所测量的电路信息,并将其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确认为超出阈值范围时,能够向对应的数据采集器(300)发送预警信号;所述数据采集器(300)能够将所述预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中心的监控终端(500)。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电力母线(104)中的电能还能够通过电转气产生燃料并汇入所述燃料供应源(201)。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供应单元(200)还包括地热能源头(210)以及地源热泵(211);所述地热能源头(210)通过所述地源热泵(211)将采集的热能汇入所述热负荷母线(20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供应单元(100)还包括充电装置(105);所述充电装置(105)与所述电力母线(104)连接,并能够存储来自所述电力母线(104)的电能,所述充电装置(105)还能够向用户或者所述电力母线(104)输入电能。
9.如权利要求1~5或8任一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监控站采用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内部至少集成有控制系统、本地监控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存储设备,各个所述集装箱对应有各自的站点编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
基础组件(700),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各个基础底座(701)以及沿横向与纵向衔接在相邻基础底座(701)之间的衔接杆(702);所述基础底座(701)包括基础板(701a),且分布于外围一周的各个基础板(701a)的上部还垂直固定有插柱(701b);
支撑柱(800),包括拐角柱(801)和中间柱(802),两者的内部均具有配合于所述插柱(701b)外围轮廓的通道(D);在外围一周的各个基础底座(701)中,四个拐角处的插柱(701b)上分别插接并可拆卸地固定有一个竖向沿伸的拐角柱(801),其余的各个插柱(701b)上分别插接并可拆卸地固定有一个竖向沿伸的中间柱(802);所述拐角柱(801)相邻的一对外侧面上设置有竖向的第一外墙固定槽(801a);所述中间柱(802)互相正对的一对外侧面上设置有竖向的第二外墙固定槽(802a);相邻支撑柱(800)的外墙固定槽互相正对,并能够形成插接空间(J);
墙板拼块(900),其能够插接在任一所述插接空间(J)中,并在该插接空间(J)所对应的相邻支撑柱(800)之间形成封堵的外墙;
独立门(1000),其包括配合于所述插接空间(J)的门框(1001)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门框(1001)中的门扇(1002);所述独立门(1000)能够插接固定在所述支撑柱(800)之间形成的任一插接空间(J)中,而其余插接空间(J)均通过所述墙板拼块(900)进行插接封堵;以及,
盖顶组件(1100),其封盖在整体结构的顶部,并与各个支撑柱(800)的顶部进行可拆卸连接。
CN202010141789.8A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Active CN111325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1789.8A CN111325636B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1789.8A CN111325636B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5636A CN111325636A (zh) 2020-06-23
CN111325636B true CN111325636B (zh) 2022-12-27

Family

ID=7117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1789.8A Active CN111325636B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56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9750A (zh) * 2020-09-01 2020-12-04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电气联合系统网络状态预估方法
CN112325687B (zh) * 2020-10-28 2022-10-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跨季节储热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16312U (zh) * 2018-07-10 2019-01-01 江苏晟能售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9696891B (zh) * 2018-12-20 2020-09-15 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包含空气源热泵和储能的微能源网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9742797A (zh) * 2019-01-14 2019-05-10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区域综合能源配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5636A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5636B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
Colombo et al. Dynamic dispatch of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system for high renewable energy penetration in a microgrid
Chen et al. A 10 MW class data center with ultra-dense high-efficiency energy distribution: Desig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uperconducting DC busbar networks
WO2021177028A1 (ja) 広域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Martinez-Duart et al. New 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energy production and storage
CN109616162B (zh) 一种研究氢气在钐钆掺杂二氧化铈表面氧化反应的方法
Bracco et al. The smart city energy infrastructures at the savona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of genoa
CN107658774B (zh)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发电电动机机压设备布置结构
Keith et al. Large renewables-hydrogen energy systems: gathering and transmission pipelines for windpower and other diffuse, dispersed sources
Shinji et al.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Japan
CN105428675A (zh) 一种基于伴生气的石油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1236709B (zh) 一种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集装箱式监控站
CN202767407U (zh) 一种自散热式bipv光伏发电瓦
KR102637207B1 (ko) 데이터 센터를 위한 에너지 솔루션 시스템
Hussain et al. Assessing energy transition scenarios for islands through network reliability and power flow analysis
CN205134669U (zh) 一种新型光伏节能直流建筑
CN211880108U (zh) 一种实现热电气互联电源互联网系统
CN219436706U (zh) 一种绿氢热电氧三联供远程系统
CN115459460A (zh) 一种用于氢电耦合的制氢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12018890B (zh) 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模块化预制舱式110kV光伏汇集站
Faulkner Hybridizing HVDC transmission with non-local energy storage and large dispatchable loads for load leveling
Li et al. A Selection Method of the Guaranteed Power Source for the Provincial Power Grid
CN117497811A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能源供应系统
Ike Chinelo et al. Technical report on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a 1KVA solar energy powered security light in the Dora Akunyili and Stella Okoli Female Hostels of Nnamdi Azikiwe University, Awka, Using Monocrystalline Panels
Leholo et al. Model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olar, Wind and Fuel Cells): A case of South African Reg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Qingsheng

Inventor after: Jiang Zefu

Inventor after: Long Qiang

Inventor after: Liu Dameng

Inventor after: Zhao Qingming

Inventor after: Tang Xueyong

Inventor after: Wu Peng

Inventor after: Liu Wenxia

Inventor after: Zhang Yan

Inventor after: Guo Zuogang

Inventor after: Sun Bin

Inventor after: Luo Chen

Inventor before: Li Qingshe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Zefu

Inventor before: Long Qiang

Inventor before: Liu Dameng

Inventor before: Zhao Qingming

Inventor before: Tang Xueyong

Inventor before: Wu Peng

Inventor before: Liu Wenxia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n

Inventor before: Guo Zuogang

Inventor before: Sun Bin

Inventor before: Luo Che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