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4663A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4663A
CN111324663A CN202010074090.4A CN202010074090A CN111324663A CN 111324663 A CN111324663 A CN 111324663A CN 202010074090 A CN202010074090 A CN 202010074090A CN 111324663 A CN111324663 A CN 111324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ervice
identity
user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40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攀
李茂材
王宗友
蓝虎
周开班
杨常青
朱耿良
时一防
黄焕坤
孔利
张劲松
崔嘉辉
刘区城
廖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40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46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4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46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9024Graphs; Linked lis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3/00Vo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业务审核请求;根据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接收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结果;根据第二用户节点数量与投票结果,确定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业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某一个提案或项目的决策,需要有多个参与者参与,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多方参与者进行投票来决策。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投票主要依赖于人工,主要是人工组织参与,这样会造成时间与空间上的浪费,且线下投票的方式是人工进行统计,统计过程也会花费时间,且人工统计的方式并不是全透明,可能存在不公平的统计行为,导致投票结果具有虚假性。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审核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
投票请求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
投票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
审核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
业务信息上链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
其中,还包括:
转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包括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是指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所在地域相关联的身份标识;
属性信息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调用智能合约,根据所述智能合约获取统一身份格式,根据所述统一身份格式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身份信息;
转换信息上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上链至所述区块链中。
其中,所述转换信息上链模块,包括:
转换信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公钥以及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
转换信息签名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节点,以使所述第一用户节点基于私钥对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进行签名,得到第一用户签名;
签名验证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返回的所述用户签名,基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公钥对所述第一用户签名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确定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的有效性;
转换区块添加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为有效信息时,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生成转换区块,将所述转换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中。
其中,还包括:
合作绑定信息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则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二属性信息,生成合作绑定信息;
目标区块添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合作绑定信息生成目标区块,将所述目标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中。
其中,还包括:
身份信息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划分为至少两个审核集合;
业务类型设置模块,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审核集合分别设置用于进行业务审核的业务类型;
业务类型上链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业务类型上链至区块链中。
其中,所述审核状态确定模块,包括:
节点总数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总数量;
通过类型票数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投票结果中,获取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所述通过类型用于表征与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相关联的第二用户,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意见为通过审核;
通过比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总数量以及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确定审核通过比值;
审核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审核通过比值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
其中,还包括:
资产转让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资产转让请求;所述资产转让请求携带资产转让信息,所述资产转让信息包括第一身份信息、资产转让量、转让对象信息;所述转让对象信息属于所述身份信息集合;
转让确定请求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资产转让请求调用智能合约,根据所述智能合约以及所述资产转让信息生成转让确认请求,将所述转让确认请求发送至所述转让对象信息对应的转让对象节点;
应答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转让对象节点返回的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应答信息确定所述资产转让信息的有效性;
资产转移模块,用于在所述资产转让信息为有效信息时,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的账户中与所述资产转让量相匹配的转移资产,转移至所述转让对象信息的账户中。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上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上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诉处理器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上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上述可知,对于第一用户节点发起针对业务信息的审核请求,第二用户节点进行投票并返回投票信息,到根据投票信息确定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的全过程都在线上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进行组织与统计,从而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且线上的方式可以做到投票数据与投票过程的公开透明,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业务信息审核状态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身份转换信息并上链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身份转换信息并上链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用户设置业务类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产转让的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区块链节点系统和用户终端集群,上述用户终端集群可以包括多个用户终端,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用户终端1000a、用户终端1000b、用户终端1000c、…、用户终端1000n,上述区块链节点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区块链节点,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区块链节点100a、区块链节点100b、…、区块链节点100d,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是指各个客户端。每个区块链节点(如区块链节点100a)在进行正常工作可以接收到输入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输入信息维护该区块链节点系统内的共享数据。为了保证区块链节点系统内的信息互通,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每个区块链节点之间可以存在信息连接,区块链节点之间可以通过上述信息连接进行信息传输。例如,当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接收到输入信息时,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其他区块链节点便根据共识算法获取该输入信息,将该输入信息作为共享数据中的数据进行存储,使得区块链节点系统中全部区块链节点上存储的数据均一致。
如图1所示,该用户终端集群中的每个用户终端均可以集成安装有目标应用,当该目标应用运行于各用户终端中时,可以分别与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节点(包括区块链节点100a、区块链节点100b、…、区块链节点 100d)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其中,该目标应用可以包括具有显示文字、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数据信息功能的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1所示的多个用户终端中选择一个用户终端作为目标用户终端,该目标用户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等携带显示和播放数据信息功能的智能终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1000a作为该目标用户终端,该目标用户终端中可以集成有上述目标应用,此时,该目标用户终端可以通过该目标应用对应的业务数据平台与区块链节点之间实现数据交互。以用户终端1000a、用户终端1000b以及区块链节点100b为例,第一用户在希望得到针对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时,可以在用户终端1000a(这里用户终端1000a可以代表第一用户节点)中的目标应用中发送业务审核请求,其中,该业务审核请求中携带该业务信息,用户终端1000a 在接收到该业务审核请求后,可以将该携带业务信息的业务审核请求发送至区块链节点100b,区块链100b在接收到该业务审核请求后,根据该业务审核请求可以触发智能合约,通过该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该第一用户节点(用户终端1000a)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区块链节点100b 可以在该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该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区块链节点100b可以在该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并可以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该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也就是用户终端1000b),后续,区块链节点1000b可以接收该用户终端1000b(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即第二用户节点针对上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根据该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该投票结果,区块链节点100b可以确定该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并将该业务信息以及该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业务信息审核状态的场景示意图。在图2中,用户终端A可以为第一用户节点,用户A可以为第一用户,用户A在用户终端A中访问目标应用后,可以在该目标应用中输入并上传该用户A想要进行审核的业务信息,如图2所示,该业务信息为业务信息20,该业务信息20为用户A的提案,用户A通过终端A向区块链节点2000 发送业务审核请求,该区块链节点2000在接收到该业务审核请求后,可以根据该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从而在区块链100中获取到与该用户A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如图2所述,与该用户A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包括目标区块1001、目标区块1003、目标区块1005、目标区块1007、目标区块1008以及目标区块1009,在这些目标区块中,分别存储有对应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从而,根据这些目标区块,区块链节点2000可以获取到身份信息集合200,如图2所示,该身份信息集合200中包括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E、用户F以及用户G的身份信息以及该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 E、用户F以及用户G分别对应的业务类型,根据业务信息20的业务类型,区块链节点可以在该身份信息集合200中选择出第二身份信息(也就是用于审核该业务信息20的第二用户),可以看出,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E、用户F的业务类型均为类型1,而业务信息20的业务类型也为类型1,则区块链2000可以将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E、用户F均选择出来,将用户 B、用户C、用户D、用户E、用户F确定为用来审核业务信息20的用户,后续,区块链节点可以向用户B对应的用户终端B、用户C对应的用户终端C、用户D对应的用户终端D、用户E对应的用户终端E以及用户F对应的用户终端F,均发送针对该业务信息的业务投票请求,其中,该用户终端B、用户终端C、用户终端D、用户终端E以及用户终端F均可以为第二用户节点。该用户终端B、用户终端C、用户终端D、用户终端E以及用户终端F在接收到该业务投票请求后,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E以及用户F可以通过分别对应的终端做出审核意见,后续,该用户终端B、用户终端C、用户终端D、用户终端E以及用户终端F可以分别将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E以及用户F的审核意见生成投票信息,并将该投票信息返回至区块链节点2000,区块链节点根据该投票信息以及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E以及用户F的用户总数量,可以得出该业务信息20的审核状态,并将该业务信息20以及该业务信息20的审核状态上链至该区块链200中。如,该业务信息20的审核状态为通过状态,则业务信息20可以根据该业务信息20以及通过状态生成审核信息,该审核信息为“业务信息20审核通过”,根据该审核信息,区块链节点 2000生成区块1002,并将该区块1002添加至区块链200中。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
本申请中,该业务信息可以包括图片、文档、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内容,该业务信息可以为第一用户基于第一用户节点(可以为用户终端)所发送的提议、方案、倡议以及管理计划等,可以由第一用户在第一用户节点中的目标应用(如,提案审核平台)中输入填写,或由第一用户在第一用户节点中的目标应用中进行文档上传,如,第一用户在第一用户设备的目标应用中上传了“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的提案,该提案即为该业务信息。
该第一用户节点在获取到该业务信息后,可以向区块链节点发送业务审核请求以及该业务信息。
步骤S102,根据上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上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上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上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上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上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上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
本申请中,这里的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具备统一的身份格式,针对每个身份信息(即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区块链节点会将该第一身份信息以及与该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第二身份信息共同存储在一个区块中,同时,区块链节点会将该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该第二身份信息的业务类型一并存储至区块中,这样,区块链节点在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时,通过遍历区块链中的区块,即可获取到与该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根据该目标区块中的身份信息,可得到身份信息集合,根据上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以及该身份信息集合中的业务类型,区块链节点可以在目标区块中选择出第二身份信息,其中,该选择出的第二身份信息的业务类型与该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身份信息以及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业务类型为用于审核业务信息的审核类型,也就是说,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与身份信息(包括第一身份信息以及第二身份信息)的业务类型是一一对应的。
步骤S103,接收上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上述投票信息为上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上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
本申请中,这里的投票结果即为第二用户针对上述业务信息的审核意见,该审核意见可以为通过、拒绝通过、待定,第二用户节点在收到上述的业务投票请求后,第二用户可以基于第二用户节点上的目标应用中做出该第二用户针对上述业务信息的审核意见,根据该审核意见,第二用户节点可以生成投票信息,并将该投票信息返回至区块链节点。
步骤S104,根据上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上述投票结果,确定上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上述业务信息以及上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
本申请中,区块链节点可以统计出第二用户节点(即第二用户)的总数量,也就是说,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出审核该业务信息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总数量,并在上述投票结果中,获取到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这里的通过类型可以是指第二用户针对上述业务信息的审核意见为通过审核,也就是说,区块链节点可以获取到审核意见为通过审核的第二用户的数量。根据上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总数量以及该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出审核通过比值,根据该审核通过比值,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出该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即,若该审核通过比值大于或等于通过阈值,则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该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为通过状态,若该审核通过比值小于通过阈值,则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该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为待定状态。
其中,这里的审核通过比值可以为百分数、小数、分数等数值呈现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为例,审核业务信息20的第二用户有{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E以及用户F},则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出该第二用户节点的总数量(第二用户的用户总数量)为5,其中,用户B的审核意见为通过,用户C的审核意见为通过,用户D的审核意见为通过,用户 E的审核意见为拒绝通过,用户F的审核意见为拒绝通过,则在用户B、用户 C、用户D、用户E以及用户F对应的投票结果中,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为3,则根据票数3以及用户总数量5,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出审核通过比值为 3/5=60%,因为60%大于了通过阈值55%,则区块链节点可以将业务信息20 的审核状态确定为通过状态。
可选的,可以理解的是,对不同的身份信息(也就是不同的用户),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身份权重,这里的身份权重可以指影响业务信息的最终审核状态的影响权重,该影响权重可以对审核通过比值带来影响,不同的影响权重带来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理解为,该身份权重越大,也就是影响权重越大,则该身份权重带来的影响程度越大。根据该第二用户的身份权重、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以及第二用户的用户总数量,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出审核通过比值,根据该审核通过比值,区块链节点可以确定出该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如,用户A 的身份权重为9,用户A的审核意见为通过类型,用户B的身份权重为1,用户B的审核意见为拒绝通过类型,用户C的身份权重为1,用户C的审核意见为通过类型,用户D的身份权重为1,用户D的审核意见为拒绝通过类型,可以看出,用户A与用户C为通过,用户B与用户D为拒绝通过,审核通过比值为50%,但由于用户A的身份权重为9,该身份权重9大权重阈值5,则区块链节点可以获取到身份权重9对应的附加通过值为10%,则可以在审核通过比值50%上进行加上10%,可以得到最终的审核通过比值为60%,因为该审核通过比值60%大于了审核通过阈值55%,则可以将该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确定为通过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上述可知,对于第一用户节点发起针对业务信息的审核请求,第二用户节点进行投票并返回投票信息,到根据投票信息确定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的全过程都在线上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进行组织与统计,从而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且线上的方式可以做到投票数据与投票过程的公开透明,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请参见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身份转换信息并上链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201,接收上述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上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包括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属性信息,上述第一属性信息是指与上述第一用户节点所在地域相关联的身份标识。
本申请中,该第一属性信息可以是指该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如,身份证信息、驾照信息、护照信息、员工证信息等),可以用于表征上述第一用户的所在地域,也就是说,对于每个用户的身份标识,因为地域的不同,身份标识的表示是不同的,为使身份标识具有统一的表示格式,第一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用户节点发送属性信息转换请求,以使区块链节点可以根据该第一用户的属性信息转换请求,将第一用户的属性信息转换为格式与区块链中其他用户一致的身份信息。
步骤S202,根据上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调用智能合约,根据上述智能合约获取统一身份格式,根据上述统一身份格式将上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为上述第一身份信息。
本申请中,该统以身份格式可以为人为规定的格式,也可以为区块链节点 (即服务器)随机生成的一个格式,以此作为该统一身份格式。
步骤S203,根据上述第一属性信息与上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将上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上链至上述区块链中。
本申请中,区块链节点可以根据上述第一属性信息、上述第一属性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公钥以及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区块链节点可以将该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发送至上述第一用户节点,以使上述第一用户节点基于私钥对上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进行签名,得到用户签名,后续第一用户节点可以将该用户签名返回至区块链节点,区块链节点可以基于该第一用户节点的公钥对该用户签名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确定该第一身份转换信息的有效性,当在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为有效信息时,区块链节点可以将该第一身份转换信息生成转换区块,并将该转换区块添加至上述区块链中。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二用户节点的第二属性信息生成第二身份转换信息,并将该第二身份转换信息上链至上述区块链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根据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属性信息生成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并将该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上链至上述区块链中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上述可知,对于第一用户节点发起针对业务信息的审核请求,第二用户节点进行投票并返回投票信息,到根据投票信息确定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的全过程都在线上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进行组织与统计,从而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且线上的方式可以做到投票数据与投票过程的公开透明,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为便于理解,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身份转换信息并上链的场景示意图。如图5所示,用户A通过终端A发送属性信息转换请求至区块链节点2000,以希望区块链节点将用户A的属性信息“790229155356”转换为格式统一的身份信息,区块链节点在接收到该属性信息转换请求后,根据该属性信息转换请求,触发智能合约去获取统一身份格式,如图5所示,该统一身份格式为“A+属性信息后四位”,也就是说,该统一身份格式可以为在每个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后四位前加一个字符“A”,则区块链节点可以将用户A的属性信息转换为“A5356”,该“A5356”即为该用户A转换后的身份信息,后续,区块链节点可以根据用户A的属性信息与身份信息,生成用户A的身份转换信息,如图5所示,该用户A的身份转换信息为“790229155356——>A5356”,根据该身份转换信息“790229155356——>A5356”,区块链节点2000可以根据该身份转换信息“790229155356——>A5356”生成区块1011,并将该区块1011添加至区块链100中,以完成对用户A的身份转换信息“790229155356——>A5356”的上链过程。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用户设置业务类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301,若上述第一身份信息与上述第二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则根据上述第一身份信息、上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属性信息、上述第二身份信息、上述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二属性信息,生成合作绑定信息。
本申请中,若第一用户与该第二用户具有合作关系,则区块链节点可以获取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将该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进行合作绑定,以便于后续的查询。
步骤S302,根据上述合作绑定信息生成目标区块,将上述目标区块添加至上述区块链中。
本申请中,区块链节点可以将上述合作绑定信息上链至上述区块链中,也就是说将合作绑定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以使在后续的查询中,可以从区块链中获取到与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第二身份信息。
步骤S303,将上述第二身份信息划分为至少两个审核集合。
本申请中,这里的审核集合用于审核第一用户发送的业务信息,这里的审核集合可以为人为进行划分,也可以由服务器根据审核集合的人数随机进行划分。
步骤S304,对上述至少两个审核集合分别设置用于进行业务审核的业务类型。
本申请中,为使每种类型的业务信息都具有审核集合来对该业务信息进行审核,可以为每个审核集合都设置用于进行业务审核的业务类型,这里可以为人为规定每个审核集合的业务类型,也可以由服务器将业务类型以及审核集合进行随机设置,也就是说,可以将至少两个业务类型输入到服务器,由服务器将该至少两个业务类型与上述审核集合进行对应,使每个审核集合都具有业务类型。
步骤S305,将上述第二身份信息以及上述第二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业务类型上链至区块链中。
本申请中,区块链节点可以根据上述第二身份信息以及上述第二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业务类型生成区块,并将该区块添加至上述区块链中。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产转让的场景示意图。如图7所示,用户A(第一用户)若想将资产(如股权等)转让至其他用户,则用户A可以通过终端A向区块链节点2000发送资产转让请求,其中,该资产转让请求中需携带资产转让信息,该资产转让信息中包括第一身份信息、资产转让量以及转让对象信息,如图7所示,该资产转让信息700a中用户A 的身份信息可以为第一身份信息,用户B可以转让对象,用户B的身份信息可以为转让对象信息,资产转让量为用户A的5%的股权,区块链节点2000在接收到该资产转让请求后,可以调用智能合约,根据该智能合约以及该资产转让信息700a生成转让确认请求,并将该转让确认请求发送至该用户B(转让对象) 对应的终端B(即转让对象节点),用户B可以通过终端B输入针对该转让确认请求的意见,如确认或拒绝,如图7所示,用户B对于该转让确认请求为确认,则终端B可根据该确认意见生成应答信息,并将该应答信息返回至区块链节点2000,区块链节点接收到该为确认意见的应答信息,因为用户B是确认意见,则区块链节点根据该应答信息可以确定该资产转让信息700a具备有效性的,则区块链节点2000可以在用户A的账户中获取到该资产转让量(即5%)对应的转移资产,并将该转移资产转移至用户B的账户中。后续,区块链节点2000 可以根据上述有效的资产转让信息700a以及将该转移资产转移至用户B的转移时间,生成转移信息,如图7所示,该转移信息可以如转移信息700b所示,该转移信息700b中,包括上述资产转让信息700a以及转移至用户B的转移时间为2019年1月26日,根据该转移信息700b,区块链节点2000可以生成区块1012,并将该区块1012添加至区块链100中。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8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审核请求接收模块11、投票请求发送模块12、投票信息接收模块13、审核状态确定模块14以及业务信息上链模块15。
审核请求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
投票请求发送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
投票信息接收模块13,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
审核状态确定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
业务信息上链模块15,用于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
其中,审核请求接收模块11、投票请求发送模块12、投票信息接收模块13、审核状态确定模块14以及业务信息上链模块15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8,该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审核请求接收模块11、投票请求发送模块12、投票信息接收模块13、审核状态确定模块14以及业务信息上链模块15,还可以包括:转换请求接收模块16、属性信息转换模块17以及转换信息上链模块18。
转换请求接收模块16,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包括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是指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所在地域相关联的身份标识;
属性信息转换模块1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调用智能合约,根据所述智能合约获取统一身份格式,根据所述统一身份格式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身份信息;
转换信息上链模块18,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上链至所述区块链中。
其中,转换请求接收模块16、属性信息转换模块17以及转换信息上链模块18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201-步骤S203 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8,上述转换信息上链模块18,可以包括:转换信息生成单元181、转换信息签名单元182、签名验证单元183以及转换区块添加单元184。
转换信息生成单元18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公钥以及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
转换信息签名单元182,用于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节点,以使所述第一用户节点基于私钥对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进行签名,得到第一用户签名;
签名验证单元18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返回的所述用户签名,基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公钥对所述第一用户签名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确定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的有效性;
转换区块添加单元184,用于在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为有效信息时,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生成转换区块,将所述转换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中。
其中,转换信息生成单元181、转换信息签名单元182、签名验证单元183 以及转换区块添加单元184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步骤S2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8,该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审核请求接收模块11、投票请求发送模块12、投票信息接收模块13、审核状态确定模块14、业务信息上链模块15、转换请求接收模块16、属性信息转换模块17以及转换信息上链模块18,还可以包括:合作绑定信息生成模块19以及目标区块添加模块20。
合作绑定信息生成模块19,用于若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则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二属性信息,生成合作绑定信息;
目标区块添加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合作绑定信息生成目标区块,将所述目标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中。
其中,合作绑定信息生成模块19以及目标区块添加模块2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301-步骤S302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8,该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审核请求接收模块11、投票请求发送模块12、投票信息接收模块13、审核状态确定模块14、业务信息上链模块15、转换请求接收模块16、属性信息转换模块17、转换信息上链模块18,、合作绑定信息生成模块19以及目标区块添加模块20,还可以包括:身份信息划分模块21、业务类型设置模块22以及业务类型上链模块23。
身份信息划分模块21,用于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划分为至少两个审核集合;
业务类型设置模块22,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审核集合分别设置用于进行业务审核的业务类型;
业务类型上链模块23,用于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业务类型上链至区块链中。
其中,身份信息划分模块21、业务类型设置模块22以及业务类型上链模块2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303-步骤S305 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8,上述审核状态确定模块14,可以包括:节点总数量获取单元 141、通过类型票数获取单元142、通过比值确定单元143以及审核状态确定单元144。
节点总数量获取单元141,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总数量;
通过类型票数获取单元142,用于在所述投票结果中,获取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所述通过类型用于表征与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相关联的第二用户,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意见为通过审核;
通过比值确定单元14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总数量以及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确定审核通过比值;
审核状态确定单元144,用于根据所述审核通过比值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
其中,节点总数量获取单元141、通过类型票数获取单元142、通过比值确定单元143以及审核状态确定单元144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8,该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审核请求接收模块11、投票请求发送模块12、投票信息接收模块13、审核状态确定模块14、业务信息上链模块15、转换请求接收模块16、属性信息转换模块17、转换信息上链模块18,、合作绑定信息生成模块19、目标区块添加模块20、身份信息划分模块21、业务类型设置模块22以及业务类型上链模块23,还可以包括:资产转让请求接收模块24、转让确定请求发送模块25、应答信息接收模块26以及资产转移模块27。
资产转让请求接收模块24,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资产转让请求;所述资产转让请求携带资产转让信息,所述资产转让信息包括第一身份信息、资产转让量、转让对象信息;所述转让对象信息属于所述身份信息集合;
转让确定请求发送模块25,用于根据所述资产转让请求调用智能合约,根据所述智能合约以及所述资产转让信息生成转让确认请求,将所述转让确认请求发送至所述转让对象信息对应的转让对象节点;
应答信息接收模块26,用于接收所述转让对象节点返回的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应答信息确定所述资产转让信息的有效性;
资产转移模块27,用于在所述资产转让信息为有效信息时,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的账户中与所述资产转让量相匹配的转移资产,转移至所述转让对象信息的账户中。
其中,资产转让请求接收模块24、转让确定请求发送模块25、应答信息接收模块26以及资产转移模块27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向转移对象转移第一用户的转移资产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上述可知,对于第一用户节点发起针对业务信息的审核请求,第二用户节点进行投票并返回投票信息,到根据投票信息确定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的全过程都在线上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进行组织与统计,从而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且线上的方式可以做到投票数据与投票过程的公开透明,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装置1可以应用于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还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 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9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1000可执行前文图3到图 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视频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视频数据处理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设备 1000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 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该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以及该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单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装置是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和/或结构示意图来描述的,具体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方法流程图和/或结构示意图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提供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集合还包括第一身份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包括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是指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所在地域相关联的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请求调用智能合约,根据所述智能合约获取统一身份格式,根据所述统一身份格式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上链至所述区块链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上链至所述区块链中,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公钥以及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生成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
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节点,以使所述第一用户节点基于私钥对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进行签名,得到用户签名;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返回的所述用户签名,基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公钥对所述用户签名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确定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的有效性;
在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为有效信息时,将所述第一身份转换信息生成转换区块,将所述转换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则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二属性信息,生成合作绑定信息;
根据所述合作绑定信息生成目标区块,将所述目标区块添加至所述区块链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划分为至少两个审核集合;
对所述至少两个审核集合分别设置用于进行业务审核的业务类型;
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业务类型上链至区块链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总数量;
在所述投票结果中,获取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所述通过类型用于表征与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相关联的第二用户,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意见为通过审核;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总数量以及属于通过类型的票数,确定审核通过比值;
根据所述审核通过比值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资产转让请求;所述资产转让请求携带资产转让信息,所述资产转让信息包括第一身份信息、资产转让量以及转让对象信息;所述转让对象信息属于所述身份信息集合;
根据所述资产转让请求调用智能合约,根据所述智能合约以及所述资产转让信息生成转让确认请求,将所述转让确认请求发送至所述转让对象信息对应的转让对象节点;
接收所述转让对象节点返回的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应答信息确定所述资产转让信息的有效性;
在所述资产转让信息为有效信息时,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的账户中与所述资产转让量相匹配的转移资产,转移至所述转让对象信息的账户中。
8.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审核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节点发送的业务审核请求;所述业务审核请求携带业务信息;
投票请求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审核请求触发智能合约,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的第一身份信息具有合作绑定关系的目标区块,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身份信息集合,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在所述身份信息集合中选择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业务投票请求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用户节点;
投票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节点返回的投票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节点针对所述业务信息的投票结果;
审核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数量以及所述投票结果,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
业务信息上链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的审核状态上链至区块链中。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74090.4A 2020-01-22 2020-01-22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3246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4090.4A CN111324663A (zh) 2020-01-22 2020-01-22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4090.4A CN111324663A (zh) 2020-01-22 2020-01-22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4663A true CN111324663A (zh) 2020-06-23

Family

ID=71172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4090.4A Pending CN111324663A (zh) 2020-01-22 2020-01-22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466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5133A (zh) * 2020-07-10 2020-11-03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036949A (zh) * 2020-09-01 2020-12-0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199412A (zh) * 2020-09-15 2021-01-08 裴俊伟 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账单处理方法和区块链账单处理系统
CN112395355A (zh) * 2020-11-12 2021-02-23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124641A (zh) * 2021-11-26 2022-03-01 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异常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70468A (zh) * 2022-11-14 2022-12-13 安徽中科晶格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预置合约的身份链构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5133A (zh) * 2020-07-10 2020-11-03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85133B (zh) * 2020-07-10 2023-06-09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036949A (zh) * 2020-09-01 2020-12-0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036949B (zh) * 2020-09-01 2023-09-0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199412A (zh) * 2020-09-15 2021-01-08 裴俊伟 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账单处理方法和区块链账单处理系统
CN112199412B (zh) * 2020-09-15 2021-07-30 财智云享(杭州)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账单处理方法和区块链账单处理系统
CN112395355A (zh) * 2020-11-12 2021-02-23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124641A (zh) * 2021-11-26 2022-03-01 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异常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24641B (zh) * 2021-11-26 2023-06-02 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异常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70468A (zh) * 2022-11-14 2022-12-13 安徽中科晶格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预置合约的身份链构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70468B (zh) * 2022-11-14 2023-02-03 安徽中科晶格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预置合约的身份链构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4663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16808B (zh) 跨区块链的数据互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5333B (zh) 区块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427957B (zh) 区块链投票信息校验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599173B (zh) 区块链的共识节点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172057A1 (en) Blockchain-implemented method and system
CN110489946B (zh) 基于区块链的版权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32629B (zh) 基于区块链的投票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256297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40044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069550B (zh)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方式的电子合同存证系统
EP1777651A1 (en) Electronic data delivery method
CN11092895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及仲裁方法
CN11096864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1292174A (zh) 一种纳税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1121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US20230259938A1 (en) Blockchain-bas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2700246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70193A (zh) 基于区块链及协同同步下的数据档案安全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9830029B (zh) 投票方法、装置、系统及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4881B (zh) 数据确权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3139109A (zh) 数据标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601850B (zh) 一种景点信息记录方法及相关设备、存储介质
CN111681141A (zh) 文件认证方法、文件认证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909314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