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5509A - 扫描场变化补偿 - Google Patents

扫描场变化补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5509A
CN111315509A CN201880072319.1A CN201880072319A CN111315509A CN 111315509 A CN111315509 A CN 111315509A CN 201880072319 A CN201880072319 A CN 201880072319A CN 111315509 A CN111315509 A CN 111315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
scan
adjusted
illumination sourc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23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斯汀·曼拉克
麦肯齐·赖安·雷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11315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5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30Process control
    • B22F10/36Process control of energy beam parameters
    • B22F10/366Scanning parameters, e.g. hatch distance or scanning strateg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22F10/28Powder bed fusion, e.g.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or 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41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 B29C64/153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using layers of powder being selectively joined, e.g. by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or me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22F10/25Direct deposition of metal particles, e.g.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DMD] or laser engineered net shaping [L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8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 B22F10/85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30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22F12/37Rota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60Planarisation devices; Compression devices
    • B22F12/67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90Means for process control, e.g. cameras or senso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97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using design data to control NC machines, e.g. CAD/CAM
    • G05B19/4099Surface or curve machining, making 3D objects, e.g. desktop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方法,设备和程序。在一个方面,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使用构建单元(400)的照射源(401)照射构建材料(416)以在第一扫描区域(812A)内形成第一凝固部分。可以移动构建单元和构建平台中的至少一个以照射第二扫描区域(812B),其中调整照射源(401)引导机构以补偿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640)。

Description

扫描场变化补偿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人要求2017年11月10日提交的题为“扫描场变化补偿”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584,477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扫描用于增材制造的构建材料的改进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示例,增材制造(AM)技术可包括电子束自由形式制造,激光金属沉积(LMD),激光线金属沉积(LMD-w),气体金属电弧焊,激光工程网成形(LENS),激光烧结(SLS),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电子束熔化(EBM),粉末进给定向能量沉积(DED)和三维打印(3DP)。与减材制造方法相比,增材制造工艺通常涉及一种或多种材料的累积,以制成网状或接近网状(NNS)的物体。尽管“增材制造”是行业标准术语(ISO/ASTM 52900),但AM包含以各种名称已知的各种制造和原型技术,包括自由形式制造,3D打印,快速原型/加工等。AM技术能够从多种材料制造复杂的部件。通常,可以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制造独立的物体。例如,特定类型的AM工艺使用能量束(例如,电子束或电磁照射,例如激光束)来烧结或熔化粉末材料和/或线材,创建固体三维物体,在该固体三维物体中,将材料结合在一起。
选择性激光烧结,直接激光烧结,选择性激光熔化和直接激光熔化是常用工业术语,用于指代通过使用激光束烧结或熔化细粉来生产三维(3D)物体。例如,美国专利第4,863,538号和美国专利第5,460,758号描述了常规的激光烧结技术。更具体地说,烧结需要在低于粉末材料的熔点的温度下使粉末的颗粒熔融(凝聚),而熔化则需要将粉末的颗粒完全熔化以形成固体均质体。与激光烧结或激光熔化相关的物理过程包括热传递到粉末材料,然后烧结或熔化粉末材料。电子束熔化(EBM)利用聚焦的电子束来熔化粉末。这些过程涉及连续熔化粉末层以在金属粉末中构建物体。
其示例在上文和整个公开中进行讨论的AM技术可以通过使用激光或能量源在粉末中产生热量从而至少部分地熔化材料来表征。因此,在短时间内在细粉中产生高浓度的热量。在部件的构建过程中,粉末内部的高温梯度可能会对已完成部件的微观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快速加热和凝固可能会导致较高的热应力,并导致整个凝固材料出现局部非平衡相。此外,由于可以通过材料中的导热方向来控制已完成AM部件中晶粒的取向,在AM设备和技术中的激光器的扫描策略成为控制AM构建部件的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控制AM设备中的扫描策略对于开发无材料缺陷的部件至关重要,缺陷的例子可能包括缺乏熔融孔隙度和/或沸腾孔隙度。
图1是示出用于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或直接金属激光熔化(DMLM)的示例性常规系统110的横截面图的示意图。设备110通过使用由诸如激光器120的源产生的能量束136烧结或熔化粉末材料(未示出),以逐层的方式(例如,出于说明目的放大了比例的层L1,L2和L3)构建物体,例如零件122。要由能量束熔化的粉末由贮存器126供应,并使用沿方向134行进的重涂器臂116被均匀地散布在构建板114上,以使粉末保持在水平118处,并将延伸超过粉末水平118的多余的粉末材料移除到废料容器128。能量束136在振镜扫描仪132的控制下烧结或熔化正在构建的物体的横截面层(例如,层L1)。降低构建板114,并且将另一层粉末(例如,层L2)散布在构建板和正在构建的物体上,然后通过激光器120进行粉末的连续熔化/烧结。重复该过程,直到零件122由熔化/烧结的粉末材料完全构建。激光器120可以由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控制。该计算机系统可以确定每层的扫描图案,并根据扫描图案控制激光器120照射粉末材料。在零件122的制造完成之后,可以将各种后处理程序应用于零件122。后处理程序包括例如通过吹扫或抽真空,机械加工,打磨或喷砂,来移除多余的粉末。此外,例如,常规的后处理可包括通过机械加工从构建平台/基板移除零件122。其他后处理程序包括应力释放过程。另外,可以使用热和化学后处理程序来完成零件122。
通过执行控制程序的计算机来控制上述AM处理。例如,设备110包括执行固件,操作系统或其他软件的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该处理器在设备110和操作员之间提供接口。计算机接收要形成的物体的三维模型作为输入。例如,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程序生成三维模型。计算机分析该模型,并为模型中的每个物体提出工具路径。操作员可以定义或调整扫描模式的各种参数,例如功率,速度和间距,但通常不直接对工具路径进行编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完全理解,上述控制程序可以适用于任何上述AM工艺。此外,上述计算机控制可以适用于任何减材制造或在任何后处理或混合过程中采用的任何前或后处理技术。
当使用AM工艺形成部件时,在逐层构建期间,AM设备的各种处理参数可能对部件的质量和完成的部件的尺寸精度产生重大影响。AM设备具有大量部件,必须对所有部件进行校准以创建一致的且尺寸精确的部件。例如,在上述设备中,振镜(galvanometer)可以用作引导装置来引导激光束,以在构建的每层期间熔融粉末区域。在示例中,振镜的正确校准对于确保准确的构建至关重要。此外,在下面公开的AM设备中,还需要校准构建单元和/或构建平台的移动。
发明内容
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或者可以从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
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构建单元的照射源照射构建材料以在第一扫描区域内形成第一凝固部分。该方法还包括将构建单元移动到第二扫描区域,并照射构建材料以在第二扫描区域内形成第二凝固部分,其中,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以补偿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一方面,照射源可以是激光器,并且照射源引导机构可以是振镜。可以通过将偏移值应用于在照射源引导机构处接收到的信号来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进一步,通过改变照射源引导机构的驱动电压来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
在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使用增材制造设备形成物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构建单元的照射源照射移动构建平台上的构建材料,以在第一扫描区域内形成第一凝固部分。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移动构建平台以使构建单元与第二扫描区域对齐,并且照射构建材料以在第二扫描区域内形成第二凝固部分,其中,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以补偿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照射源可以是激光,并且照射源引导机构可以是振镜。可以通过将偏移值应用于在照射源引导机构处接收到的信号来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在本公开的一方面,通过改变照射源引导机构的驱动电压来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被配置为使得计算机执行增材制造方法的程序。增材制造方法可以包括使用构建单元的照射源照射构建材料以在第一扫描区域内形成第一凝固部分。可以移动构建单元和构建平台中的至少一个以照射第二扫描区域,其中,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以补偿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一方面,照射源是激光,照射源引导机构是振镜。可以通过将偏移值应用于在照射源引导机构处接收到的信号来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照射源引导机构的驱动电压来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
参考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将更好地理解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中阐述了针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本发明的完整而可行的公开,包括其最佳模式,其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用于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常规增材制造技术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构建单元的侧视横截面;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构建单元和旋转构建平台的一部分的侧视横截面;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具有两个构建单元的大型增材制造设备的简化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构建单元的简化侧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用于校准的一个示例过程的流程图;和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校准的几个示例的俯视图。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重复使用参考字符旨在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相似特征或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其一个或多个示例。通过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来提供每个实示例。实际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例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以与另一实施例一起使用,以产生又一实施例。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这种修改和变型。
图2示出了可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大规模AM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该设备包括定位系统(未示出),构建单元400,该构建单元400包括照射发射引导装置401,层流气流区404,以及在被构建的物体415下方的构建板。最大构建区域由定位系统(未示出)限定,而不是像常规系统那样由粉末床来限定,并且可以将用于特定构建的构建区域限制在可以与物体一起动态构建的构建封套(envelope)414中。通常,本发明中使用的定位系统可以是任何多维定位系统,例如龙门系统,三角机器人,电缆机器人,机械臂等。照射发射引导装置401可以通过第二定位系统(未示出)独立地在构建单元400内部移动。可以控制构建单元外部的大气环境,即“构建环境”或“收容区(containment zone)”,使得相对于典型的周围空气减少氧气含量,并且使环境处于减压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重涂器是选择性重涂器。选择性重涂器411的一个实施例在图2中示出。要注意的是,尽管图2示出了示例,但是本发明还适用于单个固定式扫描仪,多个固定式扫描仪和/或多个固定式和/或移动的构建单元。
在激光源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照射源,该照射源产生包括由照射发射引导装置所引导的激光照射的光子。当照射源是激光源时,照射发射引导装置可以是例如振镜扫描仪,并且激光源可以位于构建环境之外。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手段,例如,光纤电缆,将激光照射传输到照射发射引导装置。当照射源是电子源时,则电子源产生包含由照射发射引导装置所引导的电子束的电子。当照射源是电子源时,照射发射引导装置可以是,例如,偏转线圈。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大型增材制造设备在运行时,如果照射发射引导装置引导激光束,则通常有利的是包括基本上提供层流气流区的气流装置403。电子束也可以代替激光被使用或与激光结合使用。电子束是众所周知的照射源。例如,授予Larsson的题为“用于生产三维产品的布置和方法”(“Larsson”)的美国专利号7,713,454讨论了电子束系统,并且通过引用而在此结合。
气流装置403可以向加压出口部分403A和真空入口部分403B提供气体,该加压出口部分403A和真空入口部分403B可以向气流区404和重涂器405提供气流。在气流区404上方有外壳418,外壳418可包含惰性环境419。重涂器405可包括料斗406,其包括后板407和前板408。重涂器405还具有至少一个致动元件409,至少一个闸板410,重涂器刀片411,致动器412和重涂器臂413。重涂器安装在安装板420上。图2还示出了可以通过例如增材制造或Mig/Tig焊接来构建的构建封套414,形成的物体415,以及容纳在料斗406中用于形成物体415的粉末416。在该特定示例中,致动器412激活致动元件409以将闸板410从前板408拉开。在实施例中,致动器412可以是例如气动致动器,并且致动元件409可以是双向阀。在实施例中,致动器412可以是例如音圈,并且致动元件409可以是弹簧。在前板408和后板407之间还存在料斗间隙417,当通过致动元件将相应的闸板从粉末闸门拉开时,该料斗间隙417允许粉末流动。粉末416,后板407,前板408和闸板410可以全部是相同的材料。替代地,后板407,前板408和闸板410可以全部是相同的材料,并且该材料可以是与任何所需材料兼容的材料,例如钴铬合金。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该特定图示中,气流区404中的气流沿x方向流动,但是也可以相对于构建单元沿任何期望的方向流动。重涂器刀片411在x方向上具有宽度。当θ2近似为0时的照射发射束的方向在此视图中定义了z方向。气流区404中的气流可以基本上是层流的。照射发射引导装置401可以通过第二定位系统(未示出)独立地移动。该图示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闸板410。
还要注意,尽管上述选择性粉末重涂机构405仅包括单个粉末分配器,但是粉末重涂机构也可以包括包含多种不同材料粉末的多个隔室。类似的,上述设备可以包括多个重涂器机构。
当闸板410在打开位置时,料斗中的粉末被沉积以形成新粉末层416B,新粉末层416B被重涂器刀片411抹平以形成基本上均匀的粉末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构建单元移动的同时照射基本均匀的粉末层,这将允许构建单元的连续操作并因此更快地生产物体。
图3示出了包括构建单元302的细节的制造设备300的侧视图,其被描绘在构建平台的远侧。移动构建单元302包括照射束引导机构506,具有向气流区538提供气流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未示出)的气流机构(例如,类似于气流装置403),以及粉末重涂机构504。在该示例中,流动方向基本上沿着X方向。在气流区538上方,可以有外壳540,该外壳540包含惰性环境542。安装在重涂器板544上的粉末重涂机构504具有粉末分配器512,粉末分配器512包括后板546和前板548。粉末重涂机构504还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元件552,至少一个闸板516,重涂器刀片550,致动器518和重涂器臂508。在该实施例中,致动器518激活致动元件552,以将闸板516从前板548拉开,如图3所示。在前板548和闸板516之间还有间隙564,当通过致动元件552将闸板516从前板548拉开时,间隙564允许粉末流动到旋转的构建平台310。旋转的构建平台310可以由马达316可旋转地控制。
图3示出了构建单元302,其中闸板516处于打开位置。粉末分配器512中的粉末515被沉积以形成新的粉末层554,通过重涂器刀片510,该新的粉末层554在旋转的构建平台310的顶表面的一部分(即,构建或工作表面)上被抹平,以形成基本上均匀的粉末层556,然后粉末层556由照射束558照射为作为被打印物体330一部分的熔融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构建单元302移动的同时照射基本上均匀的粉末层556,这允许构建单元302的连续操作,并且因此可以更节省时间地生产被打印或生长的物体330。在旋转的构建平台310上构建的物体330在粉末床314中示出,该粉末床314由外部构建壁324和内部构建壁326约束。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该特定说明中,气流区538中的气流在x方向上流动,但是也可以相对于构建单元在任何期望的方向上流动。
注意,虽然上述选择性粉末重涂机构504仅包括单个粉末分配器,但是粉末重涂机构可以包括容纳多个不同材料粉末的多个隔室。此外,虽然示出了单个重涂器设备,但是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多个重涂器设备的设备。
此外,应理解,根据替代实施例,上述增材制造机器和构建单元可被配置用于使用增材制造的“粘合剂喷射”工艺。在这方面,粘合剂喷射涉及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连续沉积增材粉末层。然而,代替使用能量源产生能量束以选择性地熔化或熔融增材粉末,粘合剂喷射涉及将液体粘合剂选择性地沉积在每一粉末层上。例如,液体粘合剂可以是光固化聚合物或另一种液体粘合剂。其他合适的增材制造方法和变型旨在处于本主题的范围内。
可以根据本发明使用的单个和/或多个单元的构建单元和定位机构的附加细节可以在以下文件中找到:2017年5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610,177,题为“使用移动构建容积的增材制造”,代理案卷号037216.00103;2017年5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609,965,题为“连续增材制造的设备和方法”,代理案卷号037216.00102;2017年5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610,113,题为“利用动态生长的构建壁的实时同时增材和减材制造方法”,代理案卷号037216.00108;2017年5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610,214,题为“实时同时和校准的增材和减材制造方法”,代理案卷号037216.00109;2017年5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609,747,题为“利用回收未使用的原料的机制的实时同时增材和减材制造的设备和方法”,代理案卷号037216.00110;2017年1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06,444,题为“使用动态生长的构建封套的增材制造”,代理案卷号037216.00061;2017年1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06,467,题为“使用移动构建容积的增材制造”,代理案卷号037216.00059;2017年1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06,454,题为“使用移动扫描区域的增材制造”,代理案卷号037216.00060;2017年1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06,461,题为“使用选择性重涂器的增材制造”,代理案卷号为037216.00062;2017年1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06,471,题为“大型增材机器”,代理案卷号037216.00071,这些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上述增材机器的一个优点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构建板可以是竖直固定的(即,沿z方向)。与需要一些机构来升高和降低构建板的现有技术的方法和系统不同,这允许构建板支撑必要的材料,从而限制了可以使用的材料量。因此,大型增材机器特别适合于在大的构建封套内制造物体。对于构建封套,封套的精度和质量可能相对不重要,从而有利地使用了快速构建技术。通常,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通过Mig或Tig焊接,或通过激光粉末沉积,来构建该构建封套。如果壁是通过增材制造构建的,那么可以使用不同的照射发射引导设备来构建壁,而不是用于构建物体。这是有利的,因为利用特定的照射发射引导设备和方法可以更快地完成构建壁,而可能需要较慢且更准确的引导设备和方法来构建物体。
如图4所示的示例,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可以使用两个或更多个构建单元来构建一个或多个物体。构建单元的数量,物体及其相应的大小仅受设备的物理空间配置限制。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大型增材制造机800的俯视图。有两个构建单元802A和802B安装到定位系统801。有z横梁803A和803B,用于在z方向上移动构建单元。有x横梁804A和804B,用于在x方向上移动构建单元。构建单元802A和802B通过在y方向上移动单元的机构805A和805B而被附接到x横梁804A和804B。该视图中未显示正在形成的物体。可以使用一个或两个构建单元(包括通过激光粉末沉积)来构建一构建封套(此视图中也未显示)。构建封套也可以通过例如焊接来构建。通常,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可以同时构建任何数量的物体和构建封套。
如上所述,构建单元(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和/或多个构建单元可以用于选择性地提供构建材料(例如粉末),并且在扫描区域内至少部分地熔化或烧结该构建材料。随着使用AM设备制造的部件的尺寸增加,部件的部分可能需要构建单元移动到另一个扫描区。此外,构建的部分可能需要连接两个或更多个扫描区以形成AM构建的单个较大的至少部分凝固的层。图4示出了一个简化的示例。在图4中,两个构建单元802A和802B被安装到定位系统801,该定位系统801可以允许构建单元沿着x,y和z方向移动。此外,定位系统801可以允许构建单元绕轴线806和808旋转。定位系统可能依赖于一系列马达和传感器来精确地移动构建单元。例如,如图4所示,构建单元802A可以熔融扫描区812A内的区域。然后,构建单元802可以移动到第二扫描区812B以熔融构建的第二部分,从而在两个扫描区812A和812B内形成较大的熔融区域。类似地,构建单元可以熔融扫描区814A内的区域,然后可以移动以熔融构建的第二部分,从而在两个扫描区814A和814B内形成更大的熔融区域。构建单元802B可以熔融扫描区816A内的区域。然后,构建单元802B可以移动到第二扫描区816B以熔融构建的第二部分,从而在两个扫描区816A和816B内形成较大的熔融区域。进一步,可以使用构建单元802B在扫描区818B内形成第一熔融区域,并使用构建单元802A在扫描区818A内形成熔融区域的第二部分。如上述示例场景所示,使用移动的构建单元和/或多个构建单元熔融AM构建的层需要精确定位构建单元。因此,确保移动构建单元的马达和传感器被精确校准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确保每个扫描区内的熔融区域与后续扫描区内的连接的熔融区域匹配并正确啮合。
可以通过软件选择每个扫描区域,该软件将期望AM构建的每一层划分为构建单元位置和光栅扫描区域。每个扫描区域812A-B,814A-B,816A-B和/或818A-B可以使用一系列凝固线(未示出)形成。可以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扫描策略的其他细节可以在以下文件中找到:2017年3月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51,108,题为“用于增材制造的三角形填充图案”,代理案卷号为037216.00070;2017年3月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51,043,题为“填充图案的腿(leg)消除策略”,代理案卷号037216.00078;2017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59,941,题为“用于增材制造的恒定变化填充”,代理案卷号037216.00077,这些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此外,当使用如图3所示的AM设备时,可能还需要校准移动构建平台310。因此,本发明适用于典型的AM机器,以及具有移动构建单元和与移动构建平台协同使用的移动构建单元的AM机器(例如,如图3所示)。
如上所述,构建单元(例如,如图2和3所示)用于选择性地提供构建材料(例如,粉末),并在扫描区域内至少部分地熔化或烧结构建材料。随着使用AM设备制造的部件的尺寸增加,部件的部分可能需要构建单元移动到另一个扫描区。此外,构建的部分可能需要连接两个或更多个扫描区以形成AM构建的单个较大的至少部分凝固的层。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中的每个的凝固线可以形成为互锁在每个扫描区域之间的空间内。凝固线可以形成为在两个扫描区域之间的空间内以交替的间隔互锁。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互锁凝固线方案的其他细节可以在以下文件中找到:2017年11月10日提交的Gansler等人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584,553,标题为“隔行扫描策略及其用途”,代理案卷号为037216.00156;以及2017年11月10日提交的Mamrak等人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584,482,题为“用于增材制造的扫描场变化”,其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如上所述,随着使用AM设备制造的部件的尺寸增加,部件的部分可能需要构建单元移动到另一个扫描区。此外,构建的部分可能需要连接两个或更多个扫描区以形成AM构建的单个较大的至少部分凝固的层。当使用移动构建单元和/或多个构建单元至少部分地熔融和/或凝固AM构建的每一层时,需要精确定位构建单元。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是,确保精确地校准移动构建单元的马达和传感器,以确保每个扫描区内的熔融区域与后续扫描区内的连接的熔融区域匹配并正确啮合。但是,在移动构建单元时,从一个扫描区到下一个扫描区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错位。尽管可以校准构建单元的移动,以使扫描区之间的错位量可以忽略不计,但这种校准可能会以构建过程中的效率为代价。此外,构建单元的机械移动的频繁校准可能进一步阻碍AM构建过程的效率。
此外,尽管移动构建单元和/或构建平台可以具有极其精确的定位系统,但是增加定位系统(例如,用于构建单元的定位系统,用于构建单元的龙门架,用于构建单元的机械臂)的精度大大增加了AM设备的成本。通过采用本文公开的方法和设备,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定位系统,而不会牺牲完成部件的质量。例如,如果使用不太精确的定位系统,则可以调整照射源引导设备以补偿定位系统中的任何错位。作为一个示例,可以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以补偿在扫描区域之间的低于特定值的错位。例如,可以通过使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偏移1μm和小于第一扫描区域的长度或宽度之间的量,来针对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在典型的系统中,扫描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分别为6英寸乘4英寸。在偏移的大小接近扫描区域的尺寸的情况下,可用的构建区域可能会限制实际写入区域的大小。但是,在规划相邻扫描区域的扫描策略时可以考虑该信息。在能够更精细地移动构建单元的系统中,所需的偏移的大小可能会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偏移可以在1μm至10mm之间,并且优选地在1μm至1mm之间。从而,与定位系统相关的任何误差都可以变得忽略不计。因此,可以采用在整个公开中提到的技术来降低AM设备的成本,而不会损失AM构建质量。
可以通过在构建材料上形成标记、并手动地和/或使用偏移检测部分(例如,光学传感器,相机,图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来读取单个和/或多个标记之间的对齐,来确定扫描场之间的偏移量。可以根据本发明使用的对齐检测的其他细节可以在以下文件中找到:2017年11月10日提交的Mamrak等人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584,553,题为“隔行扫描策略及其用途”,代理案卷号为037216.00125,其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可以使用本领域中的任何已知方法来进一步确定偏移量。
确定扫描场之间的偏移还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未示出),该位置传感器与构建单元302、400分离,并且被配置为获取构建单元302、400的位置数据。如贯穿本公开使用的,“位置”、“位置数据”可以指任何指示构建单元302、400在三维构建区域(例如,如图4所示)内的位置和/或取向的信息或数据,并且可以包括多达六个自由度。就这一点而言,例如,位置数据可以指代3D空间内构建单元302、400的位置,以及构建单元302、400围绕三个轴的角度位置(例如,围绕X-Y-Z轴的俯仰,偏航和翻滚或旋转)。根据替代实施例,位置数据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构建单元302、400的速度、加速度、振动和轨迹相关的数据。此外,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位置”通常可以用来指代构建单元302、400在三维空间内的平移位置,构建单元302、400在该空间内的取向或两者。可以在相对于龙门架在固定位置处的位置使用位置传感器。
上述位置检测系统可以包括远离构建单元定位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传感器,用于跟踪构建单元的位置。定位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个测距仪或位置传感器,这些测距仪或位置传感器位于构建单元上,用于检测到已知参考位置或物体(例如,支撑腿,壁或具有相对于构建平台的已知位置的任何其他物体)的距离。定位系统还可以使用跟踪目标来促进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此外,可以使用多个传感器,并且可以使用传感器熔融算法来改善对构建单元位置的检测。
如图5所示,构建单元(未示出)可以包括照射部分926、928。注意,已经简化了图5,并且照射部分926、928可以是图3所示的构建单元的照射束引导机构506和/或图2所示的照射发射引导装置401。还应注意,例如,照射部分926和928可以代表沿着路径92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单个构建单元的一部分,或者代表两个分开的构建单元。照射部分可以是用于引导单个或多个激光器的单个或多个振镜。此外,照射部分也可以是单束或多束电子束(“电子束”)。
作为所公开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构建单元(如上所述未示出)可以被定位成使得照射部分926照射第一扫描场,第一扫描场覆盖构建材料910在X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918的第一部分。如上所述,在一个示例中,照射部分926可以是振镜,其用于将激光源引导在设置的最大扫描角920和922之间的扫描区域上。术语振镜,照射引导装置,照射源引导机构和/或扫描仪在整个说明书中可以互换使用。当构建单元沿方向924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振镜可以位于第二位置928。使用任何上述方法,可以确定构建单元的移动已经导致构建单元的第一位置与构建单元的第二位置之间的偏移930。如果偏移930低于阈值,则由于振镜能够在补偿第一扫描场和第二扫描场之间的偏移930所需的角度范围内操作,因此可以确定不需要通过构建单元定位装置再次移动构建单元位置来校正扫描场之间的偏移。例如,可以通过使第一扫描区域918和第二扫描区域916中的至少一个偏移,来针对第一扫描区域918和第二扫描区域916之间的错位930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其中偏移距离在1μm和小于第一扫描区域的长度或宽度之间。在另一方面,偏移可以在1μm和10mm之间。
因此,代替形成在先前设置的最大扫描角920和922之间的第二扫描场,可以将振镜调整为具有最大扫描角940和904,以便开始形成在X方向上具有第二长度916的第二扫描场。此外,由于振镜的调整而改变的扫描场,例如,具有最大角度920的扫描矢量可以被改变为具有最大角度920的扫描矢量,可能需要取决于振镜的能力和该角度下激光的功率损耗,将具有最大角度922的扫描矢量调整到具有最大角度904的扫描矢量。因此,如果需要将扫描矢量922至904调整,则第二扫描场在X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减小距离914。然而,如果确定具有最大角度的扫描矢量可保持在922,则形成的任何随后扫描场将不需要调整构建单元的移动来补偿距离914。
此外,如下所述,基于构建单元和/或平台的移动的趋势概况,可以确定与第二扫描场相邻形成的扫描场将在X方向上偏离距离912。只要确定激光功率将保持可接受并且振镜能够以角度906形成扫描矢量,就可以调整振镜928来补偿第三扫描矢量的预测偏差,该偏差将形成离开第二扫描矢量一距离912。因此,通过确定可以调整照射引导部分926和928以补偿构建单元的位置偏差,由于构建单元的过度移动的减少,所以可以提高构建过程的效率。
在上述示例中,可以通过将偏移值添加到由上述讨论的软件选择的位置坐标来实现振镜的调整。此外,可以通过改变振镜的驱动电压来调整振镜。例如,可以调整振镜在X方向上的驱动电压,使得每个扫描矢量偏移与驱动电压的调整相对应的已知距离。类似地,可以调整振镜在Y方向上的驱动电压,使得每个扫描矢量偏移与驱动电压的调整相对应的已知距离。
图6示出了上述过程的示例流程图。在步骤610中,可以使用任何上述方法或本领域中任何已知的方法,基于构建单元的定位机构的偏差和/或构建平台的定位的偏差,来确定两个后续扫描区域的错位。一旦确定存在错位,就在620确定该错位是高于还是低于阈值。阈值可以包括已知的最大角度,照射源和照射源引导机构可以用已知的最大角度来使构建材料至少部分地凝固。如果确定错位低于阈值,(例如,可以调整照射源和引导机构以补偿错位,而不必调整构建单元本身的定位)。如果确定错位低于阈值,则处理可前进至步骤640,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和/或预测的错位来改变扫描仪配置。例如,可以使用以上讨论的任何方法来改变扫描仪配置。如果错位低于或等于阈值,则可以确定需要调整构建单元和/或构建平台的位置。在这两种情况下,检测到的错位和/或针对任何错位所采取的校正措施可以被存储为趋势数据,该趋势数据可以用于预测后续层中的位置偏差和/或自动趋向于相关的机器机构健康状况。在步骤660,可以针对每个随后形成的扫描区域重复该过程。作为替代,可以基于所存储的趋势数据,在660以固定或可变间隔重复该过程。
相比之下,如果在步骤620确定错位高于阈值,则步骤630可以包括调整构建单元和/或构建平台的位置。步骤650可以包括配置趋势扫描仪和/或构建单元/平台配置。
图7示出了用于示例性增材制造机器700的从一个扫描区到另一扫描区的可能的对齐问题的各种扫描区示例。应注意,所示的扫描区仅出于示例目的,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为所示示例并不详尽。此外,为了说明的目的,图7中所示的对齐问题被扩大。作为图7所示的一个示例,可以在同一构建单元的两个不同位置处或使用两个构建单元在第二扫描区702A附近形成第一扫描区701A。如上所述,AM设备可以使用检测器和/或使用趋势数据来确定扫描场之间的偏移。扫描场组703示出了其中检测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确定不需要附加偏移值的示例情况。如上所述,可以确定两个扫描区701A和702A在X和Y方向上正确对齐,不需要将偏移值结合到扫描仪的操作参数中。
第二示例扫描区组713示出了第一扫描区701B和第二扫描区702B之间的可能的错位。上述趋势数据和/或传感器数据可以用于确定扫描场之间的偏移。扫描场组713示出了其中观察者和/或检测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确定在/将在两个扫描场之间发生错位的示例情况。基于错位的量,可以确定可以调整扫描仪以进行补偿(例如,使用图6所示的处理)。因此,可以调整扫描器,使得每个扫描矢量在负X方向上移动,以防止在两个扫描场之间形成间隙。通过调整扫描矢量,有效扫描区域的边界可以从702B移动到734,并从736移动到732。
第三示例扫描区组723示出了第一扫描区722与第二扫描区730之间的可能的错位。上述趋势数据和/或传感器数据可以用于确定扫描场之间的偏移。扫描场组723示出了示例情况,其中观察者和/或趋势数据的分析和/或检测器/传感器可以确定在两个扫描场722和730之间已经/将要发生错位。基于错位量,可以确定可以调整扫描仪以进行补偿(例如,使用图6中所示的过程)。因此,可以调整扫描仪,使得每个扫描矢量在正X方向和正Y方向上移动,以防止在两个扫描场之间形成间隙。通过调整扫描矢量,有效扫描区域的边界可以在X方向上从726移动到727,并在Y方向上从721移动到729。
该书面描述使用示例来公开本发明,包括优选实施例,并且还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结合的方法。本发明的专利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示例。如果这样的其他示例具有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没有不同的结构元件,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差异的等效结构元件,则意图将这些其他示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各方面,以及每一个这样的方面的其他已知等价物,可以由具有普通技能的人根据本申请的原则混合和匹配,以构建附加的实施例和技术。

Claims (14)

1.一种使用增材制造设备形成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构建单元的照射源照射构建材料,以在第一扫描区域内形成第一凝固部分;
将所述构建单元移动到第二扫描区域;和
照射构建材料以在所述第二扫描区域内形成第二凝固部分,其中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以补偿所述第一扫描区域和所述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6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将偏移值应用于在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处接收到的信号来调整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成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是振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成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改变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的驱动电压来调整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成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扫描区域和所述第二扫描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偏移来调整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从而补偿所述第一扫描区域和所述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640),其中,偏移距离在1μm和小于所述第一扫描区域的长度或宽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成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偏移距离在1μm和10mm之间。
7.一种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被配置为使计算机执行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使用构建单元的照射源照射构建材料,以在第一扫描区域内形成第一凝固部分;
移动所述构建单元和构建平台中的至少一个,以照射第二扫描区域,其中,调整照射源引导机构以补偿所述第一扫描区域和所述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6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将偏移值应用于在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处接收到的信号来调整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7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是振镜。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改变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的驱动电压来调整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移动构建平台以照射所述第二扫描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移动所述构建单元以照射所述第二扫描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扫描区域和所述第二扫描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偏移来调整所述照射源引导机构,从而补偿所述第一扫描区域和所述第二扫描区域之间的错位,其中,偏移距离在1μm和小于所述第一扫描区域的长度或宽度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偏移距离在1μm与10mm之间。
CN201880072319.1A 2017-11-10 2018-11-02 扫描场变化补偿 Pending CN1113155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84477P 2017-11-10 2017-11-10
US62/584,477 2017-11-10
PCT/US2018/058884 WO2019094284A1 (en) 2017-11-10 2018-11-02 Scan field variation compens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5509A true CN111315509A (zh) 2020-06-19

Family

ID=64362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2319.1A Pending CN111315509A (zh) 2017-11-10 2018-11-02 扫描场变化补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61977A1 (zh)
EP (1) EP3735330A1 (zh)
CN (1) CN111315509A (zh)
WO (1) WO20190942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6523A1 (en) * 2018-12-11 2020-06-17 Concept Laser GmbH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 irradiation device for an apparatus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US20220080661A1 (en) * 2020-09-17 2022-03-17 Concept Laser Gmbh Controlling irradiation parameters of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chin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2835A (zh) * 2008-12-31 2011-12-07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多层光学数据存储介质的双束记录和读出的系统和方法
CN105034373A (zh) * 2015-07-27 2015-11-1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维激光扫描振镜移动快速3d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05358310A (zh) * 2013-05-10 2016-02-24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用于对用于以生成方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进行自动校准的方法
CN105492188A (zh) * 2013-06-10 2016-04-13 瑞尼斯豪公司 选择性激光固化设备和方法
CN106256464A (zh) * 2015-06-19 2016-12-2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大型构件的添加制造设备和方法
WO2017114845A1 (fr) * 2015-12-28 2017-07-06 Prodways Procédé de calibration d'une imprimante tridimensionnelle
DE102016106403A1 (de) * 2016-04-07 2017-10-12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 Verfahren zur Kalibrierung wenigstens eines Scannsystems, einer SLS- oder SLM-Anl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3538A (en) 1986-10-17 1989-09-05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arts by selective sintering
US5460758A (en) 1990-12-21 1995-10-24 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SE524432C2 (sv) 2002-12-19 2004-08-10 Arcam Ab Anordning samt metod för framställande av en tredimensionell produkt
FR2993805B1 (fr) * 2012-07-27 2014-09-12 Phenix Systems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objets tridimensionnels par couches superpose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BE1024052B1 (nl) * 2013-12-03 2017-11-08 Layerwise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kalibreren van meerdere energiestralen voor het additief vervaardigen van een object
JP2017132141A (ja) * 2016-01-28 2017-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造形装置、造形方法、ステージの経路補正装置及びステージの経路補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2835A (zh) * 2008-12-31 2011-12-07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多层光学数据存储介质的双束记录和读出的系统和方法
CN105358310A (zh) * 2013-05-10 2016-02-24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用于对用于以生成方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进行自动校准的方法
CN105492188A (zh) * 2013-06-10 2016-04-13 瑞尼斯豪公司 选择性激光固化设备和方法
CN106256464A (zh) * 2015-06-19 2016-12-2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大型构件的添加制造设备和方法
CN105034373A (zh) * 2015-07-27 2015-11-1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维激光扫描振镜移动快速3d成型装置及方法
WO2017114845A1 (fr) * 2015-12-28 2017-07-06 Prodways Procédé de calibration d'une imprimante tridimensionnelle
DE102016106403A1 (de) * 2016-04-07 2017-10-12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 Verfahren zur Kalibrierung wenigstens eines Scannsystems, einer SLS- oder SLM-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61977A1 (en) 2020-08-20
EP3735330A1 (en) 2020-11-11
WO2019094284A1 (en)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05332B2 (ja) 移動式走査エリアを使用する付加製造
US11103928B2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a mobile build volume
US9956612B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a mobile scan area
CN111406234B (zh) 用于构建表面映射的设备和方法
EP3162474B1 (en) Imaging devi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including an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system
US20180200962A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a dynamically grown build envelope
CN111448014B (zh) 用于校准增材制造设备的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315510B (zh) 用于增材制造的扫描场变化
CN111356576A (zh) Dmlm构建平台和表面平坦化
CN111168998B (zh) 用于检测多激光增材制造处理中的错误的熔池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1315509A (zh) 扫描场变化补偿
CN111526954B (zh) 交错扫描的策略及其应用
CN111051045B (zh) 通过移动生产单元生产大工件的设备和方法
WO2023237246A1 (en) A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 irradiation device of a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workpie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