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2081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2081B
CN111312081B CN202010248079.5A CN202010248079A CN111312081B CN 111312081 B CN111312081 B CN 111312081B CN 202010248079 A CN202010248079 A CN 202010248079A CN 111312081 B CN111312081 B CN 111312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flexible screen
shell
electronic device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80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2081A (zh
Inventor
田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80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2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2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2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2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2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包括柔性屏,壳体与活动插片。其中,壳体包括夹设形成第一收容空间的前壳与后壳,部分柔性屏设于前壳背离后壳的一侧,部分柔性屏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内。前壳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活动插片包括至少部分设于第二收容空间内的支撑件、以及设于支撑件远离第二收容空间一端的滚轴,活动插片可沿柔性屏开合的方向运动以使电子设备开合;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部分柔性屏还设于滚轴上,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部分柔性屏还设于滚轴与支撑件上。本申请通过柔性屏、壳体与活动插片的配合,提供了一种新形态的电子设备,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厚度的情况下,可控制电子设备的大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多样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由于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以及丰富多样的操作性,现已备受广大用户的喜赖。但同时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期望值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目前柔性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折叠式电子设备,但这种电子设备通常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或在折叠区有一条黑线。因此目前正在探索新形态的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柔性屏;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夹设形成第一收容空间的前壳与后壳,部分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前壳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部分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
活动插片,所述前壳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活动插片包括至少部分设于第二收容空间内的支撑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一端的滚轴,所述滚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所述活动插片可沿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开合;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部分所述柔性屏还设于所述滚轴上,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部分所述柔性屏还设于所述滚轴与所述支撑件上。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利用前壳与后壳夹设形成第一收容空间,使一部分柔性屏设于前壳上,一部分柔性屏藏于第一收容空间内。然后通过增设活动插片,在前壳内开设第二收容空间,并使至少部分支撑件设于第二收容空间内。当活动插片中的支撑件完全设于第二收容空间内时,此时电子设备为闭合状态,可以使显露出来的柔性屏的面积达到最低值。而当活动插片沿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运动时,藏于第一收容空间内的柔性屏可通过滚轴运动至支撑片上,增加显露出来的柔性屏的面积,从而使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并且当活动插片朝向第二收容空间的方向运动时,设于支撑片上的柔性屏也可通过滚轴再重新藏于第一收容空间内,从而使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本申请通过柔性屏、壳体、以及活动插片的配合,从而提供了一种新形态的电子设备,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厚度的情况下,可控制电子设备的大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且相对两侧均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且仅有一侧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活动插片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前壳与活动插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活动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叠片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滚轴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电子设备-1,柔性屏-10,壳体-20,前壳-21,第一子前壳-211,第二子前壳-212,导向槽-213,后壳-22,第一子后壳-221,第二子后壳-222,第三子后壳-223,第一收容空间-23,第二收容空间-24,收容槽-25,第三收容空间-26,滚动件-27,活动插片-30,支撑件-31,导向单元-310,滚轴-32,滚筒-320,滚齿-321,运动件-33,运动槽-34,运动部-35,叠片单元-40,第一表面-41,第二表面-42,第一子表面-421,第二子表面-422,侧面-43,运动装置-5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一并参考图1-图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且相对两侧均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且仅有一侧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柔性屏10,壳体20,以及活动插片30。其中,所述壳体20包括夹设形成第一收容空间23的前壳21与后壳22,部分所述柔性屏10设于所述前壳21背离所述后壳22的一侧,部分所述柔性屏10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3内。所述前壳21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24,所述活动插片30包括至少部分设于第二收容空间24内的支撑件31、以及设于所述支撑件31远离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4一端的滚轴32,所述滚轴3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所述活动插片30可沿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1开合;当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部分所述柔性屏10还设于所述滚轴32上,当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展开状态时,部分所述柔性屏10还设于所述滚轴32与所述支撑件31上。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本实施方式通过前壳21和后壳22夹设形成开放的第一收容空间23,其中第一收容空间23用于收容部分柔性屏10以及控制电子设备1展开与闭合的活动插片30。本申请的发明点主要就在于当电子设备1闭合时将部分柔性屏10藏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而当电子设备1展开时则通过活动插片30将藏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的柔性屏10重新拉出。
本申请的前壳21内还设有第二收容空间24,至于前壳21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在后文会进行详细描述。由于当电子设备1展开与闭合时,活动插片30需沿柔性屏10的开合方向进行运动,因此第二收容空间24则用于隐藏该运动部35分的活动插片30中的支撑片。至于支撑件31的结构到底如何,以及支撑件31到底如何设于第二收容空间24内,本申请在后文会进行详细介绍。并且,活动插片30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件31远离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4一端的滚轴32,滚轴32可自由转动,该滚轴32是不会进入第二收容空间24,也可以理解为前壳21、后壳22、滚轴32、以及部分柔性屏10围设形成一个闭合的第一收容空间23。滚轴3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如图2与图4中的D1方向所示),滚轴32可以使柔性屏10更好地通过转动使柔性屏10拉出或藏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具体地,在活动插片30运动的过程中,滚轮销轴受不平衡力矩带动叠片单元40运动,从而在展开过程逆时针运动,闭合过程顺时针运动,实现了屏幕的卷藏运动。请参考图1与图2,当电子设备1闭合时,部分柔性屏10设于前壳21与滚轴32上,剩余的柔性屏10藏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请参考图3与图4,当电子设备1展开时,部分柔性屏10设于前壳21、支撑件31、以及滚轴32上,剩余的柔性屏10藏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
可选地,本申请对活动插片30的数量不做限定。例如图1-图4中活动插片30的数量为两个,相对设置在前壳21的两侧。这样可以使电子设备1左右两侧的柔性屏10的面积均发生变化,进一步增加显露出来的柔性屏10的面积。或者,如图5所示,本申请也可仅在前壳21的一侧设置一个活动插片30,这样可使用户单手握持住电子设备1,另一端活动伸缩,不仅可改变显示面积,还可提高电子设备1的便携性。
从上述内容可知,当活动插片30沿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运动时,藏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的柔性屏10可通过滚轴32运动至支撑片上,增加显露出来的柔性屏10的面积,从而使电子设备1处于展开状态。并且当活动插片30朝向第二收容空间24的方向运动时,设于支撑片上的柔性屏10也可通过滚轴32再重新藏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从而使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本申请通过柔性屏10、壳体20、以及活动插片30的配合,从而提供了一种新形态的电子设备1,在不增加电子设备1厚度的情况下,可控制电子设备1的大小,提高了电子设备1的结构多样性。
请再次参考图2与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壳22与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3内的所述柔性屏10围设形成第三收容空间26,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收容空间26内的滚动件27,所述滚动件27平行于所述滚轴32设置且所述滚动件27的一侧抵接所述柔性屏10。
本申请利用后壳22与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3内的所述柔性屏10围设形成第三收容空间26,并在第三收容空间26内增设滚动件27,且使所述滚动件27平行于所述滚轴32设置且所述滚动件27的一侧抵接所述柔性屏10。这样可利用滚动件27滚动特性来降低柔性屏10与后壳22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柔性屏10的移动性能。进一步可选地,本申请对滚动件27的数量不进行限定,例如如图2与图4所示,滚动件27的数量为2个,当然滚动件27的数量也可以大于2个从而进一步降低柔性屏10隐藏部分在第一收容空间23的摩擦力,提高使用寿命。但这与第三收容空间26、以及设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的柔性屏10的大小有关,进一步可选地,所示后壳22的侧边与所示柔性屏10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减小柔性屏10与后壳22的摩擦力,使柔性屏10可以更好地进行运动。进一步可选地,滚动件27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或其他复合材料等软质材质,以防止滚轮与柔性屏10的相对运动。
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活动插片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31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屏10开合方向排列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单元310,且所述导向单元310连接所述滚轴32。本申请可设置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屏10开合方向排列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单元310,从而降低支撑件31的重量,并使从滚轴32传导上来的的柔性屏10可直接设于导向单元310上。
请再次参考图2与图4。所述前壳21包括夹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4的第一子前壳211与第二子前壳212,所述第一子前壳211相较于所述第二子前壳212靠近所述柔性屏10。
从上述内容可知,前壳21上设有第二收容空间24,可选地,本申请可通过第一子前壳211与第二子前壳212夹设来形成第二收容空间24。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子前壳211与第二子前壳212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第一子前壳211与第二子前壳212可以为分体结构。
请一并参考图7与图8,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前壳与活动插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前壳211上还开设有多个对应所述导向单元310设置的导向槽213,至少部分所述导向单元310设于所述导向槽213内。
本申请还可在第一子前壳211上开设对应所述导向单元310设置的导向槽213,从而使导向单元310设于导向槽213内。其中导向槽213不仅可进一步降低第一子前壳211的重量,还可降低导向单元310与第一子前壳211的整体厚度,还可通过导向槽213的槽壁来限制导线导向单元310垂直于柔性屏10的方向的运动。
可选地,请再次参考图7与图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213靠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4设置。本申请还可使导向槽213靠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4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导向槽213远离所示柔性屏10设置。这样可增加柔性屏10与第一子前壳211的空间,从而可在柔性屏10与第一子前壳211中设置更多的结构件,例如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等。
可选地,当活动插片30的数量为两个时,所示活动插片30包括第一子活动插片30与第二子活动插片30,所述第一子活动插片30与所述第二子活动插片30设于所示前壳2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子活动插片30的导向单元310与所述第二子活动插片30的导向单元310设于同一个导向槽213中,或者所述第一子活动插片30的导向单元310与所述第二子活动插片30的导向单元310设于不同的导向槽213中且错开设置(如图7或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当活动插片30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第一子活动插片30的导向单元310与所述第二子活动插片30的导向单元310设于同一个导向槽213中,此时可减少导向槽213的数量,从而降低工艺难度。但也会降低每个活动插片30中导向单元310的最大长度,从而降低活动插片30可伸出的最大长度,降低柔性屏10可展开的尺寸。而当所述第一子活动插片30的导向单元310与所述第二子活动插片30的导向单元310设于不同的导向槽213中且错开设置,虽然会增加导向槽213的数量,但由于每个活动插片30中的导向单元310单独使用一个导向槽213,因此可增加导向单元310的最大长度,从而提高活动插片30可伸出的最大长度,提高柔性屏10可展开的尺寸。
可选地,请再次参考图7与图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前壳211开设所述导向槽213的部分侧壁上还可设有限位机构(图中未示出)。本申请还可在所述第一子前壳211开设所述导向槽213的部分侧壁上还可设有限位机构,以此来限制活动插片30中的导向单元310的移动,防止导向单元310完全移除第二收容空间24而使活动插片30掉落。
可选地,请再次参考图2、图4、图6、图7、以及图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运动装置50,所述支撑件31还包括设于所述多个导向单元310至少一侧的运动件33,所述运动件33上开设有装设至少部分所述运动装置50的运动槽34,所述运动槽34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运动部35,所述运动装置50与所述运动部35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活动插片30沿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运动。
为了使活动插片30进行运动,本申请可提供多种实施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用户手动对活动插片30施加作用力,从而使活动插片30进行移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使活动插片30自动进行运动,即在电子设备1内增设运动装置50,例如马达,齿轮等等。并且在支撑件31上还可设置运动件33,并在运动件33内设置运动槽34。其中运动槽34内可用于装设至少部分运动装置50,运动槽34内还可用于装设运动部35。可选地,运动装置50中的马达设于运动槽34外,而齿轮设于运动槽34内,企鹅运动部35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凹槽,通过马达带动齿轮转动,而齿轮与凹槽进行配合来使活动插片30自动进行移动。可选地,第一子前壳211上也可设有运动槽34,也可来装设部分运动装置50,从而降低电子设备1的整机厚度。
可选地,请一并参考图9与图10,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活动插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前壳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可减少导向单元310与导向槽213的数量,例如如图9所示,导向单元310的数量为2个。或者如图10所示,导向槽213的数量为4个,以此来为其他零部件,如电池,射频单元,受话器,震动马达等提供更多的装设空间。
请一并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叠片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多个沿平行于所述柔性屏10开合方向设置的叠片单元40,所述叠片单元40的一侧连接所述柔性屏10,所述叠片单元40的另一侧设于所述滚轴32上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3内;或者所述叠片单元40的另一侧设于所述滚轴32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3内、以及所述导向单元310上。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可利用活动插片30中的滚轴32来使藏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的柔性屏10转至支撑件31中的导向单元310上。本申请还可增设多个沿平行于所述柔性屏10开合方向设置的叠片单元40(如图2与图4所示)。并使叠片单元40的一侧连接所示柔性屏10,可选地,叠片单元40的一侧可通过缓冲胶层直接粘结在柔性屏10的底面,这样可通过叠片单元40来提高柔性屏10的刚度。而叠片的单元的另一侧可设于滚轴32上,当想要将柔性屏10拉伸或收缩时,可使滚轴32滚动叠片单元40,叠片单元40带动柔性屏10的方式来来提高柔性屏10的转动性能。而叠片单元40的另一侧还可设于导向单元310上,通过利用叠片单元40来减少柔性屏10与导向单元310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柔性屏10整体的平整度。可选地,如图2与图4所示,当所述叠片单元40的另一侧设于所述导向单元310上时,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子前壳211上的所述柔性屏10与对应设于所述导向单元310上的所述柔性屏10齐平。通过调整叠片单元40的高度来使柔性屏10整体平整,提高电子设备1的外观性能。而当柔性屏10设于第一收容空间23内时,叠片单元40的另一侧也设于收容空间内。具体地,当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叠片单元40的另一侧设于所述滚轴32上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3内。当电子设备1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叠片单元40的另一侧设于所述滚轴32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3内、以及所述导向单元310上。
可选地,请再次参考图6,本申请的导向单元310还可具有台阶结构,从而利用台阶结构的尺寸较小的上端来起到支撑叠片单元40的作用,而利用台阶结构的尺寸较大的下端来起到导向移动的作用。进一步可选地,导向槽213也可以根据台阶结构的导向单元310的形状对应设计出具有台阶结构的导向槽213。
请一并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滚轴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轴32包括滚筒320、以及设于所述滚筒320表面周缘的多个滚齿321,所述叠片单元4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41与第二表面42,所述第一表面41连接所述柔性屏10,所述第二表面42的形状与所述滚齿321的形状相配合(如图2与图4所示)。本申请可利用叠片单元40的第一表面41来连接柔性屏10,即使叠片单元40的一侧连接柔性屏10。本申请还可使叠片单元40的第二表面42设于导向单元310上。可选地,第二表面42的形状与所述滚齿321的形状相配合,以使滚轴32更好地旋转叠片单元40,从而使柔性屏10进行旋转。
请再次参考图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叠片单元40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表面41与所述第二表面42的侧面43,所述侧面43与所述第一表面41的夹角(即图11中字母a代表的角度)呈锐角。本申请还可使叠片的单元的侧面43倾斜并与第一表面41呈锐角设置,这样可使叠片单元40在转轴上时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防止相邻的两个叠片单元40相互碰撞。
可选地,所述侧面43与所述第一表面41的夹角的余角小于或等于π与所述滚筒320一圈中所述滚齿321的数量的商。本申请还可根据滚筒320一圈中所述滚齿321的数量来具体确定所述侧面43与所述第一表面41的夹角的范围。
请一并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叠片单元40的另一侧设于所述导向单元310上时,所述第二表面42还与所述导向单元310靠近所述柔性屏10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配合。
图13为电子设备1处于展开状态,且除去柔性屏10与部分叠片单元4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请再次参考图4,本申请还可使所述第二表面42还与所述导向单元310靠近所述柔性屏10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配合从而使叠片单元40更好地与导向单元310相连接。
可选地,请再次参考图11,第二表面42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子表面421与第二子表面422,其中第二子表面422环绕第一子表面421设置。本申请还可使第一子表面421与所述导向单元310靠近所述柔性屏10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配合。也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可使面积较大的第二表面42来与所述滚齿321的形状相配合。而利用第二表面42中面积较小的第一子表面421来与导向单元310想配合。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壳22包括第一子后壳221与第二子后壳222,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上开设有容纳部分所述第二子后壳222的收容槽25;当所述活动插片30沿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也可沿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进行背向运动或相向运动,且仍有部分所述第二子后壳222设于所述收容槽25内。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通过活动插片30的运动来带动柔性屏10的运动,来增加或减少柔性屏10显露出来的面积。而为了保证电子设备1的封闭性,当活动插片30运动时,后壳22也需要跟着一起运动。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后壳22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壳22包括第一子后壳221与第二子后壳222,且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上开设有容纳部分所述第二子后壳222的收容槽25。当电子设备1要展开时,活动插片30可向相对两侧做背向运动,此时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也可沿相对两侧做背向运动,但由于有部分第二子后壳222设于所述收容槽25中,并且当第一子后壳221与第二子后壳222做背向运动后仍有部分所述第二子后壳222设于所述收容槽25内,这样可保证后壳22的完整性,从而防止第一收容空间23内的结构漏出。而当活动插片30向相对两侧做相向运动时,此时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也可沿相对两侧做相向运动,此时部分第二子后壳222可运动至收容槽25中藏起。
请一并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壳22包括第一子后壳221、第二子后壳222、以及第三子后壳223,所述第一子后壳221靠近所述第二子后壳222设置,当所述活动插片30沿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也可沿所述柔性屏10开合的方向进行背向运动或相向运动,且使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子后壳223设于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背离所述前壳21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子后壳223在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间隙。
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二种后壳22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后壳22包括第一子后壳221、第二子后壳222、以及第三子后壳223,所述第一子后壳221靠近所述第二子后壳222设置。从上述内容可知,当活动插片30向相对两侧做背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也可向相对两侧做背向运动,但此时第一子后壳221与第二子后壳222之间会有间隙存在,从而使电子设备1内的结构件漏出。因此本实施方式还可在所述第一子后壳221与所述第二子后壳222背离所述前壳21的一侧增设第三子后壳223,并使第三子后壳223覆盖间隙,这样即使当第一子后壳221与第二子后壳222运动时会产生间隙也可被第三子后壳223所挡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柔性屏;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夹设形成第一收容空间的前壳与后壳,部分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前壳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部分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
活动插片,所述前壳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活动插片包括至少部分设于第二收容空间内的支撑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一端的滚轴,所述滚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所述活动插片可沿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开合;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部分所述柔性屏还设于所述滚轴上,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部分所述柔性屏还设于所述滚轴与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支撑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屏开合方向排列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单元,且所述导向单元连接所述滚轴;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多个沿平行于所述柔性屏开合方向设置的叠片单元,所述叠片单元的一侧连接所述柔性屏,所述叠片单元的另一侧设于所述滚轴上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或者所述叠片单元的另一侧设于所述滚轴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以及所述导向单元上,多个所述叠片单元同层设置;
所述滚轴包括滚筒、以及设于所述滚筒表面周缘的多个滚齿,所述叠片单元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柔性屏,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子表面与第二子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子表面环绕所述第一子表面设置,所述第一子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导向单元靠近所述柔性屏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子表面的形状与所述滚齿的形状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夹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一子前壳与第二子前壳,所述第一子前壳相较于所述第二子前壳靠近所述柔性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前壳上还开设有多个对应所述导向单元设置的导向槽,至少部分所述导向单元设于所述导向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单元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呈锐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的余角小于或等于π与所述滚筒一圈中所述滚齿的数量的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片单元的另一侧设于所述导向单元上时,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子前壳上的所述柔性屏与对应设于所述导向单元上的所述柔性屏齐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第一子后壳与第二子后壳,所述第一子后壳上开设有容纳部分所述第二子后壳的收容槽;当所述活动插片沿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子后壳与所述第二子后壳也可沿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进行背向运动或相向运动,且仍有部分所述第二子后壳设于所述收容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第一子后壳、第二子后壳、以及第三子后壳,所述第一子后壳靠近所述第二子后壳设置,当所述活动插片沿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子后壳与所述第二子后壳也可沿所述柔性屏开合的方向进行背向运动或相向运动,且使所述第一子后壳与所述第二子后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子后壳设于所述第一子后壳与所述第二子后壳背离所述前壳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子后壳在所述第一子后壳与所述第二子后壳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与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柔性屏围设形成第三收容空间,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内的滚动件,所述滚动件平行于所述滚轴设置且所述滚动件的一侧抵接所述柔性屏。
CN202010248079.5A 2020-03-31 2020-03-3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312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8079.5A CN111312081B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8079.5A CN111312081B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2081A CN111312081A (zh) 2020-06-19
CN111312081B true CN111312081B (zh) 2022-07-08

Family

ID=71159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8079.5A Active CN111312081B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2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367A (zh) * 2020-06-23 2021-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887464B (zh) * 2021-01-27 2023-05-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99470A (zh) * 2021-01-28 2021-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30677Y (zh) * 2009-05-22 2010-03-24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耳机总成和移动终端
WO2011059301A2 (ko) * 2009-11-16 2011-05-19 Kim Si-Han 휴대용 표시장치
CN102123187B (zh) * 2011-03-15 2014-08-27 叶尔肯·拜山 伸缩式手机
US8711566B2 (en) * 2011-09-02 2014-04-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Expandable mobile device
KR101792692B1 (ko) * 2015-08-28 2017-11-01 이유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를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591365B1 (ko) * 2016-09-12 2023-10-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확장형 표시 장치
KR20190004618A (ko) * 2017-07-04 2019-01-14 신진철 슬라이딩 구동에 의한 화면 확장형 이동 단말기
CN108519795B (zh) * 2018-04-02 2020-09-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产品
CN208368047U (zh) * 2018-07-06 2019-01-11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绕曲显示设备
CN108932908B (zh) * 2018-08-28 2019-06-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折叠移动终端
CN110493398B (zh) * 2019-08-19 2021-07-0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658890B (zh) * 2019-09-26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0580858A (zh) * 2019-10-08 2019-12-17 李萌 滑板式支撑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2081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2081B (zh) 电子设备
US11762430B2 (en) Structure of hinge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30014807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917683B1 (ko) 휴대 전자기기
KR101839615B1 (ko) 연성 표시부를 구비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CN107528945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0361483C (zh) 照相机镜头组件及具有该镜头组件的便携式无线终端
CN112751951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28016B (zh) 电子设备
CN112540652A (zh) 电子设备
JP2009059102A (ja) 携帯情報端末
CN101631151A (zh) 双轴铰链装置和便携式终端装置
KR101210540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 장치
CN110460693A (zh) 电子设备
JP2021185444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20220206544A1 (en) Structure including internal gear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309561B (zh) 多媒体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13132512B (zh) 具有卷曲屏的电子设备
WO2002063789A1 (en) Mobile terminal
CN210461373U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43610B (zh) 显示装置
CN113074224B (zh) 转轴组件、传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8445591U (zh) 电子设备
CN113741622A (zh) 电子设备
CN112911038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