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1893A -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1893A
CN111311893A CN202010095265.XA CN202010095265A CN111311893A CN 111311893 A CN111311893 A CN 111311893A CN 202010095265 A CN202010095265 A CN 202010095265A CN 111311893 A CN111311893 A CN 111311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mobile intelligent
intelligent terminal
control server
air defe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52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其
卢青
王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l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l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l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l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52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18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1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18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7/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from a central st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ubstations
    • G08B27/008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from a central st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ubstations with transmission via TV or radio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包括步骤: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置的人防警报程序;将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本发明利用现有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移动智能终端成为警报鸣响终端,通过移动网络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人防警报,实现所有民众都可及时接收到警报信息并听到警报鸣响、真正实现全民覆盖。

Description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防空警报是城市人民防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重大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紧急报知,重大纪念活动鸣响,战时用于人民防空,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管控,组织群众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目前的防空警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警报器的安装位置受建筑层高、安装地点限制,其鸣响范围有限,在偏远地方和地下空间常不能收到警报声响。
普通的警报设备都设置在城市的建筑物楼顶,由人防部门,社区物业或街道、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管理。由于普通的警报器设备生产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安装的警报数量也受到限制,不能保证大部分地区在发放警报鸣响的时候都能听到。
2、由于存在误报扰民的因素影响。平常警报器并不加电,在突发警情来时,及时鸣响的效果并不好。
3、警报器安装维护耗费人力物力资源多,由于维护成本高效果不稳定。
4、警报鸣响时,不能做到全民覆盖。
5、警报器建设、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以真正实现全民覆盖和智能提醒警报种类,便于正确引导市民作出相应行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包括步骤:
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
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置的人防警报程序;
将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
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
优选地,所述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为分布式部署,且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的数量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向该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SMS警报信息。
优选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步骤具体包括:
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
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
监听移动智能终端的当前网络状态,用于判断其是否需要与警报控制服务端重连;
采用XMPP协议推送唤醒广播,并将所述唤醒广播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的状态栏上。
优选地,所述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人防警报程序接收所述唤醒广播,或拦截SMS警报信息激活后通过所述人防警报程序建立与警报控制服务端的对话式持久连接。
优选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基于Mina架构,且使用XmpploHandler接收信息,使用Connection类发送信息。
优选地,所述人防警报程序向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发送Packet消息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将所述Packet消息解析成不同类型的消息包,并调用Connection类分别将不同类型的所述消息包发送出去。
优选地,所述移动通信基站包括电信、联通和移动基站,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被配置为根据行政区域内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数量,分别配置对应数量的警报控制服务端。
优选地,所述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的步骤具体包括:
创建Packet对象,随机指定一个ID、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
添加监听进程,用于当连接对象为相同的ID时回调此监听,并保存在一个集合中,当接收到消息时,通过PacketReader读取流读取,遍历该集合后,将消息转发出去。
优选地,所述将消息转发出去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配置用于发送消息的PacketWriter类和用于读取消息的PacketReader类,当需要发送消息时,将所述Packet对象放到queue队列中,通过notify队列一个一个读取所述Packet对象并转换成XML,然后调用所述PacketWriter类将消息发送出去;若所述queue队列中没有Packet对象,则继续等待,直至收到新的消息。
本发明利用现有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通过移动网络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人防警报,由移动智能终端展示和播放人防警报的内容和音频,实现所有民众都可及时接收到警报信息并听到警报鸣响,真正实现全民覆盖和智能提醒警报种类,便于正确引导市民作出相应行动。并且,由于将移动智能终端代替了警报器,因此,可以省去警报器的安装和维护费用,因此,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的网络拓扑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运用场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警报鸣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
S2: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
S3: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
S4: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
S5: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
S6: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
S7: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
其中,该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为分布式部署,且警报控制服务端的数量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相匹配,以通过负载均衡实现人防警报有效快速地发送,减小各警报控制服务端的负荷。
上述移动网络为2G、3G、4G或5G。
此外,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8:向该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SMS警报信息。。
人防警报的种类包括:预先警报、空袭警报或灾情警报、解除警报。其中,灾情警报的形式由各地自行规定。
本实施例将警报鸣响终端设置为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可使移动智能终端出厂时在系统中内置系统级人防警报程序,现有手机和平板如没有安装人防警报程序的可通过应用中心或政府公开网站安全下载并安装。
上述警报控制服务端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可靠、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系统,利用警报控制服务端部署警报鸣响的统一控制服务。
警报控制服务端功能包括:统一登录、人防警报程序下载、警报鸣响反馈、警报鸣响反馈统计、唤醒警报器、发放预先警报、发放空袭警报、发放解除警报、发放停止警报等质量。警报控制服务端控制警报指令的发放时间和发放类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的人防警报程序采用休眠唤醒机制,平时人防警报程序处于休眠状态耗电极低且不占用网络通信,从而不影响机主平时使用。被唤醒激活后获取移动智能终端系统最高运行权限及时鸣响警报并展示警报信息,指导机主行动。
为了唤醒更多的用户,本实施例采用双重唤醒机制,在向上述基站所覆盖的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同时,还向该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SMS警报信息(短信)。
在利用唤醒广播唤醒移动智能终端时,采用以下步骤:
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
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
监听移动智能终端的当前网络状态,用于判断其是否需要与警报控制服务端重连;
采用XMPP协议推送唤醒广播,并将所述唤醒广播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的状态栏上。由于警报控制服务端是处理高并发的信息,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基于Mina架构,且使用XmpploHandler接收信息,使用Connection类发送信息。
人防警报程序向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发送Packet消息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将所述Packet消息解析成不同类型的消息包,并调用Connection类分别将不同类型的所述消息包发送出去。
所述移动通信基站包括电信、联通和移动基站,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被配置为根据行政区域内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数量,分别配置对应数量的警报控制服务端。例如,深圳市人口较多,可分布式地部署10台警报控制服务端,以适应多达1000万人的人防警报发送任务,并能使发送及时而不会产生延迟(当部署的地区越多发送效率越高)。
在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创建Packet对象,随机指定一个ID、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
添加监听进程,用于当连接对象为相同的ID时回调此监听,并保存在一个集合中,当接收到消息时,通过PacketReader读取流读取,遍历该集合后,将消息转发出去。
优选地,所述将消息转发出去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配置用于发送消息的PacketWriter类和用于读取消息的PacketReader类,当需要发送消息时,将所述Packet对象放到queue队列中,通过notify队列一个一个读取所述Packet对象并转换成XML,然后调用所述PacketWriter类将消息发送出去;若所述queue队列中没有Packet对象,则继续等待,直至收到新的消息。
图3示出了利用本实施例运用到实际场景中的情形,例如,当任务下达时,需分辨出要发送的人防警报为空袭还是自然灾难,针对不同类型的灾情下达不同的警报指令,并包装成不同的人防警报信号,包括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等等。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到上述警报后,利用人防警报程序播放和展示,民众看到人防警报内容,听到警报声音后,判断或直接获得当前警报指令,从而作出停止工作、就近隐蔽或恢复活动等动作。由于智能移动智能终端基本上已经成为民众的贴身必备的电子设备,因此,在警报下发后,几乎人人都能及时接收并方便查看,从而实现真正的全民覆盖。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现有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通过移动网络(3G/4G/5G)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人防警报,由移动智能终端展示和播放人防警报的内容和音频,实现所有民众都可及时接收到警报信息并听到警报鸣响,真正实现全民覆盖和智能提醒警报种类,便于正确引导市民作出相应行动。并且,由于将移动智能终端代替了警报器,因此,可以省去警报器的安装和维护费用,因此,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
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置的人防警报程序;
将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
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为分布式部署,且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的数量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向该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SMS警报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步骤具体包括:
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
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
监听移动智能终端的当前网络状态,用于判断其是否需要与警报控制服务端重连;
采用XMPP协议推送唤醒广播,并将所述唤醒广播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的状态栏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人防警报程序接收所述唤醒广播,或拦截SMS警报信息激活后通过所述人防警报程序建立与警报控制服务端的对话式持久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基于Mina架构,且使用XmpploHandler接收信息,使用Connection类发送信息,采用XMPP协议封装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警报程序向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发送Packet消息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将所述Packet消息解析成不同类型的消息包,并调用Connection类分别将不同类型的所述消息用XMPP协议封装好后发送出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基站包括电信、联通和移动基站,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被配置为根据行政区域内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数量,分别配置对应数量的警报控制服务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的步骤具体包括:
创建Packet对象,随机指定一个ID、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
添加监听进程,用于当连接对象为相同的ID时回调此监听,并保存在一个集合中,当接收到消息时,通过PacketReader读取流读取,遍历该集合后,将消息转发出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消息转发出去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配置用于发送消息的PacketWriter类和用于读取消息的PacketReader类,当需要发送消息时,将所述Packet对象放到queue队列中,通过notify队列一个一个读取所述Packet对象并转换成XML,然后调用所述PacketWriter类将消息发送出去;若所述queue队列中没有Packet对象,则继续等待,直至收到新的消息。
CN202010095265.XA 2020-02-14 2020-02-14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Pending CN1113118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5265.XA CN111311893A (zh) 2020-02-14 2020-02-14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5265.XA CN111311893A (zh) 2020-02-14 2020-02-14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1893A true CN111311893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61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5265.XA Pending CN111311893A (zh) 2020-02-14 2020-02-14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189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6120U (zh) * 2014-05-02 2014-09-11 Wen Hua Engineering Co Ltd 防空警報系統裝置及其防誤鳴安全裝置
CN107784810A (zh) * 2017-10-26 2018-03-09 深圳市海力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防空警报鸣响的方法
CN108564769A (zh) * 2018-06-12 2018-09-2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分布式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08989999A (zh) * 2018-08-09 2018-12-11 速度时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基站的社区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及方法
CN110009882A (zh) * 2019-03-07 2019-07-12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云锁防空报警联动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09884A (zh) * 2019-04-16 2019-07-12 刘慧军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人防警报疏散管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6120U (zh) * 2014-05-02 2014-09-11 Wen Hua Engineering Co Ltd 防空警報系統裝置及其防誤鳴安全裝置
CN107784810A (zh) * 2017-10-26 2018-03-09 深圳市海力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防空警报鸣响的方法
CN108564769A (zh) * 2018-06-12 2018-09-2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分布式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08989999A (zh) * 2018-08-09 2018-12-11 速度时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基站的社区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及方法
CN110009882A (zh) * 2019-03-07 2019-07-12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云锁防空报警联动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09884A (zh) * 2019-04-16 2019-07-12 刘慧军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人防警报疏散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6004B2 (ja) 非常通報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7616942B2 (en) Alert system and personal apparatus
KR100754700B1 (ko) 긴급 메시지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15311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tivating a security system upon receipt of emergency alert messages
US20020024424A1 (en) Civil defense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EP1488397A1 (en) Alarm arrangement
US8687630B2 (en) Emergency alerting device
US10535234B2 (en) Notification terminal with text-to-speech amplifier
US20090042546A1 (en)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US20150102924A1 (en) Volume/Vibrate Overriding Feature Of Alert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CN107135044A (zh) 一种智能应急广播系统
JP2007156766A (ja)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
JP2007066034A (ja) 災害報知システム
Jayasinghe et al. A GSM alarm device for disaster early warning
CN111311893A (zh)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Hauri et al.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mobile device-based multi-hazard warnings: Saving lives through public alerts in europe
US11430305B2 (en) Notification terminal with text-to-speech amplifier
EP2444946A1 (en) Mobile alert broadcaster
JP5829398B2 (ja) 緊急状況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ダウンロード可能な呼び出し音
RU2697823C1 (ru) Способ оповещения населения, система оповещения населения для реализации этого способа и радио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ализации этого способа
KR20130068670A (ko) 재난재해예경보 자동음성 통보 모듈
AU2012248864A1 (en) Public emergency no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9077258A (ja) 通信装置
AU2014101560A4 (en) Public emergency no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130068671A (ko) 재난재해예경보 자동음성 통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