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1745A - 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1745A
CN111311745A CN201811513640.7A CN201811513640A CN111311745A CN 111311745 A CN111311745 A CN 111311745A CN 201811513640 A CN201811513640 A CN 201811513640A CN 111311745 A CN111311745 A CN 111311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
control point
line segment
module
straigh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36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1745B (zh
Inventor
黄馥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36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1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1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1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1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1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30Polynomial surface descrip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Algebra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生成第一曲线;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间距阈值;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模型的子模块。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游戏开发人员只需要人工创建第一曲线,无需对模型首尾相连再放置到地形上,能大大提高游戏中模型的效率,即使处理大型游戏场景,也能够高效的实现在游戏的地形物体上摆放出符合设计预期的围栏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一种模型的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游戏场景的地形上通常放置有许多围栏,随着游戏的发展,人们对游戏场景的地形面积要求越来越大,放置在地形上的围栏的数量也呈现几何级的增加。
目前,通常由具有专业技术经验的人员在三维计算机图形软件中,根据场景设计要求,依次将围栏模型手首尾相连的工摆放到地形上。
但这种围栏放置方式效率低下,对于围栏数量较大的游戏场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来设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相应的一种模型的放置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曲线;
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间距阈值;
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
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
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模型的子模块。
优选的,还包括:
生成所述第四曲线的多个第四控制点的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
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垂直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垂线;并且,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
等比例缩放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在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的长度与对应的第四控制点与相连第四控制点的间隔相同;
沿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对齐所述第四曲线。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多边形曲线生成,则确定所述第一曲线所包含的第一直线段;
对所述第一直线段按照该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一直线段的第二控制点都位于该第一直线段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该第一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每一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上的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Nurbs曲线生成,则按照所述第一曲线的长度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曲线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二控制点位于所述第一曲线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所述第一曲线的起始点重合;
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所述第一曲线上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曲线的第二控制点投影到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与所述第二控制点对应的第三控制点;
生成第三曲线,所述第三曲线为由所述第三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三直线段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控制点的位于所述第三曲线;
将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的部分,与所述第五曲线进行组合得到由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所述第四控制点包括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部分中的第三控制点以及所述第五控制点。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曲线上所有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
将曲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曲率阈值的第三控制点作为目标控制点;
将与所述目标控制点连接的直线段作为目标直线段;
对所述目标直线段,按照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目标直线段确定第五控制点;所述目标直线段的第五控制点的间隔,由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和所述模型的长度确定,并且起始第五控制点与该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生成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曲线为由所述第五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五直线段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子模块的步骤包括:
获取子模块;
将所述获取子模块移动到所述第四控制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模型的放置装置,包括:
第一曲线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一曲线;
第二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间距阈值;
第三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
第四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
模型配置模块,用于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模型的子模块。
优选的,还包括:
特征线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第四曲线的多个第四控制点的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
第一对齐模块,用于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垂直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垂线;并且,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
缩放模块,用于等比例缩放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在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的长度与对应的第四控制点与相连第四控制点的间隔相同;
第二对齐模块,用于沿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对齐所述第四曲线。
优选的,所述第二曲线生成模块包括:
直线段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多边形曲线生成,则确定所述第一曲线所包含的第一直线段;
第一采样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直线段按照该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一直线段的第二控制点都位于该第一直线段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该第一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第二曲线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每一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上的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曲线生成模块包括:
第二采样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Nurbs曲线生成,则按照所述第一曲线的长度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曲线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二控制点位于所述第一曲线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所述第一曲线的起始点重合;
第二曲线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所述第一曲线上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曲线生成模块包括:
投影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曲线的第二控制点投影到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与所述第二控制点对应的第三控制点;
第三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三曲线,所述第三曲线为由所述第三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三直线段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第四曲线生成模块包括:
第五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控制点的位于所述第三曲线;
第四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的部分,与所述第五曲线进行组合得到由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所述第四控制点包括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部分中的第三控制点以及所述第五控制点。
优选的,所述第五曲线生成子模块包括:
曲率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曲线上所有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
目标控制点确定单元,用于将曲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曲率阈值的第三控制点作为目标控制点;
目标直线段确定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目标控制点连接的直线段作为目标直线段;
目标直线段采样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直线段,按照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目标直线段确定第五控制点;所述目标直线段的第五控制点的间隔,由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和所述模型的长度确定,并且起始第五控制点与该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第五曲线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曲线为由所述第五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五直线段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模型配置模块包括:
子模块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子模块;
子模块移动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子模块移动到所述第四控制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游戏开发人员在计算机三维图像软件中手工创建生成第一曲线,然后将对第一曲线进行采样并生成第二曲线,接着对第二曲线进行采样,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的第三曲线,再对第三曲线进行采样得到第四曲线,最后通过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模型的子模块,从而完成模型的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游戏开发人员只需要人工创建第一曲线,无需对模型首尾相连再放置到地形上,能大大提高游戏中模型的效率,即使处理大型游戏场景,也能够高效的实现在游戏的地形物体上摆放出符合设计预期的围栏模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第一曲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第二曲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二曲线投影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生成第三曲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第四控制点的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围栏模型的子模块对齐第四曲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模型的放置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生成第一曲线;
在游戏开发过程中,第一曲线可以由具有专业技术经验的游戏开发人员在计算机三维图像软件中手工创建,第一曲线可以表示围栏经过的路径。
第一曲线的形状由有序的控制点控制,游戏开发人员可以在三维图像软件输入有序控制点,从而生成第一曲线。游戏开发人员还可以通过拉伸控制点来改变第一曲线。第一曲线的控制点可以吸附到地形网格体表面,也可以位于一定高度的水平面。当第一曲线的控制点吸附到地形网格体表面时,第一曲线的形状表示围栏经过路径形状,当第一曲线位于一定高度的水平面时,第一曲线的投影形状应当能够表示围栏经过路径的投影形状。
步骤102,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间距阈值;
对曲线进行采样的目的是要用更多的控制点来拟合曲线,更好的保留曲线的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要将曲线投影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而将曲线投影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之后,曲线的特征将会改变。因此在投影之前,对曲线进行采样,可以更好的保留曲线的特征。
预设间距阈值可以由游戏开发人员设定,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应当足够小,以保证投影到地形上的第二曲线与地形尽量贴合。
步骤103,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
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用来描绘游戏中高山、盆地、平原等地貌。游戏中不同地形的实现是用初始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和高度图实现,
初始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用于绘制地表,常见有四方平面模型,球体模型,圆柱体模型等这几种基本几何形体模型。高度图中保存了地形高度信息,用来表示地形高度,通过高度图的不同高度使地形形成高山盆地等。初始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通过高度图置换后形成顶点高低差也就是各种地貌。
例如,初始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其构成可以是N行N列的顶点形成的N*N个矩形网格,其所有顶点位于同一平面。高度图包括了各个顶点的高度信息,通过初始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结合高度图,可以得到外形为正方形的多边形物体,该正方形的多边形物体即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
如果第二曲线投影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中比较崎岖的区域,曲线会被拉伸,使得投影之后的第三曲线与第二曲线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
步骤104,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
投影得到第三曲线的第三控制点的间隔可能会拉长,因此需要重新对第三曲线采样。
步骤105,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模型的子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型可以是围栏模型,一个长的围栏模型可以是由多子模块连接形成的,子模块是不可分解的可重复使用的最小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游戏开发人员在计算机三维图像软件中手工创建生成第一曲线,然后将对第一曲线进行采样并生成第二曲线,接着对第二曲线进行采样,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的第三曲线,再对第三曲线进行采样得到第四曲线,最后通过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模型的子模块,从而完成模型的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游戏开发人员只需要人工创建第一曲线,无需对模型首尾相连再放置到地形上,能大大提高游戏中模型的效率,即使处理大型游戏场景,也能够高效的实现在游戏的地形物体上摆放出符合设计预期的围栏模型。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生成第一曲线;
参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第一曲线的示意图。在游戏开发过程中,第一曲线可以由具有专业技术经验的游戏开发人员在计算机三维图像软件中手工创建,第一曲线可以表示围栏经过的路径。第一曲线的形状由有序的控制点控制,游戏开发人员可以在三维图像软件输入有序控制点,从而生成第一曲线。游戏开发人员还可以通过拉伸控制点来改变第一曲线。
生成的第一曲线可以是多边形曲线、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等,在创建时各种类型的曲线实际由计算机三维图像软件自动转换为匹配原始造型的线性插值曲线。采用多边形曲线创建的第一曲线带有尖锐转角,而采用Nurbs曲线创建的第一曲线形状平滑。
步骤202,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间距阈值;
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第二曲线的示意图。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曲线的长度进行均匀采样,使得第二控制点的间隔相同,并且第二控制点都位于第一曲线上。
若第一曲线是采用多边形曲线创建的,则对第一曲线进行采样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确定采用多边形曲线创建的所述第一曲线所包含的第一直线段;
子步骤S12,对所述第一直线段按照该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一直线段的第二控制点都位于该第一直线段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该第一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子步骤S13,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每一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上的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采用多边形曲线创建的第一曲线带有尖锐转角,对带有尖锐转角的第一曲线中的每一段直线段分别重采样,其中每段直线段重采样生成的控制点都位于该段直线段上并根据该段直线段的长度均匀采样,起始点与该段直线段起始点重合,这样可以保留曲线的尖锐转角形状特征。
若第一曲线采用Nurbs曲线创建的,在对第一曲线采样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21,按照所述第一曲线的长度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曲线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二控制点位于所述第一曲线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所述第一曲线的起始点重合;
子步骤S22,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所述第一曲线上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采用Nurbs曲线创建的第一曲线形状平滑,对平滑的第一曲线整体做重采样,其中第二控制点都位于第一曲线上,起始第二控制点与第一曲线起始点重合。
步骤203,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
参照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二曲线投影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生成第三曲线的示意图,投影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的第二曲线会被拉伸,得到第三曲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203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31,将所述第二曲线的第二控制点投影到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与所述第二控制点对应的第三控制点;
子步骤S32,生成第三曲线,所述第三曲线为由所述第三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三直线段的组合;
具体的,是以第二曲线的第二控制点为起点向地形网格体方向垂直发射一条射线,得到一个交点,将第二控制点移动到交点位置坐标得到第三控制点,直到所有第二控制点都移动到地形网格体表面,最后将所有第三控制点相连得到第三曲线。
步骤204,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
在进行第三曲线的采样时,可以只对部分直线采样,无需对整个第二曲线进行采样。
在对第三曲线采样时,可以根据需要采样的线段的长度以及围栏模型的子模块的长度来设定控制点间隔。例如,假设需要采用的线段的长度为L1,围栏模型的子模块的长度为L2,当L1除以L2结果为整数时,控制点间隔等于L2;当L1除以L2有余数时,控制点间隔等于计算结果的余数部分除以整数部分再加上L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204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41,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控制点的位于所述第三曲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411,确定所述第三曲线上所有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
控制点的曲率由于该控制点连接的两条线段的夹角确定,若连接该控制点的两条线段的夹角为180°,则曲率为0;若连接该控制点的两条线段的夹角为0°,则曲率为1,也就是说控制点的曲率在[0-1]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游戏开发人员可以对第三控制点标记曲率值,该标记的曲率值并不是真实的曲率值(即由相连接的两线段的夹角确定的曲率值)。
在一种示例中,当连接第三控制点的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为小于90°时,游戏开发人员可以将该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标记为1。在子步骤S411中所确定的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可以是真实的曲率值,也可以是游戏开发人员所标记的曲率值。
由游戏开发人员标记曲率值的好处是,在后续的子步骤S412中,将更多位于曲线转角处的第三控制点确定为目标控制点,从而保留曲线更多的转角形状特征。
子步骤S412,将曲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曲率阈值的第三控制点作为目标控制点;
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越大可以表示该第三控制点两端的夹角越小,曲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曲率阈值的地方就是需要再次采样来保留曲线特征的地方。
预设曲率阈值可以为1或者其他数值,具体大小可以由游戏开发人员调整。
子步骤S413,将与所述目标控制点连接的直线段作为目标直线段;
如果目标控制点是端点,则目标控制点连接的直线段为1条;如果目标控制点不是端点,则目标控制点连接的直线段为2条。
子步骤S414,对所述目标直线段,按照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目标直线段确定第五控制点;所述目标直线段的第五控制点的间隔,由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和所述围栏分段模型的长度确定,并且起始第五控制点与该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子步骤S415,生成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曲线为由所述第五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五直线段的组合。
步骤S42,将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的部分,与所述第五曲线进行组合得到由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所述第四控制点包括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部分中的第三控制点以及所述第五控制点;
步骤205,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模型的子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型可以是围栏模型,一个长的围栏模型可以是由多子模块连接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205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51,获取子模块;
步骤S52,将所述获取子模块移动到所述第四控制点。
步骤206,生成所述第四曲线的多个第四控制点的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
参照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第四控制点的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的示意图。具体的,可以为第四曲线上除了结束控制点(也即顺序最后的第四控制点)之外的其他第四控制点生成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
法线方向可以通过将下一控制点位置坐标减去当前控制点位置坐标,并归一化得到。
在对除了结束控制点之外的其他第四控制点生成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后,可以删除将结束控制点删除,由于控制点的数量比子模块的数量大1,将结束控制点删除可以使得子模块在控制点堆放时能一一对应。例如,假设曲线上有10个控制点则能填放9个围栏分段模型,从索引值最小的控制点开始排列,可知最后一个控制点是无用的所以删除。
步骤207,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垂直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垂线;并且,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
每一个三维建筑模型都具有一个针对自身的局部坐标系。局部坐标系可以是不同标准的坐标系,例如,右手局部坐标系、左手局部坐标系。
例如,若子模块处于右手局部坐标系,且子模块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高度方向与Y轴平行,Y轴正方向就是围栏分段模型垂直向上方向,Z轴正方向就是子模块水平向前方向。对齐子模块局部坐标Y轴正方向到曲线控制点的向上垂线,对齐Z轴正方向到曲线控制点的法线。
步骤208,等比例缩放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在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的长度与对应的第四控制点与相连第四控制点的间隔相同;
等比例缩放子模块是为了是所有的子模块视觉上的高度尽量保持一致,如果不这样处理,尽管可以通过只缩放围栏分段模型长度不改变宽高以适配包含余数段直线段长度,但是为了提高游戏运行性能围栏分段模型一般尽量不做非等比例缩放,非等比例缩放过的模型无法做实例化(Instancing),会增加了模型提交图形处理器的次数以及内存消耗从而影响渲染性能。
步骤209,沿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对齐所述第四曲线;
参照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围栏模型的子模块对齐第四曲线的示意图。第四曲线上任意两个第四控制点间的线段和索引值较小的第四控制点法线方向重合,对齐了模型局部坐标Z轴和第四控制点法线方向,也就对齐了围栏模型子模块和两个控制点间的线段,从而对齐了围栏模型和第四曲线。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创建符合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的曲线;重新采样曲线并垂直投影到地形网格体;重新采样投影在地形网格体表面的曲线得到新的控制点及其位置坐标;生成曲线控制点法线和向上的垂线;复制模型到曲线控制点并对齐模型垂直向上方向到曲线控制点垂直向上方向水平方向到曲线控制点法线方向;缩放模型使模型长度等于相应控制点间隔距离;分别沿曲线控制点法线方向和垂直向上方向移动模型,使模型对齐围曲线。由此解决了采用传统的放技术的处理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而能够高效的实现在游戏的地形物体上摆放出符合设计预期的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模型的放置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曲线生成模块801,用于生成第一曲线;
第二曲线生成模块802,用于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间距阈值;
第三曲线生成模块803,用于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
第四曲线生成模块804,用于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
模型配置模块805,用于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模型的子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可以包括:
特征线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第四曲线的多个第四控制点的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
第一对齐模块,用于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垂直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垂线;并且,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
缩放模块,用于等比例缩放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在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的长度与对应的第四控制点与相连第四控制点的间隔相同;
第二对齐模块,用于沿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对齐所述第四曲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二曲线生成模块802可以包括:
直线段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多边形曲线生成,则确定所述第一曲线所包含的第一直线段;
第一采样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直线段按照该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一直线段的第二控制点都位于该第一直线段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该第一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第二曲线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每一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上的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二曲线生成模块802可以包括:
第二采样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Nurbs曲线生成,则按照所述第一曲线的长度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曲线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二控制点位于所述第一曲线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所述第一曲线的起始点重合;
第二曲线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所述第一曲线上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曲线生成模块803可以包括:
投影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曲线的第二控制点投影到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与所述第二控制点对应的第三控制点;
第三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三曲线,所述第三曲线为由所述第三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三直线段的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曲线生成模块804可以包括:
第五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控制点的位于所述第三曲线;
第四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的部分,与所述第五曲线进行组合得到由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所述第四控制点包括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部分中的第三控制点以及所述第五控制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曲线生成子模块可以包括:
曲率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曲线上所有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
目标控制点确定单元,用于将曲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曲率阈值的第三控制点作为目标控制点;
目标直线段确定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目标控制点连接的直线段作为目标直线段;
目标直线段采样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直线段,按照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目标直线段确定第五控制点;所述目标直线段的第五控制点的间隔,由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和所述模型的长度确定,并且起始第五控制点与该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第五曲线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曲线为由所述第五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五直线段的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模型配置模块805可以包括:
子模块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子模块;
子模块移动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子模块移动到所述第四控制点。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一种模型的放置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第一曲线;
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间距阈值;
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
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
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模型的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成所述第四曲线的多个第四控制点的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
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垂直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垂线;并且,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
等比例缩放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在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的长度与对应的第四控制点与相连第四控制点的间隔相同;
沿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对齐所述第四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多边形曲线生成,则确定所述第一曲线所包含的第一直线段;
对所述第一直线段按照该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一直线段的第二控制点都位于该第一直线段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该第一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每一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上的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Nurbs曲线生成,则按照所述第一曲线的长度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曲线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二控制点位于所述第一曲线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所述第一曲线的起始点重合;
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所述第一曲线上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曲线的第二控制点投影到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与所述第二控制点对应的第三控制点;
生成第三曲线,所述第三曲线为由所述第三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三直线段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控制点的位于所述第三曲线;
将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的部分,与所述第五曲线进行组合得到由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所述第四控制点包括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部分中的第三控制点以及所述第五控制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曲线上所有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
将曲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曲率阈值的第三控制点作为目标控制点;
将与所述目标控制点连接的直线段作为目标直线段;
对所述目标直线段,按照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目标直线段确定第五控制点;所述目标直线段的第五控制点的间隔,由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和所述模型的长度确定,并且起始第五控制点与该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生成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曲线为由所述第五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五直线段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子模块的步骤包括:
获取子模块;
将所述获取子模块移动到所述第四控制点。
9.一种模型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曲线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一曲线;
第二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二控制点确定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控制点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间距阈值;
第三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将第二曲线映射到预设的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由第三控制点确定的第三曲线;
第四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曲线进行采样,以生成由多个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
模型配置模块,用于对所述第四曲线的第四控制点,配置所述模型的子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特征线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第四曲线的多个第四控制点的法线以及向上的垂线;
第一对齐模块,用于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垂直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垂线;并且,将所述子模块的局部坐标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对齐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
缩放模块,用于等比例缩放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在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的长度与对应的第四控制点与相连第四控制点的间隔相同;
第二对齐模块,用于沿对应的第四控制点的法线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子模块,使所述子模块对齐所述第四曲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线生成模块包括:
直线段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多边形曲线生成,则确定所述第一曲线所包含的第一直线段;
第一采样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直线段按照该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直线段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一直线段的第二控制点都位于该第一直线段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该第一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第二曲线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每一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上的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线生成模块包括:
第二采样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曲线为采用Nurbs曲线生成,则按照所述第一曲线的长度对所述第一曲线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第一曲线确定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二控制点位于所述第一曲线上,且起始第二控制点与所述第一曲线的起始点重合;
第二曲线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由所述第一曲线上所有第二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二直线段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曲线生成模块包括:
投影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曲线的第二控制点投影到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以在所述三维地形网格体模型的表面确定与所述第二控制点对应的第三控制点;
第三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第三曲线,所述第三曲线为由所述第三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三直线段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曲线生成模块包括:
第五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曲线的一部分进行采样,以生成由第五控制点确定的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控制点的位于所述第三曲线;
第四曲线生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的部分,与所述第五曲线进行组合得到由第四控制点确定的第四曲线;所述第四控制点包括所述第三曲线未采样部分中的第三控制点以及所述第五控制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曲线生成子模块包括:
曲率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曲线上所有第三控制点的曲率值;
目标控制点确定单元,用于将曲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曲率阈值的第三控制点作为目标控制点;
目标直线段确定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目标控制点连接的直线段作为目标直线段;
目标直线段采样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直线段,按照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进行均匀采样,以在所述目标直线段确定第五控制点;所述目标直线段的第五控制点的间隔,由该目标直线段的长度和所述模型的长度确定,并且起始第五控制点与该直线段的起始点重合;
第五曲线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五曲线,所述第五曲线为由所述第五控制点所确定的第五直线段的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配置模块包括:
子模块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子模块;
子模块移动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子模块移动到所述第四控制点。
17.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18.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CN201811513640.7A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311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3640.7A CN111311745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3640.7A CN111311745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1745A true CN111311745A (zh) 2020-06-19
CN111311745B CN111311745B (zh) 2023-06-13

Family

ID=71144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3640.7A Active CN111311745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17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0633A (zh) * 2020-09-09 2020-12-29 雅客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网格面上的曲线生成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9930A (zh) * 2015-05-27 2015-09-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褶皱基线的三维褶皱生成方法
CN105046059A (zh) * 2015-06-24 2015-11-11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游戏运动轨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333883A (zh) * 2014-08-07 2016-02-17 深圳点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抬头显示器的导航路径轨迹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6651987A (zh) * 2016-10-10 2017-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3883A (zh) * 2014-08-07 2016-02-17 深圳点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抬头显示器的导航路径轨迹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4899930A (zh) * 2015-05-27 2015-09-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褶皱基线的三维褶皱生成方法
CN105046059A (zh) * 2015-06-24 2015-11-11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游戏运动轨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651987A (zh) * 2016-10-10 2017-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0633A (zh) * 2020-09-09 2020-12-29 雅客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网格面上的曲线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2150633B (zh) * 2020-09-09 2024-01-30 雅客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网格面上的曲线生成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1745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5401B (zh) 一种基于土建结构三维模型生成二维施工图的方法和装置
US11574438B2 (en)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scene
TW550521B (en) Method for re-building 3D model of house in a semi-automatic manner using edge segments of buildings
US20230074265A1 (en) Virtual scenario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592576A1 (en) Parameterize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buildings
CN111161394B (zh) 一种三维建筑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CN112163251A (zh) 建筑模型单体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070195083A1 (en) Image-based protruded displacement mapping method and bi-layered displacement mapp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TW200926060A (en) Geospatial modeling system providing user-selectable building shape op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1986326B (zh) 路面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35423B (zh) 一种房屋的虚拟三维模型的楼层分割方法及装置
CN115063557B (zh) 一种基于倾斜模型的建筑物智能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4157011A (zh) 一种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KR101552828B1 (ko) 3차원 객체 모델의 다각형 정보 추출 방법
CN111241610A (zh) 三维建模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38178A (zh) 道路场景模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354878A (zh)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14119900A (zh) 建筑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08744520B (zh) 确定游戏模型摆放位置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34688B (zh) 一种三维地图模型的生成方法以及装置
CN111311745A (zh) 一种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CN117333648A (zh) 一种gis三维地形与数字信息模型融合的方法及系统
CN107977372B (zh) 一种面要素注记的标注方法及装置
CN114238528A (zh) 一种地图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28305A (zh) 矢量数据更新范围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