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0201B -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0201B
CN111310201B CN202010066086.3A CN202010066086A CN111310201B CN 111310201 B CN111310201 B CN 111310201B CN 202010066086 A CN202010066086 A CN 202010066086A CN 111310201 B CN111310201 B CN 1113102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experimental
terminal
equipmen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60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0201A (zh
Inventor
罗可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0660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0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0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0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0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0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4Tools and structures for managing or administering access 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该系统包括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该方法包括:与实验设备建立连接,获取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和第三编码;根据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标记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与使用终端建立连接,获取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根据第三编码包含的权限信息,若判断出本地编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授予使用终端对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或者,若判断出用户编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授予使用终端对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协作和共享,有利于提升实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字化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者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化实验设备(如传感器)进行实验,并在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中逐渐普及这一做法。但在实践中发现,当前的数字化实验设备通常只适用于单个实验者使用少量实验设备的实验场景,且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通常只能由单个实验者保存和使用,而不利于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从而降低了实验效率;此外,当前的数字化实验设备在管理上通常依赖于单个实验者和在场的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原始且效率低下,无法为多个实验者、多台实验设备和大量实验数据提供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此外,还能够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所述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与所述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所述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根据所述实验设备接入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所述第二编码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所述第三编码由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所述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
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对所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
与所述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所述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所述本地编码根据所述使用终端接入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所述用户编码由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
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或者,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管理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本地管理策略中心,所述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和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
若处于,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包含于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或者,所述管理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云端管理策略中心,所述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在所述云端管理策略中心已注册;
若已注册,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包含于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第二控制权限,包括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获取所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或获取所述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和第二使用权限,包括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存储、共享、标记或下载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包括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的第一控制权限或第二控制权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满足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
若满足,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实验设备,以使所述实验设备执行对应的指令操作。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包括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存储的第一使用权限或第二使用权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数据的存储指令以及所述实验数据的初始存储位置,所述初始存储位置包括本地或云端;
判断所述存储指令是否包含数据同步指令;
若包含,当所述初始存储位置为本地时,将所述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云端;当所述初始存储位置为云端时,将所述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本地。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还包括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所述管理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与所述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所述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根据所述实验设备接入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所述第二编码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所述第三编码由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所述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
数据标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对所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与所述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所述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所述本地编码根据所述使用终端接入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所述用户编码由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
授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或者,用于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本地管理策略中心,所述授权单元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方式具体为:
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和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若处于,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包含于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或者,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云端管理策略中心,所述授权单元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方式具体为:
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在所述云端管理策略中心已注册;若已注册,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包含于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第二控制权限,包括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获取所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或获取所述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和第二使用权限,包括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存储、共享、标记或下载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授权单元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包括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的第一控制权限或第二控制权限之后,获取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满足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
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控制指令满足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实验设备,以使所述实验设备执行对应的指令操作。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授权单元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包括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存储的第一使用权限或第二使用权限之后,获取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数据的存储指令以及所述实验数据的初始存储位置,所述初始存储位置包括本地或云端;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存储指令是否包含数据同步指令;
数据同步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存储指令包含数据同步指令时,若所述初始存储位置为本地,将所述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云端;若所述初始存储位置为云端,将所述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本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管理策略中心、实验设备、使用终端以及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用于建立所述实验设备与所述管理策略中心的连接,以及建立所述使用终端与所述管理策略中心的连接;
所述管理策略中心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管理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任意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任意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使用终端和管理策略中心,其中,设置在管理策略中心的管理控制装置可以与上述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第一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第二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第三编码由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该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根据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可以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接下来,可以与上述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本地编码根据该使用终端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用户编码由该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权限信息,可以判断上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或者,根据上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权限信息,判断上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可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多重编码将多个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统一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以使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策略中心能够根据上述多重编码识别每个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并对其进行授权管理。通过授权开放实验设备的控制权限和实验数据的使用权限,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通过多台使用终端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此外,通过多重编码识别的授权管理,还能够在上述管理策略中心集中地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公开的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中权限管理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3公开的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中实验数据管理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此外,还能够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使用终端和管理策略中心,该管理策略中心包括管理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该管理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管理控制装置与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第一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第二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第三编码由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该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验设备可以包括具备数据读取功能、数据获取功能和网络通信功能的各类数字化实验设备(如温度计、传感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特殊的,对于不具备上述功能的实验设备,可以通过改造使其满足上述功能要求。例如,对于不具备数据读取功能的实验设备(如只以光学形式显示温度数据的温度计),可以为该实验设备增加数据读取模块(如光学摄像头和对应的处理芯片),从而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不具备通用性的实验数据进行读取并转换为通用数据格式(如浮点数);又例如,对于不具备数据获取功能的实验设备,可以为该实验设备增加数据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该控制模块可以控制该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已转换为通用数据格式的实验数据并存储(如载入内存或发送缓冲区);再例如,对于不具备网络通信功能的实验设备,可以为该实验设备增加通信模块(如网络接口)并安装相应的协议栈,以通过该通信模块发送经过编码的实验数据,以及接收对该实验设备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管理控制装置在与上述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后,可以获取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该编码序列包括三重编码,即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第一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该IP地址由上述管理控制装置自动分配,可用于在该管理控制装置和该实验设备所处的同一局域网内快速搜索到或识别出该实验设备。第二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示例性的,上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该实验设备的种类、型号、规格、生产编号等;此外,第二编码具有唯一确定性,可用于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如通过该实验设备的通信模块在对待发送的实验数据进行编码时写入该第二编码),以通过该标记识别出产生并发送该实验数据的实验设备。第三编码由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该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示例性的,第三编码可以包括显示码和确权码两部分,其中显示码描述该实验设备在上述管理控制装置上的显示名称,具有唯一确定性,可用于识别该实验设备;确权码描述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控制权限和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的使用权限,可用于确定该实验设备的权限划分,即确定某一使用终端是否具有对该实验设备的控制权和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的使用权。
通过实现上述实验设备的三重编码,能够将多个实验设备统一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而不受限于实验设备的种类、型号、规格等,并有利于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进一步对多个实验设备进行识别和授权管理。
102、管理控制装置根据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
示例性的,管理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实验设备产生并发送的实验数据后,可以将该实验数据存储为对应的数据文件。在此过程中,管理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上述数据文件进行标记(如将该第一编码写入该数据文件的文件头),从而能够通过该标记识别出产生并发送该实验数据的实验设备,以进一步确定对该实验数据的使用权限。
同理,管理控制装置也可以根据该实验设备的第二编码对上述数据文件进行标记,还可以根据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共同对上述数据文件进行标记,从而能够通过上述标记识别出产生并发送该实验数据的实验设备,同样的,有利于进一步确定对该实验数据的使用权限。
103、管理控制装置与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本地编码根据该使用终端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用户编码由该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终端可以包括具备网络通信功能的各类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管理控制装置在与上述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后,可以获取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该编码序列包括双重编码,即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本地编码根据该使用终端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该IP地址由上述管理控制装置自动分配,可用于在该管理控制装置和该使用终端所处的同一局域网内快速搜索到或识别出该使用终端。用户编码由该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示例性的,可以由该使用终端的用户使用其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姓名、昵称等预先在上述管理控制装置中进行注册,也可以由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预先在上述管理控制装置中进行统一注册并分发给上述用户;此外,用户编码具有唯一确定性,可用于识别使用该使用终端的用户,进而用于确定该使用终端的权限划分,即确定该使用终端是否具有对某一实验设备的控制权和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的使用权。
通过实现上述使用终端的双重编码,能够将多个使用终端统一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有利于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进一步对多个使用终端及其用户进行识别和授权管理。
104、管理控制装置根据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上述权限信息,判断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或者,根据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上述权限信息,判断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
如图2所示,管理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识别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获取该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具体的,即某一使用终端是否具有对该实验设备的控制权和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的使用权。
举例来说,上述权限信息可以表示为:与该实验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的使用终端均具有对该实验设备的控制权和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的使用权。在此基础上,管理控制装置可以判断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例如,该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上述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和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应的IP地址处于同一局域网。若满足上述第一预设条件,管理控制装置可以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
又举例来说,上述权限信息可以表示为:该权限信息所包含的授权用户具有对该实验设备的控制权和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的使用权。在此基础上,管理控制装置可以判断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例如,该第二预设条件可以为上述用户编码对应的使用该使用终端的用户为上述授权用户。若满足上述第二预设条件,管理控制装置可以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
其中,上述第一控制权限和第二控制权限包括对该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获取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或获取该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中的任一种或几种,上述第一使用权限和第二使用权限包括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存储、共享、标记或下载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多重编码将多个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统一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以使设置于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策略中心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根据上述多重编码识别每个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并对其进行授权管理。通过授权开放实验设备的控制权限和实验数据的使用权限,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通过多台使用终端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此外,通过多重编码识别的授权管理,还能够在上述管理策略中心集中地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具体的,在小学科学课讲授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景中,教师可以以二氧化碳含量传感器、氧气含量传感器作为实验设备,并通过管理控制装置对上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授权共享,以使学生可以通过本地局域网的使用终端(如教室的电脑)查看该实验数据,也可以在任意地点通过其他使用终端(如学生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用户登录的方式查看该实验数据。
在实验室进行材料性能分析的场景中,需要对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可以以能够持续记录该材料温度变化和形变情况的测试仪器作为实验设备,并通过管理控制装置将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向多个实验人员授权共享,以使每个实验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需求,自由选择某个时间段的实验数据进行研究。
在分析广州市各区域空气质量的场景中,实验组的多个实验人员可以在各区域架设多个传感器作为实验设备,并通过管理控制装置汇总多个传感器产生的实验数据,向实验组的每个实验人员授权共享,以方便实验组内的协作研究;当需要新增、替换或拆除某个传感器,以及增减实验人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管理控制装置便捷地更新信息,有利于提升实验组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此外,还能够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使用终端和管理策略中心,该管理策略中心包括管理控制装置。如图3所示,该管理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管理控制装置与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第一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第二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第三编码由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该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
202、管理控制装置根据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
203、管理控制装置与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本地编码根据该使用终端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用户编码由该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
204、管理控制装置判断上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和上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若处于,执行步骤205;否则,结束本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管理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本地管理策略中心,并与建立连接的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构成本地局域网。通过判断上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和上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管理控制装置可以判断出该使用终端和该实验设备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后续步骤,以通过相应的管理策略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205、管理控制装置判断上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包含于上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上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执行步骤206~步骤208;否则,结束本流程。
示例性的,上述权限信息可以包含该实验设备所处局域网的全部网段,即与该实验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的所有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均包含于上述权限信息中;再通过执行接下来的步骤206,可以对上述所有使用终端授予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此外,上述权限信息也可以仅包含该实验设备所处局域网的部分网段或特定IP地址,即与该实验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的部分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包含于上述权限信息中;再通过执行接下来的步骤206,可以对上述部分使用终端授予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管理控制装置还可以设置在云端管理策略中心,此时,管理控制装置可以判断上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在云端管理策略中心已注册;若已注册,管理控制装置可以判断该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包含于该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管理控制装置可以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其中,该第二控制权限可以与上述第一控制权限相同,该第二使用权限可以与上述第一使用权限相同。在此基础上,管理控制装置可以执行后续步骤,以通过相应的管理策略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实施上述方法,能够通过本地或云端管理策略中心的管理控制装置对使用终端进行授权判断,有利于在使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过程中实现分组管理;此外,还能够避免非法使用终端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而导致实验数据泄露,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安全性。
206、管理控制装置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其中,该第一控制权限包括对该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获取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或获取该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中的任一种或几种,该第一使用权限包括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存储、共享、标记或下载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207、在授予该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包括对该实验数据进行存储的第一使用权限之后,管理控制装置获取该使用终端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存储指令以及该实验数据的初始存储位置,该初始存储位置包括本地或云端。
举例来说,当管理控制装置设置在本地管理策略中心时,上述实验数据的初始存储位置可以设置为本地;当管理控制装置设置在云端管理策略中心时,上述实验数据的初始存储位置可以设置为云端;当管理控制装置同时设置在本地和云端时,上述实验数据的初始存储位置可以由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为本地或云端。
208、管理控制装置判断该存储指令是否包含数据同步指令,若包含,执行步骤209;否则,结束本流程。
209、当上述初始存储位置为本地时,管理控制装置将该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云端;当上述初始存储位置为云端时,管理控制装置将该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本地。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数字化实验系统中实现对实验数据的本地和云端双重保存,并可以随时在本地和云端之间进行数据同步,有利于提升实验数据保存的可靠性,并便于进行实验数据的共享。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
此外,实施图3所描述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实施图3所描述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提升实验数据保存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实验数据的共享。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使用终端和管理策略中心,该管理策略中心包括管理控制装置。如图5所示,该管理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管理控制装置与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第一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第二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第三编码由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该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
302、管理控制装置根据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
303、管理控制装置与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本地编码根据该使用终端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用户编码由该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
304、管理控制装置判断上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在云端管理策略中心已注册,若已注册,执行步骤305;否则,结束本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理控制装置设置于云端管理策略中心。示例性的,上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可以由该使用终端的用户使用其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姓名、昵称等预先在云端管理策略中心中进行注册,也可以由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预先在云端管理策略中心中进行统一注册并分发给上述用户。
305、管理控制装置判断上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包含于上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上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执行步骤306~步骤308;否则,结束本流程。
示例性的,上述权限信息可以包含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的授权用户。例如,授权用户可以是实验课教师指定的学生用户;又例如,授权用户可以是实验组中协作研究的多个实验人员。
306、管理控制装置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其中,该第二控制权限包括对该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获取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或获取该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中的任一种或几种,该第二使用权限包括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存储、共享、标记或下载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307、在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包括对该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的第二控制权限之后,管理控制装置获取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示例性的,上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对该实验设备的开启或关闭指令,也可以包括根据该实验设备的操作特点制定的适于远程控制的任意控制指令。
308、管理控制装置判断该控制指令是否满足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若满足,执行步骤309;否则,结束本流程。
举例来说,上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至少可以包括实验设备的连接状态正常、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实验设备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指令时未执行该控制指令的冲突指令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309、管理控制装置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上述实验设备,以使该实验设备执行对应的指令操作。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数字化实验系统中实现对实验设备的远程控制,有利于解决异地实验人员的协作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实验效率和便利性。
具体的,在高能粒子碰撞实验的场景中,或需要使用大型计算机计算实验结果的场景中,由于实验设备不可移动,可以通过管理控制装置向异地的实验人员授予远程控制的权限,以使异地的实验人员也能使用该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
在分析广州市各区域空气质量的场景中,实验人员在各区域架设多个传感器作为实验设备,可以通过管理控制装置对每个实验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以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天气条件下开启实验设备收集实验数据,并在非使用期间关闭实验设备以降低功耗,而不必要求实验人员实地操作。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
此外,实施图5所描述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实施图5所描述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在数字化实验系统中实现对实验设备的远程控制,有利于解决异地实验人员的协作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实验效率和便利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其中,该管理控制装置设置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策略中心,该数字化实验系统还包括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如图6所示,该管理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601,用于与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该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第一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第二编码根据该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第三编码由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该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
数据标记单元602,用于根据该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对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
第二获取单元603,用于与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该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本地编码根据该使用终端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用户编码由该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
授权单元604,用于根据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上述权限信息,判断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或者,用于根据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上述权限信息,判断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上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
其中,上述第一控制权限和第二控制权限包括对该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获取该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或获取该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中的任一种或几种,上述第一使用权限和第二使用权限包括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存储、共享、标记或下载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可见,实施图6所描述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通过多重编码将多个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统一接入数字化实验系统,以使设置于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策略中心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根据上述多重编码识别每个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并对其进行授权管理。通过授权开放实验设备的控制权限和实验数据的使用权限,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通过多台使用终端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此外,通过多重编码识别的授权管理,还能够在上述管理策略中心集中地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是由图6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进行优化得到的,且图7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可以设置于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本地策略中心和/或云端策略中心。与图6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相比较,图7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605,用于在上述授权单元604授予上述使用终端对上述实验设备的包括对该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的第一控制权限或第二控制权限之后,获取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第一判断单元606,用于判断该控制指令是否满足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
指令发送单元607,用于当上述第一判断单元606判断出该控制指令满足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上述实验设备,以使该实验设备执行对应的指令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图7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设置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本地策略中心,上述授权单元604根据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上述权限信息,判断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方式具体为:
判断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和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若处于,判断该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包含于该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该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图7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设置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云端策略中心,上述授权单元604根据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上述权限信息,判断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方式具体为:
判断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在云端管理策略中心已注册;若已注册,判断该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包含于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该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见,实施图7所描述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
此外,实施图7所描述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实施图7所描述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提升实验数据保存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实验数据的共享。
请一并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其中,图8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是由图7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7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相比较,图8所示的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608,用于在上述授权单元604授予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实验数据的包括对该实验数据进行存储的第一使用权限或第二使用权限之后,获取该使用终端对该实验数据的存储指令以及该实验数据的初始存储位置,该初始存储位置包括本地或云端;
第二判断单元609,用于判断上述存储指令是否包含数据同步指令;
数据同步单元610,用于当上述第二判断单元609判断出上述存储指令包含数据同步指令时,若上述初始存储位置为本地,将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云端;若上述初始存储位置为云端,将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本地。
可见,实施图8所描述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
此外,实施图8所描述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实施图8所描述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提升实验数据保存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实验数据的共享。
此外,实施图8所描述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在数字化实验系统中实现对实验设备的远程控制,有利于解决异地实验人员的协作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实验效率和便利性。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如图9所示,该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管理策略中心901、实验设备902、使用终端903以及通信设备904,其中,该通信设备904用于建立实验设备902与管理策略中心901的连接,以及建立使用终端903与管理策略中心901的连接;
上述管理策略中心901包括图6~图8所示的任意一种管理控制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管理策略中心901还包括供电模块、可视化输出模块(如显示屏幕)、交互模块(如鼠标、键盘、触控屏)等未显示的组成部分。
实施图9所示的数字化实验系统,能够方便多个实验者使用多台实验设备进行协作和共享,有利于实验效率的提升。
此外,图9所示的数字化实验系统,能够提供实验人员、设备和数据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实验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图9所示的数字化实验系统,能够提升实验数据保存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实验数据的共享。
此外,图9所示的数字化实验系统,能够在数字化实验系统中实现对实验设备的远程控制,有利于解决异地实验人员的协作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实验效率和便利性。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管理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1001;
与存储器1001耦合的处理器1002;
其中,处理器1002调用存储器10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图1、图3或图5中任意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图3或图5中任意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图1、图3或图5中任意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所述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与所述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所述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根据所述实验设备接入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所述第二编码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所述第三编码由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所述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
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对所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
与所述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所述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所述本地编码根据所述使用终端接入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所述用户编码由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
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或者,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本地管理策略中心,所述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和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
若处于,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包含于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或者,所述管理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云端管理策略中心,所述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在所述云端管理策略中心已注册;
若已注册,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包含于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第二控制权限,包括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获取所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或获取所述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和第二使用权限,包括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存储、共享、标记或下载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包括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的第一控制权限或第二控制权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满足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
若满足,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实验设备,以使所述实验设备执行对应的指令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包括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存储的第一使用权限或第二使用权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数据的存储指令以及所述实验数据的初始存储位置,所述初始存储位置包括本地或云端;
判断所述存储指令是否包含数据同步指令;
若包含,当所述初始存储位置为本地时,将所述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云端;当所述初始存储位置为云端时,将所述实验数据同步存储至本地。
6.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还包括实验设备和使用终端,所述管理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与所述实验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其中,所述实验设备的编码序列包括第一编码、第二编码以及第三编码;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根据所述实验设备接入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所述第二编码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属性信息所确定,所述第三编码由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管理员指定并包含所述实验设备的权限信息;
数据标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和/或第二编码,对所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标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与所述使用终端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其中,所述使用终端的编码序列包括本地编码和用户编码;其中,所述本地编码根据所述使用终端接入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时的IP地址所确定,所述用户编码由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指定;
授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或者,用于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二控制权限和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二使用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本地管理策略中心,所述授权单元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方式具体为:
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和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若处于,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对应的IP地址是否包含于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所述使用终端的本地编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或者,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云端管理策略中心,所述授权单元根据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方式具体为:
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在所述云端管理策略中心已注册;若已注册,判断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是否包含于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三编码包含的所述权限信息中,若包含于,判断出所述使用终端的用户编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第一控制权限和第二控制权限,包括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获取所述实验设备产生的实验数据或获取所述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使用终端对经过标记的所述实验数据的第一使用权限和第二使用权限,包括对所述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存储、共享、标记或下载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授权单元授予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的包括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的第一控制权限或第二控制权限之后,获取所述使用终端对所述实验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满足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
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控制指令满足所述数字化实验系统的预设条件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实验设备,以使所述实验设备执行对应的指令操作。
10.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策略中心、实验设备、使用终端以及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用于建立所述实验设备与所述管理策略中心的连接,以及建立所述使用终端与所述管理策略中心的连接;
所述管理策略中心包括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管理控制装置。
CN202010066086.3A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310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6086.3A CN111310201B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6086.3A CN111310201B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0201A CN111310201A (zh) 2020-06-19
CN111310201B true CN111310201B (zh) 2022-06-07

Family

ID=7114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6086.3A Active CN111310201B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020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536A (zh) * 2004-03-18 2005-01-1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攻防和视频组播技术的网络化交互式教学实验方法
CN101789107A (zh) * 2010-03-25 2010-07-28 南京邮电大学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
CN205486368U (zh) * 2016-01-22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实验室权限管理系统
CN205750963U (zh) * 2016-07-04 2016-11-30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
CN107767310A (zh) * 2016-08-20 2018-03-06 浙江海控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
CN109544761A (zh) * 2018-12-07 2019-03-29 山东大学 一种开放实验室管理预约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409B (zh) * 2010-08-30 2012-11-28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象限的编码标记点设计方法
US9736229B2 (en) * 2015-02-17 2017-08-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evice with embedded network subscription and methods
WO2019036910A1 (zh) * 2017-08-22 2019-02-2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536A (zh) * 2004-03-18 2005-01-1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攻防和视频组播技术的网络化交互式教学实验方法
CN101789107A (zh) * 2010-03-25 2010-07-28 南京邮电大学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
CN205486368U (zh) * 2016-01-22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实验室权限管理系统
CN205750963U (zh) * 2016-07-04 2016-11-30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
CN107767310A (zh) * 2016-08-20 2018-03-06 浙江海控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
CN109544761A (zh) * 2018-12-07 2019-03-29 山东大学 一种开放实验室管理预约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creditation of EMC testing laboratories-worldwide;Zahava Nezri等;《网页在线公开: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1428979》;20050516;第1-2页 *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中的学生适应分析;罗可熙;《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0;第63-65页 *
基于web 的二级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韩鲁峰等;《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0703;第17卷(第5期);第89-90页 *
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病理教学平台;万君等;《教育教学论坛》;20190919(第37期);第123-12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0201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0825B (zh) 在信息提供系统中提供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US201400596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ontent
CN103595759B (zh) 基于云端的桌面展示方法
CN104123859A (zh) 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学习平台
CN107943369B (zh) 一种权限申请控制管理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KR100905407B1 (ko)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그룹웨어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104551B (zh) 直播间标签确定方法与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8418747A (zh) 基于即时通讯的信息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262601A (zh) 群成员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3037838B (zh) 操作响应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22579A (zh) 考勤方法、系统、装置、对应设备、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6843497A (zh) 一种混合现实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JP6525043B2 (ja)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11111A (zh) 一种终端设备使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017484A (zh) 访问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11310201B (zh) 一种数字化实验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719209A (zh) 一种虚拟测试考场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171813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方法及装置
CN108107778B (zh) 一种面向实验室安全的智能管理系统
KR20230085333A (ko) 인공지능 어린이 교육 솔루션 장치
WO2021056852A1 (zh) 考勤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1339375B1 (ko) 중계서버를 이용한 수강신청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10334148A (zh)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数据写入区块链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KR102516609B1 (ko) 가상 공간을 이용한 안전교육 시스템 및 방법
Huang Mixed training mode of business English cloud classroom based on mobile app with shared SD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