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9495B - 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9495B
CN111309495B CN202010079040.5A CN202010079040A CN111309495B CN 111309495 B CN111309495 B CN 111309495B CN 202010079040 A CN202010079040 A CN 202010079040A CN 111309495 B CN111309495 B CN 1113094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k
resource transfer
resource
recognition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90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9495A (zh
Inventor
李丹
尹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90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9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9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9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9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9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7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Web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6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involving fraud or risk level assessment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分别对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根据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Description

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资源转移业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资源转移业务处理。在利用互联网对资源转移业务处理的频率以及数量较大情况下,常使用批量处理的方式来提高资源转移业务处理的效率。而对于一些安全要求较高的资源转移业务(如资金、涉密文件等),在资源处理平台在进行批量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批量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识别。
在现有技术中,对批量的资源转移业务的批量处理方式为:在批量资源转移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将待处理的批量资源转移业务中的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全部合并成一个合并字段发起批量处理请求,在后续风险识别的过程中,也是对合并字段进行风险识别。即,当识别到合并字段(即,批量资源转移业务中任意一个资源转移业务)存在风险时,风险识别结果即表征当前的批量资源转移业务整体存在风险,造成批量资源转移业务中的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全部处理失败,需要用户频繁逐一地进行批量资源转移业务检测更正以及重新发起批量处理请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由于对批量资源转移业务中的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统一识别,造成最终的风险识别结果的准确度也较低。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第二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付款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批量处理请求携带有包括多个转账业务的订单;
分别对所述多个转账订单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转账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金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金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
第三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风险识别模块,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请求发起模块,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第四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接收付款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批量处理请求携带有包括多个转账业务的订单;
风险识别模块,分别对所述多个转账订单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转账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请求发起模块,根据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金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金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
第五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
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第六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险识别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
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分别对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根据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由于上述的风险预识别是单独地对每个资源转移业务预先进行风险预识别,从而对风险预识别的精确度更高,并且能准确地定位到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识别结果,无需用户频繁逐一地进行批量资源转移业务检测更正,节省了时间,另外,仅针对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正式发起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从而在后续资源处理平台对资金实际处理时,风险识别平台识别出批量资源转移业务存在风险的概率低,退回到资源转出端让用户更新的概率低,进一步节省了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部分,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平台分别与资源转出端、资源处理平台,资源处理平台与资源接收端的交互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中的S31的子流程图;
图5为图1中的S13的子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1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平台分别与付款端、资源处理平台,资源处理平台与收款端的交互示意图;
图1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风险识别平台的电路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100。如图2所示,风险识别平台100可以与资源转出端200、资源处理平台300通信连接,资源处理平台300与资源接收端400通信连接,以便进行数据交互。可选地,风险识别平台100可以采用风控引擎,风控引擎可以针对交易数据、签约数据、设备数据、行为数据等并结合历史数据基于学习出的风险预识别模型进行风险预识别,得出风险预识别结果。资源处理平台300用于对资源进行处理后,将资源转移至资源接收端400。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1:接收资源转出端200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资源转出端200可以包括安装有目标应用程序的用户终端,用户可以操作目标应用程序,并生成携带有多个资源转移业务的操作订单提交至风险识别平台100,风险识别平台100针对操作订单向风险识别平台100发起批量处理请求。具体地,上述的资源转移业务可以为但不限于资金转移业务、加密文件转移业务等操作时存在安全风险的业务。
S13: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例如,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包含资源转移业务A、资源转移业务B、资源转移业务C、资源转移业务D;则会生成资源转移业务A对应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A、资源转移业务B对应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B、资源转移业务C对应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C、资源转移业务D对应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D。
S15: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300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例如,根据风险预识别模型对每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后,输出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可以为资源转移业务对应的风险得分。可选地,风险得分高于预设阈值时表征风险程度高,此时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未通过风险预识别,风险得分低于预设阈值时表征风险程度低,此时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
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A表征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B表征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C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D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则针对资源转移业务C、资源转移业务D向资源处理平台300发起第二批量处理请求。
资源处理平台300可以根据第二批量处理请求将资源转移至资源接收端400。
该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通过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分别对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根据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300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由于上述的风险预识别是单独地对每个资源转移业务预先进行风险预识别,从而对风险预识别的精确度更高,并且能准确地定位到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识别结果,无需用户频繁逐一地进行批量资源转移业务检测更正,节省了时间,另外,仅针对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300正式发起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从而在后续资源处理平台300对资金实际处理时,风险识别平台100识别出批量资源转移业务存在风险的概率低,退回到资源转出端200让用户更新的概率低,进一步节省了时间。
可选地,在S15之前,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31:如果多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对应的资源转移业务未通过风险预识别时,则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资源转出端200。
例如,如果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A表征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B表征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情况下,则将资源转移业务A、资源转移业务B反馈至资源转出端200,用户可以在资源转出端200的应用程序,查看到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33:接收资源转出端200发送的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
用户可以在资源转出端200的应用程序,针对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进行修改,以对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的内容进行更新,更新完毕后,通过风险预识别资源转出端200发送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至风险识别平台100。
S35:对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
如,资源转移业务A、资源转移业务B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S35中风险预识别的方式与上述的S15中的风险预识别方式相同,在此不多做赘述。
S15包括:在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针对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均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300发起第二批量处理请求。
对于用户更新后的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结合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发起第二批量请求,在满足用户资源转移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资源转移时的风险。
可选地,如图4所示,S31可以具体包括:
S41:如果多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资源转移业务未通过风险预识别时,则生成与未通过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对应的风险类型。
S43:根据风险类型从预设的风险应对策略关系表中获取风险类型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其中,风险应对策略表用于存储风险类型与风险类型的风险应对策略的关系。
风险应对策略关系表包含风险类型与风险应对策略映射关系,因此,可以根据风险的类型从预设的风险应对策略关系表中,查询出风险应对策略。例如,风险类型为时间类型,则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以为“改变资源转移业务处理的时间”;风险类型为业务参数类型,则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以为“改变资源转移业务中的业务参数”。
S45: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风险类型以及风险应对策略反馈至业务终端。
用户可以在资源转出端200的应用程序,针对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根据风险类型以及风险应对策略反馈进行修改,以对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的内容进行更新,从而提高了对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的效率;在更新完毕后,通过风险预识别资源转出端200发送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至风险识别平台100。
可选地,S13具体包括:
S51:根据多个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或业务处理参数与业务处理参数关联的历史处理记录的结合,并行地确定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
可选地,业务处理参数至少包括资源转移业务标识(如,业务编号)、资源转出端200标识(如,转出方身份信息)、资源接收端400标识(如,接收方身份信息)。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根据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即可确定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如,根据业务编号是否存在异常、转出方身份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接收方身份信息是否存在异常,确定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方式,根据业务处理参数与业务处理参数关联的历史处理记录的结合,确定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历史处理记录中的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包括转出方身份信息为“M”用户、接收方身份信息为“N”用户,待处理的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也包括转出方身份信息为“M”用户、接收方身份信息为“N”用户,则可以根据两次接收到业务处理参数相同的资源转移业务的间隔时间,确定处理异常程度。
S53:分别根据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例如,当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大于预设的阈值时,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未通过风险预识别;当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小于等于预设的阈值时,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
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61:接收资源处理平台300发送的合并字段信息,其中,合并字段信息包括通过风险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中的部分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
资源处理平台300接收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后,将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合并为一个合并字段信息;且合并字段信息包括部分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例如,包括100个资源转移业务中的10个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
S63:根据合并字段信息进行风险识别,生成一个风险识别结果。
对合并字段信息进行风险识别的方式可以包括:对网络环境的识别、对资源转移业务中的部分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的识别等等。
S65:如果风险识别结果表征资源转移业务通过风险识别时,则通知资源处理平台300对通过风险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中的资源进行批量转移。
资源处理平台300接收到通知后,可以将风险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对应的资源转移至资源接收端400。
另外,在资源处理平台300对通过风险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中的资源进行批量转移完毕后,可以将处理的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发送至风险识别平台100;风险识别平台100可以接收并存储资源处理平台300发送的业务处理参数,其中,一个资源转移业务对应一个业务处理参数。对每个资源转移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参数进行存储,存储的业务处理参数可以作为下一次风险预识别的参考依据。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资金转账场景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71:接收付款端500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批量处理请求携带有包括多个转账业务的订单。
其中,付款端500可以为安装有具备支付功能的应用程序的用户终端,转账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编号、付款人身份信息及付款账号、转账金额、收款人身份信息及收款账号等等。
S73:分别对多个转账订单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转账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S75:根据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金处理平台600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金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
具体地,资金处理平台600包括资金批量平台、收银台、支付核心及资金中心,识别完后,风险识别平台100向资金批量平台发起第二批量处理请求,资金批量平台将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的多个资金转移业务的合并成一个合并字段信息,并发送给收银台,收银台将合并字段信息再次发送至风险识别平台100,风险识别平台100根据合并字段信息进行风险识别,通过风险识别后,将多个资金转移业务包含的资金发送至收银台,收银台通过风险识别支付核心、资金中心将资金转发至收款端700。
上述步骤S71-S75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1-S15中的具体内容。
该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接收付款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批量处理请求携带有包括多个转账业务的订单;分别对所述多个转账订单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转账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根据多个资金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金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金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由于上述的风险预识别是单独地对每个资金转移业务预先进行风险预识别,从而对风险预识别的精确度更高,并且能准确地定位到每个资金转移业务的识别结果,无需用户频繁逐一地进行批量资金转移业务检测更正,节省了时间,另外,仅针对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向资金处理平台600正式发起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从而在后续资金处理平台600对资金实际处理时,风险识别平台100识别出批量资金转移业务存在风险的概率低,退回到付款端500让用户更新的概率低,进一步节省了时间。
请参阅图8,本说明书实施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800,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100,如图2所示,风险识别平台100可以与资源转出端200、资源处理平台300通信连接,以便进行数据交互。可选地,风险识别平台100可以采用风控引擎,风控引擎可以针对交易数据、签约数据、设备数据、行为数据等并结合历史数据基于学习出的风险预识别模型进行风险预识别,得出风险预识别结果。资源处理平台300用于对资源进行处理后,将资源转移至资源接收端400。所述装置800包括信息接收模块801、风险识别模块802、请求发起模块803,其中,
信息接收模块801,接收资源转出端200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风险识别模块802,分别对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与资源转移业务一一对应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请求发起模块803,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该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800在执行时,通过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分别对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根据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由于上述的风险预识别是单独地对每个资源转移业务预先进行风险预识别,从而对风险预识别的精确度更高,并且能准确地定位到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识别结果,无需用户频繁逐一地进行批量资源转移业务检测更正,节省了时间,另外,仅针对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300正式发起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从而在后续资源处理平台300对资金实际处理时,风险识别平台100识别出批量资源转移业务存在风险的概率低,退回到资源转出端200让用户更新的概率低,进一步节省了时间。
可选地,请参阅图9,所述装置800还包括:
信息反馈模块901,如果多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对应的资源转移业务未通过风险预识别时,则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资源转出端200。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801,还接收资源转出端200发送的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
风险识别模块802,还对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
请求发起模块803,具体在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针对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均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300发起第二批量处理请求。
可选地,如图10所示,信息反馈模块901包括:
风险类型生成子模块1001,如果多个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资源转移业务未通过风险预识别时,则生成与未通过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对应的风险类型。
信息获取子模块1002,根据风险类型从预设的风险应对策略关系表中获取风险类型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其中所述风险应对策略表用于存储风险类型与风险类型的风险应对策略的关系。
信息发送子模块1003,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风险类型以及风险应对策略反馈至业务终端。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风险识别模块802具体包括:
异常程度确定子模块1101,根据多个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或业务处理参数与业务处理参数关联的历史处理记录的结合,并行地确定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
其中,业务处理参数至少包括资源转移业务标识、资源转出端200标识、资源接收端400标识。
结果生成子模块1102,分别根据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可选地,信息接收模块801,还接收资源处理平台300发送的合并字段信息,其中,合并字段信息包括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中的部分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
风险识别模块802,还根据合并字段信息进行风险识别,生成一个风险识别结果。
信息发送模块,还如果风险识别结果表征资源转移业务通过风险识别时,则通知资源处理平台300对通过风险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中的资源进行批量转移。
可选地,信息接收模块801,还接收并存储资源处理平台300发送的业务处理参数,其中,一个资源转移业务对应一个业务处理参数。
结合资金转账场景,上述的批量请求发起装置包括信息接收模块801、风险识别模块802以及请求发起模块803,其中,
信息接收模块801,接收付款端500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批量处理请求携带有包括多个转账业务的订单。
风险识别模块802,分别对多个转账订单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转账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请求发起模块803,根据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金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金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21和步骤2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1,步骤2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2;又比如,步骤21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1,步骤22和步骤2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2;等等。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图1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风险识别平台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3,在硬个层面,该风险识别平台包括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风险识别平台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个。
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可以通过风险预识别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个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内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分别对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根据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上述如本说明书实施例图1所示实施例揭示的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风险预识别处理器中的硬个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个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个、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个、分立硬个组个。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个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个及软个子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个子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个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该风险识别平台还可执行图1的方法,并实现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说明书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除了软个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风险识别平台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个抑或软硬个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模块,也可以是硬个或逻辑器个。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风险识别平台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风险识别平台执行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分别对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根据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子模块或模块,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个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子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Claims (11)

1.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
在将所述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之后,接收所述资源转出端发送的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对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
在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针对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和所述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如果多个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对应的资源转移业务未通过风险预识别时,则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包括:
如果多个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资源转移业务未通过风险预识别时,则生成与未通过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对应的风险类型;
根据所述风险类型从预设的风险应对策略关系表中获取风险类型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其中,所述风险应对策略表用于存储风险类型与风险类型的风险应对策略的关系;
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风险类型以及所述风险应对策略反馈至业务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或业务处理参数与业务处理参数关联的历史处理记录的结合,并行地确定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
分别根据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异常程度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每个资源转移业务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的合并字段信息,其中,所述合并字段信息包括所述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中的部分资源转移业务的业务处理参数;
根据所述合并字段信息进行风险识别,生成一个风险识别结果;
如果所述风险识别结果表征所述资源转移业务通过风险识别时,则通知资源处理平台对所述通过风险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中的资源进行批量转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在所述通知资源处理平台对所述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中的资源进行批量转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并存储所述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的业务处理参数,其中,一个资源转移业务对应一个业务处理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处理参数至少包括资源转移业务标识、资源转出端标识、资源接收端标识。
7.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付款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批量处理请求携带有包括多个转账业务的订单;
分别对所述多个转账订单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转账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付款端;
在将所述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付款端之后,接收所述付款端发送的更新后的资金转移业务,对更新后的资金转移业务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
在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针对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和所述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向资金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金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
8.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风险识别模块,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请求发起模块,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
在将所述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之后,接收所述资源转出端发送的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对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
在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针对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和所述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9.一种批量处理请求发起装置,应用于风险识别平台,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接收付款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批量处理请求携带有包括多个转账业务的订单;
风险识别模块,分别对所述多个转账订单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多个转账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请求发起模块,根据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付款端;
在将所述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付款端之后,接收所述付款端发送的更新后的资金转移业务,对更新后的资金转移业务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
在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针对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和所述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向资金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金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金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金转移业务。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
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
在将所述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之后,接收所述资源转出端发送的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对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
在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针对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和所述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11.一种风险识别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
接收资源转出端发送的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批量处理请求携带多个资源转移业务;
分别对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进行风险预识别,并生成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各自的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
在将所述将未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反馈至所述资源转出端之后,接收所述资源转出端发送的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对更新后的资源转移业务再次进行风险预识别,生成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
在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针对所述第一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和所述第二风险预识别结果表征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向资源处理平台发送第二批量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批量处理请求中携带的资源转移业务是所述多个资源转移业务中通过风险预识别的资源转移业务。
CN202010079040.5A 2020-02-03 2020-02-03 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09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9040.5A CN111309495B (zh) 2020-02-03 2020-02-03 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9040.5A CN111309495B (zh) 2020-02-03 2020-02-03 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9495A CN111309495A (zh) 2020-06-19
CN111309495B true CN111309495B (zh) 2023-07-14

Family

ID=7115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9040.5A Active CN111309495B (zh) 2020-02-03 2020-02-03 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949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6932A (zh) * 2015-11-02 2017-05-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727869B1 (en) * 2015-06-05 2017-08-08 Square, Inc. Expedited point-of-sale merchant payments
CN107563757A (zh) * 2016-07-01 2018-01-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风险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92104A (zh) * 2018-02-12 2018-09-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转移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8540567A (zh) * 2018-04-19 2018-09-1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10732A (zh) * 2019-05-20 2019-09-06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90445A (zh) * 2018-04-16 2019-10-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操作风险的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14988A (zh) * 2019-07-25 2019-11-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支付方法、支付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7869B1 (en) * 2015-06-05 2017-08-08 Square, Inc. Expedited point-of-sale merchant payments
CN106656932A (zh) * 2015-11-02 2017-05-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63757A (zh) * 2016-07-01 2018-01-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风险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92104A (zh) * 2018-02-12 2018-09-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转移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0390445A (zh) * 2018-04-16 2019-10-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操作风险的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40567A (zh) * 2018-04-19 2018-09-1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10732A (zh) * 2019-05-20 2019-09-06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14988A (zh) * 2019-07-25 2019-11-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支付方法、支付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9495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435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ata risk
CN109347787B (zh) 一种身份信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956275B (zh) 风险预测和风险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070858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5088853A1 (en) Launching a client application based on a message
CN110020859B (zh) 一种并行执行的区块链共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70221062A1 (en) Order insights system and method
CN108694574B (zh) 一种资源转移渠道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992188B (zh) 交易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22667B (zh) 权益分享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461886B (zh) 区块链上不依赖智能合约的系统配置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0543317A (zh) 交易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网关及存储介质
CN106034148B (zh) 一种快速信息交互方法、本地服务器、异地服务器及系统
CN111709748B (zh) 一种具有业务属性的交易执行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09495B (zh) 批量处理请求发起方法、装置及风险识别设备、存储介质
CN111159298B (zh)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86968A (zh) 一种业务识别方法、设备、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861755A (zh) 用于货币兑换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0009348B (zh) 一种区块链的代理签名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5373974A (zh) 测试数据构造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82502A (zh) 合规审核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308545A (zh) 一种账户绑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82505B (zh) 一种账务合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461892A (zh) 用于风险识别模型的衍生变量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1383124A (zh) 一种用户材料的校验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