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8551A -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 Google Patents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8551A
CN111308551A CN202010184338.2A CN202010184338A CN111308551A CN 111308551 A CN111308551 A CN 111308551A CN 202010184338 A CN202010184338 A CN 202010184338A CN 111308551 A CN111308551 A CN 111308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shot
evaluated
evaluation
can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43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8551B (zh
Inventor
王美琪
王秀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1843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85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8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8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8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8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计算相邻炮记录距离并根据评价区域地形确定半径大小;在提供的炮记录中,找到某待评价记录炮在工区的位置、激发类型,并以该位置为中心遍历距离半径内所有与待评价炮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作平均获得评价该炮记录评价标准;将待评价炮记录与所上述获得的标准进行对比,对待评价炮记录定级标准评价定级;如再次提供评价炮记录数据,重复遍历累计某待评炮记录位置为中心半径内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数,如累计炮记录数发生变化,如没有变化,跳过该待评记录,进行下一个待评炮记录,本次发明避免了远炮记录与近炮记录的平均值作标准,且评价的结果严谨、准确,公正合理,效率高。

Description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背景技术
在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过程中,对采集资料的评价十分重要,可作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过程、工程管理过程以及合同结算的依据。以前多采用人工方式对采集的每炮记录资料进行人为定级(合格、不合格或一级、二级、废品),这种人为评价方式不合理、不公正且还耗时,已不适应目前地震勘探采集的飞速发展(每记录炮上万道,每天上千炮,浏览显示困难重重),采用计算机自动评价成为必然。
对地震采集资料的评价,其中能量、信噪比、频率等是评价资料好坏的重要依据;因地震勘探采集位置及激发方法的不同,所获得的地震资料的能量、信噪比、频率等随之变化。
现有较为成熟的自动评价软件多采用给定标准记录炮的评价方式,即由用户在评价区域内指定多个位置的炮记录作为评价标准炮,其它炮记录与最邻近的评价标准炮记录进行对比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如给定的评价标准炮不合理(过低或过高),评价结果也会不合理,全区域给定标准炮十分困难,且人为的因素过重,缺乏智能性。
另有采用给定记录炮数的均值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将待评价炮与给定炮数的平均值进行对比评价,没有考虑野外放炮位置先后、远近的变化,有可能将较远位置(能量、信噪比、频率等变化较大的)和当前位置的能量、信噪比、频率等作平均定为评价标准。另野外采集是无序的,给定炮数先后不一样,平均值即评价标准是不一致的,评价结果自然不一致。这种评价方式仍不合理,不严谨,远近位置的平均值作标准甚至导致评价结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具有不受限于野外施工方法、野外放炮位置、野外放炮顺序,自动获得工区内地震炮记录的评价标准,避免了人为因素,避免了远炮记录与近炮记录的平均值作标准,且评价的结果严谨、准确,公正合理,效率高等人工智能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计算相邻炮记录距离并根据评价区域地形确定半径大小,以确定参加计算标准炮记录数;
步骤2:
在提供的炮记录中,找到某待评价记录炮(与先后次序无关)在工区的位置、激发类型(井炮、震源、井深、药量等),并以该位置为中心遍历距离半径内所有与待评价炮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指能量、信噪比、频率等)作平均获得评价该炮记录评价标准;
步骤3:选择参评项目及定级标准,将待评价炮记录(能量、信噪比、频率等)与所上述获得的标准(能量、信噪比、频率等)进行对比,对待评价炮记录定级标准评价定级;(对下一个待评价炮记录同理执行第2、3步),直到本次所有提供的炮记录评价完成。
步骤4:如再次(多次)提供评价炮记录数据,重复遍历累计某待评炮记录位置为中心半径内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数,如累计炮记录数发生变化,重上述第2、3步,如没有变化,跳过该待评记录,进行下一个待评炮记录(同理),当整个工区完成后不再增加评价炮记录时,评价的结果保持一致,不受施工位置、放炮先后因素的影响。
所述的步骤1距离半径大小的确定具体为:
设勘探工区内任意相邻两炮点坐标为p1(x1,y1),p2(x2,y2),两炮点距离为:
Figure BSA0000204090320000031
根据地形变化大小乘上一个经验常熟如k=2扩大半径为R=D*k确保半径内最终有精度要求的炮数。
所述的步骤2具体为:
以待评炮记录为中心遍历距离半径内所有与待评价炮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指能量、信噪比、频率等)作平均获得评价该炮记录评价标准;
假设提供的待评价的炮记录数为N,各炮记录坐标为:pi(xi,yi)、震源类型为vi、井深为hi、药量为mi、各炮记录能量Ei、信噪比Si、频率Fi
假设某待评炮记录j坐标为:pj(xj,yj),所有炮记录中第i炮与待评价炮j距离为:
Figure BSA0000204090320000032
距离待评炮记录半径R内的炮记录数为kj,距离待评炮记录半径R内的炮记录数总能量Et、总信噪比St、总频率Ft,待评炮记录均值标准能量Ep=Et/kj、信噪比标准Sp=St/kj、总频率Fp=Ft/kj
计算所有N炮记录:
令kj=0、Et=0、St=0、Ft=0
如果Dij<=R且(vi=vj,hi=hj,mi=mi),
则:Et=Et+Ei(能量之和)
St=St+Si(信噪比之和)
Ft=Ft+Fi(频率之和)
kj=kj+1(炮记录之和)
(2)计算该待评价炮记录标准:
Ep=Et/kj(待评炮记录均值能量标准)
Sp=St/kj(待评炮记录均值信噪比标准)
Fp=Ft/kj(待评炮记录均值频率标准)。
所述的步骤3选择参评项目及定级行标进行评价具体为:
假设以上述三项(能量、信噪比、频率)标准进行评价(按合格或不合格),行业规定只要其中一项小于标准的50%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如果Ej<(Ep*50%)或Sj<(Sp*50%)或Fj<(Fp*50%),则该待评价炮记录为不合格;如Ej>(Ep*50%)且Sj>(Sp*50%)且Fj>(Fp*50%)为合格。
所述的步骤4多次累加评价具体为:
因工区野外施工是分次提供炮记录,随着施工的不断完成,提供的炮记录数据越来越多,待评价炮记录距离半径内的炮数也不断增加,再次计算半径内平均值标准,再次重新评价不断的更新标准和评价结果,直到炮记录平均评价标准不再变化,评价结果也将不再变化。当整个工区完成后不再增加评价炮记录时,评价的结果保持一致,不受施工位置、放炮先后因素的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发明不需人工干预,评价结果公正合理,效率高;不限定野外施工方法、野外放炮顺序和位置,不用耗资、耗时搬迁野外施工设备、人员。
以待评炮记录距离半径内所有炮记录的能量、信噪比、频率等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解决了较远位置炮记录参与平均问题。
重复计算待评炮记录距离半径内所有炮记录的能量、信噪比、频率等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解决了野外无序分次施工问题。
距离半径内炮数的均值,起到了激发、接收、地表等不同的因素的平均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例举用图。
图2为采用以往方法给定标准记录炮5的评价结果。
图3为采用以往方法给定标准记录炮9的评价结果。
图4为采用以往方法先给定记录炮数5炮对3的评价结果。
图5为采用以往方法先给定记录炮数另5炮对3的评价结果
图6为本发明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距离半径计算及半径内炮记录数统计。
图8为本发明再次新增数据后距离半径内炮数统计。
图9为本发明实际数据评价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评价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每炮记录资料是否合格,其中能量、信噪比、频率等是判别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工区的不同所获得的资料不同,能量、信噪比、频率等没有固定的值可比较,评价必须要有标准值作比较,如比指定炮的能量、信噪比、频率等小于50%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所述的步骤1距离半径大小的确定具体为:
设勘探工区内任意相邻两炮点坐标为p1(x1,y1),p2(x2,y2),两炮点距离为:
Figure BSA0000204090320000061
限据地形变化大小乘上一个经验常熟如k=2扩大半径为R=D*k确保半径内最终有精度要求的炮数;
所述的步骤2具体为:
以待评炮记录为中心遍历距离半径内所有与待评价炮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指能量、信噪比、频率等)作平均获得评价该炮记录评价标准;
假设提供的待评价的炮记录数为N,各炮记录坐标为:pi(xi,yi)、震源类型为vi、井深为hi、药量为mi、各炮记录能量Ei、信噪比Si、频率Fi
假设某待评炮记录j坐标为:pj(xj,yj),所有炮记录中第i炮与待评价炮j距离为:
Figure BSA0000204090320000062
距离待评炮记录半径R内的炮记录数为kj,距离待评炮记录半径R内的炮记录数总能量Et、总信噪比St、总频率Ft,待评炮记录均值标准能量Ep=Et/kj、信噪比标准Sp=St/kj、总频率Fp=Ft/kj
计算所有N炮记录中:
令kj=0、Et=0、St=0、Ft=0
如果Dij<=R且(vi=vj,hi=hj,mi=mi),
则:Et=Et+Ei(能量之和)
St=St+Si(信噪比之和)
Ft=Ft+Fi(频率之和)
kj=kj+1(炮记录之和)
计算该待评价炮记录标准:
Ep=Et/kj(待评炮记录均值能量标准)
Sp=St/kj(待评炮记录均值信噪比标准)
Fp=Ft/kj(待评炮记录均值频率标准);
所述的步骤3选择参评项目及定级行标进行评价具体为:
假设以上述三项标准进行评价(按合格或不合格),行业规定只要其中一项小于标准的50%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如果Ej<(Ep*50%)或Sj<(Sp*50%)或Fj<(Fp*50%),则该待评价炮记录为不合格,否为合格;
所述的步骤4多次累加评价具体为:
因工区野外施工是分次提供炮记录,随着施工的不断完成,提供的炮记录数据越来越多,待评价炮记录距离半径内的炮数也不断增加,再次计算平均值标准,再次重新评价见图4距离半径记录炮平均值评价标准法示意图,不断的更新标准和评价结果,直到炮记录平均评价标准不再变化,评价结果也将不再变化。
如图1例举用图所示:假设左上地表激发不如右下岩性好,右下能量强,图中有25炮记录,网格上圆圈代表炮点及位置,数字代表炮记录能量值(以能量为例,根据行业规定能量小于标准炮记录的50%(1/2)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1、采用以往给定标准记录炮的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1)在不知各炮记录能量大小情况下,如图2选择中间点5为标准,则标准的50%为5/2=2.5,小于2.5的有3炮不合格(1,2,2)以X表示。
(2)如图3选择右下最后炮记录9为标准,则标准的50%为9/2=4.5,小于4.5的有10(1,2,2,3,3,3,4,4,4,4)炮不合格,以X表示。
(3)选择的标准不一样,评价结果不一样,上千上万炮记录就标准难以选择,且施工位置是无序的,选择不合理,评价结果不合理。
2、采用以往给定记录炮数的均值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因野外施工位置是无序的:以5炮记录平均值标准,对能量为3的炮记录进行评价。
(1)如先给定炮记录如图4所示,则(3+7+8+8+9)=35;平均值标准:35/5=7;标准的50%为7/2=3.5,能量为3的炮记录小于3.5为不合格,以X表示。
(2)如先给定炮记录如上图5所示,则(1+2+3+5+6)=17;平均值标准:17/5=3.4;标准的50%为3.4/2=1.7,能量为3的炮记录大于1.7为合格,以v表示。
(3)工区内炮记录的品级根据行业标准应是固定的,不应与炮的先后而不同,按炮数求平均值的方法没有考虑位置,评价结果有误。
上述步骤详细说明:
本发明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流程图见图6。
步骤1:计算相邻炮记录距离并根据评价区域地形确定半径大小,确定参加计算标准炮记录数。如图7所示,每个网格点为记录跑点位置,相邻炮记录距离为一个25米网格,为精度要求扩展以两个网格距离为半径R=25*2=50米。则待评炮点A半径内可有13炮记录(假设类型都一致)。
步骤2:以A点为中心,遍历提供的所有炮记录,计算至A点的距离在50米类的炮记录。如图7第一次遍历有6炮记录(给定点)。能量(以能量为例)的平均值作为A点炮记录的评价标准。设A点能量为5,其它各炮记录能量为3、5、6、6、7。则A点的评价标准为(5+3+5+6+6+7)/6=5.3
步骤3:如单选择参评项目为能量,定级标准为小于标准的50%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A点炮记录能量为5,平均标准为5.3,则5>5.3*50%=2.65,A点炮记录为合格。同理进行下一炮记录B评价,如图计算至B点的距离在50米类的炮记录,遍历有7炮记录(给定点)。。。,直到本次所有提供的炮记录评价完成。
步骤4:如再次提供评价炮记录数据如图8,重复遍历累计待评炮记录A位置为中心半径内炮记录数,累计炮记录数为9炮,发生变化,重复第2、3步。A点能量为5,新增加3炮记录能量为4、4、7。则A点的评价标准变为(5+3+5+6+6+7+4+4+7)/9=5.2。A点炮记录能量为5,平均标准为5.2,则5>5.2*50%=2.6,A点炮记录为合格。同理进行下一炮记录B评价。当整个工区完成后不再增加评价炮记录时,评价的结果保持一致,不受施工位置、放炮先后因素的影响。
结合实际数据评价过程说明本次发明的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数据为塔里木某工区:计算机自动计距离半径为:722米,参评项目:TB、能量、信噪比、频宽、峰值频率、环境噪声、记录完整性,能量、信噪比、频宽、峰值频率按行标,标准炮的50%,环境噪声不能大于标准记录的1倍。第一次评价390炮,参数图9。评价结果见图10。

Claims (5)

1.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计算相邻炮记录距离并根据评价区域地形确定半径大小,以确定参加计算标准炮记录数;
步骤2:
在提供的炮记录中,找到某待评价记录炮在工区的位置、激发类型(井炮、震源、井深、药量),并以该位置为中心遍历距离半径内所有与待评价炮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指能量、信噪比、频率)作平均获得评价该炮记录评价标准;
步骤3:选择参评项目及定级标准,将待评价炮记录(能量、信噪比、频率)与所上述获得的标准(能量、信噪比、频率)进行对比,对待评价炮记录定级标准评价定级;直到本次所有提供的炮记录评价完成。
步骤4:如再次提供评价炮记录数据,重复遍历累计某待评炮记录位置为中心半径内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数,如累计炮记录数发生变化,重上述第2、3步,如没有变化,跳过该待评记录,进行下一个待评炮记录,当整个工区完成后不再增加评价炮记录时,评价的结果保持一致,不受施工位置、放炮先后因素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距离半径大小的确定具体为:
设勘探工区内任意相邻两炮点坐标为p1(x1,y1),p2(x2,y2),两炮点距离为:
Figure FSA0000204090310000011
根据地形变化大小乘上一个经验常熟如k=2扩大半径为R=D*k确保半径内最终有精度要求的炮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具体为:
以待评炮记录为中心遍历距离半径内所有与待评价炮激发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炮记录(指能量、信噪比、频率等)作平均获得评价该炮记录评价标准;
假设提供的待评价的炮记录数为N,各炮记录坐标为:pi(xi,yi)、震源类型为vi、井深为hi、药量为mi、各炮记录能量Ei、信噪比Si、频率Fi
假设某待评炮记录j坐标为:pj(xj,yj),所有炮记录中第i炮与待评价炮j距离为:
Figure FSA0000204090310000021
距离待评炮记录半径R内的炮记录数为kj,距离待评炮记录半径R内的炮记录数总能量Et、总信噪比St、总频率Ft,待评炮记录均值标准能量Ep=Et/kj、信噪比标准Sp=St/kj、总频率Fp=Ft/kj
计算所有N炮记录:
令kj=0、Et=0、St=0、Ft=0
如果Dij<=R且(vi=vj,hi=hj,mi=mi),
则:Et=Et+Ei (能量之和)
St=St+Si (信噪比之和)
Ft=Ft+Fi (频率之和)
kj=kj+1 (炮记录之和)
(2)计算该待评价炮记录标准:
Ep=Et/kj (待评炮记录均值能量标准)
Sp=St/kj (待评炮记录均值信噪比标准)
Fp=Ft/kj (待评炮记录均值频率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选择参评项目及定级行标进行评价具体为:
假设以上述三项(能量、信噪比、频率)标准进行评价,行业规定只要其中一项小于标准的50%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如果Ej<(Ep*50%)或Sj<(Sp*50%)或Fj<(Fp*50%),则该待评价炮记录为不合格;如Ej>(Ep*50%)且Sj>(Sp*50%)且Fj>(Fp*50%)为合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多次累加评价具体为:
因工区野外施工是分次提供炮记录,随着施工的不断完成,提供的炮记录数据越来越多,待评价炮记录距离半径内的炮数也不断增加,再次计算半径内平均值标准,再次重新评价不断的更新标准和评价结果,直到炮记录平均评价标准不再变化,评价结果也将不再变化。当整个工区完成后不再增加评价炮记录时,评价的结果保持一致,不受施工位置、放炮先后因素的影响。
CN202010184338.2A 2020-03-12 2020-03-12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Active CN111308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4338.2A CN111308551B (zh) 2020-03-12 2020-03-12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4338.2A CN111308551B (zh) 2020-03-12 2020-03-12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8551A true CN111308551A (zh) 2020-06-19
CN111308551B CN111308551B (zh) 2022-09-23

Family

ID=7116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4338.2A Active CN111308551B (zh) 2020-03-12 2020-03-12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8551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4279A (en) * 1972-03-01 1980-05-20 Texaco Inc. Method for enhancing seismic data
CN1804662A (zh) * 2006-01-18 2006-07-19 赵军国 地震勘探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选择野外试验方法
US20090171588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Craig Beasley Attenuating Noise in Seismic Data
CN101852864A (zh) * 2009-04-03 2010-10-06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地表一致性统计频谱分析技术处理海量地震数据的方法
CN102004264A (zh) * 2010-10-18 2011-04-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采集资料质量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
US20130044567A1 (en) * 2011-08-17 2013-02-21 Michael D. Kratz Method for calculat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gutenberg-richter parameter for induced subsurface seismic ev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valuation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CN103439738A (zh) * 2013-08-27 2013-12-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地震勘探单炮记录异常道识别方法
CN103592682A (zh) * 2013-10-15 2014-0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波场能量均衡方法及处理装置
US20150003200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Mike Hal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sensor in seismic exploration
CN104765069A (zh) * 2014-01-03 2015-07-08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压制同步激发采集邻炮干扰的方法
CN107238864A (zh) * 2016-03-28 2017-10-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优势频带约束的地震波能量时频补偿方法
CN108072900A (zh) * 2018-02-01 2018-05-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道集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31891A (zh) * 2019-04-25 2019-07-19 太原理工大学 同时压制面波和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的空间组合激发方法
CN110673210A (zh) * 2019-10-13 2020-01-10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地震原始数据信噪比定量分析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4279A (en) * 1972-03-01 1980-05-20 Texaco Inc. Method for enhancing seismic data
CN1804662A (zh) * 2006-01-18 2006-07-19 赵军国 地震勘探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选择野外试验方法
US20090171588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Craig Beasley Attenuating Noise in Seismic Data
CN101852864A (zh) * 2009-04-03 2010-10-06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地表一致性统计频谱分析技术处理海量地震数据的方法
CN102004264A (zh) * 2010-10-18 2011-04-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采集资料质量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
US20130044567A1 (en) * 2011-08-17 2013-02-21 Michael D. Kratz Method for calculat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gutenberg-richter parameter for induced subsurface seismic ev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valuation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20150003200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Mike Hal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sensor in seismic exploration
CN103439738A (zh) * 2013-08-27 2013-12-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地震勘探单炮记录异常道识别方法
CN103592682A (zh) * 2013-10-15 2014-0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波场能量均衡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4765069A (zh) * 2014-01-03 2015-07-08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压制同步激发采集邻炮干扰的方法
CN107238864A (zh) * 2016-03-28 2017-10-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优势频带约束的地震波能量时频补偿方法
CN108072900A (zh) * 2018-02-01 2018-05-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道集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31891A (zh) * 2019-04-25 2019-07-19 太原理工大学 同时压制面波和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的空间组合激发方法
CN110673210A (zh) * 2019-10-13 2020-01-10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地震原始数据信噪比定量分析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URRENT DEVELOPMENTS ON MICRO-SEISMIC DATA PROCESSING: "Current developments on micro-seismic data processing",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崔明刚: "地震资料品质评价及反演参数系统设置",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
段云卿: "地震资料品质自动评价系统",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8551B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3273B (zh) 一种基于空间分析的农机重复作业面积判定方法
CN110441823B (zh)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层对比不确定性可视化方法
CN107219554B (zh) 陆地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的自动获取方法
CN110568494B (zh)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叠前非高斯avo反演方法
CN1365008A (zh) 一种地震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
CN109063242A (zh) 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制导工具误差辨识方法
CN108647261A (zh) 基于气象数据离散点网格化处理的全球等值线绘制方法
CN104316961B (zh) 获取风化层的地质参数的方法
CN107678057B (zh) 三维地震中确定或优化检波器或设备投入量及排布的方法
CN111308551B (zh) 距离半径内炮数均值标准评价法
CN105549083A (zh) 一种确定地震观测系统重复性整体量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33111B (zh) 一种基于学术关系网络的专家学术距离评估方法
CN115660487A (zh) 一种隧道光面爆破综合质量评价方法
CN109255426B (zh) 一种权重动态调整的地质断层参数粒子群优化搜索算法
CN110413952A (zh) 油气区块勘探程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240163B (zh) 复杂山区铁路线路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4861519A (zh) 复杂地质条件下初始地应力场加速优化反演方法
CN109884698B (zh) 基于目的层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定量评价方法
CN110196797B (zh) 适于信用评分卡系统的自动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4570062B (zh) 一种以激发为中心的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CN113988382A (zh) 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油田采收率预测方法
CN110008205A (zh) 一种监控系统冗余数据清洗方法
CN111474579B (zh) 一种基于覆盖次数均匀的自动变观方法
CN108427837A (zh) 一种装配粗差判定方法及系统
CN115099699A (zh) 一种基于mabac综合算法的海岸侵蚀强度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