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7476A - 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07476A CN111307476A CN201811516636.6A CN201811516636A CN111307476A CN 111307476 A CN111307476 A CN 111307476A CN 201811516636 A CN201811516636 A CN 201811516636A CN 111307476 A CN111307476 A CN 1113074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now
- rail vehicle
- ice
- environmental chamber
-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8—Railway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包括环境室、风机装置、轮毂驱动装置、造雪装置、转台和轨道车辆模型,转台包括旋转平台,轨道车辆模型安装在旋转平台上;轮毂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或限制轮对转动的轮毂;风机装置包括列车风产生装置、换热系统和收集装置;造雪装置包括造雪机和雪喷嘴,雪喷嘴位于轨道车辆模型和风机装置之间。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能够模拟轨道车辆在风吹雪状况下的运行状态,保证试验数据的多样性,提高试验的准确性,通过再现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的动态演变规律,为减少或防止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和动力学性能预测提供数据参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的天气现象,即在降雪且风力达到一定强度时,雪被风吹而漂移并形成风雪流。风吹雪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流体,有较大的危害性,尤其是对轨道车辆的运行有较大影响。
当轨道车辆长时间运行在风雪环境中时,环境风夹着雪花进入转向架,由于雪花的质量很轻,其运动轨迹容易受气流扰动影响,当运动行程存在较多漩涡时,雪花在漩涡内相互吸附,进而黏着在转向架的表面造成堆积,运行时间越长雪和冰会越积越多,当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上的积雪、冰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影响轨道车辆的减震系统、制动装置等的功效,还会影响轨道车辆的高度阀的进排气效果,进而会影响到轨道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车上人员的乘坐舒适性,给轨道车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用于再现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行为机理,为减少或防止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和动力学性能预测提供数据参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包括环境室、风机装置、轮毂驱动装置、造雪装置、转台和轨道车辆模型,其中,
所述转台包括位于所述环境室内的旋转平台,以及位于所述环境室外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平台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所述轨道车辆模型安装在所述旋转平台上;
所述轮毂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环境室内的轮毂,以及位于所述环境室外用于驱动所述轮毂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轮毂用于摩擦驱动或限制所述轨道车辆模型的轮对转动;
所述风机装置包括列车风产生装置、换热系统和收集装置,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位于所述轨道车辆模型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产生的列车风经所述换热系统后流向所述轨道车辆模型;
所述造雪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环境室外的造雪机,以及与所述造雪机相连通的雪喷嘴,所述雪喷嘴位于所述环境室内且位于所述轨道车辆模型和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中风机装置和造雪装置产生风吹雪现象,轨道车辆模型在转台上转动以模拟不同风向,轨道车辆模型在轮毂的带动下模拟车辆运行状态,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中环境室、风机装置、轮毂驱动装置、造雪装置、转台和轨道车辆模型的设置能够满足试验所需的环境,保证试验数据的多样性,降低试验数据的误差,提高试验的准确性,通过再现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行为机理,为减少或防止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和动力学性能预测提供数据参考。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包括整流罩和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内的风机。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整流罩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整流罩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内,所述管状结构的整流罩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外,且从所述进风端至出风端,所述管状结构的整流罩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换热系统的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管状结构的出风端。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为轴流风机。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产生的列车风的风速为轨道车辆在实际轨道上行驶时所述轨道车辆与环境风之间的相对速度。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内,所述收集管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外,且从所述收集管的进风端至出风端,所述收集管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收集管的进风端的横截面大于所述整流罩的出风端的横截面积。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联轴器、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一轴箱,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入轴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轴箱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内并与所述旋转平台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旋转。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联轴器、驱动轴和第二轴箱,其中,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轴箱内,并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环境室内,并与所述轮毂连接。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环境室包括绝热库房和设置在所述绝热库房内的温度测量系统,所述温度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所述绝热库房内的温度,并将所述绝热库房内的温度反馈给所述换热系统。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轨道车辆模型包括车体、转向架和轨道,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旋转平台上,所述车体安装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转向架停放在所述轨道上。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轨道车辆模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向架的电机、轴箱和闸片上的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用于模拟电机、轴箱和闸片运转产生的热量。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造雪机位于所述环境室的地板下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风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轮毂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造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轨道车辆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环境室; 110-地板;
200-风机装置; 210-整流罩;
220-风机; 230-换热器;
240-收集装置; 300-造雪装置;
310-造雪机; 320-雪喷嘴;
400-轨道车辆模型; 410-车体;
420-转向架; 430-轨道;
440-轮对; 500-转台;
510-旋转平台; 520-第一驱动装置;
600-轮毂驱动装置; 610-轮毂;
620-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再现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行为机理,为减少或防止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和动力学性能预测提供数据参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该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中风机装置和造雪装置能够制造风吹雪现象,轨道车辆模型在转台上转动以模拟不同风向,轨道车辆模型在轮毂的带动下模拟车辆运行状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中环境室、风机装置、轮毂驱动装置、造雪装置、转台和轨道车辆模型的设置能够满足试验所需的环境,保证试验数据的多样性,降低试验数据的误差,提高试验的准确性,通过再现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行为机理,为减少或防止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和动力学性能预测提供数据参考。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包括环境室100、风机装置200、轮毂驱动装置、造雪装置300、转台500和轨道车辆模型400,其中,转台500包括位于环境室100内的旋转平台510,以及位于环境室100外用于驱动旋转平台510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520;轨道车辆模型400安装在旋转平台510上;轮毂驱动装置600包括位于环境室100内的轮毂610,以及位于环境室100外用于驱动轮毂610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620,轮毂610用于摩擦驱动或限制轨道车辆模型400的轮对转动;风机装置200包括列车风产生装置、换热系统和收集装置240,列车风产生装置和收集装置240位于轨道车辆模型400的相对的两侧,列车风产生装置产生的列车风经换热系统后流向轨道车辆模型400;造雪装置300包括位于环境室100外的造雪机310,以及与造雪机310相连通的雪喷嘴320,雪喷嘴320位于环境室100内且位于轨道车辆模型400和列车风产生装置之间。
本实施例中,环境室100以及换热系统用于维持雪粒形成所需的温度环境和轨道车辆冰雪运行温度环境,轨道车辆模型400用于模拟轨道车辆,造雪装置300、列车风产生装置和收集装置240用于模拟风吹雪,转台500用于承载轨道车辆模型400以及带动轨道车辆模型400转动以模拟不同风向状况,轮毂驱动装置600与轨道车辆模型400的轮对接触,用于驱动或限制轮对旋转,从而模拟车辆牵引或制动等运行状态。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风机装置200包括分别位于轨道车辆模型400两侧的列车风产生装置和收集装置240,其中列车风产生装置的出风端部分设置在环境室100内,且面向轨道车辆模型400设置,列车风产生装置产生的风为列车风,以模拟自然风和列车运行引起的列车风,维持环境室100内的列车风的流向的稳定性;收集装置240用于将流经所述车辆模型的风吹雪完全导出环境室,降低试验的误差;风机装置200还包括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用于将列车风冷却到设定的温度,并补偿环境室、风机装置的热量。
如图4所示,造雪装置300包括造雪机310和与造雪机310相连通的雪喷嘴320,其中造雪机310用于制造含核过冷水,雪喷嘴320用于将含核过冷水向轨道车辆模型400上喷射。造雪装置300位于风机装置200与轨道车辆模型400之间,以保证含核过冷水利用环境室内的低温环境在轨道车辆模型前形成雪粒。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换热系统使环境室100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例如环境室100内的温度可以为-5℃-10℃,该温度能够保证含核过冷水自雪喷嘴320喷出后,在与轨道车辆模型400接触之前能够转变为雪粒。在本实施例中,雪喷嘴320设置在环境室100内,且雪喷嘴320对准轨道车辆模型400;造雪机310位于环境室100外以避免其产生的热量影响环境室100内的温度,降低了能耗。
如图5所示,转台500包括旋转平台510和用于驱动旋转平台510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520,轨道车辆模型400安装在旋转平台510上,轨道车辆模型400能够随旋转平台510的转动发生转动,从而与风机装置200输出的风流之间形成不同的角度,以模拟自然风的不同风向。本实施例中转台500的设置能够使轨道车辆模型400模拟与风流之间的角度,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多样性;第一驱动装置520设置在环境室100外以避免其产生的热量影响环境室100内的温度,降低了能耗。
如图3所示,轮毂驱动装置600包括轮毂610和用于驱动轮毂610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620,轮毂610与轨道车辆模型400的轮对相接触,用于摩擦驱动或限制轨道车辆模型400的轮对转动,从而模拟轨道车辆在轨道上的运行,预测动力学性能以及模拟轨道车辆电机、轴箱和闸片运转产生的热量引起雪融化,并将水滴甩出的工况。本实施例中轮毂610的设置能够使轨道车辆模型400在相对于地面不发生位移的状态下模拟运行,保证了试验的准确性;第一驱动装置520设置在环境室100外以避免其产生的热量影响环境室100内的温度,降低了能耗。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能够模拟轨道车辆在风吹雪状况下的运行状态,风机装置200和造雪装置300产生风吹雪现象,轨道车辆模型400在转台500上转动以模拟不同风向,轨道车辆模型400在轮毂610的带动下模拟车辆运行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能够满足试验所需的环境,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多样性,降低了试验数据的误差,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通过再现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行为机理,为减少或防止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和动力学性能预测提供数据参考。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列车风产生装置包括整流罩210和设置在整流罩210内的风机220。本实施例中的风机220可以设置为离心式鼓风机或离心式压缩机,本实施例中风机220输出的风为离心式风流;整流罩210罩设在风机220外,用于将风机220输出的风流整流为将风机产生的旋转水平的列车风。将列车风产生装置设置为风机220和整流罩210,能够保证风机220吹向轨道车辆模型400的风整流为成水平的列车风,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整流罩210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出风端位于环境室100内,管状结构的进风端位于环境室100外,且从管状结构的进风端至出风端,管状结构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整流罩210罩设在风机220外,整流罩210的形状设置为管状,管状整流罩210的一端为进风道,另一端为出风端,其中进风端位于环境室100外,出风端位于环境室100内并面向轨道车辆模型400设置,自进风端至出风端,整流罩210的管径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整流罩210的出风端和进风端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圆形,也可以设置为矩形。
进一步地,换热系统的换热器230设置在管状结构的出风端。具体地,换热系统用于将列车风冷却到设定的温度,并补偿环境室、风机装置的热量,以便维持环境室100内的温度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30设置在管状结构的出风端,即换热器230靠近列车风产生装置设置,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快速调节输出风流的温度。
进一步地,列车风产生装置为轴流风机。本实施例中,列车风产生装置设置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是一种输出的风流与风叶的轴同方向的风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轴流风机可以设置为壁式轴流风机、移动式轴流风机或电机外置式轴流风机。轴流风机产生的风流为列车风,因此将列车风产生装置设置为轴流风机使得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布置和安装,且轴流风机能够直接产生吹向轨道车辆模型400的列车风,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列车风产生装置产生的列车风的风速为轨道车辆在实际轨道上行驶时轨道车辆与环境风之间的相对速度。具体地,本实施例用于模拟实际场景中处于运行状态的轨道车辆受到风吹雪的状态,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中,轨道车辆相对于列车风产生装置为固定状态,因此列车风产生装置所提供的列车风的风速设置为实际场景中轨道车辆与环境风之间的相对速度,从而满足模拟所需的风速,保证试验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收集装置240包括收集管,收集管的进风端位于环境室100内,收集管的出风端位于环境室100外,且从收集管的进风端至出风端,收集管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收集管的进风端的横截面大于整流罩的出风端的横截面积。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收集管能够将流经车辆模型的风吹雪完全导出环境室。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收集管用于收集列车风产生装置产生的风流及造雪装置300产生的雪粒,以保证轨道车辆模型400处于稳定的水平列车风雪流动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收集管靠近轨道车辆模型400的一端为进风端,且进风端位于环境室100内,收集管的另一端为出风端,收集管的管径自进风端至出风端逐渐减小,以提高对环境室内风雪流动的稳定。本实施例中收集装置240的设置能够及时收集风流和雪粒,避免了吹向轨道车辆模型400的风流触及环境室100的内壁而产生回流、避免了未聚积的雪粒在环境室100内返复而影响试验,进一步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520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联轴器、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一轴箱,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入轴连接,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的一端位于第一轴箱内,另一端位于环境室100内并与旋转平台510连接以驱动旋转平台510旋转。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520用于驱动与其相连接的旋转平台510,从而带动位于旋转平台510上的轨道车辆模型400转动。具体地,第一电机用于带动齿轮传动机构传动,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旋转平台510转动。其中,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紧凑、稳定性好、传动准确且传动效率高,保证了试验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620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联轴器、驱动轴和第二轴箱,其中,驱动轴的一端位于轴箱内,并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电机连接;驱动轴的另一端伸入环境室100内,并与轮毂61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620用于驱动轮毂610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轮毂610通过摩擦驱动或限制轨道车辆模型400的轮对转动,从而模拟轮对的运行状态。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用于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轮毂610转动,本实施例中采用驱动轴作为传动装置,驱动轴结构简单,能够满足试验所需的轮毂610的转速。
进一步地,环境室100包括绝热库房和设置在绝热库房内的温度测量系统,温度测量系统用于测量绝热库房内的温度,并将绝热库房内的温度反馈给换热系统。本实施例中,绝热库房可以设置为由绝热材料制成的腔室,也可以设置为在库房内壁粘贴绝热材料。具体地,例如,绝热库房可以为在库房的天花板、四壁和地面上粘贴或填充有玻璃纤维、石棉、岩棉或硅酸盐等绝热材料;又如,绝热库房可以由真空板、石棉板或气凝胶毡等材料直接搭建而成。绝热库房能够使环境室100内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试验所需,降低能源消耗。温度测量系统设置在绝热库房内,具体地可以为多个温度传感器以及温度显示器,且上述多个温度传感器与换热系统信号连接,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操作人员能够及时读取环境室100内的温度,以及保证了换热系统能够及时根据反馈来调节室内温度,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轨道车辆模型400包括车体410、转向架420和轨道430,轨道430安装在旋转平台510上,车体410安装在转向架420上,转向架420停放在轨道430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车体410可以设置为简化车体410,简化车体410为包括前端导流切面的普通车体410靠近一个转向架420的区域,本实施例中轨道430车辆模型400还包括导流装置,导流装置设置在车体410的前部,以保证转向架420前端区域的流场的平稳性。车体410与转向架420相连接,转向架420的结构与普通轨道430车辆的转向架420结构相同。轨道430与普通轨道430车辆运行时的轨道430路基外形相同,轨道430的内部开设有槽,轮毂610伸入到上述槽中与轨道430车辆模型400的轮对440相配合。
进一步地,轨道430车辆模型400还包括设置在转向架420的电机、轴箱和闸片上的加热片,加热片用于电机、轴箱和闸片运转产生的热量引起雪融化。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加热片可以设置为电加热片,电加热片粘贴在电机、轴箱和闸片上,通过产生热量模拟电机、轴箱和闸片运转产生的热量,进一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装置520、第二驱动装置620和造雪机310位于环境室100的地板110下方。第一驱动装置520、第二驱动装置620和造雪机310均位于环境室100外,本实施例中,环境室100设置有地板110,将第一驱动装置520、第二驱动装置620和造雪机310设置在地板110下方便于安装且节约空间。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室、风机装置、轮毂驱动装置、造雪装置、转台和轨道车辆模型,其中,
所述转台包括位于所述环境室内的旋转平台,以及位于所述环境室外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平台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所述轨道车辆模型安装在所述旋转平台上;
所述轮毂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环境室内的轮毂,以及位于所述环境室外用于驱动所述轮毂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轮毂用于摩擦驱动或限制所述轨道车辆模型的轮对转动;
所述风机装置包括列车风产生装置、换热系统和收集装置,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位于所述轨道车辆模型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产生的列车风经所述换热系统后流向所述轨道车辆模型;
所述造雪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环境室外的造雪机,以及与所述造雪机相连通的雪喷嘴,所述雪喷嘴位于所述环境室内且位于所述轨道车辆模型和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包括整流罩和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内的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整流罩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内,所述管状结构的整流罩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外,且从所述进风端至出风端,所述管状结构的整流罩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的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管状结构的出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为轴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风产生装置产生的列车风的风速为轨道车辆在实际轨道上行驶时所述轨道车辆与环境风之间的相对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内,所述收集管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外,且从所述收集管的进风端至出风端,所述收集管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收集管的进风端的横截面大于所述整流罩的出风端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联轴器、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一轴箱,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入轴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轴箱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环境室内并与所述旋转平台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联轴器、驱动轴和第二轴箱,其中,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轴箱内,并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环境室内,并与所述轮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室包括绝热库房和设置在所述绝热库房内的温度测量系统,所述温度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所述绝热库房内的温度,并将所述绝热库房内的温度反馈给所述换热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模型包括车体、转向架和轨道,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旋转平台上,所述车体安装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转向架停放在所述轨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模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向架的电机、轴箱和闸片上的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用于模拟电机、轴箱和闸片运转产生的热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造雪机位于所述环境室的地板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16636.6A CN111307476A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16636.6A CN111307476A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07476A true CN111307476A (zh) | 2020-06-19 |
Family
ID=71144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16636.6A Pending CN111307476A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0747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9612A (zh) * | 2021-04-14 | 2021-06-25 | 中南大学 | 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系统的转向架旋转试验台 |
CN113029610A (zh) * | 2021-04-14 | 2021-06-25 | 中南大学 | 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CN113447231A (zh) * | 2021-05-19 | 2021-09-28 | 中南大学 | 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 |
CN113447233A (zh) * | 2021-06-29 | 2021-09-2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建筑供热与积雪耦合实验的可调节热源试验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98964A (ja) * | 2006-01-27 | 2007-08-09 |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 自動車用磁力支持天秤装置 |
CN104280204A (zh) * | 2014-09-28 | 2015-01-14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洞 |
CN104634536A (zh) * | 2015-01-28 | 2015-05-20 | 天津大学 | 一种经济高效的开口直流式冰风洞 |
CN107607285A (zh) * | 2017-11-08 | 2018-01-19 | 重庆交通大学 | 海上地震风雪环境风洞模拟装置 |
CN207163042U (zh) * | 2017-06-01 | 2018-03-30 | 深圳市新力合制冰技术有限公司 | 新型造雪装置 |
CN108760358A (zh) * | 2018-08-06 | 2018-11-06 | 中南大学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的冰雪风洞系统 |
-
2018
- 2018-12-12 CN CN201811516636.6A patent/CN11130747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98964A (ja) * | 2006-01-27 | 2007-08-09 |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 自動車用磁力支持天秤装置 |
CN104280204A (zh) * | 2014-09-28 | 2015-01-14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洞 |
CN104634536A (zh) * | 2015-01-28 | 2015-05-20 | 天津大学 | 一种经济高效的开口直流式冰风洞 |
CN207163042U (zh) * | 2017-06-01 | 2018-03-30 | 深圳市新力合制冰技术有限公司 | 新型造雪装置 |
CN107607285A (zh) * | 2017-11-08 | 2018-01-19 | 重庆交通大学 | 海上地震风雪环境风洞模拟装置 |
CN108760358A (zh) * | 2018-08-06 | 2018-11-06 | 中南大学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的冰雪风洞系统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9612A (zh) * | 2021-04-14 | 2021-06-25 | 中南大学 | 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系统的转向架旋转试验台 |
CN113029610A (zh) * | 2021-04-14 | 2021-06-25 | 中南大学 | 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CN113029610B (zh) * | 2021-04-14 | 2022-05-27 | 中南大学 | 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CN113447231A (zh) * | 2021-05-19 | 2021-09-28 | 中南大学 | 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 |
CN113447231B (zh) * | 2021-05-19 | 2022-05-17 | 中南大学 | 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 |
CN113447233A (zh) * | 2021-06-29 | 2021-09-2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建筑供热与积雪耦合实验的可调节热源试验设备 |
CN113447233B (zh) * | 2021-06-29 | 2023-04-0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建筑供热与积雪耦合实验的可调节热源试验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07476A (zh) | 轨道车辆转向架区域冰雪试验装置 | |
Lin et al. | A study on underground tunnel ventilation for piston effects influenced by draught relief shaft in subway system | |
CN103221684B (zh) | 符合风/水的风力或水力双涡轮系统 | |
CN104280204B (zh) | 一种风洞 | |
Yang et al. | An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of subway | |
CN104180997A (zh) | 一种车辆热平衡能力室内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03149006B (zh) | 一种模拟实际运行工况的汽车散热器风洞试验装置 | |
CN202916032U (zh) | 车辆道路测试仿真系统 | |
CN103808519A (zh) | 一种高速列车制动装置的制动试验台 | |
CN103270292A (zh) | 用于风力和/或水力发电的跟随风/水的双涡轮系统(风追踪器) | |
JP7052515B2 (ja) | 車両用環境試験室の空調システム | |
CN205381273U (zh) | 一种用于空轨列车的牵引装置 | |
Zhang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ice and snow accumulations on the bogie areas of high-speed trains using ice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 |
Ji et al. |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a front-end capillary heat exchanger for a metro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 |
Georgakis et al. |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a novel climatic wind tunnel for the testing of structural cables | |
CN103196649A (zh) | 道路隧道通风性能模型试验系统 | |
CN204228376U (zh) | 一种风洞 | |
Ji et al. |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unnel lining heat exchanger and subway thermal environment | |
JP7052514B2 (ja) | 車両用環境試験室の空調システム | |
CN206943034U (zh) | 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牵引电机用冷却通风机 | |
CN112423571A (zh) | 钻机移动箱式变频电源用司控箱 | |
CN105317724B (zh) | 轨道车辆冷却系统用冷却风扇性能试验装置 | |
CN104465075A (zh) | 一种超级电容及其散热装置 | |
CN205260395U (zh) | 一种轨道车辆冷却系统用冷却风扇性能试验装置 | |
CN209389173U (zh) | 动力电池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