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946A -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4946A
CN111294946A CN201910346253.7A CN201910346253A CN111294946A CN 111294946 A CN111294946 A CN 111294946A CN 201910346253 A CN201910346253 A CN 201910346253A CN 111294946 A CN111294946 A CN 111294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adjusted
time domain
starting position
domain sta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62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4946B (zh
Inventor
王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62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46B/zh
Priority to EP20796380.2A priority patent/EP3962208A4/en
Priority to US17/606,338 priority patent/US2022020168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4380 priority patent/WO202021608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4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4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使得周期性业务的发送/接收时间点与周期性资源出现的时域位置能够更好地匹配,从而有效减小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传输可靠性,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根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简称IEEE)802.1QBV的相关规定,一个时间敏感性网络(Time-SensitiveNetworking,简称TSN)流量(flow)的数据包到达具有固定的起始位置(offset)以及周期,且每次到达的数据量具有固定的大小。其中,所述起始位置以TSN时钟(TSN clock)为基准。其他业务,如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vehicle to X,简称V2X,也可称为vehicle toeverything)中某些业务的数据包到达也具有上述特点。
预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可以用于支持确定性的周期业务。无线接入网络(Random Access Network,简称RAN)1#95会议已经同意,支持在一个服务小区(servingcell)的一个给定的部分带宽(BandWith Part,简称BWP)上配置并激活多套资源的传输模式信息(configurations of configured grant),用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服务(service)、业务类型(traffic type)、复合业务(multiple Industrial)、具有不同特性的TSN流(TSNstream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等,以增强传输的可靠性减小传输时延。
另一方面,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或者核心网可以将上行TSN流量的一些业务传输模式(traffic pattern)信息通知给基站,这有助于基站准确地为UE配置上行授权(configured)、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简称SPS)资源等。
现有预配置授权资源(configured grant resource,简称CG resource、CG资源)、SPS资源均为周期性资源,且资源周期值必须从协议规定的有限集合中选取。而周期性TSN业务的周期可以是任意的有理数。
在实际应用中,极有可能出现TSN业务的周期与基站为UE配置的资源的周期不对齐的情形,导致TSN业务传输时延长、TSN业务的数据被分段传输等一系列问题,这显然无法满足那些对时延敏感的TSN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匹配周期性业务的发送/接收时间点与周期性资源出现的时域位置,以减小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传输可靠性,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可选的,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与所述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是指:位于所述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位置之前,且无法被位于所述待调整资源之前的任一资源承载的首个数据。
可选的,所述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是指: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所述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偏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所述相对时域起始位置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预设基准点的时域位置偏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根据所述预设基准点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预设基准点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或者,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可选的,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所述相对资源序列号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相对于预设基准序列号的偏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根据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确定,或者,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确定。
可选的,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预设定时器,所述预设定时器自预设基准点开始计时。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将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的首个资源确定为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预设基准点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或者,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可选的,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预设时域间隔,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长度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相关联。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自所述资源集合中的首个资源起,计算所述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所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间隔,将首个时域间隔大于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资源确定为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首个资源根据上一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确定。
可选的,在获取调整指示信息之前,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接收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适于触发调整指示信息的获取操作。
可选的,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至少是通过用于指示CG资源的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或者,用于指示SPS资源的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接收的。
可选的,所述调整指示信息是通过协议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相关联。
可选的,所述资源集合为:同一套预配置授权资源,或者,同一套半静态调度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位置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使得周期性业务的发送/接收时间点与周期性资源出现的时域位置能够更好地匹配,从而有效减小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传输可靠性,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而言,基于调整指示信息确定资源集合中需要进行调整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中的首个资源,并将自首个资源起的资源集合中的剩余资源全部平移相应位置,使得资源集合中每一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以使周期性到达的数据能够被及时传输。
进一步,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所述相对时域起始位置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预设基准点的时域位置偏差。由此,可以根据相对时域起始位置直观地确定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进而自首个待调整资源起进行资源位置的调整,以使资源集合中每一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能够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所述相对资源序列号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相对于预设基准序列号的偏差。由此,可以根据相对资源序列号直观地确定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进而自首个待调整资源起进行资源位置的调整,以使资源集合中每一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能够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预设定时器,所述预设定时器自预设基准点开始计时。由此,可以根据预设定时器的时长和预设基准点准确确定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进而自首个待调整资源起进行资源位置的调整,以使资源集合中每一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能够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预设时域间隔,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长度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相关联。由此,可以根据预设时域间隔计算确定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进而自首个待调整资源起进行资源位置的调整,以使资源集合中每一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能够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资源和数据的时域位置分布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中步骤S102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采用图2所示方法确定的资源和数据的时域位置分布图;
图5是图2中步骤S102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6是图2中步骤S102的第三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7是图2中步骤S102的第四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资源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根据现有协议的规定,无论是对于上行预配置授权类型1(configured grant Type1)或预配置授权类型2(configured grant Type2),还是对于下行(Downlink,简称DL)SPS,基站都是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配置一套或多套周期和偏移(offset)固定的周期性资源。,其中,偏移是自资源的起始时间点开始起算的。
具体而言,现有预配置授权(包括类型1和类型2)配置的资源的周期值可以为2个符号(symbol),7个符号,n*14个符号,6个符号,n*12个符号,n为正整数。
现有下行SPS配置的资源的周期值可以为10毫秒(millisecond,简称ms),20ms,32ms,40ms,64ms,80ms,128ms,160ms,320ms,640ms,0.5ms或更小的数值。
而TSN业务的周期可能是任意的有理数。
另一方面,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只能配置在子帧或时隙的起始时间点,而TSN业务的数据到达时间点也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如0.1ms、1.5ms等。
例如,参考图1,假设基站配置给UE的资源集合100包括多个资源,图1仅示出所述资源集合100的前6个资源的时域位置,所述前6个资源按照时域上的先后顺序依次为资源101、资源102、资源103、资源104、资源105和资源106。
假设所述资源集合100中资源的周期为2ms,所述资源集合100中第一个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0(图中以s0标记),由此可以推知,所述资源集合100在时域t上的时域位置分布如图1所示。也即,资源101的时域起始位置为s0,资源102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2(图中以s2标记),资源103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4(图中以s4标记),资源104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6(图中以s6标记),资源105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8(图中以s8标记),资源106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10(图中以s10标记)。
图中向上的箭头指示的是数据的到达时间点,假设当前业务的第一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是0ms,数据的周期是1.7ms,由此可以推知,当前业务的周期性数据的到达时间点如图1所示。也即,第1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0ms,第2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1.7ms,第3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3.4ms,第4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5.1ms,第5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6.8ms,第6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8.5ms,第7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10.2ms。
假设当前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为0.8ms,参见图1可知,第1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与资源101的时域起始位置同步,因而,第1个数据可以由资源101承载并传输;第2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早于资源102的时域起始位置,且两者之间的时域偏差为0.3ms,由于尚在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第2个数据可以由资源102承载并传输;第3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早于资源103的时域起始位置,且两者之间的时域偏差为0.6ms,由于尚在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第3个数据可以由资源103承载并传输。
但是,第4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早于资源104的时域起始位置,且两者之间的时域偏差为0.9ms,由于已经超出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自第4个数据开始,后面所有的数据将无法由自资源104开始的资源集合100中的剩余资源各自承载并传输。
由图1可知,由于周期性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只能在时隙或子帧的起点,且周期只能从协议规定的有限候选值中选取;而数据的到达时间点和周期的取值均可以是任意有理数。这就使得周期性业务的发送/接收数据的到达时间点很难与周期性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完美匹配,导致业务传输发生较大时延、数据被分段传输等一系列问题,而这对于那些对时延敏感的TSN业务是无法容忍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使得周期性业务的发送/接收时间点与周期性资源出现的时域位置能够更好地匹配,从而有效减小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传输可靠性,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而言,基于调整指示信息确定资源集合中需要进行调整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中的首个资源,并将自首个资源起的资源集合中的剩余资源全部平移相应位置,使得资源集合中每一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以使周期性到达的数据能够被及时传输。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于以更少的信令开销确定基站配置给UE的资源的场景。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由UE侧执行。通过采用本实施例方案确定的资源可以用于传输TSN业务的数据。
例如,为解决图1所示的基站配置给UE的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与UE的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不对齐的问题,势必需要为UE配置多套具有不同周期和时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将这些配置信息全部指示给UE需要消耗大量的信令开销。
为降低信令开销,本实施例的方案允许基站仅向UE指示一套资源的周期性配置信息,结合调整指示信息,使得采用本实施例方案的UE能够根据自身业务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灵活调节基站所配置的资源集合中一个或多个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与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确保每一个数据在到达后能够以最低的时延得到传输。
由于UE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是预先上报给基站的,因而,基站侧也可以根据数据的到达时间点和配置给UE的资源的周期性配置信息计算出资源的调整情况,并在相应位置预留出足够的资源供UE进行数据传输。由此,虽然基站仅指示一套资源的周期性配置信息,但仍能与UE达成共识,使得经过调整的资源能够成功传输UE的数据。
其中,所述资源可以为周期性资源,包括预配置授权资源,如预配置授权类型1的资源和预配置类型2的资源,还包括SPS资源。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述资源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
步骤S102,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可以是由所述基站发送至所述UE的。例如,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至少可以是通过用于指示CG资源的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或者,用于指示SPS资源的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接收的。
例如,对于预配置授权类型1,可以通过指示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的RRC消息来发送所述调整指示信息。
又例如,对于预配置授权类型2,可以通过指示预配置授权类型2资源的RRC消息或者DCI信令来发送所述调整指示信息。
再例如,对于下行SPS,可以通过指示下行SPS资源的RRC消息或者DCI信令来发送所述调整指示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基站还可以通过除前述信令外的其他信令来发送所述调整指示信息。
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可以是通过协议确定的。
例如,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可以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相关联,UE和基站可以分别根据当前具有数据传输需求的数据所属的业务来确定关联的调整指示信息,而无需在UE和基站间进行额外的信令交互。
进一步地,协议可以规定本实施例所述方案的触发条件,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UE和基站可以自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案,以根据数据所属业务确定对应的调整指示信息。
例如,所述触发条件可以预设时域间隔,当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大于所述预设时域间隔时,确定触发条件不满足;反之,当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小于所述预设时域间隔时,确定触发条件满足,UE执行本实施例的方案以确保配置的资源能够更好地匹配关联的数据。
进一步地,不同业务可以对应不同的调整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同一业务可以对应多个调整指示信息,并且,不同的调整指示信息对应该业务的不同应用场景或条件。
在另一个变化例中,在所述步骤S101之前,本实施例所述方案还可以包括步骤:接收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适于触发调整指示信息的获取操作。
换言之,在本变化例中,所述调整指令可以包含是否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案的指示信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调整指令,且所述调整指令指示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案时,UE可以执行所述步骤S101,以根据协议确定的业务与调整指示信息的关联关系获取合适的调整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集合可以为:同一套预配置授权资源,或者,同一套半静态调度资源。其中,同一套是指周期、偏移以及资源配置参数相同,也即,通过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指示的CG资源或SPS资源的配置信息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与所述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可以是指:位于所述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位置之前,且无法被位于所述待调整资源之前的任一资源承载的首个数据。
例如,参考图1,与资源101相关联的数据为预设到达时间点为0ms的数据,与资源102相关联的数据为预设到达时间点为1.7ms的数据,与资源103相关联的数据为预设到达时间点为3.4ms的数据,与资源104相关联的数据为预设到达时间点为5.1ms的数据。基于现有技术,由于资源104的时域起始位置与预设到达时间点为5.1ms的数据之间的时域偏差大于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因而,预设到达时间点为5.1ms的数据无法使用资源104传输,因而,与资源105相关联的数据为预设到达时间点为5.1ms的数据以及预设到达时间点为6.8ms的数据。其中,所述时域偏差(可称为偏差)是指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可以是指: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所述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偏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位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后。也即,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在时域上,与其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是早于所述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的,以确保经过本实施例的操作,每一组相关联的数据和资源均能相匹配,以确保数据能够使用关联的资源进行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零,也即,所述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是严格对齐的。
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非零且小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的有理数,这同样可以确保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可以为根据业务模式(trafficpattern)中业务的周期和偏移计算出来的所述数据的理论到达时间点。业务模式可以由UE上报给基站,或基站通知给UE,或核心网通知给基站和/或UE,或UE和/或基站通过其他方式获取。
在一个变化例中,考虑到实际信道环境等因素的干扰,所述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也可以为在前述理论到达时间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业务到达时间的抖动性的到达时间点。
在又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还可以为以任意一种基站和UE约定好的规则所确定的到达时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所述相对时域起始位置可以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预设基准点的时域位置偏差。由此,可以根据相对时域起始位置直观地确定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进而自首个待调整资源起进行资源位置的调整,以使资源集合中每一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能够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1,根据所述预设基准点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
步骤S1022,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步骤S1023,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具体地,在第1次调整时,所述预设基准点可以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进一步地,自第2次调整起,所述预设基准点可以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周期可以是基站配置的所述资源集合的周期。
例如,参考图4,参照前述针对图1的相关描述,自第4个数据开始,后面所有的数据将无法由自资源104开始的资源集合100中的剩余资源各自承载并传输。
在本示例中,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可以为6个子帧,也即12个时隙,也即6ms。
相应的,在第1次调整时,自资源101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0起算,资源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与之间隔6个子帧的资源104为第1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6(subframe6,简称s6)。
进一步地,根据资源104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6,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4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5.1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104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5.1ms位置,以使资源1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4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4称为资源204。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2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100的2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105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105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2个子帧,也即为7.1ms。
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中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5称为资源205、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6称为资源206、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7称为资源207、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8称为资源208、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9称为资源209。
经过第1次调整,资源204、资源205和资源206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自资源207开始,又需要进行下一轮调整。
在第2次调整中,所述预设基准点是根据资源2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的。因而,本次调整的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6个子帧,也即,本次调整的首个待调整资源为资源207,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11.1ms。
与第1次调整时的处理方式类似,在本次调整时,根据资源207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11.1ms,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7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10.2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207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10.2ms位置,以使资源2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7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7称为资源307。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3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100的2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208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208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2个子帧,也即为12.2ms。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8称为资源308、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9称为资源309。
经过第2次调整,资源307、资源308和资源309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如此循环迭代,可以确定资源集合100包含的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均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地,由于前述循环迭代的过程,每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即为该待调整资源经过上一次调整得到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在前述循环迭代过程中,每一次调整时均以前一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基准重新计算,以确定本次调整的首个待调整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所述相对资源序列号可以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相对于预设基准序列号的偏差。由此,可以根据相对资源序列号直观地确定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进而自首个待调整资源起进行资源位置的调整,以使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能够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地,参考图5,所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31,根据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
步骤S1032,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步骤S1033,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具体地,在第1次调整时,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可以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确定。
进一步地,自第2次调整起,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可以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周期可以是基站配置的所述资源集合的周期。
例如,参考图4,参照前述针对图1的相关描述,自第4个数据开始,后面所有的数据将无法由自资源104开始的资源集合100中的剩余资源各自承载并传输。
在本示例中,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可以为3个资源序列号。
相应的,在第1次调整时,自资源101的资源序列号1起算,资源序列号与之间隔3个资源序列号的资源104为第1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6(s6)。
进一步地,根据资源104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6,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4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5.1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104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5.1ms位置,以使资源1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4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4称为资源204。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2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100的2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105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105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2个子帧,也即为7.1ms。
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5称为资源205、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6称为资源206、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7称为资源207、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8称为资源208、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9称为资源209。
经过第1次调整,资源204、资源205和资源206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自资源207开始,又需要进行下一轮调整。
在第2次调整中,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是根据资源204的资源序列号确定的。因而,本次调整的首个待调整资源为4+3也即资源序列号为7的资源207,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11.1ms。
与第1次调整时的处理方式类似,在本次调整时,根据资源207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11.1ms,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7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10.2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207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10.2ms位置,以使资源2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7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7称为资源307。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3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100的2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208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208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2个子帧,也即为12.2ms。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8称为资源308、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9称为资源309。
经过第2次调整,资源307、资源308和资源309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如此循环迭代,可以确定资源集合100包含的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均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预设定时器,所述预设定时器可以自预设基准点开始计时。由此,可以根据预设定时器的时长和预设基准点准确确定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进而自首个待调整资源起进行资源位置的调整,以使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能够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地,参考图6,所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41,将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的首个资源确定为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
步骤S1042,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步骤S1043,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具体地,在第1次调整时,所述预设基准点可以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进一步地,在第2次调整时,所述预设基准点可以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定时器可以根据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以及所述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和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的时间间隔确定的。
例如,自预设基准点起,逐一比较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和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所述最大可容忍时延,当比较到首个大于最大可容忍时延的时间间隔时,确定所述预设定时器到期。
换言之,优选地,所述预设定时器的时长为预设基准点至首个时间间隔大于最大可容忍时延的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止的这段时间段。
或者,所述预设定时器的时长也可以取值自范围(A,B],其中,A为预设基准点至首个时间间隔大于最大可容忍时延的资源的前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止的这段时间段,B为预设基准点至首个时间间隔大于最大可容忍时延的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止的这段时间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周期可以是基站配置的所述资源集合的周期。
例如,参考图4,参照前述针对图1的相关描述,自第4个数据开始,后面所有的数据将无法由自资源104开始的资源集合100中的剩余资源各自承载并传输。
在本示例中,所述预设定时器的时长可以为6个子帧。
相应的,在第1次调整时,自资源101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0起预设定时器开始计时,当所述预设定时器到期时,接下来时域上最接近的首个资源为资源104,因而,资源104为第1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6(s6)。
进一步地,根据资源104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6,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4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5.1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104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5.1ms位置,以使资源1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4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4称为资源204。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2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100的2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105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105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2个子帧,也即为7.1ms。
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5称为资源205、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6称为资源206、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7称为资源207、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8称为资源208、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9称为资源209。
经过第1次调整,资源204、资源205和资源206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自资源207开始,又需要进行下一轮调整。
在第2次调整中,所述预设基准点是根据资源2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的。因而,本次调整的预设定时器自5.1ms开始计时,经过6个子帧到期后,时域t上接下来最近的资源为资源207,所述资源207即为本次调整的首个待调整资源,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11.1ms。
与第1次调整时的处理方式类似,在本次调整时,根据资源207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11.1ms,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7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10.2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207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10.2ms位置,以使资源2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7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7称为资源307。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3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100的2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208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208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2个子帧,也即为12.2ms。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8称为资源308、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9称为资源309。
经过第2次调整,资源307、资源308和资源309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如此循环迭代,可以确定资源集合100包含的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均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本实施例所述预设定时器可以用于指示从哪一块资源开始调整,可以理解为上述图3和图5所示直接指示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预设时域间隔,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长度可以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相关联。由此,可以根据预设时域间隔计算确定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进而自首个待调整资源起进行资源位置的调整,以使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能够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地,参考图7,所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51,自所述资源集合中的首个资源起,计算所述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所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间隔,将首个时域间隔大于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资源确定为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
步骤S1052,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步骤S1053,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具体地,所述首个资源可以根据上一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确定。在第1次调整时,所述首个资源可以是所述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周期可以是基站配置的所述资源集合的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时域间隔可以等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
或者,所述预设时域间隔可以小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以进一步缩短数据传输时延。
在本实施例中,自第2次调整起,所述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可以指该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参考图4,参照前述针对图1的相关描述,自第4个数据开始,后面所有的数据将无法由自资源104开始的资源集合100中的剩余资源各自承载并传输。
在本示例中,所述预设时域间隔可以为0.8ms。
相应的,在第1次调整时,自资源101起,计算每一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当计算到资源104时,资源104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6与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5.1ms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ms。因而,可以确定资源104为第1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6(s6)。
进一步地,根据资源104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6,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4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5.1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104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5.1ms位置,以使资源1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4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4称为资源204。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20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100的2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105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105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2个子帧,也即为7.1ms。
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5称为资源205、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6称为资源206、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7称为资源207、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8称为资源208、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109称为资源209。
经过第1次调整,资源204、资源205和资源206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自资源207开始,又需要进行下一轮调整。
在第2次调整中,自资源204开始计算每一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当计算到资源207,资源207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11.1ms与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10.2ms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ms。因而,可以确定资源207为第2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11.1ms。
与第1次调整时的处理方式类似,在本次调整时,根据资源207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11.1ms,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7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10.2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207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10.2ms位置,以使资源2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7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7称为资源307。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3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100的2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208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208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2个子帧,也即为12.2ms。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8称为资源308、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209称为资源309。
经过第2次调整,资源307、资源308和资源309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如此循环迭代,可以确定资源集合100包含的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均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共同变化例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预设偏移量,其中,所述预设偏移量是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首个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和第一预设周期,以及所述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和第二预设周期确定的。
具体地,所述预设偏移量和首个待调整资源均可以为多个,且预设偏移量与首个待调整资源一一对应。
例如,参考图4,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资源104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或资源序列号以及对应的预设偏移量0.9ms、资源107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或资源序列号以及对应的预设偏移量1.8ms。在本示例中,指示的所述原始时域起始位置和资源序列号可以为绝对值。
相应的,UE在执行所述步骤S102时,可以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将自资源104起至资源106止的资源分别向前移动0.9ms,以得到资源204、资源205和资源206。
同时或之后,UE还可以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将自资源107起至资源109止的资源分别向前移动1.8ms,以得到资源307、资源308和资源309。
由上,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使得周期性业务的发送/接收时间点与周期性资源出现的时域位置能够更好地匹配,从而有效减小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传输可靠性,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而言,基于调整指示信息确定资源集合中需要进行调整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中的首个资源,并将自首个资源起的资源集合中的剩余资源全部平移相应位置,使得资源集合中每一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以使周期性到达的数据能够被及时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数据与基站配置的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可以不是一一对应的。
例如,参考图8,假设基站配置给UE的资源集合500包括多个资源,图8仅示出所述资源集合500的前13个资源的时域位置,所述前13个资源按照时域上的先后顺序依次为资源501、资源502、资源503、资源504、资源505、资源506、资源507、资源508、资源509、资源510、资源511、资源512和资源513。
假设所述资源集合500中资源的周期为1ms,所述资源集合500中第一个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0(图中以s0标记),由此可以推知,所述资源500在时域t上的时域位置分布如图8所示。
也即,资源501的时域起始位置为s0,资源502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1(图中以s1标记),资源503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3(图中以s3标记),资源504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4(图中以s4标记),资源505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5(图中以s5标记),资源506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6(图中以s6标记),资源507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6(图中以s6标记),资源508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7(图中以s7标记),资源509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8(图中以s8标记),资源510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9(图中以s9标记),资源511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10(图中以s10标记),资源512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11(图中以s11标记),资源513的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12(图中以s12标记)。
图中向上的箭头指示的是数据的到达时间点,假设当前业务的第一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是0ms,数据的周期是1.7ms,由此可以推知,当前业务的周期性数据的到达时间点如图8所示。
也即,第1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0ms,第2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1.7ms,第3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3.4ms,第4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5.1ms,第5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6.8ms,第6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8.5ms,第7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10.2ms,第8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为11.9ms。
假设当前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为0.8m,参见图8可知,第1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与资源101的时域起始位置同步,因而,第1个数据可以由资源101承载并传输;第2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早于资源503的时域起始位置,且两者之间的时域偏差为0.3ms,由于尚在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第2个数据可以由资源503承载并传输;第3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早于资源505的时域起始位置,且两者之间的时域偏差为0.6ms,由于尚在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第3个数据可以由资源505承载并传输。
但是,第4个数据的到达时间点早于资源506的时域起始位置,且两者之间的时域偏差为0.9ms,由于已经超出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自第4个数据开始,后面所有的数据将无法由自资源506开始的资源集合500中的剩余合适的资源各自承载并传输。
进一步地,参见图8可知,由于第2个数据晚于资源502,因而第2个数据无法通过资源502传输,资源502实际上被浪费掉了。同理,资源504、资源506、资源508、资源510和资源512都没有相关联的数据。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使得自第4个数据起的数据仍能够使用自资源506起的资源集合500中的剩余资源中合适的资源承载并传输。
具体地,在本场景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的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可以为6个子帧。
相应的,在第1次调整时,自资源501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0起算,资源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与之间隔6个子帧的资源507为第1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子帧6(s6)。
进一步地,根据资源507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s6,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4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5.1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507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5.1ms位置,以使资源5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4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07称为资源607。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6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500的1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508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508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1个子帧,也即为6.1ms。
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08称为资源608、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07称为资源607、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09称为资源609、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11称为资源611、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12称为资源612、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13称为资源613、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14(图未示)称为资源614、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14(图未示)称为资源614、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15(图未示)称为资源615、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16(图未示)称为资源616、经过第1次调整的资源517(图未示)称为资源617。
经过第1次调整,资源607、资源609和资源611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自资源613开始,又需要进行下一轮调整。
在第2次调整中,所述预设基准点是根据资源607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的。因而,本次调整的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5.1ms+6个子帧,也即,本次调整的首个待调整资源为资源613,其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为11.1ms。
与第1次调整时的处理方式类似,在本次调整时,根据资源613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11.1ms,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7个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10.2ms,可以确定需要将所述资源613在时域上向前移动至10.2ms位置,以使资源613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第7个数据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对齐。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613称为资源713。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资源713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后,可以根据资源集合500的1个子帧的周期确定资源614及后续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例如,资源614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为10.2ms+1个子帧,也即为11.2ms。
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图示的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614称为资源714、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615称为资源715、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616称为资源716、经过第2次调整的资源617称为资源717。
经过第2次调整,资源713、资源714和资源715与各自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偏差均处于0.8ms的最大可容忍时延范围内。如此循环迭代,可以确定资源集合500包含的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所有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均与该资源关联的数据(如果有的话)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资源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资源的确定装置8(以下简称为确定装置8)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图2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装置8可以包括: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进一步地,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与所述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可以是指:位于所述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位置之前,且无法被位于所述待调整资源之前的任一资源承载的首个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可以是指: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所述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偏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所述相对时域起始位置可以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预设基准点的时域位置偏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82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821,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基准点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第二确定子模块822,用于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第三确定子模块823,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基准点可以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或者,可以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所述相对资源序列号可以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相对于预设基准序列号的偏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82可以包括:第四确定子模块824,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第五确定子模块825,用于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第六确定子模块826,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可以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确定,或者,可以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预设定时器,所述预设定时器自预设基准点开始计时。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82可以包括:第七确定子模块827,用于将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的首个资源确定为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第八确定子模块828,用于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第九确定子模块829,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基准点可以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或者,可以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预设时域间隔,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长度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相关联。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82可以包括:第十确定子模块830,用于自所述资源集合中的首个资源起,计算所述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所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间隔,将首个时域间隔大于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资源确定为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第十一确定子模块831,用于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第十二确定子模块832,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首个资源可以根据上一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装置8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3,用于在获取调整指示信息之前,接收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适于触发调整指示信息的获取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至少可以是通过用于指示CG资源的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或者,用于指示SPS资源的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接收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可以是通过协议确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可以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集合可以为:同一套预配置授权资源,或者,同一套半静态调度资源。
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822、第五确定子模块825、第八确定子模块828和第十一确定子模块831可以为同一模块,或者,也可以为相独立的多个模块。
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823、第六确定子模块826、第九确定子模块829和第十二确定子模块832可以为同一模块,或者,也可以为相独立的多个模块。
关于所述确定装置8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2至图8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2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诸如非挥发性(non-volatile)存储器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2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终端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
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与所述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是指:位于所述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位置之前,且无法被位于所述待调整资源之前的任一资源承载的首个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是指:
对于每一待调整资源,所述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偏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所述相对时域起始位置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预设基准点的时域位置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基准点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
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基准点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或者,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所述相对资源序列号是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相对于预设基准序列号的偏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相对资源序列号,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
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基准序列号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确定,或者,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资源序列号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
预设定时器,所述预设定时器自预设基准点开始计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
将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的首个资源确定为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
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基准点根据所述资源集合中第一块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或者,根据前一次调整时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指示信息包括:
预设时域间隔,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长度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的最大可容忍时延相关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
自所述资源集合中的首个资源起,计算所述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与该资源所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之间的时域间隔,将首个时域间隔大于所述预设时域间隔的资源确定为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
根据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确定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根据所述资源集合的第一预设周期和所述首个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所述待调整资源中剩余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个资源根据上一次调整时的首个待调整资源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调整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适于触发调整指示信息的获取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至少是通过用于指示CG资源的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或者,用于指示SPS资源的RRC消息和/或DCI信令接收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是通过协议确定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与所述数据所属业务相关联。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集合为:同一套预配置授权资源,或者,同一套半静态调度资源。
21.一种资源位置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调整指示信息,所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位置指示信息,所述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集合中首个待调整资源的原始时域起始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集合中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以使每一待调整资源的更新后的时域起始位置与相关联的数据的预设到达时间点对齐。
22.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3.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346253.7A 2019-04-26 2019-04-26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ctive CN111294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6253.7A CN111294946B (zh) 2019-04-26 2019-04-26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EP20796380.2A EP3962208A4 (en) 2019-04-26 2020-04-13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US17/606,338 US20220201682A1 (en) 2019-04-26 2020-04-13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PCT/CN2020/084380 WO2020216084A1 (zh) 2019-04-26 2020-04-13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6253.7A CN111294946B (zh) 2019-04-26 2019-04-26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946A true CN111294946A (zh) 2020-06-16
CN111294946B CN111294946B (zh) 2023-01-24

Family

ID=71030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6253.7A Active CN111294946B (zh) 2019-04-26 2019-04-26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1682A1 (zh)
EP (1) EP3962208A4 (zh)
CN (1) CN111294946B (zh)
WO (1) WO202021608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6913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的调整方法与设备
WO2022021070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82568A1 (en) * 2004-06-18 2005-12-22 Qualcomm Incorprated Time synchronization using spectral esti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24375A1 (en) * 2007-02-05 2009-11-25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ts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nchron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its timer control program
CN103916913A (zh) * 2014-04-02 2014-07-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US20180084546A1 (en) * 2016-09-19 2018-03-2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timing advan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94921B2 (en) * 2015-07-14 2017-10-1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latency of LTE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07295660B (zh) * 2016-04-01 2020-09-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资源调度及数据检测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82568A1 (en) * 2004-06-18 2005-12-22 Qualcomm Incorprated Time synchronization using spectral esti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24375A1 (en) * 2007-02-05 2009-11-25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ts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nchron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its timer control program
CN103916913A (zh) * 2014-04-02 2014-07-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US20180084546A1 (en) * 2016-09-19 2018-03-2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timing advan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S2-1903641 "The clock the periodicity and burst arrival time should refer to"", 《3GPP TSG_SA\WG2_ARCH》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6913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的调整方法与设备
WO2022021070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01682A1 (en) 2022-06-23
WO2020216084A1 (zh) 2020-10-29
EP3962208A1 (en) 2022-03-02
CN111294946B (zh) 2023-01-24
EP3962208A4 (en) 2022-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5185B (zh) 发送上行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92701B (zh) 降低等待时间的系统中的定时提前和处理能力
JP6671502B2 (ja) 拡張カバレッジモードにおけるワイヤレス通信デバイスにおけるタイミングアドバンスコマンドの適用
US915508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AU2018441785B2 (en) A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lot format configuration
US10791013B2 (en)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equipment, and network equipment
JP6753509B2 (ja) 通信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0523883A (ja) ユーザ機器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及び基地局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
CN112956150B (zh) 在测量间隙期间处理数据传输的网络接入节点和客户端设备
KR2023009191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참조 신호
CN111294946B (zh) 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EP3387869B1 (e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transmission from a comp cluster
JP717978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機器
JP6573724B2 (ja) 周期的割り当てを示す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230254796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using the burst spread parame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6933283B2 (ja) 通信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9149371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o reduce application latency for periodic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WO2023000236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CN113383508B (zh) 基于可用性评估的宽带通信
WO2024026847A1 (en) Optimized uplink transmission with ue assisted information
US12010722B2 (en)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availability assessment
CN111294754B (zh) 基于直接链路资源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7998544A (zh) 一种节能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560388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831190A (zh) 上行免调度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