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885A - 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 Google Patents

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4885A
CN111294885A CN201910116432.1A CN201910116432A CN111294885A CN 111294885 A CN111294885 A CN 111294885A CN 201910116432 A CN201910116432 A CN 201910116432A CN 111294885 A CN111294885 A CN 111294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data
source base
target base
hand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64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4885B (zh
Inventor
张书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64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4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4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4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所述软切换方法包括:接收切换通知;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本发明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有助于实现无损传输,提高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切换技术中,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5G新空口(NewRadio,NR)切换均为硬切换,其切换过程是先断开与源小区的链路连接,然后和新的目的小区建立新的连接,一旦切换失败,数据前传的源和目的小区的数据会被清空,导致数据受损严重,影响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可以有效地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有助于实现无损传输,提高通信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切换通知;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可选的,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包括:确定错误数据信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其中,所述切换完成通知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错误数据信息包括错误数据的起始点以及数据长度。
可选的,所述未发数据中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指示的错误数据的重发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切换通知;与用户终端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接收切换完成通知,所述切换完成通知是所述用户终端在切换成功后发送的;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可选的,所述切换完成通知包含错误数据信息,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根据错误数据确定的;所述未发数据中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指示的错误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切换完成通知之后,所述的软切换方法还包括:停止数据传输。
可选的,在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之前,所述的软切换方法还包括: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在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之后,所述的软切换方法还包括:清除缓存的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通知接收模块,适于接收切换通知;第一保持模块,适于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同步模块,适于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第一通知发送模块,适于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数据接收模块,适于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切换装置,包括:第二通知发送模块,适于发送切换通知;第二保持模块,适于与用户终端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第二通知接收模块,适于接收切换完成通知,所述切换完成通知是所述用户终端在切换成功后发送的;确定模块,适于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数据发送模块,适于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软切换方法的步骤,或者执行上述软切换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软切换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源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软切换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切换通知;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用户终端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进而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切换成功后,才向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与源基站的数据传输,以及在中断后建立一次同步以进行切换,一旦切换失败会导致数据丢失,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有助于实现无损传输,提高通信质量。
进一步,通过确定错误数据信息,并且在切换完成通知中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可以使源基站获知有哪些数据需要重新发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源基站将错误数据的重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可以使目标基站重新发送至用户终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没有判断以及重发错误数据的步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通过设置源基站与用户终端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进而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以及在中断后建立一次同步以进行切换,一旦切换失败会导致数据丢失,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有助于实现无损传输,提高通信质量。
进一步,在所述接收切换完成通知之后,源基站才会停止数据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延后了停止数据传输的位置,降低丢失数据的可能性。
进一步,在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之前,源基站还会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较早采用源基站和/或目标基站进行缓存,一旦切换失败,容易导致缓存数据溢出的情况,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有助于减少缓存数据过多给源基站和/或目标基站带来的压力,降低溢出的可能,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切换方法的数据流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中步骤S2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软切换方法的数据流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软切换方法的数据流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切换技术中,通常采用硬切换的方式,先断开与源小区的链路连接,然后和新的目的小区建立新的连接。
参照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切换方法的数据流图。所述切换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9,以下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1中,用户终端11从源基站12接收切换通知。
具体地,可以设置源基站(Source eNB)12向用户终端11发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置(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config,RRC Connection Re-config)消息,使用户终端11进入切换执行阶段。
在步骤S102中,源基站12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
在步骤S103中,用户终端11与源基站12之间中断数据传输。
具体地,用户终端11与源基站12之间中断后,中断的时长往往不确定。
具体地,由于存在新旧链路切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法进行上下行的数据传输。也即通过数据前传技术,从核心网络下发到源基站的数据,会由于源链路断开,而无法传送至用户终端。
在步骤S104中,源基站12向目标基站13发送未发数据。
具体地,由于用户终端11与源基站12之间已经中断数据传输,因此对于源基站12未能发至用户终端11的数据,需要源基站12持续性地向目标基站13发送。
在步骤S105中,目标基站13对所述未发数据进行缓存。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用户终端11与源基站12之间中断数据传输较早,导致源基站12持续性地向目标基站13发送的数据较多,进而使得目标基站13需要对较多数据进行缓存,严重时容易导致目标基站13缓存数据溢出,特别是在多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大速率传输情况下。进一步地,由于切换终端的时间越长,其需要缓存的数据越多,如果溢出可能直接导致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层的数据重传,导致在切换后较长时间,仍然无法恢复速率。
在步骤S106中,用户终端11与目标基站13建立同步,以进行切换。
具体地,用户终端11可以根据目标基站13的信息建立同步,然后向目标基站13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置完成(Radio Resource Control Re-config Complete,RRC Re-config Complete)消息,以使目标基站13确认用户终端11完成切换,进而向用户终端11发送从源基站12接收到的未发数据。
在步骤S107中,用户终端11从目标基站13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在步骤S108中,源基站12清除缓存数据。
在步骤S109中,目标基站13清除缓存数据。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11与源基站12之间先中断数据传输,用户终端11与目标基站13再建立同步,以进行切换,并且在切换之后源基站12和目标基站13均会清除缓存数据,导致一旦发生切换失败,则用户终端11未能接收到的数据会被清空,导致通信受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切换通知;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用户终端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进而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切换成功后,才向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与源基站的数据传输,以及在中断后建立一次同步以进行切换,一旦切换失败会导致数据丢失,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有助于实现无损传输,提高通信质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软切换方法可以用于用户终端,可以包括步骤S21至步骤S25:
步骤S21:接收切换通知;
步骤S22: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
步骤S23: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
步骤S24: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
步骤S25: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在步骤S21的具体实施中,用户终端从源基站接收切换通知。
具体地,可以设置源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消息,使用户终端进入切换执行阶段。
在步骤S22的具体实施中,用户终端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用户终端与源基站具有保持数据传输(PacketData)的能力,然而,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如何保持同步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户终端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数据连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容易通过持续传输,保持数据的准确性。
在步骤S23的具体实施中,用户终端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
具体地,用户终端可以根据目标基站的信息建立同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单次切换失败,用户终端还可以继续尝试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继续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先中断数据传输,再建立同步以进行切换,一旦单次切换失败就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更有助于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步骤S24的具体实施中,在切换成功后,用户终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
具体地,用户终端可以向源基站发送消息,以使源基站确认用户终端完成切换,进而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未发数据。
参照图3,图3是图2中步骤S2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的步骤可以包括步骤S31至步骤S32,以下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31中,确定错误数据信息。
具体地,用户终端可以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并在确定数据存在校验错误时,确定为错误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错误数据信息可以包括错误数据的起始点以及数据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错误数据信息可以包括错误数据的起始点以及数据长度,可以使源基站或目标基站根据错误数据信息确定用户终端需要重传的数据。
在步骤S32中,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
其中,所述切换完成通知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错误数据信息,并且在切换完成通知中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可以使源基站获知有哪些数据在用户终端侧发生了错误,从而确定有哪些数据需要重新发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在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所述未发数据中可以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指示的错误数据的重发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源基站将错误数据的重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可以使目标基站重新发送至用户终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没有判断以及重发错误数据的步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继续参照图2,在步骤S25的具体实施中,用户终端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其中,所述未发数据可以包括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指示的错误数据的重发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户终端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进而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切换成功后,才向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与源基站的数据传输,以及在中断后建立一次同步以进行切换,一旦切换失败会导致数据丢失,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有助于实现无损传输,提高通信质量。
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软切换方法的数据流图。所述另一种软切换方法可以用于用户终端,还可以包括步骤S401至步骤S411,以下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401中,用户终端41从源基站42接收切换通知。
在步骤S402中,用户终端41与源基站42之间保持同步,并保持数据传输。
在步骤S403中,用户终端41与目标基站43建立同步,以进行切换。
在步骤S404中,用户终端41确定错误数据信息。
在步骤S405中,用户终端41向源基站42发送切换完成通知,所述切换完成通知包括错误数据信息。
在步骤S406中,源基站42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源基站42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的步骤在切换完成之后,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缓存的时间点更晚,有助于降低对源基站42的缓存区的压力,也即更不容易溢出。
在步骤S407中,用户终端41与源基站42之间停止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切换完成通知之后,源基站42才会停止数据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延后了停止数据传输的位置,降低丢失数据的可能性。
在步骤S408中,源基站42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43发送的未发数据,所述未发数据包括错误数据的重发数据。
在步骤S409中,源基站42向目标基站43发送未发数据。
进一步,目标基站43在接收到源基站42发来的数据后,还可以对所述未发数据进行缓存。
在步骤S410中,用户终端41从目标基站43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目标基站43对所述未发数据进行缓存,则由于缓存的步骤在切换完成之后,并且接着就可以向用户终端41进行发送,有助于避免目标基站43的缓存数据溢出的情况,显著地降低目标基站43的压力。
在步骤S411中,源基站42清除缓存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之前,源基站还可以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发送切换通知之后即采用源基站进行缓存,缓存时长较长,容易导致缓存数据溢出的情况,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有助于减少缓存数据过多给源基站42带来的压力,降低溢出的可能,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目标基站43对所述未发数据进行缓存,则可以在向用户终端41发送未发数据之后,清除缓存的数据,有助于减少缓存数据过多给目标基站43带来的压力,降低溢出的可能,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
在具体实施中,有关步骤S401至步骤S411的更多详细内容请参照图2至图3的步骤描述进行执行,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所述又一种软切换方法可以用于源基站,可以包括步骤S51至步骤S55,以下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51中,发送切换通知。
在步骤S52中,与用户终端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在步骤S53中,接收切换完成通知,所述切换完成通知是所述用户终端在切换成功后发送的。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完成通知包含错误数据信息,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根据错误数据确定的,所述未发数据中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指示的错误数据。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收切换完成通知之后,所述的软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停止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切换完成通知之后,源基站才会停止数据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延后了停止数据传输的位置,降低丢失数据的可能性。
在步骤S54中,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
进一步地,在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之前,所述的软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的步骤在停止数据传输的步骤之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源基站先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再停止对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停止传输之后发生数据丢失,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步骤S55中,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其中,所述未发数据中可以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指示的错误数据。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之后,所述的软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清除缓存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之前,源基站还会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较早采用源基站和/或目标基站进行缓存,一旦切换失败,容易导致缓存数据溢出的情况,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有助于减少缓存数据过多给源基站和/或目标基站带来的压力,降低溢出的可能,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源基站与用户终端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进而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中断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以及在中断后建立一次同步以进行切换,一旦切换失败会导致数据丢失,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有助于实现无损传输,提高通信质量。
在具体实施中,有关步骤S51至步骤S55的更多详细内容请参照图2至图4中的步骤描述进行执行,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软切换方法的数据流图。所述再一种软切换方法可以用于源基站,还可以包括步骤S601至步骤S611,以下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601中,源基站62向用户终端61发送切换通知。
在步骤S602中,源基站62与用户终端61之间保持同步,并保持数据传输。
在步骤S603中,用户终端61与目标基站63建立同步,以进行切换。
在步骤S604中,用户终端61确定错误数据信息。
在步骤S505中,源基站62从用户终端61接收切换完成通知,所述切换完成通知包括错误数据信息。
在步骤S606中,源基站62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
在步骤S607中,源基站62与用户终端61之间停止数据传输。
在步骤S608中,源基站62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所述未发数据包括错误数据的重发数据。
在步骤S609中,源基站62向目标基站63发送未发数据。
在步骤S610中,目标基站63向用户终端61发送所述未发数据。
在步骤S611中,源基站62清除缓存的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有关步骤S601至步骤S611的更多详细内容请参照图2至图5中的步骤描述进行执行,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软切换装置可以用于用户终端,可以包括:
第一通知接收模块71,适于接收切换通知;
第一保持模块72,适于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
同步模块73,适于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
第一通知发送模块74,适于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
数据接收模块75,适于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关于该软切换装置的原理、具体实现和有益效果请参照前文及图2至图4示出的关于软切换方法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软切换装置可以用于源基站,可以包括:
第二通知发送模块81,适于发送切换通知;
第二保持模块82,适于与用户终端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第二通知接收模块83,适于接收切换完成通知,所述切换完成通知是所述用户终端在切换成功后发送的;
确定模块84,适于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
数据发送模块85,适于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关于该软切换装置的原理、具体实现和有益效果请参照前文及图5至图6示出的关于软切换方法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图2至图4示出的关于软切换方法的步骤,或者执行图5至图6示出的关于软切换方法的步骤。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非挥发性存储器(non-volatile)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光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图2至图4示出的关于软切换方法的步骤。所述用户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源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图5至图6示出的关于软切换方法的步骤。所述源基站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服务器、云平台等基站设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切换通知;
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
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
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
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包括:
确定错误数据信息;
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
其中,所述切换完成通知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错误数据信息包括错误数据的起始点以及数据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发数据中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指示的错误数据的重发数据。
5.一种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切换通知;
与用户终端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接收切换完成通知,所述切换完成通知是所述用户终端在切换成功后发送的;
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
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完成通知包含错误数据信息,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根据错误数据确定的;
所述未发数据中包含有所述错误数据信息指示的错误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切换完成通知之后,还包括:
停止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之前,还包括:
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缓存;
在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之后,还包括:
清除缓存的数据。
9.一种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知接收模块,适于接收切换通知;
第一保持模块,适于与源基站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源基站的数据传输;
同步模块,适于与目标基站建立同步,以进行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的切换;
第一通知发送模块,适于切换成功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完成通知,以使所述源基站将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
数据接收模块,适于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未发数据。
10.一种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知发送模块,适于发送切换通知;
第二保持模块,适于与用户终端保持同步,并保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第二通知接收模块,适于接收切换完成通知,所述切换完成通知是所述用户终端在切换成功后发送的;
确定模块,适于确定需要由目标基站发送的未发数据;
数据发送模块,适于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未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11.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软切换方法的步骤,或者执行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软切换方法的步骤。
12.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软切换方法的步骤。
13.一种源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软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1910116432.1A 2019-02-15 2019-02-15 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Active CN111294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6432.1A CN111294885B (zh) 2019-02-15 2019-02-15 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6432.1A CN111294885B (zh) 2019-02-15 2019-02-15 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885A true CN111294885A (zh) 2020-06-16
CN111294885B CN111294885B (zh) 2022-10-11

Family

ID=71018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6432.1A Active CN111294885B (zh) 2019-02-15 2019-02-15 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48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955A (zh) * 2021-03-11 2021-06-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切换控制装置及方法
WO2022027698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800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方法
US20080254802A1 (en) * 2005-12-27 2008-10-16 Fujitsu Limited Mobile control device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CN101883406A (zh) * 2009-05-07 2010-11-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CN101998443A (zh) * 2009-08-12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性管理切换过程中的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3634922A (zh) * 2012-08-27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调度优先级调度终端的方法、系统和基站
US20140080484A1 (en) * 2012-08-02 2014-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Base Stations
US20140348128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device, handover controlling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316398A1 (en) * 2014-01-03 2016-10-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equipment handover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6489276A (zh) * 2015-07-02 2017-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下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134997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Source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apparatus for us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993313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承载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CN108055680A (zh) * 2017-11-20 2018-05-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sdn的分布式epc网络快速切换方法
CN10811204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切换方法、源基站、目标基站及终端
CN109075959A (zh) * 2018-08-10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送信息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4802A1 (en) * 2005-12-27 2008-10-16 Fujitsu Limited Mobile control device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CN10104800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方法
CN101883406A (zh) * 2009-05-07 2010-11-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CN101998443A (zh) * 2009-08-12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性管理切换过程中的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
US20140080484A1 (en) * 2012-08-02 2014-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Base Stations
CN103634922A (zh) * 2012-08-27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调度优先级调度终端的方法、系统和基站
US20140348128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device, handover controlling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316398A1 (en) * 2014-01-03 2016-10-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equipment handover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6489276A (zh) * 2015-07-02 2017-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下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134997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Source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apparatus for us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993313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承载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CN10811204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切换方法、源基站、目标基站及终端
CN108055680A (zh) * 2017-11-20 2018-05-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sdn的分布式epc网络快速切换方法
CN109075959A (zh) * 2018-08-10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送信息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2-073880 35300 CR005rev1"", 《3GPP TSG_RAN\WG2_RL2》 *
SIEMENS, INFINEON TECHNOLOGIES: ""G2-050244 - CR43129-011 PS HO XID Procedure simplification"", 《3GPP TSG_GERAN\WG2_PROTOCOL_ASPECTS》 *
赵立芳等: "地铁环境中双网卡软切换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7698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055955A (zh) * 2021-03-11 2021-06-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切换控制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885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01434B2 (ja) ハンドオーバ手順実施方法及びデータ生成方法
EP339700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interruption time of data transfer on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092149B1 (ko) 무손실 핸드오버를 위한 패킷들의 버퍼링
US20170055176A1 (en) Pdcp transmitting entity, secondary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017085669A (ja) ハンドオーバ処理
US20060256745A1 (en) HS-DSCH inter-node B cell change
CN106465206B (zh) 用于改进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83697B (zh) 用于移动性增强的双协议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CN111294885B (zh) 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源基站
US20220303838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US20190394642A1 (en) Key change procedure
CN109526253B (zh) 接入节点、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WO202015099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support dual-protocol for mobility enhancement
US20220030487A1 (en) A sequence number (sn)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in rlc-based forwarding
CN109121168B (zh)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8121231A1 (zh) 一种重连小区方法及装置
CN108632878B (zh) 一种用于终端的基站切换方法
WO202406543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dual stack based inter-du inter-cell beam management with mobility
WO2024093151A1 (e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for ai model transfer
WO202323100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ue experience during inter-du inter-cell beam management
WO2024007175A1 (zh) 受网络控制的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基站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400569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N111294874A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9 18 / F, block B, Zhizhen building, No.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Room 516, building A, Tsinghua Science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PREADTRUM HI-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