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860A -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Google Patents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4860A
CN111294860A CN201910536570.5A CN201910536570A CN111294860A CN 111294860 A CN111294860 A CN 111294860A CN 201910536570 A CN201910536570 A CN 201910536570A CN 111294860 A CN111294860 A CN 111294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ed
uplink data
field
qos
qos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65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4860B (zh
Inventor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65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4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4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4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所述生成方法包括: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缓存区状态报告上报更多终端信息。

Description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请求基站调度资源时,需要向基站上报缓存区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简称BSR),BSR用于通知基站需要分配的上行资源的大小,BSR通常携带UE待传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
在现有技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存在两种BSR格式:短BSR和长BSR。使用短BSR可以节约上行资源,但包含的信息量小;使用长BSR可以提供较大信息量,但需要占用更多的上行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利用BSR上报更多终端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包括: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可选的,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
可选的,所述业务标识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
可选的,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是通过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
可选的,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是采用如下步骤确定的:确定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
可选的,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是基站配置的,或者,是预先定义的。
可选的,对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和/或全部业务标识,如果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具有至少一个业务标识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包括: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业务标识都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可选的,所述QoS参数集合是由QoS参数门限定义的,所述QoS参数门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门限、包延迟预算门限、包错误率门限、最大数据突发量门限、保证比特率门限、最大比特率门限、聚合最大比特率门限、抖动门限。
可选的,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包括:对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如果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可选的,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包括: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各自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可选的,所述R域有效时,所述R域的值为1,所述R域无效时,所述R域的值为0;或者,所述R域有效时,所述R域的值为0,所述R域无效时,所述R域的值为1。
可选的,所述生成方法还包括:发送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方法,包括:接收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可选的,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
可选的,所述业务标识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
可选的,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是通过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装置,包括:生成模块,适于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适于接收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包括: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BSR中指示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业务标识,可以向基站上报更多UE信息,有利于优化基站的资源分配。
进一步,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是通过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现有协议中的预留比特(R域)上报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向基站上报终端业务信息,但不会增加资源开销,进一步有利于优化基站的资源分配。
进一步,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包括:对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如果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与QoS参数门限的比较结果,设置所述R域有效或无效,从而可以使基站通过R域是否有效,判断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至少部分业务信息,为基站优化资源调度提供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MAC子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典型场景下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典型场景下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技术中,BSR用于通知基站需要分配的上行资源的大小,未包含其他信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同需求的业务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简称LCH)来承载,一个逻辑信道可以属于一个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简称LCG),需求相近的逻辑信道可以属于同一个LCG,一个UE最多可以有N个LCG(在4G LTE系统中,N为4,在5G NR系统中,N为8,在之前及后续版本的无线通信系统中,N也可以是其他正整数),UE在上报待传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时,以LCG为粒度进行上报,这样基站可以获得每个LCG分别有多少待传输数据,基站就可以大概知道这些待传输上行数据的需求,分配合适的上行资源。
业务或者数据的需求,一般被称为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参数,可以包括:优先级(priority)、包延迟预算(Packet Delay Budget,简称PDB)、包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简称PER)、最大数据突发量(Maximum Data Burst Volume,简称MDBV)、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简称GBR)、最大比特速率(Maximum BitRate,简称MBR)、聚合最大比特率(Aggregated Maximum Bit Rate,简称AMBR)、抖动(jitter)等。例如优先级定义了重要性,在系统资源受限时,优先级决定了一个业务被接受还是被拒绝。又例如,包延迟预算决定了一个业务能够忍受的最大时延,网络系统需要在时延内将包成功发送出去。注意这里并没有列出所有可能的QoS参数,以及未来任何可以新增的QoS参数。
下面以4G LTE系统为例,在LTE系统中,存在两种BSR的格式,短BSR和长BSR,短BSR的有效载荷部分包括LCG标识(Identity,简称ID)和该LCG标识对应的LCG的缓存区大小(buffer size,本发明实施例中,缓存区大小表征的是该LCG对应的所有逻辑信道的总的待传输数据的大小),短BSR还包括其对应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子头(sub-header)。短BSR只能上报一个LCG的数据量信息,但短BSR的有效载荷部分只需要占用一个字节,节约上行资源。
长BSR的有效载荷部分包括4个逻辑信道组(LCG#0到LCG#3)各自的缓存区大小(buffer size),长BSR还包括其对应的MAC子头。在4G LTE系统中,长BSR可以将4个LCG的数据量信息都上报给基站,但长BSR占用3个字节,在上行覆盖受限的场景下,上行数据所占的资源越大,越不利于基站成功接收数据。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仅为UE配置1个LCG,所有逻辑信道都属于这个LCG,此时通过上报短BSR,基站可以获得该UE所有的待传输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但基站无法区分不同上行数据需求,也就无法准确地分配上行资源。例如,对于时延要求很紧急的业务,基站会考虑尽快进行调度,使用更短的调度时长。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基站可以使用更健壮的调制编码机制(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来降低单次传输的错误率。
可见,使用短BSR可以节约上行资源,但无法提供业务的需求,使用长BSR可以提供不同业务需求各自的数据量信息,但需要占用更多的上行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包括: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BSR中指示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业务标识,可以向基站上报更多UE信息,有利于优化基站的资源分配。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适用于5G通信系统,还可适用于4G、3G通信系统,还可适用于后续演进的各种通信系统,例如6G、7G通信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中继网络架构、双链接网络架构,车联网通信架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也可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在2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基地无线收发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简称BSC)。3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节点B(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在4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简称eNB)。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5G新无线(New Radio,简称NR)中的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继续演进的节点B(gNB),所述基站还指代未来新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例如,发送终端和/或接收终端)可以指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Station,简称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terminalequipment)、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简称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文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系统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应当注意,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各个实施例中所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备选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或者他们有时也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同样应当注意的是,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使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使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还应当注意,流程图中各个步骤的序号并不代表对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的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生成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例如,由5G终端执行。具体而言,所述生成方法可以包括仅包括步骤S101,也可以包括步骤S101和步骤S102:
步骤S101,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
步骤S102,发送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
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更具体而言,在步骤S101中,终端可以生成BSR,该BSR可以指示缓存区的大小,也可以指示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QoS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等。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业务标识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逻辑信道(LogicalChannel)标识、流(flow)标识、承载(bearer)标识、QoS配置文件(QoS profile)标识等。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使网络侧基站得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含BSR,BSR会有对应的MAC子头。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MAC子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MAC子头可以包括预留比特域(例如R域)(对应图示R域),还可以包括长度(length)域(图未示)、格式(format)域(图未示)、格式2(format2)域(对应图示F2域)和扩展(extension)域(对应图示E域)。MAC子头采用逻辑信道ID(即LCID)区分对应的载荷部分的具体内容,例如11101表示短BSR,11110表示长BSR。现有技术中,R域是保留域,未被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可以置于BSR对应的MAC子头中的R域内,通过所述BSR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使得接收到该BSR的基站可以得知发送该BSR的终端所需的资源量及业务信息和/或QoS参数。
在具体实施中,终端可以事先从基站接收到QoS参数集合,或者接收到业务标识集合,或者,接收到QoS参数集合和业务标识集合。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是基站配置的。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也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
所述终端可以在确定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之后,结合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中,具有一个或多个QoS参数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那么终端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也即,如果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至少一个QoS参数和/或至少一个业务标识,则所述终端可以设定所述R域为有效,否则,设定所述R域为无效。例如,设置所述R域的值为1表示有效,为0表示无效;或者,设置R域的值为0表示有效,为1表示无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业务标识中,具有一个或多个业务标识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终端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设置R域的值为1表示有效,为0表示无效;或者,设置R域的值为0表示有效,为1表示无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和业务标识中,具有一个或多个QoS参数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业务标识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终端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设置R域的值为1表示有效,为0表示无效;或者,设置R域的值为0表示有效,为1表示无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那么终端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设置R域的值为1表示有效,为0表示无效;或者,设置R域的值为0表示有效,为1表示无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业务标识都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终端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设置R域的值为1表示有效,为0表示无效;或者,设置R域的值为0表示有效,为1表示无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和业务标识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业务标识都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终端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设置R域的值为1表示有效,为0表示无效;或者,设置R域的值为0表示有效,为1表示无效。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是由QoS参数门限定义的,所述QoS参数门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门限、包延迟预算门限、包错误率门限、最大数据突发量门限、保证比特率门限、最大比特率门限、聚合最大比特率门限、抖动门限等。
进一步,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中,存在一个或多个QoS参数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终端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可以设置R域的值为1表示有效,为0表示无效;或者,可以设置R域的值为0表示有效,为1表示无效。
或者,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终端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可以设置R域的值为1表示有效,为0表示无效;或者,可以设置R域的值为0表示有效,为1表示无效。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实施例一: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基站可以预先配置一个或多个QoS参数,形成QoS参数集合,或者,协议规定一个或多个QoS参数组成的QoS参数集合。
具体地,QoS参数可以是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和/或抖动等,在此不做限定,QoS参数也可以是现有的或未来引入的其它QoS参数。
其次,当终端生成BSR时,所述终端可以根据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QoS参数集合,确定所述MAC子头的R域的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属于QoS参数集合时,那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有效(例如,设置为1),否则,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无效(例如,设置为0)。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中,存在任一个QoS参数属于QoS参数集合,那么所述终端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将所述R域设置为0。
例如,所述QoS参数集合为优先级集合,假设所述优先级集合包含的优先级为1、3和5,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3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2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不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
又例如,所述QoS参数集合为优先级集合,假设所述优先级集合包含的优先级为1、3和5,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3和4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中有至少一个优先级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2和4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所有优先级都不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
又例如,所述QoS参数集合为优先级集合和抖动集合,假设所述优先级集合包含的优先级为1、3和5,抖动集合包含的抖动级别为2和3,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3,抖动为4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2,抖动为1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和抖动都不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
其他的QoS参数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处理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中,所有QoS参数均属于QoS参数集合,则所述终端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将所述R域设置为0。
例如,所述QoS参数集合为优先级集合,假设所述优先级集合包含的优先级为1、3和5,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3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2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不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
又例如,所述QoS参数集合为优先级集合,假设所述优先级集合包含的优先级为1、3和5,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3和5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都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3和4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中有部分优先级不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
又例如,所述QoS参数集合为优先级集合和抖动集合,假设所述优先级集合包含的优先级为1和5,抖动集合包含的抖动级别为2和3,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1,抖动级别为4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只有优先级属于优先级集合,抖动级别不属于抖动集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为1,抖动级别为3时,表示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属于优先级集合,且抖动级别属于抖动集合时,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
其他的QoS参数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处理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MAC子头的R域指示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信息,能够在不增加BSR长度的情况下,让基站获取待传输上行数据的更多QoS信息,便于基站进行调度。
实施例二: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基站可以预先配置一个或多个QoS参数门限,或者,协议规定一个或多个QoS参数门限。
具体的,QoS参数门限可以是优先级门限、包延迟预算门限,包错误率门限、最大数据突发量门限、保证比特率门限、最大比特率门限、聚合最大比特率门限、和/或抖动门限等,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是任何现有的或未来引入的QoS参数的门限。或者,QoS门限可以是具体的某种业务的指示,例如,如果能区分普通业务和特殊业务时,QoS门限是特殊业务的门限。
其次,当终端生成BSR时,所述终端可以根据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QoS参数门限,确定所述R域的值。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满足QoS参数门限时,可以将R域设置为有效(例如,设置为1),否则,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无效(例如,设置为0)。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中,只要有一个QoS参数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时,那么所述终端就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设置为0。
例如,如果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优先级门限,则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将所述R域设置为0。具体地,假设优先级数字越大,意味着优先级越高。在此条件下,终端有3个业务的待传输上行数据,其中业务1(对应逻辑信道1)优先级为2,业务2(对应逻辑信道2)优先级为4,业务3(对应逻辑信道3)优先级为7,此时,优先级门限设置为5。如果要求业务只要有一个业务的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门限,就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那么由于业务3的优先级高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因而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
又例如,如果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包延迟预算小于或等于包延迟预算门限,则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设置为0。
又例如,如果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优先级门限,但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包延迟预算大于包延迟预算门限,那么此时仍然满足只要有一个QoS参数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的条件,因此仍然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将所述R域设置为0。
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中,所有QoS参数均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那么所述终端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将所述R域设置为0。
例如,如果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优先级门限,且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包延迟预算小于包延迟预算门限,那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如果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优先级门限,但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包延迟预算大于包延迟预算门限,则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
具体地,假设优先级数字越大,意味着优先级越高。在此条件下,终端有3个业务的待传输上行数据,其中业务1(对应逻辑信道1)优先级为2,业务2(对应逻辑信道2)优先级为4,业务3(对应逻辑信道3)优先级为7,此时,优先级门限设置为5。如果要求业务中优先级最低的业务的优先级也高于优先级门限,才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那么由于业务1和业务2的优先级低于优先级门限,因而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终端的待传输上行数据对应的QoS参数有多种不同的取值时,用于和QoS参数门限比较的QoS参数,可以是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或者逻辑信道(业务是承载在逻辑信道上的)中,值最大或最小的QoS参数。此时,可以仅通过该值最大或最小的QoS参数确定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是否满足对应的QoS门限,减少计算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MAC子头的R域指示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信息,能够在不增加BSR长度的情况下,让基站获取待传输上行数据的更多QoS信息,便于基站进行调度。
实施例三: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基站可以预先配置一个或多个业务标识,形成业务标识集合,或者,协议规定包含一个或多个业务标识的业务标识集合。
具体地,所述业务标识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等。
其次,当终端生成BSR时,所述终端可以根据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和业务标识集合,确定所述R域的值。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属于业务标识集合时,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有效(例如,设置为1),否则,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无效(例如,设置为0)。
在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中,存在任一个业务标识属于业务标识集合,那么所述终端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将所述R域设置为0。
例如,所述业务标识集合为LCID集合,假设所述LCID集合包含LCID1、LCID3和LCID5,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是LCID1的待传输上行数据时,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LCID为2时,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其他的业务标识(如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处理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中,所有业务标识均属于业务标识集合,那么所述终端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将所述R域设置为0。
例如,所述业务标识集合为LCID集合,假设所述LCID集合包含LCID1、LCID3和LCID5,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是LCID1和LCID3的待传输上行数据时,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当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LCID为1和2时,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其他的业务标识(如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处理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MAC子头的R域指示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信息,能够在不增加BSR长度的情况下,让基站获取待传输上行数据的更多业务标识信息,便于基站进行调度。
实施例四: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基站可以预先配置一个或多个QoS配置文件标识,形成QoS配置文件标识集合,或者,协议规定一个或多个QoS配置文件标识组成的QoS配置文件标识集合。
其次,当终端生成BSR时,所述终端可以根据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QoS配置文件标识集合中的QoS配置文件标识对应的QoS参数,确定所述R域的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终端发现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属于QoS配置文件标识集合中的QoS配置文件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时,那么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有效(例如,设置为1),否则,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无效(例如,设置为0)。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中,存在至少一个QoS参数属于QoS配置文件标识集合中的QoS配置文件标识对应的QoS参数,那么所述终端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1,否则,所述终端可以将所述R域设置为0。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配置的是QoS配置文件标识,但终端并不是比较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配置文件标识是否在基站配置的QoS配置文件标识集合内,而是通过QoS配置文件标识推断出具体的QoS参数。例如,QoS配置文件标识为1对应的QoS参数为优先级20、时延预算为100毫秒等,之后,终端可以比较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5QI中的QoS参数是否匹配,来确定所述R域的值。
之后,可以在步骤S102中,发送所述BSR至基站,接收到所述BSR的基站将得知发出所述BSR的终端的业务信息(即所述特征信息),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所述终端调度资源。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接收方法可以由网络侧执行,例如,由基站执行。具体而言,所述接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接收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
在步骤S301中,基站可以接收BSR,该BSR可以指示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QoS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标识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可以是通过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步骤S301可以视为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所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2相呼应的执行步骤,两者在具体的实现原理和逻辑上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关于网络侧的BSR的接收方法可以参考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典型的应用场景对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例如,NR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作进一步阐述。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参考图4,用户设备1传输上行数据之前,可以上报BSR,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基站2执行操作s1,即基站2向用户设备1发送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
其次,用户设备1执行操作s2,即用户设备1在接收到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之后,且具有待传输上行数据时,可以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和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业务标识生成BSR,所述BSR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QoS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所述业务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可以是通过所述BSR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在具体实施是,用户设备1可以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和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业务标识确定BSR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并生成BSR。
具体而言,用户设备1可以根据基站2和用户设备1事先约定的方式或协议规定的方式确定所述R域的值。所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1)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和/或业务标识中,只要有一个QoS参数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只要有一个业务标识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例如,为1),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为0),对于接收到该BSR的基站2而言,可以得知所述用户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和/或业务标识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
(2)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业务标识都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例如,为1),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为0)。
进一步,用户设备1执行操作s3,即发送所述BSR至基站2。
关于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所述用户设备1、所述基站2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1至图3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又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参考图5,用户设备1传输上行数据之前,可以上报BSR,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基站2执行操作s1,即基站2向用户设备1发送QoS参数门限集合。
其次,用户设备1执行操作s2,即用户设备1在接收到所述QoS参数门限集合,且具有待传输上行数据时,可以根据所述QoS参数门限集合和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生成BSR,所述BSR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QoS参数门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门限、包延迟预算门限、包错误率门限、最大数据突发量门限、保证比特率门限、最大比特率门限、聚合最大比特率门限、抖动门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可以是通过所述BSR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在具体实施是,用户设备1可以根据所述QoS参数门限集合和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确定所述BSR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并生成所述BSR。
具体而言,用户设备1可以根据基站2和用户设备1事先约定的方式或协议规定的方式确定所述R域的值。所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1)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中,只要有一个QoS参数满足所述QoS参数门限集合中的一个QoS参数门限,那么所述用户设备1就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例如,为1),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为0),对于接收到该BSR的基站2而言,可以得知所述用户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满足所述QoS参数门限集合中的一个QoS参数门限。需要说明的是,QoS参数与所述QoS参数门限集合中的QoS参数门限具有对应关系,例如,QoS参数为优先级,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为优先级门限。
(2)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满足所述QoS参数门限集合中各自对应的QoS参数门限,那么所述用户设备1才可以设置所述R域有效(例如,为1),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例如,为0)。
进一步,用户设备1执行操作s3,即发送所述BSR至基站2。
关于图5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所述用户设备1、所述基站2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1至图3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由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BSR中指示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业务标识,向基站上报更多UE信息,有利于优化基站的资源分配。进一步,采用MAC子头的R域上报业务信息,不会增加信令开销,对现有协议的改动也很小。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装置6(以下简称为生成装置6)可以执行图1所示方法技术方案,由终端执行。
具体而言,所述生成装置6可以包括:生成模块61,适于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QoS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业务标识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可以是通过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是采用如下步骤确定的:确定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是基站配置的,或者,是预先定义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生成装置6还可以包括第一设置模块62,对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和/或全部业务标识,如果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具有至少一个业务标识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生成装置6还可以包括第二设置模块63,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业务标识都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QoS参数集合是由QoS参数门限定义的,所述QoS参数门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门限、包延迟预算门限、包错误率门限、最大数据突发量门限、保证比特率门限、最大比特率门限、聚合最大比特率门限、抖动门限。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生成装置6可以包括第三设置模块64,对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如果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生成装置6可以包括第四设置模块65,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各自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R域有效时,所述R域的值可以为1,所述R域无效时,所述R域的值可以为0;或者,所述R域有效时,所述R域的值可以为0,所述R域无效时,所述R域的值可以为1。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生成装置6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66,适于发送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
关于所述生成装置6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技术方案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装置7(以下简称为接收装置7)可以实施图3至图5所示方法技术方案,由网络侧执行,例如由基站执行。具体而言,所述接收装置7可以包括:接收模块71,适于接收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QoS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业务标识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可以是通过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
关于所述接收装置7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3至图5中技术方案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诸如非挥发性(non-volatile)存储器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终端可以为5G UE。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3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简称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connectionto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RAM)。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标识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是通过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是采用如下步骤确定的:
确定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
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是基站配置的,或者,是预先定义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包括:
对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和/或全部业务标识,如果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具有至少一个业务标识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业务标识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包括:
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属于所述QoS参数集合,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业务标识都属于所述业务标识集合,那么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参数集合是由QoS参数门限定义的,所述QoS参数门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门限、包延迟预算门限、包错误率门限、最大数据突发量门限、保证比特率门限、最大比特率门限、聚合最大比特率门限、抖动门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包括:对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如果具有至少一个QoS参数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QoS参数集合,以及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确定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包括:如果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全部QoS参数都各自满足与之对应的QoS参数门限,则设置所述R域有效;否则,设置所述R域无效。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10或11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域有效时,所述R域的值为1,所述R域无效时,所述R域的值为0;或者,所述R域有效时,所述R域的值为0,所述R域无效时,所述R域的值为1。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
14.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先级、包延迟预算、包错误率、最大数据突发量、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聚合最大比特率、抖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标识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逻辑信道标识、流标识、承载标识、QoS配置文件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是通过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的MAC子头中的R域的值来指示的。
18.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19.一种缓存区状态报告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缓存区状态报告,所述缓存区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QoS参数和/或所述待传输上行数据的业务标识。
2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1.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2.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536570.5A 2019-06-20 2019-06-20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Active CN111294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6570.5A CN111294860B (zh) 2019-06-20 2019-06-20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6570.5A CN111294860B (zh) 2019-06-20 2019-06-20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860A true CN111294860A (zh) 2020-06-16
CN111294860B CN111294860B (zh) 2022-09-02

Family

ID=71022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6570.5A Active CN111294860B (zh) 2019-06-20 2019-06-20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486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390A (zh) * 2021-08-23 2021-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2016466A1 (zh) * 2020-07-23 2022-0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请求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39758A1 (en) * 2021-09-15 2023-03-23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4013385A1 (en) * 2022-07-14 2024-0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lay budge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561A (zh) * 2015-12-30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8540994A (zh) * 2017-03-01 2018-09-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561A (zh) * 2015-12-30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资源的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8540994A (zh) * 2017-03-01 2018-09-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6466A1 (zh) * 2020-07-23 2022-0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请求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58729A (zh) * 2020-07-23 2022-03-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请求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7390A (zh) * 2021-08-23 2021-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3727390B (zh) * 2021-08-23 2023-07-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3039758A1 (en) * 2021-09-15 2023-03-23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4013385A1 (en) * 2022-07-14 2024-0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lay budge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860B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4860B (zh) 缓存区状态报告的生成、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US20210058328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11225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05167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785678B2 (en)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WO20201266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2003825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128454A1 (zh) 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5900512B (zh) 一种传输资源的确定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N11134360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97338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35304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2022000736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v2x system,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9095238A1 (zh) 多载频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46984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and using transmit patterns
WO2022148371A1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88400A1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KR20100139041A (ko)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라디오 스테이션
WO2020147814A1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EP3278616B1 (en)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supporting voip service of wireless device
CN112235833B (zh) 数据流参数动态配置方法、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WO2019214074A1 (zh) 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13630891B (zh) Mac层优先级排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Tingting

Inventor before: Liu X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