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0017B - 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0017B CN111290017B CN202010142633.1A CN202010142633A CN111290017B CN 111290017 B CN111290017 B CN 111290017B CN 202010142633 A CN202010142633 A CN 202010142633A CN 111290017 B CN111290017 B CN 1112900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ve
- frequency dispersion
- component
- electric field
- seism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9 div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由于采用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并提取得到多模式频散曲线,在进行反演时大大降低反演的多解性,从而大大提高面波勘探的精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
背景技术
瑞雷波(Rayleigh wave)由英国科学家Lord Rayleigh首先于1887年在理论上确定,故此命名。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科学家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瑞雷波(Rayleighwave)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时携带了各层介质的P波速度、S波速度、密度等介质信息,呈现明显的频散特性(即速度随频率变化而变化),且主要取决于层状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所以瑞雷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和速度的变化特征携带了大量地层信息,因此在工程领域常常通过研究Rayleigh波频散特征来解决工程勘察、场地和地基处理评价、障碍物和空洞探测等浅层地质问题。现阶段面波勘探已成为工程物探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物探方法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大量学者发现面波勘探如果仅采用基阶模式面波频散信息进行反演得到的地层模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将基阶、高阶模式频散联合反演将会大大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且在工程勘探中,经常遇到某一频率范围内的瑞雷波高阶模式比基阶模式具有更强的能量,这就意味着在某些频率范围内我们只能得到高阶模式频散曲线。现阶段面波勘探方法均是从面波的波动信息中提取频散信息,虽然基阶模式能较好的成像,但高阶尤其较高模式的高阶模式频散成像精度有限。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阶模式频散成像精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中,所述地震波数据包括: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数据包括:电场分量;
所述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分别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将所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和所述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分别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包括:
分别提取所述地震波分量的虚部、所述电场分量的虚部后进行频率扫描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中,所述地震波分量包括:地震波径向分量和/或地震波垂向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包括:电场径向分量和/或电场垂向分量。
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和所述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包括:
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将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包括:
通过能量极大值来提取所述叠加的频散谱得到频散曲线;所述频散曲线为含有基阶模式、高阶模式的多模式频散曲线。
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包括:
建立初始反演地层模型,利用多种反演方法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地层结构剖面;所述反演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群类算法、拟牛顿算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装置,其中,包括:
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联合成像装置,用于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反演装置,用于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一种终端设备,其中,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其上存储有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并提取得到多模式频散曲线,在进行反演时大大降低反演的多解性,从而大大提高面波勘探的精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线性观测系统接收到地震波分量ur、uz以及电场分量Er、Ez的炮集记录。
图2是本发明中地震波分量ur、uz以及电场分量Er、Ez的炮集记录得到的频散谱。
图3a是本发明中由地震波分量ur、uz的频散谱得到的叠加的频散谱DSeismic。
图3b是本发明中由径向电场Er的频散谱与地震波分量ur、uz的频散谱得到的叠加的频散谱DSeismoelectirc。
图4a是本发明中uz、Er叠加得到的叠加的频散谱。
图4b是本发明中uz、ur、Er叠加得到的叠加的频散谱。
图5是本发明中频散曲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多模式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得到的地层速度结构。
图7是本发明中将测线中多个面波反演的速度结构插值绘制成地层横波速度结构剖面。
图8是本发明中震、电联合采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同时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的一些实施例。
震电效应最早由前苏联科学家Ivanov在1939年发现,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测量到了由地震波导致的电场,并指出这可能与双电层动电效应有关。此后,Frenkel建立了固相运动与孔隙流体运动相耦合的孔隙介质波动理论,并得到了Biot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著名的Biot孔隙介质弹性波理论。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弱信号提取和信号处理手段的提高,震电效应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1994年Pride在Frenkel和Biot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震电耦合的宏观控制方程组,该方程组中将Biot空隙弹性方程组与Maxwell电磁方程组通过动电耦合系数耦合在一起,描述了在多孔饱和介质中波动场与电磁场的耦合关系,现今已成为震电理论研究的基础。
在层状孔隙介质模型的波场模拟研究中发现,当震波超过临界角入射孔隙介质界面时,震电转换产生的电磁波振幅在离开界面时快速衰减,称其为隐失电磁波。研究发现垂向单力点源所激发的瑞雷面波产生的隐失电磁波(EM)具有与瑞雷波一致的频散特性。这样为通过接收面波产生的隐失电磁波信号来提取面波的频散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通过隐失电磁波计算得到的频散谱,包含有丰富的、高质量的高阶模式信息,并且这些高阶模式频散是直接利用地震波(瑞雷波)计算得到的频散谱无法提供的,另外对于基阶模式,隐失电磁波和地震波在频散谱中具有显著能量的频率范围不尽相同,两者正好形成互补。所以,震电转换产生的隐失电磁波(EM)具有提高瑞雷波频散成像质量的巨大潜力,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瑞雷面波勘探精度具有重大意义。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具体地,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还可以包括:磁场数据。所述地震波数据包括: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数据包括:电场分量。更具体地,所述地震波分量包括:地震波径向分量ur和/或地震波垂向分量uz;所述电场分量包括:电场径向分量Er和/或电场垂向分量Ez。
实际工程应用中瞬态瑞雷波勘探所采用的震源一般为锤击、落锤等震源,可近似为一垂直方向的单点力源,理论上仅能产生纵波(P波)和垂直分量横波(SV波)以及横磁模式电磁场。激发的P波和SV波相干产生瑞雷(Rayleigh)波并产生相应的隐失电磁波。所以在实际勘探中,我们能观测到瑞雷波的径向分量ur和垂向分量uz(柱坐标系),以及电场的径向分量Er和垂向分量Ez,以及磁场的横向分量Bθ,由于磁场分量微弱,故本实施例中仅考虑地震波分量和电场分量。
由于电场分量信号较地震波信号微弱,故采集装置采用不同的降噪和前段放大系统。当锤击激发震源后,震、电两种不同的传感器同时进行高频数字采样。
S200、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具体地,步骤S200包括步骤:
S210、根据所述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分别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S210包括步骤:
S211、分别提取所述地震波分量的虚部、所述电场分量的虚部后进行频率扫描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在水平层状地层模型中,脉冲震源时间函数的响应波场,例如G(r,θ,z,ω),能够表示为:
其中,符号*表示复共轭。在柱坐标系中,G(r,θ,z,ω)也能表示为:
G(r,θ,z,ω)=Gr(r,θ,z,ω)er+Gθ(r,θ,z,ω)eθ+Gz(r,θ,z,ω)ez. (4)
结合(1)、(2)、(3)、(4),并考虑0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的导数性质:J′0(k′r)=-J1(k′r),我们可以得到:
定义如下的核函数:
将式(9)代入式(6)-(8)可得:
因为脉冲震源时间函数的响应波场G(r,θ,z,ω)与实际震源时间函数F(ω)以及实际波场U(r,θ,z,ω)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U(r,θ,z,ω)=F(ω)G(r,θ,z,ω), (11)
所以,地震波的径向分量ur和垂向分量uz(采用柱坐标系),以及电场的径向分量Er和垂向分量Ez,根据式(10)、(11)可以表示为:
其中uS(k,ω,z),uR(k,ω,z),ES(k,ω,z),ER(k,ω,z)为波动和电场的核函数;F(ω)表示实际震源时间函数的傅里叶变换;ur(r,ω,z),uz(r,ω,z),Er(r,ω,z),Ez(r,ω,z)为时间域波场分量ur(r,t,z),uz(r,t,z),Er(r,t,z),Ez(r,t,z)的傅里叶变换;r和z在实际观测中分别表示一个接收器与震源的径向距离以及接收器的深度。
这样,在面波勘探中,可将(12)中的积分近似为求和,并取其虚部进行频率扫描从而得到频散谱,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和表示近似得到的频散谱;Im[·]表示求取一个复变量的虚部;k为观测的水平波数,ω为角频率,N表示记录道的总数;rj表示第j个检波器到震源的径向距离,由于面波勘探基于水平层状地层,所有传感器与震源无需要多个传感器沿线性等间距排列或其他规则形状排列,也无需与震源保持一定的偏移距,故检波器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布设。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地震波、电场数据的联合采集和成像(现有面波勘探仅用地震波分量进行探测法),采集系统可根据探测区域任意布设,无需线性或其他规则形状布设,且无需偏移距。所以可根据探测场地环境按任意形状排列,这样能更加综合地反映探测区域的地下速度结构,同时相较于传统的直线等间距排列且需要一定最小偏移距的面波观测系统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S220、将所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和所述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地球浅地表介质中时常存在地下水位面,在水位面以上介质,尤其是对于接近地表的介质,可以近似为空气填充的孔隙介质。因此,我们根据实际地层情况建立一个四层孔隙半空间模型,参数详见表1。
表1.一个四层含高速夹层半空间孔隙介质模型的参数
该模型第二层被设置为饱含水的孔隙介质,其他层都被设置为饱含空气的孔隙介质,潜水面位于地下10米深度的位置。震源为地表激发的垂向单力点源(锤击、落锤震源),震源时间函数采用主频为10赫兹、延迟时间为0.5秒的雷克子波(Ricker wavelet);为了便于数据采集,如图8所示,观测系统采用线性排列,道间距2米,共91道,接收到的地震波分量炮集记录和电场分量炮集记录见图1;根据地震波各分量炮集记录、电场各分量炮集记录得到的频散谱见图2。图2中点线为由地层参数计算得到的瑞雷波理论频散曲线。
S220包括步骤:
S221、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S222、将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S223、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炮集记录上瑞雷波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面波区域电场分量Er、Ez比地震波分量ur、uz高阶模式更加发育。图2频散谱中的黑色点线为理论频散曲线,可以看到频散谱中能量最大值与理论频散曲线位置相吻合,所以我们可通过能量极大值来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场分量Er、Ez的频散谱中,瑞雷波高阶模式的成像质量明显高于地震分量ur、uz的频散谱ur、uz的频散谱中基阶模式的成像频段明显宽于Er、Ez的频散谱。所以地震波分量和电场分量联合提取多模式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将大大降低反演的多解性,从而大大提高反演的精度和稳定性。
从图3a,我们可以看到仅用地震波ur、uz分量叠加得到的频散谱DSeismic中高阶模式成像依然没有电场分量得到的高阶模式多。考虑到电场垂直分量Ez信号较弱并且在实际探测中数据采集较难,所以实际应用中我们将电场径向分量Er的频散谱与DSeismic叠加得到新的频散谱DSeismoelectirc(如图3b所示),可以看到叠加后的频散谱中,基阶模式和高阶模式的成像质量均得到了提高。
地震波径向分量ur的采集需要水平两个分量进行转换,实际探测中需要三分量检波器进行采集,而地震波垂向分量uz的采集仅需要垂直检波器,不但经济而且高效,所以我们将uz、Er频散谱叠加与uz、ur、Er三个分量叠加频散谱进行比较。图4a为uz、Er叠加得到的频散谱,图4b为uz、ur、Er叠加得到的频散谱,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没有显著差别,所以也可以只用uz、Er进行叠加,从而避免多个地震波、电场分量的采集和叠加。这样可以在保证频散谱成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采集成本。
S300、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具体地,S300包括步骤:
S310、通过能量极大值来提取所述叠加的频散谱得到频散曲线。
具体地,所述频散曲线为含有基阶模式、高阶模式的多模式频散曲线。通过设置区域,然后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搜索区域内的极值点的方法从频散谱上提取含有基阶、高阶模式的多模式频散曲线(见图5),以便用于后期反演。
S320、建立初始反演地层模型,利用多种反演方法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具体地,所述反演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群类算法、拟牛顿算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基础资料建立初始反演地层模型,然后可利用遗传算法、群类算法(粒子群、蜂群等)、拟牛顿等多种反演方法对图5中提取得到的多模式频散曲线进行拟合,从而反演地层结构,见图6。
将观测系统移动就可以得到多个地层位置的速度结构,将不同位置的速度结构进行插值,根据空间位置即可绘制地层剖面,如图7。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装置,包括: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联合成像装置,用于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反演装置,用于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所述地震波数据包括: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数据包括:电场分量。
所述联合成像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分别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并将所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和所述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所述联合成像装置还用于分别提取所述地震波分量的虚部、所述电场分量的虚部后进行频率扫描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所述地震波分量包括:地震波径向分量和/或地震波垂向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包括:电场径向分量和/或电场垂向分量。
所述联合成像装置还用于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将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所述反演装置具体用于通过能量极大值来提取所述叠加的频散谱得到频散曲线;所述频散曲线为含有基阶模式、高阶模式的多模式频散曲线。
所述反演装置还用于建立初始反演地层模型,利用多种反演方法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地层结构剖面;所述反演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群类算法、拟牛顿算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所述地震波数据包括: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数据包括:电场分量。
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分别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将所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和所述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分别提取所述地震波分量的虚部、所述电场分量的虚部后进行频率扫描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所述地震波分量包括:地震波径向分量和/或地震波垂向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包括:电场径向分量和/或电场垂向分量。
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将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将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能量极大值来提取所述叠加的频散谱得到频散曲线。
所述频散曲线为含有基阶模式、高阶模式的多模式频散曲线。
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建立初始反演地层模型,利用多种反演方法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所述反演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群类算法、拟牛顿算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所述地震波数据包括: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数据包括:电场分量;
所述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分别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将所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和所述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分别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包括:
分别提取所述地震波分量的虚部、所述电场分量的虚部后进行频率扫描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波分量包括:地震波径向分量和/或地震波垂向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包括:电场径向分量和/或电场垂向分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和所述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包括:
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将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或者
将地震波垂向分量的频散谱、地震波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和电场径向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包括:
通过能量极大值来提取所述叠加的频散谱得到频散曲线;所述频散曲线为含有基阶模式、高阶模式的多模式频散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包括:
建立初始反演地层模型,利用多种反演方法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地层结构剖面;所述反演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群类算法、拟牛顿算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联合采集的数据;其中,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包括:地震波数据和电场数据;
联合成像装置,用于将所述联合采集的数据进行联合成像处理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反演装置,用于对所述叠加的频散谱进行提取处理得到频散曲线,并对所述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地层结构剖面;
所述地震波数据包括: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数据包括:电场分量;所述联合成像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波分量、所述电场分量分别得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并将所述地震波分量的频散谱和所述电场分量的频散谱叠加得到叠加的频散谱。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所述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2633.1A CN111290017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2633.1A CN111290017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0017A CN111290017A (zh) | 2020-06-16 |
CN111290017B true CN111290017B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102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42633.1A Active CN111290017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900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54744B2 (en) | 2020-03-04 | 2023-09-12 |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urface wave prospecting method for jointly extracting Rayleigh wave frequenc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by seismoelectric field |
CN113189641B (zh) * | 2021-03-25 | 2024-01-19 | 西安石油大学 | 一种两道多模式瑞利波地下探测系统及方法 |
CN113156504B (zh) * | 2021-04-09 | 2021-10-15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地震波速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4935319B (zh) * | 2022-04-08 | 2023-02-21 | 北京大学 | 多偏移距震电频谱比值获取方法及用于监测潜水面的方法 |
CN115993641B (zh) * | 2023-03-03 | 2024-06-14 | 吉林大学 | 一种提取被动源面波频散曲线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11040A (en) * | 1995-02-06 | 1996-04-23 | Western Atlas Internaitonal, Inc. |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optimum vibrator spacing for ground roll reduction |
CN104678435A (zh) * | 2014-10-27 | 2015-06-03 | 李欣欣 | 一种提取Rayleigh面波频散曲线的方法 |
CN106646615B (zh) * | 2016-12-29 | 2018-12-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面波频散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JP6817657B2 (ja) * | 2017-09-07 | 2021-01-20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防災科学技術研究所 | シンプルプロファイリング(spm)手法の変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シンプルプロファイリング(spm)手法の変換方法 |
CN109923440B (zh) * | 2017-10-12 | 2021-03-05 | 南方科技大学 | 面波勘探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9239773A (zh) * | 2018-09-12 | 2019-01-18 | 西安石油大学 | 一种高阶模式瑞雷波的重建方法 |
CN109799530A (zh) * | 2018-12-25 | 2019-05-24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用于地震面波勘探的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方法 |
-
2020
- 2020-03-04 CN CN202010142633.1A patent/CN11129001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0017A (zh) | 202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90017B (zh) | 一种震电波场联合提取瑞雷波频散特征的面波勘探方法 | |
Mi et al. | Near-surface imaging from traffic-induced surface waves with dense linear arrays: An application in the urban area of Hangzhou, China | |
AU2010236999B2 (en) | Interferometric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 |
Wapenaar et al. | Tutorial on seismic interferometry: Part 2—Underlying theory and new advances | |
Mayne |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horizontal data stacking techniques | |
KR101219746B1 (ko) | 탄성 매질에서의 주파수 영역 역시간 구조보정을 이용한 지하구조의 영상화 장치 및 방법 | |
US11754744B2 (en) | Surface wave prospecting method for jointly extracting Rayleigh wave frequenc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by seismoelectric field | |
CN109923440A (zh) | 面波勘探方法及终端设备 | |
US8737165B2 (en) | Interferometric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for a towed marine survey | |
CN112285767B (zh) | 海底地震仪四分量海洋面波多阶频散能量成像装置及方法 | |
CN111025386B (zh) | 一种无分离假象的纵横波分离方法 | |
EP2454613A1 (en) | Statics calculation | |
CN104570116A (zh) | 基于地质标志层的时差分析校正方法 | |
Hayashi et al. | CMP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ultichannel passive surface-wave data | |
CN107515420A (zh) | 一种用于局部相关同相轴的走时与梯度精确拾取方法 | |
CN115373023A (zh) | 一种基于地震反射和车辆噪声的联合探测方法 | |
CN110737018B (zh) | Vsp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建模方法 | |
CN114415234A (zh) | 基于主动源面波频散和h/v确定浅地表横波速度的方法 | |
Guan et al. | Linear array analysis of passive surface waves combined with mini-Sosie technique | |
Asten et al. | Site shear velocity profile interpretation from microtremor array data by direct fitting of SPAC curves | |
CN110873895A (zh) | 一种变网格微地震逆时干涉定位方法 | |
CN114942472A (zh) | 一种基于上行射线追踪策略的偏移成像方法及其设备 | |
Muyzert | Seabed property estimation from ambient-noise recordings: Part 2—Scholte-wave spectral-ratio inversion | |
Chen et al. | Research on vertical cable seismic interferometry imaging | |
Guan et al. | Improving the Retrieval of High-Frequency Surface Waves Using Convolution-Based Three-Station Interferometry for Dense Linear Array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