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9698A -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9698A
CN111289698A CN202010239445.0A CN202010239445A CN111289698A CN 111289698 A CN111289698 A CN 111289698A CN 202010239445 A CN202010239445 A CN 202010239445A CN 111289698 A CN111289698 A CN 111289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valve
water solution
solution bottle
pressur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94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铁亚
王金意
赵文韬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2394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96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9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9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3/00Investigating surface or boundary effects, e.g. wetting power; Investigating diffusion effect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surface, boundary, or diffusion ef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01N5/02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components of a material and determining change of weight of the adsorbent, e.g.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3/00Investigating surface or boundary effects, e.g. wetting power; Investigating diffusion effect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surface, boundary, or diffusion effects
    • G01N2013/003Diffusion; diffusivity between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2015/0007Investigating dispersion of gas
    • G01N2015/0015Investigating dispersion of gas in sol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2015/0813Measuring intrusion, e.g. of mercur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包括模拟舱、恒温箱、第一加压泵、第一压力传感杆、第二加压泵、第二压力传感杆、第三加压泵、第三压力传感杆、CO2气瓶、CH4气瓶、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一流量计、第三导管、第一石灰水溶液瓶、第二导管、第一流量计、第三导管、第一石灰水溶液瓶、第四导管、第二流量计、第五导管、第二石灰水溶液瓶、第六导管、第三流量计、第七导管、第三石灰水溶液瓶、第一电子天平、第二电子天平及第三电子天平,该系统能够模拟CO2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封存可行性。

Description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背景技术
CO2作为温室气体,大规模的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造成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通过把二氧化碳永久封存在地下储层中是实现CO2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控制化石燃料燃烧导致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CO2地质封存的原理是将CO2通过管线注入到高孔渗性的沉积层中,由于CO2的密度大于沉积层中孔隙水的密度,加上封存地层周围具有良好的封堵条件,利用此特性,CO2可永久地封存于沉积层中。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优势在于:二氧化碳注入到地层中,可以提高地层能量,保护地层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油气产收率或地层水中稀有金属的开发。随着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的增加,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是温室气体减排有效的途径。
目前,全世界有部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项目在运行。对二氧化碳在地层中的封存状态多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预测,对封存的泄露情况常在空气中放置CO2浓度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场所差别较大,构造形态也不尽相同,如岩层厚度、岩性、地层倾角等,CO2在地层中的封存和逸散的定量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缺少直观观察和定量评价的实验仪器。因此,有必要形成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装置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CO2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封存可行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包括模拟舱、恒温箱、第一加压泵、第一压力传感杆、第二加压泵、第二压力传感杆、第三加压泵、第三压力传感杆、CO2气瓶、CH4气瓶、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一流量计、第三导管、第一石灰水溶液瓶、第二导管、第一流量计、第三导管、第一石灰水溶液瓶、第四导管、第二流量计、第五导管、第二石灰水溶液瓶、第六导管、第三流量计、第七导管、第三石灰水溶液瓶、第一电子天平、第二电子天平及第三电子天平;
模拟舱位于恒温箱内,模拟舱内填充有砂体、泥和水,模拟舱顶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板,模拟舱右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板、模拟舱前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板;
第一加压泵通过第一压力传感杆与第一压力传感板相连接,第二加压泵通过第二压力传感杆与第二压力传感板相连接,第三加压泵通过第三压力传感杆与第三压力传感板相连接;
CO2气瓶的出口及CH4气瓶的出口经第一导管与模拟舱左侧面上的入口相连通,模拟舱顶部的出口经第二导管、第一流量计及第三导管与第一石灰水溶液瓶相连通;模拟舱右侧面上的出口经第四导管、第二流量计及第五导管与第二石灰水溶液瓶相连通;模拟舱前侧面上的出口经第六导管、第三流量计及第七导管与第三石灰水溶液瓶相连通;
第一石灰水溶液瓶位于第一电子天平上,第二石灰水溶液瓶位于第二电子天平上,第三石灰水溶液瓶位于第三电子天平上。
CO2气瓶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CH4气瓶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CO2气瓶的出口经第八导管与第一导管相连通,第一导管上设置有抽液泵、阀门及第四流量计。
第二导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五导管上设置有第六阀门;第六导管上设置有第七阀门。
还包括第九导管、第十导管及第十一导管,其中,第九导管与第一石灰水溶液瓶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十导管与第二石灰水溶液瓶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十一导管与第三石灰水溶液瓶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九导管上设置有第八阀门,第十导管上设置有第九阀门,第十一导管上设置有第十阀门。
恒温箱的底部设置有支架。
还包括气体分析仪,其中,气体分析仪经第十二导管与第四导管相连通,第十二导管上设置有第五流量计及第十一阀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在具体操作时,通过恒温箱、第一加压泵、第二加压泵及第三加压泵模拟不同地层所需的温度及压力条件,根据模拟舱内岩石颗粒的排列组合、排列角度和断裂板分布模拟不同CO2封存地层的地质状态,在模拟舱内布置好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地层后,向模拟舱中注入CO2气体,通过CO2气体对模拟舱中的流体进行驱替封存,观察不同方向的石灰水溶液瓶中气泡和沉淀情况,并根据电子天平中质量的变化,定量计算各方向的CO2逸散强度;当模拟天然气藏中的CO2封存情况,则前期通过注入CH4模拟气藏的封存效果,实现模拟CO2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封存可行性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平地层排列示意图;
图3为向斜地层排列示意图;
图4为背斜地层示意图。
其中,1为CO2气瓶、2为CH4气瓶、3为第一阀门、4为第八导管、5为第二阀门、6为抽液泵、7为按阀门、8为第四流量计、9为第一导管、10为恒温箱、11为第一加压泵、12为第一压力传感杆、13为第一压力传感板、14为第二加压泵、15为第二压力传感杆、16为第二压力传感板、17为第三加压泵、18为第三压力传感杆、19为第三压力传感板、20为模拟舱、21为第四阀门、22为第二导管、23为第一流量计、24为第三导管、25为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6为第一电子天平、27为第九导管、28为第八阀门、29为第四导管、30为第二流量计、31为第六阀门、32为第五导管、33为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4为第二电子天平、35为第十导管、36为第九阀门、37为第十二导管、38为第五流量计、39为第十一阀门、40为气体分析仪、41为第六导管、42为第七阀门、43为第三流量计、44为第七导管、45为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6为第三电子天平、47为第十一导管、48为第十阀门、49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包括模拟舱20、恒温箱10、第一加压泵11、第一压力传感杆12、第二加压泵14、第二压力传感杆15、第三加压泵17、第三压力传感杆18、CO2气瓶1、CH4气瓶2、第一导管9、第二导管22、第一流量计23、第三导管24、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第二导管22、第一流量计23、第三导管24、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第四导管29、第二流量计30、第五导管32、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3、第六导管41、第三流量计43、第七导管44、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5、第一电子天平26、第二电子天平34及第三电子天平46;模拟舱20位于恒温箱10内,模拟舱20内填充有砂体、泥和水,模拟舱20顶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板13,模拟舱20右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板16、模拟舱20前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板19;第一加压泵11通过第一压力传感杆12与第一压力传感板13相连接,第二加压泵14通过第二压力传感杆15与第二压力传感板16相连接,第三加压泵17通过第三压力传感杆18与第三压力传感板19相连接;CO2气瓶1的出口及CH4气瓶2的出口经第一导管9与模拟舱20左侧面上的入口相连通,模拟舱20顶部的出口经第二导管22、第一流量计23及第三导管24与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相连通;模拟舱20右侧面上的出口经第四导管29、第二流量计30及第五导管32与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3相连通;模拟舱20前侧面上的出口经第六导管41、第三流量计43及第七导管44与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5相连通;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位于第一电子天平26上,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3位于第二电子天平34上,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5位于第三电子天平46上。
CO2气瓶1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3,CH4气瓶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5,CO2气瓶1的出口经第八导管4与第一导管9相连通,第一导管9上设置有抽液泵6、按阀门7及第四流量计8。
第二导管22上设置有第四阀门21;第五导管32上设置有第六阀门31;第六导管41上设置有第七阀门42。
本发明还包括第九导管27、第十导管35及第十一导管47,其中,第九导管27与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十导管35与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3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十一导管47与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5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九导管27上设置有第八阀门28,第十导管35上设置有第九阀门36,第十一导管47上设置有第十阀门48。
恒温箱10的底部设置有支架49;本发明还包括气体分析仪40,其中,气体分析仪40经第十二导管37与第四导管29相连通,第十二导管37上设置有第五流量计38及第十一阀门39。
CO2封存模拟地层侧向采用树脂密封,防止CO2同层侧向逸散;气体分析仪40用于检测模拟舱20的气体状态;第四流量计8的量程均为1000ml/min,精度均为0.1ml/min,耐压均为50MPa;压力传感板的量程为0-50MPa,测量精度均为0.1MPa;电子天平的量程为0.00-3000.00g,测量精度为0.01g。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1)将不同直径砂岩颗粒和泥按实际地层情况在模拟舱20内排列,可以调整地层倾角情况,形成不同的构造状态和岩性组合情况,地层按实验设计充注不同流体或空层,CO2封存层由树脂密封进行侧向密封;
2)使各石灰水溶液瓶装入石灰水;
3)按实际地质温度及压力,调节恒温箱10、第一加压泵11、第二加压泵14及第三加压泵17,以达到模拟舱20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4)关闭第四阀门21、第六阀门31及第七阀门42,打开第一阀门3、按阀门7及第十一阀门39,通过抽液泵6使CO2充注进模拟舱20,使气体分析仪40检测到CO2气体的逸散;
5)关闭按阀门7及第十一阀门39,打开第四阀门21、第八阀门28、第六阀门31、第九阀门36、第七阀门42及第十阀门48,观察各方向石灰水容量瓶中的气泡逸散速度和液体的浑浊程度,记录各电子天平的变化和时间;
6)CO2驱替天然气藏进行封存时,根据实验设计,关闭第一阀门3、第四阀门21、第六阀门31、第十一阀门39及第六导管41,打开第二阀门5及按阀门7,利用抽液泵6使CH4注入模拟舱20内,形成天然气藏,之后打开第十一阀门39,使气体分析仪40检测到CH4气体的存在;
7)重复步骤5);
8)通过观察正向各石灰水溶液瓶及电子天平的变化,可以定性和定量地评价CO2在地层中不同方向的逸散情况,进而评价封存的有效性;
8)实验完成后,取出模拟舱20,关闭各阀门,清洗各管路。

Claims (6)

1.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舱(20)、恒温箱(10)、第一加压泵(11)、第一压力传感杆(12)、第二加压泵(14)、第二压力传感杆(15)、第三加压泵(17)、第三压力传感杆(18)、CO2气瓶(1)、CH4气瓶(2)、第一导管(9)、第二导管(22)、第一流量计(23)、第三导管(24)、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第二导管(22)、第一流量计(23)、第三导管(24)、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第四导管(29)、第二流量计(30)、第五导管(32)、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3)、第六导管(41)、第三流量计(43)、第七导管(44)、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5)、第一电子天平(26)、第二电子天平(34)及第三电子天平(46);
模拟舱(20)位于恒温箱(10)内,模拟舱(20)内填充有砂体、泥和水,模拟舱(20)顶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板(13),模拟舱(20)右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板(16)、模拟舱(20)前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板(19);
第一加压泵(11)通过第一压力传感杆(12)与第一压力传感板(13)相连接,第二加压泵(14)通过第二压力传感杆(15)与第二压力传感板(16)相连接,第三加压泵(17)通过第三压力传感杆(18)与第三压力传感板(19)相连接;
CO2气瓶(1)的出口及CH4气瓶(2)的出口经第一导管(9)与模拟舱(20)左侧面上的入口相连通,模拟舱(20)顶部的出口经第二导管(22)、第一流量计(23)及第三导管(24)与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相连通;模拟舱(20)右侧面上的出口经第四导管(29)、第二流量计(30)及第五导管(32)与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3)相连通;模拟舱(20)前侧面上的出口经第六导管(41)、第三流量计(43)及第七导管(44)与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5)相连通;
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位于第一电子天平(26)上,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3)位于第二电子天平(34)上,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5)位于第三电子天平(4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CO2气瓶(1)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3),CH4气瓶(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5),CO2气瓶(1)的出口经第八导管(4)与第一导管(9)相连通,第一导管(9)上设置有抽液泵(6)、按阀门(7)及第四流量计(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管(22)上设置有第四阀门(21);第五导管(32)上设置有第六阀门(31);第六导管(41)上设置有第七阀门(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九导管(27)、第十导管(35)及第十一导管(47),其中,第九导管(27)与第一石灰水溶液瓶(25)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十导管(35)与第二石灰水溶液瓶(33)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十一导管(47)与第三石灰水溶液瓶(45)的顶部出口相连通,第九导管(27)上设置有第八阀门(28),第十导管(35)上设置有第九阀门(36),第十一导管(47)上设置有第十阀门(4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恒温箱(10)的底部设置有支架(4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分析仪(40),其中,气体分析仪(40)经第十二导管(37)与第四导管(29)相连通,第十二导管(37)上设置有第五流量计(38)及第十一阀门(39)。
CN202010239445.0A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Pending CN1112896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445.0A CN111289698A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445.0A CN111289698A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9698A true CN111289698A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24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9445.0A Pending CN111289698A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969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9463A (zh) * 2020-06-29 2020-08-25 西南石油大学 有水气藏封存二氧化碳物理模拟装置及其模拟方法
CN113740196A (zh) * 2021-09-02 2021-12-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原位热解有机矿层碳封存量测定的装置和方法
CN114544461A (zh) * 2022-02-15 2022-05-2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超临界co2封存与损伤监测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5032337A (zh) * 2022-05-23 2022-09-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最大化co2封存效率的盐水预抽量和回注量计算方法及场地试验验证方法
CN117079533A (zh) * 2023-10-16 2023-11-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考虑储层应力时变影响的co2水层埋存的实验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9463A (zh) * 2020-06-29 2020-08-25 西南石油大学 有水气藏封存二氧化碳物理模拟装置及其模拟方法
CN113740196A (zh) * 2021-09-02 2021-12-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原位热解有机矿层碳封存量测定的装置和方法
CN113740196B (zh) * 2021-09-02 2024-04-16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原位热解有机矿层碳封存量测定的装置和方法
CN114544461A (zh) * 2022-02-15 2022-05-2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超临界co2封存与损伤监测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4544461B (zh) * 2022-02-15 2023-11-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超临界co2封存与损伤监测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5032337A (zh) * 2022-05-23 2022-09-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最大化co2封存效率的盐水预抽量和回注量计算方法及场地试验验证方法
CN117079533A (zh) * 2023-10-16 2023-11-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考虑储层应力时变影响的co2水层埋存的实验装置
CN117079533B (zh) * 2023-10-16 2024-01-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考虑储层应力时变影响的co2水层埋存的实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9698A (zh)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CN111551672B (zh)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甲烷泄漏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08362614B (zh) 测量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过程中扩散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01504351B (zh) 砂层渗流淤堵模拟装置
CN103352695B (zh) 考虑层间窜流的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
CN107271340B (zh) 用于模拟油气藏轻烃垂向微渗漏的实验装置
CN104897543A (zh) 多相渗透仪及岩石渗透特性测定方法
CN105277660A (zh) 监测不同钻采方法下水合物分解区域的装置及方法
CN103163057A (zh) 一种致密岩石材料气体渗透率测试装置及测算方法
CN106677772B (zh) 一种用于煤层气井排采的模拟试验方法
CN102720479B (zh) 用于气顶油藏的物理模拟装置
CN111551322B (zh)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泄漏的地质通道模拟系统及方法
Markó et al. Injection related issues of a doublet system in a sandstone aquifer-A generalized concept to understand and avoid problem sources in geothermal systems
CN201359590Y (zh) 砂层渗流淤堵模拟装置
CN111287715A (zh) 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置换驱替油气的系统
CN115656440A (zh) 深盐水层二氧化碳埋存模拟装置
CN204789566U (zh) 岩性组合结构控油气运聚物理模拟系统
CN211784925U (zh) 一种实验模拟co2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CN102053053A (zh) 一种筛管过滤介质性能检测装置
CN113724570A (zh) 一种模拟二氧化碳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并封存的装置及方法
CN201984008U (zh) 水合物沉积物渗流测试装置
CN208239264U (zh) 一种用于研究土颗粒侵蚀规律的试验装置
CN113125203B (zh) 一种模拟井筒内地下流体取样可视化实验装置和方法
CN211900562U (zh) 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置换驱替油气的系统
CN105443080A (zh) 边底水含气油藏衰竭开发的模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