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8673A -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8673A
CN111288673A CN201910397976.XA CN201910397976A CN111288673A CN 111288673 A CN111288673 A CN 111288673A CN 201910397976 A CN201910397976 A CN 201910397976A CN 111288673 A CN111288673 A CN 111288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nergy
interference
gathering
f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79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8673B (zh
Inventor
李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ijichun Cleaning He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ijichun Cleaning He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ijichun Cleaning He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ijichun Cleaning Hea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79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8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8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8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8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8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包括地下换热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机组外壳,保温棉层,聚能箱,导出管,中空密封塞,吸热块,底部防潮层,连接管,聚能导管,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可抽插式片结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和可缓冲减震防护架。本发明用于地下2500米深,耐腐蚀耐高温,并可在地下温度65度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该设备的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的宽度设置为200毫米,可运用在地下2500米深最底处。

Description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干扰地热聚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背景技术
无干扰地热(干热岩)供热技术是指通过钻机向地下一定深处高温岩层钻孔,在钻孔中安装一种密闭的金属换热器,通过换热器传导将地下深处的热能导出,并通过专用设备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的新技术。
这一技术与传统地热利用技术的区别在于不开采使用地下热水,可随时随地使用地热,热岩储层换热,无地下热水区域也可开采使用地热,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这一技术用在精深2500米下,聚热能力强。
但是现有的地热聚能设备还存在着不具备底部防护减震功能,聚热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地热聚能设备存在着不具备底部防护减震功能,聚热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和不便于的问题。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包括地下换热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机组外壳,保温棉层,聚能箱,导出管,中空密封塞,吸热块,底部防潮层,连接管,聚能导管,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可抽插式片结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和可缓冲减震防护架,所述的地下换热器分别螺栓安装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螺栓安装在机组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棉层包裹在聚能箱的外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出管分别横向一端螺纹连接中空密封塞的内部左端,另一端螺纹连接在聚能箱的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吸热块纵向螺钉连接在聚能箱的内部左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底部防潮层横向胶接在聚能箱的下表面;所述的连接管纵向上端贯穿底部防潮层的内部中间位置并螺纹连接在聚能箱的下部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聚能导管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管的内部下端;所述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和聚能箱相连接;所述的可抽插式片结构和聚能箱相连接;所述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和聚能箱相连接;所述的可缓冲减震防护架和机组外壳相连接;所述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包括调节帽,密封圈,调节杆,固定管,支撑架,拉环,防护罩,通气网和孔,所述的调节帽的下表面四周胶接有密封圈;所述的调节杆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调节帽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杆纵向活动螺纹连接在固定管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管纵向螺纹连接在支撑架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架横向螺栓安装在防护罩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通气网螺钉连接在防护罩的下端;所述的通气网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孔。
优选的,所述的可抽插式片结构包括透明片,抽拉框,密封条,卡板,板和抽拉把手,所述的透明片镶嵌在抽拉框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抽拉框的外部四周胶接有密封条;所述的抽拉框通过密封条设置在卡板之间的后部;所述的卡板分别纵向螺栓连接在板的正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抽拉把手螺钉连接在抽拉框的底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包括储热片,储热箱,储能块,换热管,循环泵和手动阀门,所述的储热片分别螺钉连接在储热箱的内部前后两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储热箱的内部左右两壁中间位置分别纵向胶接有储能块;所述的换热管设置在储热箱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循环泵螺栓安装在储热箱的右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手动阀门设置在储热箱的右下侧。
优选的,所述的可缓冲减震防护架包括防护侧板,防护外壳,连接座,减震柱,减震弹簧和固定底座,所述的防护侧板分别纵向螺栓安装在防护外壳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防护外壳的下表面横向螺栓连接有连接座;所述的减震柱分别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座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减震柱的外壁还分别纵向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的减震柱分别纵向下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四角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拉环和孔正对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通气网具体采用圆形不锈钢滤网,所述的孔开设为直径为十五厘米至二十厘米的圆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罩通过通气网和聚能箱的上部进口处螺栓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帽具体采用橡胶帽,所述的密封圈具体采用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的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长方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的透明片和长方形通孔相对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透明片具体采用长方形凸透镜镜片。
优选的,所述的板横向螺栓连接在聚能箱的前部中间位置开设的长方形维修孔前部。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条具体采用橡胶条。
优选的,所述的换热管一端贯穿储热箱右上壁中间位置并与循环泵的左侧中间位置进口端螺纹连接设置,另一端贯穿右下壁并与手动阀门的左侧进口端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泵的右端管路连接右上侧设置的所述的导出管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的手动阀门的右端管路连接右下侧设置的所述的导出管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的储热箱横向螺栓安装在聚能箱的内部底端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储热片具体采用铜片。
优选的,所述的储能块具体采用棉花块。
优选的,所述的聚能导管纵向下端贯穿机组外壳的上部中间位置并与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进行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外壳螺栓安装在机组外壳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的聚能导管的下端还贯穿机组外壳的上部内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侧板具体采用不锈钢板,所述的防护外壳具体采用长方体不锈钢壳。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柱具体采用橡胶柱,所述的减震弹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保温棉层具体采用棉花层,所述的保温棉层多层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吸热块具体采用海绵块。
优选的,所述的底部防潮层具体采用泡沫层,所述的底部防潮层多层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地下换热器具体采用型号为B3-052的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泵具体采用型号为RS-8的循环吸泵。
优选的,所述的聚能导管长度设置为2500米至2600米。
优选的,所述的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的宽度设置为200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所述的调节帽,密封圈,调节杆,固定管,支撑架,拉环,防护罩和通气网的设置,有利于进行聚能保护工作,若天气状况不好,可通过调节帽经过密封圈与防护罩进行紧密连接,以保证密封性,同时保证蓄能稳定性。
2.本发明中,所述的孔的设置,有利于进行手持拉环,便于旋转调节操作。
3.本发明中,所述的抽拉框,密封条,卡板和抽拉把手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手持抽拉把手将抽拉框从卡板之间取下,通过密封条可起到良好的密封性,保证密封连接稳定性。
4.本发明中,所述的板的设置,有利于及时将板从聚能箱前部取下,以便进行内部或者调试工作,保证使用便捷性。
5.本发明中,所述的储热片,储热箱,储能块,换热管,循环泵和手动阀门的设置,有利于保证蓄能稳定性,通过外部电源为循环泵进行供电,通过聚能箱内部的能量充斥,不断对储热箱进行加热,同时使得储热片和储能块进行能量保存工作,通过换热管可不断进行换热工作,通过循环泵可及时将外部水源吸入换热管内部,并通过启动手动阀门,以实现水源循环工作,以保证聚能稳定性。
6.本发明中,所述的防护侧板,防护外壳,连接座,减震柱,减震弹簧和固定底座的设置,有利于通过防护侧板和防护外壳可对地下换热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和机组外壳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以保证地下换热器和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工作稳定性,通过连接座不断挤压减震柱和减震弹簧在固定底座上部动作,可起到良好的减震防护作用,保证设备的稳定性,起到抗震作用,以保证设备的聚能工作顺利进行。
7.本发明中,所述的保温棉层的设置,有利于使得聚能箱内部聚能效果更加理想。
8.本发明中,所述的吸热块的设置,有利于保证吸能工作顺利进行。
9.本发明中,所述的底部防潮层的设置,有利于使得聚能箱底部具有良好的防潮性,保证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可抽插式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可缓冲减震防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地下换热器;2、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3、机组外壳;4、保温棉层;5、聚能箱;6、导出管;7、中空密封塞;8、吸热块;9、底部防潮层;10、连接管;11、聚能导管;12、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1、调节帽;122、密封圈;123、调节杆;124、固定管;125、支撑架;126、拉环;127、防护罩;128、通气网;129、孔;13、可抽插式片结构;131、透明片;132、抽拉框;133、密封条;134、卡板;135、板;136、抽拉把手;14、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1、储热片;142、储热箱;143、储能块;144、换热管;145、循环泵;146、手动阀门;15、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1、防护侧板;152、防护外壳;153、连接座;154、减震柱;155、减震弹簧;156、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包括地下换热器1,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机组外壳3,保温棉层4,聚能箱5,导出管6,中空密封塞7,吸热块8,底部防潮层9,连接管10,聚能导管11,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可抽插式片结构13,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和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所述的地下换热器1分别螺栓安装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螺栓安装在机组外壳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棉层4包裹在聚能箱5的外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出管6分别横向一端螺纹连接中空密封塞7的内部左端,另一端螺纹连接在聚能箱5的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吸热块8纵向螺钉连接在聚能箱5的内部左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底部防潮层9横向胶接在聚能箱5的下表面;所述的连接管10纵向上端贯穿底部防潮层9的内部中间位置并螺纹连接在聚能箱5的下部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聚能导管11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管10的内部下端;所述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可抽插式片结构13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和机组外壳3相连接;所述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包括调节帽121,密封圈122,调节杆123,固定管124,支撑架125,拉环126,防护罩127,通气网128和孔129,所述的调节帽121的下表面四周胶接有密封圈122;所述的调节杆123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调节帽121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杆123纵向活动螺纹连接在固定管124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管124纵向螺纹连接在支撑架125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架125横向螺栓安装在防护罩127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通气网128螺钉连接在防护罩127的下端;所述的通气网128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孔129,通过地下换热器1将地下热量进行收集,并通过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进行换热处理经过聚能导管11导出,直至通过连接管10进入聚能箱5内部,通过保温棉层4和吸热块8进行保温处理,再通过底部防潮层9进行防潮处理,以保证蓄能工作顺利进行,若天气状况不好,可通过调节帽121经过密封圈122与防护罩127进行紧密连接,以保证密封性,同时保证蓄能稳定性。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抽插式片结构13包括透明片131,抽拉框132,密封条133,卡板134,板135和抽拉把手136,所述的透明片131镶嵌在抽拉框13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抽拉框132的外部四周胶接有密封条133;所述的抽拉框132通过密封条133设置在卡板134之间的后部;所述的卡板134分别纵向螺栓连接在板135的正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抽拉把手136螺钉连接在抽拉框132的底部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包括储热片141,储热箱142,储能块143,换热管144,循环泵145和手动阀门146,所述的储热片141分别螺钉连接在储热箱142的内部前后两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储热箱142的内部左右两壁中间位置分别纵向胶接有储能块143;所述的换热管144设置在储热箱14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循环泵145螺栓安装在储热箱142的右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手动阀门146设置在储热箱142的右下侧,为保证蓄能稳定性,通过外部电源为循环泵145进行供电,通过聚能箱5内部的能量充斥,不断对储热箱142进行加热,同时使得储热片141和储能块143进行能量保存工作,通过换热管144可不断进行换热工作,通过循环泵145可及时将外部水源吸入换热管144内部,并通过启动手动阀门146,以实现水源循环工作,以保证聚能稳定性。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5所示,所述的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包括防护侧板151,防护外壳152,连接座153,减震柱154,减震弹簧155和固定底座156,所述的防护侧板151分别纵向螺栓安装在防护外壳152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防护外壳152的下表面横向螺栓连接有连接座153;所述的减震柱154分别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座153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减震柱154的外壁还分别纵向套接有减震弹簧155;所述的减震柱154分别纵向下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底座156的上表面四角位置,通过防护侧板151和防护外壳152可对地下换热器1,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和机组外壳3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以保证地下换热器1和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工作稳定性,通过连接座153不断挤压减震柱154和减震弹簧155在固定底座156上部动作,可起到良好的减震防护作用,保证设备的稳定性,起到抗震作用,以保证设备的聚能工作顺利进行。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拉环126和孔129正对配合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通气网128具体采用圆形不锈钢滤网,所述的孔129开设为直径为十五厘米至二十厘米的圆形通孔。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罩127通过通气网128和聚能箱5的上部进口处螺栓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帽121具体采用橡胶帽,所述的密封圈122具体采用橡胶圈。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板135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长方形通孔。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透明片131和长方形通孔相对配合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透明片131具体采用长方形凸透镜镜片。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板135横向螺栓连接在聚能箱5的前部中间位置开设的长方形维修孔前部。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条133具体采用橡胶条。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换热管144一端贯穿储热箱142右上壁中间位置并与循环泵145的左侧中间位置进口端螺纹连接设置,另一端贯穿右下壁并与手动阀门146的左侧进口端螺纹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循环泵145的右端管路连接右上侧设置的所述的导出管6的左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手动阀门146的右端管路连接右下侧设置的所述的导出管6的左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储热箱142横向螺栓安装在聚能箱5的内部底端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储热片141具体采用铜片。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储能块143具体采用棉花块。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聚能导管11纵向下端贯穿机组外壳3的上部中间位置并与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进行螺纹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外壳152螺栓安装在机组外壳3的外部。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聚能导管11的下端还贯穿机组外壳3的上部内侧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侧板151具体采用不锈钢板,所述的防护外壳152具体采用长方体不锈钢壳。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柱154具体采用橡胶柱,所述的减震弹簧155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保温棉层4具体采用棉花层,所述的保温棉层4多层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吸热块8具体采用海绵块。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底部防潮层9具体采用泡沫层,所述的底部防潮层9多层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地下换热器1具体采用型号为B3-052的换热器。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循环泵145具体采用型号为RS-8的循环吸泵。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聚能导管11长度设置为2500米至2600米。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的宽度设置为200毫米。
工作原理
本发明中,通过地下换热器1将地下热量进行收集,并通过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进行换热处理经过聚能导管11导出,直至通过连接管10进入聚能箱5内部,通过保温棉层4和吸热块8进行保温处理,再通过底部防潮层9进行防潮处理,以保证蓄能工作顺利进行,进行聚能保护工作,若天气状况不好,可通过调节帽121经过密封圈122与防护罩127进行紧密连接,以保证密封性,同时保证蓄能稳定性,通过透明片131进行观察聚能箱5内部的聚能情况,并可及时掌握使用情况,便于,手持抽拉把手136将抽拉框132从卡板134之间取下,通过密封条133可起到良好的密封性,保证密封连接稳定性,将板135从聚能箱5前部取下,以便进行内部或者调试工作,保证使用便捷性,为保证蓄能稳定性,通过外部电源为循环泵145进行供电,通过聚能箱5内部的能量充斥,不断对储热箱142进行加热,同时使得储热片141和储能块143进行能量保存工作,通过换热管144可不断进行换热工作,通过循环泵145可及时将外部水源吸入换热管144内部,并通过启动手动阀门146,以实现水源循环工作,以保证聚能稳定性,通过防护侧板151和防护外壳152可对地下换热器1,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和机组外壳3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以保证地下换热器1和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工作稳定性,通过连接座153不断挤压减震柱154和减震弹簧155在固定底座156上部动作,可起到良好的减震防护作用,保证设备的稳定性,起到抗震作用,以保证设备的聚能工作顺利进行。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包括地下换热器(1),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机组外壳(3),保温棉层(4),聚能箱(5),导出管(6),中空密封塞(7),吸热块(8),底部防潮层(9),连接管(10),聚能导管(11),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可抽插式片结构(13),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和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所述的地下换热器(1)分别螺栓安装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螺栓安装在机组外壳(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棉层(4)包裹在聚能箱(5)的外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出管(6)分别横向一端螺纹连接中空密封塞(7)的内部左端,另一端螺纹连接在聚能箱(5)的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吸热块(8)纵向螺钉连接在聚能箱(5)的内部左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底部防潮层(9)横向胶接在聚能箱(5)的下表面;所述的连接管(10)纵向上端贯穿底部防潮层(9)的内部中间位置并螺纹连接在聚能箱(5)的下部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聚能导管(11)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管(10)的内部下端;所述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可抽插式片结构(13)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和机组外壳(3)相连接;所述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包括调节帽(121),密封圈(122),调节杆(123),固定管(124),支撑架(125),拉环(126),防护罩(127),通气网(128)和孔(129),所述的调节帽(121)的下表面四周胶接有密封圈(122);所述的调节杆(123)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调节帽(121)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杆(123)纵向活动螺纹连接在固定管(124)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管(124)纵向螺纹连接在支撑架(125)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架(125)横向螺栓安装在防护罩(127)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通气网(128)螺钉连接在防护罩(127)的下端;所述的通气网(128)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孔(12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抽插式片结构(13)包括透明片(131),抽拉框(132),密封条(133),卡板(134),板(135)和抽拉把手(136),所述的透明片(131)镶嵌在抽拉框(13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抽拉框(132)的外部四周胶接有密封条(133);所述的抽拉框(132)通过密封条(133)设置在卡板(134)之间的后部;所述的卡板(134)分别纵向螺栓连接在板(135)的正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抽拉把手(136)螺钉连接在抽拉框(132)的底部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包括储热片(141),储热箱(142),储能块(143),换热管(144),循环泵(145)和手动阀门(146),所述的储热片(141)分别螺钉连接在储热箱(142)的内部前后两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储热箱(142)的内部左右两壁中间位置分别纵向胶接有储能块(143);所述的换热管(144)设置在储热箱(14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循环泵(145)螺栓安装在储热箱(142)的右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手动阀门(146)设置在储热箱(142)的右下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包括防护侧板(151),防护外壳(152),连接座(153),减震柱(154),减震弹簧(155)和固定底座(156),所述的防护侧板(151)分别纵向螺栓安装在防护外壳(152)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防护外壳(152)的下表面横向螺栓连接有连接座(153);所述的减震柱(154)分别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座(153)的下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减震柱(154)的外壁还分别纵向套接有减震弹簧(155);所述的减震柱(154)分别纵向下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底座(156)的上表面四角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环(126)和孔(129)正对配合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网(128)具体采用圆形不锈钢滤网,所述的孔(129)开设为直径为十五厘米至二十厘米的圆形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127)通过通气网(128)和聚能箱(5)的上部进口处螺栓连接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帽(121)具体采用橡胶帽,所述的密封圈(122)具体采用橡胶圈。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135)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长方形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片(131)和长方形通孔相对配合设置。
CN201910397976.XA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Active CN111288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7976.XA CN111288673B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7976.XA CN111288673B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8673A true CN111288673A (zh) 2020-06-16
CN111288673B CN111288673B (zh) 2021-04-30

Family

ID=7102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7976.XA Active CN111288673B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867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3163A1 (en) * 2005-03-09 2007-02-01 Kelix Heat Transfer Systems, Llc Coaxial-flow heat transfer structures for use in diverse applications
CN101696829A (zh) * 2009-10-30 2010-04-21 龚智勇 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
CN206131499U (zh) * 2016-07-05 2017-04-26 河南圆方干热岩勘探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干热岩(egs)单井循环采热装置
CN207144902U (zh) * 2017-09-18 2018-03-27 山西泰杰地能干热岩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井下套管重叠段环形空间的密封自封塞
KR20180135823A (ko) * 2018-11-08 2018-12-21 주식회사 산하이앤씨 지하수 관정을 활용한 복합 지중 열교환장치
CN109186112A (zh) * 2018-09-26 2019-01-11 张雨 一种深层干热岩、中深层地热源聚能换热装置
CN208817749U (zh) * 2018-08-16 2019-05-03 三河方元绿洲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深层地岩换热装置及其采热保温管
CN210267784U (zh) * 2019-05-14 2020-04-07 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3163A1 (en) * 2005-03-09 2007-02-01 Kelix Heat Transfer Systems, Llc Coaxial-flow heat transfer structures for use in diverse applications
CN101696829A (zh) * 2009-10-30 2010-04-21 龚智勇 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
CN206131499U (zh) * 2016-07-05 2017-04-26 河南圆方干热岩勘探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干热岩(egs)单井循环采热装置
CN207144902U (zh) * 2017-09-18 2018-03-27 山西泰杰地能干热岩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井下套管重叠段环形空间的密封自封塞
CN208817749U (zh) * 2018-08-16 2019-05-03 三河方元绿洲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深层地岩换热装置及其采热保温管
CN109186112A (zh) * 2018-09-26 2019-01-11 张雨 一种深层干热岩、中深层地热源聚能换热装置
KR20180135823A (ko) * 2018-11-08 2018-12-21 주식회사 산하이앤씨 지하수 관정을 활용한 복합 지중 열교환장치
CN210267784U (zh) * 2019-05-14 2020-04-07 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邓杰文 等: "中深层地热源热泵供暖系统能耗和能效实测分析", 《暖通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8673B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67784U (zh)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CN110167315B (zh) 一种偏心摆动型风水双重冷却式户外信息通信柜
CN111288673B (zh)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CN102997357B (zh) 基于太阳能热回收的吸收式制冷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CN102692087A (zh) 一种平板式复合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
CN201983508U (zh) 一种模块化地源热泵能量平衡补偿装置
CN107842961A (zh) 移动式室内降温制冷设备
CN210569362U (zh) 地源热泵自适应热平衡控制装置
CN203053089U (zh) 矿井回风源低温热能回收系统
CN216035916U (zh) 一种电子芯片生产用防高温存放装置
CN214323629U (zh) 一种胶合板生产用的钻孔装置
CN212930302U (zh) 一种新型中深层地埋管与空气源热泵系统混合供热供冷系统
CN210949674U (zh) 一种易于快速安装的空气源热泵
CN207350856U (zh) 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太阳能集热器
CN210957461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力柜
CN209181256U (zh) 一种储热水箱耦合潜水式吸热器的室内供暖系统
CN206504486U (zh) 一种高效的太阳能热水设备
CN207527764U (zh) 移动式室内降温制冷设备
CN207638199U (zh) 一种电力柜
CN207262747U (zh) 一种壁挂式太阳能跟踪蓄热系统
CN206128288U (zh) 一种节能型被动式房屋
CN211552088U (zh) 一种新型地热无干扰地热换热装置
CN204676741U (zh) 一体化吸收式制冷单元式玻璃幕墙
CN104236131A (zh) 一种带有相变蓄热室模块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CN216114748U (zh) 一种带有清洁保护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