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7833A -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7833A
CN111287833A CN201811505211.5A CN201811505211A CN111287833A CN 111287833 A CN111287833 A CN 111287833A CN 201811505211 A CN201811505211 A CN 201811505211A CN 111287833 A CN111287833 A CN 111287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electromagnetic valve
refrigerant
inter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52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小伟
李世伟
郭凯
陈明
徐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52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78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7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he intake air cooler being combined with another device, e.g. heater, valve, compressor, filter or EGR cooler, or being assembled on a special engine lo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37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体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不同的温度控制指令时,会控制相应的电磁阀进行打开与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相应的闭环回路中,以实现利用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到发动机中。本申请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中冷器一般应用于增压发动机,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气体,以降低发动机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目前,汽车领域广泛采用空空中冷器,即,用外界风带走中冷器内气体的热量。空空中冷器一般布置于汽车前端、冷凝器与散热器后。其缺点是串联增压器与位于汽车前端的中冷器管路过长,进气阻力大,导致动力延迟缺陷;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中冷器并不能有效冷却内部气体;相比冷凝器、散热器,中冷器一般较厚,对前端冷却模块布置产生挑战,且外界空气流经换热后的中冷器,到达散热器后温度较高,对冷却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少部分汽车厂商采用集成在进气歧管里的水冷中冷器,该方案可减少进气管路长度,提高发动机响应速度,但缺点是受环境温度及水温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很难达到较低的进气温度;由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高温散热器在运行后,水温一般在100°附近,因此对于水冷中冷器需额外配置散热器,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温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气体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液冷中冷器、发动机、第二电磁阀、制热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第二电子膨胀阀;
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一闭环回路;所述电动压缩机、第二电磁阀、所述制热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二闭环回路;
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一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若接收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二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膨胀阀和蒸发器;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以及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三闭环回路;
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制冷指令,则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三闭环回路中,控制所述蒸发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并利用降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冷。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制热换热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并利用升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热。
可选的,按照下述方式控制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转速:
根据所述液冷中冷器的出气温度,控制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转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温度控制装置,装置用于控制一种气体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液冷中冷器、发动机、第二电磁阀、制热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第二电子膨胀阀;
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一闭环回路;所述电动压缩机、第二电磁阀、所述制热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二闭环回路;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冷却气体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一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第二冷却气体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二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膨胀阀和蒸发器;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以及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三闭环回路;
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间制冷单元,用于若接收到制冷指令,则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三闭环回路中,控制所述蒸发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并利用降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冷。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间制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制热换热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并利用升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热。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转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液冷中冷器的出气温度,控制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转速。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气体温度控制系统接收到不同的温度控制指令时,会控制相应的电磁阀进行打开与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相应的闭环回路中,以实现利用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到发动机中。其中,通过将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与在液冷中冷器中的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进而引起制冷剂发生相变,以实现制冷剂快速带走高温气体的热量。可见,该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在汽车增压发动机的中冷器工作场景中。
实际上,在汽车的压气机与发动机之间常常会安装中冷器,当压气机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增压后,所得到的气体温度会很高。中冷器用于对该高温气体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增压气体再进入发动机则可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目前,汽车领域广泛采用空空中冷器,即,用外界风带走中冷器内气体的热量。空空中冷器一般布置于汽车前端、冷凝器与散热器后。其缺点是串联增压器与位于汽车前端的中冷器管路过长,进气阻力大,导致动力延迟缺陷;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中冷器并不能有效冷却内部气体;相比冷凝器、散热器,中冷器一般较厚,对前端冷却模块布置产生挑战,且外界空气流经换热后的中冷器,到达散热器后温度较高,对冷却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也有少部分汽车厂商采用水冷中冷器,将水冷中冷器集成在进气歧管里可减少进气管路长度,提高发动机响应速度,但缺点是受环境温度及水温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很难达到较低的进气温度;由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高温散热器在运行后,水温一般在100°附近,因此对于水冷中冷器需额外配置散热器,增加了成本。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很难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温度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集成中冷器出气温控的热管理系统和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集成中冷器出气温控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1、第一电磁阀2、冷凝器3、第一电子膨胀阀4、液冷中冷器5、第二电磁阀7、制热换热器8、气液分离器9、第二电子膨胀阀10及相关管路;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液冷中冷器5、发动机6及相关管路,其中的流动介质是空气。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压缩机1、第一电磁阀2、冷凝器3、第一电子膨胀阀4、以及液冷中冷器5由相关管路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一闭环回路,第一闭环回路中的流动介质是制冷剂;电动压缩机1、第二电磁阀7、制热换热器8、气液分离器9、第二电子膨胀阀10、以及液冷中冷器5由相关管路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二闭环回路,第二闭环回路中的流动介质是制冷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压力机增压后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对图1所示气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操作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步骤S201-S203:
S201:接收温度控制指令并确定该温度控制指令的类型。
通常情况下,当汽车发动机运转并需要接收5-液冷中冷器输出的空气时,汽车控制器便会接收一个温度控制指令,其中,该温度控制指令可以是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关的控制指令,该温度控制指令可以分为第一温度控制指令与第二温度控制指令这两种类型,具体来讲,当外界环境温度为常温或者高温时,可以对应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低温时,可以对应第二温度控制指令。
S202:若接收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第一电磁阀2打开且控制第二电磁阀7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第一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液冷中冷器5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液冷中冷器5输出的气体送入发动机6。
其中,第一电磁阀2与第二电磁阀7可以是一种用来控制流体是否流动的阀门;制冷剂可以是一种通过相变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
当车辆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时,会控制第一电磁阀2打开且控制第二电磁阀7关闭,使制冷剂流经在电动压缩机1、第一电磁阀2、冷凝器3、第一电子膨胀阀4、以及液冷中冷器5形成的第一闭环回路中。
其中,制冷剂在第一闭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的工作过程可以是:制冷剂通过电动压缩机1时对其进行升压,成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制冷剂经过第一电磁阀2流入冷凝器3,在冷凝器3中,制冷剂由高温高压气态被冷凝成中温高压液态;然后,制冷剂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4,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4可以是一种具有节流作用的阀门。制冷剂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4后由中温高压液态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液态;然后,制冷剂进入液冷中冷器5中用以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其中,该高温气体可以是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经压气机增压后的高温气体。
在液冷中冷器5中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的具体工作过程为:该高温气体进入液冷中冷器5后,低温低压雾状液态的制冷剂会快速吸收该高温气体的热量而气化,降低该高温气体的温度;然后,从液冷中冷器5中输出该降温后的气体并送入发动机6。而气化后的制冷剂回到电动压缩机1。
S203:若接收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第一电磁阀2关闭且控制第二电磁阀7打开,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第二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液冷中冷器5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液冷中冷器5输出的气体送入发动机6。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电磁阀2处于关闭状态且第二电磁阀7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制热换热器8对接收的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并利用升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热。
当接收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时,会控制第一电磁阀2关闭且控制第二电磁阀7打开,使制冷剂流经在电动压缩机1、第二电磁阀7、制热换热器8、气液分离器9、第二电子膨胀阀10、以及液冷中冷器5形成的第二闭环回路中。
其中,制冷剂在第二闭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的工作过程可以是:制冷剂通过电动压缩机1时对其进行升压,成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制冷剂经过第二电磁阀7流入制热换热器8中,并对进入制热换热器8的外界冷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其中,制热换热器8可以是一种可以制热且交换热量的器件。
其中,对空间进行制热的工作过程可以是:当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进入制热换热器8时,该冷空气会吸收同在制热换热器8中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热量进行升温,而制冷剂由于放出热量导致部分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液化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将升温的空气从制热换热器8中输出送入空间进行制热。其中,该空间可以是汽车的乘员仓。
制冷剂从制热换热器8流出后进入气液分离器9,由于从制热换热器8流出后的是高温高压气态与中温高压液态的混合状态制冷剂,因此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器9后分离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制冷剂在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0后由中温高压液态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液态;然后,制冷剂进入液冷中冷器5中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其中,该高温气体可以是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经压气机增压后的高温气体。
在液冷中冷器5中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的具体工作过程为:该高温气体进入液冷中冷器5后,低温低压雾状液态的制冷剂会快速吸收该高温气体的热量而气化,降低该高温气体的温度;然后,从液冷中冷器5中输出该降温后的气体并送入发动机6。而气化后的制冷剂回到电动压缩机1。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液冷中冷器5的出气温度,控制电动压缩机1的转速。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闭合环路或者第二闭合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进而控制对增压后的高温气体(即压气机送入液冷中冷器5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的程度。例如:第一闭合环路或者第二闭合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越大,则对增压后的高温气体降温的程度越深。因此,应该控制第一闭合环路或者第二闭合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在适当的范围内。
控制第一闭合环路或者第二闭合环路中制冷剂的流量的方式可以是:根据液冷中冷器5输出的气体温度,控制电动压缩机1的转速,进而实现控制第一闭合环路或者第二闭合环路中制冷剂的流量。
其中,电动压缩机1的转速越快,说明电动压缩机的功率越高,则闭合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越大。其中,根据液冷中冷器5输出的气体温度控制电动压缩机1的转速的方式可以是通过PID(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式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气体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空调系统。其中,空调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1、冷凝器3、膨胀阀11和蒸发器12。
其中,空调系统中的电动压缩机1、冷凝器3、膨胀阀11和蒸发器12由相关管路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三闭环回路。
当汽车内的人员需要制冷时,可以开启气体温度控制系统中的空调系统进行制冷。汽车内的人员通过进行相关的控制操作,比如司机将空调调制低温档位,即可以向汽车控制器发送制冷指令。
当汽车控制器接收到制冷指令后,则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第三闭环回路中,以利用蒸发器对流经气体进行降温处理,并利用降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冷。
其中,制冷剂在第三闭环回路中循环流动进行制冷的工作过程可以是:制冷剂通过电动压缩机1时对其进行升压,成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制冷剂流入冷凝器3,在冷凝器3中制冷剂由高温高压气态被冷凝成中温高压液态;然后,制冷剂流入膨胀阀11,其中,膨胀阀11可以是一种具有节流作用的阀门。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1后由中温高压液态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液态;然后,制冷剂进入蒸发器12中并对流经蒸发器12的外界热空气进行降温制冷。其中,蒸发器12是一种用于蒸发的器件。
其中,对空间进行制冷的工作过程可以是:在蒸发器12中的低温低压的雾状液态的制冷剂会向流经蒸发器12的热空气吸收热量气化成气体,因此,流经蒸发器12的热空气温度会降低。然后,将降温的空气送入空间进行制冷。其中,该空间可以是汽车的乘员仓。气化的制冷剂回到电动压缩机1。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温度控制方法中,当接收到不同的温度控制指令时,会控制相应的电磁阀进行打开与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相应的闭环回路中,以实现利用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到发动机中。其中,通过将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与在液冷中冷器中的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进而引起制冷剂发生相变,以实现制冷剂快速带走高温气体的热量。可见,该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参见图3,为申请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温度控制装置,该气体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是上述汽车控制器本身或是汽车控制器的一个控制模块。
所述装置用于控制一种气体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液冷中冷器、发动机、第二电磁阀、制热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第二电子膨胀阀;
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一闭环回路;所述电动压缩机、第二电磁阀、所述制热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二闭环回路;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冷却气体单元301,用于若接收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一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或者,
第二冷却气体单元302,用于若接收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二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膨胀阀和蒸发器;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以及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三闭环回路;
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间制冷单元,用于若接收到制冷指令,则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三闭环回路中,控制所述蒸发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并利用降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冷。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间制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制热换热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并利用升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热。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转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液冷中冷器的出气温度,控制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转速。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气体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气体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液冷中冷器、发动机、第二电磁阀、制热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第二电子膨胀阀;
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一闭环回路;所述电动压缩机、第二电磁阀、所述制热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二闭环回路;
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一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若接收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二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膨胀阀和蒸发器;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以及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三闭环回路;
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制冷指令,则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三闭环回路中,控制所述蒸发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并利用降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制热换热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并利用升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式控制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转速:
根据所述液冷中冷器的出气温度,控制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转速。
5.一种气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控制一种气体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液冷中冷器、发动机、第二电磁阀、制热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第二电子膨胀阀;
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一闭环回路;所述电动压缩机、第二电磁阀、所述制热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液冷中冷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二闭环回路;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冷却气体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一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第二冷却气体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二闭环回路中,以利用所述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所述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所述发动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膨胀阀和蒸发器;其中,所述电动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以及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三闭环回路;
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间制冷单元,用于若接收到制冷指令,则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所述第三闭环回路中,控制所述蒸发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并利用降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间制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制热换热器对接收的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并利用升温后的气体进行空间制热。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转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液冷中冷器的出气温度,控制所述电动压缩机的转速。
CN201811505211.5A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12878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5211.5A CN111287833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5211.5A CN111287833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7833A true CN111287833A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1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5211.5A Pending CN111287833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78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724A (zh) * 2022-06-17 2022-08-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1781A (ja) * 1999-09-29 2001-09-07 Green Cross Japan 冷凍システム
CN201116491Y (zh) * 2007-11-07 2008-09-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新型发动机中冷器
CN104913378A (zh) * 2014-03-11 2015-09-16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7356005A (zh) * 2016-05-10 2017-11-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7415635A (zh) * 2017-08-07 2017-1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汽车热泵空调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19227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及控制单元和方法、汽车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1781A (ja) * 1999-09-29 2001-09-07 Green Cross Japan 冷凍システム
CN201116491Y (zh) * 2007-11-07 2008-09-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新型发动机中冷器
CN104913378A (zh) * 2014-03-11 2015-09-16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7356005A (zh) * 2016-05-10 2017-11-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8119227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及控制单元和方法、汽车空调系统
CN107415635A (zh) * 2017-08-07 2017-1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汽车热泵空调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724A (zh) * 2022-06-17 2022-08-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922724B (zh) * 2022-06-17 2023-10-3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4116B2 (en) Integrate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AU2014258181B2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CN109059341B (zh) 一种热泵汽车空调系统
Di Battista et al. High efficiency air conditioning model based analysis for the automotive sector
CN112406631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9297208A (zh) 补气整焓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US11085354B2 (en) Control method for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of vehicle
CN111287833A (zh)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9446676U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KR20220085243A (ko) 차량용 냉각 시스템
CN110690523B (zh)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
CN203837322U (zh) 一种用于lng燃料发动机的冷能装置
US10830122B2 (en) Intake and charge air cooling system
CN220429896U (zh) 一种耦合快充充电站及整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1494452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8054793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8750200U (zh) 车辆的空调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11301106B (zh) 一种集成直接式热泵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20121948U (zh) 一种新能源热交换器集成模块
CN214501787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和含该热泵系统的车辆
US11852068B1 (en) Hybrid heat transfer assembly
CN220983453U (zh) 基于电池包测试台架的热管理装置和电池包测试台架
US20230147794A1 (en) Vehicle cabin and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heating
CN118040167A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6749796A (zh) 一种耦合快充充电站及整车的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