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3934B - 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3934B
CN111283934B CN202010107468.6A CN202010107468A CN111283934B CN 111283934 B CN111283934 B CN 111283934B CN 202010107468 A CN202010107468 A CN 202010107468A CN 111283934 B CN111283934 B CN 111283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belt
colloid
rubber head
rubber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74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3934A (zh
Inventor
曾小杰
陈伟祥
曾超虎
张冬平
段洪涛
曾纪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lian Plastic C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lian Plastic C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lian Plastic C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lian Plastic C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74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3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3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3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3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3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39/1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cast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39/021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by casting in several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27Fastening elements
    • B29L2031/7276Strap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绳带胶头指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各自具有胶头,或者共同具有胶头,所述绳带胶头制造方法包括:将捆卷的绳带拉直,在绳带上间隔喷涂第一胶体,形成施胶段;待所述施胶段干固硬化,从施胶段中间位置切断,形成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在灌封模具内定量填充第二胶体,并且将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或者将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再定量填充第二胶体,从而模塑成型绳带胶头胚体;待所述绳带胶头胚体表干,将所述表干绳带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待完全干固,最终形成所述绳带胶头。本发明实现绳带胶头浸胶模塑自动化,具有制作效率高、胶头与绳带粘接牢固、胶头形状规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绳带浸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绳带胶头。
背景技术
目前绳带应用于服装、鞋帽、箱包、户外用品等,便于用户触摸、拉动、束紧、装饰等。在制作绳带时,可以在绳带的端头进行浸胶、注塑等工艺,从而形成胶头。通过在绳带的端头制作胶头,从而可以达到便于使用等效果。
但是,目前绳带浸胶制造全部采用手工操作制造,首先将绳带切断,利用外热将绳带两端横切面熔化,人工搓拧成锥形,再将绳带两端浸入胶体中,胶体会吸附在绳带两端上,自然干固后形成水滴状椭圆形胶头,一般需多次重复手工浸胶,才能形成理想厚度的绳带胶头。
但是,手工浸胶制造的绳带胶头存在:胶头与绳带粘接牢固度不高,胶头形状单一不规整,手工操作效率低。因此现有技术有待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绳带制造方法和绳带,旨在实现绳带浸胶模塑自动化,提高绳带胶头的制作效率,增加绳带胶头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绳带制造方法和绳带,所述绳带制造方法,用于具有胶头的绳带,所述绳带胶头的两个切口端各自具有胶头,或者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共同具有胶头,所述绳带制造方法包括:
在绳带上间隔涂上第一胶体,从而形成多个施胶段;
待所述施胶段干固硬化,将多个所述施胶段中间位置切断,则形成绳带的两个切口端;
将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通过灌封模具中的第二胶体,模塑成型绳带的胶头胚体。
可选的,所述绳带制造方法还包括:
待所述绳带胶头胚体表干后,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形成绳带胶头。
可选的,待所述绳带胶头胚体表干后,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包括:
呈U型管状的供胶管中包括第三胶体,
从供胶管的一开口定时定量提供第三胶体,用以保持供胶管内的胶液总量不变;
待所述绳带胶头胚体表干后,从所述供胶管的另一开口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
可选的,将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形成绳带胶头,包括:
将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
在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面浸胶后沥干,表面形成一层胶膜;
在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面形成胶膜后,输送转移到加热干固装置进行加热固化,形成绳带胶头。
可选的,所述绳带胶头形成之后,还包括:
对形成后的所述绳带胶头进行表面图文色彩装饰处理。
可选的,所述在绳带上间隔涂上第一胶体包括:
牵引呈捆卷状的所述绳带拉直并朝前移动;
在每次移动距离达到预设间隔时,从指定位置对绳带喷涂第一胶体,从而形成固定间隔的多个施胶段。
可选的,在将多个所述施胶段中间位置切断之前,还包括:
牵引所述绳带朝前移动,在所述施胶段移动经过加热隧道时进行加热固化。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包括:
将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分别放入一个灌封模具的两个型腔中,或者
将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放入一个灌封模具的一个型腔中。
可选的,将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之前,或者之后,包括:
在灌封模具内,通过点胶阀灌注填充预定量的第二胶体,并且封闭注胶口。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之后,还包括:
对灌封模具内的第二胶体加热,在绳带胶头胚体仅仅表面层固化而处于表干状态时,取出绳带的胶头胚体;对处于表干状态的胶头胚体进行表面装饰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胶体的材质包括:硅胶及其粘接剂、环氧树脂及其改性粘接剂、聚氨酯树脂及其改性粘接剂,或者丙烯酸酯类及其改性粘接剂;
所述第一胶体的粘度控制在100至1000厘泊之间;
所述第二胶体的材质包括:硅胶、油性树脂胶,或者水性树脂胶;
所述第二胶体的粘度控制在5000~10000厘泊之间;
所述第三胶体的材质包括:硅胶稀释液、油性树脂胶稀释液、水性树脂胶稀释液,或者亚光胶体稀释液。
所述第三胶体的粘度控制在1000~5000厘泊之间。
可选的,所述绳带为纤维丝编制而成。
可选的,所述纤维丝材质包括:聚酯涤纶纤维、聚氨酯氨纶纤维、聚酰胺尼龙纤维、聚丙烯腈腈纶纤维、聚丙烯丙纶纤维、棉纤维,或者麻纤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绳带,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设有胶头,所述绳带胶头采用上述的绳带制造方法制造而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绳带及其制造方法,通过牵引将捆卷的绳带拉直,预先在绳带上喷涂上第一胶体,形成施胶段,待施胶段干固后从中间位置切断,从而获得绳带两个第一胶体干固变硬的切口端。然后绳带两个切口端分别植入已定量填充第二胶体的灌封模具内,绳带两个切口端由于第一胶体干固变硬,则能够排开较为粘稠的第二胶体,而笔直的植栽到灌封模具的型腔中;或者绳带两个切口端分别植入灌封模具内空的型腔中,然后往空的型腔中定量灌注填充第二胶体并封闭注胶口。由于灌注填充第二胶体具有低压低速注射流动性,因第一胶体干固变硬的绳带两个切口端不会被第二胶体冲歪,一直保持竖直。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绳带及其制造方法,将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而不歪,从而具有步骤简单、方便柔性绳带植入自动化操作以及良好外观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的,绳带采用编织结构,由于第一胶体通过编织间隙渗入,第一胶体干固后,镶嵌入至编织空隙中,并且覆盖在绳带的表面上,从而第一胶体将与绳带形成机械连接力;由于第一胶体分子内具有极性很强的化学基团,第一胶体与绳带的表面形成化学键连接力。机械连接力和化学键连接力对后续胶头的粘接起到较大的作用。特别是绳带采用聚酯涤纶纤维材料,而第二胶体采用硅胶时,由于两者化学键连接力很薄弱,则上述机械连接力和第一胶体分子内具有极性很强的化学基团在连接固定中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预先采用第一胶体进行处理,还可以为第二胶体与绳带之间架桥粘接,增加两者的粘接结合力,提高自动灌注模塑绳带胶头的机械性能。
进一步的,当第一胶体干固变硬的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时,第二胶体可以在植入前定量填充进入灌封模具型腔内,也可以在植入后定量填充进入灌封模具型腔内。第二胶体通过灌封模具型腔模塑定型,加热干固后形成绳带胶头胚体的外形。由于第二胶体加热干固产生挥发性气体,灌封模具的排气有利绳带胶头胚体干固速度,采用透气钢材制作灌封模具排气功能更好。而灌封模具型腔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改变制作,设计不同,外形尺寸则不同。因此采用灌封模具浸胶模塑绳带胶头,可以为绳带胶头提供不同尺寸、形状规整的外形,提高绳带胶头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的,当绳带的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时,由于供胶管为U型管,U型管的开口一端连接定量供胶装置,供胶装置定时定量为U型管提供胶液,保持U型管内的胶液总量不变。U型管的开口另一端开放,提供绳带胶头胚体进行浸胶操作,U型管始终保持两端胶体一致高度,U型管体积小,盛装胶液不多,可以减少浸胶过程胶体的损耗浪费及胶体的溶剂挥发,同时又可以保证每次浸胶高度的一致性。通过调整第三胶体配方及粘度指标,可以直接将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浸入U型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中,替代目前手工浸胶,实现自动化。因此采用U型供胶管盛装第三胶体,可以不通过灌封模具模塑定型直接将绳带的两个切口端进行浸胶,替代目前手工浸胶,形成绳带胶头;也可以在灌封模具浸胶模塑绳带胶头过程中减少胶体材料的浪费,并且提高绳带胶头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绳带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图1所示绳带制造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绳带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绳带制造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看图1,本发明绳带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
所述绳带制造方法,用于具有胶头的绳带,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各自具有胶头,或者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共同具有胶头,所述绳带胶头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01,捆卷的绳带拉直,在绳带上间隔喷涂第一胶体,形成施胶段;
步骤S102,待所述施胶段干固硬化,从施胶段中间位置切断,形成绳带的两个切口端;
步骤S103,所述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通过灌封模具中的第二胶体,模塑成型绳带胶头胚体;
步骤S104,待所述绳带胶头胚体表干后,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形成绳带胶头,并且绳带胶头进行表面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牵引所述捆卷的绳带拉直并且朝前移动,在绳带上间隔喷涂上第一胶体,从而形成多个施胶段。其中,绳带可以是聚酯涤纶纤维、聚氨酯氨纶纤维、聚酰胺尼龙纤维、聚丙烯腈腈纶纤维、聚丙烯丙纶纤维、棉纤维,或者麻纤维编制。第一胶体可以是硅胶及其粘接剂、环氧树脂及其改性粘接剂、聚氨酯树脂及其改性粘接剂、丙烯酸酯类及其改性粘接剂;喷涂胶体可以是采用非接触式喷射、喷淋等方案。第一胶体的粘度要适宜,太稀无法达到相容粘接效果,太稠绳带表面痕迹明显,并增大了绳带的直径尺寸,难入植入灌封模具中,第一胶体成膜厚度控制在0.05mm~0.1mm之间为宜,具体指标通过测试获得。可选的,所述第一胶体的粘度控制在100至1000厘泊之间,以实现上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绳带呈拉直状进行涂胶为可选项,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绳带呈水平面S状曲线传输,或者Z状的折线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多个施胶段之后,所述施胶段可以经加热来加速干固,待干固硬化后再将多个所述施胶段从各自的中间位置切断,从而形成因第一胶体干固变硬的绳带两个切口端。其中,切断的方式是冷切。切断的位置,是施胶段的正中间。施胶段长度和施胶段之间长度,可以是统一长度的,也可以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而获得不同长度。
优选的,控制绳带通过加热隧道,在所述施胶段移动经过加热隧道时进行加热。通过设置牵引所述捆卷的绳带拉直并且朝前移动,在所述施胶段移动经过加热隧道时进行加热。该过程能够自动化操作,从而实现连续加热动作,达到效率更高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绳带两个切口端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通过灌封模具中的第二胶体,模塑成型绳带胶头胚体。其中,灌封模具中的第二胶体可以是所述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之前,定量填充进入,也可以是所述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之后,定量填充进入;第二胶体可以是硅胶、油性树脂胶,或者水性树脂胶。第二胶体的粘度要适宜,尽可能稠一些,以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不出现歪斜为宜,具体指标通过测试获得。可选的,所述第二胶体的粘度控制在5000~10000厘泊之间,以实现上述效果。
灌封模具可以是双型腔、也可以是单型腔的,从而可以将绳带两个切口端分别放入一个灌封模具的两个型腔中,获得的绳带胶头在绳带两个切口端各自具有一个胶头;或者将两个切口端放入一个灌封模具的一个型腔中,获得的绳带胶头在绳带两个切口端共同具有一个胶头。灌封模具的顶部设有开孔,该开孔供因第一胶体干固变硬的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型腔中并固定绳带,从而绳带两个切口端不偏移;灌封模具分型面开设排气,采用透气钢材制作灌封模具排气功能更好,有利于第二胶体加热干固时挥发性气体的排放,从而提高绳带胶头胚体表干的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模塑成型绳带胶头胚体之后,所述绳带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形成绳带胶头,并且绳带胶头进行图文色彩表面装饰处理。其中供胶管用于盛装第三胶体;所述第三胶体可以是硅胶稀释液、油性树脂胶稀释液、水性树脂胶稀释液,或者亚光胶体稀释液;所述第三胶体的粘度要适宜,以绳带胶头胚体浸入第三胶体沥干后,绳带胶头胚体底部不产生水滴状余胶为宜,具体指标通过测试获得。可选的,所述第三胶体的粘度控制在1000~5000厘泊之间,以实现上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将胶头胚体浸入第三胶体中,从而形成胶头,可以起到使得胶头的表面光滑,掩盖合模线痕迹,以及增加装饰等作用。实际上,不经过第三胶体的胶头胚体,在完全干固之后,则已经能够实现胶头所需的基本功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供胶管为U型管,U型管的开口一端连接定量供胶装置,供胶装置定时定量为U型管提供胶液,保持U型管内的胶液总量不变。U型管的开口另一端开放,提供绳带胶头胚体进行浸胶操作,U型管始终保持两端胶体一致高度,U型管体积小,盛装胶液不多,可以减少浸胶过程胶体的损耗浪费及胶体的溶剂挥发,同时又可以保证每次浸胶高度的一致性。通过调整第三胶体配方及粘度指标,可以直接将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浸入U型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中,替代目前手工浸胶,实现自动化。因此采用U型供胶管盛装第三胶体,可以不通过灌封模具模塑定型直接将绳带的两个切口端进行浸胶,替代目前手工浸胶,形成绳带胶头;也可以在灌封模具浸胶模塑绳带胶头过程中减少胶体材料的浪费,并且提高绳带胶头的外观质量。
请结合参看图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4中的,将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形成绳带胶头,包括:
步骤S201,将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
步骤S202,在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面浸胶后沥干,表面形成一层胶膜;
步骤S203,在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面形成胶膜后,输送转移到加热干固装置进行加热固化,形成绳带胶头。
具体的,所述绳带胶头胚体从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中首先提出,第三胶体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流平沥干,第三胶体将吸附并覆盖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沥干后滴落的胶液利用回收槽回收循环使用,绳带胶头胚体底部流下的余胶采用气刀去除,然后进入加热,用以加快其干固。其中所述第三胶体的化学性能与第二胶体的化学性能基本相同,而由第二胶体组成的绳带胶头胚体处于表干状态,第三胶体则吸附并覆盖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上,第三胶体与绳带胶头胚体的第二胶体之间通过加热产生固化化学反应,共同固化,因此第三胶体与绳带胶头胚体之间产生牢固化学键连接力,相当于一个共同体。第三胶体覆盖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形成保护胶膜,遮盖绳带胶头胚体表面因灌注模塑产生的合模线痕迹,形成外观无痕的绳带胶头,并且保护绳带胶头胚体表面的图文色彩装饰,从而提高绳带胶头的性能和附加值。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绳带胶头之后,还包括所述绳带胶头进行表面图文色彩装饰处理。表面图文色彩装饰处理可以是喷涂、移印、丝印、热转印、水转印、UV打印、喷绘、激光镭射,或者滴胶。表面图文色彩装饰处理可以标识和美化所述绳带胶头,从而进一步提高绳带胶头的使用价值。
本发明所提供的绳带胶头和绳带胶头制造方法,通过牵引将捆卷的绳带拉直,预先在绳带上喷涂上第一胶体,形成施胶段,待施胶段干固后从中间位置切断,从而获得绳带两个第一胶体干固变硬的切口端。然后绳带两个切口端分别植入已定量填充第二胶体的灌封模具内,绳带两个切口端由于第一胶体干固变硬,则能够排开较为粘稠的第二胶体,而毕直的植栽到型腔中;或者绳带两个切口端分别植入灌封模具内空的型腔中,然后往空的型腔中定量灌注填充第二胶体并封闭注胶口,由于灌注填充第二胶体具有低压低速注射流动性,因第一胶体干固变硬的绳带两个切口端不会被第二胶体冲歪,一直保持竖直。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绳带胶头制造方法,将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而不歪,从而具有步骤简单、方便柔性绳带植入自动化操作以及良好外观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的,绳带采用编织结构,由于第一胶体通过编织间隙渗入,第一胶体干固后,镶嵌入至编织空隙中,并且覆盖在绳带的表面上,从而第一胶体将与绳带形成机械连接力;由于第一胶体分子内具有极性很强的化学基团,第一胶体与绳带的表面形成化学键连接力。机械连接力和化学键连接力对后续胶头的粘接起到较大的作用。特别是绳带采用聚酯涤纶纤维材料,而第二胶体采用硅胶时,由于两者化学键连接力很薄弱,则上述机械连接力和第一胶体分子内具有极性很强的化学基团在连接固定中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预先采用第一胶体进行处理,还可以为第二胶体与绳带之间架桥粘接,增加两者的粘接结合力,提高自动灌注模塑绳带胶头的机械性能。
进一步的,当第一胶体干固变硬的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时,第二胶体可以在植入前定量填充进入灌封模具型腔内,也可以在植入后定量填充进入灌封模具型腔内。第二胶体通过灌封模具型腔模塑定型,加热干固后形成绳带胶头胚体的外形。由于第二胶体加热干固产生挥发性气体,灌封模具的排气有利绳带胶头胚体干固速度,采用透气钢材制作灌封模具排气功能更好。而灌封模具型腔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改变制作,设计不同,外形尺寸则不同。因此采用灌封模具浸胶模塑绳带胶头,可以为绳带胶头提供不同尺寸、形状规整的外形,提高绳带胶头的使用性能。
请结合参看图3,本发明提供的绳带胶头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对其中步骤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所述步骤S101,捆卷的绳带拉直,在绳带上间隔喷涂第一胶体,形成施胶段包括:
步骤S301,牵引所述捆卷的绳带拉直并且朝前移动;
步骤S302,在每次移动距离达到预设间隔时,从指定位置对绳带喷涂上第一胶体,从而形成固定间隔的多个施胶段。
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牵引所述捆卷的绳带拉直并且朝前移动;其中,牵引方式可以是通过拉拽绳带的一端向前进,也可以是通过成排的牵引辊轮滚动送向前进。
在本实施例中,在牵引向前之后,再在每次移动距离达到预设间隔时,从指定位置对绳带喷涂上第一胶体,从而形成固定间隔的多个施胶段。其中,牵引向前可以是持续向前,也可以是有规律的运动、停止、运动而达到间歇性向前。喷涂第一胶体时,喷头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需要而可调的。喷头的喷涂宽度可以是直接一次喷涂即可获得完整的胶施段,也可以是绳带前进的过程中,喷头喷涂预设时间,而获得完整的施胶段。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绳带胶头制造方法,通过设置牵引所述绳带朝前移动,在移动至预设距离时,对绳带喷涂上第一胶体。该过程能够自动化操作,从而实现连续喷涂动作,达到效率更高的效果。
请结合参看图4,本发明提供的绳带胶头制造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对植入灌封模具之后的步骤进行了替换。具体如下:
所述步骤S103中,将所述绳带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1,对灌封模具内的第二胶体加热,在绳带胶头胚体仅仅表面层硬化而处于表干状态时,取出绳带胶头胚体;
步骤S402,对处于表干状态的绳带胶头胚体进行表面装饰处理;
步骤S403,将装饰后的绳带胶头胚体浸入第三胶体中;
步骤S404,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浸胶后提出、流平、沥干,对绳带胶头胚体进行加热干固。第三胶体覆盖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形成保护胶膜,从而遮盖绳带胶头胚体的合模线痕迹并且保护绳带胶头胚体表面的图文色彩装饰。
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对灌封模具内的第二胶体加热,在绳带胶头胚体仅仅表面层硬化而处于表干状态时,取出绳带胶头胚体。其中,对第二胶体加热,可以是微波加热、恒温加热、热风循环加热,可以是加热模具的外层,或者是内层等。绳带胶头胚体在干固的过程中,首先是表层干固,此时,胶头具有型腔的形状,但是在受力时易于变形。因此,根据第二胶体的材料和粘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加热时间,从而达到绳带胶头胚体仅仅表干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取出绳带胶头胚体之后,再对处于表干状态的胶头胚体进行表面装饰处理。其中,由于胶头胚体只表面层干固,还不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因此表面处理适用于非接触式表面装饰处理,包括压电式点胶装置点胶图文色彩装饰、UV打印装置打印图文色彩装饰。
在本实施例中,在装饰胶头胚体之后,再将装饰后的胶头胚体浸入第三胶体中;其中,浸入的深度优选为完全浸没胶头胚体,从而能够对胶头胚体进行全包围覆盖。当然,也可以覆盖部分,例如仅仅覆盖装饰之后的部分。第三胶体可以采用硅胶、油性树脂胶或水性树脂胶。
在本实施例中,在绳带胶头胚体浸入第三胶体中之后提出,第三胶体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流平沥干,第三胶体将吸附并覆盖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再对胶头胚体进行加热干固,形成保护胶膜。其中,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第三胶体的材质和粘度而进行设置。此时由第二胶体组成的绳带胶头胚体处于表干状态,第三胶体则吸附并覆盖在绳带胶头胚体表面上,由于第三胶体的化学性能与第二胶体的化学性能基本相同,第三胶体与绳带胶头胚体的第二胶体之间通过加热产生固化化学反应,共同固化,因此第三胶体与绳带胶头胚体之间产生牢固化学键连接力,相当于一个共同体,从而第三胶体形成的保护胶膜与绳带胶头胚体之间粘合力非常大。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绳带胶头制造方法,通过在胶头胚体表干时,对胶头胚体进行表面图文色彩装饰,然后进行浸胶,再提出、流平、沥干,最后一起加热干固,从而能够使得第三胶体形成的保护胶膜层和第二胶形成的胶头胚体,紧密连接在一起。保护胶膜层可以遮盖绳带胶头胚体的合模线痕迹,也可以保护绳带胶头胚体表面图文色彩装饰的耐候、耐磨、耐刮擦性能。当第三胶体采用同化学性质的亚光胶体时,绳带胶头表面出现亚光滑爽触感,从而提高绳带胶头的使用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二胶体的材质包括:硅胶、油性树脂胶或水性树脂胶;
所述第三胶体的材质与第二胶体的材质相同,并且为稀释胶体或稀释亚光胶体。相对第二胶体稀释后的第三胶体两者的性质相同,因此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共同发生固化化学反应,两者间产生牢固的化学键,由化学键紧密的结合。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绳带的一实施例。
所述绳带指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各自具有胶头,或者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共同具有胶头,所述绳带的胶头采用上述的方法制作而成。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绳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绳带制造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绳带,也具有上述绳带制造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看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绳带制造方法,用于具有胶头的绳带,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各自具有胶头,或者绳带的两个切口端共同具有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制造方法包括:
在绳带上间隔涂上第一胶体,从而形成多个施胶段;
待所述施胶段干固硬化,将多个所述施胶段中间位置切断,则形成绳带的两个切口端;
将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通过灌封模具中的第二胶体,模塑成型绳带的胶头胚体;
所述第一胶体的材质包括:硅胶及其粘接剂、环氧树脂及其改性粘接剂、聚氨酯树脂及其改性粘接剂,或者丙烯酸酯类及其改性粘接剂;
所述第一胶体的粘度控制在100至1000厘泊之间;
所述第二胶体的材质包括:硅胶、油性树脂胶,或者水性树脂胶;
所述第二胶体的粘度控制在5000~10000厘泊之间;
所述绳带制造方法还包括:
待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干后,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形成绳带胶头;
待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干后,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包括:
呈U型管状的供胶管中包括第三胶体,
从供胶管的一开口定时定量提供第三胶体,用以保持供胶管内的胶液总量不变;
待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干后,从所述供胶管的另一开口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形成绳带胶头,包括:
将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浸入供胶管中的第三胶体;
在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面浸胶后沥干,表面形成一层胶膜;
在所述绳带的胶头胚体表面形成胶膜后,输送转移到加热干固装置进行加热固化,形成绳带胶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胶头形成之后,还包括:
对形成后的所述绳带胶头进行表面图文色彩装饰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绳带上间隔涂上第一胶体包括:
牵引呈捆卷状的所述绳带拉直并朝前移动;
在每次移动距离达到预设间隔时,从指定位置对绳带喷涂第一胶体,从而形成固定间隔的多个施胶段;
所述将多个所述施胶段中间位置切断之前,还包括:
牵引所述绳带朝前移动,在所述施胶段移动经过加热隧道时进行加热固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灌封模具内之前,或者之后,包括:
在灌封模具内,通过点胶阀灌注填充预定量的第二胶体;
在绳带的两个切口端植入于灌封模具内,对灌封模具内的第二胶体加热,在绳带的胶头胚体仅仅表面层固化而处于表干状态时,取出绳带的胶头胚体;
对处于表干状态的胶头胚体进行表面装饰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胶体的材质包括:硅胶稀释液、油性树脂胶稀释液、水性树脂胶稀释液,或者亚光胶体稀释液;
所述第三胶体的粘度控制在1000~5000厘泊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为纤维丝编制而成;所述纤维丝材质包括:聚酯涤纶纤维、聚氨酯氨纶纤维、聚酰胺尼龙纤维、聚丙烯腈腈纶纤维、聚丙烯丙纶纤维、棉纤维,或者麻纤维。
8.一种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的两个切口端设有胶头,所述绳带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作而成。
CN202010107468.6A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283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7468.6A CN111283934B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7468.6A CN111283934B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3934A CN111283934A (zh) 2020-06-16
CN111283934B true CN111283934B (zh) 2021-08-27

Family

ID=71018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7468.6A Active CN111283934B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393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615A (ja) * 1984-07-17 1986-0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絶縁トランスの絶縁モ−ルドポツテイング方法
JP2836791B2 (ja) * 1991-02-15 1998-12-14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中空糸束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用いられるカートリッジケース
DE10054714B4 (de) * 2000-11-04 2005-09-15 Siegfried Rebhan Verfahren zum Abdichten eines Kabels oder Kabelsatzes an/in einem Kabeldurchführungselement sowie ein Kabeldurchführungselement
AUPR421501A0 (en) * 2001-04-04 2001-05-03 U.S. Filter Wastewater Group, Inc. Potting method
CN104044240B (zh) * 2014-06-20 2016-03-16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注塑绳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0102B (zh) * 2016-12-30 2022-05-13 东莞市鸿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绳带自动包胶装置
EP3451804B1 (en) * 2017-08-28 2020-04-01 Goodrich Actuation Systems Limited Potting method
CN208055745U (zh) * 2018-03-26 2018-11-06 徐州道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钢丝绳浸油装置
CN110394923A (zh) * 2019-07-31 2019-11-01 深圳市益联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3934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89601A (en) Water blocking optical cable reinforcement
CN102105946B (zh) 用于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速挤拉成型法
CN105848860A (zh) 风轮机叶片
CN111283934B (zh) 一种绳带及其制造方法
JP5670729B2 (ja) 接着剤で補剛したブラキテラピーストランド
CN110435188B (zh) 一种玻纤管道连续式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JPH10502025A (ja) 粘着性を付与された織物材料と製造方法
CN109735984A (zh) 一种超高强力涂覆钓线的制备方法及生产装置
CN11058801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用模内胶衣的涂装成型方法及风力发电机叶片成型方法
CN107502176A (zh) 一种抗油胶及应用其制备抗油疏水高拉伸pvc薄膜的方法
CN110949038B (zh) 一种马克笔的制作工艺
CN104010796A (zh) 结构性实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74615A (zh) 一种用于玻璃钢主题道具真空吸塑成型的施工方法
CN1258952A (zh) 用于机械支承转动电机绕组端部的加强耐压软管
JP4382293B2 (ja) 先端の軟かいブレードの製造法
CN110228267A (zh) 一种功能组合型复合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4414415U (zh)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单面浸渍装置
CN112829351B (zh) 一种连续碳纤维缠绕复合增强波纹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9415A (zh) 一种表面涂胶磷化钢丝的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209974640U (zh) 一种混凝土自动喷淋养护装置
CN105058814A (zh) 一种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CN206884111U (zh) 一种表面涂胶磷化钢丝的生产装置
CN207890819U (zh) 一种绕线机
CN206688975U (zh) 一种胶管涂胶装置
US602768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line impregnation of fibers with a non-aqueous chemical trea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