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8165B -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8165B
CN111278165B CN201910028434.5A CN201910028434A CN111278165B CN 111278165 B CN111278165 B CN 111278165B CN 201910028434 A CN201910028434 A CN 201910028434A CN 111278165 B CN111278165 B CN 111278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message
terminal device
targe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84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8165A (zh
Inventor
梁敬
纪子超
郑倩
刘思綦
王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9100284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8165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KR1020217023560A priority patent/KR20210103566A/ko
Priority to KR1020237021063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97224A/ko
Priority to JP2021540461A priority patent/JP7373570B2/ja
Priority to EP20738034.6A priority patent/EP391110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71371 priority patent/WO2020143754A1/zh
Priority to SG11202107586VA priority patent/SG11202107586VA/en
Publication of CN111278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8165A/zh
Priority to US17/371,407 priority patent/US2021033761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8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8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连接建立方法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Description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副链路(sidelink,或译为侧链路)传输是基于广播进行的,终端设备比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物理层并没有建立点对点连接,也不存在反馈机制。接收端UE不仅不向发送端UE反馈接收是否成功,也不能进行信道测量及反馈测量结果。
在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的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中,考虑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包括单播、组播和广播。对于UE间的sidelink单播连接建立,可能仅由上层来实现,也可能有接入(access stratum,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
但目前方案中,尚无法实现UE间的单播连接建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以解决现有方案中无法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发送端设备,包括:
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接收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向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者发送端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者发送端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或者上述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ime 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并且也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CDMA2000、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和其他CDMA变体。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诸如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演进型UTRA(Evolution-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部分。LTE和更高级的LTE(如LTE-A)是使用E-UTRA的新UMTS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以及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仅为举例,并不构成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
以下描述提供示例而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者配置。可以对所讨论的要素的功能和布置作出改变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各种示例可恰适地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规程或组件。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作终端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或车载设备等终端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终端的具体类型。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上述基站可以是5G及以后版本的基站(例如:gNB、5G NR NB等),或者其他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eNB、WLAN接入点、或其他接入点等)。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发送端设备,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是接收端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接收端设备,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是接收端设备。上述发送端设备可以理解为具有单播连接建立需求、发起单播连接的设备,此单播连接具体可选为副链路sidelink单播连接。
对于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资源模式,可选为mode1和/或mode2,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中,mode1下网络设备调度资源,mode2下终端设备自选资源。本发明实施例的(NR sidelink)单播连接建立过程,可扩展应用到NR sidelink组播连接建立过程,用于组播内任意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从而实现网络设备参与下相应单播连接的建立。
步骤102: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建立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向网络设备请求单播连接相关信息时,可以没有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也可以具有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当没有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时,该第一请求消息可选为资源请求消息;而当具有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即具有终端设备间AS层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时,该第一请求消息可选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时,该资源请求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其中借助此信息,可使得网络设备获知目标终端对应的资源情况,方便网络设备配置资源;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信息;比如为接口PC5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PCI);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
所述目标终端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或者,当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比如为接口PC5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PCI)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PCI);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CGI);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cause);
所述目标终端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这样,借助资源请求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可使得网络设备为相应终端设备确定对应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从而完成单播连接过程。
可选的,该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当前工作的资源模式信息;
目标终端选择的资源池信息;比如适用于mode1和mode2同时工作;
目标终端的资源使用情况信息;
目标终端当前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状态信息。
可选的,该QoS参数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具体QoS参数(比如时延、可靠性等等);其中该具体QoS参数可以是一套或者多套;
5代服务质量指示(5-Generation QoS Indicator,5QI);其中该5QI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语音质量指示(Voice Quality Indication,VQI);其中该VQI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VQI专门用于V2X的5QI。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时,第一响应消息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当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第一响应消息可为单播连接建立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即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这样,借助上述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可使得相应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从而顺利完成单播连接的建立。
可选的,该物理层配置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配置信息;
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配置信息。
可选的,该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副链路sidelink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资源信息;其中借助此发送资源信息,可确定终端设备间用于sidelink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资源,保证终端设备间的交互过程。
控制信令的发送资源信息;
业务数据的发送资源信息。
可选的,该QoS参数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具体QoS参数(比如时延、可靠性等等);其中该具体QoS参数可以是一套或者多套;
5QI;其中该5QI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VQI;其中该VQI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VQI专门用于V2X的5QI。
可选的,该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无线承载的添加信息;
无线承载的删除信息;
无线承载的承载ID;
无线承载的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相关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相关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相关配置信息;
安全配置信息;
所述无线承载为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SRB)和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s,DRB)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该MAC层相关配置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相关配置信息;
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相关配置信息;
功率余量相关配置信息;
逻辑信道ID;
逻辑信道相关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后,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且基于是否发送配置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可执行不同操作。
可选的,在网络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RRC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或者,在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即发送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所述第三RRC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需说明的是,第一RRC消息中无线承载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和物理层配置信息所包含内容可参见前文所述,第二RRC消息中资源配置信息和物理层配置信息所包含内容可参见前文所述,第三RRC消息中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所包含内容可参见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目标终端ID,即第一终端设备ID或第二终端设备ID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上层ID、层2ID、物理层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5G-S-TMSI、源Source ID和目标DestinationID。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时,第一响应消息可为RRC拒绝消息;或者,当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第一响应消息可为单播连接拒绝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即RRC拒绝消息或单播连接拒绝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是否拒绝QoS的指示信息;其中借助此信息,可使得相应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拒绝对应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
连接拒绝理由(cause);
等待时间信息(wait time)。
进一步的,当接收到RRC拒绝消息或单播连接拒绝消息时,第一终端设备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上层连接释放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失败消息,以便第二终端设备获知当前单播连接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时,步骤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步骤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时,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可选的,当第一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时,步骤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步骤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步骤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步骤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步骤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步骤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可选的,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比如为接口PC5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ID;
副链路服务信息;
V2X服务信息;其中,该V2X服务信息可用于具有单播连接需求的终端设备进行响应,以进行单播连接的建立;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PCI)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PCI);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CGI);其中,借助此CGI可确定相应终端是否处于同一网络设备下;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安全相关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该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发送端设备当前工作的资源模式信息;其中借助此信息,可方便资源模式不同的接收端设备快速拒绝建立单播连接;
发送端设备选择的资源池信息;此发送端设备适用于mode1和mode2同时工作,借助此信息方便接收端设备获知发送端设备选择的资源池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使用情况信息;
发送端设备当前的RRC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PCI)和频点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PCI);
接收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CGI);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需说明的是,该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QoS参数信息、目标终端ID、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等所包含的内容可参见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QoS参数信息、目标终端ID、接收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等所包含的内容可参见前文所述,在此也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发送端设备,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步骤202:接收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消息。
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步骤203:向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步骤204: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可选的,上述步骤204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可选的,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发送端设备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发送端设备ID、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QoS参数信息等所包含的内容可参见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无线承载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物理层配置信息、QoS参数信息等所包含的内容可参见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资源请求消息、RRC配置消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等所包含的内容可参见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并且,网络设备在向发送端设备发送RRC配置消息时,可以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也不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对于具体实现过程可参加上述图1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步骤302: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所述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或者,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当前工作的模式信息;
目标终端选择的资源池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使用情况信息;
目标终端当前的RRC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副链路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资源信息;
控制信令的发送资源信息;
业务数据的发送资源信息。
可选的,步骤301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目标终端ID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上层ID、层2ID、物理层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5G-S-TMSI、Source ID和Destination ID。
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拒绝消息或者单播连接拒绝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是否拒绝QoS的指示信息;
连接拒绝理由;
等待时间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步骤3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时,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步骤3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步骤3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可选的,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ID;
副链路服务信息;
V2X服务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安全相关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接收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下面,结合图4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进行说明。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网络设备以基站为例,发送端设备以UE1为例,接收端设备以UE2为例,UE1和UE2可处于同一基站下。图4中的“1”表示UE1向UE2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2”表示UE2向UE1发送直接通信响应消息,“5”表示UE1向UE2发送配置消息(包括RRC消息),“5.1”表示UE2向UE1发送配置消息(包括RRC消息)。以下基于不同单播连接建立过程,分别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UE1和UE2首先通过上层(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然后与基站交互QoS以及AS层的配置信息等,最后在PC5上交互AS层的配置信息等。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1→2→3→4→5”,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UE 1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给UE2(对应图4中“1”)。
其中,该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UE2与UE1之间进行鉴权和安全建立过程。
步骤13:UE2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给UE1(对应图4中“2”)。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1:在没有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情况下,UE1发送资源请求消息给基站。
其中,该资源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2:在具有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情况下,UE1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给基站。
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步骤14.1和步骤14.2,选择任意一项执行。
步骤15: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14.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14.2)给UE1。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6:UE1发送RRC消息给UE2。
此实施例中,基站不向UE2发送配置信息,该步骤16中RRC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第二RRC消息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7:可选的,UE1发送RRC确认消息或单播连接完成消息给基站。
其中,步骤16和步骤17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发生。
步骤18:可选的,UE2发送RRC确认消息给UE1。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中,与实施例1情况相同,但在中途基站拒绝UE1与UE2的PC5单播连接,其中拒绝连接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至步骤24.2:分别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11至步骤14.2;
步骤25:基站发送RRC拒绝消息或单播连接拒绝消息给UE1;
其中,该RRC拒绝消息或单播连接拒绝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6:UE1发送上层连接释放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失败消息给UE2。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中,UE1和UE2首先通过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然后与基站交互QoS以及AS层的配置信息等,最后AS层的配置信息等由基站分别发送给UE1和UE2,其中仅发送给UE1的配置信息中具有公共的common承载配置信息,UE1还需再发送UE2。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1→2→3→4和4.1→5”,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至步骤34.2:分别同实施例1中步骤11至步骤14.2。
步骤35: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54.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54.2)给UE1。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6:基站发送RRC消息给UE2。
其中,此步骤56中RRC消息同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第一RRC消息(部分配置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7:UE1发送RRC消息给UE2。
此实施例中,基站向UE1和UE2发送配置消息,该步骤57中RRC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第三RRC消息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8:可选的,UE1发送RRC确认消息或单播连接完成消息给基站。
其中,步骤57和步骤58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发生。
步骤39:可选的,UE2发送RRC确认消息给UE1。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中,UE1和UE2首先通过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然后与基站交互QoS以及AS层的配置信息等,最后AS层的配置信息等由基站分别发送给UE1和UE2,UE1和UE2收到的配置信息相同。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1→2→3→4和4.1”,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至步骤44.2:分别同实施例1中步骤11至步骤14.2。
步骤45: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64.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64.2)给UE1。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6:基站发送RRC消息给UE2。
此实施例中,基站向UE1和UE2发送配置消息,UE1和UE2收到的配置信息相同,无需UE1再向UE2发送配置信息。
步骤47:可选的,UE1发送RRC确认消息或单播连接完成消息给基站。
步骤48:可选的,UE2发送RRC确认消息给基站。
其中,步骤47需在步骤45之后,步骤48需在步骤46之后。而步骤45和步骤46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发生。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UE1和UE2在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的过程中,完成与基站交互QoS和AS层的配置信息,以及完成在PC5上交互AS层的配置信息等。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1→2.1→3.1→2和5.1”,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和步骤52:分别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11和步骤12;
步骤53.1:在没有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情况下,UE2发送资源请求消息给基站。
其中,该资源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3.2:在具有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情况下,UE2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给基站。
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步骤53.1和步骤53.2,选择任意一项执行。
步骤54: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53.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53.2)给UE2。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5:UE2发送RRC消息给UE1。
此实施例中,基站不向UE1发送RRC消息,该步骤55中RRC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第二RRC消息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6:UE2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给UE1。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接受的PC5QoS参数信息、用户信息(User info)和UE2的IP地址配置。
步骤57:可选的,UE2发送RRC确认消息或V2X连接完成消息给基站。
其中,步骤55、步骤56、步骤57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发生。对于步骤55发送的RRC消息和步骤56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可以是两条信令发送,也可以包装到一条信令中进行发送。
步骤58:可选的,UE1发送RRC确认消息给UE2。
实施例2-0
实施例2-0中,与实施例2情况相同,但在中途基站拒绝UE1与UE2的PC5单播连接,其中拒绝连接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至步骤63.2:分别同实施例2中的步骤51至步骤53.2;
步骤64:基站发送RRC拒绝消息或单播连接拒绝消息给UE2;
其中,该RRC拒绝消息或单播连接拒绝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5:可选的,UE2发送直接通信拒绝消息给UE1。
实施例2-1
实施例2-1中,UE1和UE2在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的过程中,完成与基站交互QoS和AS层的配置信息,后续AS层的配置信息等由基站分别发给UE1和UE2。UE1和UE2收到的配置信息相同,无需UE间在RRC交互配置信息。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1→2.1→3.1和4→2”,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至步骤73.2:分别同实施例2中步骤51至步骤53.2。
步骤74: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73.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73.2)给UE2。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5:基站发送RRC消息给UE1。
此实施例中,基站向UE1和UE2发送配置消息,UE1和UE2收到的配置信息相同,无需UE2再向UE1发送配置信息。
步骤76:UE2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给UE1。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接受的PC5QoS参数信息、用户信息(User info)和UE2的IP地址配置。
步骤77:可选的,UE2发送RRC确认消息或V2X连接完成消息给基站。
步骤78:可选的,UE1发送RRC确认消息给基站。
实施例2-2
实施例2-2中,UE1和UE2在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的过程中,完成与基站交互QoS和AS层的配置信息,后续AS层的配置信息等由基站分别发给UE1和UE2。其中仅发送给UE2的配置信息中具有common承载配置信息,UE2还需再发送UE1。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1→2.1→3.1和4→2和5.1”,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1至步骤83.2:分别同实施例2中步骤51至步骤53.2。
步骤84: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73.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73.2)给UE2。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UE1和/或UE2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UE2的资源配置信息;
UE2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UE1ID和UE2ID。
步骤85:基站发送RRC消息给UE1;其中,该RRC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UE1的资源配置信息、UE1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步骤86:UE2发送RRC消息给UE1;其中,该RRC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UE1和/或UE2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UE1ID和UE2ID。
步骤87:可选的,UE2发送RRC确认消息或单播连接完成消息给基站。
步骤88:可选的,UE1发送RRC确认消息给基站。
步骤89:可选的,UE1发送RRC确认消息给UE2。
其中,步骤87在步骤84之后,步骤88在步骤85之后,步骤89在步骤86之后。步骤84步骤和85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发生。步骤86和步骤87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发生。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UE1和UE2在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的过程,并通过基站完成。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3→3.1→2.1→4→5”,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1:UE1发送针对UE2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给基站。
其中,该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2:基站将UE1对UE2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发送给UE2。
步骤93:UE1与UE2之间进行鉴权和安全建立过程。
步骤94.1:UE2发送资源请求消息给基站。
其中,该资源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4.2:UE2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给基站。
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步骤94.1和步骤94.2,选择任意一项执行。
步骤95: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94.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94.2)给UE2。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6:UE2回复基站对于UE1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7:UE2发送RRC消息给UE1。
此实施例中,基站不向UE1发送配置消息,该步骤47中RRC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第二RRC消息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8:基站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给UE1。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接受的PC5QoS参数信息、用户信息(User info)和UE2的IP地址配置。
上述步骤96和步骤97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或者同时发生。但步骤97必须在步骤95之后。
实施例3-0
实施例3-0中,与实施例3情况相同,但在中途基站拒绝UE1与UE2的PC5单播连接,其中拒绝连接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01至步骤03:分别同实施例3中的步骤91至步骤93;
步骤04:UE2回复基站对于UE1的直接通信拒绝消息;
其中,该直接通信拒绝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是否拒绝QoS的指示信息、连接拒绝理由、等待时间信息。
步骤05:基站向UE1回复直接通信拒绝消息。
实施例3-1
实施例3-1中,UE1和UE2在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的过程,并通过基站完成,基站的AS层的配置信息等由基站分别发送给UE1和UE2,UE1和UE2收到的配置信息相同。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3→3.1→2.1→4和4.1”,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1至步骤114.2:分别同实施例3中的步骤91至步骤94.2;
步骤115: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114.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114.2)给UE2。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16:UE2回复基站对于UE1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17:基站发送RRC消息给UE1。
此实施例中,基站向UE1和UE2发送配置消息,UE1和UE2收到的配置信息相同,无需UE2再向UE1发送配置信息。
步骤118:基站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给UE1。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接受的PC5QoS参数信息、用户信息(User info)和UE2的IP地址配置。
上述步骤115和步骤117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或者同时发生。但步骤116必须在步骤115之后。
实施例3-2
实施例3-2中,UE1和UE2在upper layer建立单播连接及QoS协商的过程,并通过基站完成。基站的AS层的配置信息等由基站分别发送给UE1和UE2,其中仅发送给UE2的配置信息中具有公共的common承载配置信息,UE2还需再发送UE1。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3→3.1→2.1→4和4.1→5”,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1至步骤124.2:分别同实施例3中的步骤91至步骤94.2;
步骤125: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对应于步骤124.1)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对应于步骤124.2)给UE2。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6:UE2回复基站对于UE1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7:基站发送RRC消息给UE1。
其中,该步骤127中RRC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第一RRC消息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8:UE2发送RRC消息给UE1。
其中,该步骤128中RRC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第三RRC消息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9:基站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给UE1。
其中,该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接受的PC5QoS参数信息、用户信息(User info)和UE2的IP地址配置。
上述步骤125和步骤127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或者同时发生。但步骤128必须在步骤125之后。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对应于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UE1可直接向基站发起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1:UE1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比如RRC消息)给基站;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步骤132:基站转发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给UE2。
或者,此步骤132中,基站知道UE2的各种信息,直接代替UE2与UE1协商,直接进入步骤134。
步骤133:UE2回复基站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步骤134:基站发送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和相应配置信息给UE1,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步骤135:UE1发送与UE2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承载配置信息给UE2。
步骤136:可选的,UE2回复确认消息给UE1。
步骤137:可选的,在步骤134之后,UE1发送单播连接建立完成消息给基站。
实施例5
实施例5中,UE1和UE2之间可发起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本实施例的单播连接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1:UE1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给UE2。
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可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相当于该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作为一个容器container放在单播连接建立请求的RRC消息中,该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如实施例1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以及如下至少一项:
UE1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UE1的资源相关信息;
请求的PC5QoS参数信息;
UE1的能力信息;
UE1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或者物理小区ID(PCI),或者小区全球ID(CGI);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cause)。
步骤142:UE2发送单播连接建立消息给UE1;
其中,该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可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以及如下至少一项:
UE1和/或UE2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UE1和/或UE2的资源配置信息;
UE1和/或UE2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UE1ID和UE2ID。
步骤143:UE1发送资源请求消息给基站。
其中,该资源请求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4:基站发送RRC配置消息给UE1。
其中,该RRC配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5:UE1发送RRC消息给UE2。
此实施例中,基站不向UE2发送配置信息,该步骤145中RRC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第二RRC消息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除此实施例中基站不向UE2发送配置信息外,基站也可以分别向UE1和UE2发送配置信息,可参见上述实施例1-1和1-2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6:可选的,UE1发送RRC确认消息或单播连接完成消息给基站。
其中,步骤145和步骤146可以有任意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发生。
步骤147:可选的,UE2发送RRC确认消息给UE1。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连接建立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具体为第一终端设备,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50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5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52,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比如副链路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所述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或者,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当前工作的资源模式信息;
目标终端选择的资源池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使用情况信息;
目标终端当前的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副链路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资源信息;
控制信令的发送资源信息;
业务数据的发送资源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网络设备不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1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在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1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所述第三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目标终端ID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上层ID、层2ID、物理层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5G-S-TMSI、源Source ID和目标Destination ID。
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拒绝消息或者单播连接拒绝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是否拒绝QoS的指示信息;
连接拒绝理由;
等待时间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1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上层连接释放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失败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5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1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52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时,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所述第一接收模块5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52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1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5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可选的,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ID;
副链路服务信息;
V2X服务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安全相关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接收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具体为为发送端设备,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60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61,用于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62,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第三发送模块63,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第三接收模块64,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比如副链路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可选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61还用于:向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可选的,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发送端设备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可选的,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网络设备70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四发送模块7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比如副链路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所述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或者,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当前工作的模式信息;
目标终端选择的资源池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使用情况信息;
目标终端当前的RRC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副链路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资源信息;
控制信令的发送资源信息;
业务数据的发送资源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四发送模块72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目标终端ID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上层ID、层2ID、物理层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5G-S-TMSI、Source ID和Destination ID。
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拒绝消息或者单播连接拒绝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是否拒绝QoS的指示信息;
连接拒绝理由;
等待时间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所述第四接收模块7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第四发送模块7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时,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所述第四发送模块7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7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可选的,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ID;
副链路服务信息;
V2X服务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安全相关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接收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或者上述应用于发送端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图8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01、网络模块802、音频输出单元803、输入单元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处理器810、以及电源8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终端设备800可选为第一终端设备,射频单元80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
或者,终端设备800可选为发送端设备,射频单元801,用于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接收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向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比如副链路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8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8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8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8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803可以将射频单元801或网络模块8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8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80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设备8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8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8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8041和麦克风8042,图形处理器8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806上。经图形处理器8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8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801或网络模块802进行发送。麦克风8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8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设备8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8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设备8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8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8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8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806可包括显示面板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061。
用户输入单元8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807包括触控面板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072。触控面板8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071上或在触控面板8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810,接收处理器8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071。除了触控面板8071,用户输入单元8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8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8061上,当触控面板8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8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80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设备8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8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设备8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设备8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8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8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8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
终端设备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8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设备800还可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图9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所述网络设备90包括但不限于:总线91、收发机92、天线93、总线接口94、处理器95和存储器9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9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96上并可在处理器95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5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收发机92,用于在处理器95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9中,总线架构(用总线91来代表),总线9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91将包括由处理器95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6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91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94在总线91和收发机9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9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95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93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93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95。
处理器95负责管理总线91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96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95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95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或者上述应用于发送端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或者上述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为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33)

1.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所述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服务质量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或者,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车到一切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当前工作的资源模式信息;
目标终端选择的资源池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使用情况信息;
目标终端当前的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副链路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资源信息;
控制信令的发送资源信息;
业务数据的发送资源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不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所述第三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ID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上层ID、层2ID、物理层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5G-S-TMSI、源Source ID和目标Destination I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拒绝消息或者单播连接拒绝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是否拒绝QoS的指示信息;
连接拒绝理由;
等待时间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上层连接释放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失败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时,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ID;
副链路服务信息;
V2X服务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安全相关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接收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14.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接收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向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
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发送端设备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17.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所述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或者,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当前工作的模式信息;
目标终端选择的资源池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使用情况信息;
目标终端当前的RRC状态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副链路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资源信息;
控制信令的发送资源信息;
业务数据的发送资源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ID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上层ID、层2ID、物理层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5G-S-TMSI、Source ID和Destination ID。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拒绝消息或者单播连接拒绝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是否拒绝QoS的指示信息;
连接拒绝理由;
等待时间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
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时,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
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ID;
副链路服务信息;
V2X服务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安全相关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接收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28.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29.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
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3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3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32.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或者如权利要求18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28434.5A 2019-01-11 2019-01-11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11278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8434.5A CN111278165B (zh) 2019-01-11 2019-01-11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KR1020237021063A KR20230097224A (ko) 2019-01-11 2020-01-10 연결 구축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JP2021540461A JP7373570B2 (ja) 2019-01-11 2020-01-10 接続確立方法、端末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EP20738034.6A EP3911107A4 (en) 2019-01-11 2020-01-10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KR1020217023560A KR20210103566A (ko) 2019-01-11 2020-01-10 연결 구축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PCT/CN2020/071371 WO2020143754A1 (zh) 2019-01-11 2020-01-10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SG11202107586VA SG11202107586VA (en) 2019-01-11 2020-01-10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7/371,407 US20210337618A1 (en) 2019-01-11 2021-07-09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8434.5A CN111278165B (zh) 2019-01-11 2019-01-11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8165A CN111278165A (zh) 2020-06-12
CN111278165B true CN111278165B (zh) 2022-01-28

Family

ID=70998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8434.5A Active CN111278165B (zh) 2019-01-11 2019-01-11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37618A1 (zh)
EP (1) EP3911107A4 (zh)
JP (1) JP7373570B2 (zh)
KR (2) KR20230097224A (zh)
CN (1) CN111278165B (zh)
SG (1) SG11202107586VA (zh)
WO (1) WO20201437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5993A (zh) * 2020-07-21 2022-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直接通信启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ES2940896T3 (es) * 2020-09-21 2023-05-12 Asustek Comp Inc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admitir la comunicación de la retransmisión de UE a red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EP4224987A4 (en) * 2020-10-22 2023-11-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708370A (zh) * 2021-08-19 2023-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播连接建立异常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485A (zh) * 2013-08-07 2015-0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设备间通信、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307194A (zh) * 2014-07-16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业务的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11188A (zh) * 2015-04-10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更换中继节点的方法及系统、d2d用户设备及控制节点
CN106792428A (zh) * 2016-05-09 2017-05-3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及通信资源分配、调度方法
CN106792429A (zh) * 2016-05-09 2017-05-3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及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调度方法
CN107251591A (zh) * 2015-03-13 2017-10-1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安全的设备到设备发现和通信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7409429A (zh) * 2015-03-25 2017-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发现和关联消息
CN107431941A (zh) * 2015-04-09 2017-12-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选择的测量报告的触发条件
EP3291626A1 (en) * 2015-04-30 2018-03-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2d opera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CN108307482A (zh) * 2016-08-22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移动方法、装置及系统,终端及中继设备
US10091784B1 (en) * 2016-12-31 2018-10-0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evice-to-device (D2D) scheduling control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wireles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59999B2 (en) * 2005-01-25 2012-04-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11704A2 (ko) * 2010-07-19 2012-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09412B (zh) * 2012-01-17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设备到设备连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036603B2 (en) * 2012-08-03 2015-05-19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ance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JP6239280B2 (ja) * 2013-06-27 2017-11-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KR102083322B1 (ko) * 2013-08-22 2020-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095583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Kyocera Corporation Handover of device-to-device (d2d) user equipment (ue) devices using d2d subframes with cell identifiers
WO2015110243A1 (en) * 2014-01-24 2015-07-3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9655163B2 (en) * 2014-03-11 2017-05-16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device-to-device (D2D)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30276B1 (ko) * 2014-10-21 2016-06-2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단말간 컨텐츠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5992364B (zh) * 2015-03-02 2019-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005999B1 (ko) * 2015-04-11 2019-07-3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자원 할당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WO2017049623A1 (zh) * 2015-09-25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4161152A1 (en) * 2015-12-31 2023-04-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334586B2 (en) * 2016-01-22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unicast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KR102215258B1 (ko) * 2016-02-05 2021-02-15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통신 리소스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단말 디바이스, 기지국, 및 통신 시스템
KR20180127311A (ko) * 2016-03-30 2018-11-28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및 기지국
CN107295669B (zh) * 2016-04-11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间隔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7209005A1 (ja) * 2016-05-31 2017-12-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US20180049274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2x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8260105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8169937A1 (en) * 2017-03-15 2018-09-20 Intel IP Corporation Determination of new radio (n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 resource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feedback
US10721751B2 (en) * 2017-06-05 2020-07-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efficient spectrum utiliz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EP3614754B1 (en) * 2017-06-09 2022-09-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ing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paging message receiving method
CN109496441B (zh) * 2018-10-18 2022-04-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物直连建立单播连接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124380A1 (en) * 2018-12-18 2020-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support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2-step rach
KR20200086920A (ko) * 2019-01-10 2020-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전송 자원을 할당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485A (zh) * 2013-08-07 2015-0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设备间通信、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307194A (zh) * 2014-07-16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业务的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51591A (zh) * 2015-03-13 2017-10-1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安全的设备到设备发现和通信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7409429A (zh) * 2015-03-25 2017-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发现和关联消息
CN107431941A (zh) * 2015-04-09 2017-12-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选择的测量报告的触发条件
CN106211188A (zh) * 2015-04-10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更换中继节点的方法及系统、d2d用户设备及控制节点
EP3291626A1 (en) * 2015-04-30 2018-03-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2d opera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CN106792428A (zh) * 2016-05-09 2017-05-3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及通信资源分配、调度方法
CN106792429A (zh) * 2016-05-09 2017-05-3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及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调度方法
CN108307482A (zh) * 2016-08-22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移动方法、装置及系统,终端及中继设备
US10091784B1 (en) * 2016-12-31 2018-10-0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evice-to-device (D2D) scheduling control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wireless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rol Plane latency reduction;Ericsson;《R2-1809184 - Control Plane latency reduction (36331)》;20180601;全文 *
LTE网络下D2D通信资源分配与调度方案的研究;张河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20171026;全文 *
QoS-Oriented Mode, Spectrum, and Power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Underlaying LTE-A Network;Alia Asheralieva;《IEEE XPLORE》;2016021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03566A (ko) 2021-08-23
US20210337618A1 (en) 2021-10-28
EP3911107A1 (en) 2021-11-17
EP3911107A4 (en) 2022-07-20
SG11202107586VA (en) 2021-08-30
JP7373570B2 (ja) 2023-11-02
CN111278165A (zh) 2020-06-12
JP2022517240A (ja) 2022-03-07
WO2020143754A1 (zh) 2020-07-16
KR20230097224A (ko)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2329B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9196829A1 (zh) 旁链路的操作方法和终端
CN111278165B (zh)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0192670A1 (zh) 资源分配方法、释放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0063221A1 (zh) 缓存报告传输方法、终端及调度设备
CN110719628B (zh) 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278172B (zh) 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WO2020088586A1 (zh) 副链路的连接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132371B (zh) 副链路连接建立、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944406A (zh) 一种旁链路的链路建立方法及终端
WO2020169028A1 (zh) 副链路组播通信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CN110858988B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596736B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目标节点、源节点及终端
CN110769518B (zh)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435903B (zh)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836361B (zh) 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818592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1800832B (zh) 数据发送方法、用户设备ue及介质
CN113596737B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目标节点、源节点及终端
CN112788674B (zh) 切换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EP42364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relay link, relay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dium
CN113556781A (zh) 数据接收、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