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7344A -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7344A
CN111277344A CN201910017087.6A CN201910017087A CN111277344A CN 111277344 A CN111277344 A CN 111277344A CN 201910017087 A CN201910017087 A CN 201910017087A CN 111277344 A CN111277344 A CN 111277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receiving
terminal
physical laye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70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大洁
杨昂
孙鹏
任千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170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73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5629 priority patent/WO202014339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通过预设接收模式执行所述第一过程;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上述方案,可以改善RLM或链路恢复的性能,提高通信可靠性。

Description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5 Generation,5G)系统中,要求用户设备工作在一些特定的频段时如2.6GHz、3.5GHz和4.8GHz时必须支持接收天线数为4。但某些场景下接收天线数为2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例如,下行信息为小数据包的情况,此时采用2天线接收方式就能够满足需求如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如果用户设备仍采用4天线接收下行信息,则将导致用户设备耗费不必要的电量,不利于用户设备节省电能。
而在无线链路监听(Radio link monitoring,RLM)和链路恢复(Link Recovery)过程中,UE的激活天线数或者激活天线面板(panel)数保持不变,例如,无法增加接收天线数或者panel数,从而无法改善RLM和Link Recovery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以解决在RLM过程或链路恢复过程,终端的激活天线数或者激活panel数保持不变;或者,数据传输与RLM过程或链路恢复过程,使用相同的激活天线数或者激活panel数保持不变,存在无法改善RLM或链路恢复的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种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通过预设接收模式执行所述第一过程;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时,根据测量参考信号得到的无线链路质量和假想物理下行控制链路PDCCH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假想PDCCH的接收误块率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模式信息包括: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通过预设接收模式执行所述第一过程;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时,根据测量参考信号得到的无线链路质量和假想物理下行控制链路PDCCH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假想PDCCH的接收误块率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模式信息包括: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的步骤或上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的步骤或上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RLM过程和/或链路恢复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进行接收模式的调整,或者直接通过预设接收模式进行RLM过程和/或链路恢复过程,可以改善RLM或链路恢复的性能,提高通信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一;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二;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以及A和B都存在三种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及终端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为采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的系统(以下均简称为5G系统),所述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5G NR系统仅为示例,不为限制。
在进行本发明实施例说明前,先对下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或物理层信令配置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工作在4Rx或者2Rx。例如,基站通过RRC信令通知处于RRC连接态的UE工作在2Rx。
对于4Rx,UE可能会装备多个天线面板(pannel),在不同情况下会选择不同的pannel进行接收/发送。
A1、RLM流程
A11、终端的物理层测量基站配置的至少一个RLM参考信号(RLM-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RLM-RS可以是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A1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2%误块率(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RRC层)上报无线链路同步(In-Sync,IS);
只要有一个RS满足条件就上报IS。
A13、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10%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上报无线链路失步(Out-Of-Sync,OOS);
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OOS。
A14、如果连续上报OOS数量超过一个阈值N310,则启动T310计数器;
A15、如果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连续上报的IS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N311,则停止T310计数器(此时仍保持RRC连接);
A16、否则,宣告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
若出现无线链路失败,则需要进行RRC重建。
A2、链路恢复(Link Recovery)过程
A21、每个时间间隔(time instance),终端的物理层测量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发送的参数:失败检测资源(failureDetectionResources)指示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该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A2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5%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MAC层)上报波束失败实例(beam failure instance);
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A23、如果物理层上报的beam failure instance达到预设次数,声明波束失败(beam failure);
A24、终端搜索候选RS,如果找到了满足门限的RS,终端上报满足门限的CSI-RS资源索引(CSI-RS Resource Index,CRI)/层1参考信号接收功率(Layer 1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L1-RSRP)或同步信号块资源索引(SSBRI)/L1-RSRP给MAC层;
A25、高层选择满足门限的RS以及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
A26、终端向基站发送(或重新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request);
A27、如果基站收到了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则在对应的资源上通过PDCCH发送响应(response);
A28、UE接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成功;若beam failure recoveryrequest达到最大次数仍未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失败。
上述RLM和Link Recovery过程中,终端的激活天线数或者激活panel数保持不变,例如,无法增加接收天线数或者panel数,从而无法改善RLM和Link Recovery的性能。
本发明解决在RLM过程或链路恢复过程,终端的激活天线数或者激活panel数保持不变;或者,数据传输与RLM过程或链路恢复过程,使用相同的激活天线数或者激活panel数保持不变,存在无法改善RLM或链路恢复的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及终端。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步骤101,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通过预设接收模式执行所述第一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具体地,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或接收天线面板。
下面对接收模式调整条件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一、第一过程包括:RLM过程(即在终端执行RLM过程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种情况下,终端在执行RLM过程时,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之前,均采用的是第一模式,而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才进行接收模式的切换。
在此种情况下,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条件一、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
条件二、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1个无线链路失步,N1为第一预设个数,且N1>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条件三、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2个无线链路失步,N2为第二预设个数,且N2>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出现上述情况,终端就会进行接收模式的切换,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例如,此种情况下的RLM的具体流程为:
S11、终端的物理层每个指示时间(indication period)测量至少一个RLM-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RLM-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S1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2%误块率(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RRC层)上报无线链路同步(In-Sync,IS);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只要有一个RS满足条件就上报IS。
S13、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10%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上报无线链路失步(Out-Of-Sync,OOS);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OOS。
S14、如果出现一个OOS(即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则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如果连续出现X个OOS(即物理层检测到连续X个无线链路失步,或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X个无线链路失步),则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
其中,X>1,X是网络设备配置或者协议定义的。
S15、如果连续上报OOS数量超过一个阈值N310,则启动T310计数器;
S16、如果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连续上报的IS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N311,则停止T310计数器(此时仍保持RRC连接);
S17、否则,宣告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
在宣告无线链路失败后,则进行RRC重建。
条件四、T310计数器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情况是,当T310计数器启动时,终端就会进行接收模式的切换,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例如,此种情况下的RLM的具体流程为:
S21、终端的物理层测量RLM-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RLM-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S2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2%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RRC层)上报IS;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有一个RS满足条件就上报IS。
S23、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10%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上报OOS;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OOS。
S24、如果连续上报OOS数量超过一个阈值N310,则启动T310计数器,同时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
S25、如果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连续上报的IS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N311,则停止T310计数器(此时仍保持RRC连接);
S26、否则,宣告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
在宣告无线链路失败后,则进行RRC重建。
条件五、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
条件六、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3个无线链路失步,N3为第三预设个数,N3>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条件七、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4个无线链路失步,N4为第四预设个数,N4>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四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例如,此种情况下的RLM的具体流程为:
S31、终端的物理层测量RLM-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RLM-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S3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2%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RRC层)上报IS;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有一个RS满足条件就上报IS。
S33、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10%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上报OOS;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OOS。
S34、如果连续上报OOS数量超过一个阈值N310,则启动T310计数器;
S35、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OOS,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OOS,或者,物理层检测到连续X2个无线链路OOS,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X2个无线链路OOS,则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
其中,X2>1,且X2由网络设备配置或者协议定义的。
S36、如果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连续上报的IS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N311,则停止T310计数器(此时仍保持RRC连接);
S37、否则,宣告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
在宣告无线链路失败后,则进行RRC重建。
条件八、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检测到连续上报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5,N5为第五预设个数,N5>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五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种情况下,在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之后,该接收模式调整方法,还包括:
终端启动第一计数器;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运行期间,若检测到连续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达到N6,停止第一计数器;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运行期间,若检测到连续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6,确定无线链路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N6为第六预设个数,N6>1,该第六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例如,此种情况下的RLM的具体流程为:
S41、终端的物理层测量RLM-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RLM-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S4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2%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RRC层)上报IS;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有一个RS满足条件就上报IS。
S43、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10%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上报OOS;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OOS。
S44、如果连续上报OOS数量超过一个阈值N310,则启动T310计数器;
S45、如果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连续上报的IS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N311,则停止T310计数器(此时仍保持RRC连接);
S46、否则,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启动T计数器,T计数器是基站配置的或者协议定义的;
S47、如果在T计数器运行期间,检测到连续的无线链路IS的数量达到N6,则停止T计数器;
S48、否则,宣告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
在宣告无线链路失败后,则进行RRC重建。
二、第一过程包括:链路恢复过程(即在终端执行链路恢复过程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种情况下,终端在执行链路恢复过程时,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之前,均采用的是第一模式,而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才进行接收模式的切换。
在此种情况下,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条件一、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或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波束失败实例;
条件二、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7个波束失败实例,N7为第七预设个数,N7>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七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条件三、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8个波束失败实例,N8为第八预设个数,N8>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八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例如,此种情况下的链路恢复的具体流程为:
Y11、每个time instance,终端的物理层测量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发送的参数failureDetectionResources指示的至少一个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Y1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5%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MAC层)上报波束失败实例(beam failure instance);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Y13、如果出现一个beam failure instance(即物理层检测到一个beam failureinstance或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beam failure instance),则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如果连续出现X2个beam failure instance(即物理层检测到连续X2个beamfailure instance或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X2个beam failure instance),则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X2>1,X2是基站配置的或者协议定义的;
其中,第二模式指的是:终端开启M1个接收天线或终端开启了M2个接收天线面板。第一模式下,终端开启N1个接收天线或终端开启了N2个接收天线面板,且M1>N1,M2>N2。
Y14、如果物理层上报的beam failure instance达到预设次数,声明beamfailure。
Y15、终端搜索候选RS,如果找到了满足门限的RS,UE上报满足门限的CRI/L1-RSRP或SSBRI/L1-RSRP给MAC层;
Y16、高层选择满足门限的RS以及对应的PRACH资源;
Y17、UE向基站发送(或重新发送)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Y18、如果基站收到了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则在对应的资源上通过PDCCH发送response;
Y19、终端接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成功;若beam failure recoveryrequest达到最大次数仍未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失败。
条件四、物理层向高层上报的波束失败实例的个数达到N9,声明波束失败,N9为第九预设个数,N9≥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九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例如,此种情况下的链路恢复的具体流程为:
Y21、每个time instance,终端的物理层测量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发送的参数failureDetectionResources指示的至少一个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Y2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5%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MAC层)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Y23、如果物理层上报的beam failure instance达到预设次数,声明波束失败(beam failure),且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
Y24、终端搜索候选RS,如果找到了满足门限的RS,UE上报满足门限的CRI/L1-RSRP或SSBRI/L1-RSRP给MAC层;
Y25、高层选择满足门限的RS以及对应的PRACH资源;
Y26、UE向基站发送(或重新发送)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Y27、如果基站收到了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则在对应的资源上通过PDCCH发送response;
Y28、终端接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成功;若beam failure recoveryrequest达到最大次数仍未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失败。
条件五、未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一预设门限的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信干噪比(SINR)中的至少一项;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种情况下,在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后,该接收模式调整方法,还包括:
搜索候选参考信号;
若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二预设门限的目标参考信号,向高层上报所述目标参考信号的索引和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此种情况下的链路恢复的具体流程为:
Y31、每个time instance,终端的物理层测量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发送的参数failureDetectionResources指示的至少一个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Y3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5%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MAC层)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Y33、如果物理层上报的beam failure instance达到预设次数,声明beamfailure;
Y34、终端搜索候选RS,如果找到了信号质量满足门限(例如,RSRP高于一定门限)的RS,终端上报满足门限的CRI/L1-RSRP或SSBRI/L1-RSRP给MAC层;
Y35、如果没有找到信号质量满足门限(例如,RSRP高于一定门限)的RS,则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继续搜索候选RS;如果找到了满足门限2(例如,RSRP高于一定门限2)的RS,终端上报满足门限的CRI/L1-RSRP或SSBRI/L1-RSRP给MAC层;
Y36、高层选择满足门限的RS以及对应的PRACH资源;
Y37、终端向基站发送(或重新发送)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Y38、如果基站收到了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则在对应的资源上通过PDCCH发送response;
Y39、终端接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成功;若beam failure recoveryrequest达到最大次数仍未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失败。
条件六、未接收到网络设备针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应答;
条件七、连续N10次没有接收到针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应答,N10为第十预设个数,N10>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十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例如,此种情况下的链路恢复的具体流程为:
Y41、每个time instance,终端的物理层测量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发送的参数failureDetectionResources指示的至少一个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Y4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5%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MAC层)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Y43、如果物理层上报的beam failure instance达到预设次数,声明beamfailure;
Y44、终端搜索候选RS,如果找到了满足门限的RS,终端上报满足门限的CRI/L1-RSRP或SSBRI/L1-RSRP给MAC层;
Y45、高层选择满足门限的RS以及对应的PRACH资源;
Y46、终端向基站发送(或重新发送)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Y47、如果基站收到了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则在对应的资源上通过PDCCH发送response;
Y48、终端接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成功;若终端没有接收到response,或者连续N次没有接收到response,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若beam failure recoveryrequest达到最大次数仍未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失败。其中,N>1,N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协议定义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终端执行链路恢复的过程中,当所述接收目标包括:接收天线面板时,当终端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后,当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时,关闭第一接收天线面板;
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收天线面板上未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或未检测到候选波束。具体地,当第二收模式下的接收天线面板多于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天线面板时,该第一接收天线面板为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相比增加的接收天线面板。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在进行接收模式切换后,通常会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模式切换通知,以告知网络设备终端已将接收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可以大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当在此种情况下时,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一模式下存在至少一个接收元件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现方式通过在RLM过程和/或链路恢复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进行接收模式的调整,可以改善RLM或链路恢复的性能,提高通信可靠性。
可选地,另外一种实现情况为:可以直接设置终端在进行第一过程所采用预设接收模式,例如,该预设接收模式为第二模式,且第二模式的接收元件的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例如,当终端进行数据接收时,采用的是第一模式,只要当终端进行RLM过程或链路恢复过程,则终端便切换到第二模式,利用第二模式进行RLM过程或链路恢复过程。
例如,在此种情况下,RLM的具体实现流程为:
P11、终端的物理层通过第二模式测量基站配置的至少一个RLM-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RLM-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P1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2%误块率(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RRC层)上报无线链路IS;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有一个RS满足条件就上报IS。
P13、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10%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上报无线链路失步OOS;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OOS。
P14、如果连续上报OOS数量超过一个阈值N310,则启动T310计数器;
P15、如果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连续上报的IS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N311,则停止T310计数器(此时仍保持RRC连接);
P16、否则,宣告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
在宣告无线链路失败后,则进行RRC重建。
例如,在此种情况下,链路恢复的具体实现流程为:
P21、每个time instance,终端的物理层通过第二模式测量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发送的参数失败检测资源(failureDetectionResources)指示的至少一个RS,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RS可以是SSB或者CSI-RS,或者二者的混合。
P22、如果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例如假想PDCCH的5%BLER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则物理层向高层(MAC层)上报波束失败实例(beam failure instance);
所有RS都满足条件才上报beam failure instance。
P23、如果物理层上报的beam failure instance达到预设次数,声明波束失败(beam failure);
P24、UE搜索候选RS,如果找到了满足门限的RS,UE上报满足门限的CSI-RS资源索引(CSI-RS Resource Index,CRI)/层1参考信号接收功率(Layer1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L1-RSRP)或同步信号块资源索引(SSBRI)/L1-RSRP给MAC层;
P25、高层选择满足门限的RS以及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
P26、UE向基站发送(或重新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request);
P27、如果基站收到了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则在对应的资源上通过PDCCH发送响应(response);
P28、UE接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成功;若beam failure recoveryrequest达到最大次数仍未收到response,则Link Recovery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实现方式直接通过预设接收模式进行RLM过程和/或链路恢复过程,可以改善RLM或链路恢复的性能,提高通信可靠性。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200,包括:
执行模块201,用于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通过预设接收模式执行所述第一过程;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RLM过程,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
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1个无线链路失步,N1为第一预设个数,且N1>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2个无线链路失步,N2为第二预设个数,且N2>1;
T310计数器启动;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3个无线链路失步,N3为第三预设个数,N3>1;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4个无线链路失步,N4为第四预设个数,N4>1;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检测到连续上报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5,N5为第五预设个数,N5>1。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个数、所述第二预设个数、所述第三预设个数、所述第四预设个数和所述第五预设个数中的至少一项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进一步地,当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检测到连续上报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5时,所述终端,还包括:
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第一计数器;
停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计数器运行期间,若检测到连续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达到N6,停止第一计数器;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计数器运行期间,若检测到连续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6,确定无线链路失败;
其中,N6为第六预设个数,N6>1。
具体地,所述第六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链路恢复过程,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
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或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波束失败实例;
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7个波束失败实例,N7为第七预设个数,N7>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8个波束失败实例,N8为第八预设个数,N8>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的波束失败实例的个数达到N9,声明波束失败,N9为第九预设个数,N9≥1;
未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一预设门限的参考信号,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信干噪比SINR中的至少一项;
未接收到网络设备针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应答;
连续N10次没有接收到针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应答,N10为第十预设个数,N10>1。
具体地,所述第七预设个数、所述第八预设个数、所述第九预设个数和所述第十预设个数中的至少一项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进一步地,当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未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一预设门限的参考信号时,所述终端,还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后,搜索候选参考信号;
上报模块,用于若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二预设门限的目标参考信号,向高层上报所述目标参考信号的索引和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当所述接收目标包括:接收天线面板时,所述终端还包括:
关闭模块,用于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后,当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时,关闭第一接收天线面板;
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收天线面板上未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或未检测到候选波束。
具体地,所述第一接收天线面板为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相比增加的接收天线面板。
可选地,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时,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一模式下存在至少一个接收元件不同。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在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后,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模式切换通知。
具体地,所述预设接收模式为第二模式;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的接收元件的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应用于终端侧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相对应的终端,上述实施例的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也能达到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3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3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310、网络模块320、音频输出单元330、输入单元340、传感器350、显示单元360、用户输入单元370、接口单元380、存储器390、处理器311、以及电源312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311用于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通过预设接收模式执行所述第一过程;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在RLM过程和/或链路恢复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进行接收模式的调整,或者直接通过预设接收模式进行RLM过程和/或链路恢复过程,可以改善RLM或链路恢复的性能,提高通信可靠性。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3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11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通常,射频单元3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3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320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330可以将射频单元310或网络模块32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39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330还可以提供与终端3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330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34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340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341和麦克风342,图形处理器3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360上。经图形处理器3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39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310或网络模块320进行发送。麦克风3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310发送到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的格式输出。
终端3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3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3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3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350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360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360可包括显示面板3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361。
用户输入单元37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370包括触控面板3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72。触控面板3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371上或在触控面板3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3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11,接收处理器311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71。除了触控面板371,用户输入单元37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3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3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361上,当触控面板3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1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11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3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3中,触控面板371与显示面板3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71与显示面板3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380为外部装置与终端3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38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3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3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39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39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9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311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9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9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31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1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1中。
终端3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12(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312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1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3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311,存储器390,存储在存储器39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1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11执行时实现应用于终端侧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应用于终端侧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步骤401,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时,根据测量参考信号得到的无线链路质量和假想物理下行控制链路PDCCH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假想PDCCH的接收误块率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假想PDCCH传输参数(hypothetical PDCCH transmission parameters)中包括接收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模式信息包括: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RLM过程,所述无线链路同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一模式,所述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二模式;或,
所述无线链路同步和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均为第二模式。
例如,在终端执行RLM过程时,RLM的原有流程不变(见上述的A11-A16过程),原有流程中确定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目标门限的过程,其中,OOS和IS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取值不一样,例如,分别在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以及无线链路同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增加接收天线数这一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及取值
Figure BDA0001939453740000241
Figure BDA0001939453740000251
表2无线链路同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及取值
Figure BDA0001939453740000252
Figure BDA0001939453740000261
由表1和表2可知,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天线数为4个,对应第一模式,无线链路同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天线数为2个,对应第二模式。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链路恢复过程,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二模式。
例如,链路恢复的原有流程不变(见上述的A21-A28过程),原有流程中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满足目标门限的步骤中用到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在假想PDCCH传输参中增加接收模式信息,例如,在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增加接收天线数这一参数,如表3所示。
表3应用于链路恢复过程中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及取值
Figure BDA0001939453740000262
Figure BDA0001939453740000271
需要说明的是,如表3所示,接收天线数的取值为4,对应第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可以大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当在此种情况下时,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一模式下存在至少一个接收元件不同。
可选地,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信息指示的接收模式来执行第一过程。
可选地,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接收模式与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相关信息不匹配时,将当前接收模式转换为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信息指示的接收模式,在终端进行接收模式切换后,通常还需要将进行接收模式切换这一过程,通知给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增加接收模式信息,以区分在不同接收模式信息的情况下的无线链路质量,可以保证终端根据不同的不同接收模式确定无线链路质量,提高无线链路质量的判断准确性,同时,终端还能根据接收模式信息进行接收模式的调整,可以改善RLM或链路恢复的性能,提高通信可靠性。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500,包括:
确定模块501,用于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时,根据测量参考信号得到的无线链路质量和假想物理下行控制链路PDCCH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假想PDCCH的接收误块率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模式信息包括: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RLM过程,所述无线链路同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一模式,所述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二模式;或,
所述无线链路同步和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均为第二模式。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链路恢复过程,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二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模式执行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信息指示的接收模式来执行第一过程。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在当前接收模式与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相关信息不匹配时,将当前接收模式转换为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信息指示的接收模式。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时,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一模式下存在至少一个接收元件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应用于终端侧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相对应的终端,上述实施例的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也能达到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6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6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610、网络模块620、音频输出单元630、输入单元640、传感器650、显示单元660、用户输入单元670、接口单元680、存储器690、处理器611、以及电源612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611,用于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时,根据测量参考信号得到的无线链路质量和假想物理下行控制链路PDCCH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假想PDCCH的接收误块率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模式信息包括: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6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611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通常,射频单元6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6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620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630可以将射频单元610或网络模块62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69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630还可以提供与终端6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630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64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640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641和麦克风642,图形处理器6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660上。经图形处理器6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69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610或网络模块620进行发送。麦克风6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610发送到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的格式输出。
终端6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6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6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6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6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650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660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660可包括显示面板6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61。
用户输入单元67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670包括触控面板6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672。触控面板6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671上或在触控面板6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6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611,接收处理器66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671。除了触控面板671,用户输入单元67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6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6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6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661上,当触控面板6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1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11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6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6中,触控面板671与显示面板6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671与显示面板6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680为外部装置与终端6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68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6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6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69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69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69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611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9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9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61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61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11中。
终端6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612(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612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1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6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611,存储器690,存储在存储器69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1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1执行时实现应用于终端侧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应用于终端侧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通过预设接收模式执行所述第一过程;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RLM过程,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
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1个无线链路失步,N1为第一预设个数,且N1>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2个无线链路失步,N2为第二预设个数,且N2>1;
T310计数器启动;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3个无线链路失步,N3为第三预设个数,N3>1;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4个无线链路失步,N4为第四预设个数,N4>1;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检测到连续上报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5,N5为第五预设个数,N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个数、所述第二预设个数、所述第三预设个数、所述第四预设个数和所述第五预设个数中的至少一项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检测到连续上报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5时,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方法,还包括:
启动第一计数器;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运行期间,若检测到连续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达到N6,停止第一计数器;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运行期间,若检测到连续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6,确定无线链路失败;
其中,N6为第六预设个数,N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预设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链路恢复过程,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
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或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波束失败实例;
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7个波束失败实例,N7为第七预设个数,N7>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8个波束失败实例,N8为第八预设个数,N8>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的波束失败实例的个数达到N9,声明波束失败,N9为第九预设个数,N9≥1;
未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一预设门限的参考信号,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信干噪比SINR中的至少一项;
未接收到网络设备针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应答;
连续N10次没有接收到针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应答,N10为第十预设个数,N1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预设个数、所述第八预设个数、所述第九预设个数和所述第十预设个数中的至少一项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未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一预设门限的参考信号时,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后,搜索候选参考信号;
若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二预设门限的目标参考信号,向高层上报所述目标参考信号的索引和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目标包括:接收天线面板时,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后,当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时,关闭第一接收天线面板;
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接收天线面板上未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或未检测到候选波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天线面板为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相比增加的接收天线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时,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一模式下存在至少一个接收元件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终端切换到第二模式后,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模式切换通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接收模式为第二模式;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的接收元件的个数由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配置。
15.一种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时,根据测量参考信号得到的无线链路质量和假想物理下行控制链路PDCCH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假想PDCCH的接收误块率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模式信息包括: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RLM过程,所述无线链路同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一模式,所述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二模式;或,
所述无线链路同步和无线链路失步的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均为第二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链路恢复过程,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的接收模式信息为第二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信息指示的接收模式来执行第一过程。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当前接收模式与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相关信息不匹配时,将当前接收模式转换为所述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含的接收模式信息指示的接收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接收元件的个数时,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一模式下存在至少一个接收元件不同。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中,在满足接收模式调整条件时,将接收模式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
通过预设接收模式执行所述第一过程;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RLM过程,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
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1个无线链路失步,N1为第一预设个数,且N1>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2个无线链路失步,N2为第二预设个数,且N2>1;
T310计数器启动;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无线链路失步或者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无线链路失步;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3个无线链路失步,N3为第三预设个数,N3>1;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4个无线链路失步,N4为第四预设个数,N4>1;
在T310计数器运行期间,检测到连续上报的无线链路同步的数量未达到N5,N5为第五预设个数,N5>1。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过程包括:链路恢复过程,所述接收模式调整条件,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
物理层检测到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或物理层向高层上报一个波束失败实例;
物理层检测到连续N7个波束失败实例,N7为第七预设个数,N7>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连续N8个波束失败实例,N8为第八预设个数,N8>1;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的波束失败实例的个数达到N9,声明波束失败,N9为第九预设个数,N9≥1;
未搜索到信号质量满足第一预设门限的参考信号,所述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信干噪比SINR中的至少一项;
未接收到网络设备针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应答;
连续N10次没有接收到针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应答,N10为第十预设个数,N10>1。
2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执行第一过程时,根据测量参考信号得到的无线链路质量和假想物理下行控制链路PDCCH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假想PDCCH的接收误块率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过程包括:无线链路监听RLM过程和链路恢复过程中的至少一项;
假想PDCCH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模式信息包括: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和第一模式采用不同的接收元件;
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
2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的步骤或如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的步骤。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模式调整方法的步骤或如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17087.6A 2019-01-08 2019-01-08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112773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7087.6A CN111277344A (zh) 2019-01-08 2019-01-08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PCT/CN2019/125629 WO2020143399A1 (zh) 2019-01-08 2019-12-16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7087.6A CN111277344A (zh) 2019-01-08 2019-01-08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344A true CN111277344A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98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7087.6A Pending CN111277344A (zh) 2019-01-08 2019-01-08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7344A (zh)
WO (1) WO20201433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3739A1 (zh) * 2022-01-12 2023-07-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973A (zh) * 2014-01-27 2016-09-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自适应无线电链路监控的方法、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160337227A1 (en) * 2015-05-15 2016-11-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hresholds for radio link monitoring with advanced receivers
US20170201420A1 (en) * 2015-04-13 2017-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adapting receiver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based on data reception
CN108604949A (zh) * 2016-02-05 2018-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无线链路监测
CN108848523A (zh) * 2017-06-16 2018-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监控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627B (zh) * 2013-01-18 2017-07-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lte系统中切换接收模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075802B (zh) * 2016-11-16 2020-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973A (zh) * 2014-01-27 2016-09-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自适应无线电链路监控的方法、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170201420A1 (en) * 2015-04-13 2017-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adapting receiver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based on data reception
US20160337227A1 (en) * 2015-05-15 2016-11-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hresholds for radio link monitoring with advanced receivers
CN108604949A (zh) * 2016-02-05 2018-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无线链路监测
CN108848523A (zh) * 2017-06-16 2018-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9151876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监控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4-151368, Radio link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for 4RX UE", 《3GPP》 *
HUAWEI: "R4-152933,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on RLM for 4Rx", 《3GPP》 *
VIVO: "R2-1818270,Evaluation of the RLM in NR-U", 《3GPP》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3739A1 (zh) * 2022-01-12 2023-07-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3399A1 (zh)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1854B2 (en) Cell beam failure processing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3115324B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49177B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502737B2 (en) Beam failure recovery method in multi-carrier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10719154B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012554B (zh) 一种无线链路恢复方法及终端
CN110392427B (zh) 通信流程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740500B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2788676B (zh) 小区管理方法、小区管理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1278168B (zh) 信息指示方法、信息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节点
US11115809B2 (en) Indication method of terminal capability and terminal
CN110167041B (zh) 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9525999B (zh) Dmrs确定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1818658B (zh) 调度请求发送方法、调度请求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2654084B (zh) 一种搜索空间分配方法、搜索空间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740468A (zh) 网络通信的状态检测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800794A (zh) 解调参考信号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0011766B (zh) 波束失败检测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929921B (zh)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9769262B (zh) VoLTE通话恢复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699058B (zh)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277344A (zh) 接收模式调整方法、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13472493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164513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263412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