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7298B - 客户前置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客户前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7298B
CN111277298B CN202010070341.1A CN202010070341A CN111277298B CN 111277298 B CN111277298 B CN 111277298B CN 202010070341 A CN202010070341 A CN 202010070341A CN 111277298 B CN111277298 B CN 111277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antenna group
transceiving antenna
antenna
trans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03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7298A (zh
Inventor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03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7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98A/zh
Priority to EP21744749.9A priority patent/EP407203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1687 priority patent/WO202114774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7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98B/zh
Priority to US17/869,467 priority patent/US2022037674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3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subscriber speed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中客户前置设备包括:N支天线,N支天线沿着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间隔设置,且N支天线的辐射面至少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射频电路,分别与N支天线连接,被配置为控制天线收发天线信号,并对应测量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处理器,与射频电路连接,处理器被配置为: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第一收发天线组由M支天线构成,第一收发天线组的M支天线具有三个顺次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获取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根据多个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配置射频电路控制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以收发天线信号,可以提升客户前置设备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客户前置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户前置设备。
背景技术
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是用于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也是一种将高速通信信号,例如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客户前置设备内的发射/接收天线固定安装在该客户前置设备内,其用于控制发射/接收天线收发天线信号的射频通路是固定不变的,当客户前置设备所处位置和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客户前置设备的通信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可以节约成本。
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包括:
N支天线,所述N支天线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N支天线的辐射面至少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
射频电路,分别与所述N支天线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天线收发天线信号,并对应测量所述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
处理器,与所述射频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由M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的M支天线具有三个顺次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3≤M<N,且N≥4;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
根据多个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控制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收发所述天线信号。
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包括:
八支天线,所述八支包括成对设置的四个天线组,四个天线组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分别间隔分布在四个面上且同一天线组的两支天线分布在同一面上;
射频电路,分别与所述八支天线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天线收发天线信号,并对应测量所述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
处理器,与所述射频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八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分布在三个顺次相邻的面上,其中,顺次相邻的三个面中的中间面设置有一组天线;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
根据多个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控制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收发所述天线信号。
上述客户前置设备中的N支天线可以被配置为多个用于收发天线信号的第一收发天线组,不论客户前置设备当前所在环境是否发生变换,其客户前置设备均可以根据射频电路测量的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测量所述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来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可以有效地提升接收的天线信号的质量,进而提升客户前置设备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系统架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四支天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六支天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7a为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中八支天线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7b为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中八支天线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7c为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中八支天线的分布形态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天线端口与各天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收发天线组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收发天线组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各收发天线组的切换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第三收发天线组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各收发天线组的切换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中各收发天线组的切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表达“被配置来”可以根据情况与例如“适于”、“具有……的能力”“能够”或“被设计来”以硬件或软件方式互换使用。在某种情况下,表达的“被配置来……的设备”可以暗示此设备与其他设备或部件一起“能够”。例如,“被配置来执行A、B和C的处理器”可以暗示用于执行对应操作的处理器,其能够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来执行对应操作。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架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与第一网络系统中的第一基站20连接,并通过第一基站20接入核心(core)网。客户前置设备10用于实现网络接入功能,将运营商公网WAN转换到用户家庭局域网LAN,可支持多个移动客户前置10同时接入网络。此外,客户前置设备10的临近区域可能还部署有第二网络系统的小区和第二基站,也可能未部署有第二射频系统的小区和第二基站。其中,第一网络系统与第二网络系统不同,例如第一网络系统可以是4G系统,第二网络系统可以是5G系统;或者,第一网络系统可以是5G系统,第二网络系统可以是5G之后演进的未来PLMN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网络系统和第二网络系统具体为哪种射频系统不作具体限定。
当客户前置设备10连接到5G通信系统时,该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5G毫米波天线模块所形成的波束与对应基站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而且该波束需要对准基站的天线波束,以方便客户前置设备10向基站发射上行数据或者接收基站所发射的下行数据。
客户前置设备10用于实现网络接入功能,将运营商公网WAN转换到用户家庭局域网LAN。按目前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可分为FTTH(光纤接入),DSL(数字电话线路接入),Cable(有线电视线接入),Mobile(移动接入,即无线CPE)。客户前置设备是一种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也是一种将高速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可支持多个移动终端30同时接入网络。
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中,客户前置设备10包括外壳11、存储器21(其任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22、外围设备接口23、射频(Radio Frequency,RF)系统24、输入/输出(I/O)子系统26和外部端口27。这些部件任选地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29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客户前置设备并不构成对客户前置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2中所示的各种部件以硬件、软件、或硬件与软件两者的组合来实现,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
外壳11大致呈圆筒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主要由外壳11来呈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11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棱柱形等。外围设备接口23、外部端口27外露于该外壳11。外围设备接口23包括电源接口231、USB接口233、网线接口235等。电源接口231用于接通外部电源以利用外部电源为客户前置设备10供电,USB接口233可用于客户前置设备10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当然,USB接口233和电源接口231可以集成为一体,以简化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围设备接口23的布置。网线接口235可以进一步包括有线网络接入端以及有线网络输出端。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有线网络接入端连入网络,再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有线网络输出端连接至其他设备。当然,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有线网络输出端可以缺省,即客户前置设备10采用有线网络输入端接入网络后,利用射频系统24将有线网络转化为无线网络(例如WIFI)以供外部设备接入网络。当然,有线网络接入端和有线网络输出端均可以省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射频系统24接入蜂窝网络(又称移动网络),再转化为WiFi信号以供外部设备接入网络。
存储器21任选地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且还任选地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器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设备。示例性的,存储于存储器21中的软件部件包括操作系统211、通信模块(或指令集)21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或指令集)213等。
处理器22和其他控制电路(诸如射频电路24中的控制电路)可以用于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的操作。该处理器22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功率管理单元、音频编解码器芯片、专用集成电路等。
处理器2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中的天线的使用的控制算法。例如,处理器22可以被配置为控制射频系统24来选择多支天线构成多个收发天线组,进而可在多个收发天线组内选择目标天线组来发射和/或接收天线信号。
I/O子系统26将客户前置设备10上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诸如键区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耦接到外围设备接口23。I/O子系统26任选地包括触摸屏、按钮、控制杆、触控板、键区、键盘、音调发生器、加速度计(运动传感器)、周围光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发光二极管以及其他状态指示器、数据端口等。示例性的,外壳11还可以设置按钮261等结构,按钮261用于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状态。用户可以通过经由I/O子系统26供给命令来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的操作,并且可以使用I/O子系统26的输出资源来从客户前置设备10接收状态信息和其他输出。例如,用户按压按钮261即可启动客户前置设备10或者关闭客户前置设备10。当然,外壳11还可以设置指示灯等器件以用于提示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钮261和外围设备接口23暴露于外壳11的同一侧,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按钮261以及外围设备接口23的组装,并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特性,且能够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当然,这种设置可以替换为其他设置,例如,外围设备接口23与按钮261可以分别暴露于外壳11的不同侧。
射频系统24包括多个天线241,天线241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类型的天线形成。例如,天线241可以包括由以下天线结构形成的具有谐振元件的天线:阵列天线结构、环形天线结构、贴片天线结构、缝隙天线结构、螺旋形天线结构、带状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中的至少一种等。不同类型的天线可以用于不同的频段和频段组合。在客户前置设备10中可以存在多个天线。例如,可包括多个用于收发sub-6GHz频段的5G天线。这些天线可以为定向天线,也可以为非定向天线,也可以是固定的。
射频系统24还包括多个用于处理不同频段的射频信号的射频电路242。例如用于接收1575MHz的卫星定位信号的卫星定位射频电路、用于处理IEEE802.11通信的2.4GHz和5GHz频段的WiFi和蓝牙收发射频电路、用于处理蜂窝电话频段(诸如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的频段、和Sub-6G频段)的无线通信的蜂窝电话收发射频电路。其中,Sub-6G频段可具体包括2.496GHz-6GHz频段,3.3GHz-6GHz频段。
参考图4,示例性的,射频电路242还可包括基带处理器2421、射频收发单元2422和射频前端单元2423。基带处理器2421可将网络信息提供给处理器22。网络信息可以包括与所接收的天线信号的无线性能度量相关联的原始和处理后的信息,诸如接收功率、发射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MIMO信道矩阵的秩(Rank)、载波干扰噪声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RS-CINR)、帧误码率、比特误码率、基于信号质量数据(诸如Ec/lo或c/No数据)的信道质量测量、关于是否正在从基站接收与来自移动终端的请求相应的响应(应答)的信息、关于网络接入过程是否成功的信息等等。
处理器22可以对接收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并且作为响应,处理器22(或者,如果需要,基带处理器2421)可以发出用于控制射频系统24的控制命令。例如,处理器22可以发出控制命令以控制该射频系统24的多个收发天线组依次处于工作状态,进而可从多个收发天线组中确定处目标收发天线组,以控制目标收发天线组来收发天线信号。其中,该收发天线组中包括多支天线。
射频收发单元24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收发器,诸如收发器2424(例如,在天线之间共享的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每一个天线一个收发器、等等)。示例性的,收发器2424可以包括发射器(诸如发射器TX)和接收器(诸如接收器RX),或者可以仅包含接收器(例如,接收器RX)或者仅包含发射器(例如,发射器TX)。示例性的,收发器可用于实现中频信号和基带信号之间的变频处理,或/和,用于实现中频信号与高频信号的变频处理等等。
基带处理器2421可以接收将从处理器22发射的数字数据,并且还可以利用射频收发单元2422来发射相应的天线信号。射频前端单元2423可以耦合在射频收发单元2422与天线241之间,并且可以用于将由发射器2424和2426生成的射频信号传递到天线241。射频前端单元2423可以包括射频开关、阻抗匹配电路、滤波器、以及用于形成天线241与射频收发单元2422之间的接口的其他电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射频前端单元2423的射频开关可以为多个接口,多个接口可以为移动产业处理器(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接口和/或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其对应的控制单元可为MIPI控制单元和/或GPIO控制单元。每个接口的多个引脚可一一对应与多支天线连接,当需要导通收发天线组与射频收发单元2422射频收发单元2422的射频通路时,MIPI控制单元可以对应输出时钟和数据信号至与收发天线组中各天线连接的对应引脚。GPIO控制单元可对应输出高电平信号至与收发天线组中各天线连接的对应引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射频开关还可以为单刀多掷、多刀多掷开关、电子开关等,可以设置相应的控制单元来控制射频开关对应导通收发天线组中各支天线与射频收发单元2422之间的射频通路。
当射频前端模块312控制导通收发天线组与射频收发单元2422之间的射频通路时,射频收发单元2422可以获取收发天线组接收的天线信号,并对接收的天线信号做分析处理,以获取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
具体地,客户前置设备10可控制任一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时对应获取网络信息中的信道质量信息。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或频谱效率中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的好坏可以量化为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的索引来表征。客户前置设备10获取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反映当前信道质量的好坏。本申请实施例以获取频率效率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根据CQI-Sinr映射表,如表1所示,通过Sinr获取每流的CQI值cqik,并根据CQI-码率映射表,如表2所示,对应获取每流的码率Rk,进而根据频谱效率公式获取对应的频谱效率
Figure BDA0002377142080000071
表1为CQI-Sinr映射表
Figure BDA0002377142080000072
表2为CQI-码率映射表
Figure BDA0002377142080000073
调制阶数决定了1个符号中传输的比特数。例如,正交相移键控(Quad raturePhase Shift Keying,QPSK)对应的调制阶数为2,16QAM(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的调制阶数为4,而64QAM的调制阶数为6。
码率为传输块中信息比特数与物理信道的总比特数之间的比值。
频谱效率表示一个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RE)所能承载的信息比特。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在发送下行数据之前,并不清楚数据信道的条件如何,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以由客户前置设备10衡量信道质量的好坏,并反馈至网络设备。通信协议将信道质量量化为0-15的序列,并定义为CQI。每个CQI对应一个映射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24包括N支天线,其中,N支天线沿着客户前置设备10的周缘方向间隔设置,且N支天线的辐射面至少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每支天线具有辐射面,该辐射面可以理解为该天线用于辐射天线信号的辐射体所在的平面。其中,N支天线的辐射面至少朝向四个方向,以实现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天线的辐射面的朝向方向不同,且对应的天线的波束扫描范围也就不同。可将N支天线分别设置在客户前置设备10的不同位置,使其N支天线的辐射面且至少朝向四个方向使得各天线的波束扫描范围能够实现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
N支天线可包括定向天线和/或非定向天线。N支天线可以收发预设频段的天线信号。示例性的,N支天线可以为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用于收发天线信号。例如,N支天线可以为5G天线、4G天线、WiFi天线、蓝牙天线等,用于对应收发相应频段的天线信号。
其中,N≥4,天线的数量N可以为4、6、8、10等数量,以满足客户前置设备的通信需求。客户前置设备可以通过从N个天线中选择M个天线作为收发天线组来“定向地”“迎合”基站的上下行来波方向去完成进行天线信号的收发。其中,M小于等于N。
客户前置设备10根据自身的射频系统所能够支持的M*M MIMO技术,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从N支天线中选择M支天线构成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示例性的,若客户前置设备10需支持3*3MIMO,则需要从多支天线中选择3支天线作为收发天线组;若客户前置设备10需支持4*4MIMO,则需要从多支天线中选择四支天线作为收发天线组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被配置为: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第二收发天线组由M支天线组成,第一收发天线组的M支天线具有三个顺次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且3≤M≤N。
如图5所示,示例性的,当N=4时,四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四个方向,各个辐射面的朝向均不相同且能够实现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可理解为四支天线A1、A2、A3、A4中每一支天线均具有一个辐射面,可理解为天线A1具有辐射面1、天线A3具有辐射面2、天线A2具有辐射面3、天线A4具有辐射面4,四个辐射面依次顺序排列,且四个辐射面的朝向各不相同,且能够实现波束扫描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
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从四支天线中配置出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第一收发天线组可由3支天线构成,第一收发天线组的3支天线具有三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例如,处理器22可被配置出四组第一收发天线组,可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2,A3)、(A2,A3,A4)、(A3,A4、A1)、(A4,A1、A2)。
如图6所示,示例性的,当N=6时,六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四个方向,各个辐射面的朝向均不相同且能够实现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可理解为六支天线A1、A2、A3、A4、A5、A6中每一支天线均具有一个辐射面,且天线A1和A6具有辐射面1;天线A3具有辐射面2;天线A2和A5具有辐射面3;天线A4具有辐射面4,四个辐射面依次顺序排列,且四个辐射面的朝向各不相同,且能够实现波束扫描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例如,处理器22可被配置出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例如第一收发天线组(A1,A2,A3)、(A2,A3,A4)、(A3,A4、A1)、(A4,A1、A2)、(A4,A1、A5)、(A4,A6、A5)等等。
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控制射频电路242对应测量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时接收的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进而处理器22可从射频电路242中获取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根据测量的多个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当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时,处理器22可配置射频电路242控制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以收发天线信号。具体地,当处理器22被配置为依次控制射频电路242导通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与射频收发单元2422之间的射频通路。例如,当N=4时,可控制射频电路242依次导通第一收发天线组(A1,A2,A3)→第一收发天线组(A2,A3,A4)→第一收发天线组(A3,A4、A1)→第一收发天线组(A4,A1、A2)与射频收发单元2422之间的射频通路,以使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进而射频电路242可对应测量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接收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从射频电路242中获取的多个网络信息中筛选出具有最大网络信息的第一收发天线组作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处理器22可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确定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控制射频电路242导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所在的射频通路,以使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能够收发对应的天线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客户前置设备10中设置N支天线,且N支天线的辐射面至少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根据客户前置设备10的通讯需求,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从N支天线中选取M支天线作为第一收发天线组,进而控制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测量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进而从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中筛选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可以实现自动搜寻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定向地”“迎合”基站的上下行来波方向去完成进行天线信号的收发,从而提升整体的信号覆盖范围,并提升吞吐量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发天线组的数量M还可以大于或等于4,其中,三个顺次相邻的辐射面包括第一辐射面、第二辐射面和第三辐射面,其中,所述M支天线中的至少一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一辐射面、至少两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二辐射面,至少一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三辐射面,且M≥4。示例性的,当N=8时,八支天线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10的周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四个面上,其中,第一收发天线组可包括四支天线,其中,一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一辐射面、两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二辐射面,一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三辐射面。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第一收发组天线的数量M,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收发天线组的数量M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可进一步被配置为从所述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由K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K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天线的数量M与第二收发天线中天线的数量K相等。
也可以理解为若第二收发天线组由(k1+k2)支天线组成,k1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一个方向,k2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另一方向,且k1支天线中的1支天线的辐射面与k2支天线中的一支天线的辐射面相邻。
示例性的,当N=6时,四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四个方向,各个辐射面的朝向均不相同且能够实现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可理解为四支天线A1、A2、A3、A4、A5、A6中每一支天线均具有一个辐射面,且天线A1和A6具有辐射面1;天线A3具有辐射面2;天线A2和A5具有辐射面3;天线A4具有辐射面4,四个辐射面依次顺序排列,且四个辐射面的朝向各不相同,且能够实现波束扫描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
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从六支天线中配置出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第一收发天线组可由三支天线构成,第二收发天线的三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例如,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从六支天线A1、A2、A3、A4、A5、A6选择三支天线构成多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可为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4)、(A1,A6,A3)、(A2,A5,A3)、(A2,A5,A4)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控制射频电路242以使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依次处于工作状态以接收天线信号。当每一第二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时,射频电路242可对应测量第二收发天线组接收的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基于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获取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来获取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并配置射频电路242控制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来收发天线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具体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示例性的,可以用数字、字母和符号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标识。处理器22还可被配置获取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将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切换至与标识信息相关联的第二收发天线组;获取基于第二收发天线组测量的网络信息确定新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示例性的,当N=6,且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2,A4)时,与第一收发天线组(A1,A2,A4)标识信息相关联的第二收发天线组包括(A4,A1,A6)和(A2,A5,A4)。也即,与第一收发天线组内各支天线相关联的第二收发天线组中,有两个天线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收发天线组内两支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同。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将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依次切换至第二收发天线组(A4,A1,A6)和(A2,A5,A4),基于第二收发天线组(A4,A1,A6)和(A2,A5,A4)测量的网络信息来更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配置的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来更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也即,可以配置射频电路242来控制目标收发天线来“定向地”“迎合”基站的上下行来波方向去完成进行天线信号的收发,从而提升整体的信号覆盖范围,并提升吞吐量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控制射频电路242使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交替处于工作状态,例如,控制射频电路242按照切换路径进行切换: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进而可以对应交替测量并获取的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根据射频电路242对应获取的多个网络信息来确定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或第二目标收发天线组。当处理器22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或第二目标收发天线组后,壳配置射频电路242控制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或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来收发天线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三收发天线组;其中,第三收发天线组的J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方向各不相同,其中,J与N支天线中辐射面朝向方向的数量相同。
示例性的,当N=4时,第三收发天线组由四支天线组成,第三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具有四个收尾顺次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也即,四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朝向方向各不相同。当N=4时,处理器22从四支天线中配置出一个第三收发天线组。
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第三收发天线组筛选出基准接入天线组;按照第三预设切换策略控制射频电路242按照基准接入天线组切换至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的顺序依次控制多个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进而可以获取基于射频电路242测量的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其中,第三预设切换策略包括基准接入天线组与第一收发天线组交替切换,且基准接入天线组作为起始收发天线组。
示例性的,当N=4时,第一收发天线组可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2,A3)、(A2,A3,A4)、(A3,A4、A1)、(A4,A1、A2),第三收发天线组(A1,A2,A3,A4)。处理器22可进一步被配置为可将第三收发天线组作为起始收发天线组来接收无线信号,并按照第三预设切换策略执行切换。其中,可配置射频电路242按照如下顺序控制多个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第三收发天线组(A1,A2,A3,A4)→第一收发天线组(A1,A2,A3)→第三收发天线组(A1,A2,A3,A4)→第一收发天线组(A2,A3,A4)→第三收发天线组(A1,A2,A3,A4)→第一收发天线组(A3,A4、A1)→第三收发天线组(A1,A2,A3,A4)→第一收发天线组(A4,A1、A2)。
本实施例中,两组第一收发天线组切换时,均会通过第三收发天线组(A1,A2,A3,A4)来承接,可以提升在切换的过程中搜索天线信号的效率。
进一步的,当处理器22确定该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后,还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基于第二收发天线组来对确定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进行更新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客户前置设备10在同时支持传统2/3/4G网络的同时,还同时支持5G NR网络(含NSA和SA方案)。客户前置设备10支持5G通信时,一般采用4x4MIMO技术实现天线赋形,最终使下行4x4MIMO获得最佳数据传输性能。当客户前置设备10支持4*4MIMO时,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从N支天线选择四支天线构成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包括八支天线,八支天线可包括NR定向天线和/或NR非定向天线。八支天线可用于收发Sub-6G频段的5G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可以对八支天线可分别记为A1、A2、A3、A4、A5、A6、A7、A8。
如图7a-7c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八支包括成对设置的四个天线组,可分别记为天线组1、天线组2、天线组3和天线组4,四个天线组沿着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分别间隔分布在四个面上且同一天线组的两支天线分布在同一面上。示例性的,天线组1、天线组2、天线组3和天线组4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布在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上。
具体的,天线A1和天线A6构成天线组1,分布在第一面上,且均具有辐射面1;天线A3和天线A7构成天线组3,分布在第二面上且均具有辐射面2;天线A2和天线A5构成天线组2,分布在第三面上,且均具有辐射面3;天线A4和天线A8构成天线组4,分布在第四面上,且均具有辐射面4。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天线组1的辐射面、天线组3的辐射面、天线组2的辐射面和天线组4的辐射面中顺次相邻的两个形成锐角或直角。其中,辐射面可理解为天线的辐射贴片朝外的一侧所在的平面,天线从该面接收电磁波信号。如图7a所示,天线组1的辐射面、天线组2的辐射面呈锐角或直角设置;天线组2的辐射面、天线组3的辐射面呈锐角或直角设置;天线组3的辐射面、天线组4的辐射面呈锐角或直角设置;天线组4的辐射面、天线组1的辐射面呈锐角或直角设置,以实现波束扫描范围在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八支天线可对应收发的天线信号可以理解为具有Sub-6G频段的5G信号,即Sub-6G信号。天线A2、A4、A5、A8可支持n41、n77、n78、n79、B46,即可支持2.496GHz-6GHz;天线A1、A3、A6、A7可支持n77、n78、n79、B46,即支持3.3GHz-6G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天线组包括2支天线,一支天线为+45°极化天线,另一支天线为-45°极化天线,其天线极化方向构成了正交关系,减少了组内两支天线之间的互相关性。示例性的,天线A1、A2、A3、A4均为+45°极化天线,天线A5、A6、A7、A8均为-45°极化天线。
可选的,一组天线包括2支天线,一支天线为垂直极化天线,另一支天线为水平极化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射频前端单元2423还包括4组天线端口,分别记为天线端口G1、G2、G3、G4,天线端口G1被配置为与天线A1、A2连接;天线端口G2被配置为与天线A3、A4连接;天线端口G3被配置为与天线A5、A6连接;天线端口G4被配置为与天线A7、A8连接。其中天线端口可以为移动产业处理器22接口MIPI和/或通用输入/输出GPIO。示例性的,天线A1、A2与MIPI1接口连接,天线A3、A4与MIPI2接口连接,天线A5、A6与GPIO1接口连接,天线A7、A8与GPIO2接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个MIPI或者GPIO上的两根天线不能同时共存。
当需要导通收发天线组与射频收发单元2422射频收发单元2422的射频通路时,MIPI控制单元可以对应输出时钟和数据信号至与收发天线组中各天线连接的对应引脚,和/或GPIO控制单元可对应输出高电平信号至与收发天线组中各天线连接的对应引脚。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N=8为例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基于排列组合的方式从八支天线中选择四支天线以构成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第一收发天线组可包括四支天线。如图9所示,第一收发天线组内的四支天线分布在三个顺次相邻的面上,顺次相邻的三个面中的中间面设置有一组天线。也即,其中两支天线为同一天线组(例如,可以为天线组1、天线组2、天线组3或天线组4)分布在中间面上。两外两支天线分别分布在与该中间面相邻设置的两个面上。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具有三个顺次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三个顺次相邻的辐射面包括第一辐射面、第二辐射面和第三辐射面,其中,四支天线中的一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一辐射面、两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二辐射面,一支天线的辐射面为第三辐射面。示例性的,第一收发天线组可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8,A3)、(A4,A8,A2,A6)、(A2,A5,A3,A8)、(A3,A4,A2,A6)等等。
处理器22可配置射频电路242来控制MIPI控制单元和/或GPIO控制单元控制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来搜索天线信号。客户前置设备10采用4天线(从多支天线中选择四支)方案,即射频通路上的收发天线有四支,可以实现NSA和SA场景下的1T4R(one transmitterfour receiver,一发四收,即发射有一条通路,接收有四条通路)和2T4R(two transmitterfour receiver,两发四收,即发射有两条通路,接收有四条通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可配置射频电路242来控制MIPI控制单元和/或GPIO控制单元控制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来搜索天线信号,并对应测量各个第一收发天线组测量的网络信息。具体地,射频电路242可为依次控制导通每一收发天线组与射频收发单元2422之间的射频通路,以使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进而对应测量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接收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
处理器22可从射频电路242中获取各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进而可确定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示例性的,从网络信息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中筛选基准信号参数,并从多个网络信息中筛选出具有最大值的基准信号参数,并将该最大值基准信号参数的网络信息作为目标网络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以网络信息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例进行说明。也即,处理器可被配置获取多个收发天线组的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获取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最大值,并将该最大值作为目标网络信息,该目标网络信息对应的第一收发天线组即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处理器22配置射频电路242控制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来收发天线信号。
上述客户前置设备10,无论基站在哪,客户前置设备10都能够智能的确定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最优的四支天线作为发射/接收天线),实现动态地判断和基站通信的最佳天线发射/接收方向,“定向地”“迎合”基站的上下行来波方向去完成进行5G信号的收发,从而提升整体的信号覆盖范围,并提升吞吐量的效果,同时保证了4*4MIMO的高速率和高通信容量的优点,又提高了天线增益,增加了覆盖范围,又能避免其他接收信号不强的天线在工作时产生的能量消耗,有利于系统的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辐射面朝向相同(同一天线组内)的两支天线的极化方向不同。具体地,一支天线为+45°极化天线,另一支天线为-45°极化天线,其天线极化方向构成了正交关系,减少了组内两支天线之间的互相关性。示例性的,天线A1、A2、A 3、A4均为+45°极化天线,天线A5、A6、A7、A8均为-45°极化天线。
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由于天线A1、A6具有辐射面1,天线A2、A5具有辐射面3,天线A3、A7具有辐射面4,天线A4、A8具有辐射面4。示例性的,辐射面1、2、3、4可分别用001、002、003、004标识。需要说明的是,辐射面的标识信息还可以用数字、字母和符号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表示,在本申请中对辐射面的标识信息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进一步的,天线A1、A2与MIPI1接口连接,天线A3、A4与MIPI2接口连接,天线A5、A6与GPIO1接口连接,天线A7、A8与GPIO2接口连接。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构建天线端口与各支天线的辐射面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并将该映射关系表存储在存储器21中。当需要控制射频电路242来切换不同的收发天线组来接收天线信号时,处理器22可从该存储器中调取该映射关系表,并根据该映射关系表来控制射频电路242来对应导通各个收发天线组的射频通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处理器22获取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时,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获取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各支天线的极化方向和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待切换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将第一天线切换为与第一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同,且极化方向不同的第三天线,将第二天线切换为与第二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同,且极化方向不同的第四天线。示例性的,若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4,A6,A1,A7),根据该标识信息004、001、001和002可以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待切换的第一天线的标识信息为004,待切换的标识信息为002,进而可以确定出第一天线A4和第二天线A7。可将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的第一天线A4切换为与该第一天线A4具有相同标识信息且极化方向相反的第三天线A8,将第二天线A7切换为与该第二天线A7具有相同标识信息且极化方向相反的第四天线A3以构成新的第一收发天线组(A8,A6,A1,A3)。射频电路242可将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切换为处理器配置出的第一收发天线组(A8,A6,A1,A3),并对应测量第一收发天线组(A8,A6,A1,A3)接收的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对应获取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A4,A6,A1,A7)与第一收发天线组(A8,A6,A1,A3)对应的两个网络信息,并将其进行比较,将具有较大的网络信息对应的第一收发天线组作为新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以实现对原有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的更新,进而可以配置射频电路242控制新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以收发天线信号。
本实施例中,可以对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进行校准与更新,可以进一步提高天线增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基于排列组合的方式从八支天线中选择四支天线以构成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如图10所示,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也可以理解,第二收发天线组包括两组天线组,其中,两组天线组分布在两个相邻的面上。例如,四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可分别记为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A3,A7,A2,A5)、(A2,A5,A4,A8)、(A4,A8,A1,A6)。
基于配置出的多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处理器22可控制射频电路242导通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射频通路以使射频电路242来对应测量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接收的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根据射频电路242测量的多个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进而可配置所述射频电路242导通控制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所在的射频通路以使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以收发天线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可配置射频电路242来获取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进而根据标识信息筛选出用于更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的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当确定出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时,可以控制射频电路242依次导通各个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射频通路,并对应测量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从射频电路242中获取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网络信息来配置所述射频电路242更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并控制射频电路242将新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作来收发天线信号。
示例性的,当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3,A4)时,其可对应获取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001,001,003,004。进一步的,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根据标识信息001筛选出用于更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的多组第二收发天线组(A4,A8,A6,A1,A3或A7)和(A6,A1,A3,A7),其中,筛选出的第二收发天线组内的两支天线必须具有标识信息为001的辐射面1。基于射频电路242可对应测量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测量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0可基于每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测量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以获取具有最大值的网络信息,并将具有最大值的网络信息与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进行对比,若具有最大值的网络信息较大,则将具有最大值的网络信息的第二收发天线组作为新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进而可控制射频电路242导通新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所在的射频通路,以使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收发天线信号。反之,则维持原有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不变。
本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10都能够更为准确的确定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实现动态地判断和基站通信的最佳天线发射/接收方向,“定向地”“迎合”基站的上下行来波方向去完成进行5G信号的收发,从而提升整体的信号覆盖范围,并提升吞吐量的效果,同时保证了4*4MIMO的高速率和高通信容量的优点,又提高了天线增益,增加了覆盖范围,又能避免其他接收信号不强的天线在工作时产生的能量消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10还可以通过另一方式来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具体的,处理器22控制射频电路242按照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的交替切换路径实现对多个收发天线组的切换控制。
具体的,相邻切换的第一收发天线组与第二收发天线组中均具有两支天线具有同一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射频电路242实现对多个收发天线组的切换控制的交替切换路经为多条。
射频电路242在控制多个收发天线组切换的过程中,可以对应交替测量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时接收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根据射频电路242交替测量的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来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示例性的,可以从多个网络信息信息中筛选出具有最大值的网络信息,并将该具有最大值的网络信息对应的收发天线组作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该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为第一收发天线组或第二收发天线组。
进一步的,处理器22可获取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收发天线组内各支天线辐射面的标识信息。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若当前第一收发天线组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3,A4),其对应的一条交替切换路径可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3,A4)→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第一收发天线组(A2,A1,A3,A7)→第二收发天线组(A2,A5,A3,A7)→第一收发天线组(A2,A5,A3,A4)→第二收发天线组(A2,A5,A4,A8)→第一收发天线组(A4,A8,A2,A1)→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4,A8)。
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获取基于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3,A4)和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测量的网络信息来选择下一收发天线组的切换路径。若基于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3,A4)测量的网络信息大于基于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测量的网络信息,则由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向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4,A8)切换。反之,则由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向第一收发天线组(A2,A1,A3,A7)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可基于交替切换路经从第一收发天线组向第二收发天线组切换,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从交替切换路经的多条切换路径中择优选取下一切换收发天线组,可以提高确定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从八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三收发天线组;其中,第三收发天线组由四支天线组成,如图12所示,可从四个天线组中各选取一支来构成第三收发天线组,且第三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
处理器22可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至少一个第三收发天线组筛选出基准接入天线组。客户前置设备开机时,并不知晓客户前置设备周边的基站以及NR小区的分布情况,为了使客户前置设备能够最大概率的接入第二网络系统,可以将任一组第三收发天线组作为基准接入天线组进行尝试接入。示例性的,基准接入天线组可以为收发天线组(A6、A8、A2、A3)、收发天线组(A6、A4、A2、A7)和收发天线组(A1、A8、A5、A3)和收发天线组(A1、A4、A5、A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n41频带限制,最后一种方案(A1、A4、A5、A7)不作为基准接入天线组。
以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作为基准接入收发天线组为例进行说明。处理器22可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射频电路242按照第一预设切换策略来执行由基准接入天线组切换至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的切换操作。其中,第一预设切换策略包括基准接入天线组与第一收发天线组交替切换,且基准接入天线组作为起始收发天线组。
示例性的,当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接入成功时,如图13所示,按照第一预设切换策略具体的遍历切换路径如下: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8、A3)→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第一收发天线组(A3、A7、A2、A6)→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第一收发天线组(A2、A5、A8、A3)→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第一收发天线组(A4、A8、A2、A6)。
进一步的,处理器22可以获取基准接入天线组的标识信息,并根据该标识信息来确定第一预设切换策略中需要遍历切换的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需要遍历切换的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中有三支天线的标识信息与基准接入天线组中三支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同。
可选的,第一预设切换策略中需要遍历切换的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也可以为全部的第一收发天线组。
射频电路242按照第一预设切换策略控制多个收发天线组依次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对应测量每个收发天线组接收的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射频电路242测量的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测量的网络信息可以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NR小区辐射的天线信号具有极强的方向性,客户前置设备10可将任一第三收发天线组作为作为基准接入收发天线组来接入至5G网络系统,并且两组第一收发天线组切换时,均会通过第三收发天线组来承接,可以避免在切换的过程中出现掉网的情况,保证了接入5G网络系统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10还可以通过另一方式来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具体地,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收发天线组内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构建第二预设切换策略。第二预设切换策略包括基准接入天线组与第一收发天线组交替切换。具体的,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射频电路242按照第二预设切换策略来执行相应的切换操作,并在多个收发天线组的切换过程中,可基于射频电路242获取基于当前收发天线组和上一收发天线组测量的网络信息,进而可更新第二预设切换策略,直到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第二预设切换策略中包括多路基准接入天线组与第一收发天线组交替切换的切换路径,其切换路径并不是遍历切换至每一第一收发天线组,而是切换至部分第一收发天线组。
示例性的,当以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作为基准接入天线组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接入成功时,可以基于第三收发天线组对应测量网络信息Q1,并按照第二预设切换策略切换至第一收发天线组(A4、A1、A6、A7),基于第一收发天线组(A4、A1、A6、A7)可对应测量网络信息Q2。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获取基于当前收发天线组(第一收发天线组(A4、A1、A6、A7))测量的网络信息Q2和上一收发天线组(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测量的网络信息Q1来更新第二预设切换策略。若网络信息Q2大于网络信息Q1则继续按照路径:第一收发天线组(A4、A1、A6、A7)→第三收发天线组(A6、A8、A2、A3)→第一收发天线组(A2、A4、A8、A6)进行切换,并获取基于第一收发天线组(A2、A4、A8、A6)测量的网络信息Q3,若网络信息Q3大于网络信息Q2,则将第一收发天线组(A2、A4、A8、A6)作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22配置射频电路242执行第二预设切换策略时,可以根据当前收发天线组和上一收发天线组测量的网络信息来更新第二预设切换策略,其更新后的第二预设切换策略中仅需要切换至部分第一收发天线组,可以提高确定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10还可以根据构建的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来对确定的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进行更新处理。具体地,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确定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基于确定的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测量的多个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具体地,当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获取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内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确定多个待切换的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每组待切换的第二收发天线组中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与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部分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关联。
示例性的,当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8、A3)时,可以对应获取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8、A3)内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004、001、001、002。进而可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两个待切换的第二收发天线组(A4、A8、A1、A6)和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其中,可保持第一收发天线组中两支具有相同标识信息的天线不变,可将具有标识信息004的天线切换为也具有标识信息002的天线即可构成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或,可保持第一收发天线组中两支具有相同标识信息的天线不变,可将具有标识信息002的天线切换为也具有标识信息004的天线即可构成第二收发天线组(A4、A8、A1、A6)。射频电路242可以控制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切换至多个待切换的第二收发天线组,并对应测量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时接收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
当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确定的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测量的多个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时,处理器22可被配置来按照切换路径来实现切换,其中,如图14所示,切换路径为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8、A3)→第二收发天线组(A4、A8、A1、A6)→第一收发天线组(A1、A6、A8、A3)→第二收发天线组(A1、A6、A3、A7)。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基于两组第一收发天线组测量的网络信息来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处理器22基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测量的多个所述网络信息以配置所述射频电路242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和第三收发天线组内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构建第三预设切换策略。第三预设切换策略至少包括按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第三收发天线组依次切换。
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射频电路242按照第三预设切换策略来控制多个收发天线组依次处于工作状态,并对应测量各个收发天线组接收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处理器22可基于射频电路242对应测量的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第三收发天线组的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三收发天线组。目标第三收发天线组为第一收发天线组或第二收发天线组或第三收发天线组,进而可配置射频电路242控制所述目标第三收发天线组收发所述天线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可基于第三预设切换策略来执行各个收发天线组间的切换,可以提高确定出目标第三收发天线组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工作在非独立组网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独立组网模式下。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针对5G新空口(New Radio,简称NR)组网定义了两种方案,分别是独立组网(Standalone,简称SA)和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简称NSA)。当客户前置设备10需要进行5G通信时,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通过接入具有支持非独立组网或独立组网的能力小区,并根据不同的组网方式接入NR的空口,从而可以享受到5G服务。
当客户前置设备10工作在非独立组网模式下,处理器22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网络系统接收基站发送的测量指令;测量指令至少包括基站配置的用于指示客户前置设备10测量第二网络系统支持的天线信号的时间信息;其中,第一网络系统为4G网络系统,第二网络系统为5G网络系统;根据测量指令基于间隔步进策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毫米波天线模块旋转。
具体地,处理器22可被配置为主动发起第一网络系统入网流程,并驻留在第一网络系统中。当成功驻留在第一网络系统中时,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通过第一网络系统接收基站发送的测量指令。测量指令至少包括基站配置的时间信息、客户前置设备10驻留第二网络系统的入网门限值等。其中,时间信息用于指示客户前置设备10测量第二网络系统的时间。示例性的,时间信息可为客户前置设备10进行第二网络系统测量的周期信息或非周期性信息。周期信息为客户前置设备10进行相邻两次测量时,第一次测量的开始时间与第二次测量的开始时间之间的间隔,或者第一次测量的结束时间与第二次测量的开始时间之间的间隔;或者第一次测量的结束时间与第二次测量的结束时间之间的间隔。
第一网络系统和第二网络系统可以对应相应的频段范围。示例性的,第一网络系统为4G网络,其对应的网络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网络系统为5G网络,对应的网络系统为5G的NR系统。
测量指令是由基站进行配置的,基站可以根据NR系统布网的密集程度设置不同的时间信息。示例性的,时间信息可为1秒、5秒、10秒等。例如,当基站确定客户前置设备10所在LTE小区周边的NR小区布网密集时,NR系统对客户前置设备10所在区域的覆盖情况较好时,基站可以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测量第二网络系统的时间信息较长,从而更好地降低客户前置设备10的功耗;当基站确定客户前置设备10所在LTE小区周边的NR小区布网较为稀疏时,基站可以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测量第二网络系统的时间信息较短,从而保证客户前置设备10能够及时检测到是否有第二网络系统的覆盖。
可选的,当客户前置设备10驻留的网络为第一网络系统(4G网络),其第二网络系统可以为5G网络时,第一网络系统(LTE系统)支持NSA功能,即支持与第二网络系统(NR系统)的联合组网。
具体地,当处理器22被配置为根据测量指令控制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处于工作状态以对应测量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根据基站配置的测量指令,周期性的来测量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而可避免实时的、持续性的测量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带来的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功耗的弊端。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N支天线,所述N支天线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N支天线的辐射面至少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
射频电路,分别与所述N支天线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天线收发天线信号,并对应测量所述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
处理器,与所述射频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由M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的M支天线具有三个顺次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3≤M<N,且N≥4;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
根据多个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控制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收发所述天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N等于八,八支天线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四个面上,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且每两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相同,辐射面朝向相同的两支天线的极化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获取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各支所述天线的所述极化方向和所述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待切换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将所述第一天线切换为与所述第一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同,且极化方向不同的第三天线,将所述第二天线切换为与所述第二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同,且极化方向不同的第四天线以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吗,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从所述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由K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K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
基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测量的多个所述网络信息以获取所述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
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控制所述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收发所述天线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N等于八,八支天线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四个面上,且每两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相同,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获取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筛选出用于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的多组第二收发天线组;
基于筛选出的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由K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K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2≤K<N,且N≥3;
根据交替获取的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以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N等于八,八支天线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四个面上,且每两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均包括四支天线,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筛选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
基于筛选出的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测量的网络信息以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4个不同的方向,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三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由J支天线组成,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的J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方向各不相同,其中,J与所述N支天线中辐射面朝向方向的数量相同;
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筛选出基准接入天线组;
按照第一预设切换策略由所述基准接入天线组切换至每一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以获取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并确定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切换策略包括所述基准接入天线组与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交替切换,且所述基准接入天线组作为起始收发天线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N等于八,八支天线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四个面上,且每两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均包括四支天线,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所述八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由4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确定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
基于确定的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的多个所述网络信息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4个不同的方向,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三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由J支天线组成,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的J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方向各不相同,其中,J与所述N支天线中辐射面朝向方向的数量相同;
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筛选出基准接入天线组;
根据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内各支所述天线的标识信息构建第二预设切换策略,所述第二预设切换策略包括所述基准接入天线组与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交替切换;
获取当前收发天线组和上一收发天线组测量的网络信息更新所述第二预设切换策略,直到确定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N等于八,八支天线的辐射面均匀朝向四个方向,且每两支天线的辐射面朝向相同面上包括2支天线,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所述八支天线中配置多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由四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
从所述八支天线中配置多组第三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且所述四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朝向彼此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和第三收发天线组内各支所述天线的标识信息构建第三预设切换策略,所述第三预设切换策略至少包括按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依次切换,或,所述第三预设切换策略至少包括按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依次切换;
执行所述第三预设切换策略,并获取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以确定目标第三收发天线组;
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控制所述目标第三收发天线组收发所述天线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天线端口,分别记为天线端口G1、G2、G3、G4,天线为八支,分别记为天线A1、A2、A3、A4、A5、A6、A7、A8;其中,天线A1、A6的辐射面朝向同一方向,天线A2、A5的辐射面朝向同一方向,天线A3、A7的辐射面朝向同一方向,天线A4、A8的辐射面朝向同一方向,其中,
所述天线端口G1被配置为与所述天线A1、A2连接;
所述天线端口G2被配置为与所述天线A3、A4连接;
所述天线端口G3被配置为与所述天线A5、A6连接;
所述天线端口G4被配置为与所述天线A7、A8连接。
12.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八支天线,所述八支包括成对设置的四个天线组,四个天线组沿着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分别间隔分布在四个面上且同一天线组的两支天线分布在同一面上;
射频电路,分别与所述八支天线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天线收发天线信号,并对应测量所述天线信号的网络信息;
处理器,与所述射频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八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一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分布在三个顺次相邻的面上,其中,顺次相邻的三个面中的中间面设置有一组天线;
获取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
根据多个所述网络信息确定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控制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收发所述天线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同一组内的两支天线的极化方向不同,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各支所述天线的所述极化方向和所述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待切换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将所述第一天线切换为与所述第一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同,且极化方向不同的第三天线,将所述第二天线切换为与所述第二天线的标识信息相同,且极化方向不同的第四天线以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均匀分布在两个相邻面上;
基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测量的多个所述网络信息以获取所述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
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控制所述目标第二收发天线组收发所述天线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获取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中各支天线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筛选出用于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的多组第二收发天线组;
基于筛选出的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以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从N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均匀分布在两个相邻面上;
根据交替获取的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以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八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三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且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的分布在四个面上;
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筛选出基准接入天线组;
按照第一预设切换策略由所述基准接入天线组切换至每一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以获取多个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切换策略包括所述基准接入天线组与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交替切换,且所述基准接入天线组作为起始收发天线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所述八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由四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确定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
基于确定的多个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测量的多个所述网络信息以配置所述射频电路更新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八支天线中配置多个第三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且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的分布在四个面上;
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筛选出基准接入天线组;
根据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内各支所述天线的标识信息构建第二预设切换策略,所述第二预设切换策略包括所述基准接入天线组与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交替切换;
获取当前收发天线组和上一收发天线组测量的网络信息更新所述第二预设切换策略,直到确定所述目标第一收发天线组。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支天线均携带有用于表示每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所述八支天线中配置多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由四支天线构成,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的四支天线具有两个相邻的且朝向不同方向的辐射面;
从所述八支天线中配置多组第三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包括四支天线,且所述四支天线的辐射面的朝向彼此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第二收发天线组和第三收发天线组内各支所述天线的标识信息构建第三预设切换策略,所述第三预设切换策略至少包括按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依次切换,或,所述第三预设切换策略至少包括按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依次切换;
执行所述第三预设切换策略,并获取所述第一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二收发天线组、所述第三收发天线组对应的网络信息以确定目标第三收发天线组。
CN202010070341.1A 2020-01-21 2020-01-21 客户前置设备 Active CN111277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0341.1A CN111277298B (zh) 2020-01-21 2020-01-21 客户前置设备
EP21744749.9A EP4072030A4 (en) 2020-01-21 2021-01-14 EQUIPMENT FOR CUSTOMER SITE
PCT/CN2021/071687 WO2021147747A1 (zh) 2020-01-21 2021-01-14 客户前置设备
US17/869,467 US20220376747A1 (en) 2020-01-21 2022-07-20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0341.1A CN111277298B (zh) 2020-01-21 2020-01-21 客户前置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298A CN111277298A (zh) 2020-06-12
CN111277298B true CN111277298B (zh) 2021-11-09

Family

ID=71003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0341.1A Active CN111277298B (zh) 2020-01-21 2020-01-21 客户前置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6747A1 (zh)
EP (1) EP4072030A4 (zh)
CN (1) CN111277298B (zh)
WO (1) WO20211477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309A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298B (zh) * 2020-01-21 2021-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CN112072327B (zh) * 2020-08-27 2023-1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83321B (zh) * 2020-11-12 2022-05-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和客户前置设备
US20220191707A1 (en) * 2020-12-10 2022-06-16 Dish Wireless L.L.C. Continuously online 5g radio uni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708089B (zh) * 2021-08-17 2023-03-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井中雷达的定向天线系统
CN114025435A (zh) * 2021-10-29 2022-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信号发射方向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77604A1 (en) * 2008-01-02 2009-07-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 row antenna arrangement having a two dimentional omnidirectional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profile
CN102882015A (zh) * 2012-09-27 2013-01-16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CN202871960U (zh) * 2012-09-17 2013-04-10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全向赋形微带阵列天线
CN107394346A (zh) * 2016-05-16 2017-11-2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CN108258425A (zh) * 2018-01-16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062257U (zh) * 2018-04-16 2018-11-06 上海飞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全向天线系统及无人机监听设备
CN208738422U (zh) * 2018-07-31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KR101991179B1 (ko) * 2017-10-18 2019-06-19 호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위상 제어 공유 구조의 고정식 레이더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556B (zh) * 2013-07-30 2016-05-25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系统、电源注入器设备、天线设备
KR102220399B1 (ko) * 2013-10-21 2021-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기 선택 및 빔 포밍 동작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CN106712800A (zh) * 2017-01-20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天线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07465002B (zh) * 2017-07-27 2023-06-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
CN108965533B (zh) * 2018-07-23 2021-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277298B (zh) * 2020-01-21 2021-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77604A1 (en) * 2008-01-02 2009-07-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 row antenna arrangement having a two dimentional omnidirectional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profile
CN202871960U (zh) * 2012-09-17 2013-04-10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全向赋形微带阵列天线
CN102882015A (zh) * 2012-09-27 2013-01-16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CN107394346A (zh) * 2016-05-16 2017-11-2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KR101991179B1 (ko) * 2017-10-18 2019-06-19 호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위상 제어 공유 구조의 고정식 레이더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8258425A (zh) * 2018-01-16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062257U (zh) * 2018-04-16 2018-11-06 上海飞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全向天线系统及无人机监听设备
CN208738422U (zh) * 2018-07-31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309A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72030A4 (en) 2023-06-14
EP4072030A1 (en) 2022-10-12
WO2021147747A1 (zh) 2021-07-29
CN111277298A (zh) 2020-06-12
US20220376747A1 (en)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7298B (zh) 客户前置设备
CN111277309B (zh) 客户前置设备
US11482768B2 (en)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method for antenna contro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924247B2 (en) State prediction process and methodology
JP6174089B2 (ja) 無線機器における動的アンテナ選択
US9559756B2 (en) Antenna system optimized for SISO and MIMO operation
KR20220108803A (ko) 고객 댁내 장비, 안테나 제어 방법 및 비일시적 저장 매체
TWI452763B (zh) 智慧型天線系統
US1152259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1622798B (zh) 具有数字控制的加权射频组合的切换波束天线系统和方法
US20110143673A1 (en) Automatic positioning of diversity antenna array
US20160248483A1 (en) Methods for Operating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Networks
CN103036587B (zh) 具有服务获取天线切换的电子设备
CN111278173B (zh) 客户前置设备
US20210058139A1 (en) Wireless Device System
CN114124143B (zh)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3382484B (zh) 客户前置设备
US20200229003A1 (en) Access Poin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352731B2 (ja) 一地点対多地点通信のためのクライアント類別
CN111509405B (zh) 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